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阅读经典,致敬英雄——《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中章回体的特点。
2.以回目为抓手,认识主要人物形象,学会整本书阅读。
(重点)3.体会梁山英雄的智慧勇敢,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一群英雄豪杰,一个理想社会,一种反抗精神,一部英雄传奇,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的英雄形象,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致敬英雄!(板书课题:阅读经典,致敬英雄——《水浒传》阅读指导课)二、检测预习“水浒知识我了解”。
三、探读回目《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回目是了解这部作品非常重要的窗口,它具有画龙点睛、提示情节等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两组回目,并进行圈点勾画,说一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提示:可从形式、内容、人物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组 3-13回第3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4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5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6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7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8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9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11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12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第13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第二组 41-50回第41回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第42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第43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第44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病关索长街遇石秀第45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第46回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拚命三火烧祝家庄第47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第48回一丈青单捉王矮虎宋公明两打祝家庄第49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第50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1.多为七言的对偶句2.高度概括故事情节3.由人物+事件构成,有些还包括时间、地点4.前40回采用单线式人物结构(3--7回讲的是鲁智深的故事,8-12回讲的是林冲的故事。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水浒传》。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时期;-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角色和其中所蕴含的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点;- 探讨小说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这部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时期。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的小说。
第二步:整体阅读(30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全文。
鼓励他们边阅读边记录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问题,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对《水浒传》的看法,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背后所涵盖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第四步:深入分析(3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对话、描写等,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艺术表达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研究小说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了解作者通过《水浒传》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用意。
第五步:总结分享(2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解读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水浒传》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以下扩展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在班级中表演相关场景;- 书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小说的感悟、思考和评价;- 创作续篇:要求学生以《水浒传》中某个情节为基础,自己创作一个续篇,继续故事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和扩展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水浒传》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并从中汲取思想启示和文化滋养。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水浒传》名著导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和主要人物。
2. 掌握《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背景和作者介绍《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性格特点小说中的主要事件和故事发展3.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忠义精神等艺术特色:人物刻画、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问答:介绍背景、作者和人物等基础知识点,鼓励学生提问。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指导。
3.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4. 自主阅读: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原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简要介绍《水浒传》的历史背景和成书过程。
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与问答(15分钟)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讲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和情节,鼓励学生提问。
3. 分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小说中的典型情节或人物,如武松打虎、林冲夜走山神庙等。
分析这些情节或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5. 自主阅读(20分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如阅读《水浒传》中的某个章节或人物传记。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人物。
(2)能够把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3)能够分析《水浒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正义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水浒传》的背景与作者(1)介绍《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2)介绍作者施耐庵的生平和创作意图。
2. 第二课时:《水浒传》的基本情节(1)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2)分析梁山好汉起义的原因和过程。
3. 第三课时:《水浒传》的主题思想(1)探讨《水浒传》中表现出的忠诚、正义、勇敢等品质。
(2)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4. 第四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一)(1)林冲的形象分析。
(2)鲁智深的形象分析。
5. 第五课时:典型人物形象分析(二)(1)武松的形象分析。
(2)李逵的形象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背景、作者、基本情节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原著,深入了解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4. 批判性思考法:鼓励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阅读笔记、心得体会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兴趣、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水浒传》原著。
2.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评论、解读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浒传》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名著导读,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本节课将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基本情况,掌握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水浒传》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掌握《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浒传》的基本情况,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难点:《水浒传》的作品特点,如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阅读名著的方法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水浒传》原著或简化版。
2.课件:展示《水浒传》的相关图片、信息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浒传》的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水浒传》的作品特点,如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等。
同时,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如宋江、武松、林冲等,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水浒传》相关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阅读名著。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建议,互相学习,提高阅读能力。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一、前言《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古典小说,它描写了北宋末年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而在高中语文中,对《水浒传》的学习也成为了必修内容。
本篇文章即为《水浒传》名著导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主要面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学生进行,希望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并掌握《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并掌握如何进行文本阅读、归纳总结等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本次导读活动,学生们将能够欣赏和感受《水浒传》所传达出来的英雄气概、忠实友爱等情感,培养兴趣和爱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概述首先,教师可以进行一个简短而生动的介绍,让学生们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情节等内容。
2. 文本阅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水浒传》的部分章节进行阅读,重点是让学生一步步进入到小说的情境当中,感受其中的生动细节、鲜明人物形象等元素。
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归纳总结,梳理人物关系等内容。
3. 名词解释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陌生的专业名称和专有名词,如“三位一体”、“金蝉脱壳”等,因此,教师也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注释和解释,让他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
4. 分组讨论在学生们初步掌握《水浒传》的大概情节后,教师可以将他们分成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的内容包括:自己心目中的重要人物、自己最喜欢的情节、自己观察到的文学手法等。
5. 读书笔记为了记录学生们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写上自己的读书笔记,其中需要包括自己的感受、体验、思考、发现等内容。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水浒传》名著导读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形象传神、故事情节生动而广受欢迎。
无论在文化传承还是教育教学中,它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阅读素材。
而《水浒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审视、研究、阅读、解读和评价这一著名的作品。
本文将利用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结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名著阅读优质班课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浒传》这一名著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其能够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人民性、民族性和历史文化。
2.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和性格,认识传统美德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其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时间背景/名著的创作动机及文化价值。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传奇与小说的关系通过分析《水浒传》的文本,引发学生对于“文本背后有故事”这一观点的思考,使学生了解《水浒传》中的故事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3. 全书概况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整篇小说的鲜明特点和整体风格。
4. 人物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如林冲、宋江、武松等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人格特征,从中找到创作初衷和文化内涵。
5. 传统文化介绍《水浒传》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如武林、义气、江湖、斗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6. 阅读态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阅读题目,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思维和想象,发现问题和隐含信息。
同时还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如保持兴趣、注重细节、严谨思索、多角度看问题等。
2023最新-《水浒传》教案【10篇】

《水浒传》教案【10篇】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10篇《《水浒传》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水浒传》教案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水浒传》的喜爱。
4.学习作者通过具体情节、事例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
2.通过朗读、默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通过默读、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4.通过品读具体情节、事例、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童年时对《水浒传》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录音、灯片。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默读,适当点拨,在读中体会、领悟、理解。
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字新词。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三、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2.默读课文,画出足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3.自己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4.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熟读课文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交流读书感受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体会到作者喜欢读《水浒传》?(1)学生交流。
(2)出示重点语段。
“九岁时,我读四年级了,……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尽管有些字还不认识,……看下去。
”“津津有味”是什么意思?从“尽管…仍然…”这两个分句中体会到了什么?“早上在晨曦中……看个没完。
”从中得到的体会。
(3)自由读这些重点语段。
二、质疑探究1.质疑:文中的第1、2、3、6自然段,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2.学生交流。
2024版教资面试之《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 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进度。
精读与泛读结合
引导学生对《水浒传》进行精读, 同时辅以泛读其他相关文本,拓宽 阅读视野。
记笔记与做批注
鼓励学生养成记笔记和做批注的习 惯,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 加深理解。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途径
文本细读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关注情 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理解文
教资面试之《水浒传》名著 导读教学设计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分析与选材依据 •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阅读指导策略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资源整合与利用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 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水浒传》的 方法和技巧,包括人物分析、情
校外资源拓展途径
公共图书馆
引导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借阅《水浒传》原著及辅助读物, 拓宽阅读视野。
网络资源
推荐学生访问专业文学网站、在线数据库等,获取《水浒传》的电 子文本、研究论文、多媒体资源等。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加与《水浒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 文化遗址等,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运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 思考、交流和合作。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
预期教学效果
本内涵。
背景知识补充
提供与《水浒传》相关的历史、 文化等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
(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深入解读《水浒传》。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水浒传》的基本知识。
2. 人物形象分析。
3. 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2. 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感受作品魅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水浒传》的基本知识,引导students 深入理解作品。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作品的基本知识。
2. 课堂导入: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阅读:让学生分享预习心得,交流阅读体会。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挖掘作品主题。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观念。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水浒传》与其他名著的比较,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水浒传》的影视剧版本,引导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
七、课堂互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水浒传》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宋江为什么能够成为梁山泊的首领?”“武松打虎的故事对现实社会的启示等。
八、文学鉴赏1. 分析《水浒传》中的诗词、曲子,理解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第一章:《水浒传》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成书时间、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 掌握《水浒传》的基本人物形象和故事梗概。
3. 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施耐庵及其创作《水浒传》的背景。
2. 故事梗概:概括介绍《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
3. 人物形象:简要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的价值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作者、成书背景、故事梗概。
3.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心得。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水浒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分析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林冲:忠诚、勇猛、忍辱负重。
2. 武松:刚正、勇武、智勇双全。
3. 鲁智深:忠诚、豁达、粗中有细。
4. 其他人物:宋江、李逵、吴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
2. 讲解:详细讲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情节中人物形象的表现。
4. 讨论:分组讨论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林冲雪夜上梁山:揭示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
2. 武松打虎:展示武松勇武、智勇双全的形象。
3.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体现鲁智深忠诚、豁达的性格。
《水浒传》名著导读 教学设计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概述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
通过导读,学生将能够认识小说的基本背景、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并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理解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2. 小说的主要人物介绍3. 主要故事情节导读4. 主题和意义分析教学步骤第一课:《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1. 讲解《水浒传》的创作背景,介绍明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环境。
2.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解释其写作动机和文学风格。
第二课:小说的主要人物介绍1. 列举《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包括108位好汉和其他关键角色。
2. 简要介绍每个主要人物的背景、性格特点和重要行动。
第三课:主要故事情节导读1. 选择几个关键章节,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导读,包括好汉们的聚集、梁山泊的建立和战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和故事的起伏。
第四课:主题和意义分析1. 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所表达的主题,如正义与邪恶、忠诚与背叛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教学评估-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或故事情节,并展示他们的分析和理解。
- 个人书评: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书评,对《水浒传》进行评述,并陈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教学资源- 《水浒传》原文或摘要- 作者施耐庵的介绍- 相关研究文献和评论扩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名著,进一步拓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参考资料[1] 施耐庵. (2004). 水浒传.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 陆游. (2012). 《水浒传》故事大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3] 陈寅恪. (2008). 关于《水浒传》作者问题. 北京: 北京出版社.以上是《水浒传》名著导读的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方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给重要人物列传、梁山大事记述等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并感知小说靠人物之间的衔接串联情节的构思艺术。
2.充分运用阅读成果,结合活动提示做展示,学习同伴互相启发,互为成果阅读者、评价者,提高阅读技能,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给重要人物列传、梁山大事记述等方式,梳理故事情节,并感知小说靠人物之间的衔接串联情节的构思艺术。
【教学难点】充分运用阅读成果,结合活动提示做展示,学习同伴互相启发,互为成果阅读者、评价者,提高阅读技能,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
本文选自《水浒传》,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设计意图:由旧知导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成书介绍(1)成书过程《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
其事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以及其他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
宋江等人的事迹很快演变为民间传说。
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赞》记载了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在序中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
”由此可知,一则当时关于宋江事迹的民间传闻已经很盛,二则龚开所录三十六人,未必与历史上头有的人物相符。
又据同为宋末元初人罗烨的《醉翁谈录》记载,当时已有“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说话名目,显然是一些分别独立的水浒故事。
《宣和遗事》也有一部分内容涉及水浒故事,从杨志等押解花石纲、杨志卖刀,依次述及晁盖等智劫生辰纲、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杀阎婆惜、宋江九天玄女庙受天书、三十六将共反、张叔夜招降、宋江平方腊封节度使等情节,虽然像是简要的提纲,却已有了一种系统的面目,像是《水浒传》的雏形。
(完整版)《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完整版)《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一、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所著。
小说以宋江等108位英雄好汉起义抗暴为主线,讲述了他们经历艰难困苦,最终与宋江相聚于梁山泊的故事。
二、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能够:1. 了解《水浒传》的背景和基本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3. 探讨小说中的社会问题和历史意义。
三、教学内容1. 水浒背景介绍:介绍宋朝的社会背景和农民起义的原因。
2. 108位英雄好汉介绍:介绍主要的英雄人物及其特点。
3. 故事情节导读: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
4. 人物形象分析:让学生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存在的道德观念。
5. 社会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揭示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和义贼思想等。
6. 历史意义探究:通过分析小说,探讨《水浒传》在历史上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阅读解析: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原文或精选节选,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3.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
4.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或人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评估对于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完成的创意写作作业,包括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水浒传》小说原文或精选节选。
2. 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文献。
3. 角色扮演道具(可选)。
七、教学安排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评估形式。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水浒传》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2. 组织观看相关的电视剧或电影,拓宽对《水浒传》的认识。
九、教学反思与优化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教案。
十、教案总结本教案通过导读《水浒传》,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名著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其历史意义。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

《水浒传》名著导读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这部古典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通过对作品的深入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中的公平正义、道德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介绍。
2、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及其意义。
3、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4、针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教学难点与重点:1、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重点: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或白板。
2、《水浒传》原著或电子版。
3、教学PPT或视频。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水浒传》的了解情况。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浒传》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水浒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同时,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巩固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针对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归纳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实中的公平正义、道德伦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素养。
《水浒传》名著导读课《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水浒传》不仅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名著导读——《水浒传》获奖教案

名著导读——《水浒传》获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中国经典名著《水浒传》进行的导读教案。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描写108位英雄好汉聚义梁山泊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农民起义与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该教案荣获获奖,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浒传》。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导读《水浒传》,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2. 理解《水浒传》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3. 探索《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和主题;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背后的思想价值观;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和个人感悟。
教学难点:1. 解读《水浒传》中的难以理解的古代文化和语言;2. 理解《水浒传》中的复杂社会关系和人物命运。
教学方法和过程1. 引入:通过简要介绍《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导读教学:以章节为单位,通过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水浒传》中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3. 文本解读: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选定的经典段落,分析词语的意义和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就《水浒传》中的人物命运、道德观念等展开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小组合作:分配小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完成相关的小组作业和分享。
6.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积极发言、主动思考等。
2.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小组作业进行评估,着重考察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3. 研究反馈:针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反馈,包括个别辅导和群体讲评。
教学资源1. 《水浒传》电子文本或纸质书籍;2. 照片、音频和视频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导读,《水浒传》作为中国经典名著得到了深入的阐释和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了解《水浒》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
能力训练: 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1、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2、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法与学法:朗读品悟法;赏析再现法;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设计思路:《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五、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播放《水浒》主题歌《好汉歌》。
(在歌声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刚才咱们听的歌曲是-----------,听着这激昂的旋律,真叫人心旌荡漾,我们随着歌声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
梁山好汉的铮铮铁骨好像就在眼前,天罡地煞的英雄壮举仿佛就在身边。
同学们,你们肯定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水浒传》,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梁山水泊,感受水浒精彩。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2)掌握《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3)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4)鉴赏《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体会其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水浒传》;(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3)学会从文本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述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水浒传》中人物的忠诚、正义、勇敢等品质;(2)认识《水浒传》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水浒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2. 《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 《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及结构特点;4. 《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5. 《水浒传》的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水浒传》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2)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3)鉴赏《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体会其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多面性;(2)学会从文本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述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相关章节,了解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结构特点;(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2)解析《水浒传》的语言风格及艺术特色。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选取《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进行鉴赏和分析;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分析能力、观点阐述和语言表达能力;3. 读后感:评估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程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

名著导读教案——《水浒传》教学对象:八年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评价古典文学名著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浒传》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作品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2)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作者及背景介绍(1)施耐庵,明代小说家,代表作有《水浒传》。
(2)背景:北宋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间起义不断。
3.主要人物介绍(1)宋江:义薄云天,忠诚勇敢,被称为“及时雨”。
(2)武松:勇猛善战,性格刚烈,被称为“行者”。
(3)林冲:英勇善战,忠诚正直,被称为“豹子头”。
(4)李逵:粗犷豪放,忠诚勇敢,被称为“黑旋风”。
4.故事情节简介(1)高俅陷害王进,王进投奔史进。
(2)史进结识林冲,林冲结识鲁智深。
(3)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逃至五台山。
(4)宋江结识武松,武松血溅鸳鸯楼。
(5)梁山好汉聚义,攻打祝家庄。
5.作品特色分析(2)人物性格:丰满鲜明,各具特色。
(3)故事情节:紧张刺激,引人入胜。
6.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水浒传》中某个角色的喜爱及原因。
(2)讨论《水浒传》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7.课后作业(1)阅读《水浒传》原著,了解更多故事情节和人物。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水浒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水浒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个体阅读、概括,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客观把握作品所反映的主题
教学重点:讨论分析“为什么上梁山”、“梁山好汉反的是什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慷慨激昂,感受豪迈气概
播放“好汉歌”
同学们知道刚才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这首歌节奏豪迈激越,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生死之交一碗酒”的豪侠之士。
那么,你们知道这部连续剧是取材于我国的哪部古典名著吗?
说到《水浒传》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他们的绰号是什么还记得吗?
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武松打虎景阳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等,可以说我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伟大的著作,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吧!
二、初读,制作英雄帖
《水浒传》之所以得以流传成为经典,是因为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谱写了一部英雄主义的传奇,下面我们来制作英雄帖,展示出你心目中的英雄。
制作英雄帖
我心中的英雄:
绰号:
主要故事:
性格特征:
小组展示卡片
三、精读,我来说英雄
组内交流英雄故事,说说他们为什么上梁山。
小组发言
总结共性:被逼
以林冲为例分析人物形象
1.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
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
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
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
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
林冲领了娘子并锦儿取路回家,心中只是郁郁不乐。
体现了林冲性格优柔寡断的一面,在得知侮辱妻子的人是高俅的干儿子时,因为不愿得罪顶头上司,采取了容忍、退让、妥协、忍气吞声的解决办法。
忍辱求安、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不思反抗
2.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燎浆泡,只得寻觅旧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草鞋穿上。
性格软弱、善良厚道
3.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
有所疑虑,但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安分守己,随遇而安
4.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
这一行动标志林冲性格的彻底转变。
至此,空有一身本领而受制于小人的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终于站起来反抗,杀贼报仇,成为威风凛凛的英雄好汉。
英勇果敢愤而抗争
林冲当时在东京是保卫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性格安分守己忍辱负重,尚且被逼起来反抗自己的阶级。
那么在同样黑暗、腐败的封建社会里,那些被压在最底层的百姓是怎么个活法?那么,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人又何止林冲一个?
四、讨论:为什么那么多人被逼反抗?他们反的是什么?
生1:官吏昏庸压榨人民
生2:人民生存艰难
生3:是现实社会的反映(结合作者创作背景)。
《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描写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而汇合、由盲目行动而变为有明确的行动纲领,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侠肝义胆、除暴安良、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人物,是因为“官逼民反”、“乱由上作”,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腐败。
他们反的是什么?
生1.反贪官(蔡京、高俅)林冲,杨志失了生辰纲,武松怒打蒋门神并将快活林夺回,蒋不服,暗同张团练、张都监陷害武松,将武松诬为盗,刺配恩州。
生2:反恶霸鲁智深为金翠莲妇女出头
生3.反社会,水浒传中许多英雄都是被逼走上反抗道路的.起初是个人抗争,后来走上集体反抗之路。
生4:反暴政,不反皇帝。
如林冲求安稳的生活环境,宋江一心想接受朝廷招安并替朝廷征方腊,在受毒害后为保全忠义的名声,怕李逵造反,也把毒酒给李逵喝了。
结合时代背景,人物事迹,故事情节(招安,征方腊),反暴政,农民阶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师总结:
农民阶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是历史形成的思想局限,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忠君观念也对《水浒传》的作者产生影响。
因而招安的描写,既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矛盾,也反映了作者复杂的思想矛盾。
这是它的局限性。
但是《水浒传》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农民革命斗争的兴亡史。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这是我们应该对他肯定的地方。
五、总结,读水浒应该什么
《水浒传》以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任务形象吸引着我们,我们读它,不仅要读出108条好汉故事各自的精彩,更要读出它背后所反映的主题。
六、作业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宋江悲剧命运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