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复习》教学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复习》教学学案
2、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五、概括本单元文章主要人物的形象并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概括概括《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的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2、概括概括《老王》中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3、概括概括《台阶》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4、概括概括《卖油翁》中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人物形象及写作方法。
五、找到本单元文章中意蕴最深刻的的句子,理解该句子的含义,体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句的情感,把握本文主题。
2、体会《老王》中“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一句的情感,把握本文主题。
3、体会《台阶》中“怎么了呢,父亲老了”一句的情感,把握本文主题。
4、体会《卖油翁》中“无他,但手熟尔” 一句的情感,把握本文主题。
小结:鉴赏现代诗的方法
三、明确复习方法:
1.从不同文体特点出发,从标题、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或表示时空转换的关键词语、事件、详略等角度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2.依托文章的结构层次和整体思路,深入作品细节,从不同角度体会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欣赏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领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阅读复习》教学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 题
第三单元阅读复习
课时
1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新人教版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课文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课文知识点和描写方法。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春》、《济南的冬天》、《夏感》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课文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然景观描绘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描写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自然景观描绘等活动,体验描写方法的运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人教版七下3单元教案

人教版七下3单元教案

人教版七下3单元教案教案标题:探究汉字书写的历史与发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字形;- 理解汉字的演变与发展与中国文化、文明的密切关系;- 能够正确识读并书写几个汉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和归纳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探究汉字书写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熟悉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要素。

2. 教学难点:- 理解汉字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字形结构,以及各种字形的演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你知道汉字是怎么来的吗?它与中国文化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常见汉字的形状和结构,让学生思考汉字的构造和特点。

2. 概念讲解与学习(10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字形结构的基本概念,并分别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3. 探究活动(15分钟)- 给学生分发汉字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卡片,观察卡片上的字形结构,并尝试理解卡片中字的意义。

-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观点,并向教师汇报自己的发现。

4. 归纳总结(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中发现的例子归纳总结,整理成四个字形结构的表格,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每一种字形的特点和演变。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最感兴趣的汉字,通过书写和绘画的方式展示该字的字形结构和意义,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选择的字的由来。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于汉字字形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并让学生发表感悟和体会。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卖油翁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卖油翁教案新人教版
此外,我还将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和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我还会提前检查和准备教学所需要的一切材料和设备,确保教学资源充足并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首先,我注意到在课堂表现方面,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不足。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之前的文言文学习中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
其次,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方面,我发现一些小组在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之前的课堂学习中没有充分参与和思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和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卖油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文言文基础知识:
- 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
- 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2. 故事情节分析:
- 课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 故事情节所反映的主题和道理。
3. 人物形象分析:
-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 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和影响。
4. 写作技巧分析:
-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 作者通过写作技巧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 写作技巧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的运用。
5. 文化背景知识:
- 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 古代的射箭和酌油技艺的文化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学案第11课《邓稼先》学案一、自主学习后完成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①可歌可泣:②鲜为人知:③当之无愧:④锋芒毕露:⑤家喻户晓:⑥妇孺皆知:⑦马革裹尸: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选词填定(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C.开创 D.开拓(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震荡 B.激荡C.回荡 D.动荡二、听课后完成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2、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②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④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与反馈(第二节课完成)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课文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用意?当人们劝他回去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气概?四、课后练习与拓展1.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判断①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②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③他说:“眼前是一片彩云,五光十色,一会儿一变,十分有趣。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七年级下册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七年级下册三单元学案

七年级下册三单元学案11.邓稼先【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一、导学预读1.自学提示: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3.走近作者:自我检测:1.给下列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鞠()瘁()勋()氢()聘()垠()萦()凛()铤()撑()懈怠()()癌症()开拓()diàn()基孕育()难堪()鲜()为人知日曛()2.解释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锋芒毕露马革裹尸二、互动探读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三、巧拨赏读1.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读(一)细微之处的爱国精神外语课又开始了。

简短的开场白后,外籍教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中国地图。

“唉呀,可千万别叫我,我肯定画不好!”我暗暗地捏了一把汗,再看看周围的人,个个也都把头埋得低低的,教室里静得连掉根针都听得见。

终于,一位“不幸”的同学被叫了上去。

他磨蹭着走上讲台,拿着粉笔的手好半天才按到黑板上,而粉笔就如同钉在那儿一样。

幸亏台下的同学递给他一本地图册,他才草草地完成了这幅“杰作”,走下讲台,仍不住地抹着一脸虚汗。

乍一看,这算不了什么。

但是,请你仔细想一想,作为一名中国人,连中国地图,并且只是一个轮廓都完成不了,这说明了什么呢?而我们的美籍老师在上课时随手就可以画出一幅美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熟练地标出一个个地名来辅助教课,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只能看出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

第三单元大爱温馨9 阿长与《山海经》同学们,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一位长妈妈讲了一个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位长妈妈就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

她对鲁迅的童年生活有较深的影响,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大家有兴趣来读读吗?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她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然而她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她懂得吉利文化,熟悉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自身形象。

她既是一个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母亲,又是一个生活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

她是谁呢?她就是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倾注一片深情描写的长妈妈。

下面,请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近《阿长与〈山海经〉》,去真切地了解一下这位可亲可敬的人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大声朗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骇.(hài) 孤孀.(shuāng) 惶.急(huáng) 悚.(sǒng)掳.(lǔ) 诘.问(jié) 霹雳..(pī lì) 渴慕.(mù)玑.(jī) 疏.懒(shū) 惧惮.(dàn) 颈.(jǐng)疮疤..(chuāng bā) 矩.(jǔ) 懿.(yì) 灸.(jiǔ)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渴慕:迫切地羡慕,文中有想得到的意思。

渴:迫切地。

疮疤:疮好了留下的疤,常比喻痛处、短处或隐私。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这里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面如土色:脸色像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深得难以测量。

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案

课题《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时 1 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2、根据时间线索,梳理文章脉络。

能力目标: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3、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客观描述中插入作者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

教学方法圈点句画法、讨论鉴赏法、文献查阅法、展示交流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查阅四位作家有关资料,了解名家名作。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名家相关文字资料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再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走近作家:了解作品三、检查预习: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星期天是忙碌了一周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一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二、指名学生简介作家、教师补充。

1.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受教于福楼拜,1880年发表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登上法国文坛,从此专门从事创作。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世界文学影响很大;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俊友》、《一生》等。

三、检查预习1、出示幻灯片:抽生读准字音简陋lòu 白皙 xī滑稽jī轮廓kuò捋胡子 lǚ头颅lú脚踝 huái 荒谬miù义愤填膺 yīng 魁梧kuí2、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师:本文是一篇人物群像速写,这些人物是怎样组织串联起来的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核心人物、依次出场的人物以及出场的标志性词语。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交流与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生字词的掌握与运用。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评价。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入本单元主题。

引导学生对单元标题进行解读,预测本单元学习内容。

2.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鼓励学生利用词典、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自主学习。

3. 课堂学习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型。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开展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4. 深入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挖掘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评价课文的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进行课堂反馈。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手段。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生字词和课文理解的课堂练习题。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实践操作。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老王学案新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老王学案新人教版

110 老王【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伛() 攥( ) 惶恐( )荒僻( ) 塌败( ) 取缔( )骷髅( )( ) 眼翳( ) 滞笨( )愧怍(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 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1)以“老王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4.思考品味:(1)第8段中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3)第16段 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

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6.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

乞 丐屠格涅夫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困把这个不幸的人,弄成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①)、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

我伸手搜索自己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的手,无力地摆动着和发着颤。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过程与方法:注重熟读精思,注意在字斟句酌中,领会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阿长身上发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教学难点】理解阿长的形象,学会找关键语句。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山海经》等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思考探究”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学期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提到了三个人物,一个是长妈妈,一个是最好的朋友闰土的父亲,一个是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

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长妈妈是鲁迅家的女工,她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反复提及,甚至还专门写文章介绍呢?今天我们学习《阿长与〈山海经〉》,理解长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

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怀念、感激之情。

2、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3、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4、在阿长身上发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

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老王》教案
-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念的建立: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举例解释:
-在文本深层含义理解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老王的故事中看到社会底层人民的处境,以及作者对此的同情与反思。
-在修辞手法识别与应用方面,学生可能对如何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来突破这一难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理解《老王》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语言表达技巧:学生应掌握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讽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老王的形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来自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情感共鸣与价值观念的建立方面,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需要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和价值观念的内化。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老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关爱他人、被他人关爱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课文中传递的关爱与尊重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学生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11、邓稼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

(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课堂设计: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教师补充完善,归纳出下列词语的妙处:任人宰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人教版初一下(七年级下)语文三单元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初一下(七年级下)语文三单元精品导学案

三单元9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她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但却给少年鲁迅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在少年鲁迅的眼中,有着种种令人讨厌的坏习惯,却又有着别人不具有的“伟大的神力”。

鲁迅没有给自己的生母作传,却专门给她写了一篇文章,她就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长妈妈的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烦琐.(suǒ)孤孀.(shuāng)絮.说(xù)震悚.(sǒng)霹雳..(zēng wù) 惧惮..(jù dàn) 渴慕.(mù)..(pī lì) 憎恶疮疤..(chuāng bā) 骇(hài) 粗拙.(zhuō) 诘.问(jié)掳(lǔ) 灸(jiǔ)(2)词义辟头:开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烦琐:繁杂琐碎。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学案
3.从上面相关语句咱们能够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四、研读-----精讲点拨
文章第五部份中有一段唐朝散文家李华做写的《吊古战场文》,你能读懂吗?在这儿写这篇古散文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用心明白得那个短文所写内容)
五、拓展延伸把你熟悉的大科学家介绍给大伙儿,要求正确归纳其要紧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纳一种修辞手法。
鲜为人知()妇孺皆知()鞠躬尽瘁()可歌可泣()至死不懈()马革裹尸()罗布泊()
2.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借助工具书,明白得这些词语的意思;写一段话,至少利用上面的三个词语。
3.朗诵课文:第1遍只要求读清文句,第2遍边读边圈点勾画,弄清文章的大致脉络——试探:课文6个部份别离写了什么内容?
4.在文中找出直接评判邓稼先的语句。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一、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高贵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二、体会表达中的抒情、描述和议论。
难点:难明白得的文言词语。
课前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
文学常识:
1.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2.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称为“农人诗人”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份?每一个部份是如何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2.这篇文章在表达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述?说说这些描述的作用。
3.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不吃。
(3)在情形紧急的紧要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目录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教案 (1)9.阿长与《山海经》 (1)10.老王 (6)11.台阶 (10)12、卖油翁 (16)写作抓住细节 (20)[ 单元要点分析]本单元是培养爱心的单元,培养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体谅人、同情人、关爱人的感情,特别是关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

[单元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

2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记叙文向艺术性发展。

单元课时安排:14课时阿长与《山海经》 2课时《老王》2课时<<台阶>>2课时<<卖油翁>>2课时写作 2课时单元测试4课时9.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能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培养学生问题能力。

3、深入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建立朴素的阶段意识,热爱劳动人民。

4、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

重点: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难点: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文章主题的领会。

初二学生,这一年龄特点,认知多靠直观感受,对鲁迅要“呐喊”的内容,如封建的世态炎凉,“正人君子”的虚伪丑恶难有感触。

处理这一问题上,教师要先讲,再要求学生领会,并且,按新课理念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感受,倡导后现代教学理论提出的“文章的主题是游离于作品之外的”思想,相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也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普通,普通得别人不知道她的名字;她粗俗,粗俗得语言刺耳,动作可鄙;她迷信,迷信得愚妄可笑,麻木不仁。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标准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标准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第三单元教案11.邓稼先一、所在单元(第三单元)二、授课学时二课时三、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教学手段与方法自主、协作、探究五、教学准备熟读课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xx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先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无垠yíng 殷红yān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凡人真情10 阿长与《山海经》【知识与能力】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理解阿长的形象。

(重点)【过程与方法】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初一上学期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讲故事的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狗,猫,鼠》,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纪念她,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的故事”。

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脐.(qí)菩萨..(pú·sà)土匪.(fěi)辫.子(biàn)哀悼.(dào)茉莉..(mò·lì)书斋.(zhāi)霹雳..(pī lì)守寡.(guǎ)憎.恶(zēng)倘.使(tǎng)絮.说(xù)颈.子(jǐng)规.矩(guī)孤孀.(shuāng)磨难.(nàn)烦琐.(suǒ)疮疤..(chuāng bā)淡薄.(bó)诘.问(jié)惧惮.(dàn)和蔼.(ǎi)咒.骂(zhòu)震悚.(sǒng)(2)理解词义①阔气:豪华奢侈,文中指客气。

②憎恶:憎恨、厌恶。

③倘使:倘若。

④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邓稼先》导学案总第( )课时设计人:纪芙蓉 审核人: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和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根据寓言,联系生活,解剖自己。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1.在课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宰.割( ) 署.名( ) 奠.基( ) 开拓.( ) 元勋.( ) 仰慕.( ) 孕.育(选聘.( ) 大厦.( ) 无垠.( )燕.然( ) 签.字( ) 颤.抖( ) 筹.划( 挚.友( ) 嫣.红( ) 铤.( ) 黯.( ) 曛.( ) 彷徨..( )( )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 鞠躬尽瘁.( )可歌可泣.( )至死不懈.( 马革裹.尸( )罗布泊.( ) 2.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写一段话,3. 朗读课文:第1遍只要求读清词句,第2遍边读边圈点勾画,弄清文章的大致脉络——思考:课文6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在文中找出直接评价邓稼先的语句。

预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仰m ù( ) 安hu ī( ) ch ïu 划( ) 鞠躬尽cu ì( ) 两弹元x ūn ( ) 家y ù户晓( )sh ǔ名( ) di àn 基( ) z ǎi 割( ) 古罗布p ō( ) 2. 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 .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 .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 .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 .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预习质疑:学习过程:一、导入:1.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曾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悼念邓稼先── 踏遍戈壁共草原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 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 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 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 功勋泽人间 你从这首诗里获得了些什么信息? 2. 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预习交流:1、同桌交流,组间交流 2、教师引导班内交流 三、初读------整体感知1. 课文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2.本文有一个人物叫奥本海默,他并不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篇幅刻画他的性格和为人呢?3. 从上面相关语句我们可以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研读-----精讲点拨文章第五部分中有一段唐代散文家李华做写的《吊古战场文》,你能读懂吗?在这儿写这篇古散文有什么作用呢?(提示:用心理解这个短文所写内容)五、拓展延伸 把你熟悉的大科学家介绍给大家,要求正确概括其主要事迹,反映人物特点,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达标检测: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少) 可.歌可泣(值得) B .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 C .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 D .知人之明.(眼力)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 2.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 .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 ,所以我和他很________(熟识,熟习)。

B .在北京,见到________(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C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_____(震荡,振荡)。

D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 人宰割危机的________ (重要,新生)日子。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超常;昼夜不断地筹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②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 )③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 4.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总第()课时设计人:纪芙蓉审核人:教师寄语: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

3.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课前预习:(相信自己,我能行!)文学常识:1.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2.臧克家(1905——2004)现代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

被称为“农民诗人”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3、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可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要求识记)赫.然()警报迭.起()锲.而不舍()兀兀..穷年()迥.乎不同(慷慨..淋漓()lì()尽心血心会神níng ( ) 气冲dǒu()牛群蚁排衙.(4、解释词语:(写到课本上)衰微赫然锲而不舍心凝神会兀兀穷年呕心沥血迥乎不同一反既而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无暇顾及目不窥园仰之弥高蚂蚁排衙5、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检测:1.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更加)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B.锲而不舍(刻)心会神凝(领悟)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迥乎不同(差得远)D.沥尽心血(滴)警报迭起(屡次)3. 从中可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预习质疑:学习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七子之歌》了解歌曲内容。

2. 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预习交流:1、同桌交流,组间交流2、教师引导班内交流三、初读------整体感知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3. 究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零乱,饭几乎不吃。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四、拓展延伸:课后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诗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达标检测:一.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浠水(xī)硕果(shuî)锲而不舍(qì)B.弥高(ní)校补(xiào)迥乎不同(jiǒng)C. 衰微(shuāi)迭起(diã)沥尽心血(lì)D.赫然(hào)凝结(níng)气冲斗牛(dîu)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辛辛苦苦的一年到头这样做。

()(3)形容气盛之势可以直冲云霄。

()(4)写拜诗的兴致减少了。

()(5)指整齐的排列着。

()(6)全身心,精力集中的做某事。

()四、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五、简答题阅读课文“课文开头”至“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用不超过20字概括选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的意是(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是一处_________ 描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一个成语概括闻一多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总第()课时设计人:纪芙蓉审核人:【教学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掌握重点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3.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4.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2.感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力,启迪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课前预习:一、通过查阅字典或借助课下注释给下列字词注音或解释。

1、给加点字注音深邃.()磐.石()下颏.()含蓄.()踌躇..()()门槛.()捏弄.()喃.喃()重荷.()喧嚣..()()2、解释下列词语重荷:深邃:踌躇:含蓄:惹人注目:杂乱无章:二、知识链接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下联:炼钢铁意志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奥斯特洛夫斯基)三、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请同学们试着补充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