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3.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名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始增加。

那么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又是如何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实验。

(播放视频)从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碳酸氢钠碱性较弱,相比于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碳酸氢钠的pH值只有一次突跃,加入盐酸后立即产生CO2,接下来将两次pH值变化进行对比,根据两次pH值变化图像对比说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两步进行,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只有一步。

因此,碳酸氢钠与酸反应速率更快,中和胃酸效率更高;碳酸氢钠碱性比碳酸钠更弱,对胃粘膜刺激更小。

所以不选用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

设问3:为什么复方龙丹碳酸氢钠片贮藏条件为避光不超过20⁰C?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一探究竟(播放视频),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发现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分解产生水和CO2,同时生成碳酸钠固体。

【活动二】归纳建模
设问4: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反应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二氧化碳之间如何转化?
【活动三】学以致用
设问5:请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来解释下列生活中的应用
1.在“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说明书中,为什么标明“严重溃疡患者禁用”?
答:碳酸氢钠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增加了胃里的压强,严重溃疡患者容易导致胃穿孔;
2.蒸馒头时可加入一些小苏打,蒸出的馒头蓬松多孔,可色泽发黄略带碱味,为什么?
答: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分解产生了CO2使馒头蓬松多孔,生成了碳酸钠略带碱味。

结语:通过本次胃药说明书的研究同学们学习了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际上在我们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   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和物高一)【教材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中活动内容较多,仅教材中就有五组实验,两幅彩图,两个表格。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科学探究”的内容,教材重点就二者外观、溶于水的热量变化、热稳定性及溶液碱性进行了探究,且实验难度较小,学生自己可以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学情分析】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性质实验探究和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对比的实验探究,既为化学必修1前两章的知识补充感性认知材料,又为化学必修2介绍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的对比。

过程与方法: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通过学生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采集信息,形成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2)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成功落实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对比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教学用品: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蒸馏水等;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一、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

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啲主要性质。

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03勺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设计思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与氯化钙的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热稳定性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鉴别方法.2.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与分析总结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2.通过创设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教学说明]本堂课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教师演示实验为辅,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过程]强弱.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酚酞颜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碱性更强些.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讲解] 1.在前面,我们知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是显碱性的,那么它们与遇盐酸时,各自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探究.老师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液柱高3cm〕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等量的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如下图所示〕,大家观察试管中反应现象.2.从实验现象中我们得出呢: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与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盐酸,NaHCO3反应更剧烈,产生CO2气体更多.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化学反应更剧烈.3.请同学上黑板完成反应方程式[板书]二、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H2O+CO2↑+2NaClNaHCO3+HCl==H2O+CO2↑+ NaCl 学生观察并回答:都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体积都膨胀,但NaHCO3对应的气球膨胀得快且大.学生分析:1mol碳酸钠需要2mol盐酸,1mol碳酸氢钠只需要1mol盐酸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讲解]1.接下来我们再换另一种药品CaCl2溶液看一下他们反应如何?下面各小组自主完成探究实验四.2.请哪组同学来回答一下:通过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现象得出的结论?3.得出结论碳酸根和钙离子更配呦!3.[板书]2.与CaCl2反应:Na2CO3+ CaCl2==CaCO3↓NaHCO3+ CaCl2 ≠不反应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有沉淀析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学生分析: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而碳酸氢钠不反应通过实验和化学方程式的对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区别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讲解]1.在初中我们就已经知道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碳酸氢钠是否也是一样?我们通过之前实验知道碳酸氢根与CaCl2溶液不反应.所以在加入氢氧化钠后我们要加入CaCl2溶液证明碳酸氢根是否还在?我们各小组完成探究实验五<该条件下氢氧化钠和氯化钙不反应>2.试分析加入澄清石灰水什么现象?[板书]3.与NaOH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学生观察并回答:加入氢氧化钠无现象,加入氯化钙出现沉淀.学生分析:碳酸氢钠与之前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后与氯化钙反应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的能力[讲解]1.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碳酸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观看视频完成探究实验六[板书]4.与CO2反应:Na2CO3+ H2O+CO2== 2NaHCO3学生观察并回答:吹入二氧化碳出现沉淀.学生分析: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溶解性小的碳酸氢钠.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理解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的能力[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一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那么它们的热稳定性如何呢?关键时刻,她们谁更HOLD住呢,我们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2.看来呀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板书] 5.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H2O+CO2↑[讲解]应用胃药碳酸苏打水馒头蒸馒头时要放入碳酸氢钠是为了其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是馒头变得蓬松.大家能不能解释妈妈蒸馒头时碱大了往往馒头蒸出来都是"开花〞的."侯氏制碱法〞.在实验报告单的下面有该法的介绍.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生,分解了,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学以致用,无处不化学,化学处处在爱国主义教育[讲解]1.这节实验探究课完成的很好接下来同学们完成下面这道选择题2.课后作业是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完成碳酸钠如何转化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如何转化为碳酸钠?[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H2O+CO2↑+2NaClNaHCO3+HCl==H2O+CO2↑+ NaCl4.与CaCl2反应:Na2CO3+ CaCl2==CaCO3↓NaHCO3+ CaCl2 ≠不反应3.与NaOH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4.与CO2反应:Na2CO3+ H2O+CO2== 2NaHCO35.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CO2+H2O教学设计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的形式,用对比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特点,即以设计实验、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教材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内容不多,也不难,如何呈现这节课的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高、体验深、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呢?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对比实验探究无疑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科学探究,了解了二者的性质,熟练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要使实验探究不图形式,不走过场,取得较好效果,教学内容就不能太多.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包含铁盐和亚铁盐的内容,以确保学生设计实验和实验探究的时间.不足之处设计实验能力欠缺,实验操作有待提高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应让方法有可操作性,可迁移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与能力的培养3、侯德榜与侯氏制碱法是这堂课最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素材,要使这一好的教育素材起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光靠课堂还不行,还必须布置学生在课外去了解侯德榜的事迹、侯氏制碱法,并写出小论文进行交流.复习: NaCO3、NaHCO3、氢氧化钙的电离方程式2Na2CO3 ==NaHCO3==Ca〔OH〕2==探究一:Na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2〔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分别加入0.5克的Na2CO3和NaHCO3,观察各自的颜色和状态并填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入5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并填写下表:得出实验结论:Na2CO3和NaHCO3溶液的酸碱性向分别2mLNaNa2CO3NaHCO3滴加1~2滴酚酞溶液得出实验结论:探究二:将盛有等质量NaCO3和NaHCO3的气球竖起来让药品落入盛有等量盐酸的试管2Na2CO3NaHCO3产生气体快慢产生气体多少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探究三:向分别取2mLNa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观察现象2Na2CO3NaHCO3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探究四:向取2mLNaH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观察现象NaHCO3先加入NaOH再加CaCl2溶液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Na2CO3吹入CO2 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得出实验结论演示一: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套管实验:NaNa2CO3NaHCO3澄清石灰水中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侯德榜先生制纯碱〔Na2CO3〕,就利用NaHCO3在溶液中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NaHCO3.再利用NaHCO3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Na2CO3.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水,再向其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 其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步反应.<1>NH3+H2O+CO2=NH4HCO3<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二氧化碳〕<2>NH4HCO3+NaCl=NH4Cl+NaHCO3↓〔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3>2NaHCO3===Na2CO3+CO2+H2O<NaHCO3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课时3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应用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2.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例。
3.实物模型: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微观结构。
七、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
2.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
c. 碳酸钠常用于洗涤剂的制造。
d.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填空题: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a. 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b. 碳酸氢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
c.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纪律不够严格,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组织:在教学组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活动安排不够合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讲授法过于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需要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文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文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教材分析: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我参考了三套教材并对其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做了分析: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放在离子反应之后的。

设计了3个实验:(1)取固体分别溶解,滴加酚酞观察颜色;(2)分别加热;(3)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二者与盐酸反应。

苏教版: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放在离子反应之前的。

设计了3个实验:(1)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CaCl2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使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3)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用试纸);用碳酸钠溶液洗沾有油污的铜片,通过这三个实验探究碳酸钠中CO32-与Ca2+、H+的反应,以及其碱性。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与钙离子生成沉淀;碳酸钠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碳酸钠溶液的碱性。

另外涉及到如何由碳酸钠制备碳酸氢钠。

鲁科版: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安排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之后。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了3种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还涉及到如何由碳酸钠溶液得到碳酸氢钠,以及碳酸氢钠溶液如何得到碳酸钠。

三种教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见表1。

表1 三套教材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学生分析(1)高中生普遍具有的特点: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而不深入理解。

高中生对物质的兴趣不局限在表面,而是对更本质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

他们希望能够从更本质的角度去看问题。

而化学就是从分子、原子水平来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我们从微观离子之间的反应来解释现象。

不喜欢盲目地做实验而没有一定的方法。

常常会遇到学生上课学得很好,但是一到实验室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一、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它贯穿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对钠这一节知识理解与应用,并为下一节学习碱金属的性质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以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与理解;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钠单质的性质等知识,能够对化学反应的得失电子情况及离子反应的本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对比、归纳出实验结论。

三、设计理念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一定的任务情景,通过问题线索引发学生在原有认知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设置了五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3.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进行深入学习,了解更多的实际应用。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促进自我提升和持续学习。
-与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加热分解: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4.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制备方法
-碳酸钠:CaCO3 → CaO + CO2↑,CaO + Na2CO3 → CaCO3↓ + Na2O
-碳酸氢钠:Na2CO3 + CO2 + H2O → 2NaHCO3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工业应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针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操作技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学习平台和微信群,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烘焙中碳酸氢钠的使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并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两者的性质差异。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案-高一上学期人教版化学(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类比,归纳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外观,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的区别。

2.学生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反对浪费。

评价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滴加定量水的溶解性和热量的变化、滴加酚酞的颜色变化定性研究溶液的酸碱性,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中定量和定性水平的理解能力。

2、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加热探究热稳定性,培养学生用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角度,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

3、通过讨论和总结学会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能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运用化学反应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知识重点: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②能力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归纳小结和评价实验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和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收集和获取,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具有创新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回答】归纳总结一:物理性质碳酸钠Na2CO3 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NaHCO3 俗名:小苏打溶解性:碳酸钠>碳酸氢钠二:化学性质碱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2NaHCO3Na2CO3+H2O+CO2↑【回答】学生自我评价,猜想基本正确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回答问题板书设计2NaHCO3 Na2CO3+ H2O+CO2↑。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如烘焙中的膨化剂、制作洗涤剂等,并引出课题。

2.利用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结构及物理性质。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酸碱性。

第三部分: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分别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酸碱性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一些基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反应原理的实际应用,如小苏打在清洁去污中的应用等。

2.学生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常见应用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知识框架。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的成果。

第六部分: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的常见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答题。

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批判性地思考,发现错误并加以纠正。

第七部分:课堂反馈1.教师对学生在课程知识掌握和实验操作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进行反馈。

评价方法:1.实验操作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数据,评价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实验技巧。

2.学生的讨论和归纳总结:评价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在课堂反馈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提前规划并配备好必要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2.学生参与度: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优秀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介绍俗名。

2、学生自主探究书本56页科学探究〔1〕,并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外形、加水后的变化及放热情况、溶解性及碱性强弱。

3、教师演示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比拟二者的热稳定性并得出结论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4、学生自主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响的实验
结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响,碳酸氢钠反响速度更快生成的CO2更多。

离子反响方程式:HCO3- + H+ = H2O + CO2↑
CO3 2 - + 2H+ = H2O + CO2↑
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滴加酚酞
(2)滴加稀盐酸
(3)参加可溶性钡盐和钙盐
四、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碱性强弱
(2)热稳定性
(3)与盐酸反响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2. 过程与方法:(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

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一、教材分析《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上一节钠的知识的理解,并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化合物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

钠的化合物知识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②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能够根据Na2CO3、NaHCO3的性质差异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

②学生能够对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做出正确分析,给出合理解释,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通过合作与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④通过课外阅读侯氏制碱法,发展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四、教学活动[由厨房中常用的面碱和发酵粉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展示样品,用观察法使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状态、颜色等物理性质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1】学生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描述相关的物理性质。

【学生小结,老师补充】填表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而且通过图表的对比,更容易清晰地掌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分别与酸、碱、盐反应的性质差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以及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碳酸钠、碳酸氢钠,对两者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差异以及差异成因并没有本质认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以及离子反应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的差异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从微观角度理解造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差异的原因,并能正确书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酸、碱、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差异,并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结合实际需求正确选择、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4.能够根据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理化性质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用合适的方法除掉其中混有的杂质。

5.了解侯德榜的事迹、纯碱工业的发展史和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体会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发展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四、重难点Na2CO3、NaHCO3的化学性质对比。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任务新课导入在课堂派发布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文献两篇,让学生阅读论文后梳理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的性质和用途,整理成笔记,并拍照上传到课堂派。

同学们,在上节课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家安排了一项阅读文献的任务,并让大家整理出其中包含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和用途方面的信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概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并能鉴别两者。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教学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同学们都吃过刀削面和馒头吧,它们都是用面粉做的,但它们口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在制作时,馒头加入了碳酸氢钠(发酵粉成分之一),使得馒头变软变膨松。

为什么碳酸氢钠能使面粉变膨松?在制作馒头时体现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物理性质阅读:课本56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第一段。

[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溶液酸碱性完成学案:物理性质部分过渡:从物理性质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相似,不容易鉴别,利用化学性质能不能呢?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 溶液酸碱性板书:化学性质(1)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碱性>碳酸氢钠溶液碱性[科学探究] 对比实验:相同质量Na2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相同质量NaH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总结化学性质,完成学案中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设疑:(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2)从离子反应的角度分析,以上两个反应是否为离子反应?如果是请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1、教学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容之一。

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

在这一节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能够根据教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进行客观记录,并能对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

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分组实验探究
记录现象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