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课件第2版-第11章 运动中的不良行为
《运动心理学》课件 (2)
心理素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集中注意力
正确引导注意力,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广 度,有助于运动员的的自我激 励和威慑能力。
控制情绪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 表现和自信心。
管理压力
有效应对比赛压力,提高心理韧性和应对能 力,既能够保持良好的表现,又能够保证身 心健康。
自信心与优秀表现的关系
自信心是运动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自信的运动员更有动力、更投入,并能从失败中快速恢复。
专注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专注力的高低对运动表现有直接影响,良好的专注力能提高反应速度和技术 表现。
压力与应对策略
掌握有效的压力管理策略,包括深呼吸、积极自我对话和积极应对挫折,将 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应对能力和心理适应性。
分享一些运动员运用心理训练取得成功的案例,激励其他运动员积极参与心 理训练。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训练方 法
介绍运动员如何在比赛中运用心理训练的方法,提高临场表现和应对能力。
总结
总结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运动心理学提升运动表现。
如何利用运动心理学提升运动 表现
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运动员有效利用运动心理学来提高竞技表 现。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
1
情绪调节
2
学会管理情绪,有效调节不同比赛状
态下的情绪表现。
3
心理准备
制定比赛前的心理准备计划,如放松 训练、呼吸调控、积极心理暗示等。
压力管理
针对比赛中的压力,制定相应的应对 策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竞技状态。
实例分析
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中心理训练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成功案例分享
《运动心理学》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心理素质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运 动心理学提升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学ppt
02
观察法分类
根据观察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
种类型。
03
观察法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调查法
1 2
调查法概述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 的资料和数据,探讨心理因素与运动表现之间 的关系。
调查法分类
为了推动运动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加强创新性研究,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 理训练、多学科交叉融合等。
对未来体育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01
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
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运动表现。
02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6
结论与展望
对运动心理学的评价与反思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运动员、教练和体育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运动表现、缓解 压力和增强运动体验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通过多年的研究,运动心理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如心理技能训练、心理疲劳与 恢复、心理韧性与自信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01
增强学习效果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提高学
习效果。
02
培养运动精神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动精神,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
拔的意志品质等。
03
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与健康心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运动的负面影响
1奥林匹克综合症 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拼命运动,完全以一个 运动员的标准锻炼自己。 危害:超负荷,身体不适,疲倦无力,食欲 不振,昏厥,休克……
2锻炼成瘾 产生极为严重的心理、生理依赖,不管身体 状况如何,不管时间允许与否,一旦不进行
运动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作 用
运动与心理“愉快”效应
#4 运动的负面影响
#5
运动在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 作用
身体健康
生理意义上的健康,及身体及其各部分的状 态良好。 主要有三项指标:肌肉具有工作所需的力量 和弹性;
肺有足够的容积吸收氧气,以支持 心脏和肌肉的工
作; 心脏功能强,能适应工作和锻炼的 要求。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改善身体机能
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 能力
运动的精神健康效应
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精神健康 方面有中等强度的相关。 1.对抑郁的缓解作用 所有运动形式都有效,尤以有氧运动为最佳 锻炼计划持续越久,抗抑郁效果越好
2.降低焦虑与应激反应 运动锻炼与小或中等程度的焦虑降低有关, 而且有氧运动的效果更加显著,尤其降低与
运动的精神健康效应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增加人对身体的 敏感度
改善身体机能
• 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可以增进心肺功能, 促使养分和氧气被顺利运送至细胞中,增 加肺活量;
• 可以增加骨髓中红细胞的产生,以便更好 地运送足够的氧气到身体需要的部分,有 效防止老化;
• 帮助正常人维持正常的血压,对高血压患 者则可以降低血压;
• 增强心脏和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降低脉搏; • 增加食物吸收的速度和效率;
《运动心理学》课件
赛前心理准备
通过心理训练帮助运动 员调整心态,应对比赛
压力。
心理技能训练
将心理训练与技能训练 相结合,提高运动员的
整体表现。
心理康复
在受伤或失败后,运用 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恢
复自信、调整心态。
团队凝聚力
通过心理训练增强团队 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提高团队整体表现。
03
运动情绪与应激管理
运动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运动判断的偏差与纠正方法
判断偏差
在运动中,由于各种原因,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判断偏差,例如感知错误、记忆 偏差等。这些偏差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决策和表现。
纠正方法
为了提高运动表现,运动员需要了解和纠正判断偏差。一些常见的纠正方法包 括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利用反馈和教练指导等。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
预防心理疲劳。
心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手段促进心
理疲劳的恢复。
04
运动决策与判断
运动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的过程
运动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 息收集、处理和输出。在运动中,运 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以应 对各种情境和挑战。
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运动员的经验、技能水平、情绪状态 、外部环境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运动员的决策过程。
训练目标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运动中的挑战和情境 ,提高其表现和竞争力。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包括模拟训练、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心理训练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境,提高其决策和判断能力。同时,运动员还需 要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体能和心理素质。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ppt
体育活动
类型 强度 持续时间 频率
运动愉快感
产生控制感 转移注意 产生恍惚 体温升高 释放儿茶酚胺 释放内啡肽
心理健康
改善情绪 完善个性 好的自我概念 改变睡眠模式 改善认知活动 心理治疗效应
一、改善情绪状态
改善情绪状态是研究者们用来检查体育 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指标。体 育活动的情绪效应,有短期效应和长期 效应两种。
二、完善个性特征
A型行为特征:急躁、争强好胜、易激动、 整天忙忙碌碌、做事效率高。易产生冠 心病。
体育活动可改变A型行为特征。 体育活动对个性整体结构变化产生影响。
二、体育活动的强度
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体育活动能取 得较好的心理效应。相反,大强度的体 育活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焦虑等消极的 情绪。研究还表明,长期进行中等强度 的体育锻炼能够治疗非精神病患者的抑 郁症。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中等强 度比大强度的活动更合适。
三、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20~30min?或60~90min ? 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的竞赛活动不会
第三节 体育活动特征与心理健康 的关系
一、体育活动的类型 二、体育活动的强度 三、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 四、体育活动的频率
一、体育活动的类型
伯杰(Berger)1988年指出,有氧运动、 封闭式运动、没有人与人之间竞争的运动, 有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对此观点虽有 争议,但是,显然,不管是哪一种体育活 动类型,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与个人的喜 爱程度以及与是否能从某一种活动中取得 乐趣有一定的关系。
一、身心关系的解释
运动心理学课件第2版-第11章 运动中的不良行为
✓ 教练员需要密切观察运动员的行为,将有攻击迹象的运动员从场中换 下。更进一步,教练员可以教导运动员控制情绪,以及应对挫折反应 的技能。
✓ 此外,教练员还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创设挫折情境,使运动员有机会 联练习挫折时的情绪管理策略,以提高其挫折应对能力。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四、运动中攻击行为的预防
(三) 教导适当的行为 ✓ 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预防攻击行为的有效途径。教练员可以通 过社会学习的策略,首先解释运动中的适当行为和不当行为, 进而通过直接强化,榜样,替代性强化等,教会运动员展现适 当的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一、兴奋剂及使用兴奋剂
(一) 兴奋剂及使用兴奋剂的概念 ✓ 兴奋剂(dope),全称运动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 和方法的总称。 ✓ 使用兴奋剂(doping)是指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使用某种对运动员健康 具有潜在危害的临时性物质或方法(IOC Medical Commission, 2000, 转引自毛志雄, 2007b)。 ✓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唯一目的是通过训练外手段,人为且不正当地 提高运动成绩,但是使用兴奋剂也会极大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的理论
(一) 本能理论 ✓ 本能理论(instinct theory)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Freud, 1950),他认 为,人有生与死的本能,攻击是死的本能的一种表现。因此,攻 击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会导致攻击能量的产生及积累,当攻击 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攻击另一个生命体或经由宣 泄得以释放。 ✓ 尽管有些运动员和教练员认可攻击的本能理论,然而,本能理论 并未得到很好的支持。
体育心理学---第十一章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
比赛中的风云突变欧洲冠军杯(曼联门将法比安·巴特斯)
h
27
由哈笛和法基移植了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解释生 理唤醒、认知焦虑和操作成绩之间复杂关系的三维突变模 型。所谓认知焦虑,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力消极的评价 而引起的焦虑。该模型认为,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 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是一条类似平滑的倒U型曲线。当认 知焦虑较高时,过高的生理唤醒将导致突变性反应,使操 作成绩下降。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起决定性的作用。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中
高
唤醒水平
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
最初是由赫尔(Hull,1943)构想出来以解释复杂的技
能操作的,后来得到了斯潘斯等人(spence &
Spence,1966) 的修正 h
14
倒U形假说(Inverted U Hypothesis) P168
高
运
动 表
中
现
低
低
赛前赛中的状态焦虑同最佳功h 能区的比较
22
多维焦虑理论
认知焦虑
认知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
躯体特质焦虑
认知状态焦虑
状态焦虑
躯体状态焦虑
躯体焦虑
焦虑的多维性示意图
h
23
马腾斯1982年提出,将运动竞赛焦虑分为
: 1、认知状态焦虑:是指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
认知到有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 多比赛结果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主要以担忧失败、对自己讲一些消 极的话,以及不愉快的视觉想象为特征。
h
3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 P174
❖(一)特质焦虑 ❖(二)自尊
运动心理学PPT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 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 过程。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
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 中少走弯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 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的 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
什么叫做运动归因?
20世纪80年代后,对归因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 是因为个体对自己在体育运动中成败原因的认知 影响着他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努力程度和坚持性。 通过改变归因方式可以改变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 行为。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体育教师或教练要提高体 育学习、运动训练的效果就必须及时了解学生或 运动员的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动态,并帮助他 们对已出现的体育学习或运动训练、竞赛结果进 行正确的归因,有其是对成绩不佳者要进行良好 的归因训练,避免他们形成习得性无助感,使他 们以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 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们 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原因: 1、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2、努力,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3、任务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任务的困难程度; 4、运气,个人自认为此次各种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 5、身心状态,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 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6、其他因素,个人自觉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 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 或评分不公等)。
第一节:运动中的归因
什么叫做归因?
实例 考试没有通过或者没有考好 ,我们都会 给出自己一个没有考好的答案。 例如: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自己不够 细心、或者觉得是因为自己太紧张了什么 的。 因为环境不好,太吵了影响到自己或者是 觉得老师老站旁边影响到自己“发挥”的 缘故。
运动心理学运动归因PPT.
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 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 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 丧失。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 影响 。
马里斯和安舍尔(Marisi & Anshel)1976年进行了一项有关习 得性无助的实验,要求被试用一手持仪器接触一直径约一英寸 的转动金属盘。各组被试安排如下: (1)关联性应激组:如果操作成绩一旦低于4次练习中的最佳 成绩,即被施予电击。 (2)非关联性应激组:不考虑被试的操作成绩而给以无规律的 电击。 (3)控制组:完成同样的操作任务,但不进行电击。 实验结果:
大量实验表明,个体对学习成功的归因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般来说,幼儿和小学生看重努力的作用。但当学生进 入初中时,努力的价值逐渐贬值,他们会越来越感到努 力会表明自己能力低下。这种感觉与年俱增,到了大学 阶段,就把能力看作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归因与情绪体验和工作积极性的关系
行为结果 归因方向
实例
协变性原则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 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 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 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 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 则(Covariation Principle)。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的作用。也就是说,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倾向易作外在归因,而 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倾向易作内在归因。 实验结果表明,胜利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如技术和 努力,失败者则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如运气不好。另 一方面,旁观者的解释却又大不相同,他们认为胜利者的取胜是 由于运气好和其他外在因素,而失败者却是败于技术不高,努力 不够。
运动心理学PPTppt
运动心理学家需要与其他领域的 专家合作,如医学、康复学、社 会学等,以共同解决运动心理学
领域的重大问题。
未来需要加强运动心理学家与教 练、运动员和大众健身参与者的 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运动事业 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主要观点与结论
运动心理学在提高运动员表现、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增强运动动机、减少运动损 伤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调节和心理训练是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应用重点。
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研究问题和情境。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是指通过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来改变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以达到 适应社会生活和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心理调适可以帮助运 动员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
运动教育是指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 展。在青少年和儿童时期,运动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身体素 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内容分析法
01
02
03
内容分析法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影 视、图片等资料进行分析 和处理,从而得出心理学 结论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可以对大规模的文献资料 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探 索文献内容背后的心理学 规律。
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分析结果可能受到所选资 料的影响,有时候难以得 出可靠的结论。
05
02
运动心理学核心概念
运动动机与心理特征
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心理动机
运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目标设置、自我效能、内外部奖励
季浏《体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康复】
圣才电子书
①应对行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应对行为是指任何能帮助运动员对付应激的行为。个体缺乏良好的应对行为,如良好的
睡眠行为、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安排等,会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危险。
②社会支持
来自父母、朋友、教练、队友等的社会支持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调节
2/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Williams 和 Adersen(1998)提出了一个以应激反应为核心的“应激一运动损伤 理论模型”。应激一运动损伤理论认为:
(1)运动员在面临潜在的运动应激环境时,对自身能力资源与任务要求之间的认知评 估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预测运动损伤发生的核心因素。
该阶段运动员持有“为何是我”的态度,经常表现为愤怒恐慌、抑郁、孤独、自怜等情
绪状态。
(3)许愿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以此来改变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运动损
伤这一事实。但如果到一定时间后仍未康复,受伤的运动员必将退回到愤怒阶段,或者进入
到抑郁阶段。
(4)抑郁阶段
当运动员最终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伤痛或肌肉等损伤问题,就会变得孤独、自我怜悯,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简述人格与运动损伤研究的情况。 答:特质焦虑、控制点、成就动机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 (1)特质焦虑 运动员竞赛特质焦虑高低与其发生率和损伤程度成显著正相关。 (2)控制点 控制点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控制点通过影响运动员对潜 在应激情景的认知评估而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心理学家将控制点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内部 控制和外部控制。 ①内部控制 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因素所决定 的,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 ②外部控制 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认为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着自己的行为。 (3)成就动机 Meclay 等(1989)发现,遭受严重运动损伤的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很高。
运动心理学教案课件
运动团队心理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个性化原则
尊重每个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因人施教;
系统性原则
将心理建设纳入运动训练的整体规划中,与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等相结合;
运动团队心理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 保密性原则:尊重团队成员的隐私权,不泄露个人信息和 心理咨询内容。
运动团队心理建设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咨询与辅导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方法
认知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情绪调节法、模拟训练法。
手段
心理咨询、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发展历史
运动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现状
当前运动心理学已经成为体育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研究成果广 泛应用于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等方面,为提 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运动心 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运动损伤 的心理康复、运动团队的心理建设等方面。
动机与激励
探讨运动员的动机水平和激励方式对运动表现的 影响,包括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归因与运动表现
探讨运动员对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因方式,以及 这些归因方式对后续运动表现的影响。
意志过程与运动表现
意志力与坚持性
目标设置与实现
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的意志力和坚 持性,以及这些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方法。
80%
自动化阶段
技能执行达到高度自动化,无需 意识控制,且能根据情境灵活调 整。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心理因素
注意
集中注意力于相关刺激,忽略 无关刺激,有助于运动技能的 学习。
运动心理学PPT
第三章:运动心理学中的自信心
第三章:运动心理学中的自信心
• 自信心的作用 自信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心理状态具有重要影响,是成功的关键。
• 如何培养自信心
如何培养自信心
• 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提升其竞技表现。
04
第四章:运动员的动力来源
第四章:运动员的动力来源
• 内在动机 解释内在动机对运动员的积极影响,激发其持续参与运动的动力。
THE END
THANKS
• 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理解个体的运动行为原因,提高运动表现和享受运动的乐趣。
02
第二章: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运动动机 了解个体参与运动的动机,可以帮助激发其积极的运动行为。
• 运动焦虑 探讨运动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运动焦虑水平。
03
• 外在奖励 探讨外在奖励对运动员动机的影响,并对其使用进行适当的引导。
05
第五章:应对比赛压力
第五章:应对比赛压力
• 比赛压力的影响 研究比赛压力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表现的影响,提供相应的策略应对。
• 压力管理技巧 介绍一些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高效的表现。 以上是本次运动心理学PPT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运动心理学PPT
2023-09-11
CONTENTS
• 第一章: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 第二章: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第三章:运动心理学中的自信心 • 第四章:运动员的动力来源 • 第五章:应对比赛压力
01
第一章: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运动心理学
•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对个体心理状态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 课件
动物天敌同笼生活实验一个铁笼中间用透明玻璃作为墙壁相隔分为两室,一室放入兔子,隔壁放入猎狗,猎狗见着兔子就凶狠追咬,兔子在笼中乱窜,无路可逃,它终日在猎狗监视之下,不思饮食,夜不敢睡,惶惶不可终日,结果体重锐减,甲状腺机能亢进,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有的兔子在1周至1月后死去,但并无感染疾病的证据。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应激的概念“应激(stress)”一词的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过程我们大多数人谈到应激时,通常所指的是来自周围所感受到的压力:学生--学业教师--教学任务医师--应付病人运动员--竞技能力与比赛成绩。
究竟什么是应激?应激是个体面临或察觉(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刺激)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或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对概念的理解应激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引起机体应激的生物、心理、社会刺激(应激源);个体对刺激和应激情境的反应;刺激物与机体之间的互动(中介机制);个体对应激过程的应对(处理或应对过程)。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理解:对概念的理解2.应激是一种刺激物: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四个方面,这些刺激物构成应激源;3.应激是一种反应:是个体对刺激或应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3.应激是个体对环境威胁和挑战的一种适应和应对过程,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和不适应的;4.应激过程受个体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认知评价在应激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应激的意义消极意义:频繁、强烈而突发过度的应激可造成机体唤醒障碍、适应能力减弱;慢性、持久的应激可耗竭机体储备,影响身心健康;应激引发的适应不良、负性认知等会导致机体出现行为障碍,如自杀、物质滥用等。
二、应激的意义积极意义适度应激是维持身心功能的必要条件;适度应激有助于机体提高生存适应能力;适当应激可以唤醒动机,激发潜能。
四、应激源应激源(Stressor)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或者说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及/或生理反应的刺激。
运动心理学11-12
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的控制和参与降到较低的程
度,操作仍可以表现为熟练和流畅;
在特殊的背景下,意识调节和控制会自动加强, 以调整运动操作适应运动背景的变化。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运动技能及分类 (二)运动技能分类
1.以与操作的技能肌肉系统的大小分
大肌肉群技能:指以大肌肉群活动为主的运动技能。
运动心理学
课次 11~12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重要问题
运动技能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特征 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 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阶段和途径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原则、测量与评价
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心理 2.同化和顺应 ②顺应:指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 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 当新观念与原有知识之间可以融洽相处时,新观念 的进入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知识结构。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运动技能形成心理 同化意味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观 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 顺应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 的磨合、协调,它体 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
实现某种特定任务目标的操作方式。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运动技能及分类 1.运动技能的特征: ⑴技能是知识在完成实践任务中的深化和运用。 ⑵技能是后天习得的。 ⑶技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进行的操作。 ⑷技能是由存在联系的、一系列操作构成较为固定 的方式。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二) 社会学习理论 ✓ 与本能理论认为攻击是与生俱来的观点相反,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认为,攻击是个体经由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后在出 现类似行为时,得到强化而习得的,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 在竞技体育中,父母的攻击行为、教练对裁判的言语攻击、青少年 运动员所崇拜的榜样运动员的攻击行为,都对其产生了示范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得到了相关证据的支持。而且, 因其强调重要他人在攻击行为的发展及控制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对 竞技运动中攻击行为的预防具有实践意义。
二、运动员兴奋剂使用的原因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二、运动员兴奋剂使用的原因
(二) 心理原因 ✓ 动机
• 提高自信 • 高成就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都可能促使运动员使用兴奋剂 • 自我决定动机也影响兴奋剂的使用
✓ 人格特征
• 适应不良 • 抵制兴奋剂自我效能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二、运动员兴奋剂使用的原因
引例
2007年10月6日,32岁的美国“田径女皇”琼斯承认,她在2000年 悉尼奥运会前使用了类固醇类兴奋剂。琼斯在悉尼奥运会共获 得三枚金牌和两枚铜牌,并囊括了当年美联社、路透社、ESPN (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和国际田联评选的年度最佳女运动 员奖项。琼斯事件被认为是体育史上最大的欺骗事件之一。她 本人也成为第一位奥运会跨届之后仍被追缴金牌的选手。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一、兴奋剂及使用兴奋剂
(二) 兴奋剂的分类 ✓ 在竞技及健身运动领域,依其使用目的,可将兴奋剂划分为表 现 增 强 性 药 物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和 娱 乐 性 药 物 (recreational drugs)。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四) 一般攻击模式 ✓ 一般攻击模式认为,个人、情境是攻击行为的输入源,两者及 两者间的独特交互作用决定了个体的攻击倾向,即采取攻击行 为的可能性。 ✓ 一般攻击模式从个人、情境及两者交互作用的角度解释攻击行 为,较先前对攻击行为的解释更具综合性。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 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 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将挫折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有机结合, 重视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减少运动中的 攻击行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四) 道德归因理论 ✓ 道德归因理论(moral reasoning theory)由布莱德梅尔提出 (Bredemeier, 1994)。该理论以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的 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认为,个体进行攻击的意愿与其所处的 道德发展阶段有关。 ✓ 道德归因理论重视归因在攻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也提示我们: 教练员、体育官员和全社会应重视竞技体育环境中道德氛围的 建设,以预防竞技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 挫折—攻击理论 ✓ 挫折—攻击理论(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本质是攻击的动机 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是个体目标受到阻碍或失败的直接结果之 一,挫折引发了攻击动机,进而导致攻击行为的产生。 ✓ 伯克维茨(Berkowitz, 1994)完善了挫折攻击理论(revised frustrationaggression theory),提出了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该理论认为,挫 折并不必然导致攻击行为,而是通过提高唤醒水平,增加愤怒情 绪等,提供了攻击的准备状态。实际攻击行为的发生,依赖于与 攻击相联系的刺激因素,这些刺激因素是个体在后天习得的,促 使受挫个体产生攻击行为的线索。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个体因素 1. 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
• 如果运动员主观上觉得对手企图伤害他们,那么,他们更倾向于 “以牙还牙”,主动采取攻击行为。
• 具有高攻击性的运动员更倾向将对手偶然的行为感知为具有攻击 意图,忽视对比赛本身的关注,导致其更可能采取攻击行为。
• 与替代强化相对的是替代惩罚,如果观察到榜样的攻击行为受到 惩罚时,相应地也会减少个体的攻击可能性。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个体因素 4. 外部奖励
• 外部奖励指存在于人际之间,来源于他人的奖励,可以是有形奖励, 地位奖励,受伤时的安慰,以及厌恶态度的缓解等。
2. 目标定向
• 与任务定向的运动员相比,自我定向的运动员更看重社会比较和 战胜他人,更倾向于认为比赛中的攻击行为是合理的,是比赛获 胜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个体因素 3. 榜样及替代强化
• 在竞技体育中,当运动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观察到职业选手 在赛场表现出攻击行为,并未因此受到惩罚时,会提高其攻击的 可能性,并在适宜情况下采取攻击行为。
5. 去个性化
• 去个性化指个体的独立感及责任感降低或丧失(Festinger, Pepitone, & Newcomb, 1952)。在运动队中,当运动员失去个体感,逐渐与团 队的要求一致,且对一些行为的个人责任弱化时,个体的攻击行为 增多。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 竞赛及社会环境因素 1. 比分差距
6. 团队的道德气氛
• 团队道德气氛与攻击行为间存在密切关系(Stephens, 2001; Stephemp; Kavanagh, 2003)。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四、运动中攻击行为的预防
(一) 了解何时攻击最可能发生
✓ 挫折情境会提高运动员攻击的可能性,如比赛失利,认为裁判不公, 感觉尴尬,身体疼痛或比赛失准时。教练员需要了解与运动员攻击行 为相关的情境线索,以便能够及早地发现和控制攻击行为。
➢ 攻击行为既包括身体攻击,也包括言语攻击。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一、运动中攻击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 攻击行为具有四个特点(Gill, 2000): ✓ 它是一个行为,而非态度、情感或动机,想攻击某人并不能构 成攻击行为; ✓ 具有指向性,或是故意的行为; ✓ 其意图是损害或伤害; ✓ 行为指向有生命的个体,某运动员怒摔球拍不能视为攻击行为。
引例
1994年,美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亨里奇因厌食症导致多器官衰竭而 离世,年仅22岁,体重仅21公斤。亨里奇曾经被教练告知体重过 重,因此她拼命节食,然而节食又导致了她的竞技能力下降。最 终她因体重及竞技能力的原因,未能入选美国奥运代表团。
请思考:
➢ 这些行为对竞技体育有何影响? ➢ 哪些因素影响这些行为的发生? ➢ 哪些策略能够预防和控制这些行为?
4. 联赛排名
• 对联赛排名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排名最靠前 的队伍,其攻击行为最少,相反,排名靠后队伍的球员更容易出 现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 竞赛及社会环境因素 5. 比赛的时间段
• 比赛的时间段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在领先及落后队伍中不同。
• 当比赛双方比分接近时,攻击行为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比赛关键 时刻的惩罚,对决定最终胜负具有关键作用。
2. 主客场因素
• 主客场因素与攻击行为有关,但这种关系取决于运动项目。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三、运动中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二) 竞赛及社会环境因素 3. 比赛结果
• 如挫折—攻击理论和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一 样,在比赛中,胜利者表现出较少的攻击行为,而失利者则表现 出较多的攻击行为。
(三) 教导适当的行为 ✓ 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预防攻击行为的有效途径。教练员可以通 过社会学习的策略,首先解释运动中的适当行为和不当行为, 进而通过直接强化,榜样,替代性强化等,教会运动员展现适 当的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二节 运动中的兴奋剂使用
一、兴奋剂及使用兴奋剂
(一) 兴奋剂及使用兴奋剂的概念 ✓ 兴奋剂(dope),全称运动兴奋剂,是国际体育组织规定的禁用药物 和方法的总称。 ✓ 使用兴奋剂(doping)是指为提高运动成绩而使用某种对运动员健康 具有潜在危害的临时性物质或方法(IOC Medical Commission, 2000, 转引自毛志雄, 2007b)。 ✓ 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唯一目的是通过训练外手段,人为且不正当地 提高运动成绩,但是使用兴奋剂也会极大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二、攻击行为的理论
(一) 本能理论 ✓ 本能理论(instinct theory)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Freud, 1950),他认 为,人有生与死的本能,攻击是死的本能的一种表现。因此,攻 击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会导致攻击能量的产生及积累,当攻击 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攻击另一个生命体或经由宣 泄得以释放。 ✓ 尽管有些运动员和教练员认可攻击的本能理论,然而,本能理论 并未得到很好的支持。
(二) 修正攻击反应
✓ 教练员需要密切观察运动员的行为,将有攻击迹象的运动员从场中换 下。更进一步,教练员可以教导运动员控制情绪,以及应对挫折反应 的技能。
✓ 此外,教练员还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创设挫折情境,使运动员有机会 联练习挫折时的情绪管理策略,以提高其挫折应对能力。
第一节 运动中的攻击行为
四、运动中攻击行为的预防
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运动心理学(第2版)
毛志雄 迟立忠 主编
第十一章 运动中的不良行为
引例
美国职业篮球联赛(2004)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暴力事件发生在 2004年,对此,NBA官方给予了联盟史上最重的罚单:肇事的阿 泰斯特、杰克逊被禁赛,步行者队被从东部劲旅中除名。这场暴力 事件源于一次上篮,华莱士被阿泰斯特从背后恶意侵犯,导致双方 球员发生冲突。正当两边球员逐渐平复时,一位球迷将酒瓶重重砸 在阿泰斯特身上,阿泰斯特顿时大怒,冲入观众席揪住该球迷就是 一顿暴揍,球迷们立即开始围攻阿泰斯特,杰克逊见状冲入观众席 。至此,一次场上的攻击行为彻底演变成了体育暴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