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跨国公司怎么做公共外交
公共关系的国际视野与沟通技巧

公共关系危机中的沟通技巧
保持冷静:在危机时刻,保持冷静和镇定是至关重要的。 透明度: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增加透明度,减少误解和猜测。 适应性:根据危机情境的变化,灵活调整沟通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双向对称模型:积极倾听、有效沟通,促进双向对称的信息交流,增强理解和信任。
在公共关系中, 倾听与理解是建 立良好关系的关 键要素之一。
跨文化沟通的技巧与策略
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沟通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 维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
使用共同语言: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使用共同语言或翻译人员, 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避免文化冲突:在跨文化沟通中,要尽量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冲 突,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信仰。
案例名称:BP石油在墨西哥湾的危机公关
案例简介:BP石油公司因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面临严重的公关危机。通过 公开透明地与政府、媒体和公众沟通,积极承担责任,最终成功挽回了声誉。
PART 3
公共关系的沟通技巧
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接收
明确信息目标:确保传递的信息清晰、具体,避免歧义。
适应受众:根据受众的特点和文化背景,调整信息的表达方式和语 言。
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
避免文化冲突,提高沟通效 率
拓展国际视野,提升企业竞 争力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促进相 互理解与合作
建立良好公共关系,促进品 牌形象
国际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的公关危机
案例简介:可口可乐因涉嫌歧视印度本地供应商而引发公关危机,通过积极应对和沟 通,最终成功化解危机,并加强了与当地供应商的合作。
跨国公司与美国对华经济外交——以美国跨国公司游说PNTR法案为例

代跨 国公司又凭借 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 、 完善的全球化 网络
向经济外交领域渗透 。 在通常情况下 , 跨 国公 司会为 了追求 自己的利益 而采取 多种手段来影响母 国的外交政策 。 现在民主国家的对外政策 往往是 国内不 同利益集团主义博弈 的产物 , 最具实力 的跨 国 公 司会从 自身利益 出大 通过游说 、 施压等方式 , 要求取 消或 放 宽向某 国商 品出口的限制 , 或要求给予某国贸易优惠的政
( WT O) 达成了双边贸易协定 , 中围广泛地 开放农业等一系列 国内市场给美 国。 相应地 , 美 国国会就必须给予 中国“ 永久性 正常贸易关系” 以保证 中国商品 以同其他国家产 品相 同的低 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 但是 , 中美就中国加入 WT O达成 的双边 协议 由于与美 国的“ 杰 克逊一瓦尼克修正案” 相 冲突 , 该协议 必须获得国会 的批准才能最终生效 。 为此 , 2 于有人形象地借用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 中的比喻说 , 跨 国公司就像一
个“ 幽灵” 游荡在当代 世界上空 。 经济 外交有两层 含义 : 一是指 “ 国家 为了实现其经 济 目
二、 美 国跨 国公 司游 说 P N T R法 案
2 0 世纪 8 0 年代后期 , 中 国经 济 迅速 发 展 , 中美 经 贸联 系
但是一 直 以来 , 人们都将 跨国公 司当作 一个经济 实体 ,
却并未发现其作 为经济外交载体的功能。 本文将从跨国公 司
作为经济外交载体 的角度 出发 ,通过美 国跨 国公司游说 P N
r f R法 案的案例 , 来分 析跨 国公 司在美 国对华 经济外交 中产
生 的作 用 。
一
王 芳 琳
公司外交

对政府的建议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A B(Host Country)
MNCS
问题:政府该如何处理与跨国公司的关系?
对政府的建议
具体建议
• 最重要的一点: • 企业不是一块巨石,而是由各种有着不同利益、使命和视 角的单元组成的。 • 建议一:充分了解到这个公司的行为是各种不同利益综合 建议一: 的结果,找到它的软肋,施加有效的影响。
对政府的建议
具体建议
• 前来谈判的公司团队可能代表着某些利益,政府的信息很 可能不能有效传达。 • 建议二:政府应该将这些事件提高到管理层,从而使公司 建议二: 在衡量问题的时候能够从更高议三:政府应该利用企业战略的影响力,对不同的战略 要区别对待。
对政府的建议
作者和本书介绍
• 作者:Amir Mahini,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作者: business research for McKinsey & Company(麦肯 ( 锡咨询公司) 锡咨询公司) • 著作 著作:Making Decisions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Managing Relations with Sovereign Governments. • 《跨国公司的决策:如何处理与主权国家的关系》 • 出版日期:1988年
前言简介
• 1、作者写此书的目的? • 2、为什么作者对此感兴趣呢? • 3、本书的话题: • 公司应该怎样组织自己来实行理性的决策: 子公司经理 公司高层 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都参与其中(若果是这样的话,要有怎样的组织框 架呢?)
• •
4、决策权力问题 谁有权决定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集中化---高层 非集中化---子公司经理
第六章、公共外交的传播及机制

人际传播与公共外交; 组织传播与公共外交; 大众传播与公共外交。
一、人际传播与公共外交
所谓人际传播,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非大众传播媒 介进行的交流活动。 人际传播的基本类型:直接传播与间接 传播; 人际传播中的“第三者”因素; 说服性人际传播与外交; 人际传播与公共外交
Ⅰ人际传播的基本类型
直接传播: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之 间进行的面对面的或凭借非大众传播媒介 进行的传播。 间接传播:现代社会中,人际传播不再 受到距离的限制,通过传播媒体进行的远 距离之间的人际传播。如电话、电报、网 络等。间接传播受到了技术进步的直接影 响和制约。
Ⅱ人际传播中的第三方因素
现代社会的人际传播,深刻地受到“第三方 因素”的影响。“第三方”往往是指“以合法权 力为基础的权威”或者“专家权力”。它在人际 传播中扮演中间人或解释者的角色。 人际传播关系,一般分为弱联带关系和强联 带关系两种,在强联带关系中,容易进行直接的 人际传播,而在弱联带关系中,则需要有第三方 的介入才能够完成更为充分的人际传播。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它日 益扮演着第三方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人际传播。
Ⅰ大众传播的概念与类型
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一 定的传播媒介,在政府的管理下,对受众 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 根据媒介特征,大从传播分为三类: 平面媒体传播;即印刷媒体 立体媒体;音像媒体 网络媒体;基于网络的传播
Ⅱ大众传播的影响因素
社会条件影响 人为因素影响 发布者:信息的可信度、专业权威性 受传者: 人口统计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职业等) 受众的社会性特征(群体归属、个人情感经 历、性格特点等) 受众的信息偏好(求真、求短、求新)
美国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战略范文

美国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战略“我们将领导自由、正义和希望,因为这是我们价值观和利益所在。
我们相信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多得者多与。
我们也明白,自由、健康、富裕不是极端分子、仇视分子和恐怖分子的温床,而是国家稳定的源泉。
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是更加和平的世界。
因此,美国人民必须明白,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布什总统于白宫疟疾峰会上的演讲 2006年12月14日使命任务和工作重点我们的根本价值观和信条成就了美国的强大、成功和安全。
是这些价值观给了我们的民族以生机,指导我们在世界各地的行动。
我们认为不论男女,人人都是平等的,并且应享有基本的人权,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政治参与权。
我们认为无论政治形势如何,每个人都应生活在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利受到保护、惩治腐败和依法治理的公平社会中。
在世界各地,美国愿与其他政府和人民一道维护人类尊严、促进世界和平并推动社会进步。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设立了八个国家安全目标:捍卫人类尊严;强化反恐怖主义同盟;化解地区冲突;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延长发展周期;与其他全球力量中心协作;为应对二十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推动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转型。
公共外交和战略传播应紧密围绕国家安全目标,始终倡导美国根本价值观。
所有传播和公共外交活动应遵循以下几点:强调我们对自由、人权与尊严和人人平等的信念;支持认同我们理念的人;支持人们争取自由和民主;反对仇恨和压迫主义者。
战略目标美国政府愿与世界各地的国家和人民为促进人类生活更美好而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由多种族组成的移民国家,美国尊重个人文化、背景和信仰的多样性。
在世界各地,我们致力于成为促进发展、繁荣与和平的合作伙伴。
我们建立了三个战略目标来推动美国对外国受众的公共外交和战略传播:1.美国要提供一个符合我们最基本价值观的关于希望和机遇的积极愿景。
正如我们所深深信奉的自由、尊严和人人平等。
我们认为,人民应生活在公正的社会中,享受到法治和自由,远离腐败和恐怖。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4、提升国家形象:公共外交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树立良好的国家形 象。通过与国内外公众、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国家可以展示其负 责任大国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四、结论
四、结论
公共外交作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手段,其界定、形成条件及作用涉及到多个 层面。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优势,各国政府需根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技术条件,制定合适的公共外交策略,以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公共外交 也需不断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创新交流方式,提升国际影响力。未来的研究 可进一步探讨公共外交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践及其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公 共外交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公共外交的界定 形成条件及 其作用
目录
01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02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 条件
03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公共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 次演示将探讨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概念。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一、公共外交的界定
3、平等性:公共外交倡导平等交流,尊重多元文化,不以强力或威胁为手段。 4、长期性:公共外交追求长期效果,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他人,而非短 期内的迅速改变。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条件
二、公共外交的形成条件
1、政治条件:国家必须拥有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以保证公共外交的顺利开 展。政治体制的稳定与成熟是国家进行公共外交的基础。
三、公共外交的作用
2、增强国际组织影响力:公共外交可以帮助国际组织扩大影响力,提高其制 定和执行国际规则的能力。例如,各国政府可通过公共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
世界公共外交政策内容

世界公共外交政策内容摘要:一、引言1.世界公共外交政策的定义和重要性2.文章结构概述二、世界公共外交政策的演变1.冷战时期2.冷战后时期3.全球化与网络时代三、主要国家的公共外交政策实践1.美国2.英国3.我国四、公共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信息传播的多元化2.文化差异与误解3.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五、世界公共外交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1.数字化与智能化2.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3.民间外交的重要作用六、结论1.世界公共外交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我国在全球公共外交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文:一、引言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共外交政策已成为各国争夺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公共外交政策指的是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传播、民间交往等方式,向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本国价值观、塑造本国形象,以达到增进国际理解、信任与友谊的目的。
本文将从公共外交政策的演变、主要国家的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公共外交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二、世界公共外交政策的演变1.冷战时期:冷战时期,公共外交政策成为美苏两国争夺国际影响力的工具。
两国通过文化输出、广播战、援助等方式,竭力塑造各自阵营的国际形象。
2.冷战后时期: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各国逐渐认识到,单纯的军事、经济手段难以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外交政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这一时期,各国致力于传播本国文化、推广本国价值观,以争取更多国际支持。
3.全球化与网络时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
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公共外交政策更具传播力,但也带来了信息失真、谣言传播等问题。
各国政府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纷纷运用新媒体开展公共外交,以期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良好形象。
三、主要国家的公共外交政策实践1.美国:作为全球公共外交的领导者,美国通过推广英语、资助国际交流、设立海外文化中心等方式,传播美式价值观,塑造美国形象。
如何在跨国公司中有效沟通演讲稿

如何在跨国公司中有效沟通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如何在跨国公司中有效沟通
的话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跨国公司越来越普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员工之间的沟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
而有效沟通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价值观、习惯等多方面的交流。
那么,如何在跨国公司中实现有效沟通呢?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需要尊重并理解这些差异。
在与不同国家的同事沟通时,我们要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观点,不要因为自己的文化习惯而对他人持有偏见。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语言的沟通技巧。
在跨国公司中,往往会有不同母语的员工,因此语言沟通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需要尽量简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问题,尽量慢一些,以确保对方能够听懂并理解我们的意思。
最后,建立跨国团队合作意识。
在跨国公司中,往往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
组成的团队,我们需要建立团队合作的意识,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取得成就。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学会分享信息,积极沟通,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总之,跨国公司中的有效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尊重不同
文化、注重语言技巧,建立团队合作意识,才能实现跨国公司中的良好沟通。
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美国公司三种政府公关方式

美国公司三种政府公关方式美国的大企业老板,他们到中国访问时不仅同中国的客户广泛接触联系,而且总是争取与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见面,并将此作为开展政府公关的一种重要手段。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曾说,他出任首席执行官以后每年访华的次数平均在四到五次。
这些美国老板经常访问北京并与中国政界商界领袖进行广泛的接触和建立起沟通的渠道。
一方面美国大企业老板访华见到了中国领导人,按照中国的习惯做法,电视、报纸等媒体都要作报道,这个免费广告的效果远远胜过付费广告,给中国听众观众留下的印象是商业广告望尘莫及的。
另一方面美国企业主管与中国政府领导人见面,不仅可以直接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的走向,为本公司在华投资经营提供理论根据,而且还能与中国领导人进行沟通和建立友谊。
有些专事政府公关的公关公司看准了这一点,就通过各种关系牵线搭桥,从中获取利益。
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政府公关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公司高层领导访华,会见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通过改善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促进与中国的合作。
案例:摩托罗拉就比较注意协助美国政府改善对华贸易关系。
1999年11月,美国众议院刚刚通过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法案3天后,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高尔文就来到中国,郑重地向中国领导人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摩托罗拉不仅要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而且还要把高新技术引入中国。
为积极推动美国国会尽快通过对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摩托罗拉做了大量的游说工作,包括呼吁国会尽快通过该法案、发起"敲门运动",先后与75名议员举行300多次会谈,游说他们支持该法案,并出巨资在报纸、电台和电视上大做广告,支持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摩托罗拉的这一切努力对其在华业务自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联合利华为表达在华长期投资和实施本土化战略的信心,1998年6月破天荒地安排两位主管同时访问北京和上海,会见了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上海市长。
此举表明了联合利华在中国长期投资的信心和诚意,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也形成了有利于联合利华的社会舆论。
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价值及其开发利用作者:莫盛凯夏安凌来源:《江汉论坛》2011年第09期摘要:公共外交在各国外交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企业形态,跨国公司因其多重的国际关系角色而具有重要的公共外交潜质。
利用跨国公司载体开展公共外交具有辅助经济外交,实现公共外交活动隐性化,增强公共外交的可信度,推动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的发展四大优势。
中国公共外交在西方遭遇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可信度,对跨国公司载体的开发利用有望成为中国公共外交破解难题、实现飞跃的突破口。
关键词:跨国公司;公共外交;载体中图分类号:D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9-0018-04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以全球市场为经营目标的当代最高企业形态,其独立于国家的职能和作用不断强化,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非国家载体之一。
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经济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经济化,赋予了作为经济实体的跨国公司经济职能之外更多的政治、外交功能。
早在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就被称为继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后的“第三大力量”。
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全球政治觉醒、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国际关系的社会化趋势,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关怀成为跨国公司追求更大发展、实现更多利润所难以回避的时代新要求。
无论其是否愿意,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对跨国公司在国家形象的建构,特别是在公共外交中的潜在作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人们开始注意到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的前景,但对这一方面的探讨仍然止步于较为初级的构想或是案例分析,并未就这一工具载体的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究。
本文主要就利用跨国公司载体开展公共外交的可行性和效用价值,以及这一载体对促进中国公共外交的意义展开讨论。
一、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载体潜质跨国公司,也叫跨国企业,一般是指在一个以上国家建有下属分支企业或机构的国际经营企业。
论美国政府对NGO参与公共外交的支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政府对NGO参与公共外交的支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支持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外交活动,认为这是实现国际关系中的多边合作和民间互动的重要途径。
这种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国政府在立法和政策层面上积极支持NGO开展公共外
交活动。
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赋予NGO参与公共外
交活动的权利和支持。
例如,美国国务院成立了公共外交局,专门
负责支持NGO参与公共外交工作,在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美国政府对NGO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美国
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向NGO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开展海外公共外
交活动。
例如,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全球范围内向NGO提供了大量的
资金支持,帮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再次,美国政府鼓励和支持NGO与外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
开展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国政府认为,NGO与外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互信和友好
关系,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各种国际问题。
美国政府对NGO参与公共外交的支持对我国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政府应该积极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外交工作,将其作为
促进国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2.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赋予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
外交活动的权利和支持。
3.政府应该向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帮助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4.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与外国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公共外交中多元行为体参与机制研究

文化差异引发的信任缺失
在公共外交中,由于缺乏对其他行为体文化的理解和信任,可能 导致合作受阻。
对策建议:以跨文化交流为例
增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体之间的相 互了解和尊重。
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加强语言学习、提高沟通技巧,以便在公共外交中实现有效沟通 。
多元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的理论依据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认为,行为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 其行为和态度,而多元行为体的参与可以影响公众对他国的 认知和态度,从而影响其对外政策。
治理理论
治理理论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决策和治理过程,可以提高政策 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多元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可以促进治理 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建立协商机制
通过建立协商机制,促进多元行为体之间的对 话和协商,达成共识并共同推动公共外交的发 展。
05
多元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 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以文化差异为例
文化差异带来的观念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可能存在观念上的冲突,如 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公共外交中多元行为体参与机制的研究 ,探讨多元行为体参与公共外交的动机、方式和影响,提 出完善多元行为体参与机制的策略和建议,为国家公共外 交的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实地调查 等方式,对公共外交中多元行为体参与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非政府组织案例:以国际环保组织为例
背景介绍
第九章、公共外交的方法与技术

Ⅷ媒体事件法
在塑造公众支持是,通常采取制造“新闻 事件”的方式,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政府 领导人和政府官员身上,引起社会公众对政 府决策的重视,并获得他们的支持。
常用的新闻事件有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 到民众家庭中慰问、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导 演重要公益活动、外出访问重要国家、出面 干预某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等等。
二、公共外交的技术
形象设计技术 政治演讲技术 政治辩论技术 政治传媒技术 品牌管理技术
Ⅰ形象设计技术
形象设计技术是公共关系中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战略在公共外交中的具体运 用.CIS包括三个管理系统,理念识别管理系统、行 为识别管理系统和视觉识别管理系统,分别将组织 的理念、行为和视觉形象以及一切可感之处实行统 一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体系, 并以此成为公众识别和评价组织的依据。国家利用 这样的方式,打造国家形象的“品牌”。
任何政治传媒都必须确定一个诉求点。政治传媒诉求点的 秘密不能从营销者自身去寻找,而应该到政治消费者的心理 世界中去寻找。
政治传媒人作品应体现如下特征:独特性、相关性、冲击 性、原创性、持续性。
Ⅴ品牌管理技术
所谓品牌,是一个营销概念,指“能为顾客提供 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以及附加价值的产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Ⅵ重新组合法
选择采用叙述的方法,通过事实或谎言, 清晰的或模糊的、合法的或不合法的叙述, 对一个观仿、计划、人或产品作尽可能好的 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所谓重新组合,就是将传播者所需要的信 息保留下来,将不符合传播者意愿的信息舍 弃掉,从而形成符合传播者意愿的信息组合。
重新组合法的典型特征是报喜不报忧。
目前通行的“全民公决”本身也是一种人 民力量法的运用。
企业公共外交探析

企业公共外交探析作者:张辉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16年第03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核电、高铁、电商等更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
面对种种国际负面舆论,企业应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向东道国政府、社区、公众、媒体等方面打出一套“组合拳”,实施企业公共外交,并注意跨文化沟通。
“走出去”企业需要公共外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在崛起,但是成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烦恼。
中国崛起是否会重复“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在西方眼里,中国和霸权国家正步入保罗·肯尼迪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
当今,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结构化改革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核电、高铁、电商等更多的企业将走出国门,在欧美的学者看来,“一带一路”是亚洲版的“马歇尔计划”。
与此同时,据彭博社的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还没结束,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就达708亿美元,超过2015年交易金额的一半,于是部分政客恶意炒作,处处找中国企业的麻烦。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就要挨骂。
前驻英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说过,看到中国有成绩,就说“中国威胁论”;看到中国有问题,就说“中国崩溃论”。
面对西方国家散发的种种负面国际舆论,“走出去”的企业开展公共外交势在必行。
“走出去”企业如何开展公共外交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开展公共外交的主体。
面对不利的舆论,需要实施企业公共外交,与东道国政府、社区、公众、媒介等方面开展跨文化沟通,促进国际合作。
与驻在国政府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核电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国家间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企业要做好与东道国政府的沟通工作,维持长期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东道国的各类优惠政策和支持,避免东道国政府反对。
东道国政府既关心当地GDP增长、交通设施建设、当地年轻人就业,又关心企业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诚实诚信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政府作为企业重要而又特殊的外部公众,不仅是重要的信息中心和决策中心,更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企业面临危机时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政府是企业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
软实力与美国公共外交

软实力与美国公共外交作者:马欢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8期摘要: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支付手段来影响他人服从自己的目标,从而使自己达到想要目标的一种能力。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有赖于其文化、价值观念及其政治的吸引力。
一个国家睿智的实力策略就是把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种实力资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作为提升美国国家软实力的一种手段,公共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前美国同跨国恐怖主义之间的较量是一场国家为了赢得民心民意的较量,单一地、过分地依赖硬实力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只有将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巧妙地结合起来才是美国公共外交中最为有效的外交法则。
关键词:实力;软实力;美国公共外交作者简介:马欢欢,女(1983-),河北安国人,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欧美政治经济与外交。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227-02一、如何理解软实力软实力是指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手段来影响他人服从自己的目标,从而使自己达到想要目的的一种能力,它建立在能够左右他人喜好的这种能力基础之上。
软实力政策是日常民主政治中主要的一种政治策略,与左右他人喜好的能力和诸如具有吸引力的个性、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和具有合法性或者合乎道德权威的政治策略等这些无形的资产有关。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资源:一国的文化(具备吸引能力的文化)、一国的政治价值观念(国内和国际上均被认可)、一国的对外政策(具备合法性或合乎道德权威)。
譬如说,在一国的文化方面。
文化指的是一整套能为社会创造意义的实践活动,通常被分为高雅和大众两种文化。
前者例如:文学、艺术、教育这些经常被精英们所呼吁,后者主要集中于大众娱乐。
在中法-普鲁士战争中法国遭到挫败,法国政府动用了于1883年建立的法兰西联盟组织来提升法语和法国文学水平并试图修复支离破碎的国家形象,法国对外文化输出的这种规划就成为法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跨国公司开展公共外交的思考

对跨国公司开展公共外交的思考
顾杰;胡伟
【期刊名称】《青海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当前,公共外交主体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愈来愈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在公共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中的重要一员,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市场力量对政策偏好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交往中对国家形象的形塑作用是跨国公司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原因,院外活动、草根游说、雇佣“代理人”、加入行业协会、政治捐款、资助思想库、与社区建立密切联系、价值观传播等则是跨国公司开展公共外交的主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跨国公司如何开展公共外交给出了几点建议。
【总页数】7页(P34-40)
【作者】顾杰;胡伟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国际关系学会; 上海市社联; 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
【相关文献】
1.《跨国公司管理》课程开展案例研究式团队教学模式的思考
2.开展“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思考
3.央企与跨国公司开展协同科技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4.关于研究型
大学与跨国公司开展技术合作的思考5.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沪投资的现状分析及中资银行与其开展业务合作的对策和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国公司的公共外交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景 ,但对这一方 面的探讨仍然止步于较为初级的构想或是 案例分析 。并未就这一工具载体 的开发利用展开深入细致
的探究 。本文主要就利用跨 国公 司载体开展公共外交 的可
行性和效用价值 .以及这一载体对促进 中国公共外交 的意
义展开讨论 。
一
、
跨 国公 司 的公 共 外交载 体 潜质 ( )复合相互依 赖来自重要纽带 。相互依赖 的空前发 二
展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 大突出变化 。跨 国公 司融合 了复合 相互依赖理论 视野下 国际政 治经济生态 的三个 基本特征 :
跨 国公 司作 为一种 以全球市场为经营 目标 的当代最高
企业形 态 ,其独立于 国家 的职能和作用不断强化 ,是 当代
国际关系的重要 非国家载体之一 。全球化深入发展带来的
经济问题政 治化 、政治 问题经济化 ,赋予了作为经济实体
的跨 国公 司经 济职 能之外更 多 的政 治 、外 交功 能 。早 在 2 0世纪 7 0年代 .跨 国公司就被称为继美苏两个 超级大 国 之后 的 “ 三大力量” 第 。冷战结束 以来 ,伴随着全球 政治
交,实现公共外交活动隐性化 ,增 强公共外 交的可信度 ,推 动公共 外交理论研 究的发展 四大优势。 中国公共外
交在 西方遭遇的最大 困难在 于缺乏 可信度 。对跨 国公 司载体 的开发 利用有望成为 中国公共外 交破解难题 、实现
飞跃 的 突破 口。
关键词 :跨 国公 司;公 共外交:载体 中图分类号 :D 文献标识码 :A 8 文章编号 :10 — 5X( 0 ) 9 0 1 —4 0384 2 1 0—080 1 共睹。约瑟夫 ・ 奈认为 ,尽管销售额 和 G P是两种不 同的 D 衡量标准 ,且这样 的比较常常夸大跨国公司的角色 ,但这 种 比较仍然是有 意义 的.至少 有 1 2家跨 国公 司的年销售 额超过了一半 以上国家的 G P D 。②斯 特兰奇认为 ,跨 国公
跨国公司如何开拓政府关系与行业市场

跨国公司如何开拓政府关系与行业市场公共关系是指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影响利益相关者(Stake holder)的行为。
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媒体、意见领袖、社会公众、供应商、代理商、客户、股东、员工等。
其中政府关系一向是企业在公开场合讳莫如深的话题,往往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如贪污、行贿等。
在大家的印象中,似乎国企比外企更善于此道。
跨国公司为了避免其全球业务的风险,往往依据法律和道德对员工与政府官员的交往制定严格的行为规范。
例如很多外企限制其中国员工送给官员的礼品价值不能超过500元人民币,而且是依据中国习俗的一般礼仪行为,不能带有直接的商业(项目)目的。
跨国公司总部每年会不定期来中国进行商业操守的审计。
如果查出不正当行为,有关责任人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立即开除。
那么外企在中国如何进行政府公关呢?笔者在多年前曾任苹果电脑中国区的市场开发经理,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可能有人看完会问,这些都是快10前的陈年旧事,为什么现在才拿出来说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其实问题不在这里。
企业的政府公关策略往往直接影响到它的竞争优势,是公司的最高机密,是不能随便以真相示人的。
所以大家看到的往往是装饰得“油光粉面”的宣传性报道,而非企业的真实绝招。
真实的绝招往往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秘密。
我这里的故事虽然老旧,但由于没有了“保密”的顾虑,所以货真价实,鲜血淋漓。
不信就接着往下看。
市场环境苹果电脑公司自从1993年在中国建立办事处后,政府关系一直是阻碍公司开拓市场的最棘手的问题。
原因是苹果电脑在中国的最主要的市场是出版行业,即印刷厂、报社、出版社、制作中心、广告公司等。
而新闻出版行业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外企天生就有很重的戒备之心。
政府支持的主要电子出版系统供应商有方正、华光等品牌,它们是苹果电脑的行业竞争对手。
当时方正作为北京大学的校办企业,正如日中天,平均每个星期都有一批各国的最高领导人来参观。
如何在跨国公司中进行有效沟通

如何在跨国公司中进行有效沟通
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组织结构,其中的沟通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经常遇到的挑战。
多语言、文化差异和距离等因素都对沟通的有效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跨国公司的管理者需要重视沟通问题,并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首先,跨国公司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沟通过程的有效性。
这里,公司可以利用聊天工具、文档分享和视频会议等技术,使沟通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节约时间和精力。
其次,跨国公司应注意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语言隔阂,因此,管理者应重视文化的差异,提倡所有人以尊重的态度进行沟通,避免误解和挫折。
此外,跨国公司可以考虑在国际社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增进彼此间的文化理解。
最后,跨国公司应注重沟通的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公司应制定合理的沟通流程和规范,并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并有效地实施。
以上是在跨国公司中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思路。
跨国公司需要利用现代科技和文化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确保沟通的有效性,实现企业的共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跨国公司怎么做公共外交
美国跨国公司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大资源。
跨国公司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各类活动必将对母国和东道国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跨国公司在美国国会从事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的游说活动,是中国公共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
下面分析一个例子。
2000年3月,美国国会围绕着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的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尽管这是自1990年以来每年必唱的一出中美外交“大戏”,但2000年的争论非同一般,因为一旦美国国会通过给予中国PNTR,中美之间就不再需要每年折腾一次,最惠国待遇也就不再成为美方制约中方的一张“好牌”,而有可能成为一张“废牌”。
当时的克林顿民主党政府不希望将人权与PNTR挂钩,因为这将严重影响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和经贸发展。
但政府的力量只能对部分同党的议员施加影响,而且如果这种游说的力度过大,将只能逼使两党对决,导致可以争取的共和党议员,意气用事,完全一边倒。
同样,中国政府也不便公开游说,因为这很可能产生反效果。
于是,不代表两党、也不代表两国政府、但与中美两国政府立场和观点基本一致的美国跨国公司,就能够通过有效的公共外交手段,起到两国政府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
大致而言,当时的跨国美国企业使
用了三种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游说。
其一,直接游说。
美国企业的惯用策略是,根据美国议员过去的投票记录,将他们分为三大类:一是坚决反对;二是坚决支持;三是中间游移。
对第一和第二类就不必要花费过多精力,主要游说的对象是游移不定的第三类。
但对第三类,还需要了解,谁决定不再竞选连任、谁决定连任。
一般而言,优先游说竞选连任的议员,一旦其决定不连任,那么游说者就少有“空子”可钻。
剔除了不再连任的议员以后,主要再针对第三类中决定竞选连任者,进一步分析他们选区的选民最需要的是什么?议员最希望解决的难题是什么?他们的软肋又是什么?对此,当时的美国跨国公司针对几个州急需解决剩余产品、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的难题,使用大量直观、易懂的数据和模板,展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停止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
关系的灾难性后果。
其二,社区游说。
美国的联邦参众议员都在自己的选区设有办事处,因为社区和选区是他们立身安命之处,当地的选民直接决定这些议员该不该“下课”和什么时候“下课”。
这为各大公司企业从事社区攻势和草根游说,提供了另一重要渠道,因为大型公司的优势是自己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能力动员自己的员工,既代表公司,又代表当地选民,具有独特的双重优势。
这些员工在公司公关部门的辅导下,往往利用电话、信件、电子邮件和直接拜访等形式。
例如,2000年,英特尔公司就动员员工寄送了6000多封信件和电子邮件,要求议员赞成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另外,美国商业圆桌会议拨出专款,建立了一个宣传机构Go Trade,专门从事社区游说,该机构的触角覆盖了19个州和88个选区。
在2000年总统初选的“超级星期二”前夕,支持给予中国PNTR的广告,在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有线新闻网长时间播放,覆盖22个州、106位众议员的选区,仅此一项就花费150万美元。
其三,行业游说。
在美国,个人的政治捐款数额存在限制,但对各利益集团根据行业性质所组织的行业游说,就相对比较宽松。
所以各大行业、地区,包括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香港美国商会、全美小麦种植者协会、北美谷物出口商协会、玩具商协会、鞋批发与零售商协会等,大都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称政治行动委员会,从事选举经费的筹集,并利用这些组织影响国会议员。
以美中贸易商业联盟为例,当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协议后,他们就开始采取发动基层、登门拜访、媒体公关等策略,出资1200万美元,旨在游说美国国会给予中国PNTR,并投入150万美元做广告。
2000年,跨国公司所组织的行业协会的捐款次数和捐款数额,分别高达1365笔和9100万美元,高于劳工组织的236笔和5100万美元和贸
易/健康组织的662笔和7200万美元。
另外,在2000年4月10日前后,包括200多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和总裁在内的500多位企业界巨头云集国会,会见了300多位参、众议员,实施疲劳轰炸战术。
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为给予中国PNTR
一役,总共花费1.12亿美元,分别投入在游说、政治捐款和广告上。
这些行业协会在游说国会关系过程中,往往展示出超强的团队实力、庞大的游说经费和可观的游说效果。
其缺点是交流和协调成本很高,公司之
间的利益有时往往出现冲突。
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以237票支持、19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给予PNTR。
这决定胜负的20票,大都得益于美国跨国公司的游说和压力;9月19日,参议院也以83票支持、15票反对通过议案;10月10日,克林顿总统批准议案,正式成为法律。
美国跨国公司的游说获得空前成功,成为企业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案例。
许多美国媒体将这一案例的重要性,等同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和1979年中美建交。
上述案例,能够揭示跨国公司在公共外交中的一些特殊功能。
跨国公司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走向理性、和平与稳定。
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决定了跨国公司希望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因为稳定是企业盈利的基本条件,尤其是那些直接投资东道国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公共外交有助于适应美国社会的功利文化,也能在一定程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跨国公司还能够有效推动政企关系的良性互动。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美国普渡大学凯优曼校区历史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