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5篇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5篇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各课知识点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题一亲历科学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神奇)的,但它并不(神秘)。
2.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探究科学)就开始了。
3.关于电视你想知道什么?答:电视机为什么会有图像,而且图像还会动?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为什么会发热?为什么看电视会伤眼睛?4.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你会看到纸片(向中间靠拢),这种现象与(空气的流动)有关。
5、闪电和打雷时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用手轻轻托住乒乓球,从漏斗颈口向下吹气,再慢慢放开手,会发现(乒乓球不落下来,却在漏斗颈口上下跳动)。
二认识自己1.记下现在的我的办法是什么?分别用什么来帮忙?答:勾画轮廓,是眼睛和手来帮忙。
量身高和测体重,是尺子和称来帮忙。
2.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躯干又分为(胸部)和(腹部);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
3.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
4.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有些特征是(会改变)的。
如:(身高、体重、发型等);有些特征是(不会改变)的。
如:(指纹、胎记、血型等)。
5、要知道自己的特征有很多办法,比如,要知道有没有双眼皮,可以利用(镜子)看;要知道有几根肋骨,可以用(手)摸;要知道身高,可以利用(尺子)量;要知道心脏在哪里,可以利用(听筒)听。
6、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改变)。
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然具有(原来)的(纹理)。
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识别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三寻找动物和植物1.我们周围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只要我们认真去寻找。
我们周围的动物有蚂蚁、蝴蝶、小猫、小狗、小羊等,植物有小草、杨树、柳树、月季花等。
2.我们在观察动植物时,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用手摸),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
壤。
• 生活习性:
•
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
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 形态结构及功能:
1.身动
3.体表有黏液,无专门的 呼吸器官——利用溶解在空 气中的氧进行呼吸。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 疏松土壤。 • 蚓粪可以肥沃土壤。 • 处理垃圾。 • 做饲料。 • 富含蛋白质,可以食
标出植物的各个器官
叶 叶
根 根
花 花
茎 茎
你喜欢哪个景色呢?为什么?所以我们要爱护 花草树木!怎么做呢?
爱护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使我们的环境更清新、更美丽,我们应该怎 样爱护它们呢?
你打算怎么做呢?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在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注意:要均匀、快速、连续吹气。
课堂讨论,解释现象。
总结一下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课间安全提示语
1、不在楼梯、走廊间追逐打闹。 2、上下楼梯是要靠右走。 3、不能在楼梯上推挤、跑跳。 4、不爬窗户和阳台,不拉爬窗 户防护栏。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
• 目标
•
1.能借助工具完成观察任务。
•
2.能用勾画、填充轮廓图的形式记录观察
的结果。
•
3.发现小组同学相互合作的好处。
•
4.能用科学术语说出人体的四大基本组成
部分。
•
5.能辨别出人体的能遗传的和不能遗传的
特征。
•
6.能较正确地用图和文字描述自己的身体
特征。
上肢———
——头 ——颈
————躯干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全)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全)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一、填空1、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2、人的身体是由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组成的。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上肢又包括上臂、前臂、手,下肢包括大腿、小腿、足,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
3、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会该变,皮肤损伤后,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纹理。
4、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对准(物体),然后慢慢调整(镜面)到(物体)的距离,直到看清为止。
5、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6、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7、蚯蚓的身体是棕红色的,身体中间有一个大环,头在靠近大环的一端。
8、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眼、耳、鼻、舌、手等感觉器官进行。
9、在寻找动物和植物时,不了解的动植物不要直接用手摸。
不要去危险的地方。
10、凤仙花是红色的,叶子是长条形的。
果实像小辣椒,还长着毛1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1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13、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颗粒较小的是粘土。
14、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组成。
15、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16、植物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有了水和土植物才能生存。
17、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
18、保护土壤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多植树造林。
19、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答356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7.1%,每年有50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泊。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6.5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平均为16亿吨。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56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入三峡的泥沙平均就有5亿多吨。
20、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
2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
冀教版三年级上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执教人:刘云敏1、亲历科学【教学目的】1. 使学生知道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内容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科学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使学生知道科学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的。
2.推理归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的是难点【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
按课文要求准备。
2. 挂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要点】1.让学生懂得要进入科学领域必须从自己开始。
2.让学生对自己的外表、特征有所了解。
3.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记录数字。
【教学过程】一、引入活动1.通过插图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图片与插图相结合;口头与教材相结合。
2.通过演示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问题,不解释为什么。
3.参考实验:挂物体吸盘、空气占据空间。
4.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产生好奇心。
5.关于电视提问题,可安排小组讨论。
注意:让学生提问题,首先让学生有问题,其次能够提出问题,要给出时间、机会。
本活动的重点是提出问题的训练,而不是问题的训练。
二、体验活动1.提现成问题“向两片纸中间吹气,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2.让学生自己填写“我认为”。
3.两人一组体验,交换角色体验。
4.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5.填写我的解释。
6.交流我的解释。
三、小结: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科学上要解释清楚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课题。
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科学这一门学科将会学得更好,同学们一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性。
注意:重点是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不要纠缠学生答案的对与错。
2、认识自己【教学目的】1.探究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体的遗传和变异,而且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难点:什么是变异现象【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全家福照片、投影片、性状遗传的录像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两位同学的长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2.他们长的不一样,那他们像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像谁”的问题。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问题: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各单元文化主题。
一单元动物和植物二单元土壤三单元水四单元空气五单元食物及健康三、全册训练主题。
1、能够用感觉器官借助工具感知事物功能及性质;能够根据事物的性质及功能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够用图形辅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感知结果;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够对现象进行猜想或假设。
2、对科学课产生兴趣,体验合作的好处,在学习中尊重事实。
3、知道人体基本组成和所需营养;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土壤的基本组成和我国的水源分布概况;能理解土壤、水、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到爱护其他生物、保护水资源、土壤及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能够提出简单的改善环境的方法,能够描述生产某种物品的基本过程。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学习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学习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学习流程】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
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精编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观察与测量、材料、物质的状态、溶解与分离、常见的力”五个核心概念和一个科学擂台活动“制作水火箭”。
本册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观察与测量》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开篇,体现出了知识源自于生活的目的《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物质的状态》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对周围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对不同物体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活动所吸引;关于物体的不同形态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溶解于分离》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常见的力》单元解读: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常见的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并能够将各种不同的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灵活掌握。
二、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他们已习惯于语数课堂上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比较欠缺。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河北教育出版社
见过蚯蚓吗? 它是怎样的? 在哪里可以找到它们?
蚯蚓属毛足纲寡毛目环节动 物,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泥 土里。
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 耕地、沟、河、塘、渠道旁等 处。
如果看到地面上有 泥土的粪便,就很 容易找到蚯蚓了。
观察蚯蚓的身体和运动 1.用简图画出我的蚯蚓。
2.用放大镜观察蚯蚓, 我们看到它的身体由哪 几部分组成?
环带在生殖时期能分泌粘液形成卵 茧,是生殖器官。
怎么区别口和肛门呢?
离环带近的那头是 口,远的是肛门。
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 碰蚯蚓的身体时,它 有什么反应?
刺激中间
刺激前端、后端
蚯蚓的前端有脑,因此, 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比较灵敏、 准确。
蚯蚓没有耳朵,但其体壁上有 许多感觉细胞,只要外面有一点小 震动它都能感觉到。
沙蚕
蛭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 身体由体节构成。 • 体表湿润,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靠体壁呼吸。
巩固练习
1.蚯蚓的呼吸靠( 体壁)进行。 2.蚯蚓腹部的( 刚毛)有助于运动。 3.把蚯蚓、沙蚕和蛭称为环节动物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
小结
• 蚯蚓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 •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 碰蚯蚓的身体时,它有 什么反应?
4.把蚯蚓轻轻放入水 中,它有什么反应? (不能超过5分钟!)
蚯蚓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肛 门
体环 节 带口
后端
前端
蚯蚓身体圆而长,由口、环带、肛 门和许多相似的 体节 组成。
除口后第一节及最后一、二节外, 每节有刚毛一圈。刚毛为运动器官, 在穴内或地面爬行时有支撑的作用。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一:物质的状态
- 固体: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形状和体积都固定不变。
- 液体:物质的分子间隔较大,形状不固定,但体积固定不变。
- 气体:物质的分子间隔很大,形状和体积都不固定。
知识点二:天气现象
- 晴天:天空无云,阳光明亮。
- 阴天:天空多云,阳光被云遮挡。
- 雨天:天空下雨,能感觉到水滴落在身上。
- 雾天:空气中有水汽,能看到细小的水滴或水雾。
知识点三:动物
1. 两栖动物
- 蛙:喜欢生活在水中,能够通过皮肤呼吸。
- 蟾蜍:也喜欢生活在水中,有毒。
- 两栖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呼吸、进食和运动。
2. 鸟类动物
- 鸟的特点:有羽毛、长喙、两只翅膀、两条腿和一对趾。
- 鸟的飞行:能够通过翅膀的振动飞行。
- 鸟的嘴:根据鸟的食物不同,嘴巴形状和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知识点四:植物
1. 花草植物
- 茉莉花:花香味浓郁,花瓣白色。
- 向日葵:花朵向太阳方向生长,花瓣金黄色。
- 花草植物需土壤、阳光和水分才能生长。
2. 树木
- 松树:树叶长针形,木材坚韧耐用。
- 枫树:秋天叶子变红,非常美丽。
-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以上是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部分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教材。
(完整word版)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应知应会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应知应会1、测量长度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4.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5.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2、测量体积1.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5.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
3、测量质量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由指针、左托盘、右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和镊子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
(4)记录称量结果。
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
(5)测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并把游码移回“0”处。
4、测量温度1.用手感觉水的冷与热时,先用手背触摸杯壁,感觉水的冷热,避免烫伤。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4.使用温度计时,手持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水杯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读取液柱示数。
5、计量时间1.停表的使用方法:先按复位键,使停表显示的示数归0。
按下起始键,停表开始计时。
计时结束时,再按下停止键,停表停止计时。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是我们探索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通过科学学习,我们可以培养观察、实验、探索的能力,激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了解它们的特点、生存环境以及与我们的关系。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生物之一,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植物包括了蔬菜、花草、树木等各种各样的类型。
它们从种子开始,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一系列过程。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植物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其生长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播种植物、观察其发芽的过程,以及为其提供适当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时,我们还将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是不同的,有些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有些则适应在半阴凉处生长。
通过学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态角色,培养对自然界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二、动物的特点与分类与植物不同,动物更具有丰富的行为和特点。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分类。
动物根据其有无脊椎、产卵或胎生等特点,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鸟类到哺乳动物,我们将学会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表、行为和食物来源来判断其所属的类别。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动物的生存环境。
有些动物适应在陆地生活,有些则适应在水中生活。
我们将了解它们生存的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动物的特点与分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对动物的保护与关爱意识。
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员,与植物和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思考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我们将了解植物和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植物能够提供氧气、食物和药物等重要资源,动物则提供了众多的食物和劳动力。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指南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指南一、教材简介《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适用于冀教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
本教材内容丰富,科学性强,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研究中体验科学,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为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和现象,并对其进行观察和描述;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环境的感知和触觉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三年级科学的核心内容,具体如下:单元一:认识生活中的物体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用途。
单元二:认识常见的现象通过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单元三:实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锻炼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单元四:认识生活中的水通过对水的观察和探索,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性质、用途和重要性。
单元五:认识植物通过观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作用。
单元六:保护环境通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本教材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和情景模拟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评价方式,既包括日常的观察评价,也包括周期性的考查评价,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本教材配套资源丰富,包括教学课件、实验器材、课外练册等,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
1. 熟悉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2. 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分类;
2. 植物的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
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应的分类。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引入植物这个话题,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与用处。
2. 展示植物图片与大家讨论。
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植物的基本特征:有叶子、有根、有茎,还会开花结果等等。
3. 小组合作,分享植物的观察与分类。
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植物图片和样本,在
小组内进行观察和研究,归纳总结出植物的分类。
4. 制作植物分类表。
小组之间相互展示并比较各自研究出来的植物分类结果,根据
共性合并成表格,并进行讲解。
5. 植物外出考察。
通过观察学生身边的植物和现场考察,再次了解植物基本特征
和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植物的生命规律。
6. 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回归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课堂所学内容,加深对植物
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题
1. 植物不仅是绿色的,还有什么颜色的植物?
2. 植物为什么要有叶子?
3. 在家附近的公园或者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植物?请列举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分类标准。
最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1课测量长度。
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是用个头吃吃做到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教学准备:直尺卷、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你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吗?二、学习使用刻度尺。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认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2)图文结合认识直尺,三角尺,软尺等常见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最大量程。
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
(1)单位厘米cm(2)零刻度线(3)最小刻度值分度值1mm(4)最大量程15cm3.测量长度的方法(1)选对:选择合适的刻度值。
(2)放对:刻度尺要放正,尺面沿着所测物体放置薄的刻度尺,只需尺面贴着被测物体,而较厚的刻度尺就应让尺面与被测物体垂直放置,且使刻度线一边紧靠被测物体,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端对齐。
(3)看对:读数时视线于尺面垂直。
(4)读对:读数时正确读出准确值,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记对记录数值也要写好单位。
三、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将结果填写到学生活动手册第一页的表格里。
四、用身体的尺子测量长度。
1.一拃:张开手掌,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通常叫做一拃。
2.一步:就是我们走路时迈步的,不从后脚尖儿到前脚尖之间的距离通常叫做一步,也叫做自然步。
3.一庹:两臂向左右伸开的程度。
4.测量课桌和教室的长度。
五、拓展提高。
1.应用与拓展。
了解现在测量长度的工具,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
2.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少误差,一般可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冀教版(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能说出从陶泥和陶泥瓶的制作过程中材料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3、能描述陶瓷制品的加工过程。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从材料来源的角度提出探究性问题。
2、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
三、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人造材料的加工过程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做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塑料盆、玻璃杯、石子、木板和沙土等实物,让学生先用感官进行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引导: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们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成的,你能根据来源区分身边的材料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比较,形成知识1、认识天然材料。
(1)提问:课本中的塑料杯、书、棉布衣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又是从哪里来的?(2)观察: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回忆生活经验,思考上述问题。
(以上三种物品分别由塑料、纸、棉布制成,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得知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的;纸是由木材等加工制成的棉布是由棉花加工而来的。
进而分析得出石油、木材和棉花都是来源于自然界。
)(3)汇报:指定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
(4)引导:生活中还有哪些将天然材料加工后制成人造材料的例子?将你知道的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
(5)结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天然材料的概念,像木头、棉花、沙土、石油等可以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材料叫天然材料。
2、认识人造材料(1)出示玻璃加工过程的图片或玻璃加工过程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
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学课件
☆比一比
n 同学之间互相观察比较,谁最高?谁最重?
测量工具
没有卷尺怎 么办?
秤
仔细观察找特征
观察自己与同学还有哪些 不同之处?
想一想
大家想一想,人有这么多特征,在每一个
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会发生改变?哪些特 征不会发生改变?
会改变的特征:
n 有、无小辫;指甲长、短;有、无戴眼 镜….
不会改变的特征:
n 胎记;指纹;有、无耳垂;有、无酒窝; 大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平舌、卷舌……
▀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指纹
通过比较指纹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每个 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纹的特征能帮助人们做 什么?
科学在线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而且终生不 会改变。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 原来的纹理。因此,可以利用指纹来侦破 案件。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将指纹识别技 术运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中的指纹登陆 系统和银行储蓄系统就利用了这一科技。
直
接 关
植物
系 需要水
间接关系
水 资 源 丰 富 的 地 区
小组讨论
如果没有水,世界将 会是什么样的?
缺 水 地 区 的 情 况
缺水地区
水 是 生 命 之 源
画一幅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的想象画, 或写一篇短文。
作业
和爸爸、妈妈一起制 定一份家庭节约用水计划 书。
?
1.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 洞口又小又窄,手根本够不着, 谁能想个办法,把球拿上来?
3、动物和植物
谜语: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 门口,小偷最怕他
小狗
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 浑身是 蜂窝,生熟都能尝。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这里是一个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的示例:课题:植物的组成教材: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
2.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一颗植物的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植物的感知,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它们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 学习(20分钟)利用课本上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组成,包括根、茎、叶。
通过图片、实物或模型等展示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之处。
3. 操练(15分钟)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观察并描述一颗具体的植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让学生依次如实地描述植物。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反馈和指导。
4.总结(1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植物组成的理解,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植物的基本组成,再次强调根、茎、叶的作用和重要性。
5.拓展(5分钟)提问学生:你知道还有其他的植物组成部分吗?请尝试从你生活中接触到的植物中找出其他组成部分,并起到那些作用。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植物观察作业:请学生自行选择一颗植物进行观察,并画出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组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触类旁通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作业的布置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一步深化了对植物组成的理解。
新版冀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教参)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1>怎样使用刻度尺测量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答:①刻度尺对齐测量物体,放正重合,不能歪斜;②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不清,就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度线。
记数时,切记要减掉代替零刻度线的刻度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④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加单位,只有数字而没有单位的记录结果没有意义。
2、其他测量长度仪器:体育老师用来测量跑道长度的“轮式测距仪”最小刻度值,及其适用范围。
建筑工人测量房屋长度的“激光测距仪”,体检时常用的“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3、选用什么尺子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才合适呢?答:⑴工具选择:①测量手掌宽度可以选择直尺;②测量腰围可以用软尺,它柔软容易弯曲,可以紧贴身体部位,并且最大量程为150cm,能满足长度需要;③测量身高可以用钢卷尺,它有一定硬度,测量结果更准确;④根据实际情况或便利性,软尺、钢卷尺、皮尺之间可临时替代,如身高不超过150cm 时,可用软尺替代钢卷尺测量身高。
⑵注意事项:①用直尺测量时,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边缘重合;②用软尺测量时,紧贴身体部位,但不要过于用力抻拉,以免误差较大;③用钢卷尺测量身高时,由于钢尺锋利且回缩速度快,需要佩戴手套,并尽量使卷尺与地而垂直,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性;④读数时注意视线要与尺面刻度垂直。
4、在没有刻度尺等测量仪的情况下,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答可以利用“捋”和“步”等身体自带的“尺子”可以估测长度。
5、请大家观察这三组水杯,分析判断哪个杯子中装的水多一些。
⑴教师岀示“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高”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教师出示“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⑶教师出示“高度和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的实物或图片。
(这种情况下难以直接做出判断。
)学生进行判断,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6、像水在杯中会占据空间一样,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被称作物体的体积。
7、量筒是常见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科学内容。
这些单元分别为:
第一单元:生命起源
本单元介绍了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以及最简单的生命形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本单元介绍了有关动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动物分类、动物的形
态特征和生活性等。
第三单元:河流的奥秘
本单元介绍了河流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河流所形成的一些地貌,还介绍了河流水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能源与材料
本单元介绍了关于能源与材料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种类的材料特性和能源的来源等。
第五单元:地球与环境
本单元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
第六单元:科学实验
本单元中,学生将亲自参与到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上述内容。
本教材采用文字、图片、实验等不同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科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单位:抚宁县留守营镇下新庄小学(盖章)姓名:张俊丽
上报时间:20XX年12月7日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下新庄小学张俊丽)
【教材理解】
本课是空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
组织学生调动多种感知器官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并找出水和空气的异同。
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据空间。
【设计理念】
本课是空气单元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开门课。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初步认识空气、实验观察空气、对比认识空气等探究活动,运用已经学到的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事物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存在和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空气和水都是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
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学情简介】
三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
在生活中,他们对空气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需要教师引导向更深层次、更规范方面研究。
学生在学习认识空气之前,通过认识水等,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基本掌握用看、摸、闻、听等各种方法去观察,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去实验并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基本物理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态度,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槽、烧杯、塑料袋。
学生准备:杯子、塑料袋、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等。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分2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教学;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的教学。
【教学过程】1、激趣引入
神秘地从讲台下拿出一个纸箱。
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并到前面来摸一摸。
师:纸箱里装的可是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呀。
摸到是什么了吗?(空气)
师:对,是空气,空气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预设: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用以下方法:①教师可提示学生:这个礼物我们虽然看不到、摸不着,却离我们非常近,离开它人类就无法生存。
②猜迷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神秘地导入新课,把所有的学生的精神集中在一起,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热闹起来,这样很自然地把课题引出。
)
2、找空气:
师打开箱子,展示给学生。
师:看到这满满一箱子东西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老师用纸箱找到了空气,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咱们就利用同学们准备的这些材料一起来找一找身边的空气吧!
师宣布活动规则:
①、四人小组,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②、要充分调动我们的五宝(眼、耳、鼻、舌、手、)等感管。
③填写好记录表.
活动开始。
(在孩子们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帮助,赞扬活动积极的孩子,鼓励胆小的孩子,还要提醒大家注意记录,以及注意时间等问题。
)
交流讨论,你们是如何找到空气的。
(预设:(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
(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
(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
(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
(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
)
师:其实,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说明空气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对我们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感受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行性、安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到在空气是无处不在的,在地球的表面到处都有空气。
3、空气和水的比较: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那在上一单元中我们还学到了与我们的生活不能分离另一物质?是什么?(水)
师:对,水也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人和动植物也都离不开它,那谁能告诉同学们水有哪些特征呢?(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
师:(出示水的特征的幻灯片)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特征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液体;今天我们就用研究水的方法,一起来研究一下空气的特征吧!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比较空气和水”的表格中。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各小组派代表说一下发现的空气的特征。
(预设:我们小组发现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学生通过学习水的特征的经验,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说出空气的特征。
)
师:那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相同:无色、无味、无形、透明。
不同: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
师:谁能用语言完整的来描述一下空气的特征?
(空气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透明的气体。
)
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
(设计意图:直接点明探究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空气的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观察、记录,形成结论,鼓励学生将思维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合作好处。
)
4、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找到了空气的这么多特征,我们对空气还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决,老师也找到一些有关空气的资料,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看
一下。
(幻灯片出示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由于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大气已经受到了污染了,现在很多的地方下了酸雨,有粉尘颗粒在空中悬浮着,还造成了沙尘暴天气,空气有很多有毒的物质,对人体有很多的伤害,人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需要呼吸清洁、新鲜的空气,空气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空气正在受到伤害,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通过音像资料的展示,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
学生应该能够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
)
师:关于空气,还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你还想知道有关空气的哪些问题?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后通过调查、看书、上网、实验来探究。
我们在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科学探究的终止,恰恰是亲历科学的开始。
教师把课中未完成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探究空间,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板书设计】
12、认识空气
水(液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空气(气体):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
【教学反思】《认识空气》这一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空气的存在和基本物理性质。
首先,从组织学生找空气开始,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空气与水的相同点,并通过与水的对比,认识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在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上,联系生活实际紧密,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举一反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学生对空气的认识逐渐加深。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反馈,注重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新发现给予及时鼓励,使学生乐学、善学。
这样有利于激发三年级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转化为自觉的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