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资源调查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报告一、背景介绍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有效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和分析当前土地资源的现状、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
2. 分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
3. 发掘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
4. 提出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建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勘察、遥感技术、相关数据统计以及专家访谈等,以全面、客观地收集土地资源的实际状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土地类型与分布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区域主要分布有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类型。
其中,耕地占整体土地面积的40%,林地占30%,草地占20%,建设用地占10%。
土地利用总体区域分布均匀,但在某些县级行政区域存在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
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通过遥感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耕地规模逐年缩小,导致粮食生产受到限制;其次,部分林地和草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再次,建设用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城市扩张过快。
3. 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针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挑战:(1)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受到威胁;(2)部分区域林地和草地过度开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3)建设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尚需加强;(4)土地资源统一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五、管理和规划建议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粮食安全。
2. 加强林地和草地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建设用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4.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本次土地资源调查全面了解了土地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和规划建议。
陕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

陕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陕西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战斗地区,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这些红色资源,陕西省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下面为大家介绍陕西红色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况陕西红色资源调查涉及到省内的22个市、107个县区以及数百个农村。
调查时间为2017年至2019年,共计耗费近2000万元的资金。
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内的红色资源丰富,包括红色遗址、红色文化场馆、红色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
二、红色遗址陕西省内的红色遗址分布广泛。
其中著名的有延安、西安、汉中等多个地方。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在陕西省内拥有着众多的红色遗址,如延安宝塔山、中央机关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等。
西安则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有着著名的陕北公学旧址、陕西省红军政治学校旧址、陕西省边区革命政府办公地点等。
此外,汉中作为红军长征的重要停留地之一,也拥有着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中央巡视团旧址、汉中宝滩革命遗址等多个红色遗址。
三、红色文化场馆陕西省内的红色文化场馆齐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革命历史博物馆。
该博物馆分布在陕西省内的多个城市,通过精美的陈列和生动的展示,向人们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伟大的革命先驱。
四、红色旅游资源陕西省内的红色旅游资源方兴未艾。
除了传统的红色旅游线路如延安、西安、汉中等地之外,新兴的红色旅游景点也不断涌现。
如洛川抗战遗址、安康红军斗争历史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历史背景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五、存在问题尽管陕西省内的红色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红色文物受到破坏和消失,这与社会的缺陷治理和历史认识问题有关。
其次,一些红色旅游景点缺乏运营和管理,难以发掘其全部价值。
最后,一些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仍然需要加强。
六、建议针对上述问题,陕西省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提升公众的历史认识,营造文明旅游的氛围。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山西资源调查报告

山西资源调查报告山西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山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以其丰富的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山西省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资源状况和潜力。
二、自然资源1.煤炭资源山西是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据统计,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这些煤炭资源不仅为山西省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矿产资源除了煤炭,山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储量较大。
此外,山西还有大量的石灰石、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为山西的建筑、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水资源山西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其中,黄河是山西省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此外,山西还有一些湖泊和水库,如阳泉水库、平遥古城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为山西的农业、工业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三、人力资源1.教育资源山西拥有一批高等学府,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等。
这些高等学府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山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劳动力资源山西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煤炭和矿产资源的丰富,山西的矿工、冶工等劳动力需求较大。
同时,山西的农业和制造业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为山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科技资源山西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
这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为山西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同时,山西还吸引了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聚。
四、环境资源1.生态环境山西省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尽管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加强煤矿安全管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保护山西的自然资源。
2.旅游资源山西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为山西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三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篇一一、红柳沟调查区域概况红柳沟调查区域位于榆中盆地北部,夏官营镇东南部,陇海铁路和在建的兰渝客运专线以及万川河从调查区域贯串而过。
由于距离县城比较远,受到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交通比较落后,整个区域内只有一条水泥硬化的村级公路。
红柳沟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从河沟到农田,从荒地到高山,地貌特征比较复杂,整个地区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调查区域总面积5385359m2,其中耕地面积3383438 m2,设施农用地163985 m2,人口2000人左右,以务农为主。
该区域内宛川河周边一些原本是农田的地方,后因为修建兰渝客运专线的需要,拓为工矿用地。
二、红柳沟调查区域自然状况红柳沟位于E104°12’,N35°56’,地处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特点是降水少,日照多,太阳照射紫外线强度大,光能潜力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少于300mm,并集中分布在6~9月。
调查区域地表形态起伏变化较大,海拔在1700~1780m之间。
在调查区域内,宛川河沿西北-东南走向贯串其中,由于宛川河补给水量不足,河底已经干涸,地势平躺的地方或开垦成为耕地,或成为车辆行走的道路,或成为工厂的材料堆积地。
河流的左侧地势比较高,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河流的右侧由于地势相对较低,而且比较平躺,农耕比较繁荣,而且居民地基本都分布在这一侧。
在调查区域的东北方向的一小角上是高山的一角,由于地处西北,山上缺水,只有少量的贴地的矮小的抗旱植被生长,山上的其他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
三、红柳沟调查区域经济状况调查区域内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作物有玉米、小麦、菜花、土豆、胡麻、芹菜、蚕豆和毛豆,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菜花和胡麻种植范围也比较大,其他的作物种植的面积相对比较小。
调查统计表如下:该调查区域内,人们的生活主要来源还是种地,由于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局限,居民的生产方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略比自给自足高一点的状态,从统计的情况来看,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67.36%人们的收入相对其他调查区域的人来说还是偏低的。
曲靖资源调查报告

曲靖资源调查报告曲靖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曲靖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该市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本报告旨在对曲靖市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利用的方向。
二、自然资源1. 地理环境曲靖市地处滇中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境内山岳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地貌多样。
这种地理环境为曲靖市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
2. 水资源曲靖市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其中以滇池最为著名。
滇池是中国第八大淡水湖,也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
其丰富的水资源为曲靖市的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3. 矿产资源曲靖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铅锌矿和磷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曲靖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生物资源曲靖市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和动物。
该地区的植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植物。
同时,曲靖市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吸引了大量鸟类观赏者和研究人员。
三、人文资源1. 历史文化遗产曲靖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马龙石窟是中国重要的佛教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的摩西山”。
另外,曲靖市还有许多古建筑、古寺庙和古村落等,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
2. 民族文化曲靖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彝族、汉族、白族等多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
彝族的传统节日和手工艺品在曲靖市具有重要地位,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 教育资源曲靖市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包括多所高等学府和中学。
这些学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曲靖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资源利用与保护1. 可持续利用曲靖市的资源利用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长期可持续利用。
2. 生态保护曲靖市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曲靖市的重要任务。
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为了全面了解特定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本次调查旨在收集关于土地利用情况、土地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率、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数据,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覆盖范围为某一特定地区,包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等。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实地勘测和相关文献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数据搜集。
三、地表覆盖类型根据调查结果,本地区的地表覆盖类型主要分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草地和水域。
1. 耕地耕地占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主要用于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
根据土壤质量和水资源状况,可进一步划分为优质耕地和一般耕地。
2. 林地林地占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主要分布在山区和防护林带。
根据植被类型和树种组成,可进一步划分为天然林、人工林和灌木林。
3.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占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主要包括城市居住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设施。
按照功能划分,可进一步分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等。
4. 草地草地占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0%,主要用于放牧和畜牧业。
根据植被类型和草地质量,可划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5. 水域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和水库等,占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5%。
四、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调查显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具体表现为:1.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主要通过计算有效利用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来衡量。
根据调查数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率为60%,较为高效。
但在一些地区,存在耕地和建设用地闲置、滥用和浪费等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2. 土地质量土地质量是决定土地利用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调查发现,该地区耕地的土壤质量良好,适宜农作物生长;林地的森林健康状况较好;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完善。
然而,草地过度放牧和水域污染等问题对土地质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土地资源管理建议基于调查结果,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质量,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各类土地的利用方式。
国土调查情况汇报

国土调查情况汇报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单位对本地区的国土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汇总,现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经过实地勘察和数据
整理,我们发现本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但部分地区存在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加强土地保护和治理工作。
此外,本地区的林地和草地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存在着过度开发和破坏的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未利用或者闲置的土地资源,需要进行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对本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
经过勘探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
本地区存在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这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
再次,我们对本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我们发现本地区的水资源丰富,但存在着水质污染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最后,我们对本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
我们发现本地区存在着地质
灾害、水灾、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风险,需要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本地区的国土资源调查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结合调查结果,加强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感谢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将不断努力,为国土
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块调查情况汇报范文模板

地块调查情况汇报范文模板
地块调查情况汇报。
根据公司安排,我于近期对XX地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勘察工作,现将调查
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块基本情况。
该地块位于XX市XX区,总面积约XX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周边交通便利,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地块周边主要为居民区和工业园区,人口密集,商业氛围浓厚。
二、土地利用现状。
该地块目前主要为农田和未开发土地,部分地块有农房和农作物种植。
土地利
用率不高,存在一定的开发空间。
三、自然环境情况。
该地块地质条件较好,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和房地产开发。
周边水资源
充足,气候适宜,环境优美,适合居住和生产。
四、规划用途及开发前景。
根据市政府规划,该地块拟作为新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用途包括住宅、商业、
公共设施等。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可吸引大量投资和人口流入。
五、风险因素及建议。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地块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土地污染风险,需要进行环
境治理和土地整治。
同时,周边交通设施尚未完善,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建议在开发前做好风险评估和规划设计,确保开发项目顺利进行。
六、结论。
综合调查情况,该地块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和挑战。
需要政府部门和开发商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做好环境保护和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地块开发顺利进行,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XX地块调查情况的汇报,希望能够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支持,谢谢!。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报告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调查监测,是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监测和分析,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区域与范围本次调查监测的区域为具体地区名称,涵盖了陆地、水域等多种地形地貌,总面积约为X平方公里。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一)土地资源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实地勘察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对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水资源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位等进行监测,采用了水文监测站数据、水样采集分析等方法。
(三)森林资源运用样地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获取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信息。
(四)矿产资源通过地质勘查、矿产普查等工作,查明矿产的种类、储量、分布和开采情况。
(五)生物资源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采用了样线法、样方法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技术。
四、调查结果(一)土地资源1、耕地面积约为X公顷,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其中优质耕地占比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退化现象。
2、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较快,对耕地保护带来了一定压力。
3、未利用地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需要注重生态保护。
(二)水资源1、地表水资源总量为X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丰水期和枯水期水量差异明显。
2、部分河流和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3、地下水资源开采量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三)森林资源1、森林面积约为X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X%,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2、森林蓄积量逐年增长,但仍存在森林质量不高、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四)矿产资源1、已发现的矿产有具体矿产种类等,其中主要矿产储量较为丰富。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存在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等现象。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1-19
目录
• 引言 •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概述 • 文化资源详细调查 • 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特色,具有 不可替代的价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成果
01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家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古迹、文物
、传统建筑等。这些资源见证了家乡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和文化意义。
02
独特的民俗风情
家乡的民俗文化也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中发现,家乡的
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如舞狮、舞龙、戏曲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
、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建筑与遗址资源
古建筑群落
家乡地区保存了大量古建筑群落,包括庙宇、祠堂、民居等,这 些古建筑风格独特,展现了家乡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遗址与遗迹
家乡地区拥有丰富的遗址和遗迹资源,如古城墙、古战场、古窑址 等,这些遗址和遗迹见证了家乡历史的沧桑巨变。
建筑技艺与传承
家乡的古建筑技艺世代相传,包括木作、石雕、砖雕等技艺,这些 技艺在古建筑修复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报告结构与概述
结构
本报告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将按照资源类型进行分类描述,详细阐述各类地域文化 资源的现状、特点和价值。
概述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家乡地域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资源保 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强资源保护、促进资源利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 建议和措施,以期推动家乡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巴中市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规划

巴中市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1,调查目的:了解家乡资源状况,增强家乡自豪感。
2,调查对象:四川省巴中市3,调查方法: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和上网搜集先关资料。
4,调查时间:2014年12月6日5,调查主体内容:巴中市的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06度21分至107度45分,北纬31度15分至32度45分。
是四川和陕西的交界地区,四川的北部门户。
距离成都约400公里北距西安650公里,与相邻的达州、南充、汉中及宝成铁路、襄渝铁路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
辖巴州、通江、南江、平昌四区县,250个乡(镇)、2354个村。
二,巴中市主要资源调查:1,森林资源:图表4巴中南江森林资源丰富巴中市位于川东北米仓山南麓,全市林地面积984万亩,森林覆盖率54%,林木蓄积量3652万立方米,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466万亩,商品林568万亩,我市通江县2008年被列为全省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县,试点面积60万亩。
全市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
“十一五”期年森林采伐限额44.1579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1.348万立方米,非商品材32.8094万余立方米,年森林实际消耗量近39万立方米,年森林增长量130万立方米,年净增90万立方米。
全市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林分质量逐年不断提高,从根本上奠定了绿色巴中、生态巴中地位。
在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中,共有木本植物九十一科,二百三十三属,六百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整,被专家成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基因库”南江境内的巴山水清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被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具上等的优质木材。
林副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2,动物资源巴中市共有野生动物一百九十九种,其中兽类五十六种,鸟类一百二十三种,爬行类一十四中,两栖类十一种,鱼类七十六种。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本次土地调查是针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类型分布、土地质量等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次土地调查采用了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情况;其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
1.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占比最高,其次是林地和草地,水域面积较小。
2. 土地质量情况。
针对耕地进行了土壤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好,pH 值适宜,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3. 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部分土地被随意占用、破坏的情况,部分林地、草地遭受过度开垦和放牧,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建议。
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针对土地被随意占用和破坏的情况,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好土地资源。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议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合理施肥、灌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 加强生态保护。
针对林地、草地的过度开垦和放牧情况,建议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保护好自然环境。
五、结论。
本次土地调查全面了解了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质量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和采纳,保护好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致谢。
在本次土地调查中,感谢所有参与调查工作的同事们的辛勤劳动和支持,也感谢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使得本次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河北沧州地热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精简处理

河北沧州地热资源调查报告范文精简处理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河北沧州地区的地热资源分布情况,为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二、调查方法1.文献资料调查:收集河北沧州地区的地质地貌、地热能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为后续实地调查提供基础。
2.实地勘察:选择河北沧州地区的几个主要热点地区进行实地勘察,包括田家庄热矿泉、青龙滩地热能发电站等。
3.采样测试:在实地勘察的基础上,采集土壤、地下水等样品进行化验测试,了解地热资源的质量和含量。
三、调查结果1.地质地貌情况2.地热能资源分布情况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河北沧州地区的地热能资源分布较为广泛。
主要分布在田家庄热矿泉等地。
这些热矿泉地区温度较高,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适合开发利用。
3.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热矿泉地区已经进行了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例如,田家庄热矿泉已经建设了地热供暖系统,为当地提供了温暖的居住环境。
而青龙滩地热能发电站则是通过地热能发电,为周边地区提供电力。
四、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河北沧州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潜力,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在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我们建议开展以下工作:1.进一步调查研究:加强对沧州地区地热资源的调查研究,包括地热资源的分布、温度、地下水质量等方面的详细调查。
2.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地热能的利用技术研究,提高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地源热泵等新兴地热能利用技术。
3.政策支持与宣传:加大对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
同时,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地热能的认识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河北沧州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具备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潜力。
我们应该加强调查研究,推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玉树州林草资源调查报告

玉树州林草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玉树州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林草资源的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玉树州的林草资源状况,本次调查报告将对该地区的林草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玉树州的林草资源种类、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玉树州的林草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样本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
具体的调查方法如下:1. 实地考察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调查团队,前往玉树州进行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对玉树州的不同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林地、草地、湿地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
2. 样本调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玉树州的林草资源情况,我们选择了一些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调查。
在每个样本点,我们仔细观察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植物物种组成等情况,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3. 统计数据分析我们还收集了玉树州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玉树州的林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四、调查结果经过对玉树州的林草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林草资源种类丰富玉树州拥有丰富的林草资源种类,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草地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林草资源在玉树州的不同地区分布广泛,并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2. 林草资源分布不均衡尽管玉树州的林草资源种类丰富,但其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林草资源较为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
3. 林草资源数量下降由于过度砍伐、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玉树州的林草资源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特别是一些高山地区和湿地地区,林草资源的减少更为明显。
4. 林草资源质量有待提高在一些地区,由于环境污染、非法采伐等原因,玉树州的林草资源质量较低。
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一、引言云南省是中国的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包括金、银、铜、锌、铅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本报告旨在调查研究云南省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为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二、云南省矿产资源概况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质构造活跃,矿藏丰富。
根据云南省地矿局的统计数据,目前云南省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50种以上,其中金属矿产资源占比较大。
云南省的金矿储量居全国前列,银矿储量也较丰富。
非金属矿产资源方面,云南省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开发利用也相当重要。
三、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状况1. 金属矿产资源利用云南省的金矿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金矿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金矿资源主要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方式进行。
金属矿产的冶炼和加工主要集中在昆明等地,然后再销往国内外市场。
金属矿产的利用率较高,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 非金属矿产资源利用云南省的煤炭和石油资源较为丰富。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红河、文山、楚雄等地,石油资源则分布在昆明、曲靖等地。
目前,煤炭和石油资源主要用于能源消耗和工业生产。
煤炭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但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矿产资源利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在利用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其次,部分矿产资源的加工和利用效率较低,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再次,矿产资源利用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云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的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云南省应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云南省应加强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采取科学的开采方式和先进的环保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云南省应加强矿产资源加工和利用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调研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调研报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物质和能力,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是为了了解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以及动态变化等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依据。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是对某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监测,以了解资源的使用状况和保护现状,为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和手段,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
调查对象为当地居民、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四、调查结果1.土地资源:该地区土地面积较大,但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土地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
建议加强土地保护,并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调查发现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水污染。
3.矿产资源: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矿业安全等。
建议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健全矿山环评制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4.森林资源:该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大,但调查发现存在过度砍伐和非法采伐等问题。
建议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推进森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5.动植物资源:该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但调查发现存在乱捕滥猎和非法采集等问题。
建议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大对乱捕滥猎和非法采集的打击力度。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监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建立健全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及时了解资源状况和变化,为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3.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资源保护合作,共同应对跨国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挑战。
地理调查报告

地理调查报告
1. 调查背景和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某个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况,进一步探讨该地区的资源特点、经济状况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调查范围和方法
本次调查涉及某省市及周边地区,主要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通过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以及普通民众交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3. 自然地理情况
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
地形偏平,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
由于周边山地的阻隔,该地区常年遭受台风和暴雨袭击,灾害风险较高。
4. 人文地理情况
该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中以汉族和某民族为主;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等。
当地物产丰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茶叶和柑橘水果等,畜禽养殖业也相对发达。
旅游业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5.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该地区目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和工业比重较小。
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企业投资信心增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同时,当地政府致力于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6. 总结和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况,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综合分析,本地区的旅游业和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建议政府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灾害防范工作,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资源调查报告优秀5篇

资源调查报告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port material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资源调查报告优秀5篇调查报告的格式和样式会根据不同领域和目的而有所差异,调查报告的语言应当清晰、简明扼要,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表达方式,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资源调查报告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资源的调查报告关于资源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当前资源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资源的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自然资源1. 水资源调查发现,水资源是当前最紧缺的资源之一。
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供应严重不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推动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调查发现,当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
因此,我们呼吁加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开采方式,并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能源资源1. 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当前主要的能源来源,但其使用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调查结果显示,我们亟需转变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我们建议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推动能源的清洁生产和利用。
2. 新能源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调查发现,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成本、技术不成熟等。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应用。
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调查发现,当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质量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和人才浪费问题突出。
因此,我们建议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人才流动管理,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环境,留住人才。
五、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资源调查报告篇一:地方资源调查报告地方资源调查报告班级:建工0901 组别:第一组组长:罗中刚副组长:张博立组员:欧万香仇书易吴敏肖鹏汤思君邓晓毛指导教师:唐小萍调查时间:XX年10月15--17日建工0901班市场调查小组(第一组)地方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现在针对地方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以便更好的了解地方材料价格、运距和供应能力,方便施工过程中更好的采购、选择材料,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及能够随时进购材料。
最终根据最优原则选择合理的材料厂家和运输方式,使总费用最低。
二、调查时间:XX年10月11——17日。
三、调查方式:实地考察、电话询问及网上调查。
四、调查内容:I、钢筋调查:对钢筋市调查主要是调查HPB235热轧光圆钢筋、直径8~12mm的钢筋和HRB335螺纹钢筋、直径20~25mm的钢筋材料。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II、商品混凝土调查:对混凝土市场调查主要是普通混凝土C20~C30、高强混凝土C50~C70材料。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分别调查了衡阳金龙混凝土有限公司、衡阳雁都混凝土公司、衡阳东晖混凝土制品实业有限公司等3个厂家。
III、水泥调查:对调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白水泥、快硬铝酸盐水泥。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IV、砖调查:对调查普通烧结砖和空心砖、强度为MU15、规格为240x115x53的烧结砖和240x180x115的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规格600×250×150、600×100×300(灰和砂)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材料。
从厂家的供应能力、生产工艺、强度、价格、据工地的距离和运输单价几方面进行调查。
五、调查过程简介:I、钢筋调查:首先、调查了衡阳中储钢材大市场的钢筋,品种齐全、储备多、但价格较贵、运距较远;其次、调查了衡阳姚家山钢材交易市场,品种齐全、运距一般;最后、调查了衡阳联合钢材市场,品种齐全、储备多、价格较低、运距合理。
II、商品混凝土调查:分别调查了衡阳金龙混凝土有限公司、衡阳雁都混凝土公司、衡阳东晖混凝土制品实业有限公司等3个厂家。
种齐全、储备多、价格可以优惠。
III、水泥调查:分别调查了分别调查了湖北大冶尖峰水泥武汉销售公司、武汉亚东水泥有限公司、鄂州市国权水泥有限公司等公司。
IV、砖:首先,我通过电话联系几家生产砖的厂家,都碰壁,于是我去了工地,调查了砖的价格,烧结砖的价格在0.285元至0.35之间,空心砖价格1至2元,我也进行了网络调查,相差不大。
六、调查结果:钢筋情况调查表商品混凝土情况调查表水泥情况调查表篇二: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XX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XX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矿藏60多种,其中略阳、勉县、宁强三县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是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经济开发潜力很大。
汉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6.25亿立方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87万千瓦。
二、汉中市地理位置分析(一)绝对地理位置汉中地区的最西端在宁强县青木川乡马家山与四川交界处,为东经105°30′50″;最东端在镇巴县小河乡长安寨与紫阳县间的分水岭上,为东经108°16′45″;最南端在镇巴县盐场镇杨二湾南边的分水岭上,为北纬32°08′54″;最北端在留坝县石门乡(两河口)童家沟北部的山顶,为北纬33°53′16″。
东西跨经度2°45′55″,最大直线长度258.6公里;汉中南北跨纬度1°44′22″,最大直线长度192公里。
地区中心汉中市,位于北纬33°04′和东经107°02′。
(二)自然地理位置汉中地区北倚秦岭,南跨巴山,中抱汉中、西乡盆地,山地占全区面积的94%,平坝占6%,成为该地区地形结构的基本特点。
绝大部分土地在秦岭、巴山两分水岭之间,兼跨巴山南坡一部分,全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嘉陵江上游流域。
汉江流域占全区面积的72.3%。
(三)行政地理位置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南部山区西段,西与甘肃省的陇南地区接壤,南与四川省的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东、北两方与本省的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二市毗连。
(四)交通地理位置经过多年的建设,汉中现已形成公路、铁路交通体系。
有宝成、襄渝、阳安三条铁路过境,火车客运可直通北京、汉口、西安、成都等地。
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的108、210和316国道公路穿过市境。
现已经开工兴建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并将与成(成都)勉(勉县)高速连接,形成上达西安下至四川的快捷通道。
另外汉中还有飞往西安等地的民航班机。
(五)旅游网络位置汉中市北倚秦岭,南跨巴山,在全国的旅游地理网络位置上,处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名胜古迹旅游区与南方长江流域山水风光旅游区的过渡地带。
从较小尺度来看,汉中北部与西安古都人文旅游区域相联接,南与成都、云南的西南自然风光旅游地带毗邻。
西边有甘肃、青海的大漠风光和青藏高原风光,东边有安康的山水自然风光。
在汉中地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秦汉三国时期乃至更为古老的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人文旅游资源,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大批观赏价值极高的自然风光。
汉中是我国秦汉三国时期文化的一个主要集中地,也为见证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
在这方面,汉中地区在全国旅游资源中站着绝对地主要地位,是四川湖北等地区所无可比拟的。
三、汉中市自然地理环境(一)地质环境条件汉中地区地跨秦岭褶皱系和扬子准地台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史上频繁的构造运动及强烈的岩浆活动使区内地质情况十分复杂。
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在构造发展史及岩浆活动强度方式、时间上的不同,又使区内各地地质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地质结构的这种特点深刻地影响着区内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形成和发育,决定了矿产资源的种类及区域分布规律。
根据全国地层区划,汉中地区出露的地层分属两大地层区,即巴颜喀拉—秦岭地层区和扬子地层区。
综观全区地层分布,在勉县、略阳、宁强三角地区以中上元古界及寒武、奥陶系为主;略阳以北至留坝一带及宁强县周围以志留系为主;留坝以北为泥盆系;汉中以南的巴山地区属寒武系、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展布区;南郑地区出露有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在汉中,西乡等拗陷盆地及河流两岸发育着第四系;区内未见白垩系,下第三系仅有零星出露。
(二)地形地貌特征汉中地区处在秦巴山区西段,北靠秦岭,南倚米仓山,中为汉江上游谷地平坝。
境内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面高差大,垂直差异明显。
境内最高峰为洋县的活人坪梁,海拔3071米,最低点为汉水谷地西乡茶镇南沟371.2m。
横卧于地区北部的秦岭为一东西向延伸的巨大褶皱断块中高山,主脊位于北部边界。
山体境内部分,南北宽50—60公里,东西长约220公里;山势自南而北呈阶梯状上升,一般海拔1500--XX米,主分水岭的高度多在XX米以上,如迷魂梁(2275米)、高佛崖(2104米)、紫柏山(2610米)、摩天岭(2603米)、玉皇山(2278米)等。
秦岭巍峨险峻,峰峦起伏,沟谷断崖交错,山间盆地广布于群山之间。
雄踞于地区南部的米仓山,属巴山西段,是川陕的天然分界线。
山势北陡南缓,中西段走向东西,至镇巴县境内转向东南。
米仓山北坡和南坡的一部分属汉中地区,平均海拔XX米左右。
镇巴县境内的箭竿山,海拔2534米,是区内米仓山的最高峰。
米仓山虽不如秦岭高峻,但因褶皱、抬升、断裂作用强,山势峭拔,沟狭谷深,奇峰幽秀,素以险峻闻名。
秦岭和巴山大体以汉江为界,西部则以桑树湾至燕子砭、广坪连线为界,北属秦岭,南为巴山。
介于秦岭和米仓山中东段之间的为汉中盆地,东西狭长,呈椭圆形。
盆地从勉县武侯镇到洋县龙亭铺,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约5—20公里,汉中市附近宽25—30公里。
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
盆地内汉江两岸分布有多级阶地,地面坡度在1°~10°之间。
汉江谷地从河床向两边,依次为漫滩地、一级、二级、三级阶地。
汉江的较大支流牧马河、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的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
汉中盆地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一派江南景色,素有“小江南”之称,是陕西省的“鱼米之乡”。
汉中地区地貌的地质基础为秦岭地槽褶皱带和扬子准地台两个大的一级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