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70学时适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适用范围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包括职高、技校)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互换性、标准化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正确地理解标准化、互换性的基本原理2、确切地理解有关国家标准构成特点、内容。

3、确切地理解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概念、名称、术语、定义。

4、掌握正确地选用各类公差标准的原则。

5、了解技术测量相关知识。

6、对我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学科的发展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建议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

可配用适当的挂图,也可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以作业或开卷方法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本专业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能力。

第二部分建议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表:第三部分教学内容纲要(技术测量部分作为了解内容)第一章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标准化。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偏差、公差、配合、基准制。

第三章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检测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光滑工件的检测。

第四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形状公差、误差、公差带、标注、评定、检测,位置公差、误差、标注、评定、检测,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形位公差选择。

第五章表面粗糙度与检测表面粗糙度标准、评定、检测。

第六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滚动轴承公差国标、与滚动轴承相配的孔、轴公差、形位公差选择、标注。

第七章平键和花键联结的公差与检测平键联结公差与配合、国标、标注、检测,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国标、标注、检测,公差与配合选择、形位公差标注。

第八章普通螺纹联结的公差与检测螺纹公差标准、螺纹主要几何参数对互换性的影响、作用中径、实际中径、螺纹合格性。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清楚关于互换性、公差、精密测量及其误差处理等方面的术语及定义;2、了解相关公差标准的内容及特点、标注代号;3、熟悉典型几何量的精密测量方法及量器具使用;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互换性角度出发,通过系统简练地介绍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选用方法和误差检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学到有关精度设计和几何量检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知识教学目标1. 系统、简练地宣传贯彻国家颁布的几何量公差的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2. 从保证机械零件的互换性和几何精度出发,介绍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掌握有关互换性、公差、检测及标准化的概念。

4. 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标准的规定并能正确选用及标注。

5. 基本掌握常用件的互换性规定及常用检测方法。

6. 理解计量器具的分类、常用度量指标、测量方法并能正确应用。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能掌握有关尺寸公差配合制度、国家标准;2.能标注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3.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千径外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通用量具测量几何量误差4.能使用螺纹千分尺、三针法、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等测量螺纹中径、螺距、牙型角和综合检验5.能使用百分表、平板、角尺、偏摆仪、V型铁、厚薄规等测量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同轴度等形位误差三、课程内容和要求项目一尺寸公差配合及检测计划课时:36(理论教学:26 实训教学:10)教学目标:1、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2、掌握公差与配合的常用术语;3.掌握配合制的相关知识,4.掌握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的概念及其查表方法;5.了解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6、学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的结构、读数原理、使用方法、校队零位方法;7.掌握内径百分表和机械比较仪的使用。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附件: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格式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由教务处统一填写)课程总学时: 60 ,其中:讲课:41 ,实验: 14 ,作业:5 ,实习:。

开课学期及周课时数:开课单位:机电部部教学教研组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黄云清、2005.1第二版、ISBN978-7-111-04876-3)执笔人:二、课程教学目的要求《测量测绘技术》是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掌握常用测量器具的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中、小型企业车间、计量室常用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工厂实际图样的精度要求,对一般零件提出合理的检测方案,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4.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常用处理方法。

三、教学进度四、教材处理要求课题一绪论1.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2.互换性概述3.零件的加工误差和公差4.优先数和优先数系课题二、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1.生产车间孔、轴尺寸的检测孔、轴尺寸合格性的检验:光滑极限量规、工作量规的设计;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泰勒原则)。

孔、轴尺寸的检测: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与比较仪。

安全裕度与验收极限。

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测量器具的选择。

2.计量室中孔、轴尺寸的检测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长仪;工具显微镜;气动量仪与电动量仪。

课题三、技术测量基础1.机械制造中的加工精度加工误差与加工要求;几何量公差。

2.几何量测量的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与要素;测量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步骤;几何量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3.长度与角度长度单位;长度基准与尺寸传递;角度单位。

4.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基本度量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

5.测量误差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测量误差的基本处理方法;几何量测量的基本原则。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3)学会运用公差配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测量精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1)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2)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

2. 公差配合的计算(1)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2)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圆柱尺寸的公差计算方法。

3.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中的应用;(2)公差配合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2)公差配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2. 演示法:展示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精度。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2. 教具: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等)、示教模型;3. 课件:公差配合的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基本尺寸、极限尺寸和公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公差配合的计算:讲解基本公差、标准公差和极限公差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实例:分析公差配合在轴和孔配合、齿轮传动等方面的应用。

5. 总结与练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练习题目,包括公差配合的计算和应用实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0(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0(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性质: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获得技术工所必须具备的公差和技术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专业工种应用公差标准和掌握检测技术打下基础。

二.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标准及应用;能看懂并学会有关公差与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与应用,会查阅有关表格进行计算;2.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内容和要求模块一: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对互换性的讲解,引出了全课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趣味性来引导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了解互换性的含义及分类;2. 懂得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重要性。

模块二:尺寸公差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看懂图纸上标注的公差配合要求及按要求能进行进行正确的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学会有关表格的查阅与计算.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掌握有关尺寸偏差、尺寸公差的概念及其与极限尺寸的关系、配合的概念及其配合的种类、盈隙量的计算;理解尺寸公差和配合公差之间的关系;2. 掌握尺寸公差带的组成要素(标准公差、其本偏差)和画法;了解其意义;3. 掌握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4. 学会公差配合在图纸上的标注方法并学会查阅有关表格及计算。

教学内容:§1.1 基本术语和定义1.有关尺寸的术语和定义2. 有关公差与偏差的术语和定义3. 有关配合的术语和定义§1.2 极限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1. 配合制的规定2. 标准公差系列的规定3. 基本偏差系列的规定和极限偏差数值的确定4. 公差带代号的规定5. 配合代号的规定6. 未注公差的规定**7. 温度条件的规定§1.3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1. 配合制的选用2. 公差等级的选用3. 配合的选用模块三:形位公差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模块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看懂图纸上的形位公差标注要求及按形位公差要求进行正确的标注,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为此提出如下要求:1. 掌握形位公差的有关要素概念;2. 掌握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及符(代)号含义并理解它们在图纸上的标注意义;理解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及公差带的含义;掌握按要求形位公差的标注;3. 了解形位公差带的四个要素;4. 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方法及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课程学时共36学时,2学时/周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模具及机械制造专业高职班通用的具有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

内容包括:先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及其检测、常用典型结合的公差及其检测、圆柱齿轮公差及其检测、尺寸链等。

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全面掌握光滑圆柱形结合的极限与配合,技术测量基础,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造度和圆柱齿轮公差等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要求:1、了解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的公差配合代号的技术含义,掌握公差带组成的要素(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及其代号,并会查阅有关表格;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及其应用。

2、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量具、量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各部分作用及调整使用知识,熟悉多种精密量仪的结构、原理和各部分的作用。

3、熟悉常用典型结合的公差配合和检测方法。

4、能熟练、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生产现场的量具、量仪对零部件的几何量进行准确检测和对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5、使学生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分类项目及符号(代号)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标注含义;掌握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独立原则,相关原则)。

6、使学生了解形位公差的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单一要素、关联要素;了解形位公差的公差带形状,公差带大小,公差带方向和公差带位置;了解形位误差的检测(对最小条件在确定形位误差中的应用)。

7、使学生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代号用其标准的含义。

了解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了解表面性粗糙度的评定参数;了解取样长度及评定长度的数值;了解表面粗糙的选用及一般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R a的值。

五、教材使用教材:《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吕永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教学参考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吕永智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何兆凤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邹吉权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六、授课对象高职模具及机械制造专业班。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其配合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选用能力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2、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3、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对图样上的常见公差配合应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调整使用知识;5、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知识。

二、教学课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绪论重点、难点:重点讲述互换性、标准化及优先数。

1、互换性概述;互换性生产的实现;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会查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内容: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带图、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配合公差。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熟悉公差配合国家标准,会查用标准内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 配合;一般公差。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用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公差配合。

内容: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尺寸的检测教学要求:会使用普通量仪。

内容:普通量具的选择;尺寸测量方法;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重点:重点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标注方法。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概述教学要求:明确有关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内容: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教学大纲(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教学大纲(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总课时 75节)一、本课程的作用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二、本课程的任务通过讲课、作业、检测、实训等教学环节,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量仪,掌握典型的测量技术;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尺寸链的概念及它们的计算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安排与教学要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1. 理解互换性的意义、分类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

2. 理解标准化、标准、计量工作的含义。

3. 理解优先数、加工误差、公差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本课程的作用和任务第二节互换性的概念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作用第三节标准化与计量、检测工作第四节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与精度要求的关系第二章极限与配合教学要点:1. 掌握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基本概念。

2.熟练绘制、分析公差带图、配合公差带图及配合类别。

3.熟练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极限与配合基础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应用原则第四节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第三章检测技术基础教学要点:1.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量块的按“等”、按“级”使用,三坐标测量机的功能。

2.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读数原理、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3.掌握握光滑工件尺寸验收极限的确定和量具的选择。

4.检测技术是实际操作的技艺,要经过:练(习)、摸(索)、悟(透)、创(新),才能达到实际工作对检测技术的要求。

第一节检测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分类第三节常用长度量具的基本结构与原理第四节新技术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第六节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第四章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教学要点:1.各项形位一公差符号及其公差带的含义;如何正确选用和标注形位公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

淮海技师学院《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起着连接基础课及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作用,同时也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和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

2、课程任务和要求通过讲课、作业、检测、实训等教学环节,了解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某些极限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确定公差的原则和方法;正确合理地运用量仪,掌握典型的测量技术;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尺寸链的概念及它们的计算方法,为正确地理解和绘制设计图样及正确地表达设计思想打下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 采用启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课则为讲辅结合,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借助实验手段达到掌握所学知识,实验课则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环节。

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试验后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习题要求:通过习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并巩固和加深概念。

为此,课后必须布置适量的习题。

还需要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教学班是主要的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是目前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演示,可以使两种方式的长处得到发挥。

3.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教学等。

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理论实例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理论印象。

4.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课本中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5.作业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布置大量的上机作业由学生独立完成。

认真批改作业,杜绝抄袭。

布置1-2次大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精心编制电子教案:精心编写了配套的PowerPoint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目标和意义。

解释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和配合的定义。

讨论公差配合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1.3 测量技术基础介绍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的基本概念。

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重要性。

第二章:公差配合的类型与计算2.1 公差配合的类型解释基本尺寸、基准和公差配合的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公差配合的特点和应用。

2.2 公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公差计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示例说明如何计算上下公差和总公差。

2.3 配合的确定讨论如何根据设计和制造要求确定配合。

解释配合公差和过盈配合的概念。

第三章: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3.1 尺寸公差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分类。

讨论尺寸公差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3.2 形位公差介绍形位公差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形位公差在保证零件位置和运动中的作用。

3.3 尺寸和形位公差的综合应用讨论尺寸和形位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与测量4.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和分类解释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不同粗糙度等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工具。

讨论测量表面粗糙度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和重要性解释表面粗糙度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讨论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制造和装配的影响。

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设备,如卡尺、千分尺、量棒等。

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5.2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解释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讨论如何减小测量误差和提高测量精确度。

5.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讨论如何解释和应用测量数据。

第六章:测量方法与技术6.1 测量方法的分类解释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的区别。

讨论各种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1.本课程的地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该学科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与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涉及机械电子产品的设计、制造、维修、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

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因此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列为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以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力学与材料力学》、《金属加工认识实习》等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它的后续课程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是介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测量技术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2.本课程的作用:使学生获得互换性、标准化、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为从事机电产品、仪器、仪表的制造、维修、开发及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本课程的任务: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配合、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1.教学内容互换性概述:互换性含义,完全互换与不完全互换,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加工误差与公差: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的种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公差的范围内,零件就可以实现互换性。

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要求与方法。

2.重点、难点重点:互换性的概念、加工误差与公差。

难点:加工误差与公差。

3.教学基本要求(1)理解互换性的概念,了解互换性的种类及互换性生产的技术经济意义。

(2)了解机械加工误差存在的客观性,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及对零件互换性的影响。

(3)了解公差的标准化:公差与公差标准,公差标准化与互换性生产的关系及优先数系。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学文件-教案部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掌握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3. 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4.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二、教学内容1. 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2.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基本公差的计算方法配合公差的计算方法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2. 测量工具:如卡尺、千分尺等3. 实际案例: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1. 导入新课:介绍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定义,解释基本公差、配合公差的概念3. 公差配合的计算方法:讲解基本公差、配合公差、极限偏差的计算方法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并计算偏差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中的配合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进行评价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公差配合计算和实际测量方面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际测量中的操作准确性,评价其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作业的正确性,了解学生对公差配合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配合制度:如H series、J series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配合制度及其应用。

2. 精密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三坐标测量等精密测量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1.2 公差配合的基本原理解释公差与配合的意义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及应用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学习尺寸公差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掌握尺寸公差的基本系列和选用原则2.2 配合理解配合的概念及分类学习配合的选用方法及实例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掌握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与标注学习形状公差的应用实例3.2 位置公差解释位置公差的概念与分类掌握位置公差的标注与计算方法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学习表面粗糙度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选用与标注4.2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五章:测量技术基础5.1 测量概述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5.2 测量工具与方法掌握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第六章:尺寸测量6.1 长度测量学习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巧与注意事项6.2 角度测量理解角度测量的重要性学习角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第七章: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7.1 形状误差测量掌握形状误差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形状误差测量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7.2 位置误差测量理解位置误差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位置误差测量的工具和操作技巧第八章:表面粗糙度测量8.1 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学习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工具和设备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8.2 表面粗糙度测量实例通过实例了解表面粗糙度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九章:公差配合在工程中的应用9.1 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案例9.2 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掌握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和意义学习公差配合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章: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了解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学习现代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0.2 测量技术在中国的未来发展理解测量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测量技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难点解析:理解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公差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教学大纲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二、先修课程机械基础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两大部分。

“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

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来研究如何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而这一矛盾的解决是合理确定公差配合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础知识,应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工作,会设计常用量规,并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单元绪论(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互换性的概念、种类、好处、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条件。

了解技术标准的作用及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互换性在机械行业中的重要性以及贯彻执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三)教学内容1、介绍互换性概念及其作用2、讲解技术标准制订过程及其种类、作用3、补充机械常用长度单位毫米、微米的有关知识(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互换性,技术标准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作用。

对强制性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五)思考题1、实现互换性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什么?2、技术标准有什么作用?第二单元尺寸公差与配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发解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熟悉尺寸公差配合标注的意义,掌握有关公差表格的查找方法,学生应知道设计要按标准规范。

检测要按图纸要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对孔、轴公差带与配合难点:公差带位置,极限尺寸状态下最大间隙最小间隙及最大最小过盈量,本章术语较多。

(三)教学内容1、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2、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3、尺寸到18孔、轴公差带与配合4、配制配合的概念、末注公差有关知识。

(四)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尺寸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常用尺寸孔,轴公差带与配合,对小于18及大于500尺寸公差也作了相应介绍,学生应掌握表格查找方法,熟悉标注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解释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2 公差配合的定义和作用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目的讨论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1.3 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基本原理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第二章:公差配合的基本概念2.1 公差配合的分类介绍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解释公差配合的等级和系列2.2 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解释基本公差和配合公差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讨论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2.3 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公差配合的表示方法和符号解释公差配合图表的阅读和理解第三章:技术测量方法3.1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特点讨论测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2 测量方法和步骤介绍常用的测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解释测量步骤的安排和执行3.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介绍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讨论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方法第四章:公差配合的应用4.1 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4.2 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解释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4.3 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介绍公差配合在维修和检验中的应用实例讨论公差配合在设备维修和检验中的重要性第五章: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5.1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介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5.2 三坐标测量机(CMM)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讨论三坐标测量机在复杂零件测量中的应用5.3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讨论光学测量技术在快速原型制造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第六章: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6.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定义和分类讨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特点和影响6.2 公差配合与测量误差的关系分析公差配合对测量误差的影响讨论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6.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介绍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和评估方法解释不确定度评估在公差配合中的应用第七章:公差配合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7.1 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解释基本尺寸和极限尺寸的概念讨论它们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7.2 配合设计与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介绍配合设计的概念和原则解释间隙、过盈和间隙配合的特点和应用7.3 机械零件的公差配合设计实例分析机械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实例讨论公差配合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方面的作用第八章: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8.1 生产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介绍生产过程中测量技术的作用和重要性讨论测量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8.2 过程控制与测量技术解释过程控制的概念和原理讨论测量技术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作用8.3 测量技术在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测量技术在产品质量保证中的作用讨论测量技术在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第九章:非经典配合与特殊公差9.1 非经典配合的概念解释非经典配合的含义和特点讨论非经典配合在特定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9.2 特殊公差的概念和应用介绍特殊公差的概念和类型分析特殊公差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实例9.3 复杂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讨论复杂零件公差配合设计的挑战和考虑因素介绍适用于复杂零件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第十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未来趋势10.1 数字化与信息化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应用讨论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中的作用和趋势分析数字化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方向10.2 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关系解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精密测量技术在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10.3 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未来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讨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关系和重要性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掌握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原则难点一:公差配合的分类和特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公差配合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理解公差配合等级和系列的选择依据重点二:技术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的正确执行难点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学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测量误差的减小和修正技巧重点三:公差配合的应用实例了解公差配合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案例掌握公差配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的作用难点三:公差配合在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理解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方法掌握公差配合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重点四:技术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其在精确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熟悉三坐标测量机(CMM)和光学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难点四:测量误差与公差配合的关系分析测量误差对公差配合的影响学习如何通过公差配合减小测量误差的影响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实例和发展趋势。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案最全面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

理解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在工程技术和制造行业中的应用。

1.2 公差配合的概念解释公差配合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基本公差和配合的分类。

1.3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介绍技术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掌握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章:尺寸公差与配合2.1 尺寸公差的概念解释尺寸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尺寸、公称尺寸和实际尺寸的关系。

2.2 配合制度介绍配合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配合公差等级的表示方法。

2.3 配合的应用学习配合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配合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3.1 形状公差解释形状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形状公差的表示方法。

3.2 位置公差介绍位置公差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基本位置公差的表示方法。

3.3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应用学习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表面粗糙度4.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解释表面粗糙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方法。

4.2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介绍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的基本技巧。

4.3 表面粗糙度的应用学习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掌握表面粗糙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测量技术5.1 测量概述了解测量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2 测量工具和仪器介绍常用测量工具和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掌握测量工具和仪器的选择和操作技巧。

5.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学习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六章:尺寸链与公差带6.1 尺寸链的概念解释尺寸链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尺寸链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6.2 公差带的概念介绍公差带的含义和作用。

掌握公差带的表示方法。

6.3 尺寸链和公差带的应用学习尺寸链和公差带的选择和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械零件的几何
精度及其配合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选用能力并受到几何量测量技术的初步
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建立机械零件几何精度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2、基本掌握有关公差标准基本内容和主要规定;
3、会正确查用有关公差表格,具有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初步能力,对图样上的常见公差配合应能正确解释和正确标注;
4、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
调整使用知识;
5、初步具有正确选择、使用现场测量仪器,对一般零件的几何量进行综合检
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知识。

二、教学课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
绪论
重点、难点:重点讲述互换性、标准化及优先数。

1、互换性概述;互换性生产的实现;本课程的任务。

第一章极限与配合及检测
重点:重点掌握有关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会查用公差配合国家标准。

难点:公差配合的选择。

第一节基本术语及定义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有关公差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内容:公差配合的术语及定义、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尺寸偏差;尺寸公差及其公差带、公差带图、基本偏差、标准公差;间隙与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极限盈隙、配合公差。

第二节极限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熟悉公差配合国家标准,会查用标准。

内容:公差与配合标准的主要内容:配合制;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公差带;配合;一般公差。

第三节极限与配合的选用
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公差配合。

内容:配合制的选择;公差等级的选择;配合的选择。

第四节尺寸的检测
教学要求:会使用普通量仪。

内容:普通量具的选择;尺寸测量方法;
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
重点:重点掌握各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概念、标注方法。

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一节概述
教学要求:明确有关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

内容:零件的几何要素;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第二节形状公差标注
教学要求:掌握形状误差、公差、公差带的基本概念,达到会正确标注形位公差。

内容:基本概念;形状公差与公差带;形状公差的标注。

第三节位置公差
教学要求:掌握位置误差、公差、公差带的基本概念,达到会正确标注位置公差。

内容:基本概念;位置公差与公差带;位置公差的标注。

第四节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
教学要求:了解公差原则的有关内容,会在图样上正确表达公差原则。

内容: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的含义、标注与应用示例。

第五节形位公差的选择
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形位公差。

内容:形位公差项目的选择;形位公差数值的选择;基准的选择
第六节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
教学要求:会初步选择检测方案
内容:形位误差检测原则;评定准则;检测
第三章表面粗糙度及检测
重点:重点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高度特性参数
难点:正确标注表面粗糙度要求。

第一节概述
教学要求: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内容: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第二节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
教学要求:了解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内容:基本规定:取样长度、评定长度、基准线;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评定参数Ra、Rz 的含义及其数值的规定。

第三节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标注
教学要求:会选用与标注表面粗糙度。

内容:评定参数的选用;评定参数值的选用;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标注。

第四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教学要求:了解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检测方法
内容: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针描法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
重点:了解有关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难点:对测量误差的处理。

第一节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关于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内容:测量技术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长度单位与长度基准;长度量值的传递;量块;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器具的基本参数与特性。

第二节测量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内容:器具分类;度量指标;测量方法。

第三节误差处理
教学要求:会对测量误差进行数据处理。

内容: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测量误差的数据处理。

第五章光滑极限量规
重点:重点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方法。

难点: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

第一节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有关光滑极限量规的基本概念。

内容:光滑极限量规的概念;光滑极限量规的用途及分类;
第二节量规的设计原则
教学要求:掌握泰勒原则的内容。

内容: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则;量规公差带。

第三节工作量规设计
教学要求:会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

内容:量规的结构形式;量规的技术要求;量规的设计。

第六章键、花键的公差及检测
重点:重点掌握普通平键、矩形花键的公差与配合。

难点:选择、标注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单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会选择、标注普通平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内容:概述;平键联结的公差配合;平键联结的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应用举例
第二节矩形花键的公差
教学要求:掌握矩形花键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内容:概述;矩形花键的公差配合;矩形花键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矩形花键的表面粗糙度;矩形花键联结在图样上的标注。

第七章普通螺纹结合的公差及检测
重点:重点掌握普通螺纹公差标准。

难点: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螺纹联结的基本知识。

内容:概述,普通螺纹种类及使用要求;普通螺纹的基本牙型及几何参数。

第二节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普通螺纹几何参数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

内容:螺纹中径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螺距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牙型半角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作用中径及保证螺纹互换性的条件。

第三节普通螺纹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教学要求:掌握普通螺纹联结的公差与配合。

内容:普通螺纹公差的基本结构;普通螺纹的公差等级;螺纹的基本偏差;旋和长度与精度等级;
第八章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重点: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应用,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

第一节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滚动轴承的组成及精度等级。

内容:滚动轴承的组成及特点;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应用。

第二节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
教学要求:掌握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

内容:轴和外壳孔的公差带;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配合的选择;配合表面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应用举例。

第九章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公差与检测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齿轮的各项公差标准、齿轮的标注。

难点:齿轮侧隙的评定指标。

第一节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明确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内容:齿轮传动的四项使用要求。

第二节齿轮精度的评定指标及检测
教学要求:明确影响齿轮各使用性能的误差指标。

内容:影响齿轮传动准确性的误差;影响齿轮传动平稳性的误差;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影响齿轮侧隙合理性的误差。

第三节齿轮副和齿坯的精度
教学要求:明确齿轮副的精度及侧隙评定指标。

内容:齿轮副的精度;齿坯精度。

第四节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及其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精度标准,会初步设计齿轮精度。

内容:精度等级及其选择;检验项目的选用;齿坯及箱体精度的确定;齿轮在图样上的标注;齿轮精度设计示例。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及习题课、课外作业、实验、考试考查等。

1. 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增加讨论课、现场课以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

2. 习题课安排:教学中穿插作业,讲练结合
3. 实验教学:常用量具量仪。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

2.《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

3.《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模具设计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