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
语文各种手法的归纳
语文各种手法的归纳
语文中的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对偶、双关(隐语)、设问、反问、借代、互文、反复等。
这些手法各自有其特定的功能,例如比喻能够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拟人能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使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排比能够增强气势,叙事透辟,长于抒情;对比可以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表现手法有赋(铺陈)、比兴、象征、联想、想象、白描、渲染、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对写法等。
这些手法都能起到强化表达效果的作用。
以上是常见的语文手法,了解并掌握这些手法对于提高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极大帮助。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介绍和运用,建议查阅相关的语文教学辅导书籍或请教专业的语文教师。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手法。
一、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容的基本形式。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语文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技巧总结(全)
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5。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二)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序.(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常见的语文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完整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在语文考试中常有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具体辨析与作用分析的题目,其实这三者的概念是较难区分的,一是因为这些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专家用语与教育用语之别,二是从来也没有一部权威性的著作对这些问题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并辨析过。
以下所述也只是个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说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四者之间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表现手法要比写作手法来得宽泛,可以说两者之间是领属关系,因为表现手法可以是戏剧中的表现手法,美术中的绘画笔法等等,而写作手法仅仅是在写作中运用的一些手法。
而描写手法也要比修辞手法围大,不过它们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即描写手法中有许多是借助于修辞手法的,而修辞手法中有一部分则不属于描写手法。
而至于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应该是前两者中包括了后两者。
然后我们再来分别逐一简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手法。
一、写作手法:是人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文章容的基本形式。
如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
写作方法还因问题不同有所不同:记叙的方法、说明的方法、议论的方法、描写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辞手法等。
常见的有:夸、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最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夸、对比、比喻、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动静结合、寓景于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体一点细分一下,写作手法那么又可指特定文学样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结构短篇小说的写作手法:“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小学语文各种表现手法
记叙文⑴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即“写作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正衬、反衬、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讽刺、夸张、联想、想象等;广义的表现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布局谋篇、修辞手法;⑵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⑶布局谋篇:铺垫、伏笔、照应、悬念⑷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借代、反语、夸张、引用、⑸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⑺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⑻描写的对象: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⑼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⑽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含神态、语言、动作、心理⑾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⑿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⒀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⒁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小说⑴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⑵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文章体裁⑴根据文学体裁分类小说、诗歌、戏剧、散文⑵根据表达方式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⑴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⑵论据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⑶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⑷论证方式: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⑸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鲜明、概括、生动⑹议论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结论说明文⑴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⑵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主要—次要;概括—具体;整体—部分;特点—用途⑶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明⑷说明文的风格:平实、生动⑸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连贯式。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语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一、常见八种修辞手法01.拟人含义: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02.比喻含义: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03.排比含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04.夸张含义: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05.对偶含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学案博苑2012-12-05 05475d56b7b40102e1o0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区别在阅读鉴赏中,“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被张冠李戴,混为一谈,进而影响正确的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一、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知识导图
表现手法 结构方式 修辞手法
叙述
描写 抒情 议论
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补叙以及铺叙(铺陈)
对象:人物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 景物描写 角度:正侧、虚实、动静、远近、表里、抑扬、点面、褒贬 、明暗、大小、正反、主客、冷暖 、声色及视听嗅触 立足点: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 方式:白描和细描(工笔) 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和即事感怀等四大类)(乐景哀 情、哀情乐景等)
即事感怀诗-----叙事与议论或抒情结 合-----情在事之特点与作者之议论抒 情相通处。
古迹-----怀古咏史-------借古讽今----情在古事与作者今处环境的相 通处。
描 写 方 法
正侧结合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烘托 视觉变换
使表现的内容更具体、生动、形象
追忆过去;设想未来;从对方角度;梦境、仙境、幻境
描写
描写对象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景物描写
动静交错
直抒抒情
抒 情 方 法
间接抒情
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抒 发的语句中
借景抒情
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借物抒情
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 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
借事抒情 借古讽今
化动(静)为静(动),以动(静)写静(动); 以动(静)衬静(动),动静结合
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形象、心理;揭示主题
刻画人物,不写背景,突出主体 叙述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侧面描写,突出主体
语文修辞写作表现手法
一、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反复等。
(修辞手法是适用于句子的,是句子内部的表达技巧。
)1、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
这两种事物之间的性质是不同的。
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借喻等。
①明喻(甲象乙)——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
比喻词如:像、像……一般、像……一样、像……似的、仿佛、仿佛……似的、仿佛、好比、如同、如、犹如等。
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
两者的相似点:热。
例如李煜的《虞美人》中有这样的句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概念但是诗人把它比作春水不但形象可感,而且使读者想象到愁如春水的多又连绵不绝。
②暗喻(甲是乙):本体、比喻词和喻体也都出现。
但是常用的比喻词变了,一般用的:是、成了、成为、变成等。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不明显看出来。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
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例:雨溅在她的脚下立刻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
③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例如:贺铸《青玉案》中的句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诗人把闲愁比做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连用了三个喻体把自己的闲愁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④借喻(甲代乙):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
句意的表达有了更大的隐蔽性,也更为含蓄内敛。
借喻:只有喻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例:大片大片的雪花在我的生命里飞舞,寒风又将我的身体狠狠推远,路的身影渐渐暗淡下去。
语文常见的24种表现手法+10种修辞方法
语文常见的24种表现手法+10种修辞方法常见的24种表现手法: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强化论点。
在散文中的作用: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鮮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
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
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联想、想象: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增添艺术感染力。
2、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
它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3、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
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4、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是突显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5、衬托(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是突出本体的某个特征。
6、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前后对比,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7、(前后)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以实衬虚、以虚衬实,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作用是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突出主旨。
10、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含蓄地寄托作者的主张、哲理,能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
11、直抒胸臆:即景抒怀,直接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情感和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12、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13、融情于景: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衬托或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营造氛围。
15、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16、以静衬动:突出了事物的动态(热闹、灵活、敏捷等)特征。
17、以动衬静:突出环境静谧、安静、寂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