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分析
摘要:根据岩土分区、布格异常、地壳厚度、地壳升降速率、断裂活动性、叠加断裂角、大地热流值、温泉、地震能量、地质灾害评价指标,通过模糊数学计算结果,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分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区(a)、相对较稳定区(b)、相对较不稳定区(c)、相对不稳定区(d)。
关键词:地表稳定性;评价分区;评价结果
1 地表稳定性评价的意义
在广大范围进行小比例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往往以构造稳定性评价为主,即以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及其有关灾害为主,不考虑地表稳定性,随着研究地区范围的缩小,不考虑地表稳定性,就无法走向实地应用、不能较好地进行稳定性分区。
闽南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划,通过单因素判别法和综合判别法,厦门地区隶属于沿海区基本稳定区(ⅱ)范围内。本文是在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划的基础上对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进一步区划。
2 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分区
地区地表稳定性表现突出,岩土分区、活动断裂、地质灾害、软土震陷和沙土液化等评价指标,其重要性通过扩大这些指标的权重分配值予以体现。
厦门区域内评价单元按5公里×5公里矩形地理格网共划分74个基本统计单元,列为待评区。
2.1 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选择
依据必要条件,影响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定量化评价指标有12项:
f1指标——岩土分区(得分0-10)
f2指标——布格异常(得分0-10)
f3指标——地壳厚度(得分0-10)
f4指标——地壳升降速率(得分0-10)
f5指标——断裂活动性(得分0-10)
f6指标——叠加断裂角(得分0-10)
f7指标——大地热流值(得分0-10)
f8指标——温泉(得分0-10)
f9指标——地震能量e(得分0-10)
f10指标——地质灾害(得分0-10)
f11指标——软土震陷(得分0-10)
f12指标——沙土液化(得分0-10)
2.2 十二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
按照定量化评价要求,各指标应满足满分总得分为10原则,依据各指标对地区地表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必要的计算分析,12项评价指标权重分配如表1,评价指标权重总和应为100%。
2.3 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按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评价指标评分表(表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14001-89、zbd14002-89、zbd14003-89和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规范的要求,参照《区域
地壳稳定性的定量化评价与分区指标评价标准》,将“地区地表稳定性等级”划分为四级:
地表稳定性程度从优至劣划分四级:a、b、c、d四级与判别值
bi临界值
2.4 地区地表稳定性划分标准(阀值)
地区地表稳定性划分标准(阀值)设置如下表(表3)。
2.5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计算成果
待评区构造单元数:74,评价指标数:12。
模糊数学综合判别程序计算稳定性等级划分标准:
方案一:d类——相对不稳定[10,6.5) c类——相对较不稳定[ 6.5,5.0) b类——相对较稳定[ 5.0,3.5) a类——相对稳定[ 3.5,0)
方案二:d类——相对不稳定[10,7) c类——相对较不稳定[ 7,5) b类——相对较稳定[ 5,3) a类——相对稳定[ 3,0)
方案三:d类——相对不稳定[10,6.5) c类——相对较不稳定[ 6.5,4.5) b类——相对较稳定[ 4.5,3) a类——相对稳定[ 3,0)
方案四:d类——相对不稳定[10,6) c类——相对较不稳定[ 6,4.5) b类——相对较稳定[ 4.5,3) a类——相对稳定[ 3,0)方案五:与方案一判别值互逆,即
d类——相对不稳定[3.5,0) c类——相对较不稳定[5.0,3.5)b类——相对较稳定[6.5,5.0) a类——相对稳定[10,6.5)
“综合评判分类”最终成果采纳方案一(即方案五),依据大地地理坐标投影制图。
3 评价结果
根据12个评判指标,通过模糊数学计算,厦门地区地表稳定性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区(a)、相对较稳定区(b)、相对较不稳定区(c)、相对不稳定区(d)。各分区主要特征参见表4。
参考文献:
[1]李兴唐、许兵等,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与方法,地质出版社,1987
[2]刘金全,厦门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报告,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1991
[3]孙叶等,中国区域地壳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与分区,地质力学学报,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