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诗词朗诵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柳永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理解柳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柳永在词作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掌握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望海潮》和《雨霖铃》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词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3.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文本内容,尝试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
4.意象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望海潮》中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和《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作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柳永的词作进行赏析,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_望海潮教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林清玄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到那里饮蜜茶,常觉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镇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涨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责,比去年涨了一倍。
”照顾店面眉目清秀的国中小女生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采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倦,累死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
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孩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得来,我们一口饮尽。
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
蜜蜂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酿,很可能一只蜜蜂的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喝一口的蜜茶吧!几年前,我居住在高雄县大岗山的佛寺里读书,山下就有许多养蜂人家,经常的寻访,使我对蜜蜂这种微小精致的动物有一点认识。
养蜂的人经常上山采集蜂巢,他们在蜂巢中找到体型较大的蜂王,把它装在竹筒中,一霎时,一巢嗡嗡营营的蜜蜂巢都变得温驯听话了,跟在手执蜂王的养蜂人后面飞,一直飞到蜂箱里安居。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3、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法教法】自主探究、诵读法、讲授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作者简介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三、词的基本常识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课题名称
《望海潮》
三维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重点目标
目标1.2
难点目标
目标3
导入示标
播放歌曲《千千阙歌》,引入离别诗词的解读。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你了解词人及其作品吗?
导学: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4、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2、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望海潮》
达标检测
反思总结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
《望海潮》柳永教案《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海潮》柳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海潮》柳永教案篇1【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
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
时间:30分钟【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②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①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②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鹤冲天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2、文学常识关于宋词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宋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的定义——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一、教材分析:《望海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中的一首。
本词通过对钱塘繁华以及西湖胜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杭州西湖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词的鉴赏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功底,尤其是在景物描写分析方面,已经初步掌握意象意境的专业术语。
但对词的整体鉴赏评价能力还较低。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堑、珠玑、罗绮”等生字词,把握并背诵本词内容;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如“烟柳画桥”、“十万人家”等,体会词中优美壮阔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吟咏,体会本词的声律之美;通过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学习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从而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体会其声律之美;感悟词人对杭州风景人物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孙何的赞美与羡慕之情。
(二)教学难点:学习本词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分钟)俗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
比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又如林升在《题临安邸》中说此地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望海潮》,去感受这位婉约词人笔下的杭州之美。
(二)背景及解题:(3分钟)(师生共同回忆关于柳永的生平。
柳永作为婉约派词人,却一反常态地写下了如此壮阔壮美的词作,大家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本首词的创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江。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律撷英”,具体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词中融入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全文解读、词中意象的分析、词的格律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望海潮》的主题思想。
2. 掌握《望海潮》的词牌格律,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分析,词的格律特点。
教学重点:词的背景知识介绍,词的全文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望海潮》词谱、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壮丽景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望海潮》的历史背景。
3. 诗词诵读:全班同学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解读词意:分析词中描绘的景象、表达的情感,解读词的全文。
5. 意象分析:结合诗句,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等。
6. 格律特点:讲解《望海潮》的词牌格律,分析其韵律美。
7. 例题讲解:以“怒涛卷霜雪”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望海潮》2. 板书内容:(1)背景介绍(2)词意解读(3)意象分析(4)格律特点(5)审美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谈谈你对《望海潮》审美价值的认识。
2. 答案:(1)柳永,北宋著名词人,生活在北宋中期,其词作具有浓郁的市民色彩,被誉为“市井之音”。
(2)意象:如“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等,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
2024年《望海潮》柳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
2.分析《望海潮》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望海潮》的意境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柳永诗词,如《雨霖铃》等。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2)分析《望海潮》的情感表达柳永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可以体现出来?(3)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等。
结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望海潮》的艺术价值。
(2)讨论《望海潮》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5.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望海潮》。
四、教学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2.学生对《望海潮》的理解是否深入?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1.导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号乐山,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被誉为“词中之龙”。
(2)回顾柳永的其他词作,如《雨霖铃》等,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词风。
2.阅读课文(1)学生齐读《望海潮》。
(2)教师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孙山何处?谢公遗迹,千古犹存。
异日图之,天堑无涯。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分析课文(1)分析《望海潮》的意境美描述钱塘江的壮丽景色,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分析“烟柳画桥,风翻翠幕,怒涛卷霜雪”等句的意境。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优秀4篇)柳永望海潮教案篇一一、温故知新,夯实基础1、关于“词”: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创设情景,导入解题1、播放杭州风景图,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
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
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
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
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望海潮读《望海潮》应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
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
词作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陈振孙评柳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词是最具代表性的。
雨霖铃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
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
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
人教新课标语文必修4: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诗歌是一串精美璀璨的珠链。
瑰丽的《诗经》,绮丽的《离骚》,华丽的唐诗,壮丽的宋词……而在这串精美的珠链上宋词是最为耀眼夺目的一颗。
苏轼的明月、易安的黄花,银河上的鹊桥,二十四桥的冷月……这些脍炙人口的词作,已成为中华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象征;这些千秋传诵的词章,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本节课,我们要一同走进宋朝,感受流光溢彩的诗风词韵,一起欣赏著名词人柳永的都市生活画卷——《望海潮》。
二、知人论世1.作者介绍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他的词集《乐集》。
【幻灯片】2. 关于词的发展:(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望海潮》,详细内容为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感受诗人柳永对钱塘江的壮丽景象的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与赏析,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诗句的翻译与赏析,描绘景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圈出生僻字词。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生僻字词,翻译诗句,分析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尝试用古诗文的形式描绘一种自然景象。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4. 作者情感:豪放、激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古诗文形式,描绘一种你喜欢的自然景象。
示例答案:山青天碧翠相连,水绿波平画中游。
2. 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学习,反思自己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的优点与不足,如何改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讲解诗句时,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的要求。
2. 教学难点中提到的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课堂练习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古诗文创作练习。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学生主动思考和文学素养提升。
一、教学目标解析1. 字词解析:详细解释生僻字词,如“潮平”、“风正”、“一帆悬”等,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1.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2.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教学方法】诵读与感悟、讨论与交流、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倾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让人如此难忘、如此歌咏呢?今天我们跟随北宋词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1.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在四旗中号“情长”,他的词大多缠绵悱恻、婉丽多姿,有“豪苏腻柳”之称。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宋词欣赏”,详细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此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背景、意境及词牌特点。
2. 领悟词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所表达的国家情怀和个人情感。
3.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词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重点:词的背景、意境、词牌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及《望海潮》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意境。
3. 诗词朗读:全班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韵律美。
4.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5. 例题讲解:讲解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并进行例题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意象分析修辞手法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举例说明《望海潮》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1)意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作用:表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
(2)修辞手法:对仗、夸张。
效果:使词句工整、形象生动,增强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宋词的艺术特点,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新人教必修
《望海潮》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3、鉴赏这两首词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4、背诵这两首词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过程和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重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要点:了解词的知识,柳永生平经历及作品特点,讲析第一首词《望海潮》一、课文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二、揭示课题《望海潮》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三、简介“词”的知识、柳永生平及词作特点1、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2、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四、赏析《望海潮》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形胜:地理形势重要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3、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4、合作探究,赏析词作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具体铺叙:“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5、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6、词作表现手法点染结合先总提,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奖等手法,极力铺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五、朗读背诵词作六、课后预习《雨霖铃》,体会柳永词婉约美的特点板书:望海潮柳永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柳永:约987—1053年,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人世称“柳屯田”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望海潮》自然景观表现古都杭州的繁华和美丽市井面貌百姓生活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意象,分析文句;通过诵读,品味作者笔下杭州的繁华、富庶、祥和以及美丽的景色。
2、体会作者对杭州繁荣壮丽,百姓生活富足祥和的惊叹、赞美和羡慕之情。
3、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欣赏作者描绘的繁荣、富庶、美丽、安定的都市生活景象。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布置预习(要求:掌握重点字的读音、涵义,流利地朗读文本,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感知课文。
)二、检查预习字音:参差(cēn cī) 天堑(qiàn) 罗绮(qǐ) 豪奢(shē) 叠巘(yǎn) 钓叟(sǒu) 千骑(jì)字义:形胜:地理形势极佳之处。
参差:大约,高低不齐。
天堑:天然形成的割断交通的大沟,此处指钱塘江。
清嘉:风景清秀美好。
羌管弄晴:弄,吹奏。
菱歌泛夜:泛,漂浮。
图将:图,绘成图画。
将,助词。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学生参看课文注释,查字典,解释句子含义。
要求:逐字逐句,仔细,认真地翻译到笔记本上。
译完后同桌交换,互相补充订正,找出不易理解的地方。
师生共同解决难理解的句子。
四、理解课文据说,此词被人传播吟唱,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更加强了他南侵的野心。
为此,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安万里愁。
”这首词为什么有如此魅力呢?具体问题设计:1、本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三句对全词来说有什么作用?2、词的上阙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作者是怎样描写的?3、词的下阙主要写西湖,作者是怎样写西湖的美好风貌的?4、本词最后一句有何作用?5、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发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及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第一课时
一、知识预热: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课 题
柳永词两首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
分析
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
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小结:
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人全面细致地描述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品味语言、把握写法
(一)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三轮诵读缘景明情: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1.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明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望海潮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
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
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
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悟: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价柳词说:“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看注释理解文意)完成课后第一题
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上片主要写杭州美丽和繁华;下片主要写西湖美景和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3.文中景物给你怎样影响和联想?
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它的风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
就连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吟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杭州有个魅力的西湖。
三面环山,碧波盈盈,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环湖的山有许多奇峰,瞧,那一对山峰高耸入云,从山脚到山顶就像俯瞰刀劈,山顶云雾缭绕,仿佛到仙境,向下看,真叫人心惊胆颤,这正是西湖十景里著名的“双峰插云”。
在西湖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如灵隐寺、黄龙洞、烟霞洞、放鹤亭。
历史著名的诗人苏轼和白居易在这里修建了苏堤和白堤。
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虽然末句有献媚的味道,格调显得不高,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成为作者最好的明证。
引导:结合上面的想象,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4.《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5.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
“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
直接称颂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最末两句虽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
”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
比如上阕先点“钱塘自
古繁华”然后染,展开描写。
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五、问题探究
1、“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型景物。
白居易《忆成豪放开阔或婉约缠绵的差异。
所以,婉约如柳永,笔下也可见豪迈雄壮的气象;豁达如苏轼,笔端亦可有“十年生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从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好景,除写湖山胜况,市井繁华,还暗送颂孙何政绩良好之意;“归去凤池夸”则暗含入朝执政之意。
两句歌颂并祝福孙何任满报政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