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附答案(原创)(最新整理)
《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796a2ec60975f46526d3e12f.png)
《虞美人》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 学习目标:1体悟词的语言和意境。
2进一步练习“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3培养审美情趣,增强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体悟蕴含于简淡语言中的深沉情感2、鉴赏词作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A级)1、知识链接: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时年25岁,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经是宋过的属国,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李煜本是具有纯真气质的诗人,向往渔夫那种“一壶酒,一竿身”的逍遥生活,向往佛教境界中超脱尘梦的解脱。
南唐灭亡后,他从一个一国之君成为阶下囚,这种“天上人间”的巨大落差在李煜敏感懦弱的心灵上留下了巨大的创伤。
所以李煜后期的词作字字血泪、感慨深重。
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正是看到了李煜以纯真的悲情表现出来的身世之痛、家国之悲。
2、熟读并背诵本词3、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诗句,尽量写得有诗意一点。
二、合作互学、质疑解难(B级)1、“春花秋月”是美景,词人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呢?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同学们分析此句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三、巩固检测(C级)比较《虞美人》与下面的《浪淘沙》各抒发了怎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虞美人》学历案(含答案)
![《虞美人》学历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6a178ec3a87c24128c47c.png)
《虞美人》学历案【课标要求】1. 领会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情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
2.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诵读诗词,了解李煜生平及艺术风格。
2.品析意象手法,感受意境美、情感美和音乐美。
3.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无限愁情。
【评价任务】1. 通过前备知识提示,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及《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2. 通过课前预习及学习活动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达成目标1,初步指向学习目标2。
3. 通过环节二、三,达成并检测学习目标2、3。
【学习过程】◆前备知识提示1.介绍词牌来源四面楚歌时,虞姬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鲜红的花,后人为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
2.词人简介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命如玄机,身为君王,却沦为阶下囚,为人所害;才华横溢,因词曲成就,又被尊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赵翼评他:“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在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
一首《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
3.李煜文学成就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苏教版必修4《虞美人》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苏教版必修4《虞美人》导学案设计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ea8a7afab069dc51220101.png)
虞美人【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生学法指导】: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可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知识链接】:一、解释词牌虞美人,词牌名。
给人的感觉:美丽,一种夜色深沉的美丽,一种灯火阑珊的美丽。
由词牌想到项羽悲怆的呐喊:“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愈兮愈兮奈若何”。
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引出了千古凄美的故事:霸王别姬。
当年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开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取名虞美人。
二、作者及背景结合注释(1),学生讲述。
教师补充:李煜当政期间,不理国政,沉迷声色,逃避现实,宋兵南下,屈辱投降,因词惹祸,生于7月7日,死于7月7日,而我们知道,7月7日,是中国的七夕节,相传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
所以,李煜死在这一天,有些离奇而又感伤。
但更为离奇的是他是个重瞳。
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历史上有此现象的还有项羽和舜帝。
在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李煜与项羽和舜帝相比,过于柔弱,但作为词人,他是词坛里响当当的君王。
所以后人凭吊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学习过程】: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此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①“春花”,生命与希望。
但春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②“秋月”,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宁静而从容,恬淡而悠远。
但月又是那么敏感而多情,多少因时空距离而不能相见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以寄相思。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7cf62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8.png)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第一篇:虞美人导学案答案《虞美人》导学案答案【自主探究】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手法:对比、虚实结合(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对比(手法)(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认得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止步。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词。
最后两句词的妙处在于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词人运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其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又如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第二篇:虞美人导学案(最新)《虞美人》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2.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预习案】【知识链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46ae1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0.png)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涉江采芙蓉》《虞美人》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2.掌握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自主学习】1、词语解释。
(1)远道:(2)遗:(3)应犹:(4)朱颜改:(5) 砌:2、翻译。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道远。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合作学习】1.《涉江采芙蓉》“同心”为何“离居”,诗人想借以表达何种情感?【合作探究】1.《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我的疑问】正答率书写等级批改日期A B C A B C 9 月日虞美人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1、词语解释。
(1)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2)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3)应犹:一作“依然”。
(4)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2、翻译。
(1)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思念的人儿在远方。
(2)感情深厚却相隔在两地,愁苦忧伤直至终老。
(3)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4)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合作学习】1.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
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的忧伤。
【合作探究】1.“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
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
它的特点:香气清幽、品质高洁。
最新虞美人导学案(3)
![最新虞美人导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6eec64ba02d276a201292e1f.png)
<<虞美人>>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一、预习目标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诵读这首词。
2、疏通文句,理清词的脉络。
二、预习内容1、解释下列加点字(1)春花秋月何时了.(2)小楼昨夜又.东风(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雕阑玉砌应犹.在2、<<虞美人>>的作者是李煜,是(朝代)的最后一位君主,世称。
“虞美人”是。
课内探究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的生平经历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品味诗句,品析“词眼”。
二、学习重难点品味诗句,品析“词眼”。
三、学习过程活动一:交流预习内容。
活动二:课堂探究1、本首词作者运用了了哪几个意象?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的含义?4、“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前六句中词眼是哪个字?活动三:当堂练习阅读《虞美人》,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后主的一声长叹,寄寓颇多,含义是什么呢?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里“又”字有何作用?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在”和“只是”含义是什么?课后拓展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消瘦市场销售交往矫枉过正B.宽贷雕阑玉沏戍守束手无策C.宿怨春花秋月朱颜畏缩不前D.致礼至理名言免试不堪回首2、对下面诗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B.雕阑玉砌应犹在。
雕阑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砌:台阶。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3、下列对词的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3a5b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a.png)
虞美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通过深入学习《虞美人》,掌握其词牌特点和基本结构,理解李煜作为南唐后主的历史背景与创作心境。
其次,品味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和精妙词句,感受其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表达,领略李煜在词坛上的卓越成就。
再者,通过对《虞美人》的赏析,提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最后,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与永恒价值。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虞美人》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著名词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
2. “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本指_______、_______等美好的事物。
3.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朱颜”指的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对《虞美人》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过去欢乐自由的生活。
B.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尽忧伤。
C. “雕栏玉砌应犹在”暗示了词人昔日宫廷生活的豪华与奢靡。
D. “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的绵长与深重。
2. 关于《虞美人》的主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表现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B. 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C. 体现了词人对国家兴亡、身世浮沉的深沉思考。
D. 反映了词人晚年生活的宁静与安详。
三、简答题1. 请分析《虞美人》中词人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比喻手法表现出来的?三、全诗译文《虞美人》全诗译文如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年年都有,什么时候才是尽头?过往的多少事,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虞美人导学案1
![虞美人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1f476689b6648d7c1c74635.png)
《虞美人》导学案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美,情韵美。
2. 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欣赏古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忧伤的乐曲中,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教学设计:一、预习检测。
1、了解李煜和时代背景二、整体感知(一)问题:本词的情感核心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二)问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么样写“愁情”的?提示:从前六句中的三组对比入手。
明确答案:一次对比春花秋月————往事知多少(短暂无常)—----(永恒不变)实(现实)———虚(回忆)往事之叹,往事之哀,感慨万端。
二次对比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永恒不变)————(短暂无常)实(现实)————虚(过去)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三次对比雕栏玉砌————朱颜改(没变)————(人变)物是————人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悲痛之情铺天盖地。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愁的千古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明确答案:用春水来比喻愁,•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之绵长。
•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将愁情化为绵延不尽的春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
四、赏析李煜的《浪淘沙》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20a40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1.png)
《虞美人》导学案《虞美人》导学案高二语文编者:林正姿【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3、深刻地体会词人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情感。
【学习重点】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学习难点】深刻地体会词人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情感。
【知识链接】一、知人论世(词中帝,亡国君)1、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史称李后主。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15年。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封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李煜因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才养成他非常率真任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像贾宝玉的类型。
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没有心机,不懂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而成为一个无能昏庸的君主;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生活豪华奢侈,没有节制,而导致国破家亡。
也因为率真任性,所以,即使在亡国之后,他仍然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有所反省和节制。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封作违侯命,由国君降而为俘虏,穿戴白衣白帽,开始屈辱的后半生。
他曾经对旧日宫女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又对当时已成为宋臣的旧臣说:“悔不该错杀了潘佑、李平。
”潘佑、李平都是因为在南唐灭亡前向李煜直谏被杀。
当时这位旧臣听见后主在这种情景下还说这种话,吓得不敢吭声。
后来宋太宗问及,徐铉不敢隐瞒,据实说了李煜的话。
宋太宗听了,于是,对李煜有了猜忌之心,据说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公元978年七月初七,这天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
后主,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写下了《虞美人》词。
也就在这个晚上,它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2、作为文人的李煜——绝代词人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
虞美人导学案(最新)
![虞美人导学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0c9686e6b8f67c1cfad6b889.png)
合作讨论品味愁情
设问:李煜的愁情具体体现在词的什么地方?(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明确:李煜的愁情具体体现在词的意象、虚词和不同的句子中。
一、请快速在书上圈出本词中的意象。
二、讨论下列(意象)句子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春花秋月”美景当前,作者为什么诘问“何时了”呢?
明确: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3.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改变的只是“朱颜”吗?
4.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本词运用了设问、(今昔盛衰)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写出三组对比。
1、
2、
3、
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虞美人》当堂清卷
一、填空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阅读《虞美人》,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中最能概括诗歌的情感是“愁”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的是“改”字?
B整首词用了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今昔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比喻,设问等艺术手法。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只是作者容颜。
D整首词抒发了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情感真挚。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e7415f77232f60ddcca198.png)
《虞美人》导学案一.资料助读(一)【知人】“千古词帝”——李煜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煜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
宋开宝八年(975),宋军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两年后去世。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闲愁,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诗词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二)【论世】故国难忘,一曲夺命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年后,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生日七月初七晚演奏,加上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年仅41岁。
二.整体感知这首词中,作者吟咏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 。
全词脉络如下:三.要点导学【要点一:把握内容,归纳主旨】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应犹在又东风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只是朱颜改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点二:梳理思路,鉴赏表现手法】1.《虞美人》前六句在章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评析。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四.小结:直抒胸臆,比喻贴切生动这是一首抒情词,词中既有词人为失去曾经拥有的帝王之尊、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发出的痛苦哀叹,也有对故国河山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3fbf2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a.png)
《虞美人》导学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此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抒发怎样的情感?
4、抓住主要意象“月”来体悟一代词家李煜绝命词作《虞美人》所抒发的情感。
5、拓展活动
是啊,春水的冰冷,连绵,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正如被囚居的李煜满腔的愁绪,这里一江春水流走的不仅仅是愁,更是一代亡国之君多情才子屈辱的血和泪。
法国作家缪塞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我们这首词之所以感觉是那么的美。
这是李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凝聚而成的,作为一个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代君王,又有些遗憾!如果可能,我们坐上神舟x号宇宙飞船,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南唐,你想要对李煜说什么?要求:
女生:可以从君王或词人的角度选择一个去写。
男生:把自己当作李煜去反思自己。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030674a300a6c30c229fd6.png)
《虞美人》导学案【教学目标】1、李煜的生平即对其作品的了解。
2、体悟本词的意境和情感。
3、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知识链接】一、回顾一下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①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②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③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
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同时因李煜填写这首词中的名句,又常称“一江春水”。
此外,还有称“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的。
《虞美人》属双调,正体共56 字,上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28 字;下片与上片同。
又一体共58 字,上片五句,两仄韵,三平韵,29 字;下片与上片同。
此词属正体。
三、介绍李煜精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被称为“千古词帝”,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用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4631e4b8f67c1cfad6b8bc.png)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步骤一、介绍词的一般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为了说明方便,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二作家作品及相关背景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相传李煜在七夕之夜(也是他的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妓唱此词,宋太宗闻之大怒,赐给他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三、研读(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⒈“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
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⒉“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a2e4a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b.png)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预习自测重要字词释义了:了结,完结往事知多少:(课下注释)东风:春风犹:还朱颜:(课下注释)指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改:改变(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地位、心情)课堂探究1、全词的词眼是那个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思考:词人的“愁”情有哪些?又是如何来写“愁”的?结合文本具体说下。
(1)、愁。
(2)(3)、人生无常(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物是人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怀念故国(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哀叹亡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本词如何体现了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意象美?情感美:愁的表现、意境美:春花秋月图、故国月明图、雕栏玉砌图意象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月、雕栏玉砌、朱颜、春水3、词中两次提到月的意象,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1、望月思乡2、望月怀人3、望月感怀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东西,但李煜降宋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所以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使词人更添愁闷。
“故国明月”则是表达词人对故国的怀念。
合作探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愁情?设问(自问自答)、比喻(以水喻愁)、夸张、化虚为实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虞美人导学案导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30e5d503d8ce2f01662395.png)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2.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
【诗海拾贝】《思帝乡》韦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夏日游,杨花飞絮缀满头。
年少轻狂,任意不知羞。
为比花容,一身罗裳玉搔首。
休言愁!秋日游,落英缤纷花满头。
儿郎情深,依依双泪流,恨离愁。
不忍别,待到山崩水断流!冬日游,似水云雪落满头。
莫是谁家少年不知愁。
纵无心,跌入云泥,相看笑不休!春天的时候这个少女出门看到一个美男子,然后一见钟情,认为只要自己能嫁给这个人,哪怕是最后被休弃也心甘情愿;夏天的时候和少女和少年已经在一起了,两个人耳鬓厮磨,浓情蜜意,穿的花枝招展,到处晒幸福,一点都不知收敛,一点愁绪都没有;秋天这个少年和少女要分别了,两个人感情很深,泪流满面,不想分别,希望如果要分别,也是等到山崩水断流了;冬天的时候,就只剩少女一个人了,她愁肠满结,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是愁大,要是哪个现在笑话她皱着眉头的样子,哪怕是无心的,等到那个嘲笑的人也有烦恼忧愁的时候,自己一定不吝啬嘲笑,笑个不停。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一、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时年25岁,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经是宋过的属国,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兵南下攻金陵。
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在宋都汴梁过了约三年的囚居生活。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虞美人》导学案
![《虞美人》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21271703d8ce2f006623b8.png)
《虞美人》导学案地北头中学孔琳走进作者:1、“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这句话用来评价李煜是非常恰当的,结合你所学过的五代十国的历史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李煜的代表作:默写:《相见欢(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力。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学习安排:一课时教具选用:多媒体,黑板学习过程:一、. 课前预习1、词是_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2、关注情景关系直接点明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的是字,词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这一情感?选择其中两个进行分析。
3、关注词的结构如果词分上下片,在赏析时,我们要注意上下片的分工。
比如《雨霖铃〃寒蝉凄切》,上片主要实写的情景,下片主要虚写情景。
又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赤壁之景,下片主要写周瑜之事。
一般来说,上下片要么是古今之分、要么是现在和将来之分,要么虚实之分、要么景情之分等等。
既然上下片有分工,那么上下片之间通常有过渡的句子连接上下两片,使得上下两片的意脉更加流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字音。
玉砌()槛菊()李煜()暮蔼()
(自行补充课内外读过的写月的古诗词)
4、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收集一些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具体可感的诗句。
(每组不少于两句,不得重复)
四、迁移训练: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简析末句中,与《虞美人》末句异曲同工之处。
《虞美人》学案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重光李后主
二、课内探究
1、“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2、“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
3、“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
(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拓展延伸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7.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四、迁移训练
1、D
2、以水喻愁恨,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愁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