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三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问题(尤其是讲过的课文里出现过的)、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注意常用词部分)、辞赋的基本知识。
以上这些将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古注要重点掌握,将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
二,上古音、中古音、诗律是重点。
上古音主要掌握三十韵部及三十三声纽、弄清旁转、对转、准双声、旁纽等概念的含义。
中古音主要掌握中古音声母、声调向现代音转化的规律。
诗律会出一道大的分析题,分析律诗的平仄格式及拗救。
三,标点翻译(有可能从我们上过的课文中出,也有可能从课外读物中出)及文段的语法分析(词类活用、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等)。
第一题、客观题一、古今字(子路曾)鼓瑟希:希(希疏)—稀莫春者:莫(暮的本字)—暮(子路)使子路反见之:反—返(古今异义词:丈人古义老人今义岳父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下去的一天(氓)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今义:达到某种高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泣涕,古义:低声哭泣落泪;今义:眼泪和鼻涕。
贿,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
)(逍遥游)其翼若垂天之云垂:本义为象草木花叶下垂的样子引申远边之义此为本义垂—陲志怪者也志—识“鹏之徙与南冥冥—溟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小知不及大知知—智(秋水)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古今字:虚(河水流进)与墟(许行)古今字:禽兽偪人。
偪与畐、则贾相若贾与价圣人有忧之有与又(天伦)臧与藏臧本义奴隶。
申出“收藏”之义此为引申夭与妖(在“妖怪”这一义上)、北与背、臧与藏(后起区别文)、队与坠(历山)古今字:畝与(登大雷)古今字:景与影、泻为写、与派(静女)释”、“怿”也是古今字的关系。
二、通假字(秋水)舟车之所通卒,通萃,聚集卒”本义为在官府中服务的杂役所穿的衣服,后代指杂役。
“萃”本义为草的样子,草茂为众草聚集,可引申为“聚集”义(天伦)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常通尝通假字:党与倘、常与尝、睹与(登大雷)通假字:澱与淀、陇与拢(情采)通假字:谟与模静女)“归”通“馈(氓)匪:通“非”,不是。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15文员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谈谈汉字的特点。
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
3.许慎《说文》序里关于六书是如何解说的,举例说明。
4.谈谈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5.简要说明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区别。
6.形声字的基本结构形式有哪六种,举例说明。
7.如何理解形声字的形(意)符?8.意符和部首有何异同点?9.为什么说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10.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形义关系:人、解、高、大、诗、车、责、闻、刃、亦、星、虎从、莫、取、及、锡、见、斧、看11.简要说明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12.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3.有哪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举例说明。
14. 什么是通假?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 用字通假与造字的假借什么区别?举例说明?16. 什么是古今字?举例说明古今字有哪些特点?17.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8. 通假字与古今字有什么不同?19.什么是文字学原则的部首,什么是检字法原则的部首,二者的关系怎样?参考答案:1.谈谈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每个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汉字是一种以象形字为基本构字部件的表意体系文字。
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和音义结合三个阶段:(1)表形阶段:表形阶段的汉字,主要是直观描拟外物的具体形象的象形字,它们有的是直接从记事图画脱胎而来的。
(2)表意阶段:有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概念,用象形、指事难以造字,人们就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形成了会意字,汉字进入了表意阶段。
(3)音义结合阶段:表形和表意的字,只能用形象或抽象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语词的含义,而不能表示语词的读音。
因此,每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一个一个地死记。
而文字的作用,就是记录有音的语词,因此,这些字在使用上和发展上,就受到很大局限。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人们就已经造好了的表形、表意字为基础,创造了音义结合的造字方法,汉字进入了音义结合的阶段。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古代汉语最新整理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
最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12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3一、汉字的性质4根据记录语言的主要角度或主要方式、手段的不同,可以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5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
6汉字属于构意文字,一般也称为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发展的初期,通过描摹事物形体的外部特点或轮廓来构形的字为数很78多。
例如“門”,就是早期的象形字。
9在发展过程中,由主要描摹事物的外形轮廓来反映词义,发展为用图形或符号的组合来反映词义。
这就是汉字中的指事字、会意字。
例甲骨文:1011指事字:上下刃亦朱12会意字:莫吹啓祝折13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构造字形。
这就是汉字中的形14声字。
15例:皇煌簧惶蝗江河湖16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都是多义的,其中有一个义项与记录这个词的字形最为贴切,17可以直接解释字形构造的理念,我们这把个义项称为本义。
是现有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可18以追溯的最早词义。
192021二、汉字的结构22需要掌握传统文字学的“六书”,要先掌握一个概念“造意”(见书P9)23(一)象形24象形是一种通过勾勒事物的轮廓来构拟字型的造字方法25例:26人大女又目耳口齒27日月草木水戈户門28牛羊犬豕馬鹿弓矢29大凡用象形字记录的词,多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但有少数例外,它所表示的是30这种实物所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还有一种称为“合体象形”(P10)3132(二)指事33指事是用形体简单的符号记录词义,或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抽象指事符或区别符号以构成新字。
所谓指事,含有表明事物、指明事物的意思。
许慎说:“指事者,视3435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36从结构上看,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一个象形字上增加指事性或区别性的笔画构成的,早汉字结构中,指事字是为数最少的。
373839(三)会意40会意是根据事物间的某种关系而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来构成新字的造字41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知识回顾:一、修辞格的判断1、引用一引言、引事(季膺登龙门、盖棺事定、苏秦尘暗旧貂裘)、引文(商旅不行、逝者如斯、荒唐之辞、落霞孤釐)一明引、暗引2、譬喻一明喻、隐喻一博喻3、代称一特征代事物、泛称代特称、特称代泛称一乘坚驯良、乘坚驯肥、乘奔御风一绿肥红瘦一送君南浦(送别之地的泛称)4、并提一耳目聪明(耳聪目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亭午不见曦,夜分不见月)一句话说的是两个意思5、互文一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一古人所说的互文包括为避免行文重复而使用同义词6、夸饰一夸张7、倒置一不是倒装一碧梧栖老凤凰枝8、委婉一避讳、谦辞、敬辞等9、省略实战演练:1、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式:1.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黄允等,此皆良实。
(诸葛亮《出师表》)并提:“侍中”指郭攸之、费祎,“侍郎”指董允,并提为“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代称:“良实”本都是形容词,这里指代贤溪诚实的人,是以事物特征代本体。
2.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起义》)代称:“坚”代“坚固的铠甲",“锐”代“锐利的武器”,是以性质代本体。
3.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洛阳伽蓝记.王了坊》)(难句)对偶:即“鳏寡不闻犬豕之食”对“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互文:“鳏寡”与“茕独”、“不闻犬豕之食”与“不见牛马之衣”文义互相补充。
引用:改引堇仲舒语:“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语见《汉书?食货志上》。
譬喻:“犬豕之食”比喻食物粗劣,“牛马之衣”比喻衣着粗劣破旧°4.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乂薄从上奔,恐卒然不可为讳。
(司马迁《报任安书》)委婉:“不测之罪”,这里指死罪;“不可为讳”,这里指任安被处死刑。
省略:“仆乂薄从上雍”句省略述语“之(到……去)”,即“仆乂薄从上之雍”。
5.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文心雕龙?情采》)代称:“轩冕”代称官爵,“皋壤”代称隐者居住之地。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121202)-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
”这句话中,“蚤”和“早”的关系是A.异体字B.古今字C.繁简字D.通假字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A.然煮烹烧B.徒道建造C.鄙阶阵都D.物特牢牺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4、《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话中“但”的词性是A.转折连词B.范围副词C.情态副词D.程度副词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5、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叛畔采彩B.原源昏婚C.知智扣叩D.责债桮杯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6、下列各组汉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甘未B.曰末一果C.瓜又亦刃D.上云寸中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7、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8、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下列字母中不属于全浊声母字的是A.並B.澄C.定D.日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李将军列传》:“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句中“苦”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D.名词用作状语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B.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C.人狂我,我焉得不狂也D.君子之学也美其身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4、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作状语的一句是A.射之,豕人立而啼B.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踵门而告文公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5、在“失期,法皆斩”中,“法”当作A.宾语B.定语C.主语D.状语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6、下列汉字中,属于象形字的是A.牧B.村C.行D.本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7、下列各组汉字,都属象形字的一组是A.目眉象人木B.具走行羽刃C.马本虫佳鸟D.上鱼然燕奉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8、下列各组汉字,全是古今关系的一组是A.原源、张胀B.叛畔、反返C.采彩、极及D.责债、杯坏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论语·子路从而后》:“(丈人)植其杖而芸。
古代汉语3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3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古代汉语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注重词序和语气的变化。
其次,古代汉语的词汇量较少,但词义丰富,常常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另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文言虚词和古汉字,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掌握。
二、古代汉语的基础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第一步是掌握一些基础词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古代汉语词汇:1. 吾(我):表示第一人称,常用于古代文献中。
2. 予(我):与“吾”同义,常用于古代诗歌和文学作品中。
3. 何(什么):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
4. 者(人):表示人的意思,常用于古代文献中。
5. 之(的):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6. 乃(就是):表示确定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是”。
7. 于(在):表示位置,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
三、古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掌握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和作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句式:1. 主谓结构:古代汉语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通常是主语+谓语的形式,例如:“吾行”(我走)。
2. 动宾结构: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也比较常见,通常是动词+宾语的形式,例如:“见人”(见到人)。
3. 并列句:古代汉语中的并列句较为常见,通常是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例如:“吾行于山,见人于林”(我在山上行走,见到人在林中)。
4. 选择疑问句:古代汉语中的选择疑问句常用于表达选择或询问的意思,例如:“行与止,孰为上”(行还是止,哪个更好)。
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独特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使得古代文献和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来表达某种意义,例如:“明月照大江,星光照洞庭”(形容月亮和星光的明亮)。
最新《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资料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1、疏P674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例如现在通行的《毛诗正义》,就包括了《诗经》的注和疏两种注解,是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2、衍文P678“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
3、句读P682古人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一个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4、纪事本末体P708所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材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
首创这种体裁的是宋代的的袁枢,他根据《资治通鉴》编了《通鉴纪事本末》,全书共有239个专题,如第一卷的三个专题是:“三家分晋”、“秦并六国”、“豪杰亡秦”。
5、引用P876引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引用的目的是为了“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心雕龙.事类》。
引用的类别有三:引言、引事、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
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
6、代称P879代称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
常见的代称分三种(1)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2)用泛称代特称。
(3)用特称代泛称。
7、并提P880并提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如:耳目聪明。
8、互文P882互文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互用同义词。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一、填空: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
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
徐灏《说文解字注笺》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二、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题库一、词语解释题1.亟请于武公。
1.亟:屡次2.都城过百雉。
2.城墙3.姜氏欲之,焉辟害? 3.哪里4.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4.预料5.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5.往6.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6.安抚7.余病矣! 7.受重伤8.赦之,以劝事君者。
8.鼓励9.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9.举10.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10.套11.孟尝君顾谓冯谖… 11.回头看12.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12.暗中,秘密13.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 13.崇尚14.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14.用权诈之术15.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 15.美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6.按时17.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17.转移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8.满足19.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19.赞同20.愿无伐善,无施劳。
20.夸耀2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21.修葺22.公伐诸鄢。
22.之于23.君处北海。
23.居24.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24.求,索取25.师进,次于陉。
25.军队26.汉水以为池。
26.护城河27.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27.献28.吾子勉之! 28.努力29.马逸不能止。
29.奔跑30.如华泉取饮。
30.往31.孟尝君使人给其母食用,无使乏。
31.供给32.请而见之,谢曰: 32.道歉33.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33.到34.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34.恰好35.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35.为何,为什么36.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36.把……制成干肉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7.如果38.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38.画界,画断39.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 39.朴实40.由也兼人,故退之。
40.胜人4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41.毙毙毙毙毙42.楚子使屈完如师。
42.毙毙毙毙43.虢,虞之表也。
43.毙毙毙毙毙4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
44.毙毙毙毙毙毙毙毙45.宣子田于首山。
45.毙毙毙毙毙46.三周华不注。
46.毙毙毙……毙毙毙毙毙47.重为之礼而归之。
47.毙毙毙毙毙48.乃臣所以为君市义。
48.毙毙毙毙49.辞曰:“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49.毙毙毙毙毙50.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50.毙毙毙毙毙5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
51.毙毙毙毙毙毙毙毙52.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52. 毙毙毙毙毙53.就有道而正焉。
53毙毙毙毙毙毙54.河东凶亦然。
54毙毙毙毙毙毙毙毙5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求鱼。
55毙毙毙毙三、填空题1.《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清代的王引之,此书收释虚词 160 个。
2. 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 词除了本义和引申义之外,尚有引申义,如“莫”作为无定代词“没有谁”的意义。
4.“六书”属造字方法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5.《论语》是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集成的。
书中辑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6.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
和现代汉语相比,其突出特点是秦汉以前一般不用系词。
7.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现在最通行的注本是《十三经注疏》中的《春秋左传注疏》,由杜预注,孔颖达疏。
8.汉语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
9.汉代声训颇为流行,出现了一部声训专著,就是刘熙的释名。
10.古代汉语里真正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词,如“忸怩”,“抑郁”,逍遥等。
11.两个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这两个字被称为异体字。
12.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的是六书中的象形。
13.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
14.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 毙15.现在通行的《礼记》是由东汉毙毙 作的注,唐毙毙毙 作的疏。
16.异体字: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 毙17.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毙毙18.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著的毙毙毙毙毙毙19.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毙 来表示。
20.《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毙毙毙毙21.“莫”的本义是毙毙毙毙毙 ,“莫”的今字是毙22.许慎六书“形声”的定义: 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 毙23.引申义: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4.古今字: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5.我国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毙毙 毙26.秦汉之间的毙毙毙毙是我国第一部同义词词典。
27.复合偏义词: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8.《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毙毙毙毙毙29.“吾何爱一牛?”中的“爱”的意义是毙毙 毙30.“反”的今字是毙 毙31.“析”的本义是毙毙 ,如“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四、分析题(一)写出与下列加点字相对应的古今字、异体字或通假字,并指明其关系。
1.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於薛者乎? 1.责,债,古今字;2.韩厥俛定其右。
2.俛,俯,异体字;3.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
3.辟,避,古今字;4.将之薛,假涂于邹。
4.涂,途,通假字;5.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弔,主人必将倍殡柩,……” 5.弔,吊,异体字;6.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 6.说,悦,古今字;7.无纤介之祸者。
7.介,芥,通假字;8.共其乏困。
8.共,供,古今字。
9.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 9.说,悦,古今字;10.若阙地及泉。
10.阙,掘,通假字;11.券徧合。
11.徧,遍,异体字;12.无使滋蔓。
12.无,毋,通假字;13.莫春者,春服既成。
13.莫,暮,古今字;14.使人属孟尝君。
14.属,嘱,古今字;1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
15.辨,辩,通假字;16.后朞年,齐王谓孟尝君曰:……。
16.朞,期,异体字。
17.而观其辟丸也。
17.古今字辟—避18.莫春者,春服既成。
18. 古今字莫—暮19.无纤介之祸者。
19.通假字“介”通“芥”20.轻煖不足于体与。
20.异体字煖—暖21.无使滋蔓。
21.通假字“无”通“毋”(四)指出下例加点字活用现象,并解释1.从左右,皆肘之。
1.名词用为动词。
用肘制止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2.贱,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贱,轻视3.于是梁王虚上位。
3.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出。
4.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招致5.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5.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
6.因而贾利之。
6.名词作状语,用商贾之道7.衣冠而见之 7.名词活用作动词,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8.豕人立而啼8.名词作状语,象人一样。
9.三周华不注。
9.名词活用作动词,绕10.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10.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贱,轻视11.不介马而驰之。
11.名词活用为动词,披甲12.童子隅坐而执烛。
12.名词作状语,在角落里1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3.动词使动用法,使……相信14.于是梁王虚上位。
1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1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15.名词用作状语,用权诈之术16.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16.形容词的以动用法,以……为难。
17.提弥明死之。
17.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18.师还,馆于虞。
18.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19.左右以君贱之,食以草具。
19.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0.夫子式而听之。
20.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1.杀鸡为黍而食之。
21.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2.邴夏驭齐侯。
22.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3.友风而子雨。
23.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4.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4.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5.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25.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26.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26.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毙(五)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3.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被动句4.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宾语前置5.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宾语前置6.为之驾,比门下车客。
双宾句7.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谓语前置句8.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句9.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双宾句10.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1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12.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谓语前置句1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宾语前置句14.有一于此,将为戮乎?被动句15.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16.先君之好是继。
宾语前置句17.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判断句18.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被动句19.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判断句20.百里奚举于市。
被动句21.子诚齐人也。
判断句22.亦太甚矣,先生之言。
主谓倒装句23.故不能推车而及。
被动句24.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双宾句(六)指出下列句子中“是”、“焉”字的用法1) 词性:A 指示代词 B 判断动词(系词) C 形容词2) 功能:D 主语 E 定语 F 宾语 G 介词宾语H 复指前置宾语 I 复指句首主语 J 谓语(表示肯定,不带宾语)K 谓语(带宾语,意动用法) L 谓语(判断句的主宾之间)M 活用为动词,与“所”一起,构成“所”字短语N 组成短语“是非”,充当主语或宾语1.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 A F )2.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 A H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A D )4.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 A J )5.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内史郑当时是魏其。
( C K )6.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6.焉,相当于于是。
7.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7.指代比较对象。
8.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8.语气词,带有引人注意的语气。
9.姜氏欲之,焉辟害。
9.疑问代词,哪里。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相当于于是。
五、句子翻译1.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地位尊贵而无勋业,俸禄优厚而无功劳,却持有太多的贵重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