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的线性度和动态范围的优化和提升

合集下载

ROF系统的性能分析

ROF系统的性能分析

500M光载频系统典型参数
参量 符号 数值
斜率效率
耦合效率 光纤传输效率 检测器负载阻抗 调制器阻抗
SM
LFFD
0.3W/A
0.80 0.7 50欧姆 45欧姆
TF
Rload
RM
SFDR无杂散动态范围
• 定义:
• 动态范围输入信号的下限为灵敏度Pin(min)或下限为基底 噪声,输入信号的上限Pin(max)规定为:此输入信号在输 出端引起的三阶互调失真分量(OIP3)折合到输入端恰好 等于基底噪声。 • 在三阶交调信号功率等于噪声基底功率时,基本载波与三 阶互调信号功率之比。
ROF系统的性能分析
主要内容
• • • • ROF系统 典型ROF系统的信噪比 仿真 部分典型性能参数的含义
• 光载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ROF)技术是应 高速大容量无线通信需求,新兴发展起来的将光 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起来的无线接入技术。简 单的说就是在中心站将微波调制到激光上,之后 调制后的光波通过复杂的光纤链路进行传输,到 达基站后,光电转换将微波信号解调,再通过天 线发射供用户使用。
性能参数 • 1、NF噪声系数 • 2、SFDR无杂散动态范围
噪声系数
噪声系数是对输出、输入信噪比劣化的度量, 其定义为:
SNRin Pin / N in N out NF 10 lg 10 lg 10 lg SNRout Pout / N out k BTB eG
该系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它的值越大,说明在传 输过程中掺入的噪声也就越大,反映了器件或信 道的不最理想性。
• 3、不同的RIN值的影响;
SNRout P 1 2 2 10 log( I D ) 10 log(I D2RIN ) 3 RIN 2 I p RIN

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的线性度和动态范围的优化和提升

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的线性度和动态范围的优化和提升

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的线性度和动态范围的优化和提升(一)简介光载无线(Radio over Fiber, RoF)是一种将光与微波相融合的新兴技术,它融合了光纤通信功耗低、带宽高、抗干扰性能好,以及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广、接入灵活等诸多优势,成为近些年学术界和商业界都一致看好的热门通信技术之一,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的一种通信技术,它的两个最主要的核心是光源和光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是一种以电磁波为信息载体,通过自由空间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它也是近些年通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

无论是光纤通信的“无穷”带宽,还是无线通信的移动便携性,都为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无限的便捷,“宽带化”和“移动化”也将是未来通信发展的两大潮流。

光载无线系统及时将微波信号融入到光纤中传播。

一个典型的毫米波RoF通信系统主要由中心站、基站和用户终端3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中心站与基站之问通过光纤连接,传输光信号;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问则为毫米波无线通信。

中心站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下行链路中的毫米波光产生、基带信号的上变频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基站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发送下行信号,并将用户上行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回传中心站。

(二)ROF系统线性度和动态范围在常见的光载无线系统中,马赫一曾德尔调制器(MZM)被广泛地用于将微波、毫米波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承载了无线信号的光波在光纤中进行分配传输,接收端采用直接强度探测的方式探测光强从而获得微波、毫米波电信号。

然而由于调制器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在电光调制的过程中对微波、毫米波信号产生了非线性失真,这将影响到整个光载无线(ROF)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GFDR)。

随着无线信号调制格式的复杂化和信号带宽的增加,对系统线性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ROF应用而言,其无杂散动态范围至少需要95dB.HZ2/3甚至更高。

随着频率的升高,需要采用合适的高线性化ROF系统。

光载射频(ROF)-光纤通信

光载射频(ROF)-光纤通信

无杂散动态范围
模拟链路的动态范围与两个频率的三阶互调有关。假设两个相同 大功率的信号频率分别为f1和f2,这两个信号分别会产生二阶信号2f1, 2f2和f1+f2,以及三阶互调信号2f1 ± f2和2f2±f1.二阶参量落在带外, 不需要考虑,三阶参量落在带宽之内。
参数△P为最强和最弱通道信号功率之差,CNRmin为最弱信号正 常接收所需要的最小信噪比,可以看出两个大功率载波信号的三阶互调 分量的功率等于噪声功率。
光载射频(ROF)
为何要研究光载射频技术???
微波射频(RF)信号以及毫米波信号常常应用于雷达、 卫星链路、宽带地面通信以及有线电视网络。信号频率范 围包括0.3~3GHz(UHF)超高频,3~30GHz(SHF)特 高频,30~300GHz(EHF)极高频。传统的使用无线或同 轴电缆的射频链路只能将微波信号从接收单元传输至几百 米处的信号处理中心,同时光纤与同轴电缆相比体积小、 低损耗、带宽宽以及抗电磁干扰。所以人们对研究和发展 采用高速光纤链路传输模拟格式的微波、毫米波信号产生 很大兴趣,而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光载射频技术。
噪声系数(NF): 是对输出、输入信噪比劣化的度量。 其定义为: SNRin Nout Be
NF 10lg SNRout 10lg kBTG
10lg
Nout kBTG
其中输入噪声为热噪声,它是在匹配负载阻抗kBT条件下 产生的,其中T=290K,kB为波尔兹曼常数,Be为电接收机的 噪声带宽。 链路输出端的噪声功率由激光器的RIN、检测器散弹噪声和热噪声构 成,每单位噪声带宽的贡献可以分别表示为
Thank you!
SFDR定义为 SFDR 2 10lg
3
IP3 N out Rload

基于OFDM的RoF-PON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基于OFDM的RoF-PON系统性能优化研究

基于OFDM的RoF-PON系统性能优化研究基于OFDM的RoF-PON系统性能优化研究一、引言光纤无线通信技术(RoF)是将光学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

它利用光纤传输技术将光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以实现宽带无线覆盖。

RoF-PON是RoF技术在无源光网络(PON)中的应用,它将传统的有线PON和光纤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具有高带宽、大容量、低成本等优点。

然而,在RoF-PON系统中,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

因此,针对RoF-PON系统的性能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RoF-PON系统的基本原理RoF-PON系统主要由MO基站、光线分配器、光模块和光纤等组成。

其中,MO基站负责光到射频信号的转换,光模块负责将RF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在RoF-PON系统中,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高速的数字信号分成多个低速的子载波进行传输,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三、RoF-PON系统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1. 频域均衡技术在RoF-PON系统中,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受到色散、多径效应等影响,导致信号失真。

频域均衡技术可以通过调整不同子载波的幅度和相位来补偿信号的失真,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

2. 功率控制技术在RoF-PON系统中,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功率差异较大,会导致信号的互相干扰。

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可以调整不同用户之间的信号功率,降低干扰,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

3. 自适应调制技术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根据信道的质量情况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使系统在不同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传输性能。

通过动态选择调制参数,如调制深度、编码方式等,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

4. 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可以在RoF-PON系统中引入天线阵列,通过空间信道的多样性提高传输性能。

利用多天线接收和发射技术可以增加系统的容量、提高抗干扰能力和覆盖范围。

四、RoF-PON系统性能优化的实验研究通过建立RoF-PON系统的模型,我们对上述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

光载无线(RoF, Radio over Fiber)通信技术

光载无线(RoF, Radio over Fiber)通信技术

光载无线(RoF,Radio over Fiber )通信技术作者:广州虹科Sophia什么是RoF ?光载无线(RoF,Radio over Fiber)或者射频信号光纤传输(RFoF)技术是应高速大容量无线通信需求,新兴发展起来的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起来的无线接入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心站将微波调制到激光上,之后调制后的光波通过复杂的光纤链路进行传输,到达基站后,光电转换将微波信号解调,再通过天线发射供用户使用。

与全电信号传输相比,使用光纤链路的主要技术优势是更低的传输损耗以及对噪声和电磁干扰降低的灵敏度。

应用范围包括移动无线电信号(3G,4G,5G和WiFi)的传输和有线电视信号(CATV)的传输,以及地面站中用于卫星通信的RF L波段信号的传输。

RoF系统中运用光纤作为基站(BS)与中心站(CS)之间的传输链路,直接利用光载波来传输射频信号。

光纤仅起到传输的作用,交换、控制和信号的再生都集中在中心站,基站仅实现光电转换,这样,可以把复杂昂贵的设备集中到中心站点,让多个远端基站共享这些设备,减少基站的功耗和成本。

RoF 技术的应用场景●无线电信号弱的山区●基站收发信机(BTS)(移动,广播...)●楼上无线电信号中断区●隧道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解释RoF RF over Fiber Radio over Fiber 射频信号光传输技术光载无线通信技术即把射频电信号通过直接强度调制为光信号进行传输。

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容量大,失真度小等优点,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遥感遥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RoF技术的2个主要特点⏹波形保真-适用于IMT-2020/5G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RoF的优点或优势以下是RoF的优点:➨它使用光缆在无线网络中传输数据。

与高达1GHz的微波相比,光纤使用200THz范围的载波频率。

光纤支持的巨大带宽使其成为传输射频波的最佳选择。

光纤使用WDM和OTDM技术来支持增加的带宽。

光纤无线电系统的线性动态范围研究

光纤无线电系统的线性动态范围研究
至 少 2 B。 Od
关 键 词 : 通信 ; 纤 无 线 电 ; 号损 伤 补 偿 ; 性 动 态 范 围 光 光 信 线
中 图 分 类 号 : 3 04 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编 号 :0 588 (0 2 0 —0 10 1 0—7 8 2 1 )30 0 —3
S u y o i a na i a e i a o o e i e y t m s t d n lne r dy m c r ng n r di v r fb r s s e
21 0 2年
第 3期
光 通 信 研 究
S TUDY oN TI OP CAL COM M UNI CATI ONS
2 1 . 6 O 2 O
总 第 1 1期 7
( u S m. NO技 术
光 纤 无 线 电 系统 的 线性 动 态 范 围研 究
喻佼 焱 , 郑小 平 。 炳琨 周
( 清华 大 学 电子 工 程 系 集 成 光 电子 国 家 重点 实验 室 ,北 京 10 8 ) 0 0 4
摘 要 : 对 R ( 纤 无 线 电) 信 系统 中 的 线 性 动 态 范 围 的拓 展 问题 , 述 了 国 内外 相 关研 究 进 展 , 理 和 阐述 了影 响 系 统 针 OF 光 通 综 梳 动 态 范 围的 限 制 因素 。 着 重 介 绍 了基 于 双 平 行 调 制 器 结 构 和 预 失 真 思 想 的 可 抗 色散 的 高 线 性 调 制 技 术 。 实验 验 证 了原 理 与 最 佳 实 验 条 件 的 正 确 性 ; 2 m 单模 光 纤传 输 下 , 比 于 典 型 R F 系统 , 用 新 技 术 的 系统 无 失 真 动 态 范 围 测 量 值 提 高 了 在 5k 相 O 采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作者:徐坤殷杰李建强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09年第03期摘要: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光载无线(RoF)系统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超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重要解决方案,前人已有许多研究成果。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了基于全光矢量调制技术的光载无线(RoF)系统,使信号的频谱效率进一步提高;基于毫米波相移键控调制的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大大简化基站的结构和光纤的铺设;多业务混合传送的光载无线系统。

可以同时承载有线和多个无线信号的业务。

文章还展示了一种基于RoF的高清视频传输平台。

关键词:光载无线系统;超宽带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微波光子;光无线覆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高速数据、图像和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宽带接入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

目前,基于铜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如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等)已经接近其所能提供的最高速率。

随之光载无线(RoF)概念被提出来,用来在光纤无线接入网络中提供固定和移动双重宽带业务接入。

RoF技术不仅仅局限于现有微波波段,更高频率的毫米波段(30。

300 GHz)以及超宽带无线信号(uWB)的应用更能体现出RoF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RoF技术通过光纤链路在中心局(cO)和远端基站(Bs)之间实现无线射频(RF)信号(包括毫米波段)的分发。

RoF技术在简化远端基站的同时。

也可以在中心局实现功能的集中、器件设备的共享以及频谱带宽资源的动态分配,从而大幅度降低整个宽带无线接人系统的成本。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大部分射频信号处理功能是在基站中通过电信号处理器来完成,从而受到诸多成本和带宽的限制。

RoF系统中功能集中化的配置和光电域的转换使得在中心局完成一些全光射频信号的处理功能成为可能,如光生毫米波、复杂码型的全光矢量调制(如正交幅度调制(QAM)、差分相移键控(DPSK)、UWB信号等)、全光频率变换或混频、微波光子滤波和频谱交叉复用等。

基于级联MZM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全双工RoF系统

基于级联MZM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全双工RoF系统

实验技术与管理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第37卷第6期2020年6月Vol.37No.6Jun.2020ISSN1002-4956CN11-2034/TDOI:10.16791/ki.sjg.2020.06.031基于级联MZM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全双工RoF系统王现彬,王颖莉,杨洁,康元元(石家庄学院机电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为优化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oF)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级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级联的12倍频抑制载波光生毫米波信号产生方案.结合波分复用和波长重用技术,仿真实现了基于该方案的全双工RoF系统理论推导和实验仿真表明.利用该方案可实现光边带抑制比及射频杂散抑制比分别为3&44dB和30.7dB的毫米波信号,在传输30km后全双工RoF系统下行和上行链路功率代价仅分别为0.79dB和0.07dB.表现出了较好的系统性能。

该毫米波产生方案及全双工RoF系统实现结构简单、产生频谱纯净、系统性能高效.为实际RoF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级联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全双工;抑制载波调制;光载无线通信系统中图分类号:TN929.i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956(2020)06-0141-0512-tupling optical carrier suppression full-duplex RoFsystem based on cascaded MZMWANG Xianbin,WANG Yingli,YANG Jie,KANG Yuanyuan(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optical radio over fiber system(RoF),a12-tupling optical carriersuppression photo-millimeter-wave signal generation scheme based on two-stage cascaded Mach Zehndermodulators(MZM)is proposed.The full-duplex RoF system based on the proposed scheme is simulated by using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wavelength reuse technology.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experimental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achieve optical sideband supression ratio and radio frequencyspurious supression ratio of38.44dB and30.7dB respectively.The power penalties of downlink and uplink of thefull-duplex RoF are0.79dB and0.07dB respectively after30km transmission,which shows good systemperformance.The proposed millimeter wave generation scheme and the full-duplex RoF system are simple instructure,pure in spectrum and efficient in system performanee,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design of actual RoF system.Key words:cascaded MZM;full-duplex;suppressed-carrier modulation;radio over fiber system在高速无线接入技术中,光载无线通信(RoF)集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优势于一体,受到研究者关注,而如何生成高频率、低成本、宽调谐的毫米波信号是其中一个研究热点W在众多毫米波生成方案中,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非线性效应的外部调制技术,以其结构简单、频谱纯净、易于调制等优点成收稿日期:2019-10-21基金项目: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项冃(JY2019005),石家庄学院应用型课程开发与建设项目(YYKC-201816);石家庄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XM-201921)作者简介:王现彬(1981-),男.河北邢台.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光纤通信技术研究。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徐坤;殷杰;李建强
【期刊名称】《中兴通讯技术》
【年(卷),期】2009(015)003
【摘要】基于微波光子技术的超宽带光载无线(RoF)系统是未来低成本、高性能超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重要解决方案,前人已有许多研究成果.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章设计了基于全光矢量调制技术的光载无线(RoF)系统,使信号的频谱效率进一步提高;基于毫米波相移键控调制的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大大简化基站的结构和光纤的铺设;多业务混合传送的光载无线系统,可以同时承载有线和多个无线信号的业务.文章还展示了一种基于RoF的高清视频传输平台.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徐坤;殷杰;李建强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TN928
【相关文献】
1.面向配电网通信的光载无线系统线性度的研究 [J], 孙家可;杜科
2.基于DD-MZM自干扰消除的带内全双工光载无线系统 [J], 俞映红;肖石林;张云昊;张少杰;冯翰林;周钊
3.支持新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光载无线系统(特邀) [J], 李建强;樊宇婷;陈皓;雷艺;尹飞飞;戴一堂;徐坤
4.基于光载无线系统信号强度值采集的分析 [J], 刘亮;朱留存;蒋昊天;孟学军
5.基于光锁相环接收的相位调制光载无线系统理论研究 [J], 丁丁;张磊;方熙;董秀则;赵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文题目rof通信技术以及基于rf调制的光标记交换技术

论文题目rof通信技术以及基于rf调制的光标记交换技术

论文题目:ROF通信技术以及基于RF调制的光标记交换技术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作者简介:马健新,男,1977年5月出生,2004年9月师从北京邮电大学余重秀教授,于2007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近年来的全球信息化浪潮使人们对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质量的需求迅速提高,以光纤接入为代表的有线接入虽然能够提供很大的带宽,但是终端的移动性受到限制,而无线通信由于其接入的灵活性和移动性更受用户的欢迎。

但目前低频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较窄并且频谱资源已经相当拥挤,无法满足未来的移动多媒体、流媒体等宽带业务需求,提高无线接入系统传输容量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带宽资源丰富的高频无线电波。

灵活方便的宽带无线接入正在成为未来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像北京这样高度信息化的大都市更是倍加关注。

40-70GHz的毫米波可以承载速率达Gbit/s数据信号,而且频谱资源丰富。

该频段的无线信号适于组建具有较高频谱空间复用率的微小蜂窝无线通信系统,因此它将是未来Gbit/s的宽带无线接入首选的频段。

然而,高频无线信号的传输问题和高频设备的高昂价格严重制约着这类无线系统的应用。

融合光纤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优点的光载射频(ROF)通信技术是实现宽带无线信号传输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利用光纤的几乎无限的带宽资源和低损耗优势,使多路宽带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达数十公里,并可以将原来放置在基站的高频设备转移到中心站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可对数量庞大的基站的结构和功能(光电、电光转换和天线收发是必备功能)进行简化,降低系统成本。

同时在ROF系统中采用光学方法产生毫米波信号,可以简化基站和中心站的结构。

因此,基于ROF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使宽带无线接入的实现更加容易。

基于ROF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它不仅可用于宽带无线接入,而且在车载移动通信、热点地区和室内覆盖、雷达信号传输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构建城域宽带网、建设覆盖城乡的信息服务体系已列为北京市信息化发展规划以满足未来对宽带接入需求,以ROF技术为基础的无线宽带接入能够提供更大的接入带宽和灵活性,可以为北京市城域宽带网的无线接入部分提供技术支撑。

OFDM-RoF原理与关键技术

OFDM-RoF原理与关键技术

龙源期刊网
OFDM-RoF原理与关键技术
作者:李伟林张杰顾畹仪
来源:《中兴通讯技术》2009年第03期
摘要:光通信与无线通信的融合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即将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物理层核心技术。

OFDM光载无线(OFDM—RoF)接合了无线通信和光通信的优点,具有高速率、高容量、高频谱利用率的优势。

OFDM—RoF系统有光纤色散、光纤非线性、调制非线性等问题,可以利用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降低算法降低光纤非线性、
调制非线性;利用循环前缀、信道估计消除色散影响;利用数字相位共轭、偏载波填充、非线性预补偿、降低序列相关性降低光纤非线性。

关键词:O—OFDM;OFDM—RoF;MzM;PAPR;色散;非线性。

微波光子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波光子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波光子技术的研究进展李海鸥;李思敏;陈明;陈辉【摘要】Microwave photonics technology, a new and hot research area, is combined both microwave technologies and photonics technologies. It includes all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kinds of system, for example, the flexibility for the wireless microwave system and the huge communication capacitance, low-losses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solation and so on for photonic system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several key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Also,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microwave photonics technologies are demonstrated and futuristic research for microwave photonics is prospected.%微波光子技术是融合微波技术和光子技术的一门新兴前沿技术,它集成了无线通信的灵活性和光通信的大容量特性、低损耗和抗电磁干扰等特性而迅速成为研究热点.介绍了微波光子系统的基本构想和几种关键技术,回顾和展望微波光子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动向.【期刊名称】《光通信技术》【年(卷),期】2011(035)008【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微波光子;光载无线;光生微波【作者】李海鸥;李思敏;陈明;陈辉【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80 引言近年来,随着新用户和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光网络建设无处不在。

ROF技术研究报告

ROF技术研究报告

RoF技术旳研究与应用一、RoF技术旳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旳迅速发展,4G通信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对以视频需求为代表旳宽带多媒体旳需求日益增长。

这些新型宽带网络业务需求旳增长就对无线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旳规定。

因此,一种结合了无线技术和光纤技术各自优势旳新型技术——光载无线通信(RoF,Radio overFiber)应运而生,现已成为研究热点。

一般旳RoF系统涉及有中心站-CS,基站-BS,光传播链路,顾客端四个部分。

其中,光纤作为基站和中心站之间旳传播链路,光线中用光载波传播射频信号[1]。

通过光纤来进行传播,中心站就可以集中解决与其互联旳多种无线系统,这样基站就只需要进行光电转换和信号放大。

这样,建设费用就重要集中在一种中心站上,基站旳功耗和建设成本都得到减少。

并且由于RoF系统中铺设有光纤网络,这样某些有线业务也能通过RoF系统进行传播,这样又可以提高传播效率。

RoF系统框架图RoF系统由于使用光纤来进行射频信号旳传播,具有许多优势:1)低损耗。

相比于自由空间传播和老式旳金属电缆传播,。

2)大带宽。

用光纤传播信号旳一大优势就是可以提供巨大旳带宽资源。

我们常用旳单模光纤在850nm、1310nm、1550nm这三个窗口处可提供旳带宽总和加起来多达50THZ。

同步,巨大旳带宽优势也会带来更高旳信号传播速率。

3)抗电磁干扰。

信号在光线中传播就天然旳具有了抗电磁干扰特性,这样对传播射频信号就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4)安装维护简易,低能耗。

由于RoF旳核心复杂器件重要在中心站,基站和顾客端比较简化,这种构造形式决定了安装维护旳就重要在中心在进行,简化了操作。

同步,由于顾客终端使用无线接受,构造相对简化,因此功耗也自然比较低。

5)以便多业务旳融合由于RoF系统中既有无线传播又有有线传播,因此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业务拓展就显旳十分以便,可以通过某些复用技术来实现一次传播承载多种业务[2]。

由于这些优势,RoF技术在将来有线电视、移动通信、无线宽带通信领域有着十分广阔旳应用前景。

微波光子的原理及其在机载中的应用分解

微波光子的原理及其在机载中的应用分解

5.1 OCSR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
同时OSSB调制信号的光载波边带比(OCSR)是影响RoF模拟光 链路接收灵敏度的重要指标,最佳的OCSR在0dB附近。从而各研究 机构都在争相研究产生0dB的OCSR的调制信号的方法。
cos OCSR sin
2
6.ROF系统性能优化
在ROF 系统中,线性度和动态范围表征其正常工作所允许的输 入强度范围,由于射频信号是通过模拟光强度调制到光载波上,所 以线性度直接影响模拟光链路的屋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 随着无线信号调制格式的复杂化和信号带宽的增加,对系统线 性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ROF应用而言,其无杂散动态范围至少 需要大约95 dB.HZ2/3甚至更高。随着频率的升高,需要采用合适的 高线性化ROF系统。 对于信号而言,非线性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在频谱上表现为由原 来的频率分量产生出新的频率分量。2阶交调失真(IMD2)和3阶交调 失真(IMD3)对非线的贡献最大。在微波、毫米波系统中,通常信号 的带宽远小于载波频率,此时IMD2通常在倍频程以外,可直接使用 带通滤波器滤除,从而IMD3的大小成为影响信号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比较直接的方式是对 ROF 系统中的非线性失真进行抑制。通过 抑制电光调制器的IMD3以提高光载无线系统的动态范围。其中主要 有两种方式:光电法和全光法。 其中光电法包括预矫正、反馈和前馈技术来抑制非线性。下图为 前馈法的简单示意图,图中有两个环路分别为信号消除环路和失真消 除环路,前一环路用于提取IMD3,后一环路用于消除IMD3。 Dalma Novak等人在2008年用前馈系统自适应控制得到无杂散动 态范围116dB/Hz2/3。
2.微波光子的原理
微波光子学的关键技术是光载无线通信(RoF)技术。在RoF系 统中,中心站((Central station:CS)产生的光载射频信号,通过光纤 传输至基站(Base station: BS),基站取下射频信号实现光电转换, 并送往无线局域网以便移动终端用户接收,从而实现了利用光载波 来传输射频信号的目的。 由于光载无线信号的产生、交换及控制都集中在中心站,基站仅 实现光电转换,从而将复杂昂贵的设备均集中在了中心站点,多个 远端基站可共享这些设备,减少了基站的功耗和成本。

面向5G_光载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

面向5G_光载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

第6期2024年3月无线互联科技Wireless Internet Science and TechnologyNo.6March,2024作者简介:宋莉(1979 ),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移动通信,数字预失真技术,移动互联网络㊂面向5G 光载通信系统的数字预失真线性化技术应用宋㊀莉(兰州文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随着5G 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光载无线(Radio -over -Fiber ,RoF )通信系统在实现高数据传输率和低延迟方面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㊂然而,该系统在处理高频宽带5G 信号时,常受到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光电组件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导致信号产生失真问题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深入探讨了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 ,DPD )技术在5G RoF 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效果㊂关键词:5G 通信;光载无线;数字预失真中图分类号:TP18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5G 网络必须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大的连接密度,同时需要保持较低的延迟和高可靠性[1-2]㊂RoF 通信是5G 通信系统中一种高效的前传技术,其通过光纤传输无线信号,有效结合了光纤通信的高带宽和无线通信的灵活性优势㊂但RoF 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非线性失真的影响㊂DPD 技术是一种减少该非线性失真影响的有效解决方案,其可以抵消传输链路中的非线性效应,从而保证信号质量的稳定性㊂1㊀5G RoF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1.1㊀5G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失真㊀㊀在5G 通信系统中,非线性失真问题尤为突出,其主要来源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和光电组件㊂在高频㊁高功率运作条件下,这些组件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信号失真,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效率[3]㊂受非线性失真影响的输出信号可以简化表示为:y (t )=ðNn =1a n x n (t )(1)其中,y (t )代表放大器的输出,x (t )为输入信号,a n 是非线性系数,n 是多项式的阶数㊂由于5G 信号通常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等较为复杂的调制方案,而OFDM 信号的高峰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特性使其在经过非线性组件时更易受到失真的影响㊂因此,5G 通信系统需要更为高效的非线性问题处理策略㊂1.2㊀光载无线系统的非线性特性㊀㊀RoF 技术作为一种将无线信号通过光纤传输的方法,为5G 网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㊂然而,RoF 通信系统在处理高频宽带5G 信号时,会面临由于光电转换组件(如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的非线性特性而引起的失真问题㊂这些非线性特性具体表现为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失真,它们会降低信号的质量和系统的整体性能㊂RoF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可通过一个多项式模型来描述,公式如下:Y (f )=ðMm =1b m X m (f )(2)其中,Y (f )和X (f )分别代表频域中的输出和输入信号,b m 是频域非线性系数,M 是最高阶数㊂1.3㊀数字预失真技术原理及应用㊀㊀DPD 技术通过在发射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以此来抵消传输链路中的非线性效应㊂该技术要求对RoF 通信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进行深入分析,需要能够准确地对非线性效应进行建模㊂预失真处理过程可通过逆多项式来实现,公式如下:x dpd (t )=ðPp =1c p x p (t )(3)其中,x dpd (t )是预失真处理后的信号,c p 是预失真系数,P 是DPD 多项式的阶数㊂DPD 技术的核心在于开发有效的预失真算法,在不增加过多计算复杂度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抵消由非线性组件引起的失真㊂这些算法基于对系统非线性行为进行精确建模,包括对幅度和相位失真的识别和量化㊂理想情况下,预失真算法会生成一个与系统非线性特性相反的信号,使得该预失真信号在通过非线性系统时被准确校正,从而在系统的输出端得到一个线性的㊁不失真的信号㊂1.4㊀建模方法㊀㊀在DPD技术中,非线性建模是一个关键步骤㊂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对无线通信系统中各种非线性效应的理解,还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数学描述㊂常见的非线性建模方法包括存储多项式MP(Memory Polynomial,MP)模型㊁广义存储多项式(General Memory Polynomial,GMP)模型以及一些更复杂的自适应算法模型,它们根据系统的特定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调整,以实现信号处理后呈现的最佳线性化效果㊂1.4.1㊀MP模型㊀㊀MP模型是DPD中最常用的一种基本模型,通过多项式来表达信号的非线性特性,包括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成分,其优势在于实现简单㊁计算效率较高,可适用于多种通信系统㊂模型的一般形式为:y mp(t)= Q q=0d q x q(t-τq)(4)其中,y mp(t)表示MP模型的输出,d q是MP模型的系数,τq表示延迟,Q是MP模型的阶数㊂1.4.2㊀GMP模型㊀㊀GMP模型是MP模型的一个扩展,该模型充分考虑了信号的记忆效应,它通过引入额外的参数来描述信号的时间依赖性,从而更准确地模拟实际通信系统中遇到的复杂非线性效应㊂可以表示为:y gmp(t)=ðR r=0ðS s=0e rs x r(t-τr)x s(t-τs)(5)其中,y gmp(t)是GMP模型的输出,e rs是GMP模型的系数,τr和τs是延迟项,R和S表示GMP模型在不同延迟项上的阶数㊂2㊀数字预失真技术解决方案和应用分析2.1㊀解决方案㊀㊀尽管DPD技术在理论方面的验证非常有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算法复杂性㊁计算资源需求以及实时处理能力的限制等㊂对于算法复杂性问题,高级DPD模型虽然能提供更精确的非线性补偿,但也引入了更高的计算复杂度,因此要求在算法的精确性和计算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这可以通过使用简化模型㊁近似方法或者高效的算法设计来解决㊂对于计算资源需求问题,随着5G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DPD算法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处理更多的数据,这对计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因此,开发低功耗㊁高效能的硬件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㊂对于实时处理能力的限制问题,由于5G通信系统对实时性有着严格要求,所以DPD算法不仅需要计算准确,还必须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处理㊂这就要求算法不仅在设计上高效,还需要在硬件上得到适当支持,以满足实时处理的需求㊂在上述解决方案中,关于DPD算法的优化,关键挑战之一是确定预失真多项式的系数c p,通常由自适应算法来实现,其目标是最小化系统输出与理想线性响应之间的差异㊂可以通过最小化以下代价函数来实现:J=ðt|y(t)-y ideal(t)|2(6)其中,y ideal是理想的线性响应,y(t)是实际系统输出㊂2.2㊀数字预失真应用效果分析㊀㊀在5G光载无线通信前传系统中应用DPD技术后,通常通过分析预失真信号输出和非线性系统响应,来评估实验过程和应用效果㊂设原始信号x(t)经DPD处理后变为x dpd(t),由前文提到的DPD逆多项式可以给出:x dpd(t)=ðP p=1c p x p(t)(7)使用简化的非线性系统模型表示非线性系统的响应,系统输出y(t)可以表示为输入信号的非线性函数:y(t)=ðN n=1a n x n dpd(t)(8)理想情况下,DPD处理后的系统输出y(t)应接近于一个线性系统响应㊂当应用DPD技术处理后,通过比较DPD处理前后系统输出的相邻通道功率比(Adjacent Channel Power Ratio,ACPR),来评估线性失真的补偿效果,其是衡量非线性失真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通过分析系统输出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计算,如式(9)所示㊂ACPR=10lg(P adjacentP carrier)(9)其中,P adjacent是相邻频道的功率,P carrier是载波频道的功率㊂DPD处理后,如果预期的ACPR值降低,则表示非线性失真相应减少㊂3㊀实验设计与测试㊀㊀为验证不同DPD模型在5G RoF前传系统中应用后的效果,建立以下实验环境,主要目标是评估MP 和GMP模型降低非线性失真的能力㊂实验设置如下㊂(1)5G信号发生器:生成高PAPR的5G新无线(New Radio,NR)信号㊂(2)RoF前传系统:包括光纤链路㊁激光器㊁光调制器和光电探测器㊂(3)DPD处理单元:实现MP和GMP模型的数字预失真处理㊂(4)性能分析仪器:用于测量系统的线性化效果,重点是测量非线性失真指标,如相邻通道功率比㊂4㊀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4.1㊀实验数据㊀㊀为评估不同DPD模型的应用效果,实验收集了以下数据㊂(1)基线性能:在未应用DPD模型的情况下,测量RoF通信系统的ACPR㊂(2)MP模型应用:应用MP模型后,重新测量RoF通信系统的ACPR㊂(3)GMP模型应用:应用GMP模型后,重新测量RoF通信系统的ACPR㊂实验数据收集遵循严格的测试流程,确保DPD 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㊂4.2㊀结果分析㊀㊀实验通过比较不同DPD模型应用前后的ACPR 值,对非线性失真的减少程度进行评估,对比MP模型和GMP模型的性能,从而确定其在线性化5G RoF 通信系统方面的有效性㊂实验还分析了模型的计算复杂度和实时处理能力,评估了其在实际5G RoF通信系统中的可行性㊂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应用DPD技术后,特别是采用GMP模型后,ACPR值获得了显著改善㊂对比MP模型和GMP模型,结果显示从基线性能到MP 模型的ACPR的性能改善为10dB,采用GMP模型的ACPR改善为15dB,这表明GMP模型在改善ACPR 方面比MP模型更有效㊂5㊀结语㊀㊀本文探讨了数字预失真技术在5G光载无线前传系统中的应用,评估了存储多项式模型和广义存储多项式模型在改善RoF通信系统非线性失真方面的效果㊂实验结果显示,2种模型均能显著改善系统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尤其是GMP模型,在处理更复杂的非线性失真方面表现更佳㊂考虑到5G通信系统对实时处理性能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DPD模型,以实现系统性能和复杂度之间的良好平衡㊂未来DPD技术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算法优化设计更高效的DPD算法,使用深度学习来优化DPD模型的参数,提高算法的效率和适应性;二是通过探索DPD技术在长距离RoF系统中的应用,提升长距离传输时的系统性能;三是考虑DPD技术在复杂多用户环境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频谱共享和多径传播条件下的应用,以提升系统应用效能;四是研究将DPD技术与其他5G网络优化技术结合,实现随着通信环境的不断变化,自适应DPD算法能够实时调整参数,以适应不同的传输条件和非线性特性,从而获得更高效的网络性能㊂参考文献[1]FEDERICO B,ROBERT W H,ANGEL L.Five disruptive technology directions for5G[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4(2):74-80. [2]CHEN H D,TSAI Y C,KUO C.Broadband eight-antenna array design for sub-6GHz5G NR bands metal-frame smartphone applications[J].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2020(7): 1078-1082.[3]李草禹.宽带通信系统中的线性化技术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1.(编辑㊀王永超)Application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linearization technology for5G radio-over-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Song LiLanzhou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Lanzhou730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5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apidly radio-over-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achieving high data transmission rate and low latency.However it is often affected in this system by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s and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s when processing high-frequency broadband5G signals leading to signal distortion problems.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technology is deeply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5G communication radio-over-fiber digital predistortion。

基于光载无线通信技术的RoFSO系统

基于光载无线通信技术的RoFSO系统

基于光载无线通信技术的RoFSO系统梁瑞;刘瑞妮;梁计锋【摘要】自由空间光载无线通信系统(Radio over Free-Space Optical,RoFSO)是基于光载无线技术(Radio over Fiber,RoF)的一种新兴通信系统.该系统将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相结合,在不易敷设光纤的区域可实现短跳连接,弥补RoF网络完全依赖光纤设施的不足.介绍了RoFSO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分析了RoFSO系统的波分复用接口技术和发射/接收终端的单模光纤耦合跟踪技术,同时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同时稳定传输多种射频信号,准确性达90%以上,是RoF网络跨带接入很好的补充手段.【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6(049)002【总页数】4页(P159-162)【关键词】RoF;RoFSO;无线通信;波分复用【作者】梁瑞;刘瑞妮;梁计锋【作者单位】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对于目前的通信网络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长距离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光纤网络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之一。

因此,出现了基于光纤网络的光载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技术、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s,FSO)技术等。

RoF技术是将射频(Radio Frequency,RF)副载波调制到光载波上并通过光纤网络传输的技术,具有低成本、衰减小、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但RoF网络依附于光纤光缆的基础设施,需要大规模敷设光纤设备并且建立许多不同类型的接入点,在不易敷设和缺少光纤基础设施光纤的区域,RoF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RoFSO系统是将RoF技术升级构成的一种光载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继承了RoF技术的优点,同时弥补了RoF网络的不足之处,不但可以解决不易敷设光纤地区的通信问题,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载无线通信(ROF)系统的线性度和动态范围的优化和提升
(一)简介
光载无线(Radio over Fiber, RoF)是一种将光与微波相融合的
新兴技术,它融合了光纤通信功耗低、带宽高、抗干扰性能好,以及无线通信覆盖范围广、接入灵活等诸多优势,成为近些年
学术界和商业界都一致看好的热门通信技术之一,具有非常大
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的一种通信技术,它的两个最主要
的核心是光源和光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是一种以电磁波为信息
载体,通过自由空间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它也是近些年通信
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分支。

无论是光纤通信的“无穷”带宽,还是无线通信的移动便携性,都为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提供了无限的便捷,“宽带化”和“移动化”也将是未来通信
发展的两大潮流。

光载无线系统及时将微波信号融入到光纤中
传播。

一个典型的毫米波RoF通信系统主要由中心站、基站和用户
终端3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中心站与基站之问通过光纤
连接,传输光信号;基站和用户终端之问则为毫米波无线通信。

中心站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下行链路中的毫米波光产生、基带信号的上变频和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基站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光电信号转换,发送下行信号,并将用户上行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回传中心站。

(二)ROF系统线性度和动态范围
在常见的光载无线系统中,马赫一曾德尔调制器(MZM)被广泛地用于将微波、毫米波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承载了无线信号的光波在光纤中进行分配传输,接收端采用直接强度探测的方式探测光强从而获得微波、毫米波电信号。

然而由于调制器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在电光调制的过程中对微波、毫米波信号产生了非线性失真,这将影响到整个光载无线(ROF)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GFDR)。

随着无线信号调制格式的复杂化和信号带宽的增加,对系统线性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ROF应用而言,其无杂散动态范围至少需要95dB.HZ2/3甚至更高。

随着频率的升高,需要采用合适的高线性化ROF系统。

对于信号而言,非线性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在频谱上表现
为由原来的频率分量产生出新的频率分量,这些新生的频率分
量分别是原来各个频率及其倍频项之问的差与和的组合,包括
谐波频率失真(倍频项)以及交叉调制失真(差项与和项)。

而在这
诸多失真频率中,以2阶交调失真(IMD2)和3阶交调失真(IMD3)对非线的贡献最大。

在微波、毫米波系统中,通常信号的带宽
远小于载波频率,此时IMD2通常在倍频程以外,可直接使用
带通滤波器滤除,从而IMD3的大小成为影响信号质量的决定
性因素。

非线性的补偿策略则以抑制系统的IMD3为主。

交调失真的模型建立,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输入与输出
的关系如下:
(1)
其中V out表示输出电压,V in表示输入电压,c i(i为正整数)。

当输入电压为双音信号时:
(2)
将(2)带入(1)式中,化简得:
(3)
从式(3)中可以看出,输出的电压中包含频率为的项
(m,n为整数)。

当m=1,n=0或m=0,n=1时这些称为基频项;当
n=0,m=2,3,4….或者m=0,n=2,3,4…这些项为倍频项也叫着谐波项;由于倍频项离基频距离较远,可以用滤波器滤掉;当m,n都不
为零时,这些项为交调失真项。

失真频率为其中.其中三阶交调
失真项为和,这两个频率离基频和比较近,用滤波器很难滤掉。

给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输入信号频率比较多时,这种失
真更为突出,造成输出信号的失真。

抑制ROF光电转换非线性的研究进展:国内外的抑制ROF
系统传输的非线性来提高系统动态范围的方法大致分为4类:
预失真法、前馈法、相位调节法和在数字处理的方法。

(1)预失真法:
预失真的原理如下所示:
(4)
(5)
把(4)代入到(5)当中可得:
(6)
令且,则可得到,,即可消除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分量。

如果考
虑频率的变化,,均为复数,有幅度和相位。

预失真电路模块一般做到三阶,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2)前馈法:
前馈法的基本框图如下所示:前馈法主要分为两个环路,及信
号消除环路和失真消除环路。

信号消除环路用于基频双音信号,提取出三阶交调失真;失真消除环路消除三阶交调失真。

射频信号源产生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基频双音信号),由功分器
功分后,进入信号消除环路。

信号消除环路的上支路是一个强度
调制-直接检测的RoF光链路,电光调制器1把一部分双音信号调制到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上,调制器输出接光纤耦合器1, 一部分
光信号经过光电探测器1转变为电信号,进入电合路器;信号消除环路的下支路包括矢量调制器1,矢量调制器的作用是对射频信
号进行连续的幅度调节和相位调节。

双音信号进过矢量调制器
1调幅、移相后进入电合路器。

利用“同频率信号幅度相等且
相位相反,混合后可以抵消”的原理,只要调节矢量调制器1使进
入电合路器的标号1和2的两路的双音信号幅度相等且相位相反,就可以消除双音信号,提取出三阶失真。

(3)采用光载波相位偏移技术的系统
载波相位偏移技术装置如图4所示。

采用单信号驱动的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SD-DPM ZM)可实现载波相位偏移技术。

通过三维偏置点调节,可在0到360度范围内旋转光载波频率的相位。

优化其相位偏移参数,使得IMD3最小,从而提高Rof系统的动态范围。

清华大学的张国强在2012年运用载波相位偏移系统,采用光边带处理技术的系统结构。

光边带处理器放置在普通MZM调制器后端实现后补偿。

该技术具有多通道、可编程控制能力,同时对原始光路不造成破坏。

调制器半波电压为5V,在8dBm的输入微波功率下,载波干扰比从原来的39dB提高至75dB,从而获得36dB的非线性抑制;在-161dBm/Hz:的理论噪底下,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从原来的99.8dB/Hz2/3提高至124.8dB/Hz2/3,获得了超过25dB的动态范围增益。

(4)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为了补偿射频链路的非线性,无线通信中提出了基于模拟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的线性化技术,其中数字线性化因其高精
度、高适应性、无需增加硬件等优势被广泛应用。

数字线性化技术又分为预失真补偿和后失真补偿技术。

结合光载无线系统中心集中处理、远端结构简单的架构,下行和上行链路应该分别采用预失真和后失真补偿技术。

为了补偿非线性失真,预失真构造出与ROF非线传递曲线呈反函数关系的传递函数。

预失真构造的函数对于非线性补偿的效果与信号的非线性阶数(奇数)、记忆长度以及采样的速率有关。

采用补偿预失真后的两输入信号在保证同等的动态范围的情况下最大输入的射频功率可提高3dB以上。

经过第一个MZM(正交偏置)
+…….
经过第二个MZM(同上)。

[1+(t)]. ()
上式中存在基频信号和交调失真成分。

其中交调失真部分可用平方和窄带滤波方式获取。

失真补偿函数可表示为(t)=(1+(t))=1+
其具体的链路模型的结构如下:
当注入的射频双音信号功率为-29dBm, L0功率为16 dBm时,测得的中频信号分别位于40 MHz和41 MHz,交调成分位于
39MHz和42MHz。

未经失真补偿的普通光子下变频系统三阶交
调失真显著,为-45.1dBm。

采用本文提出的数字线性化技术,
失真得到显著的抑制,为-67.1dBm,失真抑制为22dB。

基带和
交调功率均由频谱分析仪直接测量得到。

2014年北京邮电大学
的陈皓、许坤等人采用数字处理线性化技术,仅需要确定系统
三阶阶段点及可完成非线性补偿函数的确定与失真的补偿。


杂散动态范围提高到了128.3 dB/Hz2/3。

小结:
随着无线信号载波频率向微波频率甚至毫米波频率扩展,
信号带宽向数吉赫兹甚至更高频率发展,无线信号所能覆盖的
范围进一步缩小,对系统的宽带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光载无线技术因其高达太赫兹量级的带宽能力,以及极低的光传输损耗。

接收端采用直接强度探测的方式探测光强从而获得微波、毫米波电信号。

然而由于调制器固有的非线性特性,在电光调制的过程中对微波、毫米波信号产生了非线性失真,这将影响到整个光载无线(ROF)系统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

随着无线信号调制格式的复杂化和信号带宽的增加,对系统线性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ROF应用而言,其无杂散动态范围至少需要大约95 dB/Hz2/3甚至更高。

随着频率的升高,需要采用合适的高线性化ROF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