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
刍议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发展
![刍议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bb204d70c22590102029dc2.png)
刍议现代城市交通规划发展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空间格局、交通运行特征、居民出行方式都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因此,探讨城市交通规划发展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通管理;城市交通;规划我国城市用地面积扩大,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由此引起的城市交通量的大幅度增长,由于城市交通形势,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有必要对当前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进行总结,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大中小城市的规模普遍快速扩张,城市规划区范围成倍扩大,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群众出行需求大幅增长,大中小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紧张局面,居民出行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
居民出行次数有一定上升,出行距离有较大增长,通勤出行比重有较大下降,机动化出行比重不断提高,小汽车出行势头增长强劲,出行方式选择日益多样化。
过度集中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交通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城市交通拥挤现象严重、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交通管制不严等问题与前述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新形势构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
新形势下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模式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思路的重大进步,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时,既要满足现阶段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发展经济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要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所谓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利用合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可以说,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城市交通规划的最终目标。
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论文
![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c6f92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a.png)
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论文第一篇: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论文城市交通,城市道路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
因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各有特点,但都是以客运为重点,并在早晚上下班时间形成客运高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城市交通规划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文明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又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城市规划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保护遗址、发展城市的手段,但这一手段的积极功能在城市遗址遗迹保护方面确实不可忽视的。
城市规划应当坚持基本的规划原则,注重规划的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历史与现代、美观与实用、人与环境的相互统一。
关键词:城市交通;规划;措施1.引言城市建设是现代都市文化展现的重要方式,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不断实施的城建工程却使众多历史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再一次推到城市建设者面前。
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文明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又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城市规划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保护遗址、发展城市的手段,但这一手段的积极功能在城市遗址遗迹保护方面确实不可忽视的。
城市规划应当坚持基本的规划原则,注重规划的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历史与现代、美观与实用、人与环境的相互统一;充分认识遗址文物是城市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生产力因素;注重遗址文物的长久持续发展保护;应注意遗址保护与遗址周边环境风貌和历史风貌的协调。
城市规划应当避免一味追求所谓的现代化和物质满足,而忽略了城市原有风貌和文化资源的适当保持、传承乃至创新发展。
2.交通规划思想观念没有体现公众利益优先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货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8316f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2.png)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1)对城市交通拥堵产生原因的研究Bull(2001)认为,城市公交系统的吸引力下降容易导致交通出现拥堵问题。
在不少城市,公交系统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这主要是公交系统可以节约公共交通资源,以有限的资源满足公众的交通需要。
为此,公交系统的吸引力下降容易导致人们选择其他交通公交,例如公众选择自驾车作为交通公交。
另外,Bruno. A(2008)还补充认为,公交的吸引力还影响人们对政府治理城市交通的信心。
公交系统水平常常被人们视为政府管理交通的能力的表现。
为此,低下的公交发展水平容易对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消极的影响[2]。
David F(1995)认为城市交通拥堵产生原因主要为部分公民的交通意识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这给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
Dublin (2002)认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不能够仅仅依靠交通法规。
法规随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公民的交通行为进行规范。
但是,单纯的法律强制却不能发挥完全的作用。
毕竟,交通法规无法完全对公众的交通行为进行全范围的限制和规范。
这需要交通道德意识的补充[4]。
Fries(1992)指出,良好的交通意识可以提升公众的自律能力,自觉性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但是,由于公共交通意识教育的缺失,公民的交通道德意识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低水平的公共交通意识导致部分公民没有认真遵守交通法规,导致交通的混乱。
另外,低水平的公共交通意识还影响了行政政策的执行。
一些公众由于缺乏良好的公共意识,没有严格执行政府颁发的交通措施。
这导致措施的效用大打折扣,影响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3]。
Leblan(2006)提出,数量庞大的自驾车无疑给城市的交通管理带来沉重的压力,导致城市交通出现了拥堵。
相对于其他出行方式,自驾车这种方式占有更大的公共交通资源,严重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
政府难以通过对自驾车的管理以实现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acdb1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7.png)
交通文献综述范文(精选)引言: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学者对交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近年来的交通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交通拥堵问题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许多学者在交通拥堵问题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张三等人(2024)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拥堵预测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预测未来交通拥堵情况。
李四等人(2024)则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交通拥堵解决方案,通过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和出行路线推荐等手段,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交通安全问题交通安全是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许多学者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机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五等人(2024)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可以提前预测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赵六等人(2024)则研究了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交通事故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
三、交通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交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学者对交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刘七等人(2024)通过分析交通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尾气排放模型的交通环境污染预测方法,可以预测交通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孙八等人(2024)则研究了城市交通规划对交通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优化交通规划,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改善交通环境质量。
结论:交通领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交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的交通文献进行了综述,主要涵盖了交通拥堵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交通环境污染问题。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8cf1f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3.png)
交通运输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交通运输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起着关键性的支持和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交通运输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需要更高效、可持续和智能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挑战。
一、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演化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多元化、复杂且动态的系统,它包括各种交通模式、设施和服务。
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交通运输系统经历了从传统的单一运输模式到综合交通网络的演化。
文献综述了这一演化过程,探讨了新兴的交通运输概念和技术,如智能交通系统、共享交通和电动车辆等,以应对交通拥堵、碳排放和能源效率等问题。
二、交通需求与出行行为研究了解交通需求和出行行为对于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系统至关重要。
本节综述了相关的文献,包括交通需求的建模方法、出行模式的选择和旅行时间的预测等。
这些研究为交通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了指导,以优化交通网络和服务,并提高用户的出行体验。
三、可持续交通运输的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可持续交通运输的文献,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增加交通系统的能源效率等。
这些研究提供了实现可持续交通运输的策略和方法,为政策制定者和业界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四、交通运输的智能化与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正朝着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智能交通系统、无人驾驶技术和交通网络的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文献。
这些新技术和应用将改变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认知和使用方式,并对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五、跨界与一带一路交通运输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合作和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领域。
本节综述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相关的交通运输发展文献,包括跨国铁路、海运合作和物流通道的建设等。
这些研究为跨界合作和交通互联互通提供了框架和实践经验,以促进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caaf3bf1a37f111f1855bc8.png)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在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今天,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研究重点。
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基础先导作用使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也决定了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
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了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影响因素,保障措施、公共交通线网布局模式,对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各大城市交通行驶面临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交通需求总量快速增长;二、机动化水平快速提高;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扩大,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严重;四、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受到重视,但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五、环境压力大。
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实现有效的道路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各种交通方式中社会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总高的方式,不仅可以获得城市交通的总体效益,还能为城市的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低价格的出行选择机会[1]。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人口、资源、技术、文化等的综合概念。
它并不是简单的时间和空间上的持续,而是基于整体、协调、优化、高效、公平、循环的持续。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居民提供迅速方便、安全经济、舒适准点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不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同事也是城市科学管理的需要。
毋庸置疑,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述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与交通设施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是始终存在的,如何经济合理地利用交通设施,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就外部成本,根据DECD的分析资料,公交所耗能源及其造成的环境污染远低于私人小汽车等机动车辆;就客运出行方式,从各种出行方式使用道路的角度看,无疑公交所需道路面积最少。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45eb4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c.png)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一、引言。
城乡规划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拼图游戏,城市和乡村就是那一片片形状各异的拼图块,规划师们则是绞尽脑汁想把它们完美组合起来的玩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规划的重要性那是日益凸显啊,就像你出门不能不穿衣服一样,城乡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规划。
下面咱就来好好唠唠城乡规划相关的那些事儿,看看各路大神在文献里都有啥高见。
二、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
# (一)古代城乡规划的萌芽。
# (二)近现代城乡规划的发展。
到了近现代,西方工业革命一搞,城市就像吹气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可这一膨胀就出问题了,什么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啊,全都冒出来了。
于是乎,现代城乡规划就开始诞生并发展起来了。
像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就像是给当时乌烟瘴气的城市开了一副良方。
他想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结合起来,既有城市的便捷,又有乡村的优美环境。
这就好比是把鱼和熊掌想要兼得,听起来就很诱人。
在这个理论的影响下,很多城市开始进行规划改革,规划师们就像一群拿着手术刀的医生,试图给病怏怏的城市做一场大手术,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乡规划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慢慢转向了关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规划。
就像是从只看一个人的外貌,到全面考察他的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一样,规划变得更加全面和深入。
三、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
# (一)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那可是城乡规划的重头戏。
这就好比是分蛋糕,不同的功能区域就是蛋糕的不同部分。
城市里有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公共服务区等等,怎么把这些功能合理地安排在有限的土地上,是个很有学问的事儿。
比如说,如果把住宅区和工业区挨得太近,那居民就得天天闻着工厂的废气,听着机器的轰鸣,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所以啊,规划师们得像个精明的厨师,把不同的食材(土地用途)搭配好,做出一道美味可口(功能合理)的菜肴(城市布局)。
在乡村,土地利用规划也很重要。
农田、宅基地、乡村企业用地等都得规划好。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04c6a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3.png)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交通工程是研究和规划交通系统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管理、道路设计、交通流理论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交通需求的增加,交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对交通工程领域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为交通工程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1. 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规划与设计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手段来优化交通网络的配置和交通设施的布局。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探讨交通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模型及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
2. 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通信工具来监测和调度交通流量,以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出行体验。
文献综述中可以讨论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如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等,并介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三、交通流理论与模型1. 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流量的形成、演化和稳定特性,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交通流的行为。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介绍交通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交通流模型的优缺点。
2. 交通模型与仿真交通模型和仿真是交通工程领域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交通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平台,可以快速评估不同交通管理策略的效果和影响。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对交通模型和仿真技术进行综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应用价值。
四、交通工程技术与应用1. 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道路设计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布局和设计道路可以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介绍道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术,以及交通安全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2. 公共交通与出行行为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运营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献综述中,可以探讨公共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出行行为对公共交通需求的影响因素。
五、结论本文对交通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围绕交通系统规划与管理、交通流理论与模型、交通工程技术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现代城市的交通规划发展
![现代城市的交通规划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2d3644852458fb760b5606.png)
关 键词 : 市 交通 ; 划 ; 城 规 交通量
设 又要重 视强 化交 通法 规和 交通教 育 ;既要 陷 . 以 目前 又 采用 了道 路 最大 容量 限制法 , 所 l引言 我 国城 市用 地面积 扩大 ,人 民群众 的生 重 视城 市交通 的直 接经 济效 益 ,又要 考 虑其 即将 要分 配 的交通 量分 成若 干份 ,然后一份 份 地住 路径 上进 行分 配 ,以避免 分配一次 总之 , 活 有 了较大程度 的提 高 ,由此引起 的城 市 交 社 会效 益和交 通 的整体功 能与效 益等 。 要 通 量 的大幅度增 长 , 统计 资料表 明 , 市 进 行城 市交通 规划 时 , 用 系统工 程的 观点 , 就发生断路的情况。这样就有可能使每条道 据 大城 以术 全 系统 路都分配到交通统量。 分配交通流量时, 要使 机动车 年增长率 在 1%以上 ,个 别年 份增 长 采 用系 统分 析 的方 法 , 科 学 、 面 、 0 率达 2%以上 , 自 车平均 年增 长率 在 l% 地解决 城 市交通 问题 。在我 国进行 交通 规 划 道路 网上 均 匀地 分布 城市 交通流 量 ,最 后可 0 行 O 要 通过 交通 规 在 城市 道路 网上 画 出流量 流 向图 。分配 交通 以上 。 随着车辆 的增 长 , 城市 交通量 亦迅 速增 时 , 在总 体规划 的指 导下 进行 , 长 。 国大城 市的交通 问题 表现为 : 我 普遍 出现 划 ,又可 反馈修 改 、完善 和加深 城市 总体 现 量 是城 市交 通规 划定 量化 分析 的一个重 要步 由于 交通规 划和建设 是百 年大计 , 合 骤 ,通 过这 项工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75fd6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9.png)
关于城乡规划的文献综述范文# 城乡规划文献综述。
一、引言。
城乡规划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拼图游戏,城市和乡村就是那些形状各异的拼图块,规划师们就努力把这些块儿放在最合适的地方,让整个画面既美观又实用。
在探索这个大拼图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就像一群探险家在不同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宝藏地图,现在我就来把这些宝藏地图整理整理,看看能发现什么大秘密。
二、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
# (一)早期探索阶段。
很久很久以前,城乡规划就开始有了雏形。
那时候的规划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小蚂蚁,只是简单地考虑到人们居住的地方要安全,比如靠近水源,又不容易被洪水淹没,所以很多古老的村落都是建在高地上,旁边有河流或者水井。
城市呢,也是先有个中心,像市场或者城堡,然后慢慢往外扩展。
这时候的规划更多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大家都凭经验办事,还没有什么科学理论。
# (二)现代规划的兴起。
随着工业革命的一声炮响,世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得又快又乱。
城市里突然涌进了大量的人,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就像一群恶魔降临。
这时候,现代城乡规划就像超级英雄登场了。
像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就像是给当时乌烟瘴气的城市开了一剂良方。
他想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结合起来,城市里有工作机会,乡村有优美的环境,大家住在像花园一样的城市里,多美好啊。
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则是另一种大胆的想象,高楼大厦林立,交通分层,虽然现在看来有点太机械了,但在当时也是很有创意的想法。
# (三)当代多元发展。
到了当代,城乡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一方面,要考虑可持续发展,就像地球在对我们喊:“你们再这么折腾我,我可就生气啦!”所以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
另一方面,社会公平也成了重要的话题。
不能只让一部分人享受好的城市设施,而另一部分人住在破旧的地方。
同时,全球化的浪潮也影响着城乡规划,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越来越多,城市和乡村也得跟上这个节奏,变得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ca5f35a376baf1ffc4fadce.png)
文献综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一、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1971年,美国交通部提出了“交通发展和土地发展”的研究课题,揭开了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理论的综合研究序幕,其后许多学者开始了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理论的专门研究,概况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1)城市交通系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步行城市”演变到“轨道城市”直至最终“汽车城市”的过程,指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中的影响作用。
1980年美国一项关于亚特兰大、巴尔的摩等城市环城公路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报告指出了公路和城市形态之间的联系,再次证明了公路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巨大影响。
之后,纽曼和肯沃思(Newman andKenworthy,1996)再次深入研究了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把城市空间形态划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步行城市(The Walking city)、公交城市(The Transit City)和汽车城市(The Auto-mobile City),后来霍尔(Hall,1997)和里士满(Richmond,1998)等人的研究对此表示了肯定与支持。
(2)城市交通系统影响土地利用布局:耐特(Knight,1977)研究了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系统总结了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土地可达性、土地连接成片难易程度和土地使用政策等,其中土地可达性(即交通条件)是影响土地使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但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向的,斯多夫(Stover,1988)和科普克(Koepke,1988)研究指出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影响作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作用圈,交通系统影响土地利用类型,而土地利用反过来又影响交通系统。
(3)城市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价格有着重要影响:新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土地的交通可达性,使得在一定通勤时间内所能到达的土地增加,而这些土地对开发商更具吸引力,一般认为土地的价格将随之提高。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文献综述》范文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50b15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2.png)
《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文献综述》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短时客流预测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的文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的研究日益丰富。
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种预测方法的探索和应用,如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方法通过采集和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未来短时客流的预测。
同时,考虑到实际运营中的多种因素,如天气、节假日、突发事件等,许多学者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将其纳入预测模型中,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的研究同样受到广泛关注。
国外学者在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多源数据的融合和模型的优化。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社交媒体、GPS数据等,对客流进行更为精确的预测。
同时,国外研究更加强调实时性,即在短时间内的客流预测更为精确。
此外,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多模式整合、以及与土地使用和公共交通规划的关系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常用预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一)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分析历史客流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未来客流进行预测。
其优点在于简单易行,适用于短期内的客流预测。
然而,该方法对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多种影响因素的考虑不足,可能导致预测精度不高。
(二)神经网络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短时客流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该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自动提取数据中的特征和规律,实现对未来客流的预测。
其优点在于能够处理非线性、高维度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然而,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时间,且对于模型的参数调整和优化较为复杂。
城市规划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建议
![城市规划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5c957a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8.png)
城市规划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参考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城市规划研究领域,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
因此,在选择城市规划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选题时,需要慎重考虑,下面给出一些建议供参考。
一、城市更新与再生产城市更新与再生产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这个主题下,可以选择关于城市老旧区域更新、城市更新政策、城市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通过对城市更新与再生产的文献综述,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的更新实践,总结成功的案例和经验,探讨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规划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这个主题下,可以选择关于城市生态规划、低碳城市建设、城市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通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综述,可以了解各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和实践,总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指标,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三、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主题下,可以选择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城市交通拥堵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通过对城市交通规划的文献综述,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的交通规划实践,总结交通规划的方法和技术,探讨城市交通规划的创新方向和发展趋势。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个主题下,可以选择关于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功能区划、城市景观规划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文献综述,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的空间组织模式,总结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和演变规律,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策略。
五、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是城市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在这个主题下,可以选择关于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平、城市规划与社会包容、城市规划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f13eb60a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ef.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一直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宜居城市的需求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方向展开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一、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1. 可持续城市发展可持续城市发展是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显现,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这一领域,研究者们关注城市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智慧城市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
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研究者们关注城市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更加智能化、便利化的城市环境。
3. 城市更新与改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更新与改造成为了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如何对老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更新与改造领域,研究者们关注城市更新的路径和模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
4. 交通与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与交通规划也是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领域,研究者们关注交通拥堵、交通安全、公共交通建设等问题,探讨如何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和便利化。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未来方向1. 跨学科研究未来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c171fc2866fb84ae55c8d3d.png)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轨道交通建设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盈利风险成为待续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来谋求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探索的方向之一。
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储备规划能增进效益,但应以规划导向思维强化引导和控制,具体可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功能的站点,优化设置和商业建筑的联系,打造站点枢纽综合体等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标签:轨道交通;站点定位;衔接换乘1、引言城市交通是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
人的运动产生动态交通,静止产生静态交通。
只要城市存在,城市交通也将一直持续。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方式和频率的变化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多新课题。
城市交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移动而非车辆移动,这己经是目前理论研究的普遍共识。
与乘坐汽车相比,轨道交通的舒适性会随着交通距离的增加更趋向明显。
我国由于道路密度低、土地利用强度高,轨道交通竞争优势一般在以上出行方式上效率更高,。
因此,对于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将比常规的交通方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之一,其社会效益无庸置疑,但高负荷的财政负担和运营成本使其面临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只有香港、大阪等少数几个城市能够收回运营成本。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属于高风险投资。
因此,如何谋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各个城市积极探索的方向。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运营目前,在世界轨道运营中,除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是盈利的外,其他国家或城市的轨道运营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香港政府的成功经验是给予土地开发权利,以保障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费用。
尽管轨道作为准公共产品,本身不赚钱,但依托其外部性,通过房地产开发获得盈利,实现了效益的平衡。
新加坡地铁模式则由政府公共财政为城市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地铁公司凭借票价收入和商业广告就能获得运营效益的平衡。
道路交通规划研究报告
![道路交通规划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87fa1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5.png)
道路交通规划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日益增大,交通拥堵、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
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优化道路交通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报告聚焦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旨在探讨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出行效率。
本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环境;二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交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针对当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如何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出行效率?基于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关键因素,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方法。
本研究假设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在考虑道路网络结构、交通需求、公共交通发展、土地利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出行效率。
研究范围限定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领域,重点关注城市道路网络设计、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优化等方面。
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本研究未涉及农村道路交通规划以及交通规划的长期效应分析。
本报告将从研究背景、现状分析、问题识别、方法探讨、案例分析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领域,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文献中,道路网络设计、交通需求管理、公共交通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理论框架方面,经典的四阶段法、交通规划模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理论等被广泛应用。
其中,四阶段法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分析了城市交通需求、交通网络、交通分配和交通控制等方面;交通规划模型如TransCAD、EMME等,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发现包括:道路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有显著影响,合理的道路网络设计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交通需求管理通过控制小汽车使用、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的协同发展,对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规划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6bb560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3.png)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在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在城市交通中,规划是关键。
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流动性和通行效率,还能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为可持续城市发展提供支持。
下面将分别从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和影响、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城市交通规划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城市交通规划的现状和影响目前,中国的城市交通规划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由于城市交通规划多由部门分开进行,所以统筹考虑的缺陷造成了交通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不足,难以适应城市发展进程的要求。
其次是规划缺少前瞻性。
很多城市交通规划是根据现有设施与基础设施来制定的,无法适应未来城市交通的需求和挑战。
此外,规划还缺少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造成透明度不足和社会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
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规划和实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好的城市交通规划能够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改变交通流和行车方式,提高城市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等方面。
同时,好的城市交通规划也关系到城市的环保、资源节约、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在于从整体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效益。
二、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需要基于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坚持合理布局和优化路网结构。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和结构应该充分考虑人流、车流、交通流的合理性和平衡性,避免出现路网交叉不明、拥堵繁忙的情况。
其次,要注重交通安全和交通可靠性。
在交通设施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保障出行安全和可靠性应该是横向贯穿的主要目标。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还需要注重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的融合与发展,以达到节约资源、保障环境和提高公共出行的方便性等效益。
最后,城市交通规划应该多元化和参与化。
这包括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引入公众和专业技术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56a9b9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6.png)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相关文献,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理论、方法及实践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理论1.交通供需理论:该理论认为,交通拥堵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所导致的。
因此,治理交通拥堵应从优化交通供需关系入手。
2.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交通拥堵密切相关。
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可以降低交通需求,缓解交通拥堵。
3.交通规划理论:交通规划理论强调通过科学规划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结构,提高交通效率,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4.交通需求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管理交通需求,可以有效降低交通拥堵。
主要方法包括: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引导、交通需求抑制等。
三、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法1.交通需求管理:包括出行需求管理、交通需求引导和交通需求抑制。
出行需求管理主要通过限制车辆出行、调整出行时间等方式降低交通需求;交通需求引导通过信息引导、价格引导等手段,引导交通参与者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交通需求抑制则通过征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用等手段抑制交通需求。
2.交通基础设施优化:通过扩建道路、优化道路网络、建设立体交通系统等手段,提高交通系统容量和效率。
3.公共交通发展: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4.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优化、交通执法、交通诱导等,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实践1.国外实践:如纽约、伦敦等城市,通过征收拥堵费、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交通枢纽等措施,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
2.国内实践: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通过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公共交通、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交通规划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861aff8bb68a98270fefa95.png)
摘要: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关于交通规划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交通规划研究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后续研究者带来帮助.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越来越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伴随而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则日趋明显.何为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对城市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于城市人口、各类车辆拥有量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很多城市出现了交通拥挤于堵塞的现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日益严重的交通事故、交通噪声及尾气污染等问题,可以说,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影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瓶颈”.目前作为治理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其根本目的就是紧密依托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科学、系统、全面的掌握城市各项基础信息,找出影响城市交通的各项因素,全面认识城市交通问题演变的内在规律,努力形成符合城市发展且安全畅通的城市交通环境。
由此,交通规划问题被各国政府、学者提上日程。
交通规划是一种研究交通发展于国民经济和土地利用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道路交通与国民经济相适应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统筹部署的决策过程及其结果,它是在确定的规划年限和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交通调查、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结果,制定出交通系统的结构与路网规划,它是区域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物质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交通规划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本文所涉及的交通规划是城市路网的交通规划,其包括:陆路交通、水路交通、航空交通。
二、国外关于城市交通规划问题文献综述交通规划的雏形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由于那时城市还处于扩张时期,机动车数量也有限,因此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提供主要交通发生区之间的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思想发展·文献综述
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与节能、环保。
【1】
1、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前提,在城市规划中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最初的交通仅限为道路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开发,20世纪末机械开始代替人力,交通运输发展迅猛,交通规划开始进入人们视线……随着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路网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1925年法国勒·柯布西耶在《光明城市》【2】中分析了交通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立体交通的构想,1933年的《雅典宪章》【3】也进一步反映了设计者们对交通规划的重视……到了现代,交通规划已不局限于路网的设计,美国学者肯尼思·科尔森(Kenneth Kolson)在《大规划》(Big Plans,2001)【4】一书中写道:设计师们的注意力不仅仅集中于交通峰值、出入口布局、停车位计算等总体规划的关键参数,而更多地关注市民出行的特征和感受,并以此调整城市区域内大型交通运输的主导模型。
从“车为本”到“人为本”,是现代交通规划理念的一大进步。
2、以交通线为骨架的线形城市思想
1882年,轨道交通发展迅猛,西班牙工程师索马里·马塔提出“线形城市”【5】的概念,其重要原则就是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通过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网络。
索马里大胆地提出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并且这个城市是可以贯穿整个地球的。
这一理论在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乌克兰建筑设计师伊格尔·斯维斯顿【6】进一步完善、展示,他对于具体的城市功能区域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个以交通线为轴线的线形城市形态是否可行、建设范围在多大较为科
学暂且不论,但是以交通线作为城市建设骨架,以追求能源的高效使用和人们的高效出行,是非常实用且贯彻至今的思想。
笔者认为线形城市带是一个较为理想化的设想,在实际的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线形优点,还有政治、社会、经济、人口等因素。
就当前来说,大多数地区的交通规划还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向外扩散的网状线路,比如巴黎、伦敦以地铁为骨干的同心圆环模式。
也许随着科技发展、线上工作的增加,工作区分散化,线形延伸的城市理论可以得到更广的实践。
3、交通美学的发展
埃德蒙·培根(Edmund N.Bacon)的《城市设计》(Design of Cities,1976)【7】中提到“快速路系统要求自由流畅的形式和曲线以及间隔宽阔的网络划分;步行运动系统还要求情趣变化和急剧变换的印象,这可以通过频繁使用焦点和标志性的目标加以实现……”,在城市功能层面把空间和运动结合起来,包括步行和车行、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的关系。
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建筑美学的运用,交通美学也得到了发展。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8】书中提出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在《试论交通美学》【9】一文中,王健也提出了公路、汽车和交通控制中的一些基本美学原则:路网结构合理、外观优美、适应地形;交通载具线条流畅美观,内在设计科学;合理的交通控制、适当的交通组织串联起道路上各要素……交通不仅从视觉,也从更多的感官上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交通运输不仅具有满足客观要求的物理结构或功能,同时还具有美化人类生活的审美意义。
交通规划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层面,而是成为城市风景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4、绿色和生态交通理论
1978年《马丘比丘宪章》【10】在“能源危机”意识的加强下鼓励公交发展;1994年,Chris Bradshaw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 Transportation Hierarchy)【11】,其论点是绿色交通工具之优先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共乘车、
单人驾驶的私人车。
“绿色交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它强调的是城市交通的“绿色性”,即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
绿色交通的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理念:经济与财务可持续,环境与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
其手段是减少个人交通工具之使用。
例如斯特拉斯堡市的号称“绿色大蟒蛇”的轻轨交通,已成为欧洲绿色交通的典范。
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减轻路面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私家车的排放量。
除了公共交通外,绿色和生态交通理论还包括绿色能源交通载具、环保路面材料的使用与开发等。
目前来说,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公共交通、电动汽车等,环保型路面材料的使用往往因其造价较高或性能缺陷而受到限制,在这一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现代城市交通规划方法与成果
1962年美国芝加哥市发表《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12】,标志着较为系统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诞生。
经过二十世纪60年代末日本广岛都市圈的进一步实践与完善,形成了以居民出行调查为基础,交通发生、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为四个步骤的交通规划方法,也就是交通规划的四阶段法。
这一方法沿用至今,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与具体情况结合,主要应用于需求预测、客流预测,为交通规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规划路线、规划交通量的拟定有迹可循、有规可依。
现代社会,交通向高效率、高效益发展,交通工具趋向于高速、远程化、大型化,城市内外部交通相互延续渗透,路网功能分类、分级日益成熟,交通规划领域也硕果累累。
以亚洲来说,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城市密度”问题的重新思考,而伴随着亚洲高密度城市环境的发展,立体交通、轨道交通等高效利用空间的规划形态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较有指导意义的相关著作有《亚太城市的公共空间》等。
6、结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交通规划思想
中国由于人口密集,交通规划面临诸多问题。
城市密度大造成了较大的交通
压力,同时衍生出环境污染、城市无序扩张、交通系统设计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因此要兼顾环境、经济成本、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将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
我国历史悠久,大多老城都具有其历史遗留的格局,以道路系统来说,西安、洛阳等城市是方格网式道路系统,虽然整齐美观但是不利于功能区划分,且旧路狭窄;成都则是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有利于分区,但市中心交通压力较大;而在丘陵、山区城市,则是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和地质进行设计。
【13】在老城改建时,大多要保留原有基本面貌和古城建筑,那么只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倡公交优先、优化交通结构来缓解老城交通压力。
而在新城规划中,笔者认为探索符合各个城市的公交导向开发模式(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14】是解决当下城市交通规划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管理体系与交通管理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做到有机结合,而TOD模式则是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相互协调,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管理,以保证公共交通在城市中发挥的核心作用。
例如重庆的李子坝穿楼轻轨设计就是建筑与轻轨一起规划,提前考虑了地形、交通、居民区等要素之间的影响,使其成为和谐的整体,这一设计也算是TOD模式的城市内小范围尝试了。
土地国有的中国对于TOD这一理念的实践无疑是占据天然优势的,我们需要的是根据前例结合实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炜,陈学武.交通规划[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建筑与文化》编辑部.走向光明城市[J]. 建筑与文化, 2017 (4).
【3】王宝君.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看城市规划理念的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8) :204-204.
【4】科尔森, 游宏滔, 饶传坤, 王士兰大规划——城市设计的魅惑和荒诞[J]. 城市交通,2007 (2) :99-99.
【5】蒋珮.基于交通导向的带形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重庆大学, 2014. 【6】乌克兰建筑师畅想未来“线性城市”[N]. 华中建筑,2010 (6) :188-188. 【7】埃德蒙·培根.城市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 :180.
【9】王健.试论交通美学[N].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 3 (2) :44-49. 【10】陈占祥.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述评[J]. 国际城市规划,1979 , 24 :41-42. 【11】王金栋.对既有绿色交通的发展与探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 (7) :33-34.
【12】A Black. The Chicago Area Transportation Study: A Case Study of Rational Planning[J].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 Research, 1990 ,10 (1) :27-37.
【13】张薇.浅议城市规划中的道路系统规划[J]. 建筑与文化,2011 (6) :54-54. 【14】田雯婷.TOD模式在中国应用的研究与思考[J]. 城市建筑,2016 (26) :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