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ppt课件
![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cf2155c77da26925c5b0f6.png)
启示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 成就伟业的力量之源
今天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 要:
时刻铭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共产党 员和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实实在 在的政绩取信于民;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做好群 众工作的能力与艺术,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命令主义的习气与行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 片;
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延安精神的形成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延 安精神的初步形 成。1935年10月 -1938年9月党 的六届六中全会 召开前后。
主要标志:抗 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大精神
第二阶段:延安 精神的形成时期。
1938年六届六中全 会 后-1945年4下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做到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利益,保证人延安民精神及享其启示有改革发展成果。
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性 注重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 注重为人民服务中决策的科学性
启示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 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不竭动力
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一、延安精神的培育及形成
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延安精神及其启示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民 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倡导、培育、 形成的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彰显共产党人革 命精神有机结合,既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 质、宗旨,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鲜明时代 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这种精神作 为一种道德情操、精神面貌,是贯穿于党的理 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 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de43e51c6c175f0e7cd137de.png)
姓名:薛丽班级:13级高分子学号:20131053我对延安精神的理解与体会摘要: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与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民族优良精神。
我们党曾经依靠它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而实现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延安精神内容丰富,有着不朽的生命力。
当今社会,仍然需要继续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我们青年一代在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然要时时践行延安精神。
关键词:延安精神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在观看了关于延安精神的纪录片后,我被所讲述的那种纯粹、真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党中央、毛泽东其中绝大多数时日都住在延安,延安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部。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许多优秀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这些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强大武器,不仅帮助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是后来和平时期执政掌权、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柱。
为了继承和发扬它,人们把它概括为延安精神【1】。
李维汉同志曾对延安精神作了这样的概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精神;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贵贱,革命同志一律平等、亲如手足的精神;团结统一、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等等。
另外也有同志把延安精神概括为: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有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精神。
四、独立自主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五、民主和团结的精神。
六、艰苦奋斗自立根深的精神【2】。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延安工作时的讲话中,将延安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立根深、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3】。
此外对延安精神的提法还有很多。
之所以概括不一,我想可能是因为它本身内容丰富,而且每个人对它也都有不同的理解。
延安精神学习材料
![延安精神学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cd2050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0.png)
延安精神学习材料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特定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精神。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面临着严重的困境,由于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以及外部势力的压迫,迫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将中央统一机关迁至延安。
在延安这个贫瘠的地方,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也锻造了一支信仰坚定、百折不挠的共产党队伍。
延安精神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和行动特征,其中包括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等等。
这些都为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困境、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精神对于现代中国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延安精神强调理想信念,这对于当代共产党员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共产党员应该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对共产主义中国的追求。
其次,延安精神提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的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真正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紧密联系群众,才能够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谋福祉。
再次,延安精神强调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在现代社会中,成功往往来之不易,人们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才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
最后,延安精神还强调团结合作,这对于我们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国家各界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才能够共同实现更加强大的目标。
团结合作是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中保持集体力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思想和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延安精神对于当代共产党员始终具有重要意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都是保持共产党员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指引。
我们应该牢记延安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精神的资料 -回复
![延安精神的资料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2542092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f.png)
延安精神的资料-回复“延安精神”的概念源于中国共产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凝聚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浩然正气和伟大成就,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逐步回答延安精神的由来、内涵以及其对当今时代的启示。
一、延安精神的由来延安时期,国共两经历了长征的艰难跋涉,最终在1935年到达延安。
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心脏,中国共产在这里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延安的环境和条件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即延安精神。
二、延安精神的内涵1. 实事求是:延安精神强调实践基础和实际效果,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信空洞的口号,而追求真正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2. 群众路线:延安精神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要求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的群众路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动人民。
3. 自力更生:延安精神强调自强不息,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勤劳奋斗和不怕艰辛的精神,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精神认为共产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要求无私无畏地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的首位。
三、延安精神对当今时代的启示1. 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延安精神强调为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的共同目标,对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保持信念,坚定奋斗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2. 脚踏实地、实干兴邦:延安精神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强调把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精神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3. 群众力量的智慧:延安精神注重群众路线,强调依靠群众力量。
在当代社会,我们要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并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发动群众,解决问题。
4. 创新和探索:延安精神通过实践和思考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鼓励创新和探索。
当今时代,我们需要继续创新,迎接新的挑战。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理论思想和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4843f0336c1eb91a375deb.png)
延安精神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第一节时代精神的科学概括延安,城镇名,位于黄河中游,座落在黄土高原的腹部。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始建高奴县,隋改为肤施县,宋为延安府,元称延安路,1937年设市,为陕甘宁边区首府。
1975年“黄龙人”(经考古鉴定)的发现,证明延安地区曾是人类童年的摇篮之一,亦是轩辕黄帝生息过的地方。
北宋年间,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的忧国忧民之士范仲淹奉命知州,同爱国将领狄青,镇守过延安。
范公祠就屹立于延安城东北的清凉山上。
位于延安城东南的嘉领山上,有古宝塔一座,始建于唐代,故又称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
但延安真正名震中外,还是中共中央进驻此地以后。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21日,红军在吴起镇消灭尾追的国民党军队一个骑兵团,击溃三个营,为中国革命大本营落脚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
到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毛泽东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进入华北,时间长达13年之久。
其中的绝大多数时日,党中央、毛泽东住在延安。
在这个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得到了系统地总结和各方面的展开,并达到成熟,成为全党统一的指导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以打败日本侵略者,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推进到社会主义为目的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一正确的政治路线,(时称“三大法宝”)和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
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低潮为高潮,转被动为主动,党及党的事业兴旺发达。
由是,延安被世人称为“革命圣地”。
另外,由于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地抗日,是全国人民抗战的实际领导者,又被称为“抗日中心”;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民族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创造了前提,又有“共和国摇篮”之称谓。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9c91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c.png)
关于延安的精神的资料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形成的一种
思想体系和精神风貌,它包括了革命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党和军队的组织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对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规模的群众教育和文化活动,普及革命理论知识,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
延安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文艺创作、戏曲、体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活动。
在延安的文艺创作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贺绿汀的《黄河流域》、郭沫若的《七律·长征》等,这些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延安精神的组织和领导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形成了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领导方法和制度,这些方法和制度不仅在当时的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而且在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延安精神的组织和领导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总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延安精神的内涵、特点与实践成效述论
![延安精神的内涵、特点与实践成效述论](https://img.taocdn.com/s3/m/fd6a7121b307e87101f696b5.png)
如何将为人民服务思想落到实处,这就需要紧 紧依靠党的群众路线。实际上,为人民服务思想与 群众路线是 一 个 问 题 的 两 个 方 面,所 谓 “一 切 为 了 群众,一 切 依 靠 群 众 ”。 如 果 说 为 人 民 服 务 思 想 是 目标和原则,那么群众路线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 法与手段。
为人民服务思想与群众路线在我党早期革命实 践的基础上,到延安时期渐趋成熟,为人民服务思想 成为政权、经济、文化及军队等各项建设事业的指导 思想,成为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党的施 政总方针。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的 群众路线成为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39年 2月,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把“为 人民服务”作为无产阶级的道德观提了出来。
1944年 9月,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 出,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 工作的。1945年 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 告中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文中强调,与群众 保持密切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 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这就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 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 点。5月,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就群 众路线又作了专门的讲解,这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 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的一 次总结,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成熟。
1938年 10月,毛泽东在论及中国共产党在民 族战争中的地位时强调,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要 作民众的 朋 友 和 教 师,而 不 作 民 众 的 上 司 和 政 客。 无论何时何地,共产党员都应该把民族的和人民群 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他们应该以 “自私自 利,消极怠工,贪 污 腐 化,风 头 主 义 ”为 耻,以 “大 公 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为荣[5]。
论延安精神与党的“八项规定”
![论延安精神与党的“八项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ad190d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d0.png)
论延安精神与党的“八项规定”摘要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承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共产党人代代传承的优良作风和风范。
贯彻“八项规定”,就是对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当年延安精神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今天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动向。
关键词延安精神“八项规定” 发展正文一、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延安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
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1)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1)](https://img.taocdn.com/s3/m/9e03eb1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5.png)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1)一、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在延安时期的所倡导的思想、精神和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二、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1.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地领导人民进行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革命精神: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不断革除自身的错误, 继续向前,向更辉煌的目标迈进。
3.为民谋利: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抗日根据地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以百姓安居乐业为主,用心关爱百姓,不断创造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4.自强不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延安干教新村,通过先进的思想和新型的农业技术,发展了大力的农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如何把“延安精神”融入我们的学生生活?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方针政策教育和爱国教育,增加他们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
加强宣传抗日战争历史的知识,为激励他们的爱国情感做好准备工作。
2.加强革命精神的培养:在课堂讲解和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坚强的意志和对科学和人文理念的不懈追求。
同时,加强学生对外部环境和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创业的勇气和动力。
3.注重为民谋利,强化德育意识:在课堂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的常规行为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同时,加强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发挥社会作用的积极性。
4.注重自强不息,强化“自我实践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加强“知行合一” 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等教育。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学习知识的锻炼机会,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四、总体思考(思考百年大计)1.愿意牢记“延安精神”,将其贯穿到教育改革和教育中心工作的枢纽之中。
2.将“延安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基础,以其为遵循,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工作奋斗的资本。
3.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革命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的意识。
延安精神的资料
![延安精神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e0e0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3.png)
延安精神的资料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
因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故名。
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
延安精神再2021年9月,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据地,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
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
在这里,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延安实现的。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
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V1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V1](https://img.taocdn.com/s3/m/2c4bbe2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5.png)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V1
延安精神进校园主题班会资料
一、延安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
1.1 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在陕北延安建立的一种精神状态和思想体系,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延安精神强调“群策群力、民主集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实事求是”等重要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革命并取得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
1.3 延安精神不仅适用于国家和政党层面,还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延安精神在校园中的应用
2.1 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个人特长。
2.2 倡导民主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能力,建设和谐校园。
2.3 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三、延安精神的体现
3.1 在班级中,注重群策群力,激发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3.2 在课堂上,注重平等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案。
3.3 在校园中,注重实事求是,树立现实意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安排
4.1 学习延安精神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2 召开班会,探讨延安精神在校园中的应用
4.3 进行采访,了解校园中优秀的延安精神体现
4.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品质
五、总结
5.1 延安精神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校园中得到
广泛应用。
5.2 学生应重视学习延安精神,注重培养个人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5.3 通过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42cfced750e2524de5187edb.png)
延安精神及其现实启示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导下,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高度统一的体现。
深刻地体现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概述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例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民主和团结的精神、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
并结合实际阐述了延安精神今天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一、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它包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科学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政通人和,融洽和谐的民主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等丰富内容。
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它深刻地体现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延安时期在我们党的奋斗历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们党从小到大、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由弱到强、我们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由挫折走了向胜利。
中国共产党何以在当年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创造辉煌、成就伟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有延安精神这一先进的群体意识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
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二、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延安整风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批评与自我批评。
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https://img.taocdn.com/s3/m/f8a3b3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8.png)
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延安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和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摘要: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的十三年间,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学习延安精神并进行对延安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的重要性及传承发展状况的调研。
关键词:延安延安精神社会实践传承信念“学习‘延安精神’,青春凝聚党旗”赴延安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先辈足迹,传承延安精神。
我们按照规划好的路线领略延安的革命情怀,而延安,也向我们证明了她的不平凡。
通过参观白云庵,老一辈革命家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的故居及中共中央机关办公旧址,回顾延安革命史,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历程,学习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进行了延安精神传承发展状况的调查,每天实践结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大家共同交流心得体会,使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受到共产主义理想、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深刻教育。
联系实际,使我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并增强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积极工作、不断进取,实现人生追求的信心和决心。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
延安精神的故事
![延安精神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9d950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d.png)
延安精神的故事延安,一个名字充满着历史的沧桑和传奇。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延安承载着革命先驱们的梦想和希望,也孕育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指在艰苦的环境下,革命先驱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是指他们在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上创造的奇迹和传承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进行了残酷的追杀,革命先驱们被迫背井离乡,来到了陕北的延安。
在延安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们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坚持不懈地开展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延安时期,革命先驱们面对着极端恶劣的环境,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他们始终坚信革命事业的光明前途,坚信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坚定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延安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艰苦奋斗。
在延安时期,革命先驱们面对着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以极大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着他们不断前行,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延安精神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在延安时期,革命先驱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
他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谋福祉,最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不断前行。
今天,我们也要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延安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革命精神,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延安精神的小故事200
![延安精神的小故事200](https://img.taocdn.com/s3/m/44ca535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d.png)
延安精神的小故事200❶窑洞里办起大学堂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吴起镇,正式落脚陕北。
长征虽然结束了,但是西北革命根据地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兵力在减少、干部在锐减,党中央如何在这里立足、生存?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召开。
会议在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指出,必须大量培养干部,党要有成千上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
1936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办一所红军大学来培养大批干部,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个月后,随军长征而来的“干部团”组建恢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全部来自中央红军和十五军团,分为3个科。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
第一科有学员38人,平均年龄27岁,培养出了包括罗荣桓、罗瑞卿、谭政、杨成武、刘亚楼、张爱萍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级将领。
1955年军队授衔时,第一科学员的最低军衔是中将。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抗大每天都要接收几十名甚至上百名新学员。
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底,先后有1.5万余名青年进入抗大学习。
据《解放军报》统计,这所在窑洞里创办的著名军事院校,走出了7位元帅、8位大将、26位上将。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窑洞里办大学,是延安时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成就的缩影,是坚定信念、凝聚思想、培养人才的重大举措。
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只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识别、分析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本质、政治逻辑和政治内涵,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才能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政治责任。
❷小豆子决定大命运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最具特色的是各级参议会、各级政府的人员组成均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1940年3月6日,“三三制”原则在党内被首次正式提出。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严格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产生了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组成人员。
延安精神小故事
![延安精神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26b54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8.png)
延安精神小故事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陕北延安开创的一种独特的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
它以毛泽东为代表,强调党的坚定意志、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在延安时期,有许多关于延安精神的小故事,下面就以其中的几个为例,来阐释延安精神的内涵。
故事一:习仲勋与一位贫困农民的接触在延安时期,习仲勋曾与一位贫困农民接触过。
这位农民生活十分困难,无粮可吃。
习仲勋得知后,立即向周围的同志进行了调查,发放了足够的粮食帮助该农民。
后来,当习仲勋到他家中拜访时,看到农民已经重获新生,并以自己名字取名的孩子,深感欣喜和愧疚之情。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延安精神中为人民服务的特点。
共产党员们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中制定政策,而是走进人民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故事二:毛泽东与一位生活困难的国民党参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与一位生活困难的国民党参谋相识。
毛泽东发现他家中条件十分简陋,生活困苦。
于是,毛泽东告诉他:“你为人民说话,我为你说话。
”随后,毛泽东亲自给他准备了住房,解决了他的生活问题。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延安精神中坚定意志的特点。
毛泽东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不仅帮助了这位参谋,也向他传递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故事三:林伯渠的艰苦奋斗延安时期,林伯渠是一个秘密党员,他一直身藏冰窟中。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他坚定地坚持党的事业,无私地为人民服务。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鼓舞了自己周围的同志。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延安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的特点。
林伯渠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人民的事业付出了艰苦努力。
以上三个小故事分别展示了延安精神中的为人民服务、坚定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特点。
这些精神在延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延安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工作作风。
梅兰芳和延安精神的资料
![梅兰芳和延安精神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15ac93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2.png)
梅兰芳和延安精神的资料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界的巨星,他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梅兰芳不仅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还积极地参与了政治教育活动,传递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央党校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经验,其核心是坚定信仰、执着追求、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一系列思想和方法。
梅兰芳在延安时期的演出中,深入研究了《红灯记》、《沙家浜》、《长生殿》等经典剧目,并在演出中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同时,梅兰芳还参加了政治教育活动,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向广大群众传递了正能量。
梅兰芳和延安精神的资料,不仅反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功绩和伟大精神。
这些资料对于研究中国戏曲、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以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延安精神资料读后感
![延安精神资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15e8e0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e.png)
延安精神资料读后感《延安精神资料读后感一》读完延安精神的相关资料,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杂陈。
延安精神,那可是咱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精神富矿”啊。
我一开始想,这精神会不会就是些高大上、离咱生活老远的东西呢?可越读越发现,嘿,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你看,当年在延安那片土地上,大家的生活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这要是搁现在,好多人可能都得叫苦连天。
但当时的人们呢,却充满了斗志,就像一颗颗顽强的种子,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这就好比在沙漠里还能开出绚烂的花朵一样,简直不可思议。
我就想到我自己,有时候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像考试没考好或者和朋友闹了点小别扭,就觉得天都要塌了。
跟延安时期的先辈们比起来,我这算啥呀?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我可能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蔫儿了。
这延安精神,就像是给我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告诉我不能这么脆弱。
延安精神里的自力更生,那可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时缺这个少那个,可人家就是凭着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创造出了许多东西。
这就像变魔术一样,感觉他们有一双神奇的手。
我就想,要是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我能做到吗?也许我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但我知道,这种精神是我应该学习的。
而且啊,当时的人们那么团结。
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一股拧在一起的麻绳,坚韧无比。
我就琢磨着,现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利益就和别人产生矛盾。
这要是在延安,那可不行。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啊。
这延安精神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这延安精神,不是死的历史,而是活的动力。
它就像一盏明灯,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照亮前行的路。
它也像一阵清风,吹走我心里那些消极的东西。
我想,我得把这延安精神融入到我的生活中去,可不能让它就这么被我丢在资料里。
要是这样的话,那我可就太对不起那些在延安艰苦奋斗的先辈们了。
这延安精神,就应该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你说是不是呢?《延安精神资料读后感二》《延安精神资料读后感》当我读完延安精神的资料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进了一颗大石头,泛起层层涟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精神魅力之所在延安,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也就是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延安精神,对伴随新中国诞生的老一辈来说,体会更深,但对大多数新一代年轻人而言,可能更多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实质内容却了解甚少。
初秋九月,我有幸参加局组织的延安之行,能和大家一起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延安,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延安精神引导和哺育无产阶级革命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水乳交融,使我们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
那么延安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是什么?怎样继承并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奋斗中,在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
延安精神包含五方面的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的作用是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大力量。
在延安,党中央确定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方向,成为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当“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之际,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扫“恐日症”、“亡国论”的迷雾,使人民看到了光明前途,信心为之一振。
正是“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从此全国抗战有了指路明灯和中流砥柱。
在延安,党中央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摆脱了外来的教条主义指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延安,党中央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高扬为人民服务的旗帜。
毛泽东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文章,引领全党全军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自觉奉献一切。
在延安,党中央领导根据地军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顽强拼搏,由弱到强。
面对环境的艰苦和敌人的封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荒无人烟的黄土高坡,改造成五谷飘香的“陕北好江南”。
短短的两天时间,延安却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终身难忘的回忆,这些回忆将是我终生的财富,是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应该铭记的历史。
继承发扬延安精神推动财政改革发展——曹建方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法宝,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宝。
经过认真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写下的大量文章和相关历史资料,我对这一时期党的财政政策及其历史作用产生了强烈兴趣。
在整个延安时期,我党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并运用了正确的财政方针和政策,促使抗日根据地持续发展、抗日力量不断壮大,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深入研究党在这个时期的财政方针和政策体系中所蕴涵的科学理念及方法,能够赋予延安精神以新的意义,把延安精神有机地融入新时期财政工作当中,推动财政健康发展。
延安时期的财政方针从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离开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的12年间,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
财政工作是根据地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当时极其严峻的形势下,要想保证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要想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就必须有足够的物资供给,特别是要有足够保障人民军队给养的经济能力,所以,有效建立和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是革命根据地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的双重需要。
也正因为如此,为完成中国革命的战略目标和现实任务,我党特别注重制订和运用正确的财政经济政策,以求充分发挥革命财政的实际作用。
一、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的财政方针:“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1937到1940年是抗日根据地初创阶段。
一方面,由于各抗日根据地经济基础薄弱、生存条件艰难,加之近10年内战的破坏,经济萧条,民众困苦;另一方面,在当时国共携手抗战的形势之下,抗日根据地的军费由国民政府统一供给,而且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在经济和物质上积极支持抗日根据地建设。
我抗日根据地客观上具备实施“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方针的条件。
“力争外援”,就是抗战作为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能够得到抗日根据地以外爱国力量的支持。
毛泽东同志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曾经专门论述过国际援助问题。
据史载,外援金额在根据地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1937年为77。
20%;1938年为51。
69%;1939年为85。
79%;1940年则为70。
50%。
外援与捐献成为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来源,在财政收入中占到70%—80%,不仅有效地弥补了这一时期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还为广大农民群众“恢复元气”创造了条件。
“休养民力”,是针对1934年到1935年国民党军队连续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三次“围剿”,导致抗日根据地经济衰败、经济基础已十分薄弱的现实而制订的又一财政政策。
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就明确提出绝不再增加根据地人民负担,决定“为了培养边区的人力物力,以做支持长期抗战的打算,急需休养民力,恢复人民经济”。
为此,陕甘宁边区自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取消了过去的42种苛捐杂税,实行统一税制,并减轻税率。
同时还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使民众得到了实际利益,有效达到了休养民力的真正目的。
“医治创伤”,就是尽快消除十年内战给根据地经济造成的破坏,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在土地政策方面,从1937年3月起,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农业政策方面,提出了“农业第一,提高产量,保障供给”的政策。
同时,开始建立边区的工业,大力恢复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边区的商业也因此得到快速恢复。
总之,各抗日根据地从实际出发,按照党中央的财政方针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使根据地的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不仅减轻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负担,同时基本医治了战争留下的创伤,还使得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好转,对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根据地的经济与财政、坚持持久抗战起到了支持作用。
二、抗日根据地发展时期的财政总方针:“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以后,国民党政府断绝了对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拨款,同时截断对抗日根据地的外援,甚至对所有抗日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企图将八路军困死在抗日根据地之内,各根据地的财政都进入了极度困难的时期。
面对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做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报告。
随之财政方针由原来侧重“力争外援、休养民力”调整为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中心,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走上一条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各个抗日根据地立刻贯彻和积极落实“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总方针,真正把发展根据地经济放在首要地位,通过立足于自主解决物资供应,实现了自给自足,度过了财政难关,同时也为下一阶段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抗日战争后期根据地的财政方针:“积蓄力量,备战备荒”从194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既要随时应对日本侵略军的反扑,还要防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为抗战的反攻阶段做准备。
为此,需要储备大量的物资以保障必需的供给,这就对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完成这两项重大任务,我们党把1944年的年度财政方针定为“节约储蓄,克服浪费,增加生产自给,减少财政开支,以积蓄力量,备战备荒”。
1945年又提出“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的财政方针。
具体分析,这个时期的财政方针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自给。
就是通过大生产运动和发展经济达到自给自足,并有节余。
各抗日根据地继续落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陕甘宁边区的耕地面积扩大为1521万亩,粮食达到182万石,植棉15万亩,产棉210万斤,足可满足当时实际需求量的一半。
二是勤俭节约,精兵简政。
为了增加储备,减少开支,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勤俭节约运动,从办公用品到生活用品,分别制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勤俭节约运动的开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1943年,陕甘宁边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第三次精兵简政,大大减少了财政开支,减轻了人民负担,对这一时期的财政方针起到了巨大作用。
三是积蓄物资,准备反攻。
就是积蓄力量,在物资和人员上准备好对日寇进行反攻。
此时,通过大生产运动、厉行节约和精兵简政,抗日根据地的财政日益好转,物资储备不断增加。
其中陕甘宁边区1943年的财政收入是32。
01亿元,支出31。
84亿元,盈余为0。
16亿元;1944年,财政支出总计节约达20亿元;1945年,财政收入16。
10亿元,支出15。
54亿元,结余5527万元;日本投降时,边区财政积蓄足够使用一年,为解放战争准备了宝贵的物力和财力。
弘扬延安精神,推进云南财政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延安时期的财政方针和理财思路对于今天的财政还有指导作用吗?实践证明,延安精神不仅对于今天的财政工作,而且对于未来的财政工作,都具有强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延安时期的财政工作,始终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展开的,各项财政方针和应急政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今天的财政工作,同样要紧紧围绕当前党的中心工作,不断推进财政的各项改革。
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财政发展走过了一段开拓创新的历程。
从紧缩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再到现在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全国财政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财政收入从1978年的1132。
26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31627.98亿元。
云南省的财政改革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有关决策,将中央的新要求和云南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