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合集下载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那我给你说几个比较出名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哈。

一、三鹿奶粉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三鹿奶粉那时候是个挺有名的牌子呢。

好多家长都给自家孩子买这个奶粉喝,觉得大品牌放心。

结果呢,好多宝宝喝了这奶粉之后,身体出了大问题,被查出得了肾结石。

为啥呢?原来啊,是有不法分子往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这种东西。

三聚氰胺这玩意儿,含氮量高,当时那些坏家伙就是想让奶粉在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看起来达标,就昧着良心加了这个有害物质。

2. 影响。

这可把全国家长们给吓坏了。

那些患病的宝宝遭了老罪了,又是住院又是治疗的。

三鹿这个品牌也彻底垮台了,最后破产。

而且这事件让整个中国奶粉行业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家都不敢轻易相信国产奶粉了,好多人都跑去买进口奶粉,哪怕贵得很呢。

二、地沟油事件。

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再端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就有这样的事。

一些无良商家把地沟油收集起来,经过一些粗糙的加工处理,就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卖给餐馆啊、小吃摊啊之类的。

这些地沟油那可脏得很,里面什么细菌、有害物质都有,想想就恶心。

2. 影响。

这让大家出去吃饭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

那些喜欢在外面吃小吃或者下馆子的人,心里都犯嘀咕,不知道吃进嘴里的油是不是地沟油。

而且这事儿一曝光,大家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监管部门也不得不加大对地沟油的查处力度,要把这些坏家伙从餐饮市场里给揪出来。

三、瘦肉精事件。

1. 事件经过。

有些养猪的人啊,为了让猪长得瘦肉多,就给猪喂瘦肉精。

瘦肉精这东西,猪吃了之后,长出来的肉看起来瘦肉比例很高,卖相好。

可是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那可就惨了。

会出现心跳加速、头晕、恶心等症状。

比如说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那也是个大品牌啊,结果被查出有瘦肉精猪肉流入市场,可把消费者给气坏了。

2. 影响。

消费者对猪肉的安全性担忧得不得了,很多人都不敢随便买猪肉吃了。

双汇这个品牌也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来挽回声誉,重新建立消费者对它的信任。

请列近五年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请列近五年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如果长期食用含有食用胶的食品的话,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由于食用胶不易消化,因此会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建议不吃或者少吃含有食用胶的食品,以利于身体健康!
面食是人们的主食之一,面食的安全严重影响着
第四位:硫磺姜
2010年9月27日,西安工商部门在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检查发现,市场上那种又白个又大的生姜被硫磺熏过。“熏过的生姜外观漂亮,主要是卖相好。”
火锅是人们冬天的美食,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实在是令人发指,让消费者警惕
第十位:牛肉膏事件
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本次事件共有282家台湾企业受到牵连,受污染产品有945种。塑化剂常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禁止添加进任何食物、药品和保健品中,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诱发儿童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此人良心驱使下揭发了此事件,是对子孙后代及社会消费人员的一个警告,免受这样的食品继续危害下去
经常食用硫磺熏的生姜,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轻者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等不良症状。如果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煮菜的配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饮食
第五位:毒豇豆
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从3月5日开始,“苏丹红1号”被滥用为食品添加剂的情况就不断被广东、云南、上海、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工商、质检部门检出。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辣椒酱、辣腐乳、酱腌菜,到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长沙坛坛香牌风味辣椒萝卜、河南豫香牌辣椒粉以及方便面里相继被检出了“苏丹红1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20111、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2、上海染色馒头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4、万能牛肉膏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
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 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 发膀胱癌。
Top.2瘦肉精
• 曝光时间:2011年3月15日 • 事件概况: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
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 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 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 “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 饲料若干批次。201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 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 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 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之后河南警 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 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
30多家超市。事件曝光后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 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 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 依法刑事传唤。经审查,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交 代了企业自2011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 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 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余万元。目前,公安 部门已依法对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案件 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了 对“染色”馒头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宝山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 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Top.7海南毒豇豆
• 曝光时间:2010年2月初 • 事件概况: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
自海南省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等 地的5个豇(jiang)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 留超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立即对 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 品市场准入的规定采取了相应的市场监管 措施。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加强食品监管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重大的毒奶粉事件。

多家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了含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事件二:瘦肉精丑闻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以增加肉类产品的产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摄入过多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011年,台湾曝光了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制品,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公众恐慌。

此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以防止瘦肉精的滥用。

事件三:塑化剂污染食品油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软化塑料。

然而,过多摄入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3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食品油的丑闻。

调查发现,许多食品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掺入了工业用途的塑化剂,导致了许多人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超标。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油安全的广泛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检测和监管措施。

事件四:有毒农药残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近年来,多个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某国爆发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饮料事件,这些饮料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毒农药,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在315晚会上曝光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

下面列举了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

1. 卫龙辣条事件:2013年,卫龙辣条被曝光添加了有害物质苏丹红,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添加剂滥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 美心月饼事件:2014年,香港美心月饼被曝光添加了过期油脂,引起了香港市民的恐慌和抵制行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3.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奶粉中被发现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结石。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原料安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4. 微商代购食品事件:近年来,微商代购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的新隐患。

一些代购食品无法得到正规渠道的监管,存在质量问题。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

6. 有机食品虚假宣传事件:有机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虚假宣传产品的有机性,误导了消费者。

7. 食品过期销售事件: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出售,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8. 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农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滥用导致了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9. 食品假冒伪劣事件: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10. 餐饮卫生问题事件:一些餐饮企业忽视了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威胁。

以上是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我国十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排名(Top 10 Chinese Food Scandals)

我国十大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排名(Top 10 Chinese Food Scandals)

T op 10 Chinese Food Scandals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The massive stockpile of melamine-tainted milk powder seized from Chinese warehouses is the latest in a long line of food scandals. Here are 10 others:2008年,发现问题三鹿奶粉在国内各大仓库海量囤积之后,该事件就成为全世界最为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事件丑闻。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具体如下:Melamine Milk scandal:In 2008 six babes were killed and 300,000 were left sickened after consuming infant formula contaminated with the industrial chemical melamine. The scandal, which was hushed up for several months to avoid embarrassment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caused outrage in China and smashed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government and its ability to regulate the food industry.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因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问题奶粉,致使6个小孩死亡,300,000小孩严重患病。

然而,该事件在案发时,有关部门没有采取措施,而是掩盖真相长达数月之久,在国内也产生了令人咋舌的后果,同时,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质疑,对政府调控监管食品工业的能力也产生了质疑。

Toxic Bean-sprouts:Police in the northeastern city of Shenyang seized 40 tons of bean-sprouts in April 2011. The tainted vegetables had been treated with sodium nitrite and urea, as well as antibiotics and a plant hormone called 6-benzyladenine. The chemicals were used to make them grow faster and look …shinier‟ in the market stalls. 12 people were arrested.毒豆芽事件:2011年4月,警方沈阳市查处毒豆芽40吨,发现在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一、老坛酸菜事件(2022年)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你吃的老坛酸菜面里的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吗?有记者暗访发现,一些酸菜制作企业的做法简直让人作呕。

那些所谓的老坛酸菜,很多就是在土坑里腌制的,工人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而且有的酸菜里面还夹杂着烟头之类的异物。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在全国都炸开了锅。

好多人家里囤着的老坛酸菜方便面都不敢吃了,直接就导致那些生产老坛酸菜方便面的企业销量暴跌。

大家对酸菜类食品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很多餐馆里原本热销的酸菜菜品也受到了牵连,顾客点餐的时候都得犹豫半天,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二、奈雪的茶蟑螂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奈雪的茶可是大家都爱去的网红茶饮店呢。

但是在2021年,有顾客在奈雪的茶门店里发现了蟑螂。

你想啊,在你喝的茶饮附近有蟑螂爬来爬去,多恶心啊。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都开始怀疑奈雪的茶的卫生状况了。

2. 影响。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这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它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很多原本忠实的顾客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毕竟谁愿意在喝东西的时候联想到蟑螂呢?这也给整个茶饮行业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门店的卫生管理了。

三、小龙坎火锅“口水油”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小龙坎可是火锅界的大品牌呢。

可是被曝光有些门店重复使用火锅底料,也就是所谓的“口水油”。

这些门店把顾客吃完火锅后的油回收,然后再加工一下又重新给其他顾客用。

这就好比你吃的是别人吃剩下的油,想想都觉得反胃。

2. 影响。

这消息一传开,小龙坎火锅可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很多顾客觉得受到了欺骗,对小龙坎的信任大打折扣。

小龙坎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而且在市场上的口碑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他火锅品牌也纷纷开始自查,就怕被卷入类似的丑闻当中。

四、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事件(2020年)1. 事件经过。

汉堡王,大家都知道是卖汉堡的大品牌。

中国食品安全十件大案

中国食品安全十件大案

中国食品安全十件大案本月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发现了堵塞动脉的反式脂肪,这只是冲击中国一连串的食品恐慌中最新的一个。

这也难怪中国公民对当地的食物的信任正迅速减弱。

在2008年,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之“全球态度计划”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2%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

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41%。

总理李克强对此恐惧作出了回应,承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引入对那些生产不合格食品的人更严厉的惩罚。

李说肇事者“必须支付足够高的价格”让他们无法承受忽视法规的后果。

现在让我们来按时间顺序回顾一下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那么担心餐桌上的食品。

1. 2008年9月: 三聚氰胺牛奶乳品企业三鹿集团的毒奶粉导致至少六名婴儿死亡,另有30万人罹患肾结石。

该配方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那是常在塑料中使用的化学物。

随后的丑闻成了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直到今日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中国游客仍在海外尽量收购大量婴幼儿配方奶粉带回家。

张玉军和耿金平这两名男子因为参予了该事件而被判处死刑。

耿说在他农场的牛奶几次被三鹿集团因未达到质量标准拒绝后,他在牛奶加入了三聚氰胺使它看起来更富含蛋白质。

2. 2011年3月:猪肉被瘦肉精污染被燃烧脂肪的添加剂瘦肉精污染的猪肉在河南省中部被发现。

一个人因为给猪群下此药物使它们的肉更瘦可以卖更贵而被判死缓。

此药物会导致人恶心,头晕,且不该喂给动物。

3. 2012年5月:爆炸西瓜在江苏省收获的季节中西瓜大规模爆炸。

专家将此奇怪的现象归咎于氯吡脲的使用,它是一种化学生长促进剂,干燥的季节后突然降雨会让它更有效。

一位农民告诉记者说:“这是我第一年种植西瓜。

5月6日我喷了氯吡脲和钙。

第二天约180西瓜爆裂。

”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氯吡脲在中国是合法。

4. 2012年5月:鼠肉冒充羊肉在上海九间熟食品店被发现销售假羊肉而关门。

机关藉此肉追查出在江苏省的犯罪团伙,他们把狐,貂和鼠冒充羊肉并销售到批发市场。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危机则是指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危机案例为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起事件由于一些不法商人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而引发。

三聚氰胺对人体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婴幼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这起事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不力,相关部门未能有效监控奶粉市场,造成了不法商人有机可乘;二是企业缺乏自律意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有害物质。

针对这起事件,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抽检工作,并加强了惩罚措施,对违法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了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苏丹红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巨大关注。

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致癌物质,但被不法商贩添加到食品中以增加颜色的鲜艳度。

这种添加行为不仅违法,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苏丹红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漏洞。

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较弱,而不法商贩则利用这一漏洞进行违法活动。

此外,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择手段地使用低品质的原料,从而导致了苏丹红事件的发生。

中国政府针对苏丹红事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原料的监管,禁止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另外,政府还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三、霉变鸡蛋事件2010年,新闻报道了国内某地霉变鸡蛋事件。

该事件的起因是鸡蛋存放不当导致发霉,进而释放有害物质。

大量食用有霉变的鸡蛋可能对人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风险。

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加工环节中的管理不善问题。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一、“砒霜门”据《今日早报》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

”伴随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以及其它系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然而,现在网上已经有网民把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改成了“农夫山泉有点毒”。

日前,海口市工商局对海口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抽样初检,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30%混合果蔬(生产日期:2009—6—27,规格:500毫升/瓶)、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生产日期:2009—8—16,规格:445毫升/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蜜桃多汁(生产日期:2009—8—22,规格:250毫升/瓶)3种饮料总砷超标。

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费警示还表示,上述结果经过了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和海口市卫生防疫站复检证实。

消息一出,统一和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的新闻遍布了各大门户网站。

杭州卖的“涉毒”饮料产地有别据介绍,总砷指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中砷的总量。

常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

如果检验报告属实,也就意味着“农夫山泉”、“统一”有批次饮料“涉毒”。

昨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朝晖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平日受白领青睐的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和统一蜜桃多汁等“问题果汁”仍占据货架显著位置,尚未撤柜。

不过,记者仔细查看了该饮料包装,发现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的“黑名单”里的生产产地并不一样。

“黑名单”中涉及的是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和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而在杭城这两家超市销售的是农夫山泉杭州千岛湖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杭州华润万家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一在网上看到相关消息,超市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自查,同时让供应商给我们一个说法。

发现这些产品三证齐全,进入超市的流程手续也符合规定。

目前,没有接到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发出的权威通知。

而且由于目前销售的饮料与海口检测的广东产品不属于同一产地和批次。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1. 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毒奶粉事件,震惊全球。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受到伤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合规监管和追溯制度的严重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弊端。

解决方案: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制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增加食品质量检测频率和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2. 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用作激素促进禽畜生长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瘦肉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肉制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禁止使用一切激素和非法添加物品,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并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使消费者能够追溯到食品的生产环节和来源。

3.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事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所有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食品消费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4. 造假事件食品行业的造假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严重损害了食品行业的声誉。

例如,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掺入劣质原料,标榜高端产品,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解决方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信用管理,对违法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和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提高消费者的食品甄别能力。

2023年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报告

2023年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报告
6.2021年美国FDA发现新型污染病毒“pseud窝奇氏病毒
2021年,美国FDA发现了一种名为“pseud窝奇氏病毒”的污染问题,该病毒可能导致腹泻和其他疾病。据报道,美国市场上约30%的奶制品中含有该病毒。
03
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
Sanlu milk powder melamine incident
2. 鸡蛋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事件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影响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8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综述
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波及范围广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影响
过期食品被加工再出售,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引发食品安全事件
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公司因违规操作和质量控制不严,导致过期食品被重新加工出售,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据报道,该公司 共使用了超过22吨过期食品,涉及多种产品,包括鸡肉和汉堡肉等。
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速生鸡事件,持续发酵
速生鸡事件影响
速生鸡事件:美国鸡肉药物超标1.4倍
2012年3月,美国速生鸡养殖公司“明尼苏达”因使用药物生长激素盐酸林可霉素,被曝光其鸡肉中盐酸 林可霉素的检出值超出国家标准1.4倍。该事件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速生鸡事件”。
01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
Fuxi Food Safety Incident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8年回顾
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近8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福喜食品安全事件
过期回炉、更改保质期,上海福喜被查处
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福喜)因涉嫌违法违规生产被查处。经调查,该公司存在部分 过期食品回炉重做、更改保质期等违法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导致其生产加工的食品存在 严重的安全隐患。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NO1.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全国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随后多地报道海鲜产品使用“孔雀绿石”。

NO2.苏丹红鸭蛋2006北京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1月12日报道,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具有高致癌性。

NO3.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8河北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多个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查出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该事件导致逾30万儿童受害。

NO4.皮革奶2005-2011山东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声称,不法商家把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提炼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企图以此来提高奶里的蛋白质含量好蒙混过关。

NO5.地沟油2010全国2010年3月19日,地沟油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地沟油被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用于火锅底料中。

NO6.瘦肉精2011全国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速生鸡"违禁药物饲养
2012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山东一些养鸡场用违禁药物饲养,40天可以长5斤。

个别养鸡场喂药达20多种,其中18种是抗生素类药物。

而屠宰企业接收时几乎不检验检疫。

速生鸡流入百胜餐饮集团上海物流中心,并供给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等快餐企业。

此事引起了农业部的关注,农业部立即责成山东省相关部门迅速查处,并派出专家组前往山东调查,责令所涉企业整改。

违法行为:
对供应商管理与原料检测不到位。

上海染色馒头
事件简述:
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黑米馒头、玉米馒头是将白面染色制成,制作过程中以甜蜜素代替白糖
加入防腐剂防止发霉。

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馒头被回收后重新销售。

这种馒头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的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1、违法生产、销售掺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
2、违规利用过期馒头重新加工。

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而该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

遭曝光后,因流入含有“瘦肉精”生猪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已经被停产整顿,紧急召回涉案的肉制品和冷鲜肉,估计全部直接和间接损失将会超过100亿元,甚至可能接近200亿元。

相关涉案人员也收到了法律的制裁。

该公司采购部业务主管承认,他们厂的确在收购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

“瘦肉精”属于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

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

存在的违法行为:
“瘦肉精”为禁用药品,而该公司却明知有添加禁用药品,却仍用于食品原料。

地沟油事件:
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目前国家机关正在严厉查处生产地沟油的整个环节,并规范餐饮与食品生产企业产生的废弃油脂的处置。

已破获多起案件并对涉案人员采取了法律制裁。

存在的违法行为:
违法生产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食品。

面粉增白剂掺石灰
2010年4月7日,江苏如皋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被发现在生产面粉增白剂时加入了石灰粉,含量竟达30%。

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公告称将设1年的过渡期限,此次卫生部终于展开禁用调查,却只判了面粉增白剂“死缓”,引来众多质疑。

直至2011年3月1日卫生部发布公告,自2011年5月1日起,禁止生产、在面粉中添加这两种物质。

存在的违法行为:
过度使用添加剂
违法行为:
将工业原料用作食品添加剂
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

家长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迅速扩大到14名。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中国其他省区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的产品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三聚氰胺是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同日晚上,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从市场召回约700吨奶粉产品。

9月13日,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三鹿毒奶案由2008年12月27日开始在河北开庭研审,2009年1月22日下判。

总共有6个婴孩因喝了毒奶死亡,逾30万儿童患病。

三鹿停产后已宣告破产。

违法行为:
食品中添加化工原料,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苏丹红事件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经过质监、公安部门一个多月来的调查,发现本次事件中,广州田洋食品有限公司用一直使用“苏丹红一号”含量高达98%的工业色素“油溶黄”生产辣椒红一号食品添
加剂,而此食品添加剂正是此次苏丹红事件的源头。

随后,该公司的两个主要涉案人员谭伟棠、冯永华于4月9日被公安部门刑拘。

违法行为:
使用工业色素添加到食品中。

针对以上食品安全事件,生产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事项:
1、企业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时应当查验供货商和
生产商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并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不得虚假标注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得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用于生
产各类食品,或经过改换包转等方式以其他形式进行销售。

3、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添加剂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品种、使用范
围、用量使用。

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加工制作食品。

4、不得生产、经营、使用以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制作食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