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合集下载

江苏版-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共20篇汇总

江苏版-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共20篇汇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散文。

完成问题。

拣麦穗张洁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

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

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

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

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

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散文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问法:①探究“⋯⋯”在本文中的丰富意蕴。

②请你说说文章标题的含义。

③本文以“⋯⋯”为题,有何好处?④请问本文标题能否改为“⋯⋯”?技巧点拨:1、理解标题含义。

理解标题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入手。

如,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有的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②善抓点题句。

用点题句去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③分析标题修辞。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含义或作用。

④分析标题字词。

就是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作用。

分析标题的作用,要按标题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①概括文章内容;②是行文线索,全文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也使得文章结构严谨;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运用某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新颖生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⑤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⑥直接揭示文章主旨。

考点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7】家徽(江苏省连云港市,17 分)余华①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

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

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

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

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

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

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

2017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答一、积累•运用(30分)1.(10分)(2017•连云港)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禅》)(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7)浮光跃,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范仲淹《岳阳楼记》)(8)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先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解答】(1)辗转反侧(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注意“域民”的书写)(3)清荣峻茂(注意“峻”的书写)(4)非是藉秋风(注意“藉”的书写)(5)落霞与孤鹜齐飞(6)便引诗情到碧霄(7)静影沉璧(8)昨夜西风凋碧树为伊消得人憔悴灯火阑珊(注意“阑珊”的书写)【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2.(3分)(2017•连云港)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中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创作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麦克白》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D.在关于朋友关系的各种称谓中,兰之交指的是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竹马之交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布衣之交指的是以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考点】F5:文学常识.【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解答】A.《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C.正确;D.竹马之交指的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友人.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积累.3.(3分)(2017•连云港)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牛同志秉持报国思想,把祖国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B.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5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电视台的记者的提问C.本赛季欧冠决赛北京时间6月4日凌晨在加的夫展开角逐,皇家马德里以4比1的比分完胜尤文图斯,再度捧起了象征欧洲俱乐部冠军荣誉的圣伯莱德杯D.《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考点】79:病句辨析与修改.【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解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解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删除“指出”;B改为“几个记者的提问”;C删除“角逐”;D正确;故选 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4.(7分)(2017•连云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2019-2021)

江苏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练习题含答案(2019-2021)

江苏省近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散文。

完成问题。

拣麦穗张洁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

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

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

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

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

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_6018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_6018

连云港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 请将本试一、积累·运用(30分)班级开展“天问”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

(一)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

人类从dàn()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______”“______”,等等。

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méng()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

为了耕种,甲;为了出行,乙;为了起居和休息,丙。

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19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在横线处补写两个符合语境的神话故事名称。

(3)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①人们必须辨别方向②人们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③人们需要掌握时间A. ③②①B. ②③①C. ③①②D. ②①③(4)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

(二)小宇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名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图书,这是清光绪年间(1901年)的一本识字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书中对于“天”的解释引起了小宇的兴趣,小宇想制作一期板报,用“说文解字”“不同释义”“文表转换”“文化探源”四个板块展现探究的收获,请你帮他完成具体的任务。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2021]

中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2019-2021]

江苏省近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邪。

”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大哭之后,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江苏连云港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含答案)(2003—2022)

江苏连云港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含答案)(2003—2022)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江苏连云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篇(2003—2022)目录网络与阅读(2022江苏连云港) (2)关于“人口老龄化”为主题的阅读(2021江苏连云港) (3)关于5G技术的阅读(2020江苏连云港) (5)嫦娥四号(2019江苏连云港) (7)网络与阅读(2022江苏连云港)【材料一】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

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摘编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2022年4月21日)【材料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阅读向好。

从图书阅读率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9%,较2020年的83.4%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从图书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2020年的10.71本增加了0.22本;从阅读时长来看,未成年人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长均有所增长。

同时,2021 年我国未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2.5%,听书率为32.7%。

(摘编自“中国消费网”2022年4月24日)【材料三】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内容构成和价值内核。

“Z世代”已成为网络文学读者增量的主力。

作为“网生”一代,他们拥有与生俱来的数字化生存体验,具有更灵活、敏锐和前沿的“网感”,和同年龄段作者之间也更容易交流。

“Z世代”的加入,更加凸显了网络文学对于全民阅读的意义。

“Z世代”成长于崛起后的中国,民族自豪感强、爱国热情高涨,他们通过评论反馈,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

《报告》指出:“Z世代”的涌入深刻影响了网络文学的创作取向、精神风貌和价值功用。

网络文学不仅创造了年轻人爱看的中国故事,发挥着文学作品的正向价值引导作用,也在不断吸纳新读者、新作品,拓宽全民阅读的疆域和内容。

【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训练及答案共20篇汇总

【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训练及答案共20篇汇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散文。

完成问题。

拣麦穗张洁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

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个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我的话,很快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那天,他挑着担子来到我们村,见到我就乐了。

说:“娃呀,你要给我做媳妇吗?““对呀!”他张着大嘴笑了,露出了一嘴的黄牙。

他那长在半个葫芦样的头上的白发,也随着笑声一齐抖动着。

“你为啥要给我做媳妇呢?”“我要天天吃灶糖哩!“他把旱烟锅子朝鞋底上磕着:“娃呀,你太小哩。

”“你等我长大嘛!”他摸着我的头顶说:“不等你长大,我可该进土啦。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

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

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

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

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2019-2021)

江苏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真题带答案(2019-2021)

江苏省近3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南京)现代散文阅读惊叹,由“吁”到“芋”冯杰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米豆的批注①:“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

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

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字,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

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因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

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

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

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

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

大的煮熟,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

小的也不丢,留下来。

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

原来母亲要种。

米豆的批注②: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枝时还要随着培土。

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

有串门的人也“a.吁.﹣﹣”:“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

据说过去都是“贡品”。

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

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

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真题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真题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语文中考真题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3题;共12分)1. (2分) (2017七上·崇仁月考)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A . 嘹亮(liáo)黄晕(yuèn)棱镜(líng)贮蓄B . 吝啬(lìn)澄澈(dèng)着落(zháo)抖数C . 宛转(wǎn)碣石(jié)干涩(sè)粗犷D . 淅沥(xī lì)草垛(duó)应和(yīng)静谧2. (2分) (2016七上·环翠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隐密宽恕翠弱瘦骨嶙峋B . 诱惑迂回扶摸恢心丧气C . 凝视抵达挑逗仙露琼浆D . 收敛拢罩沉淀幕色苍茫3. (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② 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③气蒸云梦泽,________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

(李商隐《无题》)⑤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⑥斯是陋室, 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⑦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江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燕景象给春天带来勃勃生机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二、名著导读 (共3题;共17分)4. (4分) (2016七上·永定期末) 名著阅读。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________,少部分以________或人为主人公。

(2)请将《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与寓意对号入座。

故事:A《狼和小羊》;B《农夫和蛇》;C《蚯蚓和狐狸》;D《狐狸和葡萄》;E《蚂蚁和蝉》寓意:以上选项中,讽刺恩将仇报的恶人和帮助恶人的伪善的人,如________;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如________。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年中考试卷语文答案解析一、积累·运用1.【答案】(1)辗转反侧(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清荣峻茂(4)非是藉秋风(5)落霞与孤鹜齐飞(6)便引诗情到碧霄(7)静影沉璧(8)昨夜西风凋碧树为伊消得人憔悴灯火阑珊处【解析】这里都是记忆型默写填空。

只要注意书写即可。

如“侧”不要写成“恻”;“疆”不要写成“笾”;“峻”不要写成“俊”,“藉”不要写成“籍”;“鹜”不要写成“骛”;“霄”不要写成“宵”,“璧”不要写成“壁”,“悴”不要写成“粹”。

2.【答案】C【解析】A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项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D项“布衣之交”指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3.【答案】D【解析】A项句式杂糅,改成“把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毕生追求”;B项表意不明,可改成“回答了电视台的几个记者的提问”;C项用词不当,比分4比1不能用“完胜”,“完胜”指自己一分不丢,这里用“战胜”或“大胜”较好。

4.【答案】(1)荼泓帧(2)AB(3)是寒冬里的骄阳是夜海中的灯塔【解析】(1)要注意字的书写,如“荼”不能写成“茶”,“泓”不能写成“鸿”,“帧”不能写成“桢”。

(2)启动,受到外部触发而开始运动,一般指抽象概念;起动,自主地起来开始运动,一般指机械方面的运转。

联系上文,这里是指漫画创作活动,所以用“启动”较好。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得生动逼真,偏重于讲述故事或描写场面;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像亲眼看到的一样。

联系下文以漫画的形式“描绘港城的美德人物和文明事件”,所以此处选“活灵活现”较好。

(3)先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是偏正短语,所填两个词要有联系,还要可以用来形容“文明”一词。

5.【答案】(1)八十一次。

返回途中渡通天河时,老鼋因唐僧忘了它嘱托的事情而把他们扔到水里,经卷全湿了;上岸后又有阴魔化作狂风大雾、雷霆闪电来伺机抢夺经卷。

【最新】江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20篇

【最新】江苏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带答案共20篇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附答案详解一、阅读理解训练题1.(2020连云港)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

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

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

故此周客人中了邪。

”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

”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

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

众人道:“好了。

”扶着立了起来。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

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分析】《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大哭之后,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届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届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带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届中考模拟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题卷由“积累·运用”、“阅读·赏析”、“表达·交流”三部分构成,共6页,24小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无效;(3)作答前,请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一、积累•运用(30分)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

(3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0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3)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4)▲,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6)▲,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7)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用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

《曹刿论战》出自该书。

B. 英国作家斯威夫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文学大师之一,以讽刺作品名垂青史,《格列佛游记》就是他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用尖锐深邃的讽刺揭露并批判了英国腐败的政治制度。

C.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著名诗人、学者、散文家。

我们学过的课文《春》、《绿》《背影》都是他的作品。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诸葛亮的《出师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水清草美的潮河湾,梨花盛开的伊甸园,神奇浪漫的伊芦山,这些美景让每一位来灌云的游客都朝三暮...四.,流连忘返。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43440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143440

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试卷考试总分:148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28分)1.(28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4)_______________,即更刮目相待。

(《孙权劝学》)(5)诗歌言志。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豪迈。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15分)2.(15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附参考答案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议论文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常见问法①结合文章内容 , 请你说说“某一词语(短语)”的含义。

②结合生活实际 , 请你说说文中某句话的含义。

技巧点拨理解文中词语(短语)的含义 ,需要在理解词语(短语)的基础上 ,通过引申、形容、比喻等产生出来的。

有时还必须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 , 根据上下文 , 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 概括文章的思想倾向 , 推断出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议论文中要理解文中语句含义 , 一般要注意此句中有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逐一弄清楚这些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语的含义 , 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比喻义连起来再复述一遍。

最好把此句的表达作用组织到答案中。

考点四:对文中词语、语句含义的理解【13】我的读书经验(江苏连云港, 12 分)冯友兰①我 7 岁上学就读书,一直读了 80 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验。

我所读的书,大概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我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

②先说第一点。

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真是多极了,浩如烟海。

但是,书虽多,有永久价值的还是少数,我们要学会选择。

可以把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只供翻阅的。

我们心里先有了这个数,就可以随着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的书来读。

③读的时候先要解其言,这就是说,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语言。

语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别,这叫语言文字关。

攻不破这道关,不知道关里边是些什么东西,只在关外指手画脚,那是不行的。

当然,攻语言关,要先作许多准备,用许多工具,如字典和词典等工具书这类。

④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读书时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书人的意思。

从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 。

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这就是知其意。

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班级开展“天问”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

(一)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9分)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

人类从dàn()生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遐想,并用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______”“______”,等等。

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méng()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观测宇宙,以满足生产生活之需的结果。

为了耕种,甲;为了出行,乙;为了起居和休息,丙。

这些都与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有关。

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诗人屈原就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天问……(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19日有删改)(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2)在横线处补写两个符合语境的神话故事名称。

(2分)(3)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语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人们必须辨别方向②人们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③人们需要掌握时间A.③②①B.②③①C.③①②D.②①③(4)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

(2分)(二)小宇在学校图书馆借到了一本名为《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图书,这是清光绪年间(1901年)的一本识字课本,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书中对于“天”的解释引起了小宇的兴趣,小宇想制作一期板报,用“说文解字”“不同释义”“文表转换”“文化探源”四个板块展现探究的收获,请你帮他完成具体的任务。

(21分)【说文解字】2.根据小宇提供的汉字演变图片和《说文解字》的解释,请你探究“天”的造字方法并写出依据。

(3分)——《说文解字·一部》【不同释义】3.《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和《新华字典》对于“天”字的解释差别很大,小宇列出了两种释义,请你写一段话简要说明二者的不同。

(3分)至高无上曰天。

天,积气也。

气包乎地。

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

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二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在地面以上的高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连云港201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高速公路上的弯道①《诗经》里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这句话形容周代的路况非常好,就像磨刀石那样平整,像离弦之箭那样笔直。

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道路平坦笔直,觉得这样行驶车辆才能安全快捷。

②然而,现代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对高速公路的直线路段长度加以限制,一般规定直线段跨段不超过设计时速的140﹣120.如一段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它的直线路段长度不能超过3公里﹣6公里。

我国北京至天津塘沽高速公路全长152公里,弯道有33处之多,其中有十几处弯道是故意设置的。

有些国外高速公路弯道设置更多,美国加州的一段200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有50多处弯道。

③研究表明,在过于平坦笔直的路面上高速行车极易发生车祸。

首先,发动机的声调一成不变,驾驶员会因缺乏感官刺激逐渐产生精神疲劳,速度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会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再者,从眼睛的视觉特性来看,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近视”,对安全行车极为不利。

同时从心理角度看,过于平坦笔直的道路,也会让人产生心里懈怠,诱发“飙车”欲望。

你也许已注意到,车辆从高速公路下来都一律经过一段弯路,车辆缓慢地沿着弯道顺从而下,这段弯道就是对驾驶人员的安全引导,防止车辆下高速路后车速过快而诱发安全事故。

(选自《百科探索》2016年第11期,有删改)13.请给“空虚近视”下一个定义。

14.第②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5.请简要概括高速公路上人为设置弯道的具体作用。

【参考答案】13.空虚近视是指长时间注视无限远方后会把近处东西看成是远方东西的一种视差现象。

14.举例子和列数字。

说明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有意设置大量的弯道。

15.防止驾驶员产生精神疲劳;防止驾驶员出现空虚近视;防止驾驶员出现心理懈怠;防止驾驶员降低车速。

【解析】13.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高速路上的弯道。

第一段和第二段先通过具体事例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第三段介绍在高速路上设置弯道的原因。

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根据第三段中的“如果汽车司机长时间地注视着无限远方,会产生一种视差,把近处的东西看成是远方的东西,医学上谓之“空虚近视”,“可为空虚近视下定义为:空虚近视是指长时间注视无限远方后会把近处东西看成是远方东西的一种视差现象。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划线句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还有准确的数字。

因此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是为了说明许多国家修建高速公路时有意设置大量的弯道。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17江苏连云港)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祝勇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

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

对于一位写作者沤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

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

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

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只有纸质书才是书。

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

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

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与之伴随的必定是语言和内容的变化。

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

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帖》,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

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

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恪、钱锺书?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

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

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

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

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

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

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

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

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1日)20.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1.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23.第③段中的脚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4.作者为什么坚定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参考答案】20.首先点出当下“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这一事实;其次提出“只有纸质书才是书”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的观点;最后强调指出“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21.优点:方便快捷;容量很大。

缺点:轻浅化,不能用于阅读一些沉静的、意菹深藏的文字;碎片化,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阅读,阅读内容通常短小零碎。

22.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文字不再要求精简。

内容不冉限亍国家大事,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吋以创作诗词、书札、文章等),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书写变为自由自在。

23.举例论证。

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意蕴深刻的文字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

24.纸质书是文化的承载和传递者;纸质书具有艺术的美,书依托纸而存在;书店的增加,方便了纸质书的阅读和购买;年轻读者对纸质书有天生的好感。

【解析】20.试题分析:本文首先点出当下“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这一事实;其次提出“只有纸质书才是书”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的观点;最后强调指出“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此题考查了全文的论证层级(思路)。

回答此题可按如下步骤:步骤一:将文段(文章)内容进行分层。

步骤二:开始概括每层次所写的内容。

概括时尽量使用原句,并把原句用引号引起来。

如本段文字就可以把三个层次概括为:步骤三:根据内容层次决定答题时使用连接词语,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连接你的分析句子。

本文首先点出当下“读纸质书的人少了”这一事实;其次提出“只有纸质书才是书”这一观点并阐述理由;接着结合现实论述了“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的观点;最后强调指出“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时,应该结合原文,要分析出里面的引申义和比喻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

第②段中的“均等”一词指的是:不再受书写材质的束缚,文字不再要求精简。

内容不冉限亍国家大事,文字的形式变得丰富(吋以创作诗词、书札、文章等),表达方式变得多样(可以进行抒情、议论),书写变为自由自在。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一共四种;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议论文考试论证方法是必考的,所以掌握它的答题格式是很重要的。

1.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把xx比作xx,证明了xx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易懂。

2.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x观点。

3.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xx,使论证更有力,更有权威性。

4.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xx例,证明了xx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此句运用了举例论证。

论证了手机不适合阅读沉静的、意蕴深刻的文字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了手机阅读改变了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的观点。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2017江苏连云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