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昆曲丨《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昆曲丨《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传承昆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在路上!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昆小弟一起来赏析一下《牡丹亭.游园》!明代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创造性地继承了唐人小说和元人杂剧的优良传统,写出了“临川四梦”传奇,对我国的古典戏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汤显祖的得意之作,汤显祖曾经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杜丽娘的形象是继《西厢记》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而《游园》是剧中最美的一折,延续400年久演不衰。
《牡丹亭》文词典雅,寓意深刻,词藻华丽,却也使得它曲高和寡。
笔者以对文学剧本的理解和对舞台形象塑造的体会,分析《游园》曲词之奥妙,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汤显祖笔下的鲜明形象。
一、关于《游园》《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的铺垫。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自幼深锁香闺,深深的宅院隔绝了她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她日日随先生读书,以女红消遣,虽有侍女春香陪伴,却只能以迂腐的教书先生陈最良为师。
私塾中,春香不喜教书先生的沉闷、无聊,假“出恭”发现大花园,与小姐相邀明日前去游玩。
杜丽娘虽然长于孤寂之中,但要去花园中游玩的诱惑,激起了她心中的一丝波澜,撩动了她细细的春心。
《游园》以[绕地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尾声]一套缠绵的南曲,表达了杜丽娘在春天娇媚的阳光下春心荡漾的感受,她一面享受着春天的温暖,一面感叹生活的美好,一面观赏庭院的景色,一面伤感情怀的寂寥。
由此她才能在庭院小睡时梦见虚幻的情人,才能在梦被惊醒之后再度追寻,才能在苦闷中郁郁而去,也才能在情感的召唤下死而复生。
因此《游园》一出在《牡丹亭》中至关重要,理解曲词的深刻含义也颇具难度。
游园汤显祖赏析
《游园》汤显祖赏析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曲翻译】1、【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
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
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2、【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译文:长长的流光溢彩的丝绸吹进了宁静而孤独的庭院。
随着晴朗的丝绸的到来,春天像纱线一样悠闲地来到杜丽娘的眼前。
过了一会儿,我头上的装饰品收拾好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张脸被镜子偷偷地照了进来,这让我躲开了,扭动了我美丽的卷发。
我们怎么能从闺房里出来把它暴露出来?3、【醉扶归】"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译文:你说我穿着一条深红色的裙子,戴着一个戴着珠宝扣的花饰发夹,有多聪明。
爱美是我的天性。
正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无人欣赏。
杜丽娘虽有沉鱼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谁能欣赏青春之美?4、【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译文: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
汤显祖《游园》鉴赏《游园》译文及赏析
汤显祖《游园》鉴赏《游园》译文及赏析《游园》是由汤显祖所创作的,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园》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游园》明代:汤显祖【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颓垣一作:残垣)《游园》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
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游园》注释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
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
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
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谁家:哪一家。
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
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
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
韶光:大好春光。
《游园》赏析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
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其中,第三十二出为《游园》,是贯穿剧情的需要,也是为后面的剧情作铺垫。
在《游园》中,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首先,从文学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的语言具有独特的特点。
汤显祖在保持元杂剧语言富有“本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灵气”,将自然真切的语言与个别字句的精工琢磨融合起来,形成了该剧作语言方面的独特风格。
剧中的对白自然真切,仿佛是生活中的人物所讲,而唱词则精工打磨,既符合人物性格和情感,又具有诗的意境,形成了该剧作诗剧的特点。
其次,从音乐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的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
该剧的音乐采用了昆曲的音乐体系,具有委婉、清丽、动听的特点,再加上剧中唱词的诗情画意,使得该剧的音乐魅力无穷。
最后,从舞台艺术角度来看,《牡丹亭游园》的舞台表演艺术堪称典范。
该剧的舞台表演艺术融合了说唱、表演、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昆曲艺术典雅、端丽的艺术特征,是昆曲乃至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
游园汤显祖赏析
《游园》汤显祖赏析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曲翻译】1、【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译文:莺的悠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站在一个又小又深的院子里,我觉得整个地方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春天。
琼脂的香味被烧掉了,未完成的针线活被扔到一边。
你为什么比去年更关心和向往春天?2、【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得彩云偏。
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译文:长长的流光溢彩的丝绸吹进了宁静而孤独的庭院。
随着晴朗的丝绸的到来,春天像纱线一样悠闲地来到杜丽娘的眼前。
过了一会儿,我头上的装饰品收拾好了。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半张脸被镜子偷偷地照了进来,这让我躲开了,扭动了我美丽的卷发。
我们怎么能从闺房里出来把它暴露出来?3、【醉扶归】"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译文:你说我穿着一条深红色的裙子,戴着一个戴着珠宝扣的花饰发夹,有多聪明。
爱美是我的天性。
正是这个美丽的春天无人欣赏。
杜丽娘虽有沉鱼落雁、羞花合月之美,谁能欣赏青春之美?4、【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译文:没有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春花,他们都为枯井付出了代价。
在这样美丽的春天,我们怎么能度过宝贵的时光呢?什么样的人有愉快的事情?雕梁画栋,楼阁彩绘,亭台楼阁飞扬,碧瓦亭台楼阁如云,如灿烂绚丽,春风暖暖,带着细雨,浩瀚的泉水漂浮着彩绘船,封建父母们看到这美丽的泉水,实在是太卑微了!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译文:青山披红杜鹃花,茶摊外的晚春纱如烟云。
游园惊梦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惊梦》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舆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
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
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鹤睫《红楼本事诗》:“隔墙人唱《牡丹亭》,曲中写出侬心事。
”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在这部戏剧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由于剧中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因此尤其受到她们的青睐。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她心中强烈的共鸣。
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此剧改编,以适合昆腔的演唱形式。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是对该剧《游园》一出最为完美的演绎。
“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昆曲牡丹亭游园赏析
昆曲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称《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他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绕池游】至【隔尾】称为《游园》,《游园》处于《学堂》和《惊梦》之间,既是贯穿剧情的需要,又是为《惊梦》、《寻梦》以至于后来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而复生作铺垫。
这出由六只曲子组成,着重刻画了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脉搏,是杜丽娘性格发展地重要转折点。
曲子描写杜丽娘在《诗经·关雎》洲渚之兴的启迪下,和春香瞒着父母到后花园游玩,看到“姹紫嫣红开遍”一片大好情景,引起青春的觉醒。
黄莺的婉转歌声惊醒了杜丽娘,催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然而意绪缭乱的杜丽娘被缚深闺,只能孤单站立在狭窄、阴冷的“小庭深院”。
她无法感受外面姹紫嫣红的春光,只能从吹进幽深庭院里的晴丝来窥见春天的踪迹。
正是这些摇漾的春丝打开了杜丽娘闭锁的心扉,一步步推开了杜丽娘萌生的情思。
“晴丝”一语三关,字面上指阳光下发光的蜘蛛网;晴丝下面却是少女与外界隔绝的苦闷,聊以观察蛛丝度日;“晴丝”又寓意“情思”。
接下来杜丽娘对镜梳妆,不是杜丽娘照镜子,而是菱花镜偷看她,害羞得把发卷弄得歪斜了。
即使在自己的闺房里,也怕被人看见。
作者在修辞上(拟人手法)给人带来新鲜之感,更是别出心裁地表现出女主人公天真娇羞的神态。
杜丽娘梳洗完毕,春香夸她打扮得好而引出杜丽顾影自怜,珍惜青春却又无人赏识、倍感孤单。
此时,青春落寞无法排泄,内心沸腾的杜丽娘喊出了“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青春告白。
这种爱美的个性却被压抑,“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于是一腔积怨,化作深沉的叹息。
“三春”既是春景,又双关她自己青春寂寞。
【皂罗袍】【好姐姐】是《游园》的核心曲词,描写的是杜丽娘走进花园观赏花园美景后的感受。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园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译文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赏析:"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满园子的春色是柴门关不住的,一枝枝开得正旺的红杏伸到墙外来了。
"“满园”两句,或实写景致,或暗喻所访之人德行(满园春色)既为己所知见(一枝红杏),久之必为人所知。
正是江南二月,云淡风轻,阳光明媚。
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
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
这样敲呀,敲呀,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迎客。
怎么回事儿?主人真的不在吗?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绿绿的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果真如此的话,那就未免太小气了!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
在他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的当儿,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美丽的红杏花探出头来冲着人打招呼呢。
诗人快意地想道:啊!满园的春色已经溢出墙外,任你主人把园门闭得再紧,也关它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但是,后来读者并不以这点儿为满足,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牡丹亭-游园》赏析
《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游园】赏析《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扮演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喜剧。
大家闺秀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
南柯一梦,与柳梦梅相爱,梦醒后苦苦思念情人,抑郁而亡。
三年后复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积极地表现了当时处在封建桎梏下人们渴望自由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戏剧情节跌宕起伏,唱词简洁凝练,寄托着作者深深的意味与情感。
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当时有位才女叫冯小青的,因为爱情不理想,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冷雨敲窗不忍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世上也有痴似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表达了其强烈的共鸣。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这段唱词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因此才会引得黛玉情思萦逗,缠绵固结。
《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
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绕地游】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凭今春关情似去年?妙龄少女被禁锢在小庭深院,不是百无聊赖的沉睡,就是抛残绣线。
牡丹亭游园(鉴赏参考)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
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
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
“啭”,啼的意思。
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年光”,春光。
“乱煞”,撩乱。
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
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
“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
“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
“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
“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
“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
“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
“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
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
“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
“恁”,怎么,为什么。
“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
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
“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
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
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
“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
“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
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
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
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牡丹亭《游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两 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 烈的艺术效果。
“原来”一词犹如百花园门前的一道屏风,游人经过, 顿觉春色扑面,春花斗艳。“红”与“紫”,描绘出 鲜花盛开百媚千娇的美,这是一“喜”;而这样的美 景“都付于断井颓垣”,这是一“怨”。这一“喜” 一“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怨恨。
【醉扶归】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 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 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 愁颤。
【醉扶归】 解说:你说红裙衫显现得色彩鲜艳, 嵌着宝石的头簪亮闪闪。这正是我爱美天性的表现。 正愁我的美貌和情思无人识见,没担心沉鱼落雁鸟惊 喧,只恐怕春花羞愧愁绪添
【皂罗袍】 解说:没想到春花灿烂开遍,可惜是 开在破败冷寂的庭院。可叹春色美好春光虚度的日子 难捱,那赏心的乐事、欢欣的快意不知落在谁家院! 瑰丽的楼阁飞檐,华丽的亭台栏槛;细雨丝丝、轻风 片片,烟雾笼罩、游船斑斓,——深闺人领略这大好 春色太难!
【皂罗袍】
鉴赏:杜丽娘面对着怎样的春色?她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步步娇】解说:晴空的庭院游丝如烟,春在飘荡的 游丝上呈现。刚迈步又迟延,退而回房理花钿,没想 到菱花镜偷照了半个颜面,害得我将发髻梳偏。步出 闺阁羞将身姿显现。
【步步娇】
鉴赏:从游园前的整装美容,可以看出杜丽娘怎样 的心理活动?怎么去理解这种心理活动?
提示:欲行又止,想扮得和春色相当;整装美容后, 第一次从镜中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俊美,使自己情不自 禁、羞答答的将发髻也弄歪,还故意自我埋怨,写出 了少女含情脉脉、自我欣赏的微妙心理。杜丽娘的这 一发现极为重要。它更激发了杜丽娘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赏析课件
选。
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
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
疏》被贬广东徐闻。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
《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
钗记》。 其余三剧:《牡丹亭》、《邯郸记》、《南 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玉茗堂 四梦》。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 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
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
的关键。
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
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
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 “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 节。
【商调引子】【绕地游】(旦上)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
呖莺歌溜的圆。
第五支曲进一步抒写杜丽
娘惆怅的情怀。 牡丹未放、
“成对儿莺燕”更触发了她复
杂的心绪。哀乐相依,欢快中
又带着凄凉。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
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
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
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 陡然跌落的心境,在一阵无可奈何的
“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丽
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
中幡然猛醒而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
《惊梦》作了铺垫。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 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
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
灿,莺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
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 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 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
牡丹亭·游园曲词赏析
中国戏曲《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女主人公杜丽娘不甘心做循规蹈距的闺阁典范,而大胆披露自己的内心欲望,“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要求过“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自由生活。
满园春色,更催醒了爱情。
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终于在睡梦中突破了牢笼,到广阔的天地去寻找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感和生活。
这种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
这个戏剧的故事出乎生活常理,带有幻想性质。
但就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精神而言,极其真实可信。
杜丽娘的形象所蕴含的巨大的艺术力量,强烈地叩动着古代青年男女的心灵。
一个娄江女子因读《牡丹亭》竟断肠而死;著名女伶商小伶为此剧伤心而亡;以致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听了《牡丹亭》曲文,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描写。
以人的感情为出发,提出情理冲突的命题——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作者】肖旭汤显祖是明代首屈一指的伟大戏剧家。
他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死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即公元1616年,活了六十七岁。
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比他晚生十四年,但与他死于同一年,他们是同时出现在世界西方和东方的两位戏剧大师。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江西临川人。
万历十一年(1583)他三十四岁时考中进士,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万历十七年(1589)由南京詹事府主簿,改官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疏抨击朝中当政大臣,被贬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
2.3 《牡丹亭·游园》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
清代初期,戏曲活动两 个中心:北京、扬州。 乾隆年间,百姓逐渐远 离文雅的昆曲,而更喜 欢新兴的花部戏曲。
《牡丹亭》,高马得 作
京剧迅速发展,逐渐取代昆曲成为“国剧”。
20世纪40年代,昆曲几乎濒临灭亡的边缘。
1955年,新编历史剧 《十五贯》“救活了” 昆剧,各地成立昆剧团。
《牡丹亭》中《游园》一折的片段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 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 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
梅兰芳与言慧珠。 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
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 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现在中国大陆共有六个昆剧表演团体和一个传习所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杭州北京湖南郴州和浙江永嘉
三、《牡丹亭· 游园》赏析
戏曲音乐:主要由唱腔和器乐构成。 唱腔是戏曲中的歌唱部分,占主要地位。
器乐是戏曲中乐器演奏部分,有“文场”、“武场”之分。
戏曲音乐又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产物,其旋律往往是对方言 的艺术夸张。 昆曲唱腔包括南曲与北曲。南曲在吴语方言基础上产生, 具有南方音乐柔美秀丽等特点;北曲则是在北方方言基础 上,具有北方音乐洒脱、豪放等特点。 音乐特点:北曲常用七声音阶,刚劲豪放;南曲常用五声 音阶,细腻委婉。
延伸阅读
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0年。
蒋菁:《中国戏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 刘明澜:《论昆曲<牡丹亭>音乐》,载《音乐艺 术》1996年第2期。 余从、周有德、金水:《中国戏曲史略》,人民 音乐出版社,1
游园_-牡丹亭赏析
汤显祖 (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 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 一奇也。”
出身书香门第,为人耿直,敢 于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
史赞曰: “为官不济,为文不 朽。”
传奇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 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 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 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 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有唱、白、科,但不像杂 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 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 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 “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 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 下场诗。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 情感细腻 曲辞华美
思想意义
通过杜丽娘游园时对周围 景物的感受所发出的各种感慨, 使读者看出封建礼教对青年女 子毒害之深,束缚之严。
同时通过杜丽娘对封建家庭给 她规定的生活道路不满的思想感情 的发泄,以及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反映了青年女子冲破封建樊笼的愿 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
《乌夜啼》一词,抒写杜丽娘的情 怀——“闷” “借春看”。
曲白相生 道白得体 情态、心情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 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 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遍。(行介)步香 闺怎便把全身现!
第二支曲,写杜丽娘对镜梳
妆,准备游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欲行又止
含情脉脉 情思摇曳
梳妆曲
娇羞之情 溢于言表
牡丹未放
莺燕成对
感伤曲
哀乐相依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 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 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 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 添沉水香。
游园原文和赏析游园惊梦原文
游园原文和赏析游园惊梦原文游园原文和赏析【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颓垣一作:残垣)译文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
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
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游园原文和赏析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己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
全曲语言精美,以词的手法写曲,抒情、写景及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细腻生动,真切感人,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在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
全曲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术分析
3、剧情结构:《牡丹亭游园》的剧情结构精巧,跌宕起伏。从游园开始, 描述了梦中相见、离别相思、魂牵梦萦等多个情节,最终以大团圆结束,给观众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诗词歌赋:《牡丹亭游园》中的诗词歌赋非常丰富,这些优美的词句不 仅描绘了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古代文人的雅致风貌。
三、个人观点
在《牡丹亭》中,语言修辞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作者善于 运用各种诗词形式,如长句、短句、对仗、排比等,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和个性特征。例如,剧中杜丽娘的唱词《皂罗袍》就运用了长短句结合的手法, 将她曲折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牡丹亭》还注重节奏韵律的运用。作者在剧中运用了大量的平仄、 韵脚和声调,使得语言富有音乐感、韵律美。例如,剧中的《好姐姐》运用了民 歌的节奏韵律,使曲调流畅、优美,令人百听不厌。
昆曲《牡丹亭游园》的戏曲艺 术分析
01 一、背景概述
目录
02 二、深入分析
03 三、个人观点
04 四、对比与参照
05 五、结论和评分
06 参考内容
《牡丹亭游园》是昆曲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本篇文章 将对这个作品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以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一、背景概述
《牡丹亭游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6世纪。这部作 品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悲剧为主题,流传至今仍广受喜爱。在昆曲的表演中,《牡 丹亭游园》是一个重要的剧目,其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美的唱腔设计,让观众百 看不厌。
栾凯的曲则将这种情感贯穿于旋律之中,用严谨的结构支撑着歌词的内涵。
从音乐分析的角度看,《牡丹亭》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其旋律优美 动听,节奏变化多样,运用了昆曲的音乐元素,使曲调具有深厚的民族风味。同 时,这首歌的词曲配合得恰到好处,通过和谐的旋律与歌词的抑扬顿挫,使音乐 与文学紧密相连。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二
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二汤显祖与《牡丹亭》——并《牡丹亭·游园》赏析二《牡丹亭》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牡丹亭》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与王实甫的《西厢记》齐名。
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传奇与杂剧的不同在于:元杂剧分折(相当于“幕”),通常是一本四折加一楔子;传奇分出(相当于“场”)而不分折,“出”无定数,短的十出、八出,长的也有一百出以上的。
元杂剧都用北曲,曲调规定较严,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每套曲子的曲词只用一个韵脚,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元杂剧中的每一折套曲,一般只用一个人主唱,也就是一个角色演唱。
而传奇则多用南曲,比较自由。
一出戏中可以变换宫调,也可以换韵,各类角色都可以唱,唱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有分唱、合唱、接唱等。
唱腔主要是昆山腔(昆腔),到清代一般称为昆曲。
《牡丹亭》所搬演的是贵族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生离死别的爱清悲喜剧。
南宋时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杜丽娘,在丫环春香的诱导下,青春与个性开始觉醒,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开始不满,在梦中与一少年在牡丹亭畔相会,醒后相思成疾,悒郁而死。
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临安应试途经南安郡,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终日把玩,赞慕不已,丽娘的幽魂显现了,认出了柳乃旧日梦中所会的那位书生,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并让其掘坟而获得再生。
丽娘复活以后,两人同往淮安求丽娘父母许婚。
杜宝见而大怒,诬梦梅私掘女坟,上书奏明皇帝,梦梅此时已被钦定为状元,也上书自辩,丽娘并登朝申诉,得皇帝恩准、夫妻团圆。
汤显祖生活在黑暗的明代晚期,政治上同情东林党人。
在哲学上他受到王学左派、泰州学派的影响,认为程朱理学是错误的,不应“存天理,灭人欲”而是“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认为男女生活之私,都是属于自然本性的要求,毫不掩饰自己对道学的强烈不满。
《牡丹亭》故事,明托南宋,实写明代。
“情”与“理”的激烈矛盾冲突贯穿全剧,满腔热情地歌颂“情”并赋予其异乎寻常的神奇力量,在《牡丹亭》题词里面,作者写到“天下子女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
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牡丹亭游园惊梦原文及赏析【导语】:游园惊梦在《牡丹亭》中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情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都赋予这般断井颓垣。
牡丹亭赏析
汤显祖《牡丹亭》赏析《游园》一出,因其情感细腻曲折,文辞优美精细,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丽娘游园,全是因为春情难遣。
有一部片子,叫《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丽娘也无非是要为那青春找个出口。
丽娘游园所遇,是莺声啼遍,牡丹开尽,遍青山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满目春光,一派欢喜。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汤显祖写的真是朦胧诗,春天是袅袅地吹来,摇漾得像细细的线一样,春天这样的姹紫嫣红,而人又是这样的青春年少。
于是有了由物及人,见满园春色正好,丽娘比照自身,才有那“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自诉。
人与物相称,美貌如花,这里有丽娘的自得之意。
然而接下去“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已有寂寞之叹。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是哀怜自己一生囿于闺阁之中,竟不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精彩。
流年似水,游园之前,竟已是十多年岁月虚度,于是乐尽悲来。
只是突然之间,丽娘在这满目的春光里看到了衰败与凋零,看见了命运冷漠的眼睛:“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她才知道,越是美好,越是脆弱;越是留恋,越是无常。
牡丹开得再好终会凋零,青春再美终会过去。
掬水月在手,再怎么美,捧着的终究只是月亮的影子。
美眷如花,任你风华正茂,那水样的年华已在指间汩汩地流走了。
丽娘此句不仅是对春去何急的哀叹,更是对青春短暂,人生无常的觉悟。
原本大彻大悟,是要从大悲大痛中得来的,丽娘游园无意中道出天机,这是中国戏曲举重若轻的妙处,也是受了宋明以来禅宗世俗化的影响。
汤显祖笔下的丽娘,被描绘得有几分自恋,更有几分自怜,非但不做作,反而更动人。
如果不如此,也就不是杜丽娘了。
面对满园的春光,丽娘心里明白:她的青春,她的美貌,终有一天也会雨打风去吹,付与那断井颓垣。
古诗里感叹“轩车来何迟”,又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真是悲哀的句子。
她也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咏叹着园林美景,她哀悼着华年锦绣,无一不是因为心灵深处对于青春的无法安放的无奈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曲子写杜丽娘对深闺内院寂寞生活的厌倦和春光撩人,青春向往的心态。
一梦醒来,莺鸟鸣唱,春光是那样撩人,而丽娘却被禁锢在狭窄,冷寂的“小庭深院”中,百无聊赖听凭沉香燃尽,针线活也没心思去做。
为什么今年我对春天的关心和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梦回”,意思是从梦中醒来。
“啭”,啼的意思。
这句说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
黄莺欢叫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年光”,春光。
“乱煞”,撩乱。
煞,是加重语气的助词。
写出了杜丽娘对春光的特有感受。
“梦回”“乱煞”关合物我两端,颇有言外之致。
“梦回”不仅指人从睡梦中醒来,而且包含着婉转的莺声唤醒了女主人公的春情这样一层意思。
“乱煞”句也不光形容春色,更写出杜丽娘的心旌摇荡,意绪撩乱。
“小庭深院”,是杜丽娘生活的地方。
“小”“深”二字说明生活天地极其狭窄,这是一种束缚人生活自由、窒息青春的阴冷环境。
“炷尽沉烟”,是说沉香已燃尽熄灭了。
“炷”,作动词用,是一种很明贵的香料。
这句说,沉水香已经燃尽了。
“抛残绣线”,指没做完的针线活被抛在一边。
“恁”,怎么,为什么。
“似”,比拟之词,超过的意思。
这句意是,为什么今年对春天的关心向往,比去年更为殷切?这里,连丫环春香都看出了小姐对春天的关心、向往同去年不一样。
“炷尽”两句一个“尽”,一个“抛”,一个“残”,生动点出了女主人公沉闷单调的生活。
从这支曲子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杜丽娘对环境的不满以及朦胧跃动的春情。
这种情怀在宾白中也时有透露,“望断”“凭栏”等都是【乌夜啼】以一首词作为人物上场的诗,是念白的一部分,不是唱词。
“望断”,一直望到尽头,表示望的时间久长。
“宿妆残”,是说昨天梳妆的发髻散乱,今天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
这首词的意思是,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
昨天梳妆的发髻都散乱,也顾不得梳理,只是发呆地望着。
你凭着栏杆侧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端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作者通过凭栏呆望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杜丽娘对洒满春光的自由天地的憧憬和向往。
有的是用直抒的形式来表达的,如“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就属这种情况。
杜丽娘从春香那里知道已派人将后花园打扫过了,便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这是为游园做准备工作。
【步步娇】是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这支曲子是在杜丽娘赞叹“好天气也”的念白之后起唱的,所以从春光,春意落笔。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是写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
“袅晴丝”就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的庭院。
作者不写桃柳蜂蝶,唯独选取了纤细的游丝,此中大有新意妙理。
一、这样写完全是从规定情景出发,它不是主观随意性的产物。
所以在小庭深院中的女主人公难以直接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在这里只能从晴丝上体味到一点可怜的春光。
二、这样写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杜丽娘是一位过着闲适而愁闷的深闺人物,她是个对春天十分“关情”的妙龄少女,唯其这样,才会有此细心而专注的观察。
游丝是很细的,不是心细专注的人是很难发现的。
所以说这两句同人物身份性格相吻合。
三、这样写体现出人物微妙心绪的理想物化形态,“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
它即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丝。
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
春风将轻软的游丝吹进幽深庭院的景象,也可以看作是春光打开了丽娘闭锁的心扉,被萌生的情思逐渐摧开的那种心理写照。
作者描绘的既是游丝袅袅的春景,也是情思缠绵的春情。
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真称得上是体察入微。
【醉扶归】主要写写杜丽娘梳妆完毕,春香夸她打扮得好而引出丽娘顾影自怜的那种神态,珍惜青春却又无人赏识的那种孤单情怀。
“你道是翠生生出落的裙衫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翠生生”,形容色彩的鲜艳。
“出落”,显出、衬托出。
“茜”,降红色。
“艳晶晶”,指光彩夺目。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是这支曲子中的“曲眼”,是关键句,意思是说天生的本性就是爱美。
“好”,美也。
这是杜丽娘自然升腾的青春憧憬的直言告白,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的否定与挑战。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有惊人之美。
“羞花闭月”,也是说人美的使花羞,使月闭。
这里都用了拟人化手法。
我们看,在这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里,尽管有沉鱼落雁之容,羞花闭月之貌,可又有谁来赏识呢?这里把“三春好处”比喻青春姣好的容貌。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萃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
“姹”,美丽。
“嫣”,娇艳。
这是说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
“断井颓垣”是说,井也干涸、回填,废了的院墙也坍塌了,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接下来两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由触景生情转为直抒胸臆。
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
“奈何天”,使人无可奈何的天气。
“谁家”,什么的意思。
这两句是化用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
“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
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
使人舒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才合适呢?注意以上几句用词十分考究,“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
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再接下来,以合唱的形式,展现了一幅绚丽而略带迷惘色彩的画面。
这里有实景,也有虚景:“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形容轩阁高旷,也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杜丽娘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这是由近观到远眺,这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
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
这是由概写、感叹进入到细致描绘。
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杜丽娘不满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
“锦屏人”当指那些封建家长。
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曲中有句夹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可看作是“锦屏人”的注脚。
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自己青春的父母。
前后联系起来看,指向就比较明确。
杜丽娘初到园林观赏春光,心情是很激动的。
先是一“惊”,惊叹“姹紫嫣红”的喜人景色,更惊“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衰败景象。
接着便是“怨”,埋怨爹娘向她瞒着“恁般景致”。
最后又是“叹”,感叹这“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
这样的呼声代表了禁锢在封建闺房中的千万妇女的心愿,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蘪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通过杜丽娘对具体景物的感受,进一步抒发了哀怨之情。
首句是说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这里借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渲染浓郁的感伤气氛。
宋代寇准有“杜鹃啼出血成花”的句子。
“荼蘪外烟丝醉软”,“荼蘪”,也是一种晚春开花的落叶小灌木,写它是为了突出尚未开花的牡丹,正如春香说的“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牡丹花具有国色天香,被誉为花中王。
唐代皮日休《咏牡丹》诗“独占人间第一春。
”但牡丹开花晚,到春尽才放花,等它开花春天就要过去了,所以这里有“牡丹虽好,它春光怎占的先”的反问。
这是哀叹百花中之王的牡丹,不能在春光烂漫的大好时节开放,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寓含对美丽青春被耽误了的幽怨和伤感。
“烟丝醉软”是指柳丝飘荡,也衬托出杜丽娘忧怨、缠绵又不能自恃的情状。
先写花柳,再写莺燕,“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园”。
“生生”,清脆。
“呖呖”,清晰。
前一句说燕子叫声很清脆,明快的如剪刀剪东西发出的声音。
后一句是说黄莺的叫声圆润好听。
注意“燕语”与“莺歌”是对偶句,并且拟人化了。
“明如剪”是明喻,将听觉形象“燕语明”比喻成为视觉形象“剪”,是通感比喻。
从花柳到莺燕,成双对的燕子、黄莺在那里欢快地歌唱,孤独寂寞的杜丽娘是何滋味虽没有明写,但从“闲凝眄”的神态动作来看,闲闲地注视着,从这神态动作上也不难把握人物隐微的心理脉搏。
杜丽娘游园,原只为消愁解闷,但游园所见无不增其烦闷,哀怨之情更无法排遣。
“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于是唱出了最后一支曲子【隔尾】结束了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