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及第一章

合集下载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环境学概论_第一章_绪论

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变
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可分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阳光、 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 环境要素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如: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
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
环境学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论目录
第一节 环境及其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环境问题 第三节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在宇宙中最适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唯有地球。 迄今为止,在宇宙中,地球是个独立体,不能与别 的星球交流与合作。 目前适于人类生存的只有一 个地球,人类应该庆幸和珍惜 宇宙对我们的厚爱,倍加爱护 地球环境。我们有责任和义务 去了解地球家园的环境和出现 的问题,这样才能懂得如何去 珍惜地球,保护环境。
广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 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
狭义的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或生活
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
失调。
(1)第一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也称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指自然界 发生异常变化,分两类: 一是如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海啸、台风、水 旱灾害等自然灾害; 二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对人类和生物有害的因素, 如某些地方水土中缺少(或过多)某些人体所需的化学 元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地方病)。
(二)环境学的内容
(三)环境学的分科
(四)环境学的主要任务
一、 环境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科学是经过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便从零星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第一章 绪论

章一绪论一、名词解释1、语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附】线条性: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限制而导致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个发出,无人可于同一时间位置说出两个声音。

即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出现。

任意性:指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无必然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是任意的、偶然的。

2、现代汉语:从狭义而言,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从广义而言,现代汉语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狭义的现代汉语,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4、方言:即俗称的地方话,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

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人民的语言,并不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

主要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5、现代汉语规范化:即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以此清除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分歧。

6、文学语言:指经加工、规范所得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包括文艺作品语言、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著作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7、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指由于性别、年龄、地位、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

每个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

二、简答题;1、现代汉语特点?【可分述或将之与印欧语言对比,自行诠释】(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语调变化,具有音乐性,具体如下:Ⅰ没有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不存在两个或以上辅音相连的情况,音节界限分明;Ⅱ元音占优势;音节必有元音,可仅由一个元音构成音节,乐音比例较大;Ⅲ有声调;音节均有声调,使得音节间界限分明而富于变化,有区别意义作用;Ⅳ声母与韵母内部系统性较强;即声母与韵母间配合规律规范严谨;(2)词汇方面:Ⅰ语音多为单音节,词形较短;有时一个语素即一个汉字,存在大量单音词;Ⅱ双音节占优势;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趋势,旧的单音节被双音节大量代替;Ⅲ新词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即“实语素+实语素”构词法,少有派生法构成;Ⅳ对于吸收的外来词多为音译兼意译,或以汉语语素对译,直接音译较少;Ⅴ成语多为四音节结构;Ⅵ存在大量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同义词,且音节数量不定,可见汉语词汇形式的伸缩性;(3)语法方面:Ⅰ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如我们理解(主谓结构)--理解我们(述宾结构)改变了语法结构关系;又如猫抓老鼠—老鼠捉猫,则改变了语法意义;真正语法上的语序变化应为词语的次序改变使语法结构关系及语义随之变化,如: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Ⅱ主用语序和虚词表示语法意义,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①有些结构有无虚词会导致结构和语义发生很大变化,如爸爸妈妈(联合结构)--爸爸的妈妈(偏正结构);②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虽语法结构关系未有改变,但语义变化,如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一指特定学校,一指北京所有大学;③有些结构添加虚词后会导致语用意义的变化,如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虽都为偏正结构、修饰关系,表意相同,但前者强调“属性”,后者强调“分类”,指中国而非其他国家的文化;Ⅲ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都存在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地震—地面震动—地面震动了)Ⅳ词类与句法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汉语词汇同一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好-a/v;Ⅴ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汉语中名词与数词结合需要加入量词,且随着对象不同而变化量词,如一头牛、一棵树;语气词的变法则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2、与古代汉语对比,现代汉语的特点是什么?(1)语音方面:总体而言语音系统简化;①浊塞音、浊塞擦音、清鼻音声母消失;②复辅音声母消失;③辅音韵尾大大减少,入声不再独立成为调类;(2)词汇方面:①新词大量产生;②词的双音节化倾向明显;③词缀和类词缀有所增加,词缀附加法构成的合成词增多;④大批印欧词语和日语汉字进入汉语词汇系统;(3)语法方面:①增加大量量词;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较多,现代汉语兼类词较多;③古汉中语言省略现象较常见,现代汉语则少见;④古汉的否定句和疑问句常有宾语前置现象,现汉几无;3、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1)共同语是通行于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方言则是一个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即规范的共同语是方言的高级形式;(2)共同汉与方言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吸收的关系;Ⅰ共同语以某种方言为基础而形成,形成后又渗透到各方言中,制约方言的传播与发展;Ⅱ方言的表达形式影响共同语的发展,共同语需吸收方言中有利成分以促进自身发展;4、如何理解语言是一个分层装置?答: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形象而言即一个装置,其最主要特点是分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字母代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9.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11.实践高于理性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A.普遍性B.绝对性C.直接现实性D.客观实在性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13.承认物质存在,却否认物质的运动,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不可知论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1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16.“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1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8.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19.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材料科学基础 绪论和第一章

材料科学基础 绪论和第一章

11924B
一、材料科学的重要地位
表0-1 人类使用材料的
11924B
二、各种材料概况
1.金属材料 2.陶瓷材料 3.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和超导材料
11924B
1.金属材料
图0-1 汽车中各种材料的大致比例
11924B
1.金属材料
图0-2 波音767飞机所用的各种材料比例
11924B
2.陶瓷材料
第二节 原子结合键
三、混合键 解:(1) MgO 据表1-2得电负性数据XMg=1.31;XO= 3.44,代入式(1-1)得: (2) GaAs 1)得 据表1-2得XGa=1.81;XAs=2.18,代入式(1表1-3 某些陶瓷化合物的混合键特征
11924B
第二节 原子结合键
图1-8 原子间结合力 a)原子间吸引力、排斥力、合力 b)原子间 作用位能与原子间距的关系
115.tif
图1-15 利用显微镜观察材料的 组织
11924B
第四节 晶体材料的组织
图1-16 单相组织的两种晶粒形状 a)等轴晶 b)柱状晶
11924B
第四节 晶体材料的组织
二、单相组织 三、多相组织
图1-17 两相组织的一些基本组织形态
11924B
第五节
材料的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
图1-18 激活能的物理意义
11924B
第三节 原子排列方式
二、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图1-13 X射线在原子面AA′和BB′上的衍射
11924B
第三节 原子排列方式
图1-14 X射线衍射分析示意及衍射分布图 a) X射线衍射分析示意图 b) SiO2晶体及非晶体的衍射分布图
11924B
第四节 晶体材料的组织

绪论及第一章

绪论及第一章
如:Al2O3陶瓷、稳定ZrO2陶瓷、具有生物活性的表面涂 层(生物微晶玻璃、生物活性玻璃)的相应材料等
如:Al2O3陶瓷、氟聚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生物活性玻 璃、自固化磷酸盐水泥和玻璃水泥、活性涂层材料等
3)耳鼻喉代用材料
如:Al2O3陶瓷、生物活性玻璃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 磷酸盐陶瓷
4)人工肌腱和韧带
生物陶瓷——主要是用于人体硬组织修复和重建 的生物医学陶瓷材料。 生物陶瓷的类型和特点 惰性生物陶瓷材料 可吸收生物材料 生物活性陶瓷 可治疗癌症的生物陶瓷
在生物体内与组织几乎不发生反应 惰性生物陶瓷: 或反应很小。 如:氧化铝陶瓷、碳、氧化锆 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生物 陶瓷
活性生物陶瓷: 在生理环境下与组织界面发生作用,
表1
几种主要的不锈钢的组成、性能和组织


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降低 和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3Cr13和 4Crl3型马氏体不锈钢用于医疗器械, 如刀、剪、止血钳、针头等。 00Cr18Ni10型奥氏体不锈钢可制作各种人工关节 和骨折内固定器;在口腔科常用于镶牙、矫形和牙 根种植等器件的制作。
形成化学键结合。 如:羟基磷灰石等陶瓷及生物活性玻 璃,生物活性微晶玻璃。
可被吸收的生 在生物体内可被逐渐降解,被骨组 物降解陶瓷: 织吸收,是一种骨的重建材料。
如:磷酸三钙等。
各类生物医用材料性能比较
各种生物陶瓷在临床上的应用: 1)能承受负载的矫形材料,用在骨科、牙科及颌面上 2)种植齿、牙齿增高


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可追溯到3500年前,那时的古 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棉纤维、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 印第安人则使用木片修补受伤的颅骨。2500年前,中 国和埃及的墓葬中就发现有假牙、假鼻和假耳。人类 很早就用黄金来修复缺损的牙齿,并沿用至今。1588 年人们用黄金板修复颚骨。1775年就有用金属固定体 内骨折的记载。1851年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方法后, 有人采用硬胶木制作了人工牙托的颚骨。 器官移植取得巨大进展,但有难题:排异、器官来源、 法律、伦理等。因此医学界对生物医学材料和人工器 官的要求日益增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和第一章

绪论——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
• 两种具有对立倾向的原则:旧史和新史
– 旧史强调伟大心理学家的成就,关注心理学内 部的经典研究和突破性发现, 并且以目前的观 念来评判以往的理论和成就,即采取的是伟人 说、内在历史观和现在主义的编纂原则。 – 新史与之相反, 倾向于时代精神说、外在历史 观和历史主义的编纂原则。 – 20世纪50年代之前,心理学史的编纂以旧史形 式;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新史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题
• 1、描述罗伯特.华生在20世纪60年代对心理学史 学科的贡献. • 2、科学心理学创立的标志和时间 • 3、学习心理学史的重要意义 • 4、心理学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 5、什么是伟人说?什么是时代精神说? • 6、什么是现在主义和历史主义? • 7、什么是内在历史观和外在历史观? • 8、20世纪50 年代之前使用的是什么编纂原则? 60年代后呢?
五、元素论者的心理学思想 (一)恩培多克勒 (EmpedcklesBC490—430)
政治上主张民主,成功地推翻了寡头政府,同时 还是医学家。 1、主要思想 ◎ 世界的本原均为某种极为基本的单元所构成, 比如“根”、“种子”、“原子”等。 ◎ 世界是由四根(水、火、土、空气)组成, 因“爱”和“恨”两种动力使四根产生结合和分 离 ◎ 没有不死的灵魂 ◎ 从纯物理的角度解释感知觉
◎提出没有不死的灵魂 ◎ “影像说”,认为被感知的物体表面 有一些流射物,叫做影像,这种影像与事 物本身相似,它透过空气,到达感官,从 而产生感觉。 ◎ 感知觉具有约定性,人们约定是甜的 那个感觉,那个对象就是甜的,约定是苦 的感觉,那个对象才是苦的。
(2)评价 ◎ 值得肯定的思想 1、从原子论出发解释心理的实质、身 心关系、心理过程和人格形成 2、灵魂由原子组成,没有不死的灵魂 3、粗糙、素朴、机械的唯物主义 ◎ 思想的局限: 1、不懂得心理和物质的本质区别 2、不懂得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本质区别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2、农业的根本特性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和第一章
帝造人说 ……
3.观点和特征
1)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 和质的方面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是流动和循环着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 的机能;
■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特征: 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 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
■其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 生态自然观等方面;
■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 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 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 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动观和时空观; ■实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从存在到演化、从确定
性到随机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线性到非线 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 展; ■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 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 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 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重视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 系。
3.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 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 技术的重要纽带。
4、自然辩证法与其邻近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 学等,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 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 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绪论、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40 学时为授课学时,8学时为课堂作业 时间。
第一章 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出无限丰 富的社会财富。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自身获取利润 的主要环节。 ●第三产业(服务业)成为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重要 组成内容。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管理利器。
(一)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 (二)流程生产型和加工装配型 (三)备货生产和订货生产
(四)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划分 (1)工作地生产类型的划分 ①工序数目法 指根据固定于工作地工序数目的多少来确定工作地的生产 类型。s1—1
②工序大量系数法
所谓大量系数就是指工序单件工时与零件出产节拍(零件 出产节拍r为计划期有效工时总数除以计划期全部零件产量) 的比值。(s1—1) (2)小组、工段、车间、企业生产类型的划分 (3)按零件大小、产量划分(s1—1)
(七) 劳动管部门
劳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根据各个生产部门 的特点,合理配置员工,以达到最佳组合效果。并负责企业员工的技 术、技能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四、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任务
(一)企业的基本任务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 体,其基本任务是为社会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 品或服务,同时要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 产出,以期获得必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狭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产品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 理,即对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转换过程)直至产品 完成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管理。
广义的生产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的综 合性的、系统的管理。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 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形成的过程中, 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 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 明、清各代的都城。近千年来,北京一直 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 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它作为历代官 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 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 一、现代汉语 • 世界上的语言数以千计,各民族大都有自 己的语言。汉语是汉族的语言,是我国的 主要语言,分布在全国各地,同时也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之间交际用语。我国 境内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藏语、蒙语、维 吾尔语、壮语、苗语、彝语、布衣语等。
• 汉语的来源十分久远,从有文字算起已有 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记 录汉语的最古老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 文,距今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各方言 语音分歧严重,但书面语一直没有分化, 汉字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它虽然没有古埃 及文字和巴比伦文字那么久远,但却一直 沿用至今。
• •
• •
2、方言差异的形成 人口的迁徙、自然地理的阻隔、语言发展的不 平衡、民族的融合、语言的接触。 3、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有很大差别,其中语 音差别最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有无浊声母;有无塞音韵尾;有无 鼻音韵尾;有无塞擦音、擦音声母;声调的数 目。
• 书面语形成于口语的基础上,而具有与口 语不同的语体风格。书面语趋于周密、严 实、结构完整,因而长句较多。这种风格 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书面语缺少不同语境 下当面会话所具备的种种辅助性信息,不 得不要求语句自身表达上的严谨与完备。 写出来的话,既允许有斟酌、加工,乃至 反复修改的余地。这就使书面语得以规范 化、标准化,进而成为文学语言,即标准 语的基础。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绪论与第一章

绪论与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要点(其中带“★”者应作为要点中的要点来理解和掌握)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节重点问题:为什么会产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产生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参见教材P2-P4)①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②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他们的理论继承人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补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亦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见教材第一到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论(见教材第第四、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论(见教材第六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论(见教材第七章);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教材P4-P11)①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②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五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及其引起的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和社会阶级关系的明朗化,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创立科学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提供了可能。

(参考教材P4—P6第1段)●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为之提供指导。

(参考教材P6第2段---P7第2段)★●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积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须的人类认识发展基础。

其中,十九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十八、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参考教材P8最后一段-P10第2段所讲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主观基础(补充)马、恩自身无与伦比的主观素质:_为人类解放和幸福而献身的崇高志向和使命感;_坚忍不拔的勤奋探索、刻苦钻研精神;_渊博的学识和高超的思想(批判继承和创新)才能;_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学风_丰富的亲身社会革命斗争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及第一章

• 德谟克利特:
智慧生出三种果实:
善于思想,善于说话,善于行动。
黑格尔认为: “哲学是人的精神故 乡”,如果没有哲学,就如 同走进一座庙宇, “其它 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 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
2、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何-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两方面 (3)为何- 不能回避的问题 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 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人们实际活动的基本问题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黑格尔哲学
缺陷-唯心主义的体系
德国古典哲学
精华-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费尔巴哈哲学 缺陷- 不彻底性(历史观 形而上学性
上的唯心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 ·斯 密(1723-1790)
主要代表人物 大卫· 李嘉图(1772-182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
理论贡献-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物质的科学内涵 (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原初物质”
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
原子
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
赫拉克利特:世界的本原是火
德谟克利特: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世界的本原是金、木、 水、火、土 古代印度:世界的本原是地、火、水、风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 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
2、为什么
(1)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绪论与第一章

绪论与第一章

•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已有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不同:口头禅,语调,语言内容)
•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音义结合,与其它领域结合)
• 语言学习是儿童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 程(多用短句、多作描述)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发音系统、大脑神经、感知觉(眼、耳、鼻等
华生的机械模仿、斯金纳的“强化说”和“选择性模仿 说”
先天决定论
乔姆斯基的“先天能力说”和勒那伯格的“自然成熟 说” 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语言学习装置(LAD)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知相互作用论 社会交往说与规则学习说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特点 • 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欺负”)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绪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性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 0-6岁学前儿童语言的发生(婴幼儿的语言 是如何获得?)发展(规律)及其教育( 有效的语言教育环境和策略?) • 现象 规律 教育
研究任务
经验
幼儿已有经验
《娃娃》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神态、性别、衣饰不同的玩具娃娃 (2)玩具娃娃已放在“娃娃家”游戏区角中让幼儿 玩了几天
4、活动流程
A 拟定起点、终点
B步骤清楚
C教师提问
D环节过度
E 评价
日记描述 轶事记录 自然观察法 实况详录 时间取样
相关调查 现状调查 调查研究法 原因调查 跟踪调查 行动研究法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学习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
内涵 相关理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第三节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遗传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遗传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学就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科学
世代间相似的现象就是“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生物个体间的差异叫做“变异”(variation)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2、微生物和生化遗传学时期遗传学 (1940-对 象从真核转到了原核,更为深入地研究了 基因的精细结构和生化功能。 重大成果有“一基因一酶”(Beadle and Tatum,1941)的建立.
遗传物质确定为DNA,而不是蛋白(Avery, 1944);
双螺旋模型的建立(Watson和Crick 1953)以及中心法 则的提出(Crick,1958)。
Frankling and wilkins
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现在)
此期是遗传学发展的第三次高潮,可以说成果累累, 月新年异,而且趋向于应用,大大缩短了转化为生 产力的周期。
乳糖操纵子模型的建立(Jacob and Monod,1961)
青山衬托之下,是一片金灿灿 的中国水稻梯田。2002年4月5 日以中国梯田为封面的« Science»杂志以14页篇幅率先 发表了一个重大成果—中国人 独立完成的论文《水稻(籼稻) 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显 示对中国科学家成就充分肯定。
第三节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 遗传学与农牧业的关系 无论是农林还是畜牧水产业都是和国计民生
遗传学: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结构、 功能、 传递和表达规律。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失去进化的素材,遗传只的 是简单的重复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逻辑学教程》课件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的斯多噶学派着重研究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推理形式,提出不 同类型推理的规则和逻辑公式,充实了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说的内容。
欧洲中世纪,西班牙彼得的《逻辑大全》对一些逻辑问题进行新的探讨,研究了语义悖论及其解决方法等。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这部著作中, 培根批评了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陈述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首次使用“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他对逻辑的一些看法对后世有一些影响。 此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系统阐述了寻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 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即“穆勒五法”,它丰富了传统逻辑的内容。 逻辑学的思维方式对西方科学和民主精神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现代逻辑的兴起和发展 有的学者把“现代逻辑”称为“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现代逻辑主要运用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 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的思想。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逻辑代数”,把 莱布尼兹的逻辑思想变成了现实,成为数理逻辑的早期形式。20世纪初,罗素和怀德海建立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使数理逻 辑进一步系统和完善。本世纪30年代初,歌德尔证明的两条不完全性定理标志着数理逻辑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40年代以来, 数理逻辑得到迅速发展,其一是集合论、证明论、递归论和模型论应运而生并得到发展;其二是二值外延逻辑向非二值或非外
第一章 绪论
延逻辑发展,出现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多值逻辑、相干逻辑、模糊逻辑等。 在数理逻辑得到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的理论和体系开始建立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研究人类辩证思维的形式和规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1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是高等数学的绪论,其中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等。

在第一章中,数学是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其结构、关系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由实数、整数、有理数、分数和平面几何等基本概念组成,用各种计算、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来描述客观的现象或思想的抽象模型,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数学涉及到它在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数学发展史从古代有算术、代数、几何等学科,逐渐发展至近代以及现代,学科不断壮大,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2 第二章:初等数学第二章主要介绍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

数论是计算数值的研究,它涉及到质数分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随机数等概念,数论在正文、加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向量运算是向量和向量、向量和物体之间的运算关系,它包括线性组合、内积、外积等,向量运算在物理、声学、飞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数列是按数次递增或递减的数值序列,它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比如阶乘及斐波那契数列,它们能够描述物理几何尺寸及次序关系,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最后,统计是从测量、计数、比较等不同数据中抽象出的概念,它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概率分布等,是综合应用概率论、数理逻辑及数学知识。

统计学主要用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意见、举措等,对于改进社会的规划、预防未来的决策都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它们都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绪论及第一编 第一章内容

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绪论及第一编 第一章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绪论及第一章一、萧公权与《中国政治思想史》(一)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背景在当时,对于中国政治思想的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者认为中国没有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移植于中国未免是“捕风捉影、大言欺人”;一者概念不清,作比附之谈,例如认为孟子具有民主思想、秦政是法治、墨家具有民选制度等。

1929年,陈序经对当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状况曾有一番评判:“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有统系的研究的书册是很少的;至于能够把中国全部的政治思想史,来做有统系的研究,据我个人所知的,不但在英文或他种文字方面,没有一本,就是在中国文方面,也找不出一本。

片断的研究,也不过限于一个时代,而犹是春秋战国时代,或是关于个人的政治思想。

”而萧公权撰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目的也在他晚年的自传中陈述清楚了,他写道:“坊间虽然已经出版了两三部《中国政治思想史》,我相信还有余地写一部根据政治学观点,参酌历史学方法,充分运用原始资料,尽量避免臆说曲解的书。

”(二)萧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贡献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采政治学之观点,用历史之方法,略叙晚周以来二千五百年间政治思想之大概”对中国现代政治学范式的建构,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萧公权以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对中国传统思想主题、知识信仰作了现代政治学的学理处理,形成了可供世界参考的可靠文献,有力的证明了中国有其自身的政治思想和不可磨灭的价值。

在国内《中国政治思想史》一书,被当时的教育部审定为部定大学用书,奉为研究中国政治思想的经典。

在海外,此书由美国著名汉学家孟复里翻译,上卷已经有普里斯顿大学于%()(年出版。

虽然"###多年的中国政治思想,多属政权学的范围,与西方政治思想相比较,缺乏发达的政治原理与政治哲学。

但是萧公权坚定认为,中国政治思想与西方政治思想只存在性质上的不同,并不存在价值的高与低。

第二,此力作能成为现代学术史上的经典,且数十年无人能出其右,根源于萧氏“平正踏实”的治学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文案绪论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高分子材料常见的加工设备的基本的一些分类、结构、作用方式和作用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问题。

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都是高分子材料,其成型加工设备有相似之处,有一些设备是通用的,如密炼机、压延机;但也有一些设备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挤出机、注射机等。

课程进程安排绪论2学时聚合反应器2学时化纤机械10学时塑料加工设备8学时橡胶加工设备6学时课程复习2学时答疑2学时共32学时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概述高分子材料生产过程所需设备一般可分为两种,传递过程设备(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等物理过程设备)和化学反应过程设备。

完成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成为聚合反应器。

1、聚合反应器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聚合物反应特点: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聚合反应机理复杂,且随反应进行,系统的粘度急剧上升,因此聚合反应器的设计具有特殊性。

典型的聚合反应器包括:釜式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

它适应性强,操作弹性大,适用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广,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亦可用于连续操作。

主要用于乙烯、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丙烯腈的聚合,也可用于丁苯橡胶、氯化橡胶和顺丁橡胶的反应。

管式反应器:这种反应器多用于粘度较高的均相反应物料,它属于连续流动反应器,内部物料的流动接近于平推流,返混程度不大。

主要通过控制加料速度来控制物料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也可以按照工艺要求分段控制反应温度。

典型的反应体系有:乙烯高压聚合、苯乙烯本体聚合、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等。

特殊反应器: 对于高粘度体系,如本体聚合或缩聚反应聚合后期,反应物体系粘度可达500-5000 Pa.S, 为此需要特殊反应器。

如尼龙的后缩聚反应可采用双螺杆型反应器,聚酯生产中的后缩聚采用的表面更新型反应器。

2、化纤生产设备化纤设备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大型化、连续化、高速化和自动化。

设备按产品类别可分为:长丝和短丝纤维生产设备。

按加工方法可分为:湿法、干法和熔法生产设备。

本课程按照生产过程将化纤设备分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纺前准备设备纺丝设备卷绕设备长丝后加工设备短丝后加工设备根据不同工艺,纺前准备主要包括:针对熔融纺丝的切片干燥、熔体混合和过滤设备;而对于湿法和干法纺丝,主要有原液混合与脱泡设备。

纺丝设备主要包括:螺杆挤出机、计量泵、纺丝箱、热拉伸和冷却吹风等设备。

针对长丝后加工,主要包括牵伸加捻,牵伸变形等设备;而对于短纤维后加工,包括牵伸、卷取、烘燥热定型、切断打包等设备。

3、塑料加工设备塑料与橡胶相比,由于两者的加工有某些类似,所以塑料成型机械大部分是在橡胶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塑料的加工温度高、硬度大、制品精度要求高,所以塑料成型机械与橡胶形成机械又存在差异。

塑料预加工设备:捏合机、挤出造粒机成型设备:挤出机、注射机及模具、塑料压延机、平板硫化机等4、橡胶成型设备橡胶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包括塑炼、混炼、压出、压延、成型及硫化等基本工序。

为此,本课程针对上述工序主要介绍:切胶机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胶浆搅拌机炼胶机压延机等同时针对轮胎等特殊产品形式,介绍其相关加工设备。

第一章聚合反应器第一节概述聚合反应与一般化学反应相比,其特点是随着反应体系聚合反应的进行,体系的粘度急剧上升,物料粘壁等现象给聚合反应器的选型和设计带来困难。

主要聚合反应器:1、釜式反应器: 这类反应器多设有搅拌装置,称搅拌釜反应器,适合间歇反应、小批量、热敏性聚合反应。

2、管式反应器: 连续操作,物料停留时间均匀3、螺杆挤出反应器:主要针对缩聚反应。

第二节搅拌釜反应器搅拌釜反应器主要有釜体、搅拌装置、传热装置、密封装置和传动装置等组成。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釜体釜体包括直立圆通、上下封头、接管、法兰、支座等根据反应器所处理的物料特征可选用不同的材质:碳钢不锈钢复合钢板非金属材料(搪瓷、塑料或橡胶内衬)根据操作压力不同,上封头可选用瓶盖型、椭圆形、球形,下封头可选用椭圆形、球形或锥形。

二、搅拌装置的型式与选择搅拌过程既可以是一种独立的流体力学单元操作(如液-液混合、固-液混合、固-液悬浮、气-液或、液-液分散等)又可以是其他单元操作(如传热、吸收、萃取、溶解、结晶以及化学反应)。

搅拌的作用:增强混合效果、降低分散相周围液膜阻力,提高传热、传质速率。

(一)搅拌器的型式搅拌器的型式很多,按桨叶的构形可分为:浆式、锚式(或框式)、推进式、涡轮式及螺杆式。

1、浆式搅拌器浆式搅拌器可分为平叶浆和折叶将。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平叶浆:叶浆面与运动方向垂直,桨叶低速运转时,液体主要为环向流动,高速运转时,液体径向流速增大,但总体轴向流很弱,不利于轴向混合。

折叶将:将平叶浆倾斜一定角度(一般为45°),即为折叶将,从而增大径向流动,有利于搅拌混合。

浆式搅拌器的桨叶有两叶和四叶两种。

转速通常为20-200 r/min,叶端速度一般为1.5-3m/s。

桨叶直径与釜直径比一般为1/4-1/2,适用于0.1-100Pa.s的液体搅拌。

2、锚式(框式)搅拌器对于粘度较大的液体,把桨叶形状制作成与反应釜底部的形状相似,且把桨叶与釜壁的间隙很小,一般桨叶直径与釜径之比为0.95。

锚式反应器的转速较低,但搅动范围大,不易产生死区,对高粘度流体的搅拌,可利用桨叶的刮扫作用来防止搅拌器与釜壁之间产生滞留层。

叶端线速度为0.5-1.5 m/s,其桨叶宽度与桨叶直径之比约1/12。

锚式搅拌器及在聚酯反应中的应用见PPT83、推进式搅拌器推进式搅拌器又称螺旋桨式搅拌器,结构简单、d/D=1/4-1/3,以整体铸造的叶轮较为常见,适合于液体粘度较低、液量较大的搅拌。

转速高,一般为300-600 r/min,叶端速度为5-15 m/s。

特点:利用较小的搅拌功率通过高速旋转的桨叶获得较好的搅拌效果。

见PPT94、涡轮式搅拌器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涡轮式搅拌器能出来粘度范围较宽的液体。

叶端速度为3-8 m/s,有较大的剪切力,可使液体微团分散的很细,使用低粘度到中粘度的液体混合。

d/D=0.5-0.7,一般叶片数为4-8。

见PPT105、螺杆式搅拌器当液体粘度大于10Pa.s,常使用螺杆式搅拌器,它是将螺距一定的螺旋叶片固定在搅拌轴上,也称裸轴式搅拌器。

6、螺带式搅拌器螺带式搅拌器适用于粘度较高的场合(如大10 Pa.s以上)。

具体构形有单螺带、双螺带、3四螺带。

(二)搅拌器的选型搅拌过程涉及流体的流动、传热和传质,影响因素及其复杂,主要依靠经验。

1、依靠液体粘度及反应釜体积:见课本P5 图1-11粘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挤压机,锚式或螺带式,浆式,涡轮式,推进式等2、依流动状态、搅拌目的为依据(提一下,不讲)。

(三)搅拌器附件为了改善搅拌反应器内液体流动状态,在某种情况下需在反应器内增设搅拌附件(如挡板和导流筒)(提一下,自己看)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四)搅拌器功率的计算(提一下,不细讲)。

计算搅拌器功率的目的是衡量聚合釜的搅拌强度,为选用搅拌电动机和搅拌机械设计提供基本数据。

搅拌器所需要的功率由三部分组成:搅拌叶克服流体阻力消耗的能量:搅拌轴功率轴封消耗的能量:使用填料密封时一般为轴功率的10%-15%,使用端面密封时一般为轴功率的2%机械传动消耗的功率:一般为0.8-0.95具体怎么计算课下看书。

三、密封装置为了保证搅拌反应器内部处于正常或真空状态,防止反应器内物料逸出或大气中杂质渗入,影响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旋转的搅拌轴与釜封头间需要安装密封装置。

其主要型式有调料密封和机械密封。

填料密封:采用浸渍聚四氟乙烯和润滑油填充,起到密封作用。

机械密封:用垂直于轴的两个密封元件(如动环和静环)的平面相互贴合,并做相对运动达到密封。

机械密封与填料密封的对比见课本P11,表1-2.四、传动装置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一般搅拌转速小于电动机的转速,因而需要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联轴器和机座。

见PPT22电动机的选择:搅拌反应器电动机的选择,应根据搅拌轴功率、搅拌器的转速、安装形式及防爆等级来选择,电动机的功率由下式计算:P电=(P+Pm)/ηP:搅拌器的轴功率(kW), Pm: 轴封摩擦消耗的功率(kW), η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

五、传热装置聚合釜常用的传热装置型式有:夹套传热、釜内传热件及釜外传热等。

1、夹套:夹套传热介质水、水蒸气或热载体等2、釜内传热:当聚合釜壁采用导热性不良的材质或大型聚合釜时,需要在反应器内增设传热件,如传热挡板、设形管等。

3、釜外传热将釜内产生的气体导出冷凝,如醋酸乙烯溶液聚合。

第三节管式反应器一、管式反应器的特点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管式反应器是一种连续反应器,属于稳态操作。

管式反应器由管体、挡液板和加热装置组成。

稳态操作:物料呈平推流动,沿轴管方向每一微积单元,其物料的组成、浓度、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优点:有利于大型化、连续化生产,适用于高温高压的聚合反应。

设计要点:保证物料呈平推流;减少管内径向温差,保证反应条件一致。

二、管式反应器的结构1、管体:带有夹套的长直圆管,制成3-5m的若干段,用法兰连接。

管径越小,越容易制得质量均匀、粘度较高的高聚物。

2、挡液板:由于聚合釜管内物料停留时间长,流速低,粘度大,呈现层流,具有较大的速度梯度,而在管中心处流速大,停留时间短,为此设置若干挡液板,可以物料在管内流速趋于一致。

见PPT283、加热装置管式反应器多采用联苯混合物作为热载体。

加热方式有两种:(1)采用联苯锅炉产生联苯蒸汽进入夹套,冷凝后返回联苯锅炉,加热气化后循环使用。

特点:加热均匀但设备管线复杂(2)将电热棒直接安装在加热套内,加热套内有联苯混合物。

特点:结构简单、费用低、操作简便、联苯渗漏及热损失小。

联苯-联苯醚混合物(LD-400):是以联苯、联苯醚混合配制的低共熔混合物,质量比26.5:73.5,无腐蚀性,热稳定性好,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在12-400°C间能长期使用,安全性能好,高温时饱和蒸汽压低,即可用于气相加热,也可用于液相加热。

氢化三联苯(LD-340)是由不同比例的临、间、对三联苯混合物部分氢化而得(饱和度40%),平均分子量252,外观:微黄色透明液体,凝固点低-30°C,高温下渗透性小,345°C下可液相操作,是目前最优质的液相高温导热油。

第四节卧式反应器在聚合过程中,有时前后不同阶段物料的特性差异很大,对反应条件的要求亦不尽相同。

此时,采用卧式反应器。

特殊要求:(1)物料在反应器内能沿径向充分返混,轴向无返混,尽量接近平推流。

(2)为达到预定的聚合度,要尽量除去体系中生成的小分子,故应在反应器内将物料尽量展开。

精彩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