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律基础知识(27页)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目录一、法律基本概念 (3)1. 法律的定义与特征 (4)2.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 (5)3.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 (6)二、法律要素 (7)1. 法律规则 (8)2. 法律原则 (9)3. 法律概念 (11)三、法律渊源与效力 (12)1. 法律渊源的种类 (13)2. 法律效力的层次 (15)3. 法律适用的原则 (16)四、法律制定与实施 (18)1. 法律制定程序 (19)2. 法律适用条件 (19)3. 法律遵守与执行 (20)五、法律关系 (21)1. 法律关系的主体 (22)2. 法律关系的客体 (23)3. 法律关系的内容 (24)六、法律责任 (25)1. 法律责任种类 (26)2.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追究 (28)3. 法律救济途径 (29)七、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31)1. 法治国家的理念与原则 (32)2. 法治社会的建设与维护 (33)3. 全民守法与法治教育 (34)八、国际法与国际私法 (35)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36)2. 国际私法的管辖与法律适用 (37)3. 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制度 (39)九、常用法律法规解读 (40)1. 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2)2. 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3)3. 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5)4. 行政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6)5. 经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8)6. 社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49)一、法律基本概念法律的定义:法律是一套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规则体系,由国家制定和实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解决纠纷和促进公平正义。
法律的特征:法律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稳定性、明确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它适用于所有在其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违反法律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法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
不同类型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
法律基础知识(Word最新版)
法律基础学问通过整理的法律基础学问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第一章法律基础法的规范作用:包括指引、平价、预料、教化、强制等。
任何法律关系都有三个要素:法律关系的主题、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规范三要素:假定、处理、制裁法律规范分类:授权性规范、吩咐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法的效力体系: 宪法(全国人大依据特定程序制定、是最高法)法律(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是国家的基本法律,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是一般法律)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颁布)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享有立法权的较大市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和直属机构制定——必需出现“令”字才属于部门规章)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享有立法权的较大市的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有关国际条约法的其他分类:实体法和程序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惩罚法》《行政许可法》《税收征管法》都属于程序法)公法和私法:(《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为私法)立法程序:国务院创建部门规章程序:立项、起草、审查、确定和公布地方性法规立法程序:提案、审议、表决或报批、公布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起草、审查、签发、公布、生效法的运用规则:后法优于前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其次章行政法基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P4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合理行政、程序正值、高效便民、诚恳守信、权责统一税务行政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主题概念P47)1、税务行政主体必需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个人2、必需是享有国家征税权力,能够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3、必需能以自己名义实施税务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4、是一个能够独立担当法律责任的组织税务行政主体分类: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省以下税务局的稽查局内容:税务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职权与职责)职权: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确定权、行政吩咐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司法权职责: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行政参与权、行政知情权、行政监督权、行政恳求权、行政受益权责任:遵守税收行政法律、法规、听从合法的行政管理、吩咐接受税务检查、督察帮忙公务客体:税务行为人客体主要是行为和财务税务行政行为特征:法律的执行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确定的行政裁量性、强制性税务行政行为要件:成立要件:成立资格要件:主体必需是依法或依法授权享有行政职权的税务机关成立权力要件:是行使税收行政职权的行为成立形式要件:要以确定形式表现出来(执法文书)成立功能要件:干脆或间接影响相对人权益,产生法律效果生效要件:行政相对人知晓后,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合法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行使合法税务行政行为的效力: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执行力第三章税务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特征:(P66)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是要是行政行为、是受益性行政行为、有特定的审查批准程序行政许可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公开公正公允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任爱护原则和监督原则行政许可设定权限: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国务院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政许可形式: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确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章税务行政许可:当即告知是否受理税务行政许可变更与持续:随时可变更。
法律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1、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是狭义的合同,只是具有财产关系的民事合同,不包括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以及劳动合同、行政合同等。
2、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协议,属于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的目的是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3)合同的当事人地位平等3、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合同与法律的关系:(1)合同是一种法律手段,订立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
(2)合同订立必须以法律为前提,合同必须服从法律。
(3)合同只有依法成立时,才具有法律约束力。
(4)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法律关系。
5、法律关系,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相应的法律规范的调整下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它的实质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存在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6、合同法律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关系,是指由合同法律规范调整的、在民事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包括合同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完整的合同法律关系,改变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就改变了原来设定的法律关系。
合同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具有如下特征:(1)合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
法律规范是合同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合同法律关系又是法律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规范的内容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到的具体运用。
(2)合同法律关系是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
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正是区分合同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
(3)合同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法律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这就决定了参加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平等,彼此相互独立、互不隶属。
同时,由于主体地位平等,决定了其权利义务一般也是对等的,一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
《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打印版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打印版一、法律的定义和特征- 法律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而制定的规则和制度。
- 法律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二、法律的分类- 公法:涉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等。
- 民法:涉及个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
- 商法:涉及商业交易和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
-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
三、法律的层级和效力- 宪法是最高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法律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等。
- 法律层级高低按照立法机关的级别划分,如宪法高于法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
四、法律的适用原则-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平等、互惠原则。
- 法律适用应当遵循合法性、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原则。
五、法律责任和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 法律行为是指依法设定的被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六、法律的解释和适用- 法律解释是对法律内容的诠释和阐明,可以由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学界进行。
- 法律适用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运用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
七、法律的变动和发展- 法律可以通过修改法律条文或制定新的法律来进行变动和发展。
- 法律的变动和发展应当符合社会需求和法治原则。
八、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 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保障了公民权利和社会稳定。
- 法律能够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以上是《法律基础知识》复重点的打印版,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字数:200。
《法律基础知识》幻灯片
代理人
同一个人
代理人
被代理人 B
代理权
(3)、禁止恶意串通代理
恶意串通:代理人与第三人相互串通以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 代理行为
被代理人
代理权
后果承受
代理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恶意串通
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1、被代理人的追认权、拒绝权
代理权
被代理人
后果承受
追认
行为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法律后果
2、相对人的催告权、撤销权 被代理人
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
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
6、司法解释 7、国际条约或协议
〔1〕公民〔自然人〕 A、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
格。 B、行为能力是指权利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分为: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
民和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以自己的劳动 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被代理人
表见事由
后果承受
行为人
代理行为
第三人 表见代理
法律后果
(2)、第三人主张“狭义无权代理”
被代理人
表见事由
后果承受
行为人
代理行为
法律后果
第三人 狭义无权代理
撤销
A、要求行为人承担后果 B、撤销该行为
—— 向有过错的被代理人追偿
第四节 诉讼时效制度
一、根本理论
1、概念。是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国家
(三)条件的分类
(1) 延缓条件(停止条件、生效条件)
行为成立——条件未成就——效力不发——条件成就——效力发作
(2) 解除条件(终止条件、失效条件)
第一章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法律行为的实质有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 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行为能力由经营范围决定 );2、意思表示真实(自愿、真实);3、不违 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行为的形式有效要件: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 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包括:口头、 书面、推定形式、默示形式)
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权利人以单方的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已经 成立的民事行为的权利
属于形成权 变更权、撤销权的行使应向法院或仲裁机
构提出 除斥期间一般为一年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 法律后果
返还财产 赔偿损失 追缴财产(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返还第
三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法律行为中指定一定的条 件,把该条件的成就(或发生)或不成就(不发 生)作为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的根据
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 有偿行为的行为人的责任更重 撤销权的主张不同 无偿行为的受益人无须有行为能力
法律行为的成立
当事人 意思表示 标的 (如为要式行为还须具备其他特殊事实,
如交付)
法律行为的生效
已经成立的法律行为因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
成立是生效的前提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 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不再受
法律保护
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 行使请求权,暂时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以前经过的时 效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消失后,时效继 续进行
阻碍时效进行的事由为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 人死亡、丧失代理权、丧失行为能力的;继承开始后未确 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权利人或义务人被其他人控制无 法主张权利的等)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第一章:法律法规的概念和特点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政府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以规定国家法律的实施和行为主体的行为。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法定性:法律法规是由国家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
2. 集中性:法律法规是国家政府组织制定的,对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和事务具有普遍约束力。
3. 强制性:法律法规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具有强制性,违反法律法规将承担法律责任。
4. 总体性:法律法规是综合规范社会公共利益的准则,涉及广泛的领域和层面。
第二章:法律法规的分类法律法规按照制定部门、效力级别和内容特点等可以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 按照制定部门: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2. 按照效力级别:法律法规可以分为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级别,其中宪法是最高级别的法律法规。
3. 按照内容特点:法律法规可以分为一般性法律法规和特别性法律法规,一般性法律法规是对一定范围人民共同行为的普遍规范,特别性法律法规是对特定事项的规定。
第三章:法律法规的层级关系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一般是上位法对下位法具有约束力。
具体的层级关系如下:1. 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一切法律法规都必须遵守宪法。
2. 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下位法和行政法规不得与之相抵触。
3.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或地方各级政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4. 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事务;部门规章是由各个部门制定的针对本部门内部管理的规章。
第四章:法律法规的解释和适用1. 法律解释:法律的解释是对法律的文字表达进行解释和解读,目的是明确法律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编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宪法(3) 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一 . 宪法的基本原则: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1) 人民主权原则; (2) 基本人权原则; (3) 民密受法律保护。
主集中制原则; (4) 法治原则。
(4) 宗教信仰自由: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的自由。
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 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员生活保障权利、获得物质帮助权。
国第一部宪法,此后于 1975 年、 1978 年和 1982(6) 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进行科学年做了全面修改。
1982 年宪法规定:“ 宪法的修改,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 以上全(7) 特定人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益;婚姻、家庭、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保护会以全体代表的 2/3 以上的多数通过。
”华侨和侨眷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三、国体、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国家政体 6. 公民的基本义务(简答):1. 我国的国体(1)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2)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爱护公共财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2. 经济制度德的义务。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3)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3. 分配制度(5) 依法纳税的义务。
刑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 刑法的基本原则4. 国家政体《刑法》第 3 条至第 5条规定了三项基本原我国政权组织形式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
法律关系:指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利义务关系、权力义务关系等 法律责任:指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原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法律责任的免除:包括法定免责、约定免责、时效免责等
宪法和行政法
案例三:孙七和周八的离婚 纠纷
案例四:钱九和郑十的继承 纠纷
案例一:张三和李四的合同 纠纷
解决方案:根据法律条文和 司法解释,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解决方案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民事诉讼法概述和程序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目的 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和主体 民事诉讼法的程序和步骤
民事诉讼法的证据和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法的判决和执行 民事诉讼法的救济和上诉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章节副标题
刑法概述和犯罪构成
刑法定义:刑法是规 定犯罪、刑事责任和
刑罚的法律。
刑法原则:罪刑法定、 平等适用、罪刑相适
章节副标题
宪法基本原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 的法律效力
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基 本原则
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 权
国家机构和职权
国家机构:包 括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司
法机关等
立法机关:制 定和修改宪法、 法律,监督行 政机关和司法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法律基础知识 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法律基础知识概述 宪法和行政法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经济法和社会法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1. 介绍本课件旨在为学习者提供法律基础知识的综合介绍。
通过本课程,学习者将能够了解法律的起源和发展、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基本原则等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 法律的起源和发展2.1 法律的起源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各种约定和习惯来规范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意识到需要一种更加稳定和公正的规则来解决争议和保护人们的利益,于是法律逐渐形成。
2.2 法律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法律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法律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古代法律:古代社会的法律主要以宗教法和习惯法为基础。
例如,古埃及的法律以宗教法为主,古罗马的法律则以习惯法为主。
•中世纪法律:中世纪欧洲的法律主要以教会法和封建法为基础。
教会法是由天主教教会制定和实施的,而封建法则是由封建主统治的地区制定和实施的。
•现代法律:现代法律主要以国家法为基础,国家通过立法机构制定法律,并由政府机构和司法机构来实施和执行法律。
3. 法律的分类3.1 民法与刑法民法是指规定私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包括合同法、侵权法等。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事责任的法律,涉及到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和社会安全的维护。
3.2 行政法与宪法行政法是规定政府机构行为的法律,包括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诉讼等。
宪法是国家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权组织、公民权利和国家机关的职权等。
3.3 商法与劳动法商法是规定商业交易和企业行为的法律,包括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
劳动法是规定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关系的法律,包括劳动合同、工资保障等。
4.1 法律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法律的基本原则之一,意味着法律应该平等地适用于所有人,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种族、性别等因素。
4.2 法律的公共秩序维护法律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是维护公共秩序,即通过规定一些行为为犯罪行为,并对其进行制裁,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法律的合法性是指法律应该以合法的程序制定和实施,并符合国家法律体系的要求。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PPT
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共23张PPT 法律法规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每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下面是23张PPT的基础知识总结,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法规。
第一张PPT: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 法律法规是国家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 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张PPT: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层级- 法律法规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军事法规等。
- 法律法规依据其管理的范围和层级,可以分为国家级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律法规。
第三张PPT:宪法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组织机构、权力运行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 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民主权、社会主义制度、各民族平等和统一、宪法至上等。
- 宪法的重要内容包括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张PPT:法律的特点和分类- 法律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和时效性等特点。
- 法律可以分为刑法、民法、经济法等不同的分类,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
第五张PPT:行政法规的概念和内容- 行政法规是政府机关依据法律授权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文件。
- 行政法规的内容包括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规定。
第六张PPT:地方性法规的特点和作用-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律规定。
- 地方性法规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第七张PPT: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刑法是规定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保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人身权益。
-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犯罪主体的平等原则、犯罪法定原则、处罚与救济原则等。
- 刑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的确定和适用等方面的规定。
第八张PPT: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民法是规定民事关系和民事权利义务的法律,保护公民的私人利益。
法律基础知识
▪
法学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
▪
立法体系是指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的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是法的效力等级系统。
▪
法系是指根据法的历史传统对法所作的分类。
▪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
和原则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 当代中国法律部门:
▪ 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 诉讼法、劳动法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军事法
法律基础知识
刘煜
▪第一章 法理学
▪ 1、法是什么:概念、特征、作用 ▪ 2、法的制定:立法 ▪ 3、法的表现形式:法律渊源、法律体系 ▪ 4、法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
一、法是什么 1、法律的定义:
▪
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由国家制订
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和严格
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
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法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
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
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 2、特征:
▪
▪ 国家创制性 国家强制性
▪ 规范性 ▪ 程序性
▪ 国家创制性 ▪ 国家强制性 ▪ 特殊规范性 ▪ 普遍适用性
公法与私法
▪ 4、法律体系
▪
又称“法的体系”或“法体系”,是指由一国现
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
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法制体系:也称“法制系统”是指法制运转机制
和运转环节的全系统,包括立法系统、执法系统、司法
系统、守法系统、法制监督系统等。由这些系统组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