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
端午节的有关传说简单概括

端午节的有关传说简单概括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有很多,以下将简单概括几个经典的。
一、屈原投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忠于国家,担心楚国的富贵和安危,但被人陷害,最终被迫离开楚国。
他在离开楚国后悲痛欲绝,写下了《离骚》等著名的文学作品。
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来到汨罗江,悲愤之下投江自杀。
人们为纪念他的忠诚和节操,都在这一天举行划船比赛、踏青游玩等活动,以此祭奠屈原,并且为他预防邪鬼,吃粽子和喝雄黄酒,咬下蓝色的丝线,象征着驱鬼避邪。
二、龙舟竞渡
另一种传说是关于伍子胥和越王勾践的故事。
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相互攻伐,越国越王勾践曾经被吴国君主送到吴国当人质。
吴王楚梦得知后,把越王囚禁在防洪堤上,让他受尽屈辱。
伍子胥为了救越王,智斗吴国,亲自刻画龙舟的各种神兽图案,制作出一艘美丽壮观的龙舟,并煮好米饭。
接着,他在龙舟比赛时把米饭扔到江里,以此吸引鱼虾,便于让人们把越王成功地救了出来,并且让人们始终珍惜和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友好。
三、蓬莱仙境
还有一种传说是关于蓬莱仙岛的。
相传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在运河、江河、青蒿墩等水域中找到蓬莱仙境,那里有御花园、仙岛、羽民、琼楼等美丽而神秘的景象,象征着吉祥、繁荣富强和和谐美好。
总之,不论这些传说实不实在,端午节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人们可以在这个节日中发扬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忠诚正义、爱国爱民的精神,同时也提醒每个人对于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所以,端午节也被誉为中国的重要文化产物和人间瑰宝,更是我们祖先智慧结晶的杰作,值得我们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文字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文字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五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踏青游览,喜庆欢畅。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各种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密不可分。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文字和故事情节。
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出生于楚国,曾任过楚国宰相和大司马。
由于他为正义所言,拒绝妥协,反对陷入外交亡国的政策,引起了楚王的不满,被流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
在他流放期间,他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歌,如《离骚》、《天问》等。
然而,当他听到楚国被攻占,自己的祖国陷入危机时,感到无比悲愤。
据传说,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跳入了汨罗江自尽,以表达对家乡、对正义的深深怀念和不屈精神。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投下粽子,祈求平安和健康。
二、乱扔粽子故事相传,宋代有个名叫史义之的人,在端午节当天到野外游玩,顺便买了几个粽子。
路上,他遇到一个老奶奶,问她知不知道今天是端午节,老奶奶说知道,但没有粽子吃。
于是,史义之便把三个粽子送给老奶奶。
老奶奶很高兴,谢过了史义之。
但是,过了不久,史义之便得了瘟疫,十分难受。
他觉得这是因为他太慷慨了,随便送了粽子,于是写下了“端午节,散粽子,没心没肺乱扔粽子”的歪诗。
但是,这个诗很快就流传开来了,变成了人们嬉笑的话题。
从此以后,人们在过端午节时,不但会吃粽子,还会把它们投到江里、湖里,以表达美好的祝福。
三、屈原获救另外一个端午节的故事是有关屈原的获救故事。
据说,在屈原投江自尽后,他的支持者们都非常悲痛,流泪不已。
他们为了避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拿出粽子投进了江里。
同时,还打起了鼓,吹起了哨,制造出了噪音,以防止鱼虾靠近。
没想到,屈原的支持者们的这些举动,真的起了一定的作用,屈原的尸体没有被鱼虾啃食,而是被夏侯渊将军等人捞起,进行了安葬。
这个故事传说着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打鼓吹哨等活动的起源。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大家来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目录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端午节各地的文化习俗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精选10篇)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篇1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端午节来源的传说故事简短概括

端午节来源的传说故事简短概括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个版本的传说,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故事。
1.屈原投江
相传,春秋末期楚国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因为忠于国家,被楚国贵族所排挤和陷害。
最终,他只能选择投江自杀,为国献身。
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决定在五月初五划龙舟比赛以示哀悼和纪念。
2.龙舟竞渡
另外一个传说是,五月初五这天是龙的生日,神龙会在这一天从天空降临,为了表示对神龙的尊敬和欢迎,人们在这天会划龙舟竞渡,迎接神龙的到来。
3.驱瘟神
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是,五月初五是瘟疫的高发期,为了防止瘟疫的侵袭,人们开始在这一天贴符、蒸艾草、吃粽子和划龙舟等活动。
划龙舟的时候,会在船尾挂上一串五颜六色的彩带,意在驱赶瘟疫之神。
无论哪种传说,端午节都是一个表达人民对于忠诚、勇气和团结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各地有许多有趣的庆祝活动,比如说参加龙舟比赛、制作粽子、吃粽子、踏青、
游戏等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仅是圆了人们的胃口,更是在弘扬着中华文化、凝聚着人民的力量。
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简短

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简短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民欢庆的日子。
这个节日和一些神话和传说紧密相连,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端午节的神话传说。
一、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文学家,也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屈原在当时担任宰相期间,曾多次向国王上奏,但始终无法改变国家的运势,最终被逐出宫廷。
据史书记载,屈原在离开宫廷后,曾经流浪到许多地方,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投江自尽。
这一事件被后人列为端午节的主要传说之一,人们在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二、伍子胥报仇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他曾经帮助孙武建立了吴国强盛的军事体系。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后来当孙武去世后,吴王不争气,被越王趁机侵略吴国,将吴国逐渐变成了削弱的小国。
为了报仇,伍子胥决定献上自己的头颅,换来越国王信任,趁机得到越国英雄锄强扶弱的帮助,最终重建了吴国的强大。
这一事件被后人认为与端午节的文化传统有密切关系,人们在端午节也会歌颂英雄、展开龙舟以纪念伍子胥。
三、孟母教子孟母教子是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经典故事,讲述了孟母为她的儿子求学的经历。
孟母在孟子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对他说:“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乐,无以居。
”孟母坚持让孟子学习古代经书和礼义文化,最终孟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哲学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一故事成为了端午节传说的一部分,人们在这一节日里也会重视犹如孟母一样的父母和家庭教育。
四、吕洞宾治病吕洞宾是古代中国道教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以他的道家学说和炼丹术享誉千古。
传说在一个端午节的夜晚,吕洞宾在山中研制仙丹,准备治各种奇怪的疾病。
在治疗时,一位不同寻常的老人来求医,老人身上有奇怪的花疹,吕洞宾往老人身上涂些丹药,老人的疾病不仅得到了治愈,还变得年轻了许多。
这一事件成为端午节的又一个传说,人们会将这个故事解释为吕洞宾传承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医学技术的象征。
端午节的有关传说简写

端午节的有关传说简写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远流长,有许多精彩的传说和故事。
这些传说起源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区,但都与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有关。
下面是几个代表性的端午节传说。
1.屈原投江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文学成就丰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然而,他的悲剧结局和伟大事迹也给端午节留下了许多传说。
据说,在楚国遭受兵败,杀害忠臣,被贬谪的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在大洲川投江自尽。
许多人为了纪念屈原,就开始在这一天划龙舟、投粽子、饮雄黄酒等,以祭奠屈原。
2.岳飞与粽子岳飞是中国南宋著名将领,被誉为“雄国教父”,他在抗金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岳飞出征前,妻子为他包了许多香甜可口的粽子,希望他在战争中平安归来。
岳飞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勇气、忠诚和爱国精神,成为后人亟待传承的精神财富。
因此,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也习惯为岳飞包粽子,感恩英雄,纪念历史,表达对国家和家庭的爱。
3.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活动之一。
据说,刚过五月初五的这一天,人们象征性地划龙舟,希望在夏季到来之前,神龙能为人们带来雨水,保护农作物,增添丰收的喜悦。
同时,在划船过程中,人们也纪念屈原的绝唱,追思自己的先祖,与亲友分享良辰美景。
4.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中国春秋时期最有名的谋士之一,他曾为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夫差,成为远近闻名的战争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五月初五也是伍子胥逝世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的端午节,也被视为纪念伍子胥的节日。
端午节是一年中最具特色和意义的传统节日之一。
无论是屈原、岳飞、龙舟竞渡,还是伍子胥,他们的故事和传说都蕴含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丰富了人们的心灵世界,唤起了人们对自然、人性、爱、忠诚等方面的共鸣。
希望我们能够在端午节中,品味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回顾传统美德,感悟人生价值。
2024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

2024 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简短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最新)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庆祝消遣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关于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该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假如喜爱请保藏共享!端午节的传闻故事简短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二十二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板大夫,协助楚怀王。
其时楚怀王受到奸臣的进谗,没有接受屈原关于联齐抗秦的主见,被说客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逼他割地献城,后因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
屈原知道后悲愤欲绝,上书恳求顷襄王为怀王报仇。
但顷襄王窕宠信奸佞,不思振复,将屈原削职放逐江南,其后楚国被秦国攻陷,亡在旦夕。
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在极度忧愤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 278 年(屈原六十二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路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楚国人民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屈原的身影。
这便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
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端午节的故事传闻端午节的故事传闻。
但由于人们祭屈原的米,都让江上的蛟龙吃掉,故后来人们改用粽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袱粽子。
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化成端午节吃棕子的风俗。
端午节的忌讳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的时候嫁女儿,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
而从唐朝起先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定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需会中了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当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所以端午节当天肯定留意。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由来已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人们对苍龙七宿的祭祀,而星象文化的起源也已经不行探究,也是有许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真正由来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真正由来传说故事端午节的真正由来传说故事1.屈原投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4.白娘子喝雄黄酒现原形传说,有一条白蛇修炼了一千年,终于修成人形,化为美丽端庄的白娘子,另一条青蛇修炼了五百年,也化为富有青春活力的小青姑娘。
端午节的其它传说故事简短概括

端午节的其它传说故事简短概括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它源于纪念古时候的伟大诗人屈原,也有其他的传说和故事。
在这里,我将为您介绍几个这样的端午节传说故事。
1. 狄仁杰出征救援相传,唐朝宰相狄仁杰最后一次出征是在端午节。
为了抢救被贪官毒害的万民,狄仁杰带领士兵和百姓一起冲向黄河,摆脱了恶劣的东风。
这次胜利被视为端午节的一个神话。
2. 大块头哪吒关于哪吒,它是一个神话人物,被称为“大块头”。
相传,哪吒出生时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运动能力,因此可以在水中迅速游动、腾空跳跃。
一次,他前去救援受难的渔民,结果在水中遭到海龙的攻击,而他也因此被打败。
后来,哪吒得到了真父太上老君的帮助,借助“九转还魂丹”复活,并于端午节跟海龙一战,取得了胜利。
3. 韩非子和屈原在许多端午节民间传说故事中,韩非子是一位重要人物。
它被认为是端午节的神话背景之一。
相传,在一次韩非子到河边游玩的时候,他遇到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先生,他自称是屈原。
老人告诉韩非子,他几乎成功了,只是因为一些恶劣的官员而裹足不前。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屈原人物的伟大和崇高。
随后,在端午节中,人们都会吃粽子来纪念这位千古传奇人物。
4. 一切为了家园在端午节的另一则故事中,发生了一段无上的牺牲。
相传,南朝宋时年,南海地区经常遭到侵袭,在此处举行防守活动,头号将士屈铸鉴于此决定自杀,把他的身体分成了五个部分,分别挂在五座山上壮嗟楼上,以慰冤魂。
这次祭孔活动着实震惊了人们,也让屈铸成为了端午节的又一个传奇。
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有着丰富的风俗和文化活动,还有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
以上仅仅是其中的几个故事呈现,它们都以其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中国民间人物的八面神话形象,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特质。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故事简短版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故事简短版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民间非常重要、非常古老的节日之一。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而且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已经成为了一种祭祀和纪念爱国英雄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以下是端午节的所有传说故事简短版:1.屈原投江:据说,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臣,也是一位诗人。
屈原劝说君王秦舞阳屯兵以攻齐、燕,但秦舞阳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相反,还被宦官谗言所诬陷,最后被放逐。
屈原离开国家后,一天他听到了战鼓的声音,以为国家遭到外敌侵略,感到非常悲痛。
之后,屈原投江自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
在屈原逝世的时候,百姓们都很悲痛,于是就在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祭奠屈原,这一天也被称为端午节。
2.吴起划船: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吴起的将军,他在一个夏天到达了一座长江的河谷,发现当地百姓都饱受洪水的威胁。
吴起于是决定用铁锤击碎岸边的大石头,使水流加速,最终排走了洪水,保住了当地的百姓。
为了纪念吴起的功绩,当地的人们在每年五月初五的这一天,会划着精心装饰的龙舟,进行竞赛纪念这位英雄。
3.巫山神女:巫山神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巫师的创始人。
据传说,在古代,巫山神女通过念咒和施法来拯救百姓于水淹之中,并帮助他们驱逐了瘟疫和恶鬼。
为了纪念巫山神女,人们在每年的端午节会在屋舍和船上挂上艾蒿和菖蒲,以避开瘟疫和恶鬼的侵扰。
4. 赵飞燕跳楼:相传在春秋时期,赵国的一位公主叫做赵飞燕,特别喜欢看蝴蝶、喜鹊和仙人掌之类的花草小鸟。
由于她国的坏人屡次攻打赵国,赵飞燕最后没有办法跳楼自杀,为自己和国家赎罪。
后来百姓们就在每年的五月五日祭拜赵飞燕。
总之,不管什么传说,端午节始终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端午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独特精神,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和融合。
端午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中华文化传统的代表,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1. 你知道吗,从前有个叫屈原的大诗人。
屈原啊,那可是一心为国的忠义之士呀!他看到国家日渐衰败,心急如焚,多次向楚王进谏,可楚王就是不听呢!最后楚国沦陷,屈原悲愤交加,投江自尽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吗?就像那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2. 听说过伍子胥吗?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呢!伍子胥忠心耿耿地辅佐吴王,可却遭人陷害。
在端午节这一天,他被吴王赐死。
这多让人痛心啊!这不就像被冤枉的好人,有苦说不出呀!3. 还有东汉的孝女曹娥,她的父亲溺死江中。
曹娥沿江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这是多么深厚的父女情呀!简直就像山一样高海一样深!4. 从前有个地方闹瘟疫,百姓们苦不堪言。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仙人,告诉大家用菖蒲和艾草可以驱邪避灾。
从那以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挂菖蒲和艾草。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5. 有个关于黄巢的故事呢。
黄巢起义军攻打城池,百姓们很害怕。
黄巢让大家在门上挂菖蒲和艾草做记号,就不会伤害他们。
百姓们照做了,果然躲过一劫。
这菖蒲和艾草就像是保护神呀!6. 传说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把许仙吓得不轻。
哎呀呀,这可真是个惊险的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7. 有个穷书生,在端午节这一天得到了一个神奇的锦囊,从此命运发生了改变。
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奇妙安排吗?就像中彩票一样惊喜!8. 据说在古代,有个妖怪专门在端午节出来捣乱。
但是勇敢的人们团结起来,最终战胜了妖怪。
这多了不起呀!就像大家齐心协力打败大怪兽!9. 有个小孩在端午节迷路了,幸好遇到了一个善良的老人,老人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多么温暖人心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10. 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那是为了纪念屈原呀!人们怕江里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投粽子下去。
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感呀!就像我们对亲人的爱一样!。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

端午节的所有传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等。
这些习俗背后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古老的传说故事。
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一些著名传说。
1.屈原投江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由于被奸臣诬陷,他最终被赶出了楚国。
面对国家的危机和个人的困境,屈原感到极度的失望和绝望,于是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关怀。
在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划船赶来,希望捞起屈原的遗体。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人们撒下了粽子,同时也鞭炮声、击鼓声,尽力吓跑了鱼虾。
这就是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传说。
2.伍子胥捧心传说伍子胥是吴国的忠臣,他曾经帮助夫差打败越国,并将越国的国君勾践带回吴国。
然而,夫差却心生嫉妒,将勾践投入了牢狱。
伍子胥深感委屈和悲伤,于是将他的心脏割了下来,献给了已经去世的父亲。
伍子胥之子得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感动,于是将他的心脏制作成了香囊,并把它挂在了自己的腰间。
这就是为什么端午节有佩香囊的习俗。
3.后羿射日后羿是上古时代的一个伟大英雄,他曾经帮助人们击败了九头蛇和十日之乌等怪物。
后羿娶了王母娘娘的仙女嫦娥为妻,嫦娥非常美丽,人们都对她非常崇拜。
然而,后羿的地位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忽视,最终被王母娘娘赶出了天界。
后羿从天界回到人间后,他采集了一些神奇的草药,将自己的力量和精神注入其中。
最后,他以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能力,成功射下了烈日,挽救了人间。
为了纪念后羿和他的壮举,人们在端午节时喜欢放风筝,将风筝飞上天空,让它在蓝天白云之间舞动。
4.吴刚捣药吴刚是一个传说中的神仙,他一直渴望成为不死之人。
在长生不老药出现之前,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
吴刚去了东海仙山,他每天都用药材研磨、煮制,并且加入自己的血液,希望可以制造出长生不老的灵药。
然而,他的行为被玉皇大帝发现了,并因为违背仙界的规定,被罚在月亮上捣药。
端午节的传说概括简短一点

端午节的传说概括简短一点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它最初的起源与众多传说和习俗密不可分。
下面是对几个与端午节有关的常见传说的简短概括。
1.屈原投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
据传说,他因为受到贪官污吏的陷害和排挤,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跳入汨罗江自尽。
当地居民听闻后便纷纷荡舟寻找他的遗体,并在龙舟上撒下米粒,以免鱼虾噎住屈原的遗体。
后来,这个习俗逐渐发展为“赛龙舟”的活动。
2.病毒入侵相传,在宋朝末年,南方各地相继爆发了一种
名为“黄花病”的传染病,导致无数人死亡。
一位名叫欧阳修的
大夫在端午节期间发现,当地百姓的病症大都发生在午时,因此他便提出要在午时饮用雄黄酒,并将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驱病。
这个方法后来被证明能够有效预防黄花病,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3.大禹治水另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是关于大禹的。
相传,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治水英雄,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去世。
后来,人们赞扬他的业绩,因此决定在这一天办纪念活动,以表达对大禹功绩的敬意。
综上所述,端午节这个节日的由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说。
无论是赛龙舟、吃粽子还是饮雄黄酒,这些习俗都是由古人们的创新和经验总结所形成的,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今天,端午节已经成为拉近中国人民感情、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渠道,深受大家的喜爱。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端午节与龙舟赛、粽子、艾草等诸多元素密不可分,它的起源与发展也与诸多传说有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个关于端午节的小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第一、屈原投江相传,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忧国忧民、不被重用而流落江湖。
在得知楚国被外敌入侵后,他深感悲愤,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龙舟赛和吃粽子等活动。
第二、龙舟赛龙舟赛起源于屈原投江的传说。
据说屈原去世后,当地百姓驾船到江中打捞屈原,他们不仅在水中撒饭喂鱼,还摆放了雄黄酒等物以驱走江中的鱼虫。
后来,这种摆脱鱼虫的活动演变成了龙舟赛。
第三、习俗传承端午节作为现存的传统节日之一,已传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每个传统节日中,重要的一环都是祭祀祖先。
今天仍有许多地方会在端午节迎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吉祥平安。
第四、饮雄黄酒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喝一种叫做雄黄酒的酒,主要是为了驱走蚊虫,预防疾病。
雄黄酒是由雄黄粉、白酒和其他调料制成的。
不过在近些年,由于雄黄有毒性,因此一些地方已经不再使用。
第五、赛龙舟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便是赛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有民间传说,是因为古代人们在楚国民族英雄屈原投江后去江中救援而演变而成的。
对于龙舟,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寓意,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和传统价值。
第六、食粽子端午节的最大特点便是食粽子,据说是为了消灾除疫。
它在中国各地的制法和口味都不完全相同,因地制宜而有所不同。
例如,四川的粽子口味较辣,而南方地区的粽子则较甜。
第七、艾草端午节时,在每个家庭中都要挂上艾草。
艾草除了有驱除蚊虫的功效外,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更具有保健作用。
第八、五仁、豆沙等口味端午节的粽子有着各种口味,例如五仁口味、豆沙口味、咸肉口味等等。
不同口味的粽子在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做法。
第九、端午习惯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有许多的习惯与传统,这些习惯和传统历久弥新,深入人心,如夫妻嫌隙口中互相用艾草饰物涂抹,挂在门上用于驱赶蚊蝇、其他小昆虫、或在坟前点上香烛缘黄背心,供粽更是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被誉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并且还有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故事。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简短的端午节传说故事。
1. 屈原投江据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在楚怀王的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然而,由于受到他人的诽谤和害怕,屈原被贬谪至楚国的乌江。
在贬谪七年后的端午节这一天,屈原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他无法忍受楚国被侵略和分裂的局面,于是决定以身殉国,投江自尽。
当地的渔夫们得知了屈原的决定后,纷纷划船出水,尽力挽救屈原。
为了让屈原的身体得到保护,渔夫们撒下了大米和菖蒲叶,以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
从此,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赛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2. 黄帝避疫另一个端午节的传说与黄帝有关。
相传,在黄帝统一华夏之前,人们饱受疾病的折磨。
后来,黄帝派遣了几位仙人前往人间。
其中一位仙人名叫神农氏,他教人们种植草药以治疗疾病。
然而,由于瘟疫的流行,许多人死于病痛。
于是神农氏指导人们采集艾草,并将其熬制成一种香料。
人们燃烧这种香料,以避免疾病的侵袭。
这一习俗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一部分,人们也开始在这一天蒸制粽子,将艾草放在粽子中,以期避邪驱瘟。
3. 曹娥的故事还有一个著名的端午节传说是关于曹娥的故事。
传说在南朝梁时期,有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
曹娥父亲被控有罪,被判处死刑,然而曹娥无辜受牵连被迫跟随父亲一同受刑。
当曹娥站在刑场上等待处死时,她纵身跃入汩汩流淌的河水中,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父亲被迫害之事终于得到了平反,而曹娥的鲜血流到了汩汩流淌的河水中。
由于她的牺牲和清白,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也会纪念她,并在楚江河中撒下粽子,以表示对曹娥的尊敬和怀念。
这些简短的端午节传说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对爱国精神和英勇行为的赞美。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意义,让我们铭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端午节的相关传说20个字

端午节的相关传说20个字端午节,又称龙舟节、端五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许多传说故事,下面介绍20个关于端午节的相关传说。
1、屈原投江:屈原是楚国的一位伟大诗人,忧国忧民,为此受到贵族阶层的排挤。
他在端午节当天投江自尽,送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2、神兽百兽之王:传说端午节这天,各种妖魔鬼怪将现身,唯有祥瑞的五色神兽可抵抗诛杀所有鬼怪,成为了百兽之王。
3、防瘟符:民间传统在端午节前将驱瘟符贴在家门上,作为防疫和保平安的祈福。
4、五毒去除:端午节吃五谷杂粮,五味清和的食物,有去除五毒祛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5、挂艾叶:在端午节前或节日时挂艾叶,既能驱赶蚊虫,也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
6、五色丝线:民间传统在端午节前,用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穿成一串,佩戴在身上,以驱邪保平安。
7、打龙舟:端午节的主要文化活动是龙舟赛,据说起源于当地水民为了纪念屈原而划船寻找他的遗体。
8、舞蹈起源:端午节还有舞蹈文化,据说舞蹈起源于驱逐鬼怪的各种动作,表现了人们祈求安康、平安的愿望。
9、食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据说当地居民用粽子喂鱼,以防鱼咬死屈原的遗体,后来演变成为人们食用的传统食品。
10、狮子舞:端午节还有狮子舞,据说狮子舞可以驱赶鬼怪,保佑家庭平安,而且也是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1、赛艇传说:关于赛艇的传说,有的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有的说是为了寻找龙王,传说中的冲锋船、猴凳船、乌木船等还有着喜庆的文化内涵。
12、垂钓传说:端午节还有垂钓文化,据说人们在端午节前用清明节的时候所采集的茶叶制成茶钩,在龙舟赛结束时将茶钩入江垂钓,以祈求一年好运。
13、莲蓬五毒:古代传说,端午节这天水中的莲花会开放,而五毒的蛇会爬到水中,人们会将艾叶捆绑成莲蓬放入水中,以清除水中的毒蛇。
14、天河碧落:端午节这天,天上的牛郎和织女相会,他们相会的地点,就是天津市一个固定的流星雨出现地点,叫做天河碧落。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剪短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剪短端午节是一个充满神话传说的节日。
每个传说都有其特色和背景,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今天,我们来剪短10个有趣的端午节传说。
1.屈原投汨罗:传说屈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后人。
然而,由于官场斗争的阴谋和诬陷,屈原被放逐到了汨罗江畔。
在这里,他写下了不朽的《离骚》,思念故乡的情感如泉涌般的体现出来。
最终,屈原心灰意冷,投江而亡。
2.乞巧:传说七仙女和织女坠入凡间,想方设法地相会。
于是,她们制造了一只用银河蒲公英种子、天河珠子和紫云丝绸编织的织机,制作出美丽的彩云锦绣。
她们在桥头比赛,向彼此展示自己的巧手和天赋。
这就是著名的“乞巧节”。
3.龙舟节:传说曾有一位叫做屈原的爱国者,他饱受官场权力斗争的煎熬,最终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为纪念他,人们划龙舟赛,在江水中放入这位英雄的饭团,以示悼念。
4.草船借箭:传说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对抗强敌,曾经利用石头打出一个“草船借箭”的计策。
通过巧计,他让敌人相信自己准备移师北上,实际上利用草船借箭的借口,大量储备兵器,最终击败了敌人。
5.五色线:传说五色线是由女娲娘娘亲手编织出来的花边。
女娲娘娘用七彩云彩、天帝丹、火龙玉、荆棘花等珍贵材料制成,并用花苞串起来。
五色线成为传统手工艺术中的代表,也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
6.投壶:传说投壶是古代儒雅文化的标志之一,象征着文化、爱情和生命。
人们将青铜的壶插入地面,然后用小球去投壶,像靶子一样的目标应该是个小坑。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着玩家的技巧和力量,而且还能提高人的精神素质。
7.吃粽子:传说在屈原去世那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他,将饭粽投入江尸,以示追悼。
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已成为传统习俗之一,不仅形状各异,而且口味也千变万化。
8.赛龙舟:传说赛龙舟开始于战国时期,人们划龙舟,并在上面吊瓶装酒。
出发时在水面上扔下铜钱,便有人捞出来喝酒。
这个游戏不仅考验着运动员的团队协作和力量,而且还能提高个人的意志品质。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简短端午节,又称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10个有趣的端午节传说。
1、屈原投汨罗。
传说屈原为了不忍心见到祖国痛苦的景象,最终选择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端午节这天丢粽子进江中,以此来表达对屈原英烈的怀念和敬意。
2、百无禁忌。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瘟疫流行,很多人感染了这种病,并且都苦于无法治愈。
但是在端午节这一天,那些得病的人们竟然神奇地痊愈了。
这让人们开始相信,端午节这天没有任何禁忌,可以放心大胆地做任何事情。
3、屈原梦粽子。
另一种关于屈原的传说是,在他被放逐的日子里,他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天空中有五彩缤纷、香气四溢的食物,他清醒过来后解读出是粽子的暗示。
于是人们也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以示纪念。
4、百般歧路。
在古时候,端午节这一天是恶鬼出没的时候。
传说这些恶鬼会引诱人们走歧路,导致他们无法回到家中。
因此,人们会在门前挂上艾叶、菖蒲等草药,来保佑家人平安顺利。
5、吴起鼓瑟。
相传春秋时期的楚国吴起是一位著名的将军和文化家,他善于演奏瑟琴。
一年端午节这个日子,他意识到很多人居住在河畔,于是便漂船乘风前往,演奏了优美的音乐,以庆祝这个节日。
6、放龙船。
此传说说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江湖上有一条巨龙经常出没,人们怕他伤害,便想出一种方法来骗他。
他们做了一条很大的龙船,上面装满了酒。
龙看到之后便不停地往里面灌酒,终于醉倒。
这个奇妙的计策就通过了,这个节日的常规活动——赛龙舟,就这样诞生了。
7、包粽子。
传说在端午节这一天,有一位名叫儿童节的少年,到河里游泳,却意外被淹死。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少年,就把他的象征化作了粽子的形状,以此来表达对他的尊敬和缅怀之情。
8、魏征唱歌。
唐朝时,大臣魏征善于唱歌,一年端午节这一天,他在天文台上唱起了悠扬的歌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篇一: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篇二: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除了为了祭奠屈原,还有祭奠伍员投江、勾践灭吴、介子推死于山、曹娥投江以及纪念黄巢的说法。
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吃着粽子,看着龙舟,重温历史,感受历史。
追寻着古人的脚步,用心去领悟中华传统美德,去继承中华传统文明。
1、《纪念屈原说》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家族在楚国很有名。
先祖伍举是直言楚庄王有功劳的楚国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师。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亲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杀,而避难逃奔吴国。
后结识吴公子光,并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
为使吴国能内可守御,外可应敌,他建议吴王阖闾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
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最后选定城址,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
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
他忠心耿耿帮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吴国国力达到了鼎盛之势。
吴王阉闾去世后,他继续辅佐夫差即位,帮助吴国打败越国。
伍子胥分析吴越两国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张一定要灭掉越国。
但是吴王夫差自矜功伐,听信伯噽谗言,允许越国保全下来。
并将伍子胥赐死。
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投入大江。
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吴国百姓更加怀念国之柱石伍子胥。
千百年来江浙一带相传伍子胥死后忠魂不灭化为涛神,端午节即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勾践伐吴说》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
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4、《纪念曹娥说》《后汉书曹娥传》记载,曹娥,虞皂湖乡曹家堡人。
父曹盱,为巫祝,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
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五日,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娥年十四,投瓜于江,存其父尸。
曰:父在此,瓜当沉。
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旬有七日。
遂自投于江而死,三日后抱父尸出。
译文:曹娥之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寻父亲。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投了江,三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
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
元嘉元年(151),上虞县官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
后蔡邕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在浙江的东部地区,当地居民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5、《纪念介子推说》介子推曾经作为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追随重耳四处流亡。
重耳断粮数日,再不吃东西就会死人。
这时候介子推竟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了肉汤送给重耳吃。
重耳吃饱喝足之后,询问缘由,发现了介子推的伤,很是感动。
重耳表示,以后自己得到国君之位,一定要重赏介子推,报答活命之恩。
可是,等到重耳回到晋国,夺得国君之位后,遍封群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
介子推心中怨恨,于是写了一首《龙蛇之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怨。
然后,介子推带着母亲离开了朝堂,回到了故乡。
有人把介子推的歌谣告诉晋文公,晋文公遗憾不已,连忙派人去寻找介子推。
打听到介子推住在山中,就到山中寻找。
可介子推就是不肯露面。
晋文公也是阎王脾气,竟然下令放火烧山,认为介子推为了活命,必然出山。
没想到介子推竟然抱着一棵树,活活烧死了。
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
为了表示对介子推的纪念,表达自己的悔恨,晋文公下令,以后五月初五那一天,都不许生火做饭大家提前几天做好了粽子之类的冷食以纪念介子推。
后来,其他国家了解到介子推的,也很是感动,推广开来。
中原大地,长江流域,都在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
6、《纪念黄巢说》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在门口插菖蒲艾草的习俗与他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 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 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篇三: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简短】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
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二: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三闾大夫屈原的传说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
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
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三: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
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间,两岸连续大雨,舜江洪水暴涨。
曹娥她爸怕错过渔汛,他不顾曹娥反对出江去捕鱼。
父亲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
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
后来,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寻还没见到父亲。
太阳快落山了,曹娥从她父亲的伙伴口中得知:他们一起在张网,突然一个大浪,把她父亲的小船推进漩涡,让水冲走了。
曹娥一听吓出了魂灵,大叫一声父亲、父亲,拔脚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边来回哭叫。
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见她爹在跟水搏击。
曹娥纵身向江水扑去。
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却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盘旋,隐隐约约好像有人在游动。
人们赶过去,发现正是曹娥和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