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
B超、CT及MRI在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B超、CT及MRI在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姜文祥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 肝脏局灶性脂肪浸润有时单项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容易与肝海绵状血管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及炎症等相混淆,尤其是两种病变并存时更不易鉴别,需要多种检查辅助完成,了解和掌握各种影像学特点,便于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检查手段,以指导临床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姜文祥
【作者单位】锦西炼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外科,辽宁,葫芦岛,1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5
【相关文献】
1.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何佳峻;张小鸽;张羲娥;邓珍萍
2.CT及MRI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J], 胡琳琳
3.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陈海清
4.MRI及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价值及误诊分析 [J], 陈川梅; 魏忠荣; 杨柠娜; 靳国伟
5.MRI及CT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价值及误诊分析 [J], 陈川梅; 魏忠荣; 杨柠娜; 靳国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肝 脏 局 灶 结 节 性 增 生 ( clndl yepa f a oua hprl— o r s ,N 是 由 E m n sn 15 年 首 先 报 道 的 , i F H) a d odo 在 98 是
一
常, 肝功能 , 凝血酶原时间等正常。女性患者均没有 口服 避孕 药史 。 1 影像学资料 1 例行 B . 2 1 超检查 , 肿物 内血流较 丰富 , 中 3 其 例诊 断 为肝 血 管瘤 , 例考 虑 为 F H, 2 N 其
wh n t e e i u p c o fmai n n y e r s a s s ii n o l g a c . h
Ke r s: Lie e p a ms Fo a du a y e p a i ; Di g o i; S r i a r a me t y wo d v rn o l s ; c lno lr h p r l sa a n ss u gc lte t n
回顾性分析 , 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1 临床 资料 1 一 般资 料 . 1 本 组 1 例 , 5 , 6 ; 龄 1 男 例 女 例 年
1 6~5 岁 , 均 3 岁 , 中 4 岁 以下 8 , 7 %。 6 平 7 其 5 例 占 3
T WI 1 扫描病灶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2 扫描呈等 T WI 或稍高信号 , 增强扫描提示动脉期强化 , 门脉期及实 质期去强化 , 3例 可 见 中 央 瘢 痕 组 织 , 央 瘢 痕 中 T WI 1 呈低信号 ,2 呈 明显高信号 , T WI 动脉期 以后 出 现强化( 见图 1 , )诊断为F H 6 、 N 例 肝癌 1 、 例 炎性假
i hlflodans rF , orc peprt edans a a 5 68 . lptns n ew n rsc s e u igoif NH cr t roeav i oi rt w s7 %(/) Al ai tu dretee— p t so e i g s e e
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临床分析
超声造影检查技术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的临床分析叶水根;叶舰佩【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3(023)01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4月~2012年2月对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比较中肝细胞癌诊断符合率、肝血管瘤诊断符合率、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诊断符合率及总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21、11.17、8.84、28.27,P<0.05).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7.29、22.03,P<0.05).结论超声造检查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符合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总页数】4页(P1662-1665)【作者】叶水根;叶舰佩【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B超室浙江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中医医院B超室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R445.1【相关文献】1.浅析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J], 卢飞域2.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 [J], 陈仕维3.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J], 刘兰芬;张小龙;王惠;张彦;董磊;权源;管一帆4.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J], 刘兰芬;张小龙;王惠;张彦;董磊;权源;管一帆5.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在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蒋燕萍;郑朝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一、适应证二、 1. 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 FLLs)的定性诊断,如:三、(1)常规超声检查或体检时偶然发现的病变。
四、(2)慢性肝炎、肝硬化,常规超声筛查时发现的病变。
五、(3)有恶性肿瘤病史,定期超声随访中发现的病变。
六、(4)肝内脉管(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胆管)内的栓塞物,不能明确其性质。
七、(5)复杂性囊肿或囊实性肿物。
八、 2. 常规超声疑似存在病变,或者其它影像检查发现病变但常规超声未能显示或显示不清,CEUS可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并进一步做出定性诊断,或在CEUS引导下进行组织活检、介入治疗。
九、 3. 对移植肝,CEUS用于全面评估受体和供肝血管的解剖和通畅程度,以及随访中肝内出现的异常病变。
十、 4. 肝外伤(详见「腹部实质性器官创伤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
十一、5. 肝脏肿瘤消融治疗中CEUS的应用:十二、(1)治疗前明确肿瘤性质、大小、位置、数目及血供状况。
十三、(2)治疗中引导定位。
常规超声上病灶显示不清或边界模糊、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难以与原先的消融灶区分时,可采用CEUS引导靶向穿刺,以达到精准的治疗。
十四、(3)治疗结束后即刻或次日判定消融是否有效,以确定是否需要补充治疗。
十五、(4)随访中判定肿瘤的局部治疗效果。
十六、6. 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局部放疗、注药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疗效的评价。
十七、检查前预备十八、1. 造影剂制备及注射要求参见总论。
十九、2. 建立患者周围静脉通道。
二十、3. 了解受检者临床资料(病史、实验室和其它影像学检查)和检查目的,判断是否适合CEUS检查,排除禁忌症(见总论);并获得知情同意。
二十一、二十二、三、检查方法二十三、按下列顺序分3个步骤:二十四、 1. 常规超声检查二十五、 2. 造影条件设置:二十六、进入造影检查模式,调节成像条件(方法参见总论)。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研究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研究发表时间:2016-11-02T16:02:10.443Z 来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9月作者:张雨马亚凌娜迪热.铁烈吾汗通讯作者[导读] 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新疆 830000项目基金:81360592【摘要】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患者,其中肝炎性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
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15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
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可靠性的提高具有帮助。
【关键词】造影剂;超声检查;肝脓肿;肝结核【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9-0366-01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作为一种良性病变,其较为少见,同时也不具备典型的体征、症状以及特异性检查方法,在诊断与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与肝脏恶性肿瘤相混淆,在手术前往往难以通过诊断得出明确结果而进行切除[1]。
在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诊断中,超声造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使肝占位性病变的确诊率得到提高。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误诊分析(附4例报告)郭琪【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FNH误诊病例的CT表现及原因.结果 2例误诊为HCC,1例误诊为肝血管瘤,1例误诊为肝腺瘤.结论病灶中心瘢痕征象和病灶整体的强化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FNH的要点.【期刊名称】《罕少疾病杂志》【年(卷),期】2011(018)001【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计算机断层扫描;误诊原因【作者】郭琪【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518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简称FNH)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较困难,易与肝细胞癌(HCC)等占位性病变混淆。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FNH CT误诊病例,探讨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
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本院03年1月至10年1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FNH病例,将MSCT误诊为HCC等其他占位性病变的4例FNH进行分析研究。
1.2 检查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4层螺旋CT对可疑FNH病人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患者常规空腹,检查前0.5h口服1%泛影葡胺500ml。
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肝脏下缘1cm。
扫描参数:120kVp,250-300mA,机架旋转速度0.5s/周,矩阵512×512,螺距(BP)0.9375,采集层厚2-4mm,重建层厚5~7mm。
对比剂:碘海醇,流率3.5-5.0ml/s,总剂量100ml。
进行动脉期(20-30s)、门静脉期(65-75s)、延迟扫描(150-180s) 三期增强扫描。
2 结果图1 A CT平扫:肝左内叶可见一68X42X60mm低密度团块影,部分呈分叶状,密度均匀,CT值53HU,边缘不清,周围肝组织及门脉轻度受压改变,肿块局部外突肝脏表面;图1B 动脉期:轻度均匀强化,与肝组织呈等密度,CT值72HU;图1C 门脉期(图1D)及延迟期持续轻度均匀强化,CT值分别为87HU,77HU,但较肝组织密度要低,边缘清楚。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
第32卷第7期2020年7月V ol.32 No.7Jul. 2020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Journal of Hepatopancreatobiliary Surgery[10] 邓润菊, 胡晓月, 李霞, 等. 加速康复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现状与应用 [J]. 护理实践研究, 2016, 13(17): 19-21.[11] 李丽, 田翠芸, 邵丽. 五种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中的保温效果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11): 10-13.[12] Weisshaar S, Gouya G, Nguyen D, et a1. The LPS-induced in -crease in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is not affected by vitamin C in humans [J]. Eur J Clin Invest, 2013, 43(7): 708-715.[13] Sessler DI, Schroeder M, Merrifield B, et a1. Optimal du-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prewarming [J]. Anesthesiology, 1995, 82(3): 674-681.[14] Reynolds L, Beekmann J, Kurz A. Pef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ypothermia [J]. Best Praet Res Clin Anaesthesiol, 2008, 22(4): 645-657.(本文编辑:张海燕)2020-04-17周波(1974-),男,浙江文成人,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短篇论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和治疗周波1,韩少良2,陈宗静3,孔令铭3(1.温州市急救中心 医务科,浙江 温州 32500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2.胃肠外科,3.肝胆外科)[摘 要] 目的 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诊治经验,以提高FNH 诊疗水平。
肝脏局灶性病变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描角度调整为沿鼻骨长轴位高分辨扫描,或接近长轴位的与鼻骨长轴向内成约10°~20°小夹角的高分辨CT 扫描较理想,可有效的提高鼻骨骨折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1] 曲永惠,王振常,鲜军舫,等.高分辨CT 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0):6752677.[2] 陆兴,陈望燕,万顺喜,等.鼻骨骨折与上颌骨额突骨折的影像学比较[J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6):380.[3] 相爱华,刘士海,囤国耀.鼻区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探讨[J ].放射学实践,2005,20(12):107021071.[4] 梁碧玲.颅面骨骨折[J ].骨与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学,2006,4:2952296.(收稿日期:2008207212)肝脏局灶性病变CT 和MR I 诊断及其价值张善红1,张海军2(1.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赣榆222100;2.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23)[摘 要]目的:探讨肝内局灶性病变CT 和MR I 诊断及其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活检证实的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T 和MR I 影像资料。
结果:49例均行CT 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25例行MR I 平扫和增强扫描。
原发性肝癌18例,肝硬化结节4例,胆管细胞癌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肝腺瘤4例,肝脓肿5例。
结论:肝脏局灶性病变CT 和MR I 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尤其高场强MR I 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CT ;MR I[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2924032204 肝脏局灶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肝癌、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血管瘤、胆管细胞癌、肝脓肿、肝囊肿、转移瘤、肝硬化再生结节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使用CT 扫描时它们之间经常会遇到同病异像、异病同像的情况,给我们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在进修MR I 期间总结了一些病例,发觉高场强MR I 对肝脏局灶性病变拥有很多优势。
严重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新分级——2014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WIFi分类法
严重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新分级——2014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WIFi分类法杨文超;赵珺【期刊名称】《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7(9)1【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已经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正常行走能力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各种诊疗手段不断提高,对该疾病病理生理过程认识更加深入,发现现有的分级方法存在诸多不足。
美国血管外科协会根据创面情况、缺血情况、足部感染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于2014年颁布了WIFi分类法,现在介绍如下。
【总页数】4页(P68-71)【作者】杨文超;赵珺【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致力学科研究引领血管外科疾病治疗新革命——专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管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全军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郭伟教授 [J],杰然;2.《2014年美国肠胃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管理》推荐意见 [J], 朱鹏;陈战(译);王宇明(审校)3.《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4.《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J], 沈晨阳;李伟浩5.万古霉素治疗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药物监测:2020年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美国感染病学会、儿童感染性疾病学会和感染病药师学会更新修订的共识指南 [J], 范亚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与鉴别
A1 无中央疤痕结构的FNH
A2:无中央疤痕结构的FNH
2、动脉、门脉和延迟期为高密度FNH
原因:1、脂肪肝背景; 2、病灶位于肝脏上部,动脉、门脉
期扫描时病灶所在层面的血流属于肝动 脉后期相,因而病灶强化仍明显。
B1:平扫、动脉、门脉和延迟期为高密 度FNH
B2:动脉、门脉和延迟期为高密度FNH
CT或MRI能显示病灶中存在的疤痕结 构。
典型FNH的CT影像特征表现
1、CT平扫:病灶为等或稍低密度, 中央疤痕结构密度更低;
CT多期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动脉期~除中央疤痕病灶全瘤样强化, 其密度明显高于肝实质并接近同层腹主动 脉;
2)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为等或稍 高密度,中央疤痕仍为低密度;
3)延迟期~病灶为等或稍低,疤痕结构在 延迟时可出现强化,由低密度变成高或等 密度。
疤痕呈放射状或车辐状
低倍镜下肿块显示中心纤维疤痕组织,肝组织被粗实 纤维组织分隔,形成多个小结节
纤维间隔内含管壁粗厚的动脉、静脉
可见标本内增生的胆管
组成肿块的肝细胞肥大,无血管侵润, 未见核分裂象。
二、典型FNH的影像表现
典型FNH:所谓典型即病灶强化符合 -----“快进、缓退、瘢痕延迟强化” 的特殊性;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病例5
FNH供血动脉由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状分布
中心星芒状疤痕以及放射 中心星芒状疤痕延迟强化
状分布的滋养动脉
后缩小
与前同一病例,DSA显示FNH 有一条供血动脉
。 由病灶中心向周围辐射状分布
CTA显示供血动脉
二、FNH的一些特殊影像表现
1、无中央疤痕结构的FNH 原因:病理组织学上FNH均存在中央疤痕, 当病灶本身较小时,则中央疤痕结构更小, 且密度或信号差异小,故不易在CT和MRI 上显示;实际疤痕结构显示率为30%左右。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D OI . 1 0 . 3 8 7 7 / c ma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2 3 2 . 2 0 1 4 . 0 2 . 0 1 5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金 ( 8 1 2 7 0 5 3 0 )
作 者单位 : 2 0 0 0 4 0 上海 , 复旦 大学 附属 华山 医院 肝胆外 科 通讯 作者 : 钱建 民 , E ma i l . d o  ̄ i mi @h o t ma i l . c o n r
测 分化 群 ( C D)3 4 、C D1 4 3对诊 断非 典 型病 变 有一 定 价 值 [ 1 】 。F NH无恶 变倾 向 , 明确诊断后如无症状可密切观察 ,
但应停用避孕药物 ; 当有症状 、 病灶较大 、 有 出血倾 向 ( 如较 大 的被膜 下病灶 、 外生性病灶 等 ) 、 短期 内持续增 大 、 诊 断不 明、 不能完全排 除恶性 时可考虑 手术 治疗 。手术方 式以局部 切除及肝段切除为主 , 必要 时可行半 肝切 除术 。 2 .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 : S N N病 因 目前 尚不 明确 , 推测可 能与血管 病变 、 创伤、 感 染或免疫 等原因造成肝组 织凝 固性 坏死 , 继而 出现机体防御反应 , 纤 维包裹凝 固坏死并使之局 限化有关 ; 多见 于 5 O一 7 0岁男性 , 一般无特异性 临床症状 。 影像学检查中超声造影呈 3期无血流灌注区 , 可有效地 与肝 内其 他实 性 占位性病 变相 鉴别 【 8 ] 。MR I 最 具诊 断价 值 , 其 特征 性表 现为 T 1 WI 、T 2 WI 均 为等 或低信 号 , 增强后 病灶 无强化 】 。病理学检查表 现为病灶 中心为凝固性坏死结节 , 周 围为纤维 组织形 成 的包 膜 。S N N为 良性病 变 , 术前如 能 明确诊断则可随访观察 。诊断不 明、 不能完全排 除恶性 或病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 FNH )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独特,可以与其他肝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FNH的影像学表现及与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影像学表现:
1.CT表现:
(1)增强扫描:FNH的发生与门静脉血供密切相关,因此在动脉期增强时,病灶呈明显均匀持续强化,呈等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
动脉期后,病灶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此外,可见在病灶内部形成的细小动静脉瘘。
(2)延迟相扫描:在门静脉期扫描中,病灶的密度逐渐减低,可能出现中央瘢痕或病变内部的低密度区。
2.MRI表现:
(1)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中央瘢痕呈明显低信号。
(2)T2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中央瘢痕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与CT类似,病灶在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后逐渐变淡,但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强化。
二、鉴别诊断:
1.肝细胞瘤(HCC):FNH和HCC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但两者的强化方式和内部构成不同。
FNH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持续,而HCC的强化程度较高,且可见坏死灶、出血或囊变等特征。
2.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在动脉期呈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几乎
完全减弱。
与FNH相比,肝血管瘤的强化程度更高。
3.肝转移瘤:肝转移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病灶,其边界模糊,强化方式与FNH不同,常伴有肝外转移灶。
附件:
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MRI MOCO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MRI MOCO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周雯; 黄嵘; 戚玉龙; 刘鹏程【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3(011)002【摘要】目的评估M R I运动校正(motio ncorrection,MOCO)技术对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扫描(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动态增强图像的图像配准效果,探讨MOCO重建图像对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的作用。
方法 52例怀疑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
利用MOCO技术对增强扫描不同时相的3D-VIBE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得到MOCO重建图像。
2位高年资腹部放射医师共同对肝脏平扫T1WI、T2WI、增强扫描不同时相的3D-VIBE图像和MOCO重建图像进行评判,以讨论结果作为最终意见。
结果①52例受检者在3D-VIBE多期增强扫描中同一层位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失配准,腹水及肝脏术后患者尤为明显。
经过M O C O技术的校正,MOCO重建图像修正了因呼吸运动所致的多期扫描同一层位图像失配准;②对52例受检者的MR平扫、3D-VIBE和MOCO重建图像进行集体阅片,共同确认131个病灶。
MOCO重建图像和3D-VIBE图像检出病灶数目分别为129个和116个,MOCO重建图像病灶发现率高于3D-VIBE图像(98.47%vs88.55%,x2=9.058,p=0.03)。
MOCO重建图像对≤2.0cm的病灶的检出率高于3D-VIBE图像(83.52%vs97.8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5,P=0.001);③MOCO重建图像能更好显示FHL强化特征,能为FHL的诊断提供更真实的影像信息。
结论 MOCO技术能修正由呼吸运动所致的多期扫描同一层位图像失配准,可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好显示FH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FHL的影像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与鉴别
CT成像技术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能够快速扫描全肝,获 取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发现和诊 断FNH。
三维重建技术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将FNH的形 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加 清晰地展现出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诊断。
肝炎、肝硬化
CT上表现为肝脏形态改变和密度不均,与FNH的影像学特征有明显区别。
肝脏脓肿
CT上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与FNH的影像学特征不同。
03
FNH的CT诊断价值与局 限性
CT诊断价值
1 2 3
准确判断病灶位置和大小
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解剖结构,准确地定位 FNH病灶,并测量其大小。
血管造影征
部分FNH在增强CT扫描时会出现血管造影征,即 病灶内可见增粗、扭曲的血管影。
增强CT表现
早期强化
FNH在增强CT扫描的早期阶段通 常会出现明显的强化,强化程度 与正常肝实质相近或略高。
延迟强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FNH的强化程 度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正常肝 实质,呈现相对高密度病灶。
病灶内血管
与肝脏良性肿瘤的鉴别
肝脏良性肿瘤
包括肝血管瘤、肝腺瘤、肝囊肿等,CT表现各异。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肝腺瘤密度较高且均匀 ,肝囊肿为低密度病灶。
FNH
在CT上通常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时明显均 匀强化,强化方式与肝血管瘤相似,但不会出现“快进慢出 ”的强化特点。
与肝脏其他疾病的鉴别
02
FNH的鉴别诊断
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
肝脏恶性肿瘤
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CT表现多样,常表现为低密度或 等密度肿块,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常伴有肝内外血管侵犯和 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古海霞; 马艳; 许卫国【期刊名称】《《右江医学》》【年(卷),期】2019(047)008【总页数】4页(P604-607)【关键词】超声; 实时造影; 肝脏病变; 鉴别诊断【作者】古海霞; 马艳; 许卫国【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济民医院超声科焦作4549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 R445.1肝脏局灶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肝脏疾病,根据其病变性质可分为恶性和良性,由于病变范围较小,且早期无典型特征,临床诊断存在较高的误诊、漏诊率[1]。
多数患者因肝脏功能受损严重并出现典型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予以规范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2~3]。
目前,增强影像学是临床诊断该类疾病的首选方式,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虽可显示病灶血流信号、大小、形态等影像学特征,但易受组织活动影响,从而降低诊断准确度[4~5]。
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提升,实时超声造影逐渐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且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6]。
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常规超声与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26~69岁,平均(47.25±4.22)岁;病灶直径0.9~16 cm,平均(8.40±2.69)cm;病程3个月~5年,平均(2.51±0.65)年。
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无血液系统疾病;无意识功能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者。
(2)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对研究参与积极性不高者;对超声造影剂过敏者。
1.3 方法采用配有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的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公司生产),探头型号为CA431,频率为2.0~5.0 MHz。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作者:刘影于韬罗娅红邬晓明那丽莉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第08期[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组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评价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对66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灶的始增时间及始退时间,并分析病灶强化方式。
结果原发性肝癌主要呈现整体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肝转移癌主要呈现环状、整体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肝血管瘤主要呈现周边结节状强化;FNH主要呈自中央轮辐状强化。
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组始退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造影在显示病变内血流灌注特征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价值。
[关键词] 超声造影;肝脏局灶性病变;肝癌;肝转移瘤[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08-99-03肝脏局灶性病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常规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对其血流的检测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超声造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检查和诊断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本研究应用造影剂声诺维对肝脏局灶性病灶进行研究,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由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66例,其中男40例,女26例,年龄26~76岁,平均(54.0±12.1)岁;肝细胞癌28例,肝转移癌14例,肝脓肿4例,肝血管瘤11例,肝硬化结节5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肝细胞腺瘤1例。
多发病灶者选择最大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57例为单发病灶,9例为多发病灶。
1.2 仪器和方法采用意大利百胜DU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MHz,具有超声造影专用程序。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诊断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是常见的良性肝脏疾病,通常在成年女性中发生。
FNH
通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状增生,其内部有充满富含动脉血管的纤维囊腔,而没有胆管,这是其与肝细胞肝癌的区别之一。
在CT图像上,FNH表现为高密度、均一分布和强化,通常在肝脏的静脉期和动脉期均保持高密度。
在CT检查中,FNH的外观为单个或多个由充满了血管的纤维囊腔组成的球形结节。
通常,FNH的大小在1至5 cm之间,大多数为1至2 cm。
FNH通常位于肝脏的右叶,但也可能位于左叶或胆管区域。
通常,FNH的边缘清晰,内部均一,没有坏死或囊变等异常结
构。
在CT检查的不同期间,FNH的表现不同,在静脉期和动脉期均需要注意。
在静脉期,FNH通常呈低密度,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对比度较高;在动脉期,它通常呈高密度,并出现
明显的强化。
动态增强扫描还可以显示病变的动态血供,FNH的血管丰富性有助于与其他
病变区分,如肝血管瘤和肝细胞癌。
FNH通常无需治疗,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CT检查中,也应注意FNH特征性的外观,以避免误诊为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
如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脏转
移瘤等,这些病变在CT图像上可以呈现类似的表现。
因此,除了CT检查外,通常还需要
结合病史、症状、临床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以确诊和治疗。
肝脏良恶性肿瘤高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分析
肝脏良恶性肿瘤高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分析卢薇薇【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肿瘤高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分析.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肝肿瘤患者82例的102例病灶,其中恶性肿瘤61例,良性肝肿瘤21例.采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检测恶、良性肿瘤地敏感度、特异性以及二维与三维超声对比剂灌注特征表现.结果恶、良性肿瘤地敏感度、特异性应用2D、3D-CEUS检查,敏感度、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检查恶性、良性肿瘤时对比剂灌注特征表现比较,3D-CEUS与2D-CEUS检查结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高回声局灶性病变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3D-CEUS 与2D-CEUS超声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比剂灌注特征表现超声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0【总页数】2页(P20,22)【关键词】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作者】卢薇薇【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肝部肿瘤是临床发病率较高地消化道肿瘤,部分肝部良性肿瘤可以发展至恶性肿瘤,且恶性肿瘤具有起病隐匿、不易发现的特点。
超声对于肝部的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近年也用于肝部肿瘤地治疗之中[1]。
本组研究探讨肝脏良恶性肿瘤高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分析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肝肿瘤患者82例的102例病灶,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恶性肿瘤病灶61例,良性肝肿瘤21例。
恶性肿瘤组61例患者81例病灶,其中男54例,女28例。
年龄23~84岁,平均年龄(61.5±2.3)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50例,转移性肝癌11例。
病灶最大1.24~10.74 cm,平均直径(3.04± 2.15)cm。
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临床意义孙欣【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1(012)006【摘要】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意义,并与常规超声比较.方法 83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38例恶性和45例良性)均经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在造影检查中的强化型式与时相特征逐例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并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两种方法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肝脏局灶性病变随其良性与恶性而表现为不同的强化型式与时相特征.超声造影正确诊断34例恶性和43例良性病变,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5%、95.6%和92.8%,而常规超声正确诊断23例恶性和22例良性病变,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5%、48.9%和54.2%.两种方法诊断效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可取代常规超声.【总页数】4页(P392-394,402)【作者】孙欣【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35.7【相关文献】1.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J], 张拾命;黄道中2.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临床鉴别与诊断中的价值 [J], 程亚南;杨青;张展3.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价值探讨 [J], 成睿4.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在老年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蒋燕萍;郑朝霞5.超声造影对5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 [J], 汤丽丽;程文;韩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ADC值结合常规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ADC值结合常规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李成东;赵林伟;董国礼;曾南林;杨林【摘要】目的: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常规MRI在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中的准确性.方法:49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将恶性肿瘤(28例)作为病例组,其它良性病变(21例)作为对照组.①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盲法分析所有常规MRI图像,评价常规MRI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②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共同测量所有病灶的ADC值.运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比较ADC值与常规MRI之间以及两者结合时对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肝脏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1.29±0.53)×10 -3mm2/s,良性病变ADC均值为(1.88±0.79) ×10-3mm2/s.ADC值、常规MRI、ADC值结合常规MRI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2.1%、90.0%、83.7%)、(96.4%、80.0%、89.8%)和(92.9%、95.0%、93.9%).结论:ADC值结合常规MRI能够提高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测量肝脏局灶性病变的ADC值可能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6【总页数】6页(P487-492)【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作者】李成东;赵林伟;董国礼;曾南林;杨林【作者单位】安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四川安县622650;遂宁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四川遂宁629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7000;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南充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7.4弥散加权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来提供组织对比的影像技术,在肝脏MRI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共识)解读: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会《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管理指南》解读陈亚进,张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广东广州510120【摘要】美国胃肠病学会(ACG)最近发布了《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管理指南》。
由于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无症状的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病例显著增多,其中除了恶性肿瘤,还包括许多良性的囊性或实性肿瘤,如何鉴别FLLs 的性质仍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一些良性的FLLs具有恶性化倾向,在临床评估和管理上应区别对待。
该指南以循证医学为证据,使用GRADE 系统对推荐和证据分级,对FLLs提出了适合临床的诊断路径及管理策略。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guidelines of focal liver lesions issued by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in 2014: a brief interpretationCHEN Ya-jin, ZHANGLei. Department of Hepatobil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Abstact】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 issued a practice guideline regarding the suggested diagnostic approaches and management of focal liver lesions (FLLs) recently. The increasing and widespread use of imaging studies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detection of incidental FLLs.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not only malignant liver lesions, but also benign solid and cystic liver lesion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some noncancerous lesions have malignant potential. In this ACG practice guideline, the authors use the GRADE system was to grade th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and provide an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LLs.【Keywords】liver; focal lesion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偶然发现的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已成为临床医生最常面临的问题之一。
虽然大多数FLLs为良性病变,但是准确地判断性状仍存在困难.一些良性病变例如肝细胞腺瘤和胆管囊腺瘤,具有恶性化倾向。
因此,针对FLLs的诊断和管理益显重要。
美国胃肠病学会以循证医学为证据,使用GRADE系统对推荐和证据分级对FLLs给出了适于临床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于2014-08-19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1]。
我国是肝病大国,但目前尚没有统一完善的有关FLLs的诊治指南,各地甚至是各个医疗机构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FLLs进行处理,水平参差不齐。
为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FLLs的诊治水平,特介绍并解读该指南,以供大家参考。
1 GRADE 推荐级别及证据质量1.1 推荐级别强: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
弱:干预措施利弊不确定。
1.2 证据质量(1)高:进一步研究非常不可能改变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
(2)中: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对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造成重要影响,并可能改变该估计值。
(3)低: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对我们对效应估计值的确信程度造成重要影响,并很可能改变该估计值。
(4)极低:任何效应估计值都是非常不确定的[2]。
2 肝脏病灶的诊断准确的FLLs评估需要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FLLs诊断中最重要的环节,虽然B超检查安全且费用低廉,但指南仍强调CT和MRI检查的重要性,完善的CT或MRI不仅能给临床医生提供肝脏病灶的性状、位置、解剖关系,而且对于恶性病灶可以提供肿瘤的分期。
对于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的病人,可以酌情考虑行肝活检,相对于细针穿刺,芯针穿刺活检获取组织量大,便于进一步分析组织结构和细胞学特征。
3 恶性肝脏病灶细胞癌的总体5年存活率<15%,但早期确诊对预后有利。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诱因,而肝硬化则为肝细胞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
在肝硬化病人中,酗酒、吸烟、肥胖、糖尿病、老年及男性病人的肝细胞癌发病率更高。
指南推荐:(1)对于肝硬化病人,如果B超发现肝内病灶直径>1cm,应选择三维CT或者MRI检查(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慢性肝病特别是肝硬化病人发现FLL,除非有明确的证据排除,应高度怀疑肝细胞癌(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3)如果CT或MRI的表现典型:实性的FLL,造影剂在动脉期增强,在延迟的静脉期排空,可以做出肝细胞癌的诊断(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4)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FLL,而没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则应行肝活检明确诊断(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由于肝硬化结节的干扰,使用特殊造影技术的CT或MRI在诊断上更有优势,对于B超怀疑或者甲胎蛋白升高而B超未发现病灶的病人应行CT或MRI检查。
至于选择CT还是MRI,虽然多数文献认为MRI稍强[3],但这些文献往往存在统计偏移的局限,因此,选择CT还是MRI应根据治疗团队的经验决定。
如果CT或MRI不能确诊,可以行肝活检,但是肝活检有出血和肿瘤播散的风险,施行前应权衡利弊。
使用同轴穿刺针能够减少肿瘤播散的风险。
肝细胞癌的治疗不在该指南讨论范畴,一般认为肝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为肝细胞癌的根治性治疗,而肝动脉栓塞(TACE)、射频栓塞及系统化疗为非根治性的。
3.2 胆管癌胆管癌(该指南仅指肝内胆管癌)做出诊断时多数已为进展期,所以5年存活率<10%。
胆管癌的诱因不明确,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可能为诱因之一[4],PSC 病人出现FLL,应高度怀疑胆管癌可能,但是现有证据并不支持在PSC病人中进行胆管癌筛查。
另外,烟酒、高龄(>65岁)、肝吸虫、Caroli病、胆管囊肿、胆管腺瘤、肝内胆石、化学药品(如氯乙烯)均可能为胆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指南推荐:(1)如果在临床上或超声诊断怀疑胆管癌,则应进CT 或MRI 检查(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2)若病人不宜手术,也应行肝活检以明确胆管癌的诊断(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肝内胆管癌的症状不典型,且没有很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测,因此,CT 或MRI 检查对诊断很重要。
PET 对肝内胆管癌的敏感度为18%(浸润型)~80%(团块型),但不是常规检查[5]。
CA19-9对肝内胆管癌的敏感度达62%,特异度63%[6]。
如果考虑手术治疗,则没有必要冒肿瘤播散的风险行肝活检,不考虑手术治疗的病人则应行肝活检以便治疗方案制定。
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低,因预后不佳也不宜行肝移植手术。
对于不能手术的病人,吉西他滨结合卡铂化疗是标准方案。
4 良性肝脏病灶肝细胞腺瘤罕见,发生率约0.007%~0.012%,其发生与激素水平异常存在因果关系,女性病人服用口服避孕药(OCP)后肝细胞腺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30倍),而停服后,病灶可能会相应缩小。
除了OCP,合成的雄激素也可能导致肝细胞腺瘤的发生。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如果体内内源性雄激素或雌激素水平过高也有发生肝细胞腺瘤的风险。
糖原储积病Ia 和III 型病人易患肝细胞腺瘤,另外肥胖及代谢疾病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也为肝细胞腺瘤的易患因素。
尽管由于OCP及代谢障碍因素共同影响,女性病人的肝细胞腺瘤的发生率远高于男性,但男性病人由肝细胞腺瘤恶化为肝细胞肝癌的发生率却10倍于女性[7]。
指南推荐:(1)肝细胞腺瘤病人应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药、含激素的宫内节育器或者合成激素(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如果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而肝活检可以确立治疗方案,则应该进行肝活检(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3)肝腺瘤直径<5cm,妊娠并非必须禁止的,而应采取个性化方案(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4)肝腺瘤直径≥5cm 因有破裂或恶变的风险,应进行手术或非手术的干预(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5)怀疑肝腺瘤的病人如果不进行治疗则应该进行每6~12个月间隔的CT或MRI的随访,随访的间隔时间取决于病灶的生长速度和稳定性(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
临床上肝腺瘤还有两个特殊的类型,包括肝腺瘤病,是指肝脏含有多个与肝腺瘤相似的病灶(3~10个),临床处理也与肝腺瘤相同。
另外,毛细血管扩张型肝细胞腺瘤目前被归为炎性肝细胞腺瘤,其因高出血发生率及恶性倾向,一经确诊,应手术处理[8]。
多数肝腺瘤是有伴有症状的,仅15%~25%的肝腺瘤为偶然发现。
MRI不仅能确诊肝腺瘤,而且能对其分型,可避免肝活检,使用特殊造影剂如轧贝葡铵及轧塞酸二钠可以增强MRI 效果[9]。
肝活检仅应在影像学无法确诊时使用。
肝腺瘤因为有出血和恶变的风险,所以对其处理应较其他FLL 积极。
如果病灶直径>5cm,出血及恶变的概率增大,应考虑行肝切除手术,不宜手术者可以行栓塞治疗。
β-catenin亚型的肝腺瘤因恶变率高达5%~10%,应尽早考虑切除。
直径<5cm的肝腺瘤可以行保守治疗,但有些肝腺瘤即使停用OCP或合成激素仍然继续长大,甚至病灶缩小了仍然会发生癌变,因此,应该在2年内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以后则根据病灶的稳定性及生长速度每年进行检查。
4.2 血管瘤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虽然在女性更常见,但其发生与妊娠及OCP 并无直接因果联系。
指南推荐:(1)CT或MRI能够明确血管瘤的诊断(强烈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2)影像学已明确诊断的病人应避免进行肝穿刺活检(强烈推荐,低质量证据)。
(3)血管瘤病人无需避免妊娠及停用口服避孕药和合成激素(有条件推荐,低质量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