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

合集下载

戊戌维新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2
国内背景
• 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 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 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
• 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 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 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 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 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哀求光
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绪帝行新政,光绪鉴于民族危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29
袁世凯
30
甲午战争后的袁世凯
▪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 世凯随军撤退天津。因袁世凯在朝鲜时期 表现突出,有“知兵”之名,清军机大臣 李鸿章等保荐袁氏负责督练新军。
▪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
32
同学们,你 们认为他的 死是否值得
呢? 34
戊戌六君子
杨锐
刘光第
35
杨深秀
康广仁
36
林旭
37
瓜分狂潮开始 民族危机加深 继续救亡
变法失败
保国会成立 《定国是诏》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 38
失败原因
▪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 ▪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39
▪ ▪ ▪

的转传阶康半阶康 改化统级有封级有 革的的转为建的为 ,过封化的资带是 因程建的阶本言开 此中思过级主人明 他,想程属义,的 们他向中性政是地 害主西,来治介主 怕张方他分团于富 群进近的析体顽商 众行代思他的固要 甚资资想正代派求 至产产也处表和转 敌阶阶正在人革化 视级级处从物命为 群性思在地。派资 众质想从主从的产
教训
▪ 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来也匆匆,去 也匆匆”,竟如昙花一现,这不但暴露了 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 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42

百日维新变法内容及好处

百日维新变法内容及好处

百日维新变法内容及好处百日维新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一场变法运动,由清朝政府发起,旨在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以挽救国家危机。

这场变法运动的内容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军事改革、经济改革等方面的措施。

百日维新变法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改革百日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政治体制改革。

变法运动中,清朝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如设立内阁、设立议会、制定宪法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教育改革百日维新变法中,教育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清朝政府在变法运动中推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如设立新式学堂、修订教科书、改革考试制度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三、军事改革百日维新变法中,军事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清朝政府在变法运动中推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措施,如改革军制、改革武器装备、改革军队组织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四、经济改革百日维新变法中,经济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清朝政府在变法运动中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如推行新式税制、改革财政制度、发展工商业等。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百日维新变法的实施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处。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为中国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政治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其次,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再次,军事改革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最后,经济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百日维新变法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变革运动。

它在政治、教育、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简述清末维新变法运动

简述清末维新变法运动

简述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名维新变法,其高潮则为百日维新,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

明治维新成功与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

一变法内容1.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2.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4.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游历。

二变法开始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意志帝国传教士被杀。

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

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清朝,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

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1898年(戊戌年),慈禧太后同意光绪帝进行朝政的改革。

6月11日,光绪帝帝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

之后光绪帝帝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京章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

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维新变法时期学 会、学堂、报刊 分布示意图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代表人物
梁启超的主张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 表系列文章,明确提出中国要 体现了 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 宣传民 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呼吁 主的思 “伸民权”“社议会”,实行 想。 君主立宪制度。大大推进了维 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严复在《国闻报》上介绍西方社 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特别强调 变则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论 强, 观点。认为国家只有实行变法,才能 不变 由弱转强,这样才符合进化的规律, 则亡 否者将走向灭亡。严复用进化论来阐 述自己的变法主张,让国人耳目一新, 轰动一时。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帝国主义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起义反抗。 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同意变法?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背景:
列强掀起了 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进一步 加深。
2.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所以 这次变法又被成为“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包括谭嗣同在内的维新志士 们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以挽救民族 危亡为己任,敢于和顽固势力抗争,提倡改革, 推行新法。他们的精神是令人尊敬的、爱国的。 他们提倡“兴民权”,鼓励发展工商业,符合历 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六君子”为变法运动献出了生命, 用鲜血来唤醒民众,激励后来人,这种精 神可歌可泣,让人肃然起敬。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发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新学堂 著书讲学 创办报刊
戊戌变法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无奈支持新政的光绪推行速度过快,因此变法被相对保守势力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慈禧太后因此获得实权。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维新运动的著名领袖康有为简介;维新运动,又名戊戌运动,百日维新。

开始于梁启超、康有为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下的急救产物,它过早的登上了历史的前台,失败也是历史的必然。

背景;自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一天比一天严重,到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国土大面积被割占,而此时软弱的清政府却任凭帝国主义列强宰割。

正在此时,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哀求光绪帝行新政,光绪鉴于民族危机也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中国富强进而抵抗外国侵略,免除亡国灭种的危机。

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一场变法运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历史证明,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需要有一定的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但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阶级力量弱小,戊戌变法却缺乏雄厚的经济及阶级来支持,中国当时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地主经济、小农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最弱小的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中国在明朝中后期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由于中国的封建势力以及阶级力量和政治势力十分强大,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都没有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新兴的经济及阶级力量,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原有的资本主义经济被扼杀,只有在洋务运动兴起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才逐渐兴起。

但是他们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根据统计,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前,中国总共只拥有商办企业100多家,其中有50家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才建立的。

维新变法运动(上课)

维新变法运动(上课)
封建守旧势力强大
清朝末年,封建守旧势力依然强大,他们极力维护封建专制制度,阻挠和破坏维新变法运动。
慈禧太后等保守派反对
慈禧太后等保守派人士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他们通过掌控朝政大权,对维新派进行打压和排挤。
维新派自身局限性和失误
80%
维新派力量弱小
维新派在清朝末年虽然兴起,但 力量相对弱小,缺乏广泛的群众 基础和政治经验。
实践
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于1898年(戊戌年)进行了变法维新运动,史称 “戊戌变法”。他们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设立议院、改革官制、兴办教 育等,试图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关系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通过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文化,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他们鼓励兴办实业,提倡商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方思想文化传播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外交流的增 多,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
影响
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 冲击,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基 础。同时,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的传 入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02
维新派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他主 张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
梁启超
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 文学家。他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 人物之一。
君主立宪制思想主张及实践
君主立宪制思想主张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即保留皇帝的统治地位,但限制其权力, 设立议会,实行民主选举和立法。他们认为这是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社会结构调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需要调整社会政策,促 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科技创新与国际竞争
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需要加强 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国际竞争力。
继承维新变法精神,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
弘扬创新精神
维新变法时期倡导的创新精神, 对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依然具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培养创 新意识和创新文化,推动科技创 新和产业升级。
维新派主张废除八股文,推行新 式教育,如设立小学、中学、大 学和女学等,以培养新式人才。
开展新闻出版事业
维新派通过创办报刊和出版社,宣 传变法思想,如《时务报》、《国 闻报》等。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 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 础。
对社会意义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使中国社会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 束缚,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
04
维新变法运动的反思和评价
维新变法运动的经验教训
必须进行全面的社会 改革
维新变法运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但是为后来的辛 亥革命等社会变革提供了借鉴。
必须重视人民的力量
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辛亥革命等 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02
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和主张
思想启蒙和变法维新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启蒙思想
在清朝晚期,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并逐渐产生了变革社会的思想。
民族危机和变法图强
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人开始认识到需要进行变革,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维新变法名词解释

维新变法名词解释

维新变法名词解释维新变法是指中国晚清时期为改革旧制度、推进国家现代化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以下是对一些与维新变法相关的名词解释:1.维新:维新,字面意思是“维护和更新”,在中国晚清时期特指变法运动。

维新运动的目的是通过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来推动中国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改革。

2.自强:自强,指的是中国晚清时期以来的一种思潮,强调国家的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精神。

自强运动倡导国家兴旺发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和文化,提高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国家实力,以期摆脱半殖民地的命运。

3.洋务派:洋务派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一派。

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先进制度,推动国家现代化。

清朝末年,洋务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包括兴办洋务,修筑铁路,发展工业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的成效有限。

4.捐纳法:捐纳法是维新变法时期一种征税制度。

该制度要求地方政府和富商巨贾捐赠财产或金钱,用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捐纳法虽然为国家提供了一定的财政收入,但也引发了民众的抗议,往往被视为对传统财产权的侵犯。

5.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于清朝戊戌年(1898年)。

变法的目的是推行西式政治体制,加强国家实力。

但是由于政治派别的对立和清朝内部的反对势力,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步伐。

6.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是指发生在1898年春天至夏天这一百日间的维新运动。

这次变法运动由慈禧太后支持,维新派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推行宪政、设立新式学校和军队、整顿财政等。

然而,由于保守派的强大反对和国内外的各种不利因素,百日维新运动最终被废止,变法派被迫离开政府职务。

7.康有为:康有为是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康有为提出了“学力矩阵”,主张要以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和具体行动来推动维新变法。

他还提出了“西学中用”的观点,认为中国可以从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来促进社会和国家的现代化。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引言维新变法运动是指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革和改革。

这场运动在晚清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本文将对维新变法运动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西方列强的入侵导致中国的领土被侵占,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受到严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必须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

维新思想的兴起维新思想的兴起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动力。

维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政治制度,以便中国能够赶上西方列强。

这些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逐渐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

维新派和保守派的斗争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和保守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维新派主张彻底改革,推动政治体制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改善。

他们认为西方列强的成功是由于他们先进的制度和科学技术。

而保守派则坚守传统观念,担心改革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这场斗争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以维新派失败告终。

维新变法的失败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维新派内部的分裂和争斗削弱了他们的力量,使得他们无法达成共识和采取统一的行动。

其次,清朝政府的反对和抵制使得维新派的改革计划很难得到实施。

最重要的是,广大的社会底层人民对改革的反抗和怀疑也成为了维新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尽管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运动促使中国人开始思考如何振兴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

维新运动也为中国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结论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重要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它的意义不可忽视。

这场运动促使中国人开始思考改革的必要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平了道路。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也揭示了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诸多问题,为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成果
维新变法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果。例如,光绪皇帝支持并颁布了一系列改 革法令,包括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建立新式军队等。这些措施对中国 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政治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从封建制度 向现代化制度转型,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19世纪末,随着外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和传统手工业的衰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基 础,这些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开始要 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权。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活动
01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推崇君主立宪制,主张“变法图强”。
重视法治建设
维新变法运动揭示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现 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加强民主化进程
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民主化进程的必要性,它启示我们在今天的现 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民主化进程,保障公民的参与和选择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发展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描述
维新派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他们主张鼓励实业家投资兴办企业,提高民族经济的竞争力和自主性。
04
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及影响
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及成果
实践
维新派通过发起变法运动,试图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实现国家的现 代化和强大。他们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如设立议会、制定宪法、推行现代教育 等。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的维新变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

中国社会陷入了农民战争的泥淖之中,经济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社会制度落后不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挽救国家危机,一系列的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展开,试图推动中国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重要的维新变法运动,探讨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发展与影响。

一、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始于1898年。

当时,清朝政府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距,并迫切需要改革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政治、军事和教育上的改革。

政治上,慈禧太后下令设立了六部共同管理政务,取消了以臣子贵族的身份来争夺权力的鸿胪寺,并且试图建立一个新的议会体系。

军事上,新建了北洋舰队和陆军,试图改革军队的组织和装备。

教育上,设立了新式学堂和西方科学研究机构。

然而,戊戌变法的推行并不顺利。

因为变法过于激进,触动了部分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其中,戊戌变法最具争议的是废科举,实行新式教育体系。

反对派不断制造混乱,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的爆发。

变法派遭到了清朝保守派的挫败和镇压,变法运动告吹。

尽管戊戌变法没有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但它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维新变法的开端,为后来的维新运动做出了先驱性的贡献。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并没有终结中国维新变法的脚步。

在1900年以后,维新运动重新焕发了活力,并在190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维新运动,即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是康梁政权在被拘禁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康梁政权主要采取了吸收西方先进文明的方法进行变革,例如推行宪政、制定新法律、改革教育体系等等。

在这短短的百日里,康梁政权试图为中国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然而,百日维新的短暂性以及对既有制度的强力冲击,引来了旧有势力的极大反对。

清朝王公大臣及军阀纷纷联合起来对抗康梁政权,最终导致了百日维新的失败与终结。

尽管如此,百日维新也为中国维新变法的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近代史·维新变法

近代史·维新变法

戊戌政变
9月初,直隶总督荣禄调兵聚集天津、长辛店。 9月14号,光绪帝召见杨锐,并赐予他衣带诏,内容 是“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康有为与谭嗣同等见到密诏后抱头痛哭,可是光绪 只是个傀儡皇帝,手里没有一点权力,所以康有为 这些人干着急没有办法。9月16号,光绪帝召见袁世 凯,加封他侍郎之职,命其专办练兵事务。17号再 次召见了他。9月18号这天夜里,谭嗣同亲自去袁世 凯所居住的法华寺见他。20号,袁世凯再次受到皇 帝召见,并且似乎也拿到了皇帝的密诏。袁世凯赶 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把事情的始末一五一 十都对荣禄讲了。荣禄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 路,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 变 法
概述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 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 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 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 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 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 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 宪的道路。然而期后遭到慈禧太 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 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 就告终。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 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 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 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法 失败亦引发了民间支持更为激烈 的改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 和。
荣禄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 慈禧太后告发。她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势回到紫禁城,将光绪 痛骂一番之后,把他囚禁在瀛 台,自己重掌大权。与此同时, 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 交通,出动3000军士在全城 搜捕维新派人士。梁启超逃到 日本使馆,见到伊藤博文,请 他照会上海领事馆,搭救康有 为。22到24号的三天时间里, 谭嗣同还策划组织要救出光绪 帝,可最后没有成功。
公车上书
1895年于北京发生的公车上书。当时齐集在北京参与科举会试 的十八省举人,收到《马关条约》中,中国割去台湾及辽东,并向 日本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一时间群情激动,4月,康有为、梁启 超作成上皇帝的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及变法的主张,得到一千 多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的连署。5月2日,康、梁二人,十八省举人及 数千市民,集合在都察院门前要求代奏。因为外省举人到京是由朝 廷的公车接送,事件亦被称为公车上书。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 得到直接实质的结果,但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後亦催生了 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当中由康、梁二人发起的强学会最为声 势浩大,更曾一度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 员的支持。 “公车上书”提出了四项解决办法: 一、下诏鼓天下之气; 二、迁都定天下之本; 三、练兵强天下之势; 四、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指出前三项还只是权益应敌之策,第四项才是立国自强的根 本大计。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
阶级参与政权
军事上: 有利于军事强大 教育上: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变法内容参考P104资料1
材料分析:P104材料1、2
1、戊戌变法的措施是否全面体现了维新派 的政治主张? 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的主张,没 有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 2、变法措施中为什么没有涉及设议院? 光绪帝并不同意改革政体;维新派力 量相对弱小;维新派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是行不通的,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课堂练习: 他,高吟着“我自横刀向天笑, “有心杀贼, 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 无力回天; 他以“不有行者,无以图将 死得其所, 来”,劝梁启超远走东瀛,将 快哉,快哉!” 生留与同志,将死留给自己。 日本使馆为他提供保护,他傲 然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戊戌六君子” 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谭嗣同、杨锐、林旭、 刘光弟、杨深秀、康广仁. 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 始!”
课堂练习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 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 得其所”?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封建顽固势力。 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无 法取得成功。 谭嗣同说过外国都有因变法而牺牲的人。 但中国还没有,所以他就想做第一个中 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
百日维新 意义
戊戌变法
创办报刊:发文章、译述西方著作 开办学堂 2、这些活动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哪些主张?
(1)梁启超:实行君主立宪制 (2)严复:主张变则强、不变则亡
3、这些宣传活动起到了哪些作用?
启发民智、制造舆论;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戊戌变法(百日维

戊戌变法(百日维

三、反思与启迪 1、失败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 2、其他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强烈反对 袁世凯的出卖 3、教训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 级改革维新道路走不通。清政府已经彻底腐败, 不推翻清政府就无法救中国
探究一 变法的背景与条件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戊 戌变法时,清朝的皇帝是_____.他虽然支持变法,但是却 __________。清朝的实际大权掌握在________手里。她对 变法的态度是________。 2.阅读材料 1863-1894 1894-1898 创办企业 119家 74家 资金额 680万元 1432万元
3.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1895年,强迫 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阅读上面“2”中的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哪个阶级力量得 到增强?与戊戌变法运动有什么关系?
3.虽然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但是从图 表数字看它的总体力量如何?
1.梁启超说:“我支那(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唤 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 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 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2.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探究三:变法准备
• 阅读“警世洪钟《天演论》。39页“读一读”。 40页插图。 问题 1严复的身份。有什么贡献? 2严复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与维新变法运动是 什么关系?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推动变法,进行了怎样的 准备工作?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 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 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里。 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反对派发动 “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绪 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 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前后一百零三天, 又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光绪二十一年 (1895)四月,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 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 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 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四月二十二日,康有为、梁启 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三百多人连署。五月二日,由康、梁二人 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 奏。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 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 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 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 至1894年,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年 咸丰十年底开始)至 年 咸丰十年底开始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 分裂称为“洋务派” 守旧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维新派 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 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 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 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 得到列强的支持。 得到列强的支持。 守旧派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 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 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 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 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 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 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 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 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 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 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 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派的策略。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近代化历程及其主要战争
时间 19世纪4060年代 近代化历程 主要中外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惨败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19世纪60(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90年代 的道路)
19世纪90 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 年代到二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十世纪初 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 —惨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惨败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 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 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
军机四卿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林旭
试问今日之时局如此,国势
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
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 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9月21日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 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 光绪帝 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 (1871—1908) 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 死。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经济方面
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教育
训练新式陆海军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无用的官职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想争取袁世凯 保护光绪帝
维 新 派
维新派依靠光 绪帝 (无权) 以慈禧太后 为首 (掌握实权)

维新变法运动名词解释

维新变法运动名词解释

维新变法运动名词解释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清朝末年(1898年)由戊戌变法开始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旨在推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以下是一些与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的名词解释:
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的开始,是戊戌年(1898年)发生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

2光绪皇帝:清朝的皇帝,时任皇帝时期是维新变法的发生和推行的时期,但他对变法的态度摇摆不定,阻碍了变法的推行。

3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提出“中西合璧”、“民主”、“科学”、“宪政”等思想。

4梁启超: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提出“君主立宪”、“民主”、“新学”、“敬业”等思想。

5君主立宪: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一个重要政治主张,主张通过立宪来限制皇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

6洋务派:是维新变法运动之前的一个工商界、士大夫阶层的力量,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进工业化进程。

7百日维新:是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一次较为突出的政治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设立参议院、实行选举、制定宪法等,历时100天。

8辛亥革命:是维新变法运动后的一次政治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维新变法运动

5.维新变法运动
主张效法俄国彼得大帝,进行变法
御览
部分为光绪接 受
坚定光绪变法 决心
7
1898、2
御览
五、百日维新
1.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内容
1898年初,康有为呈《应诏统筹全局 折》,成为变法的施政纲领。 6月9日,光绪正式向慈禧提出变法计 划,慈禧没有表示反对。 6月10日,光绪起草《明定国是诏》, 送给慈禧审查,慈禧批准。 6月11日,光绪的变法诏书发表,宣布 变法开始。 《明定国是诏》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 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 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 吾之所敢言矣 。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甲午战后时局危急,人心思变,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 的变法口号,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深刻批判专制制度和伦理 ②评价:发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4.严复(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
①主要观点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 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 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 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吴汝纶《天演论· 序》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 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 果足恃欤。 材料三:欲祛官吏弄权躁进钻营夤缘之习,当必自广开学校、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教育人材、复行乡举里选之法始。 ——郑观应《盛世危言》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

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

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

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梁启超,光绪帝和康有为公车上书和维新运动的高涨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并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时康有为适在北京参加会试,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请愿。

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3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

万言书征集到1300余名举人的签名,呈递都察院。

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

此即所谓公车上书,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

康有为又连续上书光绪帝,反复陈述变法主张。

光绪帝阅后颇为赞许。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 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

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

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

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

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

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历史小知识
梁启超(1873-1929)。字 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 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 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 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 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 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 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 “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病逝于北京。
严复及其译述《天演论》
严复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在《天 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政治 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 自强保种。
变则强,不变则亡
核心思想: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3、严复与《天演论》的影响/作用:
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 良运动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 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 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顽固派力量强大反对变法。 (2)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改良的方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国情
戊戌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B ) A百日维新 B“明定国是”诏的颁 布 C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D“公车上书”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变法的背景/原因:
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屡次上书
变法的标志:
1898年6月,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经济方面
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教育
训练新式陆海军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无用的官职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强 资本 输出 掀起 瓜分 狂潮
封建 自然 经济 进一 步的 瓦解
甲午战 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背景:
变 法 维 新 运 动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区 别
洋务派的主张: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练兵方法
背景:
变 序幕: 法 维 发展: 新 运 高潮: 动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 育、军事
作用:
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思 想解放的潮流
结局: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变法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 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类别 内 容 作 用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 政治上 识分子参与政权 官,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 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义经济的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有利于宣传资产阶 文化教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 级思想 育上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 言论 有利于国家军事力 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量的加强
高潮: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9月21日
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 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乱机遍伏,既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清帝是指谁?
光绪帝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帝国主义的瓜分和中国人民的起义反抗 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同意变法? 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林 旭
康广仁
杨深秀
刘光第
杨 锐
谭嗣同
死 得 其 所 , 快 哉 快 哉 !
谭嗣同
有 心 杀 贼 , 无 力 回 天 ,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 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 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 哉!”
“公车上书”
变 者 , 天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习 下 之 外国” 公 ——康有为 理 也 ! 康有为 梁启超 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背景:
在古代,政府用车马接送 概念: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 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 入京应试的代称。
1、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历史事件? 2、康有为在材料中提到的“变法成天下之治”是 要改变什么哪?
背景:
变 法 维 新 运 动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为民族 资本主 义发展 提供了 客观的 条件 19世纪末民族资 本主义有了初步 发展 (经济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材料中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哪个条约? 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清政府签订这个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引发了 什么事件哪?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 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 子在京参加科举考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 写下万言书,提出“拒合、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力,变 法成天下之治”。
三条上谕
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 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 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 戊戌变法失败。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 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 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康有为、梁启超包括谭嗣同在内的维新志士 们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候,以挽救民族 危亡为己任,敢于和顽固势力抗争,提倡改革, 推行新法。他们的精神是令人尊敬的、爱国的。 他们提倡“兴民权”,鼓励发展工商业,符合历 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1.历史意义 2.性质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 的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它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征,成为中国资产 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的前奏。 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 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2)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没有发动 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采取改良的方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资产阶级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要救中国, 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 度。
历史小知识
梁启超(1873-1929)。字 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 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 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 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 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 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 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 “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病逝于北京。
历史小知识 1875年至1908年在位。 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 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 政”。1889年,太后“撤帘 归政”。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宣布变法。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 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 直到光绪帝死。
光绪帝 (1871—1908)
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
(领袖)
梁启
谭嗣同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的《上书清帝第六书》。 光绪帝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这 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 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 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 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 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 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变 法 序幕: 维 新 运 发展: 动
1、维新派积极宣传维新思想,那么,什么事件使维新 派的思想由理论变为现实? 背景: 2、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谁的身上? 3、当时的他为什么又会同意变法呢?
(1)组织强学会:
(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如雨 后春笋般出现。上海的《时务报》 和天津的《国闻报》居于舆论界的 领导地位。 (3)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辩论
维新派与洋务派
材料1: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万国 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康有为 材料2:……故夫变着,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 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维新派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南洲讲学开 新派,万木森森一 草堂。”万木草堂 始建于清嘉靖9年 (公元1804年), 位于广州市中山三 路与中山四路之间 的长兴里, 1891年 康有为租借“邱氏 书院”作为讲学堂, 创办了万木草堂。
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导入新课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变 “公车上书” 内容:上书光绪帝,要求 法 序幕: 拒和、迁都、变法 (1895年) 维 新 结果:由于守旧势力的阻 运 发展: 挠而失败 动
影响:拉开了维新变法运 动的序幕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时务学堂
戊戌变 法时期 学会、 学堂、 报刊分 布示意 图
万木草堂
(1)组织 强学会:公 车上书失败 后,康有为、 梁启超联合 部分思想比 较开明的官 员,在北京 组织强学会
“戊戌六君子”为变法运动献出了生命,用 鲜血来唤醒民众,激励后来人,这种精神可歌可 泣,让人肃然起敬。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 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请你总结一下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
1、但它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 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2、它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为特 征,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革命的前奏。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 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 败的原因是什么?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 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2)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3)采取改良的方法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国情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