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3.桂花雨(说课稿)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说课稿_
3《桂花雨》说课稿[教学目标]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
(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一、说教材《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1.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桂花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课。
我首先说教材《桂花雨》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文章脉络清晰,以香气四溢的桂花为线索,通过作家琦君恬静而温暖的笔触,回忆了桂花飘香时节的乡童摇花之乐。
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根据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箩”等2个生字,会写“懂”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桂花”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默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4.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默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难点为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接下来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朗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走进文本,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悟情。
我引导学生通过师生接读、逻辑引读、减词对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快乐。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圈点批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让学生抓住“桂花香、桂花雨、摇花乐”等关键词语,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然后重点说一说教学过程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质疑探究,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我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一首诗,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亮”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
新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师说课稿评课稿
新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师说课稿评课稿《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前后拓展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特色,并学习运用课文表达特点,仿写自己童年趣事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法学法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细细花香中悟真情——《桂花雨》第二课时说课稿《桂花雨》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文中以“桂花雨”为题,读起来可以引起读者许多美好的遐想。
这篇课文作者文笔清新自然、感情丰富真挚,全文充满着浓浓的桂花香气,第一次读时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篇课文,于是选择了这篇课文作为我公开课的课文之选。
下面我主要从课标要求、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来谈谈我这节课是如何来设计的。
说教材:这篇抒情散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摇花乐”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旨,点出了“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有着迷人的香气味;第二至四段着重描述了“摇花乐”。
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金桂。
我爱童年的桂花雨,篇末点题。
使全文充盈着桂花的香味,也让读者分享到“摇花乐”。
说学情: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此时他们还是处在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
所以这篇课文的理解上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透彻理解文本所传递的思乡情,教学中老师还要多引导,让孩子们不同方式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说教学目标:课标对于中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要求主要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并能体会这些词语在文本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可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课标要求与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感受作者摇桂花的“乐”,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感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反复朗读课文精彩片断,感悟母亲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
”的深刻含义。
其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的金桂。
《桂花雨》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
<桂花雨>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桂花雨》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篇课文。
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以及习作和口语交际让学生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浓浓思念。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第3-6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第7-8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同时点题,写“我”爱童年的“摇花乐”。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好好体会。
二、说学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也有了初步的欣赏与比较的能力,但是毕竟年龄较小,缺乏领会文本内在寓意的能力,难以透过文字体会要义。
同时,本班学生共52人,男生29人,女生23人。
在学习上,学生间的水平差异大,优秀的学生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阅读和写作能力,而部分学生语文功底则较为薄弱,不能独自理解文章感情以及上课消极,课堂参与度低等问题。
因此鉴于本班情况,语文课上将常用于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等,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作者的浓郁思乡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内容,从五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出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10个,包括多音字两个,并理解生字所组词语的意思。
2、学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重点词、句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浓浓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理解哪里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句话。
(二)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公开课的教材是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桂花雨》一课,这是一篇以描写桂花盛开、飘香的情景为主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桂花的产地、特点以及桂花的花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写、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对美的欣赏和珍惜之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桂花的特点和花语。
•难点:如何通过文字描绘桂花盛开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幻灯片,带领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并收集学生对桂花的感受和认知。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桂花雨》,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热爱。
3.解读(15分钟):解释生字生词,分析课文结构和表达的情感意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4.感悟(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对桂花的感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绘制桂花盛开的场景并配上诗句,展示学生的描绘能力。
6.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桂花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欣赏美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桂花这一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声音等多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也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感悟,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实地观察桂花,从亲身体验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以上就是本次公开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桂花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热情。
感谢大家的聆听和支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案-第26课 *桂花雨。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和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回忆童年的事吗?是啊!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3、齐读课题。
4、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课文要求我们怎么学习?5、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学这篇课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第26课 *桂花雨》。
6、师:老师已经把阅读提示细化了,请看阅读要求。
(出示课件)7、生:齐读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师: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主要写了“我”小时候在故乡摇桂花的乐趣。
(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3、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1、师:指名读。
你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2、生: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师:为什么喜欢这段?这段描写了什么情景?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适时表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第2篇】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桂花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桂花雨》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
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段开篇明旨,写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
桂花雨说课稿部编版
桂花雨说课稿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桂花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桂花雨》是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童年时在家乡摇桂花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动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韵味。
这篇课文被选入部编版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文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以及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点拨。
此外,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不同,对于作者所描绘的乡村生活和思乡之情可能理解不够深入,这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参加桂花节的经历,描绘了桂花节的喜庆气氛和家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中的桂花雨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时光,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但是,对于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家乡文化和传统节日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增加对这些知识的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对家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生字词的掌握。
2.难点:课文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对家乡文化和传统节日的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文化和传统节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家乡文化和传统节日的意义。
4.朗读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6.总结与拓展:对课文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和童年生活的价值,布置相关的写作和实践活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小学语文《桂花雨》说课稿逐字稿
小学语文《桂花雨》说课稿逐字稿一、说教材《桂花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忆桂花、摇桂花、思桂花的过程,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1、会认“箩、杭”等生字,会写“懂、兰”等生字,正确读写“欣赏、姿态”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出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3、体会作者对桂花的赞美以及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难点:体会作者借助对桂花的描写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四,说教学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读感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按照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让学生说一说有关童年的回忆,然后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听了精彩的讲述,也勾起老师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童年是欢声笑语的,那你们知道吗?著名作家琦君的童年是充满香味的。
让我们走进《桂花雨》去看一看吧!(这样导入能直接切入课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形成阅读期待,产生探究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首先,检查预习:教师出示重点生字词,采取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的方法反复读,并且交流记忆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对于易写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临写,同桌互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接着,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忆桂花、摇桂花、思桂花,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一设计,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感知文本,理清脉络,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研读赏析做好铺垫)第三个环节,研读赏析聚焦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从三个问题研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一单元《桂花雨》部编版
《桂花雨》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精美词句,提高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散文的韵味,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捕捉和情感表达;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深化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了解桂花文化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通过本课学习,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第一单元《桂花雨》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主要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如“桂花”、“飘落”等;课文的朗读与感悟,通过描写桂花飘落的美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主题;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共鸣。此外,还包括相关文学常识的介绍,如了解散文的特点等。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情感体验与共鸣:学生需要理解并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对一些缺乏相关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课文中一些隐含的寓意和深层情感表达,如桂花雨的象征意义,可能难以被学生直接理解。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散文的韵味,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解释:
-生字词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造句练习或小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词汇。
-情感体验与共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关于家乡的美好回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教师需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背后的深层意义,如家庭、故乡的象征等。
教师考编面试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
教师考编面试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桂花雨》,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桂花雨》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本单元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人、事、景、物之间的情与理。
语文训练目标①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②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并且借桂花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前面几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具体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文章语言的分析和感受力仍有欠缺。
因此,需要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和言语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箩、杭”等2个生字,会写“懂”等10个生字,理解“缠着”等新词的意思,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了解桂花带给作者的美好回忆(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上课之前,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教法学法。
本课中我将主要采用:朗读指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情景创设法、品词析句法、批注阅读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阐述本课的教学思路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会和学生做一个互动小游戏,(逛三园)请学生畅谈对桂花的了解,进而引出课题《桂花雨》。
这样的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快速将学生带入文中。
环节二: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基于此,我会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在此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重点强调易读错易写错的字词,如“杭”的读音,“浸”的书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桂花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来像大家阐述我的这堂课:一、说教材《桂花雨》这篇课文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
本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课文有8个自然段。
文章先写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真是迷人”。
第四、五、六自然段写童年的“摇花乐”。
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花乐”这一场景之中。
第七、八自然段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我”爱童年的“桂花雨”。
教材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桂花树下摇桂花的欢乐的情景。
教学中能让学生根据插图来理解学习课文内容,想象摇桂花的欢乐,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组课文都是思乡怀乡之作,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品味优美句子和经典词语,体会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了让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更集中,更突出,我把第一和第二个目标在课前就已经拜托郭老师帮我完成,所以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第三个目标,具体为:品味优美句子和经典词语,体会摇桂花的快乐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助想象和情景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
这也是我这节课要完成的重点。
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2023年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精选7篇)
2023年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精选7篇)部编版桂花雨说课稿1(1663字)一、说教材内容《桂花雨》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七课,这篇课文题目给人以很多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的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的桂花,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的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桂乐和桂花雨。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高、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合计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四、说教法学法1、直观教学法:由于对桂花的了解人们很陌生,带领学生亲自找到桂花树让学生对桂花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直观了解和感受,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帮助理解重、难词句。
2、朗读体会法:通过学生自读、指定读、听读、演读帮助体会桂花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有效的语感培养。
3、启发诱导法:通过激发语、教学媒体从兴趣出发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悟。
4、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五、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7、桂花雨)上课一开始激发学生,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二)出示插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看《桂花雨》的插图,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知作者摇桂花的快乐,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三)朗读体会重点句段:1、自由朗读(2—6)自然段,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给同桌交流。
桂花雨 说课稿(3篇)【五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3篇)《桂花雨》说课稿首先说教材。
《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为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并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13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设问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通过疑问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思乡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随后揭开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
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桂花雨》教学教案篇一《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桂花完美的回忆。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设计时我尽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课文资料。
上完课后,我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反思如下:一、品析重点词语教学上的不足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孩子们都找到了“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几个描述桂花香的句子。
我准备抓住重点字词,经过品读感悟的方式让孩子们比较得出哪里的桂花更香,但孩子们的品读并不到位,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区别。
这一个环节的效果没有到达。
二、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品读“摇花乐”资料草草收常在前一部分介绍桂花香的特点时,由于孩子经过理解重点字词和比较阅读后,没有得出杭州的桂花比家乡的桂花更香的特点,所以之后又用了一大部分时间去弥补这个问题,以致在后面体会“摇花乐”时,显得仓促。
在本节资料中,“缠”字写出了作者的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来了摇桂花的'乐趣,同时反映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可当时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让孩子们抓住重点字词一读带过,并没有采用课前准备的“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
”三、朗读形式单调。
本节课中孩子们朗读的形式仅有齐读、小组读和自由读的三种方式。
而这样的朗读形式很明显不利于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到达以读促悟的效果。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了有一部分孩子很想站起来挑战他人或小组的冲动,可我却忽略了这一点。
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采用过这种挑战式的朗读,效果甚好。
四、教师灌输得太多,孩子们自我表现的机会甚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选自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童年时摇桂花、晒桂花、吃桂花的美好体验为主线,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他们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亲情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体会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情感,感受亲情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桂花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主要情节。
3.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4.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分享感悟:选取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7.小结课堂:教师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强调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反映出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一、二自然段开篇明旨,写作者童年时最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迷人,并过渡引出“摇桂花”;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第五、六自然段写母亲回忆家乡金桂的同时点明“我”爱童年那阵阵的桂花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敢于质疑和乐于释疑的习惯,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能力都比较强。
但在创新能力、概括、思维方面存在不足,如想象力会不自觉地受到思维定势的约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不能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三、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朗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前后拓展阅读,了解作者作品特色,并学习运用课文表达特点,仿写自己童年趣事的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五、教法学法
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
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师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3、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说学法: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因此学生可以围绕“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
这样不仅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整体感知。
1、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
”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
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因为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整体引入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这样设计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
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2——6自然段第一步: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课件出示“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学生抓住“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写下有思考价值、牵一而动全身的问题。
(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设计意图】“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样设计直奔课文的重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第二步: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2、
3、4自然段。
要眼到、心到、手到。
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问题?勾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探究。
教学生是为了不教,
注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3、集体交流。
交流的要点:
1)“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理解“浸”,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读出桂花的芳香。
2)3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A提出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急切的心情?
B教师和学生分角色读读母亲的对话,互换角色读。
C体会摇桂花的快乐。
首先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呀!”评议,听出快乐吗?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表演边说摇桂花的动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的欢乐。
然后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
分组读,评议。
D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3、4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
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
汇报交流
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
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
重视以读促理解,重视各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自主发现。
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读、悟、说、想的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
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
以情促练,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感受快乐,进入语言学习的奇妙境界,这便是以练激情。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顺学而导,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
并在训练设计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教法学法化,学法教法化”。
第三步、突破难点,升华感情
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学习小伙伴讨论、交流。
接着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
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然后抽生读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
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3、拓展练习。
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与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七、说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思乡情
文字是画文字是情
一个好的板书,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
并能让学生能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
我的板书,它能体现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特点,把文章的重难点展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