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要求规范(试行)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要求规范(试行)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暂时贮存、运送、处置的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防护要求、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的特殊要求。

1.2.2 对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执行本规范确定的“焚烧炉温度”和“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医疗废物分散处理,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医院临床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同时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危险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他要求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1.2.3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暂时贮存、运送不适用本规范,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废弃放射源的污染控制按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定执行。

有关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包装规范,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另行发布。

1.2.4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和集中处置者(包括运送者)。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一、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

依据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医疗废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等五大类。

二、医疗废物的治理制度:1、应当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催促、降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治理工作。

2、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临时储存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

3、制定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

4、举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的培训。

5、建立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

三、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的原则及方法:1、医疗废物的收集1)、依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封口应紧实、严密。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确保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无损伤、渗漏和其他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化学性药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5)、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惊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举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2、医疗废物的转运1)、运送前后检查包装物和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卫生保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包括废弃的医疗设备、药品、血液、体液、病理切片、培养基、医疗包装材料等。

医疗废物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监管等方面,探讨我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医疗废物分为五大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放射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

每类废物都有其特定的处理方法和处置要求,因此,对医疗废物的准确分类是确保其得到妥善处理的前提。

二、医疗废物的收集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医疗废物的分类,设置相应的收集容器,如感染性废物专用桶、损伤性废物专用桶等。

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监管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规范收集。

三、医疗废物的运输医疗卫生机构应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运输车辆,对医疗废物进行密闭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渗漏、防遗撒措施,确保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四、医疗废物的储存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储存。

储存过程中,应确保医疗废物不与非医疗废物混合,不与生活垃圾混合,不与危险废物混合。

同时,应定期对暂存间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储存环境的安全。

五、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理应根据其分类和特性,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

如感染性废物应采用高温灭菌或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损伤性废物应采用破碎或填埋的方法进行处理;化学性废物应采用化学中和或焚烧的方法进行处理;放射性废物应采用屏蔽和放射性废物专用处置场进行处理;药物性废物应采用焚烧或化学降解的方法进行处理。

六、医疗废物的监管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监管制度,加强对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储存、处理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得到规范处理。

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随着医疗事业的日益进展,医疗废物日益增多,如何安全、高效地处理医疗废物已成为一个紧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方法》,医疗废物可分为四类:1. 感染性医疗废物:产生自医疗机构和体检所等保健单位中的含病原体的生活垃圾和废物,如病理性废物、注射器、输液器、血液制品、人体组织和器官。

2. 化学性医疗废物:包括药剂及其包装容器等有毒化学品、废电池、废灯管、废护壳等。

3. 放射性医疗废物:含放射源的医疗废物,如被放射源污染的用过的设备、器具、手套、衣物、废液体等。

4. 一般性医疗废物:产生自医疗机构和体检所等保健单位中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废物,如敷料、流体袋、纱布、废土耳其巾等。

二、医疗废物处理的技术选择医疗废物处理的技术选择应依据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行选择。

依据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方法》,我国现行的医疗废物处理包括焚烧、化学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填埋四种方式。

1. 焚烧:是一种重要针对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的技术,通过高温处理可有效消除含病原体的医疗废物。

实行先分类、再焚烧的处理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废物资源化。

2. 化学处理:针对化学性和放射性医疗废物,常采纳酸碱中和法和氧化还原法等处理方式,将废物转化为无毒、无害化学物质。

3. 微生物处理:重要用于有机质含量高的医疗废物的处理,通过微生物的活性作用进行处理。

具有环保、低成本的优点。

4. 填埋:重要用于一般性医疗废物的处理。

填埋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分类、聚积、密封等操作,以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1. 分类收集:应依据医疗废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收集。

在医疗机构内部将医疗废物分类后,需实行密闭、封装的方式进行储存。

2. 安全运输: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选择符合条件的专业公司进行运输,确保医疗废物不被泄露或暴露到空气中。

3. 对不安全化学品进行标识:不安全化学品应在包装物表面张贴标识,便于管理人员辨认和处理。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HJ 177 2023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 HJ 177 2023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的污染物与污染负荷、总体要求、工艺设计、主要工艺设备和材料、检测与过程控制、主要辅助工程、施工与验收、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可作为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参考依据。

本标准不适用于协同处置医疗废物的焚烧处置工程以及不发生燃烧反应的医疗废物热裂解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6719袋式除尘器技术要求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6157固体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排放标准GB/T18773医疗废物焚烧环境卫生标准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28056烟道式余热锅炉通用技术条件GB/T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GB39707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2020版)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50051烟囱工程技术标准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74石油库设计规范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31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9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T50483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标准GB5097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HJ/T176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365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二噁英排放监测技术规范HJ/T38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附净化装置HJ/T38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工业废气吸收净化装置HJ42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561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性能测试技术规范HJ2015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2025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9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G/T20566化工回转窑设计规定HG/T20683化学工业炉耐火、隔热材料设计选用规定JB/T10192小型焚烧炉技术条件NB/T47007空冷式热交换器SH/T3501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SG G000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范WS628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国卫医函〔2021〕238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感染性、毒性、腐蚀性、化学性和放射性等危险特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的处理对于保护环境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规范。

一、医疗废物的分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疗废物主要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毒性废物、腐蚀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1.感染性废物:包括破损的医用敷料、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废弃的医学实验动物等。

2.毒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废弃的化学药品、废荧光灯管、废汞温度计等。

3.腐蚀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废酸、废碱等。

4.化学性废物:包括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废弃的化学药品、废荧光灯管等。

5.放射性废物: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用品、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废弃物等。

二、医疗废物的处理原则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安全化的原则。

1.无害化: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破坏医疗废物的有害特性,使其对环境和人体不再构成危害。

2.减量化:通过优化医疗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量。

3.资源化:回收和利用医疗废物中的可资源化物质,降低资源浪费。

4.安全化:确保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

三、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医疗废物的处理流程包括收集、分类、运输、处理和处置五个环节。

1.收集: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收集点,对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2.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的特性进行分类,确保同类废物集中处理。

3.运输:医疗废物运输应使用专用的运输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4.处理: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5.处置:对经过处理的医疗废物进行最终处置,如填埋、焚烧等。

四、医疗废物处理的技术方法1.高温焚烧:通过高温焚烧,破坏医疗废物的有害特性,实现无害化处理。

2.化学消毒:利用化学消毒剂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感染性废物中的病原体活性。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一、概述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废弃物。

医疗废物的不当处置对人类和环境都产生着极其严重的危害。

为保障环境和公众健康,医疗废物应集中处置,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并防止医疗废物的逃逸和二次污染。

二、术语与定义1.医疗废物:指在医疗、动物繁殖和实验活动中产生、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各类废弃物,包括临床废物、家庭医疗废物等;2.集中处置:指将区域内产生的医疗废物集中转运到集中处理设施进行处理;3.废物分类:指根据废物的不同特性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置方式;4.接收站:指接收医疗废物的场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5.辅助设施:指包括进出设施、卸车区、等待处理区等,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起到辅助作用的建筑和设施。

三、操作规范3.1 废物分类医疗废物应根据不同特性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

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1.感染性医疗废物:包括已知或可能含有病原体的供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产生的废物,如手术废物、分泌物、各种医疗器械等;2.化学性医疗废物:包括含有化学药品、放射性药品、废弃药品等的废物;3.锐器:如利器、针头、注射器等;4.其他危险性废物:指不属于以上三种废物的其他危险性废物,如病理废物、药瓶与包装物等。

3.2 废物包装和标记1.严格按照分类要求分别打包密封,并打上分类标签;2.打包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布满液体、可渗透、易漏的袋子应加鸳鸯贴;3.锐器应专用容器进行包装,细长的像铅笔一样的锐器应单独使用保护套包装;4.包装容器应刚性,容易密封;5.所有包装物都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3 运输与接收1.按照集中转运的方式运输医疗废物,并确保不泄漏、不外露;2.在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废物分类要求,并保证包装的严密性;3.运输车辆应密封性好,清洁度高,符合国家相关标准;4.接收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确保接收、验收废物和运输差错最小;5.废物进入集中处置单位门口后,必须刻不容缓及时运入集中处理区。

HJ-T 177-2005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HJ-T 177-2005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1 工程施工及验 收・・・・・ 0 ・・・・・ ・・・・・・・・・・・ ‘・‘ ‘ ・ ・ ‘ 1 运 营管理基本要求 1
1. 1 运 营 管 理 总 则 1

・ ・ ・ ・ ・・・・・・・・・・・・・・・・・.・・・・..二 ・・・ ・・・・・・・・・・・・・・.・・..・・.・.
HJ T 7一 2 0 / 1 7 05 1. 焚烧处置厂运行条件 ・・・・・・・・・ 12 ・・・・・・・・…… ・・・・・・・・ 1.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岗 、定员 ・・・・・・ 13 ・・・・・…… ・・・・・ 1. 人员培训 ・・・・・・・・・・・・・ …… 14 ・・・・・・・・・・・・ ・・・・・・・・・・・・ 1. 医疗废物接收交接制度 ・・・・・・・・ 15 ・・・・・・・…… ・・・・・・・ 1. 焚烧厂运行记录制度 ・・・・・・・・・ 16 ・・・・・・・・…… ・・・・・・・・ 1. 交接班制度 ・・・・・・・・・・・・, 17 ・・・・・・・・・・・・…… ・・・・・・・・・・・・ 1. 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 ・・・・・・・・・ 18 ・・・・・・・・…… ・・・・・・・・ 1. 定期检测 、评价及评估制度 ・・・・・・ 19 ・・・・・…… ・・・・・ 附录 本 技 术 规 范 用 词 说 明 ・・・・・・・・ ・・・・・・・…… ・・・・・・・
81 电气系统 ・・・・・・・・ ・・・・・・ ‘・・・・・・…… . ・・・・・・・・ ・・・・・・ ・・・・・・・ ・・・・・・・・ ・ ・・・・・・・ 82 给水 、排水和消防 ・・・・ ‘・・・・・・・・・・・・・ . ・・・ ・・・・・・・・・・・・・・・ ・・・ ・・・・・・・・・・・…… 83 采暖通风与空调 ・・・・ ・ ・・・・・・・・・・・・・・ . ・・・ ・・ ・‘・ ・・・・・・・・・・・ ・・ ・・・・・・・・・・…… 84 建筑与结构 ・ ・・・・・・・・・・・・・・・ ・・・・ 一 . ・ ・・・・・・・・・・・・・ ・・ ・・・・ ・ ・・・・・・・・・・・・・ 85 其他辅助设施 ・・ ・ . ・・ ・・ ・ ・・ ・・・・・・・・・・・・ ・ ・ ‘・・・・・・・・・・ ・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目的和原则为贯彻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得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临时储存、运送和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备疾病流传,保护人体健康,拟订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应依据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合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过程的临时储存、运送、处理的技术要求,规定了有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防备要求、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举措、重要疫情时期医疗废物管理的特别要求。

关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履行本规范确立的“燃烧炉温度”和“逗留时间”指标;关于医疗废物分别办理,履行《危险废物燃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 2 中“医院临床废物”的“燃烧炉温度”和“烟气逗留时间”指标;关于同时处理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履行《危险废物燃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表 2 中“危险废物”的“燃烧炉温度”和“烟气逗留时间”指标。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余要求按《危险废物燃烧污染控制标准》履行。

医疗卫活力构荒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其有关废物的临时储存、运送不合用本规范,应恪守国家有关规定。

荒弃放射源的污染控制按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定履行。

有关医疗废物分类采集和包装规范,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告表记的规定另行公布。

本规范合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课、尸体检查和其余有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和集中处理者(包含运送者)。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则,经过本规范引用而组成本规范的条则。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识标准浸出毒性鉴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记- 固体废物储存(处理)场GB18484 危险废物燃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订正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处理技术规范一、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原则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药品废物、放射性废物、医疗器械废物和一般医疗废物等。

为了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以下是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规范和原则。

1.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感染性废物是指含有病原体或其致病源的废物,如病人体液、用过的注射器、纱布等。

处理感染性废物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隔离:将感染性废物与其他废物分开存放,使用特殊的标识和包装材料,避免交叉感染。

(2)消毒:采用高温、压力或化学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

(3)隔离储存:将消毒后的感染性废物密封储存,避免外界接触,减少二次污染。

(4)安全处置:委托专业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行安全处理,确保病原体的完全灭活和无害化。

2. 化学药品废物的处理化学药品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药品、瓶盒和药品包装等。

对于化学药品废物的处理要求如下:(1)分类储存:将不同种类的化学药品废物分类存放,避免发生反应或污染。

(2)中和处理:采用中和剂对酸碱废物进行中和处理,使其pH值接近中性。

(3)安全包装:将中和处理后的化学药品废物装入符合规范的密闭容器,避免外界接触或泄漏。

(4)专业处置:将安全包装的化学药品废物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3.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放射性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使用的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性药品产生的废物。

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密封包装:将放射性废物进行密封包装,以防止辐射泄漏。

(2)贮存和运输:将密封包装的放射性废物存放在专门的贮存设施中,并按照规定的标志标识,避免误导和交叉污染。

(3)追踪管理:建立放射性废物的追踪记录,确保其收集、存储、运输和最终处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4)专业处置: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确保安全无害。

4. 医疗器械废物的处理医疗器械废物是指因医疗操作产生的废弃器械、设备和耗材等。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一、引言医疗废物的妥善处置是保障公共卫生和环境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废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加,其种类也越来越复杂。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处置这些医疗废物,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至关重要。

二、医疗废物的分类医疗废物主要分为五类: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例如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以及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

病理性废物是指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比如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像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等。

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药品。

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比如废弃的化学试剂、消毒剂等。

三、医疗废物的收集医疗废物的收集应当遵循严格的规定。

在医疗机构内,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应当分别放置在专用的收集容器中。

收集容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具有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等功能。

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的收集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

收集过程中,要避免废物的泄漏和扩散,工作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

医疗废物产生地应当有明确的分类收集方法和流程的标识。

收集后的医疗废物应当及时封口,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废物的种类、数量、产生科室、收集时间等信息。

四、医疗废物的运输医疗废物的运输是一个关键环节,需要确保安全、高效。

运输车辆应当具备密封性和防渗漏功能,并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运输人员应当经过专门的培训,了解医疗废物运输的相关规定和应急处理方法。

在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

运输车辆上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处理设备,如灭火器、泄漏应急处理工具等。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撰写人: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暂时贮存、运送、处置的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防护要求、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的特殊要求。

1.2.2 对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执行本规范确定的“焚烧炉温度”和“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医疗废物分散处理,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医院临床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同时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危险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他要求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第 2 页共 2 页1.2.3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暂时贮存、运送不适用本规范,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废弃放射源的污染控制按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定执行。

有关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包装规范,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另行发布。

1.2.4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和集中处置者(包括运送者)。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第 2 页共 2 页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环发[2003]206号 2003-12-26实施)2003-12-26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暂时贮存、运送、处置的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防护要求、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的特殊要求。

1.2.2 对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执行本规范确定的“焚烧炉温度”和“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医疗废物分散处理,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医院临床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同时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危险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他要求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1.2.3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暂时贮存、运送不适用本规范,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废弃放射源的污染控制按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定执行。

有关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包装规范,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另行发布。

1.2.4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和集中处置者(包括运送者)。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1.4.1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本规范采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医疗废物定义,具体分类名录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执行。

1.4.2 运送(Transportation)指医疗废物运送者(通常也为处置者)采用专用车辆(或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使用船只)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将医疗废物从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关于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的公告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本规范为环境保护技术法规,请相关单位遵照执行。

有关事宜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及国家环境标准网站查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国家环境标准网址:附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主题词:医疗废物处置规范通知抄送: 卫生部附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1.4.1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本规范采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医疗废物定义,具体分类名录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执行。

1.4.2 运送(Transportation)指医疗废物运送者(通常也为处置者)采用专用车辆(或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使用船只)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将医疗废物从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206号关于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的公告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本规范为环境保护技术法规,请相关单位遵照执行。

有关事宜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及国家环境标准网站查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国家环境标准网址:附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主题词:医疗废物处置规范通知抄送: 卫生部附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暂时贮存、运送、处置的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防护要求、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的特殊要求。

1.2.2 对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执行本规范确定的“焚烧炉温度”和“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医疗废物分散处理,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医院临床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同时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危险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他要求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1.2.3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暂时贮存、运送不适用本规范,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废弃放射源的污染控制按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定执行。

有关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包装规范,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另行发布。

1.2.4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和集中处置者(包括运送者)。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共19页)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共19页)

医(Yi)疗废物集中燃(Ran)烧措置工程建设(She)技术标(Biao)准1 总(Zong)那么1.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办理条例和其它国家有关医疗废物领域的法规,加强医疗废物的安然办理,防止疾病传布,保障人体健康,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措置目标,尺度医疗废物集中燃烧措置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办理,制定本技术尺度。

1.2 本技术尺度适用于以集中燃烧方法措置医疗废物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对于统筹考虑燃烧医疗废物和其他危险废物的燃烧措置工程,应同时满足危险废物集中燃烧措置工程建设技术尺度和本技术尺度规定,相对应指标技术要求不同的,按从严的要求执行。

1.3 医疗废物集中燃烧措置工程规模确实定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应按照效劳区域医疗废物的发生量和成份特点、社会经济开展程度、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措置设施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医疗废物收运体系特点、燃烧技术的适用性等合理确定。

1.4 医疗废物集中燃烧措置工程工程的建设,宜近、远期结合,统筹规划,以近期为主。

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进行综合比选。

1.5 医疗废物集中燃烧措置工程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做到运行不变、维修便利、经济合理、办理科学、庇护环境、安然卫生。

医疗废物燃烧可考虑燃烧热能操纵,但不宜以热能回收、废物资源化操纵为目标。

1.6 医疗废物集中燃烧措置工程工程的建设,应对峙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效劳的原那么,合理确定配套工程工程,提高运营办理程度,降低运营成本。

1.7 采用燃烧技术措置医疗废物的工程的建设,除应遵守本尺度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尺度的规定。

2 编制依据以下尺度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尺度引用而构成本尺度的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庇护法〔1989 年12 月26 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 年4 月1 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 年9 月1 日〕〔4〕医疗废物办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 号〕〔5〕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办理方法〔2004 年〕〔6〕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措置设施建设规划〔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家环保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公安部,1998 年〕〔8〕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 号〕〔9〕医疗废物集中措置技术尺度〔试行〕〔环发〔2003〕206〔10〕医疗废物燃烧炉技术尺度〔试行〕〔GB19128-2003〕〔11〕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尺度〔试行〕〔GB19217-2003〕〔12〕危险废物燃烧污染控制尺度〔GB18484-2001〕〔13〕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Biao)准〔GB18597-2001〕〔14〕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Biao)准〔GB18598-2001〕〔15〕污水综合(He)排放尺度〔GB8978-1996〕〔16〕危(Wei)险废物辨别尺度〔GB5085-1996〕〔17〕环境空气质量(Liang)尺度〔GB3095-1996〕〔18〕地表水环境质量尺度〔GB3838-2002〕〔19〕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办理方法〔1999 年10 月1 日〕当以上尺度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5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5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一、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集中处置。

二、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三、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集中处置。

四、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由科主任批准,交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集中处置。

七、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罚____元。

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罚____元。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2)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不再使用的废弃物质,包括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医药瓶、注射器等。

由于医疗废物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传染性,其集中处置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废物收集、转运、处理和监管机制,将医疗废物集中到指定地点进行安全、高效的处理。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同时降低医疗机构处理废物的成本和负担。

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等要求。

通过立法和政策的支持,推动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制度。

2.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包括废物分类、标识和包装等方面的规定。

医院内部应设置废物分类投放点,并配备专门的人员负责废物的收集和处理工作。

同时,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的认知和处理意识。

3. 废物收集和转运:医疗机构应与经过审批和认证的废物收集、转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废物收集和转运公司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设施,确保废物在转运过程中不泄漏、不外溢,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转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 环发[2003]206号 2003-12-26实施)2003-12-26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原则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防治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运送和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制定本规范。

医疗废物处置应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废物减量的原则。

1.2 适用范围1.2.1 本规范规定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过程的暂时贮存、运送、处置的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防护要求、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措施、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的特殊要求。

1.2.2 对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执行本规范确定的“焚烧炉温度”和“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医疗废物分散处理,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医院临床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对于同时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表2中“危险废物”的“焚烧炉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指标。

本规范未规定的其他要求按《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执行。

1.2.3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暂时贮存、运送不适用本规范,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废弃放射源的污染控制按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定执行。

有关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包装规范,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另行发布。

1.2.4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尸体检查和其他相关活动中的医疗废物产生者和集中处置者(包括运送者)。

1.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5562.2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9217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1.4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范:1.4.1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本规范采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的医疗废物定义,具体分类名录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执行。

1.4.2 运送(Transportation)指医疗废物运送者(通常也为处置者)采用专用车辆(或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使用船只)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将医疗废物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直接送至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集中处置场所的过程。

1.4.3 暂时贮存( Temporary storage)指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将运达的医疗废物存放于本单位内符合特定要求的专门场所或设施内的过程。

1.4.4 交接(Hand over)指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将暂时贮存的医疗废物移交给废物运送者,并与运送者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上签字确认的过程。

1.4.5 周转箱(桶)(Transfer container/barrel)盛装经密封包装的医疗废物的专用硬质容器。

该容器用于医疗废物运送车运送医疗废物,使经包装的医疗废物不直接和车辆厢体接触或直接暴露于外环境,或在发生包装袋破损时起到防止废物污染车厢和外环境的作用。

1.4.6 包装袋(Packing bag)用于盛装除损伤性废物之外的医疗废物的初级包装,并符合一定防渗和撕裂强度性能要求的软质口袋。

1.4.7 处置(Disposal)指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按照规定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对医疗废物进行安全无害和减量处理的过程。

1.4.8 高温热处置技术(High temperature disposal)本规范是指高温焚烧、高温热解焚烧及其他类似的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1.4.9 最终处置(Final disposal)指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将经无害化处置后的医疗废物及其残余物进行安全填埋的过程。

第二章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2.1 库房具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专门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并应满足下述要求:2.1.1 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有防雨淋的装置,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洪冲击或浸泡;2.1.2 必须与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隔开,方便医疗废物的装卸、装卸人员及运送车辆的出入;2.1.3 应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2.1.4 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废水应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2.1.5 库房外宜设有供水龙头,以供暂时贮存库房的清洗用;2.1.6 避免阳光直射库内,应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2.1.7 库房内应张贴“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2.1.8 应按GB15562.2和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的专用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要求,在库房外的明显处同时设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暂时贮存库房专用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具体要求见附录A。

2.2 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不设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如门诊部、诊所、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当难以设置独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时,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柜(箱),并应满足下述要求:2.2.1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柜(箱)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地分开,并有防雨淋、防扬散措施,同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2.2.2 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盛放在周转箱内后,置于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中。

柜(箱)应密闭并采取安全措施,如加锁和固定装置,做到无关人员不可移动,外部应按照GB15562.2和附录A要求设置警示标识;2.2.3 可用冷藏柜(箱)作为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也可用金属或硬制塑料制作,具有一定的强度,防渗漏。

2.3 卫生要求2.3.1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库房每天应在废物清运之后消毒冲洗,冲洗液应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

2.3.2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柜(箱)应每天消毒一次。

2.4 暂时贮存时间2.4.1 应防止医疗废物在暂时贮存库房和专用暂时贮存柜(箱)中腐败散发恶臭,尽量做到日产日清。

2.4.2 确实不能做到日产日清,且当地最高气温高于25℃时,应将医疗废物低温暂时贮存,暂时贮存温度应低于20℃,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

2.5 管理制度2.5.1 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应急处理措施。

2.5.2 医疗卫生机构的暂时贮存库房和医疗废物专用暂时贮存柜(箱)存放地,应当接受当地环保和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医疗废物的交接3.1 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在接收医疗废物时,应外观检查医疗卫生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不得打开包装袋取出医疗废物。

对包装破损、包装外表污染或未盛装于周转箱内的医疗废物,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要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包装、标识,并盛装于周转箱内。

拒不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的,运送人员有权拒绝运送,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

化学性医疗废物应由医疗卫生机构委托有经营资格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未取得相应许可的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不得接收化学性医疗废物。

3.2 医疗卫生机构交予处置的废物采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

设区的市环保部门对医疗废物转移计划进行审批。

转移计划批准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的日常医疗废物交接可采用简化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

在医疗卫生机构、处置单位及运送方式变化后,应对医疗废物转移计划进行重新审批。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一式两份,每月一张,由处置单位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共同填写,医疗卫生机构和处置单位分别保存,保存时间为5年。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的格式见附录 B。

3.3 每车每次运送的医疗废物采用《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管理,一车一卡,由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人员交接时填写并签字。

当医疗废物运至处置单位时,处置厂接收人员确认该登记卡上填写的医疗废物数量真实、准确后签收。

《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格式见附录 C。

3.4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当填报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报当地环保主管部门。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处置单位应当填报医疗废物产生和处置的年报表,并于每年1月份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的产生和处置情况年报表。

医疗废物处置月报表格式见附录D,医疗废物产生、处置的年报表格式见附录E。

第四章医疗废物的运送4.1 运送车辆要求4.1.1 医疗废物运送应当使用专用车辆。

车辆厢体应与驾驶室分离并密闭;厢体应达到气密性要求,内壁光滑平整,易于清洗消毒;厢体材料防水、耐腐蚀;厢体底部防液体渗漏,并设清洗污水的排水收集装置。

运送车辆应符合《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19217)。

4.1.2 运送车辆应配备(1) 本规范文本(2)《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3)《医疗废物运送登记卡》(4) 运送路线图(5) 通讯设备(6)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及其管理人员名单与电话号码(7) 事故应急预案及联络单位和人员的名单、电话号码(8) 收集医疗废物的工具、消毒器具与药品(9) 备用的医疗废物专用袋和利器盒(10) 备用的人员防护用品4.1.3 图形和文字标识(1)医疗废物运送车辆必须在车辆前部和后部、车厢两侧设置专用警示标识;(2)运送车辆驾驶室两侧喷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名称和运送车辆编号。

4.1.4 医疗废物运送车如需改作其他用途,应经彻底消毒处置,并经环保部门同意,取消车辆的医疗废物运送车辆编号,按照公安交通管理规定重新办理车辆用途变更手续。

4.2 运送要求4.2.1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当根据总体医疗废物处置方案,配备足够数量的运送车辆和备用应急车辆。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为每辆运送车指定负责人,对医疗废物运送过程负责。

4.2.2 运送频次:对于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单位必须每天派车上门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对于确实无法做到日产日清的有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本规范2.4条第2款要求处理。

对于无住院病床的医疗卫生机构,如门诊部、诊所,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至少2天收集一次医疗废物。

4.2.3 运送路线: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和交通拥堵道路。

4.2.4 经包装的医疗废物应盛放于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周转箱(桶)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