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包括催眠药物和催眠术正常使用催眠药物有利身体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催眠
催眠包括催眠药物和催眠术。

正常使用催眠药物有利身体健康。

催眠药物能避免失眠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治疗失眠病,提高睡眠质量。

官方允许药店合法销售许多副作用较小的催眠药物,这些催眠药物不属于精神药品。

什么是催眠术
催眠术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
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

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

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
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

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

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

记录较早的是1775年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

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

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

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
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后来,在前苏联生物科学家巴浦洛夫带领一班人多年系统深入的研究下,催眠有了长足的发展,催眠真正成为一门有理有用的应用科学。

现在,在很多国家有名望的大学、医院里,都设有催眠研究室,并积极开展着把催眠应用于医学、教学、产业等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乍一看催眠给人以神秘、魔术般的印象,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认真研究一下催眠就会知道,催眠不是像魔术、占卜那样虚幻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催眠、被催眠这一单纯的过程,实际上,它有着非常严密、完整的理论,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大有作为的科学。

一.催眠术的小史
催眠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心理调整技术。

在古代就有很多类似于催眠的记载,由于科学不发达,便借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来治疗某些疾病。

再如寺庙的僧侣或者教堂的神甫等进行讲道、说法、告解等,都有类似于自我催眠的作用。

这就是催眠的神学时代。

在18世纪,麦斯默提出“动物磁气说”,认为生病是人体磁场流通的阻碍,需要借助外力打通磁场,就能治疗疾病。

1841年11月英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布雷德()在观看一位瑞士医师用催眠术治病表演时,他用挑剔的、蔑视的态度想从中找出欺诈骗局,结果未发现有任何破绽,于是他也开始了对催眠的研究和应用。

由于催眠能改变人的感觉敏感性,
1841年布雷德开始用催眠来麻醉、镇痛。

布雷德是用凝视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开始提出了眼神经疲劳学说,认为这是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这种使人进入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状态的方法就是催眠术(布雷德首先提出来的)。

现在的催眠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二层次学说:
A 第一层次: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

脑神经接受心理暗示后,进行储存、分析后通过神经生物的变化,影响生理活动功能,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发生相应的变化,诱导催眠状态。

B 第二层次: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

在催眠状态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进入催眠状态后,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特殊的单线联系,会使得受术者在生理
功能和心理感受上发生积极的变化。

脑内乙酰胆碱(分泌越多活动越浅缓)、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奋)、疲劳素等分泌改变,影响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平衡,从而提高人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同时受术者对催眠师的指令愿意接受而且能够合作,在催眠师的帮助下改善情绪,调节压力,解开心结,开发潜能。

这就是为什么催眠术能够起到调节身心作用的原因。

二.究竟什么是催眠术
其实,当一个人与自己的感觉进行沟通,或者正在做内心观想工作,便是处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状态了。

催眠术是通过特殊的诱导使人进入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术,在此种状态下,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因此其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情感、思维、意志和行为等心理活动都和催眠
师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象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能导致这种状态的技术就叫催眠术。

三.生活中的自然催眠现象
其实催眠现象是人的一种自然适应的反应,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自然催眠现象。

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驾驶员长途驾驶,单调的汽车马达声会诱发催眠状态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修筑公路时会在路旁设置一些醒目的标志,或者有意识地将公路筑成弯道,避免诱发公路催眠。

长途乘车旅行也是同样。

长途旅行中单调、刻板的车轮转动声也会成为催眠性刺激诱人进入催眠状态,在催眠中似乎能听到列车员报站的声音,而对其他声音则迷迷糊糊甚至一无所知。

凡是单调、重复、刻板的刺激都能诱发不同程度的催眠,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人的正常反应功能;而催眠术则是帮助人们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这些功能,为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服务的。

催眠术的应用
长期以来,催眠术在人们心目中一直带着一种神秘的色彩,奇异的作用,或视为江湖术士的妖法而排斥在科学殿堂之外,使它的声誉受损,遭到非议。

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下,尤其被那些不法之徒用作愚弄和欺骗人们的伎俩达到他们的个人目的,使催眠术遭到致命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兴起,人们努力探讨催眠术的奥秘,使其不断科
学化、系统化。

催眠术作为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它作为心理学之瑰宝,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研究越来越深入,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心理保健和医学界、商业界、教育界、体育界、司法界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

现代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看重精神生活;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自己的心理健康。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会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催眠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调整和放松技术,在缓解都市人心理压力,调整身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发挥特殊的作用。

现在主要提供的催眠服务:
1减压放松,消除身心疲劳感
2改善睡眠,提高休息质量
3心理调整,体验自信与充实
4改善情绪,面对生活游刃有余
5自我催眠,提高自身调整应变能力
实施催眠的相关注意事项
一实施催眠的环境和时间设置
环境设置:最好选择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有利于放松心情的环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轻松、舒适和安全。

时间设置:一般一次催眠一个小时左右,根据催眠中要解决的不同问题视具体情况调整。

作为治疗性的催眠最起码5次治疗,第一次为适应性治疗,第二次才真正开始治疗;一般每10次为1个疗程。

当然,由于个体差异有人并不一定需要
做完整个疗程就全面恢复。

二接受催眠调整期间的生活习惯
每次治疗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饱;消除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治疗;绝对禁止饮酒(饮酒后会出现头昏、头痛、烦躁等反应),尽量不服用人参、激素等;尽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师真实反映治疗后的体验和变化。

三实施催眠的禁忌症
虽然至今未见催眠暗示伴发严重后果的实例报导,但实施催眠仍应注意选择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禁忌症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

这类病人在催眠状态下会促进病情恶化或诱
发幻觉妄想。

2 脑器质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催眠可使得症状加重。

3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心理,经解释后仍然持怀疑态度者。

对催眠术常见的误解和担心
1 问:催眠术是否就是会让人睡觉?
答:催眠术并不是催人入睡的技术,催眠状态和睡眠状态也有很多区别。

虽然表面看起来好像睡着了一样,但其实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他的潜意识活动在催眠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催眠状态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质量高于一
般的睡眠,有时只睡了十多分钟,感觉就象睡了很久。

虽然催眠术对于治疗睡眠问题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仅仅限于这一个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对人的身心状态进行全面的调整。

2 问:催眠中被催过去后会不会醒不过来了?
答:催眠过程中受术者和催眠师保持着密切的感应关系,所以看起来受术者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其实他在和催眠师进行潜意识的沟通,与外界保持着联系,在催眠师的指令唤醒后就会醒来。

当然,如果任其催眠状态持续下去,则可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经过充分睡眠后受术者也会自然醒复,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或者不良后果。

同样,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状态中,也可以通过催眠术转入到催眠状态,这称为睡眠性催眠术。

3 问: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
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答: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然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

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从催眠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

4 问: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答: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
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

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

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象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

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

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5 问: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哪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答:催眠现象产生的原因相当复杂,暗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全部内容。

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所以并不是说只有缺乏主见的人才会被催眠;同时,根据催眠学界
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现象产生的第一层次是物质层次——脑神经系统功能;第二层次是个人心理活动的接受情况。

由此看来,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良好,心理活动功能强效率高而且敏锐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质好、感受性敏锐的人越能够从催眠中获得好处,而过于年幼的儿童和过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为脑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佳而难于被催眠。

6 问:催眠对心理健康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答:催眠术本身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心理调整和治疗技术,只要施术者规范操作,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即便催眠后有感不适,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会给受术者留下“后患”。

当然,由于催眠术的特殊性,在实施催眠,特
别是带有心理治疗和训练内容的催眠时,应该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并有实践经验的催眠师实施催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