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doc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基本功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4894153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4.png)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要能完全胜任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的“洗脑”和“充电”,既要掌握新教学理念,同时不能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
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就是语文老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书写、朗读、语言表达、阅读、写作、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等方面。
1.三笔字要规范。
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进行日常基本功练习,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这是十分必要的,要有效利用起来认真练习。
人们常说:“字是人的脸”,书写应该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为扎实,更能够起到语文老师的示范作用,能够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还应注意书写时姿势规范、笔画笔顺正确、字形无误。
近几年,中、高考阅卷老师普遍高呼:“学生书写太差!”这些日益显著的问题清醒地告诉我们:“加强学生书写训练势在必行。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曾引以自豪的文化艺术——书法,也渐遭冷遇,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汉字书写成“鸟文”,不知所云。
拯救祖国的文字,拯救书法艺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
一手漂亮、潇洒的好字,会无形中扩大教师的影响力。
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漂亮的粉笔字,幽默的课堂语,个性化的手势,学生都乐于效仿。
只有教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得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首先,从板书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一个教师的书写能力。
其次,从板书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次,从板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是否有计划性和把握能力。
最后,从板书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治学态度。
粉笔字正是老师的“门面”,学生看得最多最清楚,如果老师板书时能又快又好,学生会产生一种钦佩感,会认真看和细心模仿,这就从心理上为教学提供了有利因素,久而久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作业的质量。
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
谈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谈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645fc15da417866fb84a8e9e.png)
谈谈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作者:雷敬谋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09期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语文教师是这门学科的“领路人”,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直接影响到所“领”的学生。
语文教师一贯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可是别忘了,提出这一要求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如果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又如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呢?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十几年,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反思、探索、总结,本人认为,做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基本功,才能胜任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
一是“听”功。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朗读或表述的时间阅读教参教案,学生讲完后,教师一律称赞“读得好”、“答得好”。
这其实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忽略了“听”的功能。
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注意辨别吐字是否清楚,读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调是否恰当,语速是否合适。
学生复述时,教师要注意判断其表达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顺序是否相符。
学生提问、答问时,教师要注意听出提问是否简明,答问是否扼要,是否答到要点,是否答得全面。
学生讨论争辩时,教师要综合意见,抓住矛盾焦点,辨明是非,予以评价。
“倾听也是一门艺术”,善于倾听,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
二是“说”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
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
教学语言的修养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逐步做到语调自然,音量适中,讲究抑扬顿挫,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语病。
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练和生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汉语拼音、病句修改就是中学语文的常见考点,教师能不能说准音、能不能说得简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
三是“读”功。
语文教师要善于读和善于指导学生读。
在此,我主要说说朗读的基本功。
教师必备的十个教学基本功
![教师必备的十个教学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a53373ca650e52ea5418984d.png)
教师必备的十个教学基本功1、书写基本功。
书写基本功包括:写字基本功+写作基本功。
写字基本功讲究不写错别字,不写草书,书写规范,大小适度,字迹美观,章法合理。
另外教师应当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这不仅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工作的需要。
语文老师必须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能和技巧,这不仅是书写基本功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是否掌握了所教学科的知识和能力问题。
其它学科老师也需要完成教学计划,教学总结,论文论著等写作工作,同样需要写作基本功。
好的写作功底也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
2、课堂语言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快慢结合,准确使用学科语言。
并努力达到亲切自然,情感丰富,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
3、分析学生基本功。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
要想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充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需要时间更需要方法,所以分析学生必须成为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
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成了当前教学基本功训练的一个误区。
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住址(了解地理环境),家庭成员,生活状况,社会关系。
然后初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道德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并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指导。
另外,必须探索了解班级整体情况的途径和办法,这才是完整的分析学生基本功。
4、解读教材基本功。
熟练掌握现行教材的全部内容。
能弄清教材的结构特点,板块意图,章节内容,重点、难点,以及例题习题的地位和作用。
能深刻解读学科的主干知识,能力要求、思想方法,考试重点及其扩展空间等。
能清晰画出各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并能把它们串联起来进行解读。
5、引导启发基本功。
在新课程背景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非常突出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务必研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比如,问题引导、语言引导,实物引导,图片引导、多媒体引导等。
如何认识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如何认识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10a9cd8671fe910ef12df8c3.png)
如何认识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语言基本功。
要求能够流畅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讲课通俗易懂,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语病;(2)朗读基本功。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朗读方面可为学生示范;(3)板书基本功。
要求写字正确、工整、熟练。
(4)教态。
要求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语文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的、教学实际出发,准确地辨文字、释词语、析句子、解句群、分段落、理篇章、归主旨、探文法,能运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恰如其分地对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别、欣赏和评价;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根据需要把贮存的各种知识灵活提取使用。
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
此外,语文教师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
思维也就是智慧。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
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
”阅读中,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
教师应培养的语文基本功
![教师应培养的语文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a301dd1b49649b6649d7474a.png)
教师应培养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应培养的语文基本功教师应培养的语文基本功应有四个方面:(一)讲述与讲授;;讲述与讲授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倾听与对话;;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还应该是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有效提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基本功。
对话,就是二者或二者以上之间的谈话,在课堂上包括师生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存在有声对话和无声对话。
倾听与对话时语文教学的主要交流形式,语文教学就是再多次的倾听与对话当中完成的。
(三)提问与追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要自然合理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离不开教学提问。
追问往往能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地探究问题的实质,避免浅尝辄止。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与追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四)使用无声语言;;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指我们常说的体态语。
体态语是帮助教师简化教学的手段之一。
它是利用人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隐喻性语言符号。
运用体态语可以简化教师的语言,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形象性记忆的能力,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开发其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追问是每节课都会用到的有效教学手段。
合理地提问与追问,不仅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一条思考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自主找到答案,从而加深理解与体验。
例如在教授《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我与学生欣赏“天空”这一段时,遇到了“流云”一词。
我首先提问:“什么是流云,我们都不知道。
你能不能用拆字法猜猜看,流云是什么样的云?”学生根据一个“流”字引发猜测:“流云是会流动的云。
”也有人说:“流云的形状像是流动的水。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228cf56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f.png)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
一、拥有丰富的语文知识。
作为语文老师,需要付出比许多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他需要熟记每一篇课文,有小孩子都非常烦恼背课文,但是对于老师来说,他们背的要比小孩子背的还要多。
要是课文没有背下来,他们在教小孩子上课的时候就会没有效果。
大多数语文老师他们往往学习到非常晚的,别人都以为当老师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加上语文老师就是拿着课本念几句就够了,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
语文老师每一天晚上都要备课,关于那种古诗词,要理解他的意思,还要用通俗的语言去教孩子们。
二、好的教学方法。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孩子学进去,大多数学生他们其实都是非常喜欢听语文课的。
但这个前提必须是语文老师讲课十分的生动有趣。
可以这样想一下,假如老师比较古板,讲的东西都是没什么好听的,那么学生愿意听语文老师讲的课吗?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如果他讲了课非常的幽默的话,那自然有学生愿意听课,这样的话,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就会提上去。
三、拥有超高的。
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教师的基本道德操守和素养都是应该有的,对待学生的时候,他应该以良好的心态。
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孩子会学着学着就
不想听课了,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应该耐心的去教导孩子。
拥有良好的素养,在此时是大有帮助的。
语文老师要练好四项基本功
![语文老师要练好四项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728ebf34580216fc700afd1b.png)
语文老师要练好四项基本功发表日期:2014年10月21日【编辑录入:qinmh】教师是一份职业,教学则是一项技术活。
余老师认为,一个老师若能练好业务上的四项基本功,便可以自信地站在讲台上。
这四项“基本功”是:一、练好研读教材的基本功二、练好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法的基本功三、练好作文指导教学的基本功四、练好科学地指导学生复习应考的基本功余老说,研读教材的基本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的基础。
细读此语,有如晴空雷鸣,惊人觉醒。
我们想不起是从何时起,开始放弃了自己“裸读”教材,自解文本。
习惯于左手教材,右手教参和教案精编,中间放着备课笔记,然后,这本看看,那本翻翻,不停地摘录抄写,组合成一篇篇我们的教学设计。
有了网络,百度、复制、粘贴、打印,不用写字,方便快捷,写教学设计的效率更快了。
时间久了,我们忽然觉得,离了教参和他人的教案集,离了网络搜索,我们都不敢、不会备课了。
自我的思考力在萎缩,我们在课堂上重复着别人的认知和看法,人云亦云的思维学习方式再传给学生,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呀。
各类教学教参资料对于初入行的老师,有一定的示范指导帮助的作用。
如果因此养成一种依赖思维和懒惰学习习惯,钻进去再也走不出来,我们和学生便会成了井底之蛙。
所以,扪心自问,放一篇文章在面前,不看任何参考资料,我们能独立准确地解读文本并写出象样的教学设计来吗?这个挑战,让人有点心虚呀!研读教材,并不是把教材或某篇文章反复读几遍那么简单。
首先,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心要静,要甘于勤苦,要有课前独立研读教材是课堂教学成功前提的意识,还要有耐心,不是为了写教学设计才要独立研讨教材,而是只有独立读懂了教材,才能写好教学设计。
其次,要学会余老的方法。
不同的教师,个人专业基础和领悟能力有不同,摸索掌握有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规范准确地研读教材。
“精读、深读、细读、领会、体味”是研读的方法,“选点、铺面”、“文字学、语言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是研读的角度。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761c24df33d4b14e852468a7.png)
浅谈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要当好人民的教师,就必须在打造教师基本功上下苦功。
为夯实教师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014年3月我校组织了“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五项全能基本功竞赛。
现我从读、写、演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语文教师基本功的认识。
一、读功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首先,它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其次,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再次,朗读又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方法。
于正永老师说:“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备课要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
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我校易琴老师在教《金色的鱼钩》一文时,给学生饱含深情的朗读了一遍课文。
她完全进入了角色,声音颤抖,语调哀伤,眼里噙满泪水。
未等读完,教室里便一片抽泣声,学生也进入了情境之中。
易老师用在情感之河中侵泡过的语言来朗诵,安能不似高妙琴手拨弄学生的心弦?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情感?又怎能不使学生发出“雏凤清于老凤声”的热望?由此可见,教师高超的“读功”,会给学生打下深刻的烙印。
二、写功“写”是用文字传播思想,交流信息的方式。
作为每天与文字打交道的语文教师,必须在书写和写作上下苦功,成为学生的楷模。
先谈书写,世界上唯一既可传播想、交流信息,又可作为艺术品欣赏的文字就是汉字。
许多书法家的挥毫之作都已成为祖国文化园地上的奇葩,令人叹为观止。
教师虽然不一定都达到书法家挥毫泼墨之间四座皆惊之境,但必须懂得一些书法精妙,力求练出一手好字,假如教师“有一手气势磅礴的书法,那么就会使学生那冷漠的眼里闪出钦佩的神韵”,更有可能会带出一些小书法家。
教师的板书——粉笔字书写之功必须过硬,字要端正、清晰、合乎规范,布局合理,既有精练之妙,又有醒目示范之功效。
教师在作业、作文,日记中给学生所下的“评语”——即钢笔字,更应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不得有丝毫草率、马虎。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fd67b626a32d7375a4178053.png)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1. 听,即是听学生的朗读、复述、问答和讨论(2)。
在学生朗读、复述、问答和讨论时,老师要能辨别学生正确与错误之处,抓住问题,指出问题,指导或改正问题。
练好这些听的功夫,语文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和口头表达上的优点和缺点,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
2. 说,即是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做到清晰、准确、简练、生动。
过不了语言艺术这一关,教师即使满腹经纶也难教好语文。
所以教学语言的修养要从学习普通话开始,逐步做到语调自然。
音量适中,讲究抑扬顿挫,避免出现内容上的语病。
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简练和生动。
3. 读,即是老师自身的阅读、朗读能力和指导学生读的能力。
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读功”一方面是指应认真备课。
因为备课是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探索规律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阅读。
阅读是任何语文教师都不可以缺少的。
4. 写,即是三笔字和写作。
字是老师的“门面”。
字是否写得规范工整和美观,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教师的威信,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老师首先把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写的有艺术感,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所以,书写的基本功是合格的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写作本是语文老师的才华外现,是检验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准。
如果语文教师不会写作就像美术教师不会画画,音乐教师不会弹琴、唱歌一样。
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所以,会读会写,那是语文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其实除了这四项基本功之外,语文老师还应具备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语文,说课、听课、评课的等能力。
数学教师的基本功1.计算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算理的透彻理解,对运算性质、运算定律的灵活应用以及对数据、运算顺序、算式特点的巧妙处理和高度敏感,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算出结果。
2.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能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整理教材知识结构、探索和表述解题思路,从而增强解题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046e654ae518964bcf847c96.png)
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作者:唐河县龙潭镇中学粟仁)语文学科是各门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我非常爱好语文,这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加深了我对语文学科的认识和感情。
综合这些年的体会与经验,我觉得,语文教师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与语文有关的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归纳起来,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功。
一、熟练掌握汉语知识早在在六千多年前,汉语就有了文字,它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汉语特有的发音特点和字、词、句的组织规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从语音到句群为知识主线的所有的基本汉语知识。
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学习钻研熟练掌握。
假设有些知识点教师不明白,那在授课中就可能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弄清语文学科中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弄清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是熟悉该学科知识的前提。
假设不搞明白这方面的知识,就如去了解一个人而不知道他名字的道理差不多。
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不知道,弄不清它的含义和所指,就无法恰当地分析课文,还容易误导学生。
例如,句式、句型,题材,体裁,它们指的是啥;文章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联想和想象又有什么不同;……这类知识教师应当先研究区分,一定不能混淆。
不然就会张冠李戴、甚至闹笑话。
此外,还有好多知识必须利用术语才能给学生讲明白。
三、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技巧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能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学生综合语文知识的考查。
教师要做到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型的作文,得自己先弄明白现代各种文体的写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向古人学习也很重要,因为我国古代是一个重文的社会,好的文章不胜枚举。
如:表、骈文、论辩、序跋、辞赋、杂记、檄文等;这些都是古人的思想精华,我们研究这些常见古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他们的写作技巧,对我们的作文教学肯定有好的启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探讨他们的语言风格;如果我们能根据古今经典文章总结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来指导学生写作,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
![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588ce6044431b90d6c85c7a9.png)
说说语文教师应有的基本功刘军义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同时它又是知识相对复杂而又主观性强的一门课程,我觉得,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需要多读多思、多看多悟、勤于动手动脑、博闻强识,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归纳起来,语文教师应具有以下基本功。
一、熟练掌握汉语知识早在在六千多年前,汉语就有了文字,它历史悠久,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汉语特有的发音特点和语言习惯、以及字、词、句的书面语言组织规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掌握从语音到句群为语法知识主线的所有汉语知识,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学习钻研,深入理解,以确保语言教学的准确性。
二、弄清语文学科的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弄清概念类和术语类的知识,是熟悉该学科知识的前提。
假设不搞明白某些概念和术语的内涵,弄不清它的含义和所指,就无法恰当地分析课文,还容易误导学生。
例如,句式、句型,题材,体裁,它们指的是啥;文章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什么区别;联想和想象又有什么不同;……这类知识教师应当先研究区分,不能混淆,否则就会张冠李戴。
此外,还有好多知识必须利用术语才能给学生讲明白。
三、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技巧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好体现,也是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考查。
教师要做到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型的作文,得自己先弄明白各种文体的写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向古人学习也很重要,因为我国古代是一个以文鉴识的时代,优秀文章不胜枚举。
如《出师表》、《醉翁亭记》等;还有不同体裁如表、骈文、论辩、序跋、辞赋、杂记、檄文等文意俱佳的古文,都是古人的思想精华,我们研究这些古文的写作特点,体会他们的写作技巧,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好的启发。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习各文学流派的风格特点,探讨他们的语言风格。
如果我们能根据古今经典文章总结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并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来指导学生写作,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语文又是一个文学性的学科。
准确把握教材 深入解读文本
![准确把握教材 深入解读文本](https://img.taocdn.com/s3/m/9e7e31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d.png)
准确把握教材深入解读文本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 我深深地感觉到准确把握教材主要内容, 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主要思想, 是每个语文教师每一节课前都需要做的工作, 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那么, 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及主要思想呢?下面, 我将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作为教师, 首先要弄清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编者的编排意图, 把握每篇文章在每个单元以及整本书中的位置和作用, 弄清每一篇文章要教给学生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如: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讲立志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讲作文与做人的;《乌塔》则告诉学生学知识不要仅仅局限与书本, 我们可以换一种学习方式, 也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教学生与人友好相处的。
这一单元虽然都是成长故事, 但各有侧重点,教师只要准确把握, 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 也会使教学变得容易。
二、把握思路, 理清层次思路, 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
这个思维过程, 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 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 思维的发展, 思想的表达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 因此, 理清文章结构, 就能把握文章的层次和主要思想。
把握语段的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清文章的结构方式。
小学语文课中所选的文章, 结构方式大体可分为: 总分结构, 总分总结构, 分总结构, 并列结构, 或叙述――总结, 或概括――叙述等。
2.把握中心句。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 如果语段有中心句, 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3.抓标志, 分析结构。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123d10f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0.png)
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功一、“三字一话”。
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这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言传身教,教师写得一手好字,就能给学生做榜样,起示范作用,无论对于课堂教学还是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感情,能以情动人,深深地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博览群书,不断“充电”如今对语文教师要求确实很高。
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独立学科,又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课”,它与哲学、政治、文学、美学、天文、地理、历史、法律直至音乐、美术、书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语文教师要做“杂家”。
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自身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除对本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要准确、熟练之外,还要旁学科的必要知识与内在联系,以便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了解其发展缘由和社会意义及其蕴含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能够深刻揭示其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和创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品质。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
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
如果教师见识广,对诸如这些问题就能应对自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做出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敷衍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要博览群书,在脑子中建立一个“活书库”,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
教坛上盛行一个比喻:“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02127dd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b.png)
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什么?展开全文我是一位从教24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当一位语文教师教龄超过十年,他就会发现,不仅要练好书法、朗读、备课、写作等基本功,最好能练好如下四个基本功:1、快乐心态教师不仅要时刻将自己的心灵调在快乐频道上,同时也要学会用快乐而睿智的方式教育孩子。
比如,后进生小明上课爱讲话,性子急的老师就会直接批评。
但这样做,上课的感觉就不好了!而高水平的老师做法有两种:(1)隔山打牛法表扬他的同桌,直接说小明的同桌这节课表现好。
小明本来在走神,老师提到他的名字,他立刻警醒。
发现老师并没有表扬他,而是表现他的同桌,就知道老师希望他认真听课。
(2)找茬表扬法表扬小明前几天进步的地方,小明一听老师表扬他了,会立刻停止走神,并在心里想:今天我要好好听课,表现得更好。
用表扬的方式来代替批评,这是老师永远快乐的真正秘诀,也是老师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2、背字典教学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十年前,学生问我“挑剔”的“剔”是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因为我们平时看电视,剧中都是读第四声,我就说读第四声。
结果,回来一查字典:它只有第一声。
又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中的“筵”,影视剧里面读第四声,而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
如果语文教师不去背字典,会闹很多笑话。
上几天,有一个学霸介绍他被背字典的方法:一般字典有53个偏旁,他每天背检字表里的5个偏旁里的所有字,11天背完。
这个方法确实不错,只背字音,方便快捷。
如果能背下词典,教师将更具文化自信。
莎士比亚的作品为什么精彩?因为他的总词汇量达到1.5万-2.1万。
3、背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诗词积累是语文教师绕不过去的坎。
上几天,一位同事被刘禹锡的一首诗卡在了课堂上,小脸红一块紫一块的。
因为题目出得比较隐晦,他一时想不起来,当时,教师的威严直接扫地。
现在小学语文题目越来越难,里面的诗词没有一定的积累,你是解决不了的。
4、忘记学生上几天,我的一个六年级同事想向上一届学生借旧的语文书和补充习题,发信息给学生家长,说明来意,家长直接把老师的微信删掉了。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b790a54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c.png)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
张永林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年(卷),期】2007(000)009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谈“吃透”教材备好课,也许有好多教师不以为然,觉得话题太老,不够时尚,有老生常谈之嫌。
确实,这不是个时髦的话题,不够吸引人的眼球,在人们的意识中随着教师学历达标问题的基本解决,每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都应该具备了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但是事实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走进误学还能见到教师疏于对文本解读而出现的尴尬局面,请看一例: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张永林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22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语文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 [J], 向素云
2.语文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 [J], 向素云
3.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吃透 [J], 赵芳
4.从必修教材编写看语文教师必备的写作能力 [J], 段丽华
5.以"研习"为主,打通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介绍 [J], 王本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教材的基本功doc
![解读教材的基本功doc](https://img.taocdn.com/s3/m/c8a2410a7cd184254b3535bc.png)
(一)解读教材的基本功“中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他阅读教材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人文熏陶的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教材,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和价值观的教学要素来。
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
”的确,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要务,而且,教师必须从教育和学习的角度来解读教材。
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今天之所学为解决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奠定基础,储备势能。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荀子曰:“知而不行,虽敦必困。
”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养不在于知识的数量,而在于充分地理解、娴熟地运用你所知道的一切。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课文与课文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甚至是今天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之间存在着的普遍的内在联系。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为教学过程的顺畅展开奠定丰实的基础。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得到老师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家明晰地体会到它对教育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教育的支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构成要件,它对有效地提高教育效益,改变师生的学习交流方式,拓展获取知识的渠道,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在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具有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交流、创新的能力。
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度的信息敏感力,能在大量信息中进行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透”教材:语文教师必修的基本功-
在新课程背景下谈吃透教材备好课,也许有好多教师不以为然,觉得话题太老,不够时尚,有老生常谈之嫌。
确实,这不是个时髦的话题,不够吸引人的眼球,在人们的意识中随着教师学历达标问题的基本解决,每位语文教师理所当然都应该具备了对教材的解读能力。
但是事实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走进课掌还能见到教师疏于对文本解读而出现的尴尬局面,请看一例
一位教师执教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结束之前,教师安排了质疑的环节。
有一学生站起来好奇地问:文中说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作者小时候究竟得的是什么病? 那位教师略一思忖,果断地说:我也不知道,文中没有作交代,这个问题无须讨论,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
接着那位教师就转向其他学生了,提问题的那位学生低着头,很不情愿地挫了下去,显然他对教师的解答不太满意。
听完课,我总觉得这位教师的解答很别扭。
我怀疑其安排质疑这个环节的真实意图,无非就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而做给人看的。
那位教师实话实说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对问题所作的判断似乎过于武断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虽然时隔五十七年,作者依然记忆犹新。
仔细阅读文本不难看出,作者小时候正是由于身体孱弱,八年来一直有
病,而且一直牢记着母亲叫他不要冒险的训诫,才会在遇到情况时拿不定主意,面对困难失去信心,充满恐惧。
作者幼年时的疾病实际上已成了阻碍他行动的一种心理暗示。
虽然他父亲完全可以上岩石架把他救下来,但他父亲没有那样做,他对自己的孩子是了解的,于是引导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让孩子找回信心,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次经历也成了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怎能说是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呢?可以说作者小时候的病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关键信息,但那位教师没有注意到,显然对文本的把握还不够细致。
无独有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故乡》时,也曾遇到一学生问:少年闰土所说的跳鱼儿是什么样子的? 钱老师在连问几个学生说不知道后,转问:你们说,谁看见过跳鱼儿? 学生马上反应过来:少年闰土。
于是钱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了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的形象。
尽管钱老师没有实质性地解决跳鱼儿是什么样的生物性问题,但把学生的提问引向了文章的主旨,化尴尬为神奇。
上述两则案例看似是课堂上教师教学机智的不同显现,其实深究下去,是两位教师对教材钻研程度有差异所致。
假如钱梦龙老师没有对教材作细研深钻的探索,没有对文中人物少年闰土的透辟理解和对文本主题的深刻把握,就不可能化险为夷,创造出令人叹服的奇迹。
而前一位上课教师的轻率解答说到底就是没有注意到作者小时候的病对表现文本主题的作用,没有充分吃透教
材备好课。
其实,吃透教材备好课,没有一个教师不知道,但在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非常自觉地去独立研究教材呢?不少教师常常是通读课文,搬来教参,在教参的辅助下完成备课,很少有教师做到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宣忽,语语悟其神。
没有细研深钻,怎么能换来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没有细研深钻,怎么能拥有学生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
以其昏昏,断难使人昭昭。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个连自己都没有个性化解读能力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有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学生呢?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解读是份内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时间来有些教师忽视了、缺失了,课是上得热热闹闹,可就是没有真正走进文本,没有显现语文课程的独特魅力和多姿多彩。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教师远离了文本,在文本的边缘上踯躅?
笔者认为,一是语文教学缺少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
在目前的情况下,在唯有考试能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今天,语文教师势所必然地把目光锁定在考试的试卷上,考什么就教什么,而试题的命制有时有失科学,常常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其阅读试题的参考答案大多是教学参考书上的原话,缺少生成性和开放性。
这样的试题能起什么引导作用。
无非是让教师教
教参。
为了让学生得高分,教师就不厌其烦地大讲特讲教学参考书,甚至要求学生把对文本上某句话的意思抄下来背下来,就是不肯在课文的具体语言上作些把玩和推敲,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教师上课不敢越雷池半步,越教,学生的视野就越窄。
二是语文教师自身的解读能力呈下降趋势。
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埋头于拼题、阅卷、讲评,周而复始,很少进行深度阅读、深层思考、深入钻研。
让他们写一篇就某一作品的赏析文章很难说有十分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要求学生阅读的诗歌散文小说十部,真不敢问教师自己读了几本!教师的敏锐和智慧就在仅有的教科书、教参书、辅导书的翻阅中逐渐磨灭,解读文本的能力也随之消失殆尽,碰到陌生文本就束手无策了。
听说课改刚开始,新教参没有及时跟上,一开学,有些教师都不敢教现代文,只好把教材后面的文言文拿出来上。
因此,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师吃透教材这一基本功曰益衰退的现象,从外部上讲,要从考试评价抓起,以评价为导向引领教师研究教材,用好教材,增强自身的解读文本的能力。
唯有读懂、吃透教材,后续所做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寻找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启发思想的方法才会发生效益。
从内部上讲,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会阅读,让阅读成为自己一种生活的方式和习惯。
唯有如此,才能锤炼出内功,吃透教材,才会引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