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通信网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通信网的组成部PPT课件

通信网的组成部PPT课件

2
图像终端
网络中传信号为一维信号f(t) 图像:平面黑白—亮度与坐标—二维f(x,y)——
转为一维——扫描 x, y均为t的函数x(t),y(t) 则f(x,y)=f(x(t), y(t))=g(t) 最常见的:线性扫描x(t)=k1t, y=k2t
(k1,k2分别为x, y轴上的扫速)
智能终端
3
呼叫站 发布此载波被占用
B站SPADE应答—控制频率合成器—长话局通知 用户
全过程建立约600ms
15
二、有线信道 •架空明线 •平衡电缆 •同轴电缆
三、光纤
16
四、信道的复用
•任何传输线路的带宽>>一路话的带宽 •充分利用信道资源——复用 •线路两端均附加多路复用设备和分路设备
17
1、话音频分复用标准(FDM)—载波系统 前群 3路 占1224KHz 基群 12路 60108KHz 下边带 超群 60路 312552KHz
甚高频(30MHz300MHz) 特高频(300MHz3000MHz) 微波(1G12G)
f—地面损耗,穿透能力,可用带宽 f—地面损耗,穿透能力,可用带宽
5
Satellite
3600km
Satellite dish
50km 8-16km
Satellite dish
d
电波水平距离
光学水平距离
6
超短波:超过30MHz,不发生发射与折射,
§1 终端设备
功能:把待传信息转化为可在信道上传送的电信号 包括:传感器 / 匹配 / 信令协议的产生,识别 传感器 匹配 信令
1
电话端机
数据终端




数据输入设备

通信网课件

通信网课件

大群化效应
2.以时延指标来说明大群化效应
假设网络转接节点的存储容量足够大,使节点成为不拒绝 的排队系统,用M/M/1排队模型来模拟,此时,系统的主 要质量指标是时延或系统时间。
大群化效应
对于M/M/1系统: 系统时间: 信道效率: 当 一定时, 越大,时延越小 c是以比特/秒为单位的信道容量 b是每个信道包的平均比特数
延迟效应
对于非实时性业务,由于允许一定的时延,又若存储容量 足够大,则采用延迟拒绝,甚至不拒绝系统是非常有利的。 采用即时拒绝方式则不合理。 实际的信息转接系统,应该是延迟拒绝系统,因为存储器 容量就是有限的。 对于实时业务,也可采用呼叫信令的排队等待方式,这样 就可取得降低呼损的效果,此时需要共路信令系统的支持。
10 0.9 0.79 0.71 0.18 0.09
延迟效应
只要允许一个呼叫等待,呼损就明显下降,所付出的代价 是有的顾客需等待 的时间,当m较大时,这是很短的。 若允许两个顾客等待,呼损还将下降,当然等待时间也会 相应增加。 若只要保证呼损 ,以a=1爱尔朗为例,则延迟拒绝
(n=m+1)比即时拒绝可少用一条信道,效率从31%提高到 45.6%,这就是延时效应。
大群化效应
组建通信网时,应在兼顾业务量、呼损、时延、可靠性、 经济性、发展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大群化效应。
延迟效应
传统的电话系统 采用即时拒绝系统 等待时间为零 有呼损 数据通信系统 采用不拒绝系统 有一定的平均等待时间 呼损为零
延时拒绝系统: 延时拒绝系统
由于时延的存在,可提高系统效率,降低呼损
大群化效应
a,m,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m 1 3 10 30 100
a
1 0.5 0.0625 ~0 ~0 ~0

第十章通信网课件模板

第十章通信网课件模板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信令的定义
•信令是在电话机或其他终端与交换局、交换局与交 换局、交换局与各种业务控制点及交换局与操作维护 中心等之间,为了建立呼叫连接及各种控制而传送的 专门信息,是控制交换机动作的操作命令。
•2.信令的分类
❖按信令工作区域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按信令传送信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10.1 No.7信令网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图10.5 我国信令网等级结构示意图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第一级HSTP间的连接方式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2.信令工作方式
•按照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的关系,信令工作方式可 分为对应工作方式和准对应工作方式。
•图10.3 信令工作方式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3.信令网的分类
•按网络结构的等级可分为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
•图10.4 信令网的分级结构示意图
以便通过No.7信令,在通信网中的交换局和 专用中心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 令信息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和面向 连接的信令业务。 ❖ 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 事务处理能力(TC)是指网络中分散的一系列应
•10.1 No.7信令网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通信网基础PPT课件

通信网基础PPT课件
• 3.交换设备 • 功能:解决信息传输的方向问题,包括传输路径、传输协议等。 • 类型:电话交换机、X.25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帧中继交换机、
ATM交换机等。
• 二.网络模型
• 由节点和链路组成。
• 节点:信息的汇聚点和发散点是网络的核心。对应的 是交换设备。
• 链路:是连接节点与节点之间、节点与用户终端设备 之间的通路。对应的是传输设备。
• 1.终端设备 • 功能:传输信息的形成和还原;完成与传输设备的接口任务。 • 类型: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计算机、各种手持终端等。 • 2.传输设备
• 功能:完成信息传输任务。
• 类型:根据不同的传输媒介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有线包括 各种电缆和光缆传输设备;无线则以无线电磁波为载体的各种卫 星和微波传输设备。
• 四.支撑网
• 为业务网、传输网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保障网络正 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它传送 的不是一般的业务信息,而是网络运行所需要的监测 和控制信息。
• 1.No.7公共信道信令网
• 由信令节点、信令转接点和信令链路组成。我国采用 三级信令网结构。第一级为高级信令转接点,第二级 为低级信令转接点,第三级为信令点。
• 2.网络层
• 在网络层使用互连协议将上层的数据包封装成网际互 连数据包,并进行必要的路由算法;同时接收下层送 来的网际数据包,并进行路由分析和处理。
• 此层包含四个协议:
• 网际协议(IP):负责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找地址和路由数据包。 • 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同一物理网中的硬件主机地址。 •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ICMP):发送消息并报告有关数据包的传
通信网基础
第一章总论
• 1.1通信网的概念及其发展

《通信课件》PPT课件

《通信课件》PPT课件
每个终端只需要一个I/O端口。终端设备大为简化,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现代通信往往需要许多通信点之间建立相互连接,而且点与点间不只一条
路径。 通信网:互相连接的通信系统的总体。 为了使通信网有条不紊地工作,还需要有标准、协议或信令等软件。有了
这些软件,通信网才是完整的。
10.1.2 通信网的功能
位置的用户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10.1.2 通信网的功能
通信网应具备的功能: a.路径 在源和目的之间建立信息传输通道(通常要经过中间节点接)。 b.寻址 能使标明地址的传输信息正确到达目的地。 c.路由选择 能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提供最佳的路由。 d.协议转换 能使采用不同字符、码型、格式、控制方法等的用户间进行
信息交换。 e.速率匹配 能在用户和网络间进行速率变换,使之达到速率匹配。 f.差错控制 通过检错、纠错或重发进行差错控制。 g.分组 在发端,将用户报文分成分组;在收端,将接收分组按原样组装
成用户报文。
10.1.3 通信网的业务
业务类型:电话、电报、传真、数据等。 电报虽然发明得早,但由于它的非交互性,不如电话使用
方便,业务量较低。 传真传送的是静止图像,用于文件、图片、图形等的传送。 目前,以电话为主的话音通信将向可视图文和图像通信发
展。智能化业务(如语音拨号、手写输入等)将成为未来 通信业务的主要形式,新的业务将不断地涌现。
10.1.4 通信网的类型
按照通信的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按照传输的信号类型:可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可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按业务性质:可分为电话网、电报网、传真网、数据网等。 按其业务的发展行业:可分为计算机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电信网。 其它分类方式,如国内通信网、国际通信网等。 计算机通信网: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是多个自主

知识点通信网的拓扑结构课件.

知识点通信网的拓扑结构课件.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网
1.1.4通信网的传输系统结构
•用户电话机是用户终端设备,通过它把话音信号转换 成电信号,或者进行反变换。交换设备可以实现局内 用户间的信号交换,还可以实现同其他局的用户连接 或转接。多路复用设备可以实现多路信号的汇接。传 输终端设备(终端增音设备)把待传输的信号转换成 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或进行反变换等。
❖ 通信线路网划分为长途网、本地网和用户接入网三部分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1.1.3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N-1)
星型网
•拓扑结构即网络的形状,网络节点和 传输线路的几何排列,反映电信设备物 理上的连接性,拓扑结构直接决定网络 的效能、可靠性和经济性。通信网拓扑 结构是描述交换中心间、交换中心与终 端间邻接关系的联通图。复合型网 环ຫໍສະໝຸດ 网网状网 N(N-1)/2

《通信网概述》课件

《通信网概述》课件
《通信网概述》ppt 课件
目 录
•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 通信网的协议体系 • 通信网的关键技术 • 通信网的应用领域 • 通信网的未来发展
01
通信网的基本概念
定义与组成
定义
通信网是一种由通信设备、传输媒介、网络软件等组成的系统,用于实现信息 的传输、处理和交换。
组成
通信网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和交换设备三部分组成。终端设备包括电话 机、手机、计算机等,传输设备包括电缆、光缆、微波等,交换设备包括交换 机、路由器等。
通信网的分类
有线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
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有线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 有线通信网主要依靠电缆、光纤等物理线路进行传输,而无 线通信网则依靠电磁波进行传输。
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公用通信网面向公众提供通信服务,如电信网络;专用通信 网则面向特定用户或组织,如银行、企业内部的专用通信网 络。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在通信过程中保持通信链路状态,占用通信 资源直到通信结束。电路交换的特点是实时 性强、稳定性高,但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
分组交换
动态分配通信链路资源,按需进行数据传输 。分组交换的特点是灵活性强、资源利用率 高,但实时性相对较差。
数据同步技术
位同步
使接收端正确解释发送端发送的 每一个比特,确保数据传输的准 确性。位同步通常采用同步时钟 信号实现。
通信网的发展历程
模拟通信网与数字通信网
随着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经历了从模拟通信网到数字通信网的演变。模拟通信网 采用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而数字通信网则采用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具有更高的传 输质量和可靠性。

通信网的概念.ppt

通信网的概念.ppt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SOFTX3000产品培训》课程
通信网的概念
主讲: 杨柳
课程团队: 杨柳 成敏娟 王永学
目录
01 通信网的组成 02 通信网中的基本概念
目录
01 通信网的组成
02 通信网中的基本概念
一、1 通电信话网通的信组网成概述
传输链路 (用户线)
用户A
交换机
通信网组成:
(传输网) 传输链路(中继线)
交换 传输 终端
交换机
用户B
传输链路 2 通信网中的基本概念
一、单节点交换
网络 用户线数=N(N-1)/2
完成交换功能的节 点——交换机
用户线数=N(用户数为N)
2 通信网中(多节点交换)的概念
中继线
汇接局
用户线
中继线
用户线
端局
端局
用户交换机
通信网(多节点交换)中的基本概念
• 交换节点
在通信网络中起到在通信终端之间信息交互作用的设备,也就是交换机。
• 通信终端设备
• 位于通信网络的末梢,是通信网络中信息交换的起点和终点
• 端局
• 与通信终端设备直接相连的交换设备
• 汇接局
• 只与其他交换设备互联,不与通信终端设备相连的交换设备
用户a交换机交换机传输链路用户线用户c传输链路中继线用户b传输网传输链路用户线交换交换传输传输终端终端通信网的组成0101通信网中的基本概念通信网中的基本概念02020202一单节点交换网络完成交换功能的节点交换机用户线数nn12用户线数n用户数为n中继线用户线用户线用户交换机中继线交换节点在通信网络中起到在通信终端之间信息交互作用的设备也就是交换机
• 中继线

《通信网概述》课件

《通信网概述》课件

技术优势
支持更高的频率和带宽,实现更 快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同时支 持大规模连接和多媒体数据传输
应用场景
技术前景
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家居、 无人驾驶、智能制造和医疗等领 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机遇和挑战
5G通信技术将与云计算、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形成新 的通信生态和商业模式,对社会、 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 响
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全反射特 性,将信号转换成光脉冲,从而 实现大容量的信息传输
特点
带宽大、传输速率高、信号传输 不受电磁干扰,安全性高、分布 式结构、易于扩充和升级
应用
广泛应用于长距离通信、数据中 心、电视传输和医疗设备等领域
无线传输技术
1
Bluetooth
用于短距离数据传输,如移动设备、电脑配件、智能家居
总结与展望
通信网络现状
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 基础设施之一,为我们的生产 和生活提供了高效、便捷、安 全、智能的服务
发展方向
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是全面、 高速、智能、安全的数字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络架构和应用生态,将与AI、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 兴技术相结合
未来前景
未来通信网络将面临更加广泛、 多样、密集的应用场景和挑战, 需加强基础研究、规划设计、 标准化和协同创新,引领数字 经济的发展
通信网概述
本课件将介绍通信网的定义、传输技术、通信协议、网络设备、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应用服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信网的分类和层次
分类
按照使用者不同,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内网和互联网
层次
遵循OSI七层网络模型,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 用层

《通信网络》课件

《通信网络》课件
传输层功能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以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 。
网络层
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是通信网络中的 核心层次,负责数据的 路由和转发,确保数据 能够从源节点传输到目 的节点。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主要包括IP (互联网协议)和 ICMP(互联网控制消 息协议)。IP协议用于 路由和转发数据; ICMP协议用于在IP主机 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 消息。
FTP协议主要用于文件上传和下载,以及Web网 站的维护和管理。
04
通信网络的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之一,由两根绝缘的铜线相互缠 绕而成,具有价格便宜、安装方便等优点,但传输距离较短 ,带宽有限。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的传输,由内导体、绝 缘层和外部的网状屏蔽层组成,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 长的传输距离。
物理层功能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物理连接、传输数据比特流以及控制物理参数,如信号电平 、数据速率等。
03
通信网络的协议与标准
TCP/IP协议族
01
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的基础, 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 网际协议(IP)。
02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IP负 责数据的路由。
TCP/IP协议族是分层结构的,包 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 路层。
通信网络可以覆盖全球或特定区域,实现 跨地域的信息传输。
传输速度快
实时性高
通信网络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快 速传输各种形式的信息。
通信网络能够实时传输语音、视频等多媒 体信息,满足用户即时通信的需求。
通信网络的重要性
促进信息交流
通信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方式,使得不同地 区、不同行业的人们能够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

通信网络PPT课件

通信网络PPT课件

邮政通信技术及邮政通信网的发展
• 邮政通信技术不断进步
–邮政运输手段的现代化。 –邮政通信生产作业处理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邮政信息网的建设和发展。
• 加强对邮政通信网的动态管理
–邮政通信网的管理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之处 –实现通信网动态管理的途径
• 加强邮政通信网建设
– 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图 – 移动通信网的结构图
• 数据通信网数பைடு நூலகம்
–据通信网是为提供数据业务而组成的电信网。 –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图 – IP电话网结构图
第三节 电信通信网络的发展
一、我国公用电信通信网的发展现状 二、电信通信网技术的发展 三、电信网发展趋势
我国公用电信通信网的发展现状
• 固定电话交换网 中国交换机增长趋势图 • 接入网 • 光纤通信网络 • 移动通信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图 • 数据通信 中国因特网用户发展趋势图
• 网络组织方式 –邮区中心局体制 –邮政通信网示意图
• 网络分级和分类 –分级:全国干线网,省网,邮区运递网 –分类(按照传递速度):快件网,普件网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
•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的构成
–邮政综合计算机网是采集、处理、传输。应用、存 储信息的智能网络。它由物理网络和软件系统两大 部分组成。
• 邮政综合网的物理结构
电信通信网技术的发展
• 数字化--在通信网上全面使用数字通信技术,包括数 字传输、数字交换和数字终端等。
• 综合化--把不同的业务综合在一个数字通信网上传 送,为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信息通信服务。
• 宽带化--宽带化是针对通信网的网络容量和传输处理 能力而言的。
• 智能化--在通信网中更多地引入智能因素建立智能 网。
• 功能层次: – 邮政通信网包括物理网络、业务规范和运行控制体系三大部 分。 • 物理网络是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 • 业务规范是生产运行的规范 • 运行控制体系则实施运行监控和指挥调度,以保证全网可 靠运行,确保邮政生产的畅通无阻。

《通信网应用技术》课件

《通信网应用技术》课件
通信网发展趋势
5G通信技术
5G技术概述
5G通信技术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 接等优势,能够满足未来多样化、高带宽的应用需求。
5G技术应用场景
5G技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为各行 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通信服务。
5G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5G技术的研发和部署,未来5G技术 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
数据传输速率概述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是评价通信网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线传输速率
有线传输速率通常较高,如光纤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几十Gbps。
无线传输速率
无线传输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信道 带宽、干扰等,通常较有线传输速率低。
CHAPTER 03
通信网应用
移动通信网
1 2
通信协议
01
通信协议概述
通信协议是通信网中设备之间进 行通信的一组规则和标准,保证 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性。
02
常见的通信协议
03
通信协议的选择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族 、HTTP协议、FTP协议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 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可以提高通信 效率和可靠性。
数据传输速率
自然灾害威胁
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对通信网络造成严重危害。
网络安全防护
防火墙防护
通过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非法访问和数据传输,保护网络免受 外部威胁。
数据加密
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性。
用户权限管理
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限制其对网络的访问和操作,防止 权限滥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 ISUP是规定在ISDN环境中提供语音或非话交换所 需的功能和程序,以支持基本的承载业务和补充业 务。
❖ 移动应用部分(MAP)
10.1 No.7信令网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No.7信令系统的优点
✓信令传递速度快 ✓信令容量大 ✓灵活性大 ✓安全可靠性好 ✓适用范围广 ✓具有提供网络集中服务的功能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2.No.7功能级结构
第四级 (L4)
信令点A 用户级
信令点B 用户级
第三级 (L3)
信令网功能级
❖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SCCP为MTP提供附加的寻址和选路功能,以 便通过No.7信令,在通信网中的交换局和专 用中心之间传递电路相关和非电路相关的信令 信息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建立无连接和面向连 接的信令业务。
❖ 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 事务处理能力(TC)是指网络中分散的一系列应用 在相互通信时采用的一组规约和功能,它为访问网 络中的数据库提供标准接口,是目前通信网提供智 能网业务、支持移动通信和信令网的运行管理和维 护等功能的基础。
第十章 支撑网
➢ 按功能的不同,现代通信网可以分为业务网、 传送网和支撑网。
➢ 支撑网是பைடு நூலகம்保证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通信网 功能,提高整个通信网的服务质量而形成的专 门网。支撑网包括No.7信令网、同步网和电 信管理网。
第十章 支撑网
10.1 No.7信令网 10.2 同步网 10.3 电信管理网
10.1 No.7信令网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信令的定义
信令是在电话机或其他终端与交换局、交换局与交换 局、交换局与各种业务控制点及交换局与操作维护中 心等之间,为了建立呼叫连接及各种控制而传送的专 门信息,是控制交换机动作的操作命令。
大、中城市 本地信令网
LSTP
SP
HSTP
B
HSTP
HSTP
LSTP
LSTP
SP
LSTP
LSTP
SP
SP 图10.5 我国信令网等级结构示意图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第一级HSTP间的连接方式
HSTP
HSTP
HSTP
HSTP
HSTP
HSTP
HSTP
(a) 网状连接方式
HSTP
HSTP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No.7信令网的组成
由信令点(SP)、信令转接点(STP)、信令链路组成。 ❖信令点 SP是处理控制消息的节点,它可以是各种交换局 和各种服务中心。 ❖信令转接点 通常把能将信令消息从一条信令链路转发到另一 条信令链路的信令节点称为STP。 ❖信令链路 在两个SP之间传输信令消息的链路称为信令链路。
2.信令的分类
❖按信令工作区域分:用户线信令和局间信令 ❖按信令传送信道分: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按信令功能分:管理信令、线路信令和路由信令
10.1 No.7信令网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2.信令工作方式
按照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的关系,信令工作方式可 分为对应工作方式和准对应工作方式。
SP 交换网络
STP
SP 交换网络
SP1 交换网络
SP2 交换网络
话路
信令链路
(a) 对应工作方式
STP:信令转接点 SP:信令点 (b) 准对应工作方式
图10.3 信令工作方式
HSTP (b) AB平面连接方式
图10.6 第一级HSTP间的连接方式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2.第二级LSTP间的连接方式
SP
Y分信令区
SP
LSTP
LSTP
X分信令区
LSTP LSTP
它规定了在一条信令链路上传送信令消息的功能以 及相应程序。 ❖信令网功能级(MTP-3)
由信令消息处理和信令网管理两部分组成。 ❖用户部分(UP)
由不同的用户部分组成,每个用户部分定义了实现 某一类用户业务所需的相关信令功能和过程。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3.No.7信令系统构成
INAP 、 OMAP 、 MAP
信令网功能级
第二级 信令链路功能级 (L2)
信令链路功能级
第一级 信令数据链路级 (L1)
信令数据链路级
图10.1 No.7信令方式功能结构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MTP-1) 为信令传输提供一条双向数据通路,规定了一条信
令数据链路的物理、电气、功能特性和接入方法。 ❖信令链路功能级(MTP-2)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3.信令网的分类
按网络结构的等级可分为无级信令网和分级信令网
SP
SP
SP
STP
STP
SP
SP
SP
(a) 无级信令网
HSTP
SP
SP
SP
(b) 二级信令网
HSTP
LSTP
LSTP
LSTP
LSTP
SP
SP
SP
SP
SP
SP
SP
SP
SP:信令点
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 (c) 三级信令网
HSTP:高级信令转接点
图10.4 信令网的分级结构示意图
10.1 No.7信令网
10.1.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10.1.3 No.7信令网的概念及分类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10.1.4 我国信令网的基本结构
HSTP
A
HSTP
HSTP
LSTP
OSI TC 用户
7 TC TTCCAAPP
ISP: 中间业务部分
IISSPP
4~6
ISISUUPP
TTUUPP
NSP:网络业务部分
SCSCCPCP 3
2 1
MTP3 MTP2 MTP1
图10.2 No.7信令系统结构
10.1.2 No.7信令系统的体系结构
❖ 电话用户部分(TUP) 规定了电话通信呼叫接续处理中所需的各种信 令信息格式、编码及功能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