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劳动的开端》是一篇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该作品以描绘劳动者辛勤劳作的场景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与劳动者的尊重与崇敬之情。
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我将这篇作品带入课堂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通过反思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开始,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瞻仰鲁迅先生的形象,并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们对这位伟大作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我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阅读讨论,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对文中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与全班共同探讨鲁迅对劳动的态度和观点。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文本理解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相互借鉴,还能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学生对作品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我通过提示和引导学生仔细审视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通过细节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笔下的劳动者的辛勤与奉献。
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劳动者的生活环境中,听着那“与大地的生气愈接愈近的脚步声”、“喝着有股薄荷叶味的水渍”,感受到他们艰苦的生活和无尽的努力。
通过这种感受和想象的方式,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接下来,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技巧上。
通过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的细腻描写和情感渲染,我引导学生们注重细节观察和感受,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比如,当我提到文中描写青年男子拿着铁锹,坚定的步伐,望着前方,我问学生:“你们能想象到他们的目光中是怎样的决心和坚定吗?是怎样的力量在驱使他们前进呢?”通过这种方式,我尝试引导学生从细节中体会到劳动的力量和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意力放在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上。
例如,我分析了文中使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如“与大地的生气愈接愈近的脚步声”,“近大路的尘土飞扬”,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同时,我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解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劳动的开端》
作品所呈现的劳动者的苦难和奋斗,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和抗争,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 力量。
对个人的启示
树立劳动观念
作品强调劳动的尊严和价值,启示人们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热爱 劳动。
VS
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品展示了劳动者在艰苦环境下的坚韧不 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励人们在面对困 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定。06结论Fra bibliotek研究总结
《劳动的开端》是一部深入探讨劳动与人类社会关系 的著作,通过对劳动历史的追溯和劳动现状的分析,
揭示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输标02入题
该研究总结了劳动的起源、演变和现状,以及劳动对 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为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和意义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01
03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发现,劳动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 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
04
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实证研 究和案例分析等,确保了研究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尽管该研究在探讨劳动的开端和现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 果,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对于不同地区 、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劳动问题研究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 拓展研究范围和内容。
培养员工创新思维
通过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和尝试 新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实践《劳动的开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 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劳动的开端》教案分享:经验交流,共同讨论劳动教育的实际操作
最近,我参加了学校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与老师们共同分享了《劳动的开端》教案,探讨了在实际教育中如何运用这个教案来促进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我们从教材的理解入手,对《劳动的开端》这个教材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教材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家庭劳动开始,逐渐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劳动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使同学们认识到,劳动是可以带来成就感和自豪感的,这是培养劳动意识的重要一步。
同时,我们也引导同学们思考,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来说,他们所承担的家务或义务劳动是不同的,但都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
我们探讨了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教材精神。
我们认为,在实际教育中,要注重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进行,例如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种植植物等等。
总结起来,通过这次教研活动的交流和共同讨论,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教材内容,也充分分享了实践经验和教育方法。
在今后的劳动教育中,我们将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兼顾理论与实践,使劳动教育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的开端优秀作文3篇
劳动的开端优秀作文劳动的开端优秀作文3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劳动的开端优秀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的开端优秀作文1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也是艰苦、辛苦的。
去年寒假的一天下午,我一人在家,心想:今天爸爸妈妈加班,一定非常辛苦,我要做一顿晚餐给爸爸妈妈品尝,让他们高兴。
可我这个生活在城市里整天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女孩什么也不会做呀!这可怎么办呀?对了爸爸妈妈喜欢喝粥,我何不做一次粥给他们喝呢。
再说做粥不就是用大米和水做的吗?我也看妈妈做过,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
主意已定,马上行动。
我将锅刷洗好。
对了,做粥要放多少米多少水呢?我隐约记得妈妈说过:“做粥要放4勺大米。
”我将4勺大米放入洗米盆中接水洗米,水上漂浮着残渣和细小的泡沫,我马上将水倒掉。
就这样来回讲冲洗了三四遍。
我再将洗好的来放入锅中接上水,把火调到最大开始煮粥,我仔细盯着锅,生怕粥熟了,没通知我,一点也不敢怠慢。
十分钟后,水慢慢开始沸腾了。
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想:我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
想着爸爸妈妈回家时高兴、激动的表情,心里不由地暗暗得意起来。
但是,令我出乎意料的是,锅里的大米越煮越多,而水却不见了踪影。
这可怎么办呢?我心想:一定是水放少了,我使劲往锅里添水;可又过了一会,大米还是那么多,水依然还是那么少。
突然间,我闻到一股糊味,是粥糊了!我立刻把火关上,用大勺子用力搅了搅,粥上面还是稀的,而下面却是糊的了,真是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凉透了!我眼噙泪花,一声不响地呆呆站在锅台前,我失望极了。
怱然,门铃响了,是妈妈回来了。
妈妈见我在厨房,立刻跑了过来,焦急地问道:“怎么了?”“妈妈,”我哭哭啼啼地说道,“我本来想给你做粥,可……”“没关系,宝贝谢谢你,不要灰心,你这是第一次,再做一次就好了。
劳动的开端(答案)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劳动的开端》阅读
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
不一会儿又要爬山。
这山 1、 (1
(2千。
2、 课文中说“原来桌子被人抽掉,这里的抽掉,使你感受到了什么?
办事人的冷酷和残忍,不把穷人当人看。
3、 画出你认为最能够感受到作者挑煤艰难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例如:第一段第二句话。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担子对于作者来说太重了,作者第一次挑煤没有经验,困难重重,体会到劳动人们艰难生活和劳动的艰辛。
4、 文中写作者挑了(2 )天煤,重点写第( 1)天,按( 事情时间的顺序 )写的。
这叫( 详略得当 )
5、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体会
是从第一次挑煤开始的。
半夜动身,天亮赶路,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煤撒了
欢迎阅读
页脚内容
一地,晚上挑着空筐回家。
作者第一次挑煤是为了谋生,一路上吃了很多的苦。
从中可以感受到劳动是生存所必需的,劳动是艰辛的。
6、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在那个年代12岁的孩子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
穷人的生活苦难。
而我们今天的生7、.。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
《劳动的开端》说课稿《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说课稿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劳动的开端》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人民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节选与本书。
本课文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8—28自然段(第一天挑煤),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我的坚强。
三、说教学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四、说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悟我的坚强。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情谈话,和学生拉近距离。
朗读课题,想一想“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从做什么开始的(去煤矿挑煤开始的)挑煤这样的活干起来怎样(艰难,辛苦)当时作者只有多少岁,他为什么要去挑煤呢这样理解课题意思并顺势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运用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悟一悟等方法引导学生谈体会,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感悟母亲的情感,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当学生进入文本以后,体验即便成为教学主体的存在形态。
体验既可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行为,又可是以文本为载体的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还可以是回忆生活情景的生成联系。
上述的教学限度地激活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在充分感受、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情感和经验积淀,使学生在语言品味与情感激发的交融体验中,进入的学习状态。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吴运铎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三、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1-----8)起因第二段(9----28)经过---à 本文重点第三段(29---30)结果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1 先通读这三段话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
所以不合适。
劳动的开端_阅读及答案
劳动的开端1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2萍乡煤矿四面是高山,在东北方的深山里,煤藏离地面很近。
土煤窑星星点点,到处都是。
土煤窑完全靠人工开采。
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3把煤从山里运到外地去,也靠人工。
挑脚得一担担地把煤挑到车站。
4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5我找从小在一起玩的小赵商量,想叫他带我去。
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右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6“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7“我不跟你摔跤。
你要去就去吧,明天早点儿起来!”8要去挑煤,半夜就得动身。
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9母亲知道我要去挑煤,心里当然舍不得,可是她也不愿意眼看着孩子们挨饿。
她半夜起来不声不响地送我到门口。
我约上小赵,匆匆忙忙走了。
10我们爬过几座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
哪知来的太早,还没有一个人影,小煤窑办事的地方门关得紧紧的,里面没有灯光,人都在睡觉。
11屋檐底下两张方桌,是窑上开票记账用的。
我看天还没亮,爬上桌去躺着,一合眼就睡着了。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12我爬起来揉揉胳膊,心想,出门做工真不容易,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斜侮。
13我很想多挑一些,试了试,挑不动,又去掉一点。
14矿上的办事人不耐烦地说:“你要不挑就算了,别找麻烦!”15我一赌气挑上就走。
16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得上人家,可走了不到二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的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课文以第一天挑煤为中心事件,把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难记叙的十分详实、感人,对今天的孩子认识旧社会的苦难、激励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
把它放在“劳动”为主题的单元,是想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是艰辛的。
确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语文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开端、生疼、吃不住劲、晃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学习第一天挑煤的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逐步加深对童年吴运铎所受苦难的认识。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吴运铎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不屈不挠、自立自强、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太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经受不住打击,做事缺乏毅力,据此确立本课的重点是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吴运铎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为学习吴运铎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
【四年级作文】劳动的开端
【四年级作文】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没有劳动,就没有美丽的家园,没有富裕的生活。
而劳动的开端,往往可以追溯到我们童年的时光。
记得在我四年级一年级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外婆家。
那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四周是青山绿水,悠闲安静。
透过阳光的照射,群山显得格外壮丽。
每一次到外婆家,我都非常期待,因为那里的乡村生活总是给我带来很多的乐趣和惊喜。
而那一年,我感受到了劳动的开端——砍柴。
一天,爸爸提议说:“我们一起去山上砍柴吧。
”我高兴地应了声,因为我想跟爸爸一起参与到劳动中去。
我们身穿厚实的棉衣,踏上了去山上的路。
山上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只有一些稀疏的白色,闪耀着太阳的光芒。
山上的大树还是青翠翠的,密密麻麻的树枝搭成了一个个树冠,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
我们来到了一个离外婆家最近的山坡上,爸爸拿起铁斧,示范着怎么砍柴。
那顺畅的动作,显露出他的经验和力量。
而我也拿起了小斧头,跟随着他的动作,慢慢地试着砍起了柴。
开始的时候,我傻傻地用力,结果柴木四溅,却没有砍断。
爸爸看到了,笑着过来,轻轻地示范给我看。
他告诉我,不是用力越大就能砍得越快,砍柴要掌握好力道和角度。
我慢慢地领悟,学会了稍微用力,将斧头准确地砍向柴木。
于是,斧头轻轻地砍在柴木上,柴木应声而断,碎成了两截。
我兴奋地跳了起来,与爸爸击掌庆祝。
爸爸笑了笑,鼓励我说:“做得很好,努力还会有更多收获。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爸爸一起努力地砍柴。
每一次,都是我砍一部分,爸爸砍一部分,我们相互合作,互相扶持。
汗水直流,渐渐地柴堆越来越高。
终于,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柴堆全都搬了下来。
这个时候,天也黑了,整个山坡不再是白茫茫的一片,而是布满了柴木的光辉。
当我看到拖着一大堆柴木走下山坡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骄傲。
我意识到,劳动的开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
回到外婆家的时候,我和爸爸一起把柴木码放到了暖炉旁。
劳动的开端作文共九篇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一)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
劳动能使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过第一次的劳动、或第一次干家务活的经历。
而我有过第一次扫地,做饭,洗衣服,洗碗、、、的家务劳动经历,但令我最深刻的是第一次洗碗。
中午,我们吃完丰盛的午饭后,妈妈边收拾着碗筷边对我说:“今天你学洗碗,好吗?”从来没洗过碗的我没有些什么说话,爽快地答应了。
因为我觉得洗碗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看妈妈平时洗碗十分的快,而且十分的干净,不一会儿就洗完了。
但当时,没想到的是:之所以妈妈洗碗这么快、干净,是因为她的动作非常的熟练,但我才第一次洗碗。
妈妈说:“你要小心一点。
”我高兴的说:“知道了。
”接着,我把碗小心翼翼地捧进厨房里,按妈妈说的方法开始洗碗,“先把洗手盘装满水,在把碗放进水中,加一点洗洁精,接着用洗碗布把碗的里面和外面擦干净”。
水里和我的手上变出了无数个五彩缤纷的泡泡,真美啊!可能是刚才洗洁精不小心放多了一点,滑了一下手,手中的碗掉进洗碗盘,“嘣”的一声,吓了我一跳,我还以为碗掉在地上碎了。
站在旁边的妈妈,也吓了一跳。
我继续小心翼翼地洗碗,我把碗抓得紧紧地,怕碗好像刚才一样。
妈妈又继续的说下去“然后把脏水放掉,用清水把碗上留下的洗洁精清洗干净,多清洗几次。
”不久终于洗完了,我累得满头大汗,妈妈接着说:“还要把碗擦干净,最后把它一只只叠好,放进橱柜里。
”最后,我按妈妈讲的话做了一遍,我看碗虽然没有妈妈洗得那么干净,但妈妈却表扬了我,心里甜滋滋的。
通过这次的家务劳动,我收获到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的快乐之一。
”劳动的开端(二)劳动的开端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美好的,劳动是幸福的。
劳动能陶冶情操,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次劳动使我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采摘脐橙。
脐橙成熟了,漫山遍野,一片金黄。
我禁不住妈妈的描述,便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也去摘脐橙吧!”妈妈立刻答应了。
第二天,我来到果园,什么也不管,拿起摘脐橙的工具,就向山上跑去。
《劳动的开端》
这是一种
的泪水。因为ຫໍສະໝຸດ 虽然… … 穷得揭不开锅 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 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像个瘦猴子 但是… …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从此我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吴运铎爷爷的童年就是在劳动的磨炼中成长 起来的,他的革命生涯更是充满了艰难与险阻,但 他从不屈服,一直忘我地工作着。抗日战争爆发 时,他英勇地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又参 与制造武器,表现突出。《人民日报》曾经发表 过一篇文章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的保 尔》,写的就是他。从此吴运铎这个名字传遍了 神州大地。他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成书——《把 一切献给党》,更成了人们生活的教科书,激励 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有段话充分反映了他的顽 强的战斗精神和无私无求的革命精神: “顽强战斗,以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一切困难。 即使自已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 理的大道上,让自已的同志大踏步地冲过去,也 是最大的幸福。”
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 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 窑里拖出来。
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
抽掉 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 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
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 荡,像是打秋千。
扁担把肩膀压得生 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 肩,从右肩移到左肩, 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 吃不住了,只好停下来 歇一歇。
1、我解开衫 子一看,肩 也肿了,皮 也破了。 2、红肿的肩 头跟滚水烫 过一样疼, 腿上的伤口 不住流血, 我只好挑着 两只空筐回 到家里。
“孩子,你怎么啦?” “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眼泪 (母亲含着眼泪,给我打来洗脚水。)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 “我不饿。”
尝试互动式学习,让学生自觉爱劳动——《劳动的开端》说课教案
在刚开始接触教育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经历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被动学习阶段,我们被老师告诉要做什么,要学什么,以及如何做。
现在,全球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而互动式学习的概念越来越普及,这也代表着我们教育模式的变革。
互动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人,而是引导者和辅助者。
在互动式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变得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需要通过理解、合作、探究和分享来学习。
如今,劳动教育也受到了互动式学习的影响。
而一本名为《劳动的开端》的书籍,描写了一些普通的乡村孩子如何逐渐培养出对劳动的兴趣和热情,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学会了种植、制作、建造以及如何与集体协作。
本文将通过探究《劳动的开端》一书如何体现互动式学习,并展示如何通过互动式学习让学生自觉地爱劳动。
一、《劳动的开端》体现了互动式学习的理念第一章“互动式学习如何体现在《劳动的开端》中”1.1 理解与探究《劳动的开端》一书的作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探究和体验来掌握知识。
这也是互动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自己探究和发现知识。
在书中,当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制作木屐时,他们并没有靠老师直接讲解,而是通过观察城里人穿的木屐,以及询问一些懂得制作木屐的人,最终自己掌握了制作木屐的方法。
1.2 合作与分享互动式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合作与分享。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和其他人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并分享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劳动的开端》一书中,当小组制作馒头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但他们需要彼此协作才能完成制作任务。
而在完成任务后,学生们又互相分享制作馒头的经验以及品尝馒头的感受。
1.3 自主与创新互动式学习还侧重于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劳动的开端》中,一些学生想制作一些别的东西,如吹风机、发动机、空气过滤器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的创意,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劳动的开端》教案——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劳动的开端》优秀教案——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言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我们国家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
如何将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劳动的开端》优秀教案,以此为案例,讲解劳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一、《劳动的开端》教育意义《劳动的开端》是一部反映伟大的人民革命和建设时期创建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影片,讲述了矿工儿子阿开拒绝城市的好机会,回乡从事采煤工作,最终在劳动中发现了自我实现的经历。
此影片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键的核心价值观,如忠于祖国、勤劳创造、劳动最可爱、感恩奋斗等观念,这与当前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并通过劳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劳动的开端》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体验劳动生活,感知劳动带来的丰富感受。
2.表达关于劳动的个人看法和思考,并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明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与实践价值,弘扬勤劳创造、劳动最可爱、感恩奋斗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引入环节:通过讲述自己身边与劳动相关的小故事,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核心内容:通过观看影片《劳动的开端》及相关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力量,与阿开一起体验劳动的生活。
3、探究交流环节: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表演等方式,探讨劳动中的困境及其所产生的意义,多角度展现劳动的魅力与重要性。
4、延伸拓展环节:通过学校实习、走进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延续劳动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扩大实践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再现法:通过影片观看,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劳动的魅力和挑战。
2、话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接受不同角度的思考和交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表意见,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沟通。
3、多元化活动法:通过观影、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性。
劳动的开端作文300字
篇一:《小学作文: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劳动永远是人类的财富,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特别是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更让人兴奋。
我劳动的开端,是在八岁那一年的一个星期六。
中午十二点了,我的肚子饿的咕噜咕噜的乱叫,妈妈还没回来。
我决定自己亲自下厨房。
吃些什么呢?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还是油炸鸡柳?一个个我喜欢吃的菜,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但是,都太有难度了。
最后我决定,吃个方便面吧。
就算是方便面。
说实在的,我也不会,翻开一页页脑海中的记忆,想起来了方便面的做法。
“稀里哗啦”的,我在厨房找了个锅。
东瞧瞧,西看看,终于找到电磁炉了!我拿起锅,接了些水,把锅放在电磁炉上,插上电源,选择了火锅模式,最大火力煮!没过多长时间,锅底就出现了些小泡泡。
泡泡迅速上升浮出水面。
我非常激动,水开啦,可以放面了!一不小心把方便面袋直接扔进了锅里!哎呀,不对。
我急忙伸手去捞,急忙撕开袋口,调料包又连包带料掉进锅里,我顾不得手被烫的的疼痛,手忙脚乱的伸手去拿调料包,一下子扔到了地上,手指烫得通红!捡起料包,把调料放进面里,用筷子搅一搅,一股香味飘鼻而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煮完了!盛到碗里,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
吐噜吐噜地吃起来,一会儿,一碗面就下了肚!真是美味,好香!连电源都忘切断了。
吃完了面,想一想煮面的过程,真是酸甜苦辣啊!但这种酸苦辣是值得的。
高尔基说的话:“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们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篇二:《劳动的开端作文》劳动的开端作文劳动的开端作文(一)早上起床,我看见妈妈照例忙前忙后,一会儿拖地,一会儿整理房间……我不禁想起了第一次劳动的情景。
那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天,我看见妈妈在拖地,心想:看起来拖地挺简单的嘛,不如去尝试一下。
于是,我说:“妈妈,让我来干吧!”妈妈说:“好啊,你来!”在我拿起拖把的那刻起,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拖把的重量,沉甸甸的!我想:拖把那么重,我拖完一定会腰酸背痛的。
但我已经抢着干了,怎么好意思放弃呢?再说,拖完地妈妈也会表扬我的!说干就干,我拎起拖把,冲进厕所,把拖把放进一桶干净的水里。
《劳动的开端》教案——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劳动的开端》优秀教案——养成良好劳动习惯,促进人格全面发展近年来,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进步,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但是面对工作中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工作不积极、态度消极、拖延工作等,我们发现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越来越重要,教育部出台了《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和《劳动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对青少年加强劳动教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篇文章将介绍优秀教案《劳动的开端》,探讨如何通过良好劳动习惯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教学背景:为加强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健康、自信、独立的劳动意识和能力,教育局为这一课程提供了一系列活动和教案。
2.教学目标:本教案选取的是《劳动的开端》一文。
该文以一个小男孩为主人公,通过亲身参与生产劳动活动,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对生活的贡献。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基本含义,明确劳对生活的意义。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精神。
(3)学习并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如如何种菜、如何认识各种工具等。
(4)通过实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过程和教具方法1.教学过程:(1)导入:本课程的导入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或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先谈一谈“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或是通过展示一些科普图片,让学生先理解工作与生产过程的重要性。
(2)阅读篇章:在读这篇文章时,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了解作者通过采访小朋友,通过小男孩在爷爷菜园里劳动活动,了解劳动对生活的贡献,劳动的重要性与意义。
对于生词和语法较难的部分,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讲解。
(3)讨论交流:在阅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就读后的感受进行交流。
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可以是学生的具体表象、经验体验和心理体验等。
(4)实践操作:教师可动员学生分组种植蔬菜。
让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收获自信、感悟劳动的意义。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_1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1今天教19课《劳动的开端》,启发学生通过文中主人公的艰难童工生活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结果有学生提出现在的生活太辛苦,而且在学到“我”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结果一不留神,又载倒在半山腰,原本以为学生会很同情,没想到他们都笑了,有个学生笑得很厉害,我问其原因,他说就觉得好笑。
这班学生不是没有爱心,可为什么会这样呢?课后我好好反思了一下,觉得原因有二,一是我在教学本课前没有讲清当时的社会背景,二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幸福,很难体会艰难年代的痛苦生活。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2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旧社会穷人生活艰难的小故事,以及作者的资料。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领悟__的中心。
教学时,从“艰难”出发,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第一次挑煤艰难的句子。
在这一环节,我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促使学生自己品出__的“味”,悟出__的“情”来。
再让学生抓住他们感受最深的句子去读,特别抓住本课中的比喻句。
这些比喻句也是此次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自行研读,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比喻句的用法及句子的含意;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体验,体会生活的艰难和旧社会人民命运的悲惨;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的精神。
最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在自己新闻记者课文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遍,享受审美的乐趣。
《劳动的开端》教学反思3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份,它是推动学生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兴趣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况,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有话讲且真实富有代表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
《劳动的开端》教学实录开学第一堂课,我选择了一篇有关《劳动的开端》的教学实录,作为孩子们新学期的启蒙教育。
这篇文章是对劳动价值的探讨,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们懂得劳动的重要性,懂得劳动的乐趣。
首先,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劳动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劳动不仅仅是体力活动,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
在介绍中,我强调了一点:劳动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更可以锻炼意志,提高自我素质。
接着,我让学生们对劳动进行了分类,包括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劳动等,让他们对不同类型的劳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我请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平时所做的劳动,以及劳动给他们带来的收获。
在分享中,有的学生认为在家照料弟妹是一种劳动,其收获是能够锻炼自己的责任心和耐心;有的学生觉得参加义工活动是一种劳动,通过帮助他人获得了成就感和快乐。
这些讨论让学生们意识到,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价值,也可以带来快乐和成长。
在课堂的后半段,我邀请学生们共同参与劳动体验活动。
我们一起种植小花,每个学生都认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挖土、有的浇水、有的修剪花叶。
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孩子们的劳动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当小花种植完成后,孩子们笑逐颜开,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成果,也更加明白了劳动的意义。
最后,我鼓励学生们要珍惜劳动,要用心对待每一份劳动,因为劳动是我们实现梦想的起点。
劳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精神富足。
通过这堂《劳动的开端》的教学实录,我希望学生们能够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未来。
劳动的开端,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我们实现梦想的关键。
让我们珍惜劳动,用心对待每一份劳动,在劳动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愿我们都能成为热爱劳动、勤奋进取的人,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303字】。
【四年级作文】劳动的开端
【四年级作文】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端劳动是一种美德,是人们为了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而付出的辛勤努力。
劳动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通过劳动来获取食物、保护自己、改善生活条件。
劳动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体力来创造价值,通过劳动来改变和利用自然资源。
劳动的开端是人类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我们的生活和幸福离不开劳动的付出。
劳动的开端是从小事做起。
儿童时期是劳动的开端,我们可以从家务劳动开始,如整理房间、洗碗、洗衣服等,这些小小的劳动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我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从小事做起,我们会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更加懂得珍惜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劳动成果。
劳动的开端是从学习中开始。
学习也是一种劳动,通过学习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学习是劳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努力学习不仅是我们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也是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劳动的开端是从社会服务中展开。
社会服务是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一种劳动形式。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老人、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等方式来为社会做贡献。
社会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责任感和爱心,让我们更加关心他人,更加乐于助人。
劳动的开端是从保护环境开始。
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如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护环境不仅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继续享受美好的环境。
劳动的开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劳动是生活的基础,也是实现自己价值的途径。
只有通过努力工作,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
劳动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付出和奉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劳动的开端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发扬勤劳、奉献、创造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的开端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万丈深渊、威胁、不声不响、匆匆忙忙、艰难、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非常幸福。
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帮家里谋生的。
二、解题质疑,揭示新课
1、“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劳动的开端》。
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劳动?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劳动的?为什么把这次劳动称为“劳动的开端”?通过这次劳动反映了什么……
三、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资料:
吴运铎,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
12岁就当上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他是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业作家。
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作工作。
他的书《把一切献给党》感动了很多人,曾译成俄文,也感动了当时的苏联人民,在莫斯科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
2、写作背景: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真实的经历,写了他十二岁那年因饥饿的威胁到煤矿去挑煤的事。
从此,他开始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四、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作者先写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
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作者参加的是怎样的一项的劳动?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2、根据“决心去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讨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了“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出一个简要的提纲。
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黑;
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生:旧社会穷人生活太艰难了,作者十二岁就出来挑煤,而我们是多么幸福呀!作者真坚强,那么重的煤,路那么不好走,他却咬牙坚持了那么长的路。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内容,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痛恨。
2、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3、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旧社会穷人的苦难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这一篇课文。
咱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谁来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复习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3、“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第一次劳动是做什么?(挑煤)
二、列提纲,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课文第二部分详写“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请同学们浏览这一部分,然后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半夜天亮后午后太阳落山)
2、按词语简要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a、半夜动身去挑煤,到了地方,办事的人还在睡觉;
b、天亮后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c、午后继续赶路,因为太累了,人被绊倒,栽倒在半山腰,煤洒了一地;
d、太阳落山了,挑着空筐回家。
从这几个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时间)看着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为了谋生,天不亮就动身,直到太阳落山了才挑着空筐回家。
)
作者当年只有十二岁,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他的这种生活体验吗?
(板:历尽艰辛)
三、细读课文,加深认识。
1、在旧社会,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就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背负起生活的重负,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当时挑煤艰难的句子,把它画下来,多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感受记下来。
(作批注)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这是个什么句子?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什么?
作者用打比方写出了“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的难过程度。
说明才十二岁的吴运铎就已经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有了为家庭分担忧愁的愿望。
感情朗读。
(2)“工人进出连腰也伸不直,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
”
这里两个“像狗一样”突出了什么?
突出了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艰苦,干活太累,生命没有保障,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看待。
更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感情朗读
从作者“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随机再练习朗读)
(3)“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
这里用“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来比喻什么?
“我”突然被重重地摔在地上的感觉。
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没有人情味,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穷人当人看待。
感情朗读
(4)“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
从作者这个打比方的方法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
感情朗读
(5)“红肿的肩头跟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
这里用“跟水烫过一样”比喻什么?
来比喻肩头被重担压得又红又肿、皮也破了那种难忍的疼痛的程度。
进一步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感情朗读。
3、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一鼓足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
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请读后面四节,也可以选你特别感动的一节读。
(学生自读,读后让学生有选择地读)
4、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
(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
5、除此以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东西挑回来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子的对话。
(齐读)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
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
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板:意志坚强)
6、这里作者没有详写“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但从“扁担一压到肩膀上,头上就直冒冷汗”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挑煤一开始就已经-------吃不消了。
(1)“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齐读)
“从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这次挑煤称作“劳动的开端”?
因为挑煤是作者参加的第一次劳动,而且又以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所以把这件事叫做劳动的开端。
(2)《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因为这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够突出文章的中心,最能够反映出作者挑煤的艰难、意志的坚强和旧社会的黑暗。
写作者家里穷、矿工工作条件差及第二次挑煤较简略,因为这些是次要材料。
四、总结全文,拓展文本
1、这就是受尽欺侮而饱尝人间冷暖的吴运铎;这就是挑不动煤而将煤撒在半山腰的吴运铎;这就是肩肿皮破挑着空筐回家的吴运铎。
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同学们,生长在幸福时代的你们,对劳动有何理解?
2、作者童年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我们知道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也让我们深深地领悟到了作者那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和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五、课堂检测:
1、仿写文中的比喻句。
2、请看插图,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伤痕累累的我第二天挑煤的过程写下来,要反映出我坚强个性背后挑煤生活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