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笔者以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紧扣教材,把握特点,指导方法,强化训练。
下面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学法指导得体有效首先在于教师深入剖析教材,透辟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例如,针对统编教材第九册《再见了,亲人》一文进行学法指导。
首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深入地剖析,把握了教材具有鲜明的三个特点:一是文情并茂。
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荡着千万人的心。
二是典型动人。
作者细腻刻画了主要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这个中心思想,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三是结构严谨。
课文前三段都采用了基本格局和学法指导的基本程序,即凭借典型段落激情入境,精心指导学法,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揭示行文规律,体会文章内容的感情,水到渠成,归纳中心,扎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比较阅读开拓视野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
”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
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必要。
下面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措施: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1.引导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互动式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活泼、自由、自主、独立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形成认真、有序的课堂秩序,在这种秩序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教师集中精力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阅读策略,督促学生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阅读上。
二、采用多种阅读策略1.以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让学生愿意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以完成某一作业的目的来阅读,让学生从阅读当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2.采用小组合作阅读策略,小组成员激发彼此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得到互相帮助,共同参与阅读活动,彼此互相督促,形成良性竞争,提高阅读能力。
三、创设有利于阅读的条件1.改善教室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有利健康的环境中学习。
教室的设计宜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阅读,不受外界的干扰。
2.在家中要充分支持孩子的阅读,尽量不要干扰孩子的阅读,要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帮助孩子在家中也能够坚持阅读书籍。
四、多用多样化的阅读材料1.安排学生读一些精品作品,教师应多读、多听、多看,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在学习中使用画图及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布置有趣的阅读任务,安排学生进行具体的任务阅读,让学生一同参与到文本的了解、分析、成果的分享中,让学生在分享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保持阅读的热情。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措施。
通过良好的教学氛围、多种阅读策略、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多用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等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解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如何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阅读理解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阅读理解是指读者通过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容、意义和结构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是学习和交流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和运用。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阅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阅读。
可以组织文学阅读活动,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学的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日常生活和学习有关的文本,让他们通过阅读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文本,如何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如何理解和分析文本的结构和意义。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断、归纳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本信息。
3.注重课文阅读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课文阅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课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基本职能和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对阅读过程的纵向考察,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它包括两个方面:认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认读能力要对文字材料进行感知。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它要通过感知、分析、判断、综合等手段进行思维分析,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
一、认读能力认读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文字符号进行感知的能力。
它在阅读活动中是初步的,也是最基础的能力。
认读的内容包括字词的形、音、义三个方面。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解决字词的形、音、义。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自查工具书,达到对每篇课文的字词都能知其音、会其形、懂其义。
认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字、识词数量的多少及质量的高低、速度的快慢。
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字词数量大掌握(至少掌握常用的3500字),只有通过对字词的大量掌握,才能有对阅读材料的初步感知。
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按有无声音分,有朗读和默读;以速度分,有速读和慢读;以程度分,有精读和略读。
朗读的一般要求是:1.读准字音。
不漏读、增读、倒读、错读,声音清晰、响亮,读出重音和停顿;2.把握语调。
语调是声音高低抑扬的变化。
凡是设问、反问、惊异、欢呼等应该高升调,凡是感叹句、祈使句和表肯定、沉痛、哀悼等语意的句子,要读低降调。
一般的陈述句、判断句读平直调。
表示喜怒哀乐复杂感情的语句应读弯曲调。
3.研究速度。
默读的一般要求是:第一,培养直映能力;第二,培养速读能力;第三,要重视检查默读的效果。
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朗读,能够充分感受文章创造的境界。
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和联想,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领悟并把握其本质含义的能力。
这种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现代解读学认为,理解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阅读主体参与的建构过程,是一种融注了主体感知、想象、情感、体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发现性活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9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重要变化,且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也出现了变革。
又因为阅读能力将直接决定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阅读方式进行优化,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阅读能力的相关措施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措施一、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在培养阅读能力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及对语句的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快对文章的理解效率。
例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反复阅读,逐渐掌握文章的重点语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景,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
2.加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积累、文章解读的主要手段。
另外,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方式1.悬念设置。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让学生自行进行文章的阅读,不过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较差,所以会感觉到阅读教学较为枯燥,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烦或者抵触的情绪。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悬念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火烧云》这篇课文时,由于现今城市发展较快,火烧云在城市中出现的频率也在逐渐的减少,在讲解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火烧云的景象,并设置相应的悬念,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内容的观看,将自己所看到的内容复述出来。
之后可以对学生提问,比如,学生从前是否看到过火烧云,它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字表达能力、口才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前提条件,离开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将无从谈起,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也成为无源之水。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因此,阅读教学,教师要把理解课文所采用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去模仿,从而去学习新的同类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传授,渗透学法,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以下是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开启理解之门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教书者,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钥匙,这个钥匙就是阅读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各类阅读试题。
而理解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理解是一种思维能力,而怎样理解,则是一种方法,需要教师的指点。
我在阅读教学中,一般的教法是: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做全面分析:他们想理解什么?想怎样理解?他们在理解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困难等等,为采取教学方法提供依据;然后选择一段进行详细的指导,接着不断启发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我是怎样理解的?我抓住什么去理解?我为什么这样理解?我这样理解对吗?”让每个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后出示一段来验证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重视词句教学,加强朗读训练在教学中,我注意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如换词、改词;找近义词,反义词;看插图、实物;演示、做动作;表情朗读;复述句子;改变句式;仿造句子;结合上下文讲解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熟读,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书面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
为了提高词句教学和朗读训练效果,我还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设疑诱问。
疑问是一切学习的基本支撑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阅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引导他们主动地去阅读。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有趣的录音等方式,给学生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语言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关的内容。
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能力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现生动有趣的阅读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的世界中。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阅读技能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能力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需要教师抓住阅读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中生字的意义、语法特点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训练,引导学生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课文朗读、课外读物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提升其语言素养、思维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几条实用的策略,旨在有效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能力:1. 注重文本分析与深入阅读鼓励学生不仅浏览文本,而是深入分析和理解文本的结构、主题、隐含意义以及作者意图。
可以引导学生采用“5W1H”的方法,即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何如何(How)进行文本分析。
这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文本内容,深入理解文本意图。
2. 开放式提问策略采用开放式问题进行引导,比如“你觉得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这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主动从文本中挖掘细节,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
3. 精读与泛读结合结合精读和泛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接触经典文本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同时,开展丰富多样的泛读活动,如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词汇量。
4. 阅读笔记与反思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笔记,记录关键信息、主题回顾、个人感受和不懂的问题,之后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或反思会,分享各自的阅读发现和思考,相互启发,加深理解。
5. 个性化阅读路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材料和指导。
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更基础、兴趣相关的文本;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则可提供更挑战性的文本或阅读深入研究任务。
6. 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通过创设愉快的阅读环境,定期举办阅读分享会、故事讲述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设立自己的阅读计划,坚持每日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7. 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定期向家长提供阅读指导材料,鼓励家长参与学生阅读活动,如共读一本书,讨论阅读心得等,共同推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8. 利用科技辅助工具合理利用电子阅读资源、阅读应用等科技手段提升阅读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8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康欢欢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言学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语文阅读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还能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解基础。
虽然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小学生自身年级较小,智力还未完全成熟,对其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现状需要解决。
在全面课改的要求中,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在课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成为一线语文老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现状在传统教学中,以学生做题的高正确率为目标,将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题海训练,提高语文阅读部分的分数,并不对所读内容进行讲解,只对答案进行校对。
长期下来,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对阅读答案内容的出处不知甚解,进而对阅读缺乏耐心。
同时老师自身能力受到教学时间上的严格限制,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不能充分对课文进行讲解,向学生传授的阅读方法只能一带而过。
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方法,要么不能掌握,要么不能灵活运用到阅读中,直接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下。
虽然通过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扩展到课下时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但一方面学校以及老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籍数量过多,家长以及学生难以选择合适的书目进行阅读。
另一方面存在书籍内容过于复杂,小学生不能独立实现阅读目标,以及书籍内容质量较低,不能增长学生见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情况。
除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纸质阅读受到冲击。
一方面小学生在阅读时,更愿意选择色彩丰富的漫画书,或者插画丰富的童话书籍以及轻便携带的书籍为主。
另一方面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表现出厌倦情绪,在阅读以上书籍时则相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阅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小学生的阅读速度一般较慢,要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需要多次在课堂上进行训练。
在阅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先看标题和文章大意、边看边记笔记、重点标注等,这能够加速阅读的过程。
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比赛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提醒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给自己复习和校正的机会,这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
二、课堂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阅读技巧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听故事、朗诵课文、解析词汇等。
在训练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在读完文章后,要让学生通过表达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堂上促进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指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推荐感兴趣的书籍和高质量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能够逐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同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安排相应的阅读作业,来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阅读的内容。
四、课堂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影响他们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因素。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阅读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例如,让学生阅读有趣的无聊小说、科幻小说、寓言故事、诗歌等文本,这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尝试采用多种媒体和音视频资源,如图片、录像、课件等,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上阅读。
比如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朗读优秀的文章、组织课外阅读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目标和奖励机制,让学生有动力去阅读。
三、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定时阅读、有计划地选择阅读材料、注重阅读的质量等。
教师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以是有趣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引人入胜的课外读物等。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理解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
五、阅读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导读、问答、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其主动阅读的能力。
六、多方位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情况,比如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题、口头问答、书面作业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跟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七、阅读指导与辅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辅导。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就要发挥自己的智慧,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热情。
如,教师可以在“晨颂”和“午读”时间,引导孩子阅读经典的诗歌和短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
同时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在平时多给孩子阅读的时间,让孩子在反复读、细读、品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学生阅读完毕老师应该与他们进行适当的互动,根据阅读文本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小开始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思维和智力会得到同步发展,这就揭示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智利的开发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而儿童又以七、八岁时求知欲最旺盛,好奇心最强烈。
这个世界很精彩,现在的儿童聪明,知识面宽,但他们对世界渴求了解,渴求知识的欲望很强烈,这是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大量的阅读自然而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也会越来越丰富,也就学会了写日记,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如果阅读粗略,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将成为‘终身之果’。
可见,如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了,将会终身受益。
所谓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两个意思:一是要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吸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阅读时,引导学生采取认真的阅读态度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如认真检索、勤查字典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能圈、点、勾、划,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议论、思考问题、背诵摘录的习惯。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专心致志地读,开动脑筋地读,才能学有所得。
四、学会答题技巧,掌握阅读方法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答题时取得最大的正确率,正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老师应指导学生答题技巧,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
切不可低中高不分,小学中学不分,一味“讲深讲透”搞烦琐分析,弄得头绪太多,门槛定得太高,使学生进不了门。
一、明确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结合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此外还要求对读物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重视阅读情趣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阅读),而把理解程度的要求尽量降低到最低底线(如“了解词句的意思”、“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一开始便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词语积累,同时提倡交流与合作。
课文全文注音,字体较大,行距清晰。
有意加强了拼音、识字、阅读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采用“双行认读”的方法,使识字(看拼音识字)与阅读可以同步进行。
避免单独搞孤立的识字环节,割断识字与阅读的紧密联系。
课文全部配有图画,有的一篇课文配有多幅图画,尽可能形象地再现课文内容,并使课文的重点表象得到凸显。
这样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由“具象”到“抽象”、由阅读“画书”向阅读“字书”过渡的阅读思维发展规律。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
一是把培养认读能力放在首位,旗帜鲜明地突出了读书、写字两大重点。
25篇课文中有20篇只安排朗读课文和描红写字两项作业。
其余5课也都把朗读、描红两项作业放在前面,再增加一点说话、造句、表演等加深或拓展阅读效果的活动。
这样做完全体现了《标准》提倡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
二是注重语言的积累。
25篇课文,要求背诵的达14课,占56%。
这是符合儿童记忆力高于理解力的年龄特征的,抓住记忆的最佳期,让学生多背一些好东西是可以终身受用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是语文基础教育的起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于其后续学习和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1.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应时常阅读优秀的课文、名著等,通过模仿优秀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立培养阅读兴趣的机制,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去读书、读报、读课文。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学校和家庭应配备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材料。
三、小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方法1.抓住识字能力的培养。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
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汉字识别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演示、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识字水平。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为了理解和表达。
小学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写作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从读懂到会写,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和思想,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阅读是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过程。
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推理等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文章改写、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1. 鼓励学生多读书: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书、报纸、杂志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
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设置阅读时间: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阅读,可以是在课堂上或者课后的自主阅读时间。
通过坚持每天读书,学生能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批阅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可以批阅学生的作业,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几种阅读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有帮助:1. 预测:在开始阅读之前,学生可以先浏览文章的标题、图表、插图等,然后试图预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这种预测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 理清文章结构: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学会理清文章的结构,包括主题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3. 提炼关键信息: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学会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包括重要的事实、细节、观点等。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1. 阅读理解练习:布置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解答。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并应用所学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识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加强词句训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石字组成句,句连成段,段形成文。
字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钥匙,读一篇课文只要理解了其中的词语和句子,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
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
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
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二、教给阅读方法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指南针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
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
怎样做好预习呢?第一,粗读——扫清障碍。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自主阅读能力作为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需要我们关注和培养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一、提高阅读兴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
没有兴趣,便缺乏主动性和坚持性。
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校,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来进行朗读或诵读,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家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多和孩子谈论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还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图画书、漫画书等,丰富阅读内容,吸引孩子的眼球。
二、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除了教科书中的文言文、课外阅读中的名著、故事书外,还可以让孩子接触报纸、杂志、科普读物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开阔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
还可以在阅读材料中加入与纯文字不同的展示形式,如图表、插图、音频、视频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阅读体验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情感体验。
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时,要注重孩子的阅读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故事、情境再现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增强阅读的亲和力和深度感。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书,共同进入故事的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良好的阅读情感和态度。
四、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难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但教师和家长可以在孩子接触到的文学作品中,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鉴赏。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不少,下面列出一些途径供参考。
一、提高识字能力阅读的前提是识字。
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识字教学,既注重字义教学,又注重字形教学。
还应注重拼音教学,确保学生能准确拼读一个字。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对于培养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多读好书多读一些好书,提高阅读素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阅读,每周或每月可以举办一次读书分享会。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读书分享,自主推荐优秀读物,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三、练习阅读技巧阅读技巧是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背诵、速读等方法来提高阅读技巧。
老师也可以通过讲解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内容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四、注重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小学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所涉及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阅读活动除了阅读课外,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比如,图书馆文化周、阅读竞赛、语文课堂阅读主题研究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愉悦,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六、联动家长,共同推进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阅读,陪伴孩子阅读,并跟进孩子的阅读进度。
学校也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推进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和教师应该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提纲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明确读的意义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二)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兴趣(三)在讲读和口语训练中激发学生兴趣(四)复述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五)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三、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并逐步向课文拓展(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三)课前精心设计导语(四)精讲多读,读出感情(五)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四、提高教师语文素养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着重从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等这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摆在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论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是一个“读”字。
“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
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当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
现将我将我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一、明确“读”的意义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教师必须明确读书的重要意义。
多读书最大的好处和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
既然如此,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读”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读”到了位,学生语感的培养才可能到位,语文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具体地讲,多读有以下六大好处:第一,多读可以识记生字。
“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多读可以促使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
第二,多读可以释词析句。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够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达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叶圣陶语)。
第三,多读可以深化理解。
只有多读并读出情感来,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明白字里行间的深刻蕴含,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第四,多读可以训练思维。
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时,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而只有多读,学生的想象才可能丰富,思维能力才能迅速提高。
第五,多读可以背记佳词妙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清人陆世仪语)。
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使之多读熟记佳词妙语,精美诗文,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勤输“养料”,多作储备,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才有源头活水。
第六,多读可以感悟写作技法。
学生读得多了,就能够更深入地体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而学生在读书实践活动中所感知领悟的写作技法,往往是教师在作文课上难以指导出来的。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
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
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
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
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入手:(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和鼓励。
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理解和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二)、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兴趣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朗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美的情趣。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体验与理解,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讲授二年级的上册《坐井观天》时,文章出现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我事先准备好了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让学生来扮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来对话,同学们一看到青蛙和小鸟的头饰,都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戴上头饰来表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看哪一组表演的语气最形象,结果小朋友表演的各有各的特点,有的还带上了动作,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青蛙和小鸟的语气也表演的活灵活现,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同学们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后会说些什么,小朋友都争着抢着要说,而且说的有声有色。
在比如讲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时,我把读的重点放在了四次对话上,第一次是小鸟和大树的对话,我引导学生体会天冷了小鸟要去飞去南方了,大树不想让小鸟走,想让小鸟来年还来给他唱歌,大树应该用不舍和留恋的语气读,小鸟应该承诺大树来年春天一定会回来的,应该用真诚的语气读。
然后我指名学生读,学生马上就能根据老师的引导有感情地进行对话。
接着第二次是小鸟和树根的对话,我又让学生自己体会小鸟要寻找大树的着急的心情,让学生自己揣摩读文的语气,此时已经有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分角色朗读,我指名学生后,读的效果很好,完全体会到了小鸟的仍没找到大树失落和焦急。
然后是第三次小鸟和门的对话以及第四次小鸟和小女孩的对话,学生们很聪明,能举一反三地自主体会小鸟的心情,读出感情,我想,我的目的达到了,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读书的兴趣,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去富有感情地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涵义。
(三)、在讲读和口语训练中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自主揣摩、表达,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比如:执教《白公鹅》一课,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作业:1、把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三遍;2、找一找作者笔下白公鹅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因为是简单易懂的文章,学生在读了三遍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大意之后,他们能够准确地找出白公鹅的特点:“有海军上将的派头!”在课上我随机把文章的重点“海军上将的派头”进行板书,并给学生讲“什么是海军上将”,在学生对这个头衔很感兴趣时再让学生读文章,自己找从哪些地方体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鹅的走路姿势“慢条斯理”,走过泥泞的路也沾泥,有狗在后面追也从不跑等等。
通过学生感兴趣地找读,很快找出了鹅的高傲。
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训练了感兴趣地读书,让学生在找读过程中体会成功感和满足感,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四)、复述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形式比如在讲第三单元童话课文的时候,课堂上讲完了生字词后,每一篇童话我都会让学生去复述,因为复述既检验的他们读课文的效果,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讲故事能力的机会。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乐于表达,他们很善于说,虽然有的时候说的没有条理,但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能够把一个故事复述的非常完美。
更有甚者可以进行续编。
比如在讲《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就出现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学生在学习童话的基础上进行续编。
学生在复述了课文内容之后也觉得故事似乎没有讲完,意犹未尽,就主动地进行了续编,有个别学生续编的童话情节跌宕起伏,让老师和同学们都瞠目结舌。
(五)、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兴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
如:通过《观潮》、《桂林山水》等课文的赏析,引导学生领略神奇的自然,壮丽的山河;通过《黄继光》、《罗盛教》等人物的剖析,引导学生学习浴血奋战的英雄,舍己为人的战士;通过《落花生》、《养花》等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为人的根本,处事的哲理;通过《草船借箭》、《开国大典》等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牢记古今之历史,民族之荣辱……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宝贵素材。
在学生感动于文本,沉醉于课堂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培养,从而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能力。
除外,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课件背景下感受语文的美,以美的语文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
三、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并逐步向课文拓展(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