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评

摘要: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时代的不同也决定了思潮演变的不同,女性文学思潮也遵循着这一规律。由于各种原因,80年代及以后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本文就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影响作了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思潮阶段影响

引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这也使得中国女性在文学创作方面受到极大的束缚。而随着中国封建体制的瓦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文学创作方面,中国女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女性文学思潮。

一、什么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

作为在漫长的时代中通常被历史遮蔽的潜流,女性文学是在对文化中男权意识的揭露中凸显出来上的。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已有的审美标准(男性中心)进行批判来影响读者,以期改变过去文学中存在的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争取建立一种全新的包容两种性别的文化经验,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一个文本是不是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它是否和与男权意识相对的女性意识相联系。通常谈女性写作时,指的是女性与她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女性写作未必一定就是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仅是一种创作思潮,也是一种理论思潮。8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它开始影响甚至摧毁了中国女性注意文学评教与创作。90年代以后,女性性别身份的认同开始与个人化写作结合起来,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八九十年代之交,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女性写作也在这一时期渐为人们所认知,女性生命本体的自觉和冲动开始暗合了女性文学主义的文学素质。

2、随着社会的发展,伴着多元化时期的到来,各种文学创作层出不穷。文化上百花齐放的方针的制定,更是为女性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社会保障。

(二)女性自身的原因

1、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2、来自历史、社会各方面的长期压迫使女性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解放与发展。

三、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的演变历程

新时期女性作家受传统文化思维的拘囿,她们最初的女性意识表现为理想爱情。这种理想爱情现实上表现为理想男性,男性寄托是女性意识的外化表现。随

着经验的丰富,他们认识到这种思维的局限,现实中的教训也使她们反思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对男性的失望使她们进入事业寄托的阶段。然而,当时的事业意识是一种高悬的存在,充满了精英的体验。而女性的事业寄托心理来自于对这个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组成的世界的逃避,是女性产生受伤感之后的的自我心理保护。因此,事业寄托下的的女性意识是不可能持续很久的。于是,女性意识的自身深化与发展的惯性力,以及新的文学领域的牵引力,种种力量构成的合力促使女性作家开始认真思考女性意识。而对女性性意识的思考又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铁凝式的女性存在的历史文化反思,另一种则是王安忆式的女性存在的自然科学反思。

四、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的具体表现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或从历史深处走来,或后起于新时期文坛,都高举“人的自觉”和“女性自觉”两面大旗,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由“女人与社会”,渐次拓展为“女人与男人”、“女人与自我”、“女人与女人”等性别关系的女性言说。新时期女性文学随着对人的全面理解和女性自我实现的追求,思想艺术风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女人与社会

这一阶段,与人的解放相应的女性文学,表达对一种新的人与人关系的渴望,谈的基本上还是一些社会话题。这一阶段涌现出了张洁、铁凝、王安忆、路星儿、张欣、舒婷等一批女作家。她们的作品继承了五四新文学传统,表现出对爱与美、对精神理想的热烈追寻,在风格上具有女性书写的天然标志,如观察细致、敏感等,并且重塑了女性的温柔、善良、无私等特质。

以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小说写了母亲钟雨是一个有名的爱情小说家,她虽然没有丈夫,却有着女儿和一个自己的家,母亲只关心婚姻的实质而不关心它的结果。母亲因忧郁而枯萎,她和一个没有任何爱情可言的人结婚,最后导致分手。同时,母亲也有很多心事,却从来不肯告诉女儿……张洁细腻地将母亲的感情波澜和心理变化写得非常透彻,并且通过母亲的行为、神态、以及语言来体现了她想要赞颂的热爱生活、有事业心、坚持人的尊严、互相理解与尊重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境界。在母亲去世后,按照母亲的要求,作者亲手为母亲烧掉了那套她钟爱的小说集—契诃夫的小说集来为她陪葬,却没有烧掉母亲的手记—《爱,是不能忘记的》,也正是这本集子最后成了作者研究母亲爱情观的重要依据,这里面深刻描写了母亲、细腻、深沉、心被强烈而无望的爱所煎熬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的形象。

小说的中心写的是是母亲的一颗不能被忘记的受爱煎熬的心,它在对爱清的追求与条条框框的现存道德规范之中苦苦挣扎、痛苦呻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婚姻与爱的观念,对理想的爱情的不懈追求。

这篇小说是“渴求摆脱镌刻着私有制度烙印的一切习惯、情感、规范和传统,渴求摆脱那散发着市侩气息的、庸俗的婚姻关系……”。它要表达的是人类在感情生活上的难以弥补的缺陷,所以说,作者企图探讨和提出的,并不是一般的爱情问题,而是社会学问题。

这一阶段出现的作品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抗抗的《爱的权利》和《北极光》、宗璞的《弦上的梦》、茹志娟的《草原上的小路》、刘真的《黑旗》等。都标志着在封建传统与“左”倾思潮双重压一下的女性意识开始苏醒。但这些作者多数仍以关心社会和“人”的命运作为写作的策略,对女性一般偏重于其

人道的、启蒙的和伦理的意义,其时女性意识并没有全面觉醒。

(二)第二阶段:女人与男人

第二阶段,部分女作家的创作渐渐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作品中有了“爱”,甚至开始出现了“性”,铁凝的《麦秸垛》,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在加深加强,增多了女性“私人化”的“欲望”成分。她们的突出特点是,从个人体验出发,对启蒙主义的女性意识加以拆解和弱化,并强调女性在社会体验、身体、文化以及心理上都不同于男性,肯定女性的独立性及其诉求。这些作者特别专注于女性的性别身份在社会中逐渐形成并受到压抑的过程,即女性成长主题,尤其偏重于对视为禁忌的性别体验的描绘,传达出女性被抑制的追求自我实现和寻求平等的性别意识。

这一阶段出现的作品:张洁的《方舟》、《无字》,张抗抗的《隐形伴侣》、《赤彤丹朱》,王安忆的“三恋”等文学创作依然保有比较厚实的历史和人性内涵。

(三)第三阶段:女人与自我

90年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奔涌于中国,女性主义也从隐蔽的话语转变为公开的话题。时代语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复杂的原因,女性主义也成为很多女性作家的自觉意识。许多女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由“作家”身份向“女作家”身份转移,不单女性写作人数增加了,写作上也出走了明显的秘密化倾向。女性文学进入第三阶段,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变得异常活跃起来。陈染、海男、林白等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女性作家们从风格、情节、人物、视角等方面对男权话语进行集体的颠覆,从女主人公的成长记忆以及个人命运中寻找女性受到压抑的种种原因。

这一阶段的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具有相当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借着这本小说,林白有意总结她早期的生活及创作经验,并思索一个女性为写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全书是始自五六岁林白抚摸自己,初识身体的欲望,一路描写了她的少年学习经历、初燃的创作野心、流浪四方的奇遇、一再挫折的恋爱、以及被迫堕胎的悲伤等情节。她最后辗转由家乡来到北京,“死里逃生,复活过来”林白洋洋洒洒地写来,颇有不能自已的时候;但全书的形式虽不够精致,仍有一股直率动人的力量。

除此之外,陈染的《私人生活》、海男的《女人传》等大多是带有回忆和揭晓性质的自传性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扩大的女性欲望。“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女性写作”等概念频繁出现,成为当时女性创作激越姿态的概括性命名。

第四阶段 :女人与女人

这一阶段代表作品有棉棉的中短篇小说:《盐酸情人》、《我们害怕》、《我是个坏男人》、《熊猫》、《啦啦啦》、《白色在白色之上》以及长篇小说:《糖》、《社交舞》、《声名狼藉》、《于忧郁的明天升上天空》。卫慧的《像卫慧那样疯狂》、《水中的处女》、《欲望手枪》、《上海宝贝》、《我的禅》。

棉棉的拟自传体长篇小说《糖》正是围绕着“自由和选择”这一既古老而又时新的话题,叙述了一个“问题女孩”红和她在青春迷途中邂逅的几个同样有“问题”的少男少女的故事。

《糖》是一个另类女孩的真实故事,她无法选择,她的故事从何时何地开始,她自己也无从选择,她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随时随地都可能一跌到底,但是那根坚韧的神经、那种坚强的生命力支撑着她,直到写作带着医生的使命走进她的生活,她的生活因此而改变了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