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宝宝的脸(中班泥工)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泥工》(通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泥工》(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案适用于幼儿园中班,主题为《泥工》。
教学内容依据幼儿园中班教学大纲,结合《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进行设计。
本节课通过教授孩子们如何使用泥巴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泥工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
2. 通过泥工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泥工的基本技巧。
难点:如何在泥巴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巴、塑料刀、刷子、模板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泥巴、塑料刀、刷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用泥巴制作的动物、人物等作品,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作品的特征,激发他们对泥工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向孩子们讲解泥工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并示范如何用这些技巧制作一个简单的泥巴作品。
3. 动手实践(10分钟)孩子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制作泥巴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泥工技巧:揉、搓、捏、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泥巴制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或人物。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注意作品的形态和细节。
3. 答案:孩子们完成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孩子们掌握了泥工的基本技巧,他们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泥工题材,让孩子们在创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可以将泥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故事、绘画等,让孩子们在多领域中得到全面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1. 教材章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幼儿园中班美术课程中关于泥工的部分进行。
简单手捏娃娃的脸教案中班

简单手捏娃娃的脸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简单手捏娃娃的脸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2. 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3.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4. 通过手捏娃娃的脸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表情,并理解情感表达。
教学材料:1. 手捏娃娃的材料:绘画纸、颜料、画笔、黏土。
教学准备:1. 取足够的材料供每个幼儿使用;2. 预先准备孩子们可以参考的不同面部表情图片。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5分钟):-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告诉他们将会学习如何通过手捏娃娃的脸来表现不同的表情;- 引导幼儿讨论表情的重要性,并向幼儿展示一些不同表情的图片,鼓励他们描述每个表情并分享相关经验。
2. 示范与讲解(10分钟):- 展示给孩子看一个简单手捏娃娃脸的范例,解释相关步骤。
- 逐步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黏土捏娃娃的脸,仔细解释不同面部特征的创作方式。
- 强调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来塑造娃娃的表情,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表情。
3. 动手实践(20分钟):- 分发所需材料,并让每个幼儿按照示范开始手捏娃娃的脸。
-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醒幼儿注意不同面部特征的细节,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表情。
4. 分享与展示(10分钟):- 邀请幼儿将他们手捏的娃娃脸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要求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表达的表情。
- 让其他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鼓励互相赞美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结束与总结(5分钟):- 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从中学到了表情的多样性并学会了通过手捏娃娃脸来表达情感。
- 鼓励幼儿将这项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分享自己的表情以及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教学延伸活动:1. 继续探索其他雕塑材料和技巧,如橡皮泥或面团等;2. 让幼儿制作一个完整的娃娃身体,将手捏的脸与之组合;3. 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娃娃姿势和表情的组合,创作出更多生动有趣的场景。
中班美术陶艺有趣的脸教案

中班美术陶艺有趣的脸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陶艺创作,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陶艺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陶艺脸的制作方法,观察力的培养,创意思维的激发。
2.教学难点:陶艺脸的细节处理,创意思维的拓展。
三、教学准备1.陶艺材料:陶土、陶瓷工具、釉料等。
2.辅助材料: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陶艺脸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陶艺脸有什么特点?2.讲解与示范教师简要讲解陶艺脸的制作方法,包括陶土的揉捏、塑形、刻画等步骤。
教师现场示范陶艺脸的制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要点。
3.学生创作学生分组,每组分配陶土、工具等材料。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示范步骤进行陶艺脸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4.创意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有趣元素,运用到陶艺脸的创作中。
学生根据创意,对陶艺脸进行装饰,如添加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等。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陶艺脸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展览,了解陶艺的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
2.邀请陶艺家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陶艺制作技艺。
3.开展陶艺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3.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陶艺脸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审美素养。
同时,学生在合作、分享、表达的过程中,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活动《捏面人》教案

幼儿园中班活动《捏面人》教案教案:捏面人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2.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1.捏面人的材料:黏土、颜料、刷子、小牙签等;2.准备一些图片或照片作为捏面人的参考。
活动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给每个幼儿一份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面部特征;2.老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他们说出自己画的是什么,比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步骤二:观察和模仿(10分钟)1.老师展示一些图片或照片,向幼儿们介绍捏面人的基本构造和特征;2.鼓励幼儿们观察并模仿图片上的面部特征,比如眼睛、鼻子、嘴巴等;3.老师引导幼儿们思考面部特征的形状、大小、位置等。
步骤三:手工捏面人(30分钟)1.老师给每个幼儿一块黏土,并告诉他们可以用黏土捏出自己心目中的面部特征;2.老师鼓励幼儿们动手捏面人,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3.老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分享他们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捏面人的特点和想法;4.老师可以提供颜料、刷子、小牙签等工具,让幼儿们给面人上色,并且可以给面人取个名字。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1.老师请幼儿们把自己的面人放在桌子上展示;2.老师鼓励幼儿们观察和比较彼此的面人,讨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老师可以提问,比如“你们的面人有没有眼睛?”“你们的面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步骤五:团队合作(10分钟)1.老师将幼儿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做一个大面人;2.老师告诉幼儿们可以将自己的小面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面人;3.老师鼓励幼儿们讨论、协商,并共同决定大面人的形状、特点等;4.老师引导幼儿们分享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小组达成共识。
步骤六:总结(5分钟)1.老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介绍他们的大面人;2.老师鼓励幼儿们总结这个活动的收获,比如学到了什么,喜欢最多和最少的地方等;3.老师可以提问,比如“你们觉得捏面人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你们喜欢团队合作吗?为什么?”步骤七:延伸活动(可选)1.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创作捏面人的故事,比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2.老师可以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一起捏面人,增加亲子互动;3.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画出自己的捏面人作品,并悬挂在墙上,展示给其他班级和家长。
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

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教案名称: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软陶或塑料泥。
2. 颜料、画笔。
3. 废报纸或塑料布,用于保护桌面。
4. 水杯和海绵。
5. 固定干燥的容器,用来存放和展示作品。
教学步骤:引导活动:1. 给幼儿展示一些有趣的脸谱图片,如动物的脸、植物的脸等,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脸的特点。
2. 引导幼儿讨论脸的重要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实施活动:3. 将软陶或塑料泥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将其揉软。
4. 引导幼儿将软陶或塑料泥搓成一个圆球状,并将其放在桌子上。
5. 教师示范将圆球压平成一个扁平的圆片,作为脸的基础。
6. 引导幼儿使用手指或工具,在脸上制作眼睛、鼻子和嘴巴等特征。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可以制作出有趣的表情。
7. 幼儿可以使用颜料和画笔,将自己的作品上色,创造丰富多彩的脸。
总结活动:8. 让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并与其他幼儿分享。
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9. 将幼儿的作品集中摆放在固定的容器中,作为展览,供其他幼儿观赏。
教学延伸:1. 给幼儿展示一些名家作品中的表情,如梵高的《自画像》、达利的《致命的美人鱼》等,让幼儿品味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幼儿在创作完成后,拍照或录制视频,记录自己创作的过程和心得,以便与家长分享。
适用范围:中班幼儿(3-4岁)教学心得:这个教案主要是通过手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有趣的脸谱。
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发挥创造力,塑造自己独特的脸形和表情。
通过使用软陶或塑料泥,幼儿可以锻炼手部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
在上色部分,可以让幼儿尝试不同的颜色搭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这个教案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幼儿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
在延伸活动中,通过观赏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扩大幼儿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
幼儿园中班泥工优秀教案:脸谱

幼儿园中班泥工优秀教案:脸谱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
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
”(教师边听边捏出来)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粘土捏小脸蛋教案

粘土捏小脸蛋教案教案标题:粘土捏小脸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粘土捏出小脸蛋的形状。
2. 学生能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理解脸部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教学准备:1. 粘土材料(不同颜色)。
2. 桌布或报纸(保护桌面)。
3.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脸部部位。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脸部,询问他们脸部有哪些部位,例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展示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认识脸部各个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主体:1. 解释给学生粘土捏小脸蛋的任务,并强调他们需要使用不同颜色的粘土来表示不同的脸部部位。
2. 指导学生将桌布或报纸铺在桌面上,防止粘土弄脏桌面。
3. 分发粘土材料,让学生开始捏小脸蛋。
4. 在学生捏制的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理解和实践正确的捏制技巧。
5.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为小脸蛋添加其他细节,如眉毛、耳朵等。
总结:1. 让学生展示他们捏制的小脸蛋,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让他们讨论他们在捏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3. 强调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发展了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并加深了对脸部各个部位的理解。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尝试捏制其他部位的粘土模型,如动物的脸部、植物的花蕾等。
2.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捏制一个大型的粘土脸部模型。
3.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练习和创作,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制作脸部模型,如黏土、面团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捏制小脸蛋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技巧。
2. 评估学生展示的小脸蛋作品,包括形状准确性和细节的添加。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使用粘土时注意卫生和清洁。
2. 监督学生在捏制过程中的安全,避免粘土被吃入口中。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形状和创意,不要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黏土手工五官制作教案中班

黏土手工五官制作教案中班教案标题:黏土手工五官制作教案(中班)教案目标:1. 培养中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人脸的五官。
3. 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耐心。
教学准备:1. 黏土材料(不同颜色)。
2. 制作示范模型。
3. 平板或黑板。
4.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人脸五官。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一些不同人脸五官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提问学生:“人脸有哪些部分?”引导学生说出五官的名称。
示范与讲解(10分钟):1. 在平板或黑板上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人脸轮廓,并标注五官的位置。
2. 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黏土制作五官,例如:圆球形状表示眼睛,长条形状表示鼻子等。
3. 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黏土眼睛,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实践操作(25分钟):1. 分发黏土材料给每个学生。
2. 让学生根据示范和讲解,自由制作黏土五官。
3.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创意。
4. 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黏土五官。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五官形状和颜色。
3. 回顾五官的名称,并帮助学生总结制作黏土五官的方法。
4. 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使用黏土制作完整的人脸,加入头发等细节。
2. 给学生提供更多挑战,例如制作动物的五官或其他物体的形状。
评估: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创造力和完成度,以及对五官的准确认知。
注意事项:1. 确保黏土材料安全无害,避免学生误食。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发挥创造力。
3. 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制作,避免过度干扰。
4. 对于操作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泥塑人脸美术教案幼儿园

泥塑人脸美术教案幼儿园前言泥塑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泥塑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而且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进行泥塑人脸活动,并提供相关教案。
教案目标学习泥塑人脸的制作方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工具和材料•黏土•模具•不粘手涂料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环境•准备教学工具和材料2.介绍泥塑人脸•介绍泥塑人脸的概念和作用•展示不同类型的泥塑人脸,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泥塑人脸的形状、颜色和纹理3.制作泥塑人脸•引导幼儿选择模具和黏土•示范制作过程,注意讲解技巧和注意事项•指导幼儿进行制作,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鼓励幼儿创新和发挥想象,发现新的形态和表现方式4.完成作品•等待泥塑人脸干燥•用不粘手涂料上色、装饰•展示和欣赏作品,分享制作经验和感受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以及完成作品的质量和美感2.通过交流和问答了解幼儿对泥塑人脸活动的认识和理解3.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精神和自我表达能力适用年龄适用于3-5岁的幼儿,需要成年人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注意事项1.确保材料和环境安全卫生,避免幼儿吞食或误伤2.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清洁,勿让幼儿直接接触脏物3.如出现不适或意外情况要及时处理和报告结语泥塑人脸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还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师要认真制定教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泥土做脸幼儿园教案

泥土做脸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泥土的特性和用途;
2.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1.泥土;
2.盆子、勺子等工具;
3.洗手液和纸巾;
4.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1.准备好泥土和工具,让孩子们观察和摸一摸泥土,询问他们对泥土的
印象和认知;
2.引导孩子们发现真实生活中使用到泥土的场景,如种植花草、建筑房
屋等。
第二步:实践操作
1.提醒孩子们洗手,并将泥土放在盆子里,让孩子们用勺子等工具挖取
泥土,自由发挥做成自己想象中的人脸;
2.课堂中可以给予一些启发性问题,以激发孩子创意,如如何做眼睛、
鼻子、嘴巴等,并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第三步:展示交流
1.活动结束后,让孩子们在黑板上依次展示自己做的泥土人脸,并用语
言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2.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和创意,在评价中重点关注创意性
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操作实践为主,让孩子们探索和体验泥土的特性,并借此发挥创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对泥土的认识更加深入。
同时,孩子们也通过言语表达来分享和传播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提高了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美术专题泥工:脸

幼儿园美术专题泥工:脸幼儿园美术专题泥工:脸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和制作,感受"脸"的怪诞美,开拓幼儿视野。
2、了解有关脸部变形的造型特点。
能运用"叠加法"进行泥工制作。
活动准备:PPT、刀具、泥工板、各色橡皮泥、音乐。
活动过程:一、欣赏教师变脸,直观导入: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教师变表情。
提问:刚才我做得表情有趣吗?你觉得哪里有趣?谁能来说说?眼睛呢?嘴巴呢?请幼儿学一学:笑、哭、生气。
教师小结:我们脸上的眼睛、鼻子、嘴巴变化一下,故意变得大大的,或者小小的,或者皱皱的.,就会很有趣。
我们叫它"夸张"。
上次,黄老师带大家欣赏过夸张的脸的画。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夸张的脸的泥塑。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看看,它们是这样变化的,哪里进行了夸张的变化。
二、观看PPT,欣赏"脸"。
提问:xx眼睛、嘴巴夸张。
xx脸上没有变化,头的周围又很多装饰物,很夸张。
你觉得它们哪里进行了夸张?大小对比。
教师小结:这几幅作品,我们小朋友都看出来了。
有的是眼睛、眉毛、嘴巴进行了夸张,有的是头上有很多装饰物,有的则是表情相反做对比。
看上去也很夸张。
那,请你来做这样的脸,你想怎样来夸张变形呢?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要求与步骤我们应该先做什么?(脸)怎么做?示范:分泥。
要求:用叠加法装饰。
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调节一下颜色,注意搭配。
不要把颜色用力摁,会混色。
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四、播放音乐,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五、评价:用照相机拍照幼儿作品,在视频展示仪上展现。
请幼儿欣赏并说一说哪里夸张。
黏土娃娃做脸教案反思中班

黏土娃娃做脸教案反思中班教案标题:黏土娃娃做脸教案反思(中班)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使用黏土创作物品。
3. 促进幼儿的细致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 引导幼儿回顾前几天学习的有关脸部特征的知识,例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 展示一些黏土娃娃的图片,并与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形状。
2. 活动展开:- 向幼儿介绍黏土娃娃做脸的活动,并提供黏土、模具和工具。
-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象,使用黏土制作自己的黏土娃娃脸部。
- 提供一些示范和指导,例如如何使用模具制作眼睛、鼻子和嘴巴。
- 鼓励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形状和表情。
3. 教师角色:-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表现。
-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如何使用工具和模具。
-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扬。
4. 结束活动:- 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黏土娃娃脸部作品,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特点。
- 给予每个幼儿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强调他们的创造力和努力。
教案反思:- 教案的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幼儿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机会让幼儿练习使用黏土创作物品,以及促进幼儿的细致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表现,可以评估教案的有效性。
- 教学步骤:教案中的引入活动有助于唤起幼儿对脸部特征的记忆,并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展开部分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黏土娃娃脸部的制作。
教师的角色是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结束活动部分提供了展示和分享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特点。
- 教师角色:教师在整个活动中扮演着观察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观察和记录幼儿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表现有助于评估教案的有效性,并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可以确保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支持,同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赞扬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画脸粘土课程设计教案中班

画脸粘土课程设计教案中班课程名称,画脸粘土课程设计。
适用年龄,中班。
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脸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2.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脸部结构和特征的简单介绍;2. 制作粘土脸部的基本步骤;3. 脸部表情的表达;4. 脸部装饰的创意设计。
教学准备:1. 粘土、颜料、工具等制作所需材料;2. 脸部结构和特征的图片或模型;3. 制作示范用的模型;4. 学生所需的桌面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不同脸部特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然后简单介绍脸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示范(10分钟),老师在课桌上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粘土脸部,并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3. 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用粘土制作自己的脸部模型。
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帮助。
4. 创意设计(10分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为自己的脸部模型设计不同的表情和装饰。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力,多多尝试。
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学生清楚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2.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
3. 创意设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学评估:1.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3. 学生对于脸部结构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脸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提高了手工制作能力,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也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强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让他们在制作粘土脸部的过程中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黏土娃娃做脸教案中班反思

黏土娃娃做脸教案中班反思教案标题:黏土娃娃做脸教案中班反思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3. 探索学生对面部特征的认知。
教学重点:1. 协助学生用黏土做出人脸形状;2. 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面部特征;3. 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独特的黏土脸部表情。
教学准备:1. 黏土;2. 各种颜色的黏土以模拟不同的肤色、眼睛和嘴巴;3. 长桌或工作区域;4. 黏土成型工具(可选);5. 小组或个人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些黏土娃娃例子,让学生观察黏土脸部表情和特征。
2. 引发学生兴趣,提问如:“你们有谁喜欢玩黏土?”“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借助黏土做出来?”等等。
3. 解释今天的课程目标,即通过制作黏土娃娃的脸部表情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分发黏土供他们使用。
2. 引导学生用双手捏黏土,将其滚圆并塑造成脸部形状。
3. 提供不同颜色的黏土,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所想要表达的肤色。
4. 引导学生将黏土分成不同部分,塑造眼睛、鼻子和嘴巴等面部特征。
5. 鼓励学生观察并模仿自己或其他人的面部表情,尝试在黏土脸上展示出不同的情感。
6. 对于那些已经完成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创造自己独特的黏土脸部表情。
反思和讨论:1.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相互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2. 提出问题,如:“你们制作黏土脸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等等。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达到最初设想的效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展示和总结:1. 邀请学生把他们的黏土脸部作品展示在小组或个人区域。
2. 谈论每个学生的作品,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3. 总结课程,强调学生通过黏土制作脸部表情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探索其他形状的黏土作品,如动物、食物等。
2. 鼓励学生制作黏土脸谱系列,包括各种不同人物、动物和虚构角色的脸部表情。
泥塑人脸美术教案幼儿园

泥塑人脸美术教案幼儿园1. 简介泥塑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术,通过捏、塑、捶、揉等方式,将泥料塑造成各种造型。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泥塑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泥塑人脸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们的艺术天赋。
2.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 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学习制作人脸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 提升美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准备•材料:黏土、颜料、画笔、水杯、模具等;•工具:捏土工具、刻刀;•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美术教室。
4. 教学步骤步骤1:介绍泥塑技术和人脸结构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泥塑技术的起源和基本使用材料。
然后,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们展示不同种类的人脸结构,如儿童脸、女性脸、男性脸等。
引导幼儿观察人脸的各个部分,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步骤2:示范制作泥塑人脸教师展示制作泥塑人脸的基本步骤,包括捏土、塑形等。
在示范的过程中,向幼儿们解释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同时,鼓励幼儿们提问,并耐心回答他们的疑惑。
步骤3:幼儿制作泥塑人脸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配备足够的材料和工具。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助,帮助幼儿们完成人脸的塑造。
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人脸形象。
步骤4:装饰和涂色完成泥塑人脸的基本形状后,教师为幼儿们提供颜料和画笔。
鼓励幼儿们使用不同颜色的颜料装饰人脸,增加艺术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可以向幼儿们介绍一些基本的涂色技巧,如调和颜色、晕染等。
步骤5: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幼儿完成作品后,组织一次小型的展示和分享活动。
每个幼儿可以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鼓励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增强互动和合作意识。
5. 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幼儿们的参与程度、作品质量和创造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班级展览等形式。
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幼儿们的优点和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泥塑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幼儿粘土捏五官教案

幼儿粘土捏五官教案教案标题:幼儿粘土捏五官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人脸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促进幼儿的艺术表达和想象力发展。
教学准备:1. 粘土2. 图片或绘本展示人脸五官3. 彩色纸、剪刀和胶水(可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些图片或绘本,让幼儿观察人脸五官,并引导他们命名每个五官的名称。
2. 引导幼儿讨论每个五官的位置和功能,例如眼睛用来看,嘴巴用来吃东西和说话等。
示范(10分钟):1. 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粘土捏出人脸五官。
首先,捏出一个圆形作为脸部,然后用小块粘土分别捏出眼睛、鼻子和嘴巴。
2. 在示范过程中,解释每个五官的形状和位置,并鼓励幼儿观察示范,自己尝试。
实践(15分钟):1. 分发粘土给每个幼儿,并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地捏出人脸五官。
2.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尽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邀请每个幼儿依次展示他们捏好的人脸五官,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2.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描述他们捏出的五官特征和位置,进一步加深对五官的理解。
延伸活动(10分钟):1. 提供彩色纸、剪刀和胶水,鼓励幼儿使用这些材料制作人脸五官的贴纸。
2. 幼儿可以将自己捏好的粘土五官粘贴在纸上,或者用纸制作新的五官,增加创造性和艺术表达。
总结(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人脸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2. 鼓励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五官,例如观察他人的五官表情、玩具或书籍中的人物五官等。
评估:观察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根据幼儿的表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注意事项:1. 确保粘土对幼儿来说是安全的,避免误食。
2. 在实践过程中,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不要过多干预他们的创作。
3. 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中班

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中班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泥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通过制作人脸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制作人脸泥塑作品。
难点,通过泥塑表现人脸的神态和表情。
三、教学准备。
1. 泥塑工具,泥刀、泥板、刻刀等。
2. 泥塑材料,黏土、颜料等。
3. 人脸泥塑作品的样本或图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脸泥塑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态、表情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泥塑基本知识(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泥塑的历史、材料、工具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对泥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示范制作(15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人脸泥塑作品,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4. 学生动手制作(4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利用泥刀、泥板等工具,开始制作自己的人脸泥塑作品。
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和评比,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6. 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动手制作人脸泥塑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手工能力和美术素养。
同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也锻炼了耐心和细心,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制作人脸泥塑作品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也让我感到惊喜。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泥塑艺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

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
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供大家参考!中班陶艺教案:有趣的脸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触摸、欣赏,感知五官及表情变化,重点关注脸部的凸起部分。
2.学习用泥皮、泥条、泥团捏塑一张较完整的脸。
3.能大胆想象创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活动准备:1.立体雕塑脸若干。
2.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
(1)教师:请你们相互看看对方的头部,头部有什么?(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2)教师:请仔细看,我的五官怎么了?(教师做鬼脸)(3)根据幼儿的发言,教师小结:原来让脸上的五官动一动,会产生各种表情,比如哭脸、笑脸、凶脸、俏皮的脸……有了表情的脸看起来生动有趣!教师生动而有趣的变脸,让幼儿感觉到教师的可爱和滑稽——这对幼儿细致地观察以及接下来幼儿的变脸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集体欣赏雕望脸。
教师:艺术家也做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脸。
请你挑一个最有趣的脸,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欣赏以及教师的激励、引导,幼儿动手一试的欲望更加强烈。
3.出示泥皮、泥条、泥团,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1)教师:要想用陶泥成功地创作一张有趣的脸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先要认识一下泥的兄弟们。
(2)教师:泥老大就像我们常用的饺子皮,名字叫泥皮;泥老二长得像油条,名字叫泥条;泥老三好像我们吃过的麻团,名字叫泥团。
(3)教师:现在就请你们用“泥家三兄弟”来制作一张生动有趣的脸吧!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展评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参观、交流、评价,选出“谁的表情最有趣”“谁的五官最突出”“谁的装饰最有趣”。
幼儿园轻粘土捏脸教案

幼儿园轻粘土捏脸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轻粘土捏脸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捏脸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轻粘土(颜色多样)。
2. 捏脸工具(小刀、牙签等)。
3. 幼儿园绘画纸和彩色笔。
4. 幼儿园活动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幼儿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轻粘土捏脸。
2. 呈现一些不同表情的脸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不同的表情。
主体活动:1. 分发轻粘土给每个幼儿,让他们感受和揉捏轻粘土的质地。
2. 演示如何捏出一个简单的脸部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
3.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捏出自己心目中的脸部形状。
4. 鼓励幼儿使用捏脸工具(小刀、牙签等)添加细节,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5. 通过观察其他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捏脸过程中的想法和经验。
总结活动:1. 邀请幼儿将自己的捏脸作品放在幼儿园绘画纸上。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捏脸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3.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表扬彼此的作品。
延伸活动:1. 邀请幼儿将自己的捏脸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2. 在幼儿园的展示区域展示幼儿的捏脸作品,让其他班级的幼儿也能欣赏和学习。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捏脸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表现。
2. 收集幼儿对自己和其他幼儿作品的评价和描述。
3. 评估幼儿是否能够根据要求捏出脸部形状,并添加基本的面部特征。
教学反思:1. 分析幼儿在捏脸活动中的表现和反馈,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和支持。
2. 总结幼儿在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宝宝的脸(中班泥工)教案
宝宝的脸(泥工)
活动目标:
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泥工捏出自己脸型和五官的基本特征,捏出五官的正确位置。
活动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观察好朋友脸部特征。
每人一根棒,各色彩泥
活动过程:
1。
通过猜谜、看脸谱,了解五官的基本位置。
(1)用猜谜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出示脸谱并提问,请幼儿回忆五官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好朋友的脸上有眼睛,还有什么?
你好朋友的脸上是不是也有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头发呢?
(3)请幼儿看,说说同伴五官的位置。
教师用儿歌小结:“圆圆的脸,大大的眼,小小鼻子在中间,耳朵在两边,头发不遮眼。
”
2.。
师生共同探讨五官的正确捏法,引导幼儿以鼻子为中心捏出五官,鼓励幼儿大胆捏。
教师提问:“我们脸上有这么多器官,应先捏什么?”
3.欣赏作品,体验成功。
请幼儿说说好朋友的画像:“他的脸是什么样子的?你画了什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