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厌氧性病原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主要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三章病原细菌
第十一节厌氧性病原梭菌
厌氧芽孢杆菌又称梭状芽孢杆菌,多数为腐生菌,少数对人畜致病。如破伤风梭菌、魏氏梭菌、肉毒梭菌等,这类梭菌的主要特性是: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有芽孢的大杆菌,芽孢的直径一般大于菌体的宽度,圆形或卵圆形,芽孢的形状及位置有鉴别意义。多数是由于创伤感染而致病,均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有的产生侵袭性酶。
一、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Cl.tetani)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动物肠道及粪便中,由粪便污染土壤,机体因创伤感染而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本菌为两端钝圆、细长、直或稍弯曲的杆菌,大小为0.5~1.7μm×2.1~18.1μm,长度变化很大。多单在,有时成双,偶有短链。无荚膜,周鞭毛,能运动,动物体内外均能形成圆形芽孢,位于菌体一端,直径比菌体宽度大,似鼓槌状。
本菌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pH为7.0~7.5。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h后,菌落中心紧密,周围疏松,边缘似羽毛状,整个菌落呈小蜘蛛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轻度溶血。厌气肉肝汤稍浑浊,微变黑,产生气体和发臭。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孢的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60min,5%石炭酸中能存活10~15h,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药物对本菌有抑制作用。
(二)致病性破伤风梭菌主要产生两种外毒素,一种为强直性痉挛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动物出现特征性的强直症状;另一种为溶血毒素,可使红细胞崩解。各种动物对破伤风毒素的感受性,以马最易感,猪、牛、羊和犬次之,人很敏感,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豚鼠感受性最强。
在有氧的环境中,破伤风梭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在深而窄的创口内易形成厌氧环境,使细菌在局部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三)微生物学诊断破伤风的临床症状特征,一般不需微生物学诊断。如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创伤部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进行细菌学检查和动物接种试验。
(四)防治主动免疫预防可用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第二年再注射1次,则免疫力可持续4年。紧急预防接种或治疗破伤风病畜时,可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其免疫力仅能维持14~21d。
家畜一旦感染发病,及时清创扩创,加强护理,早期足量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并结合对症治疗,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魏氏梭菌
又称产气荚膜杆菌(Cl.perfringens),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土壤、污水、饲
料、食物、粪便以及人畜肠道等都有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严重疾病。
(一)生物学特性魏氏梭菌为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大小为0.6~2.4μm ×1.3~19.0μm,单在或成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运动。偏端芽孢呈椭圆形,芽孢直径不比菌体大,但在一般条件下罕见形成芽孢,必须在无糖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芽孢。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
本菌对厌氧要求并不严,在普通平板上形成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有些菌落中间有突起,外周有放射状条纹,边缘呈锯齿状。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内环透明,外环淡绿。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并使酪蛋白凝固,产生大量气体,冲开凝固的酪蛋白,气势凶猛,称为“暴烈发酵”,是本菌的特点之一。
本菌的抵抗力与一般病原梭菌相似。
(二)致病性魏氏梭菌由消化道或伤口侵入机体,产生致死毒素、坏死毒素和溶血毒素等多种外毒素和酶,引起局部组织的分解、坏死、产气、水肿和全身中毒。
魏氏梭菌的外毒素有α、β、ε、ι、γ、δ、η、θ、κ、λ、μ和ν等12种。根据产生外毒素的不同,可将本菌分成A、B、C、D、E等五型。每型菌产生一种重要毒素,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A型菌主要产生α毒素,B、E型主要产生β毒素,D型产生ε毒素。α毒素最为重要,具有坏死、溶血和致死作用,β毒素有坏死和致死作用。
魏氏梭菌能引起人畜多种疾病,A型菌主要引起人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B 型菌主要引起羔羊痢疾,C型菌主要是绵羊猝狙的病原,D型菌引起羔羊、绵羊、山羊、牛以及灰鼠的肠毒血症,E型菌可致犊牛、羔羊肠毒血症,但很少发生。实验动物以豚鼠、小鼠、鸽和幼猫最易感,家兔次之。
(三)微生物学诊断 A型菌所致人气性坏疽和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诊断,主要依靠细菌分离鉴定。其余各型所致的疾病,均是细菌在肠道产生毒素所致,正常人畜肠道中常有此菌存在,因此,从病料中检出该菌,并不能说明它就是病原,细菌学检查只有当分离到毒力强大的此菌时,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鉴定本菌的要点为:厌氧生长、菌落整齐、生长快、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不运动、有双层溶血环,引起牛奶暴烈发酵,胸肌注射鸽越夜死亡、胸肌涂片可见有荚膜的菌体。
有效的微生物学诊断方法是肠内容物毒素检查。
(四)防治预防羔羊痢疾、猝狙、肠毒血症以及仔猪肠毒血症,可用羊快疫(腐败梭菌引起)-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或用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菌苗免疫接种,注射后1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以上。治疗本病,早期可用多价抗毒素血清,并结合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三、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Cl.botulinum)是一种腐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和湖泊的沉
积物、哺乳动物和鱼等动物的肠道、饲料和食品中。此菌不能在活的机体内生长繁殖,即使进入人畜消化道,亦随粪便排出。当有适宜营养且获得厌氧环境时,即可生长繁殖并产生肉毒毒素,人畜食入含此毒素的食品、饲料或其他物品,即可发生中毒。
(一)生物学特性肉毒梭菌多呈直杆状,单在或成双,革兰氏染色阳性。周鞭毛,能运动。芽孢椭圆形,大于菌体宽度,位于偏端,使菌体呈汤匙状或网球拍状。
本菌专性厌氧生长,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大且不规则,有β溶血现象。在疱肉培养基中,能消化肉渣,使之变黑并有腐败恶臭。
肉毒梭菌的芽孢抵抗力很强,干热180℃5~15min,湿热100℃5h,但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30min或75~85℃10~15min即被破坏。
(二)致病性肉毒梭菌可产生毒性极强的肉毒毒素,该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lmg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能杀死2千万只小鼠,对人的致
死量小于lμg。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A、B、C
α、C
β
、D、E、F、G
八个型,各型毒素之间抗原性不同,其毒素只能被相应型别的抗毒素所中和。
在自然条件下,家畜对肉毒毒素很敏感,其中马、骡的中毒多由C
β
型或D 型毒素引起;牛由C、D型毒素引起;羊和禽类由C型毒素引起;人由A、B、E、F型毒素引起;猪主要由A、B型毒素引起。家畜中毒后,出现特征性临诊症状,引起运动肌麻痹,从眼部开始,表现为斜视,继而咽部肌肉麻痹,咀嚼吞咽困难,膈肌麻痹,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亡。
(三)微生物学诊断
1.毒素检查取饲料或胃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制成悬液,沉淀后取上清液注入小鼠腹腔,1~2d后观察发病情况,有流涎、眼睑下垂、四肢麻痹,呼吸困难等症状,最后死亡。
2.细菌分离鉴定利用本菌芽孢耐热性强的特性,接种检验材料悬液于疱肉培养基,于80℃加热30min,置30℃增菌产毒培养5~10d,对上清液进行毒素检测。再移植于血琼脂35℃厌氧培养48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接种疱肉培养基,30℃培养5d,进行毒素检测及培养特性检查,以确定分离菌的型别。
(四)防治在动物肉毒中毒多发地区,可用明矾沉淀类毒素做预防注射,有效免疫期可持续半年至一年,也可用氢氧化铝或明矾菌苗接种。
人畜一旦出现肉毒中毒症后,可立即用多价抗毒素血清进行治疗。若毒素型别已确定,则应用同型抗毒素血清。预防肉毒梭菌食物中毒,主要是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定期进行食品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