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139888960590c69ec37676.png)
3.5 物体的内能 知识点 1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其单位为焦耳,符号 为 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物体的温度、质量(分子的个数)、体积(分子间的距离)、 存在的状态等。同一物体在状态不变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相同温度的同种物质,状态 相同时,质量大的内能大;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相同时,它的内能不.定相同,还与 它的存在状态有关,处于气态时的内能大于液态时的内能 ,处于液态时的内能大于固态时 的内能。
6
知识点 2 测 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 平均值,减小误差;在测小灯泡电 功率的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测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2.若将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记作 U 实,小灯 泡的额定电压记作 U 额,小灯泡实际消耗 的电功率记作 P 实,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记作 P 额,则可以发现: 当 U 实>U 额 时,P 实>P 额; 当 U 实=U 额时,P 实=P 额; 当 U 实<U 额时,P 实<P 额。 3.灯泡的亮度是由灯泡发光时的实际功率决定的,比较灯泡的亮度就是比较其实际功 率。 知识点 3 焦耳定律 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时应注意: (1)焦耳定律 Q=I2Rt 是由实验总结出来的,只要有电流通过导体,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所 产生的热量。 (2)公式中的各物理量都是对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而言 的,也是对应于同一状态的。 (3)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I—安(A),R 一欧(Ω),t 一秒(s),Q 一焦(J)。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基础知识复习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基础知识复习 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766dfa7cd184254a353550.png)
第三章复习大纲第一节:能的相互转化大量事实表明,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之间相互转移,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与“获得能量”,实质上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或称物体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括两个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国际单位:焦耳(焦),字母表示:J 常用单位:千瓦时(KWh)说明:物体之所以能够做功,是因为它具有能量,物体做功越多,消耗的能量也越多,故可以用功来描述物体能量的改变,故功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是一样的,都是“焦耳”。
5、功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
功率反应了物体做功的快慢。
公式:P=W/t 单位:瓦特(瓦)字母表示:W,常用单位:千瓦(KW)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说明: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固定不动的点。
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l2/l1F2,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多少倍,则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即在阻力乘以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4、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滑轮的种类: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种。
①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使用定滑轮的好处:虽然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的实质:等臂杠杆。
②动滑轮:滑轮与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九年级科学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09405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9.png)
九年级科学三章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和性质1. 原子和化学元素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化学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的。
常见的化学元素包括氢、氧、碳等。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用于分类和归纳元素。
元素周期表由周期和族组成,周期表示原子序数增加的顺序,族表示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
3. 化合物与分子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原子以简单整数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最小单位,分子由不同元素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氧化等。
二、机械运动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快慢和方向。
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表示物体运动的变化速率。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说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和力的作用点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形状、速度或方向改变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是施加力的物体上直接与被施力物体接触处的点。
4. 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三、声、光和电1. 声的传播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等)。
声的传播需要具备振动源、介质和接收器。
2. 光的传播光是由物质发出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需要具备光源、介质和光的接收器。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16062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2.png)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探究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九年级上的科学课程中涵盖了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其中第三章是一个关于物质的学习篇章。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的探究,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的。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元素铁、非金属元素氧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如水(H2O)和二氧化碳(CO2)等。
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以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和果汁等。
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因物质的含量和比例而有所不同。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或行为,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比如物质的颜色、形状、质地、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这些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和鉴别。
化学性质则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比如发生燃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等。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别物质。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形态或状态上的改变,而不改变其化学组成。
比如融化、凝固、沸腾等。
这些变化是可逆的,物质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物质,伴随着原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改变。
比如燃烧、腐烂等。
这些变化是不可逆的,物质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规律以及能量的变化。
4.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8f0aef06f1aff00bfd51e08.png)
九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1学时】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一、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多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势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太阳能、核能【能量是多种形式存在的,但要注意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形式的能】(1)机械能:存在于运动的物体(动能)或具有一定高度的物体(重力势能)或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性势能)中;(2)内能:物体内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又叫热能;(3)光能:能发光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太阳能属于光能;2、能量的转化与转移(1)能量的转化: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分析某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和所要研究的过程;②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③物体在最终位置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2)能量的转移: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4)要获得一种能量必须以消耗另一种能量为代价,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第2学时】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劳无功”(1)没有力,但有距离:“无劳无功”如: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也就没有什么力做功;(2)有力的作用,但没有距离的移动:也就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力对物体不做功;“有劳无功”如:一个静止的汽车,一个人用了很大的力推他,但不动,因此推力对汽车没有做功;(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运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力的方向上没有距离的移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劳动无功”如:手提着水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提力的作用,但是由于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且移动的是水平距离,不在同一方向上,故而提力对水桶没有做功;3、做功的表示说法:力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做功、施力物体做功、力做功;二、功的计算1、计算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 (F的单位是牛N,s的单位是米m,功W的单位是焦J)【明确】①要明确是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或者是哪个施力物体对哪个受力物体做功;②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公式中的s是物体在力F作用下通过的距离;“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要引起重视;③W=Fs中的F是使物体沿着F方向移动s距离过程中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变的;2、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1J=1N·m3、把一只鸡蛋举高2m所做的功大约是1J;4、【思维逆向】将举高物体时F所做的功可以视为:克服阻力(重力)G做的功,即W=Gh;5、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因此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6、能量转化越多,做功越大;能量转化越少,做功越小;三、功率1、比较做功的快慢(1)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所用的时间越少做功越快,所用的时间越多做功越慢;(2)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做功越少,做功越慢;(3)比较做功的多少与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做功越快;比值越小,做功越慢;2、功率(1)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2)功率大小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做功越快,功率越大;做功越慢,功率越小;能量转化的越快,功率越大;能量转化的越慢,功率越小;【小贴士】①功率只反映做功的快慢,不能表示做功的多少,如功率大做功就多,这句话不对,还的看时间,由此可得,功率的大小决定于做功的时间和做功的多少两个因素决定的;②功率与机械效率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物理量,不要混淆;(3)功率的公式:P=W/t 【功W的单位J;功率P的单位是瓦W;时间t的单位是秒s】【思维拓展】①功率公式P=W/t是指平均功率,即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由W=Fs、v=s/t、P=W/t可得P=Fv;例:汽车上坡时,需要一定的功率,减慢速度就是为了增大上坡的牵引力,这样有利于上坡;3、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W1W=1J/s 1KW=1000W 1MW=1000KW=106W4、常见的功率:韶山型电力机车4200千瓦汽车约为50—100千瓦喷气式飞机约11万千瓦人步行约70瓦,短时间快速运动可达1千瓦5、1000W=1000J/s的意义:物体在每秒内所做的功为1000J;物体在1秒内有1000J的能量发生转化;【第3学时】第3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再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1)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2个条件:要有2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且能绕固定点转动;如:瓶盖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是不能称为杠杆;(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81b8e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1.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九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的第三章主要涉及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知识点。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
1. 物质的纯度与杂质物质的纯度是指物质中所含纯净物质的比例。
纯度越高,物质中的杂质含量越少。
我们常使用的食盐就是一个例子,经过提炼和加工后的食盐,纯度要高于自然界中的盐矿石。
这一知识点可以引申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提高物质的纯度?对于固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
而对于液体和气体杂质较多的物质,可以通过蒸馏、析出和洗涤等方法进行纯化。
2. 固体杂质的分离对于固体杂质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是溶解、过滤和结晶。
首先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使杂质和溶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过滤将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最后将溶液加热至溶剂蒸发,进行结晶,得到纯净的固体物质。
3. 凝固点凝固点是指物质从液态到固态转变过程中的温度。
对于纯净物质来说,凝固点是固定的。
而杂质的加入会对凝固点产生影响,导致凝固点降低。
这是因为杂质在溶液中会干扰晶体的结构形成,从而影响凝固点的温度。
这个概念可以和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如在冰冻食品的制作中,添加了一定的防腐剂和抗结晶剂,使得食品的凝固点降低,从而延缓了冰冻的过程。
4. 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一种学习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放大物体的图像使其可以被人眼观察到。
在学习细胞结构和微生物等方面,显微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光学显微镜利用光的透射和反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较大的细胞和物体。
而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的原理进行放大,可以观察到更小的微观结构。
除了常规的显微镜,还有一些特殊的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它们在特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荧光显微镜在生物科学中的细胞标记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纯度与杂质、固体杂质的分离、凝固点和显微镜的使用等概念。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8e150f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b.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公式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了物理的电学知识,其中包括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公式和功率公式。
1.欧姆定律公式(Ohm's Law Formula):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器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电流(I) =电压(V) /电阻(R)或I = V / R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电流是电压与电阻的比例关系。
当电压增大或电阻减小时,电流会增大。
2.功率公式(Power Formula):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工作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功率(P) =电流(I) ×电压(V)或P = I × V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功率是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关系。
当电流或电压增大时,功率也会增大。
除了上述两个公式,科学第三单元还涉及到一些拓展的内容:
-电阻和电导:除了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外,还学习了电阻和电导的概念。
电阻是电流通过物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而电导则是物体对电流的导电性能。
电导与电阻成反比关系。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了电路中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
接方式。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中是按顺序传递的,
而并联电路中,电流在分支中分流,然后再汇集在一起。
-定位电流表和万用电表:学习了使用电流表和万用电表进行测量
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这些是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中的一些公式和拓展内容。
通过
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学的原理和应用。
科学九年级第三章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8021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64.png)
科学九年级第三章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我们可以不断地认识世界,探索其规律和变化。
在九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三章讲述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火的本质和燃烧过程火是一种在适当的条件下,燃烧物质所释放出的可见光和热能。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燃烧是氧化反应的一种,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才能发生。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能量。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及其转化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形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紧密排列,几乎不发生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一定的体积,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可以流动;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间隔较大,可以自由运动。
在适当的条件下,物质可以发生相互转化。
固体可以通过加热变为液体(熔化),液体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或减小压强变为气体(汽化),气体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加压强变为液体(液化),液体可以通过降温变为固体(凝固)。
这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受到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三、热传导和热对流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到低温区的传递。
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和振动,热能在物质内部的传导。
热对流是指流体中的热量通过流动的方式传递。
流体中的分子因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形成对流环流动,将热能从高温区流向低温区。
四、热辐射和太阳能利用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方式传递热量。
不同温度下的物体会发射不同波长和强度的电磁波,这种辐射的能量被称为热能。
太阳能是宇宙中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地球上各种生物和物理过程都与太阳能有关。
我们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电力的产生和热能的利用,如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利用太阳能加热水。
五、化学能转化的能量守恒化学能是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销毁,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1631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2.png)
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科学探究1.1 科学探究的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比较法- 文献法- 假设法1.2 科学探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和结论- 反思和评价- 表达和交流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2.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元素- 化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有机物- 无机物2.2 原子和分子- 原子- 分子- 离子- 元素符号- 化学式2.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催化剂- 反应速率第三章能量与生活3.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机械能- 热能- 光能- 电能- 核能- 生物能3.2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摩擦生热- 燃烧- 太阳能电池- 风力发电- 食物链第四章生物与环境4.1 生物的特征- 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出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生长和繁殖-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由细胞构成4.2 生物的分类- 植物- 动物- 微生物4.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第五章地球与宇宙5.1 地球的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5.2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5.3 宇宙的探索- 恒星- 行星- 星系- 宇宙大爆炸- 黑洞第六章技术与发明6.1 技术的种类和作用- 机械技术- 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新材料技术6.2 重要的发明和发现- 轮子的发明- 火的发现和利用- 电灯的发明- 计算机的发明- 互联网的发明- 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份人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涵盖了主要的学科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be9bc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8.png)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不同形式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力的初步知识1、物体间推、拉、提等是根据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3、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三、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或者说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向下。
3、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物体的重心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上,有的可能作用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4、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支持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对支持物的拉力,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际上就是拉力的大小。
四、摩擦力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水的三态变化1、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其中需要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
需要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是吸热过程,具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沸点)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吸热过程。
二、物态变化图示三、应用可判断出对应的三态变化名称露-液化;②雾-液化;③霜-凝华;④云-液化;⑤雨-液化;⑥雾凇-凝华;水变成冰-凝固;⑧地面上的水干了-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45884bc77da26924c5b072.png)
九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XX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420ad728ccbff121dd3683bd.png)
第三单元(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常见的能有:动能、势能(动能和势能总称机械能)、内能(热能)、太阳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电能、地热能、潮汐能。
第二节能量的转化和度量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3、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W=Pt W=Gh(提起重物)4、功的单位是牛·米,其专用名称叫焦。
5、功率描述做功的快慢。
功率的定义:物体在单位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6、人步行的功率约70瓦,表示:每秒钟人做功约70焦。
7、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v表示速度,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时)8、功率的单位是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
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1、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O叫做支点;(2)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4)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5)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
3、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叫做杠杆平衡。
4、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 l1=F2 l2表示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则动力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5、杠杆的类型及特点:(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能省力,但要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能省距离,但要费力。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6、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7、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9、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10、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知识点整理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8c96f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9.png)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知识点整理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1)雪山上飞奔的汽车被快速滑落下来的积雪推翻并吞没,积雪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电能靠太阳能转化而来。
(3)火山地带的热泉水向外喷出的能量多由地热能转化而来。
(4)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害虫的能量是由生物质能转化的。
大量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所谓“消耗能量”“应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确实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过程。
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相伴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各种能量之间都能够相互转化,同种能量在不同的物体上能够发生转移。
(1)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激光切割金属——光能转化为内能;(3)特技跳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水电站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生物化学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内能;(7)后面的球将前面的球装走——后面球的动能转移到前面的球上;(8)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识别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法(1)从能的形式变化上辨别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假如某物体有能量增减,同时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个过程确实是能的转化过程。
假如某物体的能量有增减,且在增减过程中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那个过程是能量转移的过程。
(2)识别物体的能量转化成了什么能量时,第一要确定物体原先具有什么能量,后来哪些能量有增减,再依据现象分析减少的能量到哪儿去了,增加的能量从哪儿来。
4.能量广泛地联系着各种自然现象(1)摩擦生热:摩擦属于机械运动,生热与热现象有关,这是机械运动和热现象之间的练习。
(2)电灯发光:电灯与点现象有关,发光与光、热现象有关,这是电现象与光、热现象之间的联系。
(3)电池供电:电池供电是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化学现象与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f2427a16bd97f192279e9ed.png)
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一)认识能量1.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量。
能量也简称能。
2.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二)能量的形式自然界中任何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根据能量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机械能、电磁能、内能、化学能、光能、核能、声能等第2节机械能(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二)势能A.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B.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2.决定其大小的因素:对于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A.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B.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C.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转化过程中不受阻力),机械能的总量就保持不变,或者说机械能守恒第3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二)功的计算1.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公式:用F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则W = Fs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J)。
1J=1N×1m=1N∙m4.应用W = Fs计算功时,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方向必须一致,且对应同一物体、同一段时间(三)做功的实质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因此,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四)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如果用P表示功率,用W表示功,用t表示做功所用的时间,功率的计算公式为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每秒(J/s),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W)工程技术上还常用千瓦(kW)、兆瓦(MW)作为功率的单位,1kW = 1000W,1MW = 106W5.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不表示做功的多少,一个力做功的多少由功率和时间两个因素决定。
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5abb210722192e4536f651.png)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一、能量的相互转化1、能量的形式有: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光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原子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能量转化的普遍性: “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能量” 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的过程。
(在能量发生转化的过程中,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了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一定会增加多少;在能量发生转移的过程中,一个物体转移出去多少能量,必定有另一个物体获得多少能量)3、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 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无论是机械运动,还是生命运动,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遵循这个定律。
5、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1)“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能的转化的守恒定律。
(2)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必须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1)1、功是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力对物体做了多少的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2、做功的两个必要出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4、功的公式:W=F ·S (功=力×距离),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 :物体在F 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5、功的单位:焦耳,简称为“焦”,符号为“J ”,1焦耳=1牛·米重要提示:(1)、物体做功的多少,只与F 和S 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物体具体的运动状态(是而匀速、变速)无关,与是否受摩擦(即物体表面是否粗糙)等因素也无关。
(2)、F 和S 必须是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时间内所作用的力和移动的距离)。
(3)、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重物,当重物静止不动,匀速向上运动、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三种情形中,钢索的拉力是否做功。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d9a2949f01dc281e53af059.png)
第三章知识点归纳第一节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第三节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九年级科学第3章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第3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d87cb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d.png)
九年级科学第3章知识点第1节: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措施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非法狩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等。
2.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生态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数量和种类。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措施包括保护森林、湿地和珊瑚礁等特殊生态系统。
3.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保护遗传多样性的措施包括保护野生种群、开展基因库建设和避免基因污染等。
第2节: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改变。
进化理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1.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物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等。
这些证据表明,物种是通过累积小的适应性变化而逐渐进化的。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3. 社会性进化:在社会性生物中,个体的适应性特征与其对整个群体的贡献相关。
社会性进化解释了群体合作和竞争的现象。
第3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对于理解生命活动和维持生命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负责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的胶状物,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液。
细胞质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和物质运输的场所。
3.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包含DNA,并通过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4. 细胞器: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等,负责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和功能的实现。
第4节: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变异是指基因和表型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字号: 小中大发布: 2008-11-22 23:29:26 查看( 561 ) / 评分( 0 / 0 ) / 我要评论(0)
个人分类: 教育学习
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
第一节
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
2.人造卫星: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
能
4.胶片感光成像: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特技跳伞: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
6.森林火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7.植物生长: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8.水电站(工作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功的单位:焦
3.功率
(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t P=Fv
(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
兆瓦
(5)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
第三节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
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
状态
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二、杠杆的分类
(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
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
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
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
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
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
滑轮等。
三、滑轮
(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
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
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
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
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
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有用/W=Gh/FL×100﹪
(5)W总=W有用+W额外W有用<W总η<1
3.研究杠杆的平衡
(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
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
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
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
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
积
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η=100﹪
(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η=Gh/FL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
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减小,速度增大。
4、机械能守恒
(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
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温
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
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
(1)内能的单位: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
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
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
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
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
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做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
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
能会减小。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
量,内能就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
能就会减小。
6.热量的计算:Q=c m△t
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
c水=4.2×103焦/(千克.摄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
4.2×103焦
TAG:归纳科学知识点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