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电渗析
电渗析
膜支架
O
3. 液膜分离原理
C 液料 R C+R→P 液膜 液膜
R1
液料
液料 液膜
C+R1 → P1
(c) 膜中化学反应
(a)选择性渗透 (b)滴内化学反应 液料 液膜
(d)萃取和吸附
-32-
苯胺废水的分离处理: 取V油: V内水=1:1, (V油:煤油-磷酸三丁脂-Span80, V内水:稀盐酸液或稀硫酸液); 高速搅拌一定时间,形成 O/W型乳液型液膜; 将O/W型乳液放入苯胺废水中,搅拌,分散,形成 W/O/W型 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搅拌速 多重乳状液。
系列:将多台电渗析器串联起来成为一脱盐整体称为一 系列 -9-
一对正、负电极之间的膜堆称为一级 具有同一水流方向的并联膜堆称为一段
-10-
组装形式:
可按级段组装成各种方式
增加级数可降低电渗析的总电压,增加段数可以增加脱盐流 程长度,提高脱盐率 一般每段内的膜对数为150-200对,每台电渗析器的总膜对 数不超过400-500对 附属设备 整流器、水质检测、水量计量、升压升泵、预处理装置、 进出水管路、酸洗设施等
电位差
浓度差
悬浮物、颗粒 筛分 物、纤维和细 菌 水、溶剂、离子 胶体、大分子 筛分 和小分子 不溶解的有机 0.0004-10μm 物 筛分+溶 溶质、二价盐、 水和溶剂 解/扩散 糖和染料 水、溶剂 溶质、盐(SS、 溶剂的 扩散 0.0004-0.06μm 大分子、离子) 电离离子 离子交 非解离和大分 换 0.0004-0.1μm 子物质 低分子物质、离 溶质扩 溶剂,分子量 子 >1000 散 0.0004-0.15μm
留的无机盐。
而且,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效果不同,对单价离子 的截留率低(10%-80%),对二价及多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
电渗析法 .pptx
极区:包括电极、极框和导水板。 电极:为连接电源所用 极框:放置电极和膜之间,膜帖到电极上去,起支撑作用。 压紧装置:是用来压紧电渗析器,使膜堆、电极等部件形成一个整体,不
致漏水。
在阴极上:
H2O —→H++OH2H++2e —→H2↑ Na+ + OH- = NaOH
在阴极室由于H+离子的减少,放出氢气,极水呈碱性反应,当极水中台 有Ca2+、Mg2+和HCO32-等离子时,会生成CaCO3和Mg(OH)2等沉淀物,在 阴极上形成结垢。在极室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电极反应产物,以保证电渗 析过程的正常安全运行。考虑到阴膜容易损坏,并为防止Cl-离子透过
1.离子交换膜及其作用机理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选择透过性能,主要分为
阳模和阴模,按其模体结构,可分为异相膜、均相膜、半均相膜3种。 异相膜的优点是机械强度好、价格低,缺点是膜电阻大、耐热差、透水
性大。均相膜则相反。
(1)选择透过率: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理想的, 因为总是有少量的同号离子(即与膜上的固定活性基电荷符号相同的
推动力 浓度差 电位差 压力差 压力差
分离对象 离子、小分子
离子 大分子、微粒 离子、小分子
渗透:膜使溶剂(水)透过的现象称为渗透。 渗析:膜使溶质透过的现象称为渗析。
1.离子交换膜及其作用机理 2.电渗析原理机过程 3.电渗析器的构造与组装 4.电流效率与极限电流密度 5.极化与沉淀 6.电渗析器工艺设计与计算 7.电渗析技术的发展
电渗析
直流电场下,双极 性膜可将水离解, 能够将水分离成H+与 OH- 两种离子,可作 为H+与OH-的供应源。
离子交换膜的主要性能
交换容量(IEC):每克干膜所含活性基团的毫克当量数, 单位为meq/g交换容量高,选择透过性好,导电能力强 ,但溶胀度大,影响机械强度一般约为2~3meq/g 含水量:膜内与活性基团结合的内在水,以每克干膜含水 质量表示,一般含水量为20-40% 膜电阻:关系工作所需电压和电能消耗,通常越小越好 选择透过度:常用反离子迁移数和膜的透过度来表示一般 要求大于85%,反离子迁移数大于0.9,并希望在高浓度 电解质中仍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
膜堆
二、电渗析器的组装
电渗析器的组装依其应用不 同而有所不同。其组装的情 况是用级和段来表示的。 级:一对正、负电极之间的 膜堆称为一级; 段:具有同一水流方向的并 联膜堆称为一段。
三、电渗析器的级与段
一级一段特点是产水量与膜对数成正比,脱盐率取 决于一块隔板的流程长度,常用于大、中制水厂 ,可含200~360个膜对; 二级一段(多级一段)使操作电压降低,便于低操 作电压下获得高产水量; 一级两段可增加脱盐流程长度,提高脱盐率,适用 于单台电渗析器一次脱盐,中、小型制水厂; 多级多段发挥两者优点,同时满足对产量和质量的 要求。
天融净化公司的电渗析器具除盐率
海水、盐泉卤水制盐
电渗析浓缩海水蒸发结晶制备食盐,不受地 理气候限制,易于自动化和工业化
废水处理
⑴ 造纸工业废水处理,利用电渗析法处理造纸工业的亚硫酸 纸浆废液和洗浆废水及碱法造纸黑液,从中回收化学药品 ,已得到工业应用。 ⑵ 从芒硝废液中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 ⑶ 从酸洗废液中制取硫酸和沉淀重金属离子。 ⑷ 电镀废水和废液处理,含Cd2+、Cu2+、Ni2+、Zn2+、Cr6+等 重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的电镀废水都适宜用电渗析法处理, 其中应用最成熟的是含镍废水处理。 ⑸ 从放射性废水中分离放射性元素,然后将其浓缩液掩埋。
渗析与电渗析PPT课件
限图电6-1流3密度为i频Lim繁后倒,极甚电至渗可析能装发置生流水程的图电渗析,这就是发生在电渗析过程中的浓度极化。
渗析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其易透盐酸难透铁盐的特性是膜内空壁成正电场,加之H+比Fe2+水化半径小,扩散阻力小。 无隔板电渗析器研制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新构件,这种构件要能取代离子交换膜和隔板。
电膜和非荷电膜,它可以是多孔的也可以 图6-4 螺旋卷式血液渗析器
无隔板电渗析器研制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新构件,这种构件要能取代离子交换膜和隔板。 图6-4 螺旋卷式血液渗析器 膜的污染对膜性能的影响更为严重,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不同的物质这三种阻力在总阻力中所占 的百分比是不同的。Colton曾考察了血液透析 系统,得到的结果如图6-3所示,分子量较小 的尿素(60.8,尿酸168.1)来说,渗析膜的阻 力占总阻力的60%,对于分子量较大的VB12来 说都高达90%。这样如果改进操作状态,减少 两液膜的阻力,则有利于低分子物质的通过。
是均质的。评价膜的参数一般包括透过性 渗析器主要有板框式(Kill)、螺旋卷式(Koff),和中空纤维式。
腹膜渗析的原理图如图6-18所示。 无隔板电渗析器研制的关键是设计一种新构件,这种构件要能取代离子交换膜和隔板。
(溶质和水的透过性)、机械强度、生物适应 (6-4)
表6-3 透析液的组成 电渗析过程的研究方向 同时具有离子交换膜和隔板的作用。
等分子量(500-20.000)的尿毒素脱除,如长期 流体的传质阻力集中于膜两侧的边界层中,渗析过程中膜两侧边界层浓度分布如图6-2。
电渗析的原理
电渗析的原理
电渗析是一种利用电场和化学分析技术来分离、检测和分析样品中的离子或分子的方法。
其原理是基于电迁移速度和分子尺寸的差异,通过在两极施加电场,将带电离子或分子引导至电解质介质中的微孔或毛细管内部。
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或分子会受到电场力的驱动,在电解质介质中进行迁移。
由于离子或分子的尺寸、电荷状态以及电解质介质的性质不同,它们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也会有所差异。
在电渗析过程中,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样品的分离。
当电场强度较弱时,迁移速度较快的离子或分子会更早到达另一极,而迁移速度较慢的离子或分子会相对滞留在起始极。
通过收集这些到达目标极的离子或分子,可以进行后续的分析。
而当电场强度较强时,具有较高电荷状态的离子或分子将更容易被引导到目标极。
通过调节电场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样品中离子或分子的选择性收集和分离。
电渗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化、环境监测等领域,可以用于分离和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
其优点包括操作简便、分离效率高、灵敏度高,并且电解质介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适用于不同样品类型的分析。
然而,电渗析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迁移速度差异不大的离子或分子难以有效分离,离子或分子的迁移速度受到温度和电场强度的影响等。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可以结合其他分离技术,如电泳和层析技术,实现更高效的样品分析和检测。
电渗析基本原理 - PowerPoint ______
有机物,某些高价离子和有机物还会污染膜。 电渗析过程中易浓差极化而产生结垢
• 水的压渗
当浓室和淡室存在着压力差时,溶液由压力 大的一例向压力小的一侧渗漏,称为水的压 渗,因此操作时应保持两侧压力基本平衡。
• 水的电离
电渗析运行时,由于电流密度相液体流速 不匹配,电解质离子未能及时地补充到膜的 表面,而造成淡室水的电离生成H+和0H-离 子,它们可以穿过阳膜和阴膜。
电渗析的特点
• 同名离子迁移
与膜上固定基团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穿过 膜的现象。即浓水中阳离子穿过阴膜,阴离 子穿过阳膜,进入淡化室的过程,就是同名 离子迁移。这是由于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 性不可能达到100%。当膜的选择性固定后, 随着浓室盐浓度增加,同名离子迁移率加大。
• 电解质浓差扩散
由于膜两侧溶液浓度不同,在浓度差作用 下,电解质由浓室向淡室扩散,扩散速度随 浓度差的增高而增大。
• 水的渗透
在电渗析过程中,由于淡室水浓度低,渗 透压会使淡室的水向浓室渗透。浓度差愈大, 水的渗透量也愈大,这一过程会使淡水产量 降低。
• 电渗失水
反离子和同名离子实际上都是以水合离子的 迁移,在迁移过程中携带一定数量的水分子, 这部分失水就是电渗失水。随着溶液浓度的 降低,水的电渗透量急骤增加。
电渗析原理及应用
内容提要
• 绪论 • 电渗析基本原理 • 电渗析过程 • 电渗析的特点 • 电渗析的应用
绪论
• 电渗析是膜分离技术的一种,它是在直 流电场作用下,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 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把电解质 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溶液的谈 化、浓缩、精制纯化等目的,目前已成 为一种重要的膜法水处理方法,愈来愈淡化; • (2)加工厂废水、废液的脱盐,有价值物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是一种涉及电化学和传质过程的分离技术,其工作原理可以描述为下述步骤:
1. 选择适当的溶剂系统: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所选的溶剂中,并添加相应的电解质以提供导电性。
2. 创建电场:将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分别插入溶液中,并在它们之间施加一个电流,以创建一个电场。
通常情况下,阳极为圆柱状,位于溶液的中心,阴极则环绕阳极。
3. 选择适当的电压:根据所需的分离效果,选择合适的电压。
过高的电压可能导致电解反应和电极腐蚀,而过低的电压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4. 进行电渗析:在电场的作用下,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受到迁移。
带有正电荷的组分会向阴极迁移,而带有负电荷的组分则向阳极迁移。
这种迁移是由于电泳运移和扩散两种传输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5. 分离收集:阴极和阳极分别收集迁移到它们上面的物质。
这样,混合物中的组分会逐渐分离,并可通过收集电极上的产物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分析。
总的来说,电渗析通过施加电场来利用带电粒子在电泳运移和扩散的作用下的有选择性的迁移,实现混合物的成分分离。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是一种利用电场作用下的溶液流动和质量传递现象的分离技术。
它是通过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场,将带电粒子迁移至相应的电极上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动势和电流的作用,其中电动势是通过施加电场产生的。
当电压施加在电渗析膜中时,电场会引起溶液中带电粒子的迁移。
溶液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沿着电场方向迁移,并通过电渗析膜上的孔洞或选择性通透材料进行传递。
传递过程中,溶液中的带电粒子会被电渗析膜上的孔洞或通透材料所阻隔,从而使其分离。
带电粒子在电渗析膜上的分离程度主要取决于粒子的大小、电荷以及膜的孔径大小和性质。
较大的粒子可能会被膜上较小的孔洞所阻挡,而较小的粒子则可以通过孔洞传递。
同时,电渗析过程中质量传递的方向也会受到电场的影响。
在正向电场下,阳离子会向负电极迁移,而阴离子则会向正电极迁移。
这样,阳离子和阴离子可以被有效地分离。
总的来说,电渗析利用电场的作用和溶液中粒子的大小、电荷等特性,通过电渗析膜上的通透孔洞或材料进行分离。
电渗析技术在水处理、药物制剂、化学分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渗析
电渗析的极化现象对电渗析的运行有很大影响:
(1)极化时一部分电能消耗在水的电离上,使电流效率下降; (2)极化时,在浓水侧的阴膜界面上形成沉淀会堵塞水流通道。 (3)由于沉淀和结垢的影响,膜性能发生变化,机械强度下降, 膜电阻增大,缩短了膜的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极化和结垢,目前采用的措施包括: (1)控制工作电流密度在极限电流密度下运行;
反 渗 透
纯水制备流程示意图
压力 大分子 供水 超滤膜 水 盐 超滤过程 压力(要大于渗透压力) 盐 大分子 供水 反渗透膜 水 反渗透
超 滤 与 反 渗 透 的 区 别 示 意
渗透:是指稀溶液中的水分子自发地透过半透膜进入浓溶液的过 程。 渗透压:是指某溶液在自然渗透过程中,浓溶液液面不断升高, 稀溶液液面相应降低,直到两侧形成的水柱压力抵消了水分子的 迁移,溶液两侧的液面不再变化,渗透达到平衡点,此时的液柱 高差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
电渗析器组装
–膜对:由1张阳膜、1张淡水隔板, 1张阴膜、1张浓水隔板按一定顺序组成的 电渗析器膜堆的最小脱盐单元 –膜堆:若干模对的集合体 –级: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所包含的膜堆称为一级,一台电渗析器的电极 对数就是这台电渗析器的级数
–段: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称为一段
–台:用锁紧装置将电渗析器各部件锁紧成一整体称为一台电渗析器 –系列:将多台电渗析器串联起来成为一脱盐整体称为一系列
渗透压的计算: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而与半透膜本身 无关。计算公式如下(仅适用于稀溶液): π=CRT π— 渗透压(kg/cm2) C — 离子浓度差(摩尔/升) R — 气体常数(等于0.082升· 大气压/摩尔· °k) T — 绝对温度(°k)
第七章电渗析
一、电渗析的工作原理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离子选择性地通过 离子交换膜的过程。
主要用于溶液中电解质的分离。
图7-1是电渗析工作原理示意图。
流程说明:在淡化室中通入含盐水,接上电源,溶液中带正电荷的 阳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方向移动到阳膜,受到膜上带负 电荷的基团的异性相吸引的作用而穿过膜,进入右侧的浓缩室。
带 负电荷的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到阴膜,受到膜上带正电荷的基 团的异性相吸引的作用而穿过膜,进入左侧的浓缩室。
淡化室盐水 中的氯化钠被不断除去,得到淡水,氯化钠在浓缩室中浓集。
再加上膜外溶液浓度过高的影响,在阳膜中也会进入个别阴离子, 阴膜中也会进入个别阳离子,从而发生同名离子迁移。
(2) 电解质的浓差扩散也称为渗析,指电解质离子透过膜的现象。
由于膜两侧溶液浓 度不同,受浓度差的推动作用,电解质由浓水室向淡水室扩散,其 扩散速度随两室浓度差的提高而增加。
⑶水的渗透淡水室的水,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向浓缩室渗透,渗透量随浓度 差的提咼而增加。
第七章 离子交换膜与电渗析电渗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的德国。
1952年美国Ionics 公司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渗析装置,用于苦咸水淡化。
至今苦咸水淡化 仍是电渗析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在锅炉进水的制备、电镀工业废水 的处理、乳清脱盐和果汁脱酸等领域,电渗析都达到了工业规模。
另外,在上世纪50年代末,由日本开发的海水浓缩制食盐的应用, 虽仅限于日本和科威特等国,但也是电渗析的一大市场。
目前,电 渗析以其能量消耗低,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 工艺过程洁净、无污染,原水回收率高,装置使用寿命长等明显优 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工业及城市废水处理 等领域。
我国的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 1958年。
1965年在成昆铁 路上安装了第一台电渗析法苦咸水淡化装置。
1981年我国在西沙永 兴岛建成日产200吨饮用水的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
电渗析的原理和应用
电渗析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电渗析?电渗析是一种分离和浓缩离子或溶质的方法,通过应用外加电场在电渗析膜中产生离子迁移和溶质传质过程。
这种技术主要利用溶质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度差异以及电渗析膜的选择性分离特性。
2. 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的原理基于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速度差异的现象,溶液在电渗析膜中的电场作用下,带电溶质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迁移到电极表面,同时伴随着水分子的迁移。
通过控制流速、电场强度和选择性的电渗析膜,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浓缩溶质。
2.1 电渗析膜的选择性电渗析膜的选择性是指不同电荷和尺寸的离子在膜中的迁移速度差异。
通过选择适当的电渗析膜,可以实现对特定离子的选择性分离和浓缩。
2.2 电渗析实验条件电渗析实验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条件和参数,包括温度、流速、电场强度以及膜的性能。
合理地控制这些条件和参数,可以高效地实现电渗析过程。
3. 电渗析的应用电渗析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水处理领域电渗析可以用于水处理领域,包括海水淡化、废水处理和纯化水生产等。
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盐分和其他杂质,实现水质的净化和提高。
3.2 医药领域电渗析在医药领域中有多种应用,包括药物分离、药物纯化和蛋白质分析等。
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实现药物分子的高效分离,提高药物纯度和纯化效果。
3.3 生物技术领域在生物技术领域中,电渗析被广泛用于生物分离和蛋白质纯化。
电渗析技术可以对溶液中的生物大分子进行选择性分离和富集,提高生物分析和研究的效果。
3.4 食品加工领域电渗析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也有应用,例如乳制品的浓缩和分离,果汁的脱酸和去除杂质等。
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3.5 环境监测领域电渗析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领域,例如对水中重金属的分离和浓缩。
通过电渗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有效去除和分离,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
4. 总结电渗析作为一种分离和浓缩溶质的方法,在水处理、医药、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电渗析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分离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渗析池构成:电渗析池由两个并排的电极(阳极和阴极)和一个用来分隔阳阴极间电解液的渗析膜组成。
2. 渗析膜的选择:渗析膜的选择很重要,它需要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电导性能,以确保只有某种特定离子能通过。
3. 电极极性:正极(阳极)上具有高浓度的金属离子,负极(阴极)上则是纯溶液。
4. 电场作用:通过外加电场(直流或交流)作用于电解液,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形成电迁移流。
5. 渗析膜限制:由于渗析膜的特性,只有特定的离子能够通过渗析膜进入对应的电极。
6. 离子分离:在渗析膜中,离子根据电荷和不同的离子迁移度的大小,逐渐分离。
7. 收集产物:分离后的纯离子在电极处被收集。
通过以上步骤,电渗析实现了对溶液中不同离子的分离和富集,从而达到了分离目的。
第七章电渗析
0
阴离子交换树脂粉 0
70
聚异丁烯
4.2
5.8
硬脂酸钙
1.1
1.2
酞青蓝
0.1
聚乙烯起粘合剂作用 聚异丁烯起粘合、增柔作用,赋予膜弹性 硬脂酸钙作脱模剂和稳定剂 酞菁蓝是染料,以区别于阳膜的本色 还可以添加防老剂、抗氧化剂等成分
工艺流程和成膜条件
80-100℃
200-300目
树脂——干 燥——出料过筛————磨粉过筛————树脂粉
粘结剂 聚氯乙烯、聚过氯乙烯、聚乙烯醇等,天然与合
成橡胶
成膜方法 1.粉状树脂、粘结剂、辅料混合后通过延压和模压 成膜。 2.粉状树脂分散在粘结剂溶液中,浇铸成膜后,蒸 去溶剂 3.粉状树脂分散在成膜预聚体中,浇铸成膜后完成 聚合过程。
异相膜制备配方
原料
阳膜配料 %
阴膜配料 %
聚乙烯
21
23
阳离子交换树脂粉 73.7
•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的核心部件,是一种膜状的离子交换 树脂。但在电渗析中使用的离子交换膜,实际上并不是起 离子交换作用,而是起离子选择透过作用,更确切地应称 为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二、离子交换膜的组成
离子交换膜
膜的主体 增强材料
固定部分 高分子骨架结构部分 离子交换基团 (固定荷电基团)
活动部分
反离子(对立离子) 唐纳渗透离子(同名离子) 溶剂(如水)
粒状聚氯乙烯 ∣二氯乙烷 溶胀
∣
悬浮聚合 ∣ 白球
┌───┴───┐
∣H2SO4 磺化
∣氯甲醚 氯化
∣
∣
磺酸氯型树脂
季铵型树脂
∣NaOH处理 ∣HCl处理
磺酸钠型树脂
季铵氯型树脂
└───┬───┘ 混炼 ∣ 拉片 ∣
第七章-电渗析
t
t
-阳离子在溶液中的迁移数;
-阳离子在阳膜内的迁移数,理想膜的 t 应等于1。
电渗析膜的性能要求
(2)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3)较低的离子反扩散和渗水性
(4)较高的机械强度 (5)较低的膜电阻
电渗析膜的选择透过机理
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根据异 性电荷相吸的原理,溶液中带正电 荷的阳离子可被阳膜吸引,传递而 通过微孔进入膜的另一侧,同时带 负电荷的阴离子受到排斥;溶液中 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可被阴膜吸引而 传递透过,同时阳离子受到排斥。 这就是离子交换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的主要原因。可见,离子交换膜并 不是起离子交换作用,而是起离子 选择透过的作用,更确切地说,应 称为“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
6. 水的电渗析过程:由于操作条件控制不良而造成极化现 象,使淡水室中的水解离成H+和OH-,在直流电场的作 用下,分别穿过阴膜和阳膜进入浓水室。此过程的发生 将使电渗析器的耗电量增加,淡水产量降低。 7. 压差渗透过程。由于淡化室与浓缩室的压力不同,造成 高压侧溶液向低压侧渗漏。 总之,电渗析器在运行时,同时发生着多种复杂过程,除 反离子迁移是电渗析的主要过程外,其余几个过程均是电 渗析的次要过程。但在这些次要过程的影响下,将使电渗 析器的除盐或浓缩效率降低,电耗增加。因此,必须选择 合适的离子交换膜和适宜的操作条件,以便抑制或改善这 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电渗析中的传递过程
3. 电解质的浓差扩散(渗析):由于浓水室与淡水室的浓 度差,产生了电解质由浓水室向淡水室的扩散过程,扩 散速度随浓度差的增高而增加,这一过程虽然不消耗电 能,但能使淡化室含盐量增高,影响淡水的质量。 4. 水的渗透过程:由于电渗析过程的进行中,浓水室的含 盐量要比淡水室高。从另一角度讲,相当于淡水室中水 的浓度高于浓水室中水的浓度,于是产生淡水室中的水 向浓水室渗透,浓差愈大,水的渗透量愈大,这一过程 的发生使淡水产量降低。 5. 水的分解:是由于电渗析过程中产生浓差极化或中性水 离解成OH-和H+所造成,控制浓差极化可防止其产生。
电渗析知识
超
超滤膜
滤
水盐
与 反
超滤过程
渗
透
压力(要大于渗透压力)
的
盐 大分子
区
供水
别
反渗透膜
示
意
水
反渗透
-18-
超滤的截留机理:主要是物质在膜表面及微孔内的吸附、在孔 内的停留(阻塞)、膜表面的机械截留(筛分)、架桥截留和 膜内部网络截留。
机械截留
吸附截 架桥
留
截留
膜表面截留
-19-
膜内部网络截留
超滤在水处理的应用
最-6- 佳的操作条件,设法消除或改善这些不利影响。
极化与极限电流浓度
• 电渗析过程中,膜内反离子的迁移数大于溶液中的 迁移数,从而造成淡水室中在膜与溶液的界面处形
电成渗离析子的亏极空化现现象象对,电当渗操析作的电运流行有密很度大增影大响到:一定程度 (1时)极,化主时体一溶部液分内电的能离消耗子在不水能的迅电速离补上充,到使电膜流的效界率面下上降,; (2从)极而化迫时使,水在分浓子水电侧离的阴产膜生界H面+和上O形H成—沉来淀负会载堵电塞流水,流这通道。
-7-
-8-
电渗析装置示意动画
2.电渗析器装置与组装
主要部件 离子交换膜:组装前膜预处理,操作溶液浸泡24-48小时,停运时充满溶液 隔板:膜的支撑体,保持膜间距,水流通道;浓、淡室隔开 电极:要求耐腐蚀、导电性能好 夹紧装置:把极区和膜堆组成不漏水的电渗析器整体
-9-
电渗析器组装
–几个术语:
–膜对:由1张阳膜、1张淡水隔板, 1张阴膜、1张浓水隔板 按一定顺序组成的电渗析器膜堆的最小脱盐单元
–膜堆:若干模对的集合体 –级: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所包含的膜堆称为一级,一台
电渗析的原理
电渗析的原理
一、定义
电渗析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来分离不同的溶质粒子(如离子)的方法称为渗析。
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渗析时,溶液中的带电的溶质粒子(如离子)通过膜而迁移的现象称为电渗析。
利用电渗析进行提纯和分离物质的技术称为电渗析法。
二、原理
电渗析(ED)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利用荷电离子膜的反离子迁移原理从水溶液和其他不带电组分中分离带电离子的膜过程,是一个以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在电渗析器内设置多组交替排列的阴、阳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阳离子穿过阳膜向负极方向运动;阴离子穿过阴膜向正极方向运动。
这样就形成了去除水中离子的淡水室和浓缩离子的浓水室,将浓水排放,得到的淡水即为去盐水。
这一过程就是电渗析除盐的原理。
三、特点
电渗析与另一种膜分离技术反渗透相比,其价格便宜,但脱盐率低。
我公司采用的离子交换膜质量稳定,运行管理方便。
我公司设计制造的自动控制频繁倒极电渗析(EDR),运行管理更加方便。
原水
利用率可达80%,一般原水回收率在45-70%之间。
电渗析主要用于水的初级脱盐,脱盐率在45-90%之间。
四、应用
电渗析广泛应用在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电子、医药、食品、化工和有机物的回收等。
我公司BSDSX系列电渗析装置采用的离子交换膜组件和先进的工艺,从而使设备除盐率得到提高,系统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电耗低。
五、技术参数。
电渗析操作说明
电渗析系统操作说明一、电渗析(ED)概述电渗析是一种利用荷电膜的选择透过性和电场力作用对水中的离子型物质进行分离而达到脱盐、浓缩等预期目的的一种膜分离设备。
电渗析器的主要部件为阴、阳离子交换膜、隔板、电极和直流电源四部分。
隔板构成的隔室为液体流经过的通道。
物料经过的隔室为脱盐室,浓水经过的隔室为浓缩室。
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阳离子透过阳膜,阴离子透过阴膜,脱盐室的离子向浓缩室迁移,浓缩室的离子由于膜的选择透过性而无法向脱盐室迁移。
这样淡室的盐分浓度逐渐降低,相邻浓缩室的盐分浓度相应逐渐升高。
经过这样的过程物料中的盐分得以脱除。
电渗析膜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制药工艺中物料的脱盐(灰份的去除),涉及的脱盐产品有阿斯巴甜、L-肉碱、碘海醇、甘露醇、各类氨基酸、各种糖类、有机酸、醇类等。
也可用于高含盐废水的进一步浓缩,含氨氮废水的零排放处理,电镀废液中的金属回收,冶金行业的废水回用等。
二、电渗析安装示意图1、膜堆组装顺序:铁夹板-绝缘橡皮-电极板A-极室格网及极框-极膜-隔板正-阴膜-隔板反-阳膜-隔板正-阴膜-隔板反-……阴膜-隔板反-极膜-极室格网及极框-电极板B-绝缘橡皮-铁夹板。
膜堆组装顺序图2、组装过程请注意隔板的正反和膜片的交替顺序,防止浓淡水室的混料。
3、紧固夹紧螺杆时,首先从电渗析中部的螺杆开始上紧螺母,要求对角上紧并均匀用力,切不可单边用力过猛。
4、上紧螺杆后,再把电渗析器用起吊设备吊起,安装到支撑架上。
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渗析器的重心位移,防止砸坏设备和造成人员的受伤。
-4-·5、电渗析器安装完毕后,将极水管、浓水管、淡水管和相应的电渗析器上的接口连接牢固。
电渗析管路连接图三、电渗析器进料要求:料液温度:5~40℃PH:2~12浊度<0.3mg/L高锰酸钾指数<3mg/L游离氯< 1.5mg/LFe3+<0.3mg/LMn2+<0.1mg/L进电渗析器之前,料液需经精度小于2微米过滤器过滤。
电渗析课件
电渗析过程原理及应用一、电渗析过程原理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荷电离子选择性的定向迁移,透过离子交换膜并得以去除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电渗析过程的原理如图所示,在正负两电极之间交替地平行放置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膜,依次构成浓缩室和淡化室,当两膜形成的隔室中充入含离子的溶液并接上直流电源后,溶液中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阴极方向迁移,穿过带负电荷的阳离子交换膜,而被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交换膜所挡住,这种与膜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的现象被称为反离子迁移。
同理,溶液中带负电荷阴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向阳极运动,透过带正电荷的阴离子交换膜,而被阻于阳离子交换膜。
其结果是使第2、4浓缩室的水中离子浓度增加;而与其相间的第3淡化室的浓在实际的电渗析系统中,电渗析器通常由100-200对阴、阳离子交换膜与特制的隔板等组装而成,具有相应数量的浓缩室和淡化室。
含盐溶液从淡化室计入,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荷电离子分别定向迁移并透过相应离子交换膜,使淡化室溶液脱盐淡化并引出,而透过离子在浓缩室中增浓排出。
由此可知,采用电渗析过程脱除溶液中的离子基于两个基本条件:直流电场的作用,使溶液中正负离子分别向阴极和阳极做定向迁移;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使溶液中的荷电离子在膜上实现反离子迁移。
电渗析器, 就是利用多层隔室中的电渗析过程达到除盐的目的,电渗析器由隔板、离子交换膜、电极、夹紧装置等主要部件组成。
电渗析器中,阴阳离子交换膜交替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事实上,对一定的分离要求,电渗析器也可单独由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膜组成。
电渗析脱盐过程与离子交换膜的性能有关,具有高选择性渗透率、低电阻力、优良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是离子交换膜的关键。
二、电渗析的基本理论1、Sollner双电层理论1949年Sollner提出解释离子交换膜的双电层理论,以阳离子交换膜为例,当离子交换膜浸入电解质溶液中,膜中的活性基团在溶剂水的作用下发生解离产生反离子,反离子进入水溶液,膜上活性基团在电离后带有电荷,以致在膜表面固定基团附近,电解质溶液中带相反电荷(可交换)的离子形成双电层。
电渗析
膜对数(面积)计算
(Cdi Cd 0 ) 1 QF N1 i1 Ap
1 Cdi Cdi Cdi (Cdi ) 1 n ( )1 ( ) 2 ( )n [ ] k 2 Cd 0 Cd 0 Cd 0 (Cd 0 ) n
• 各脱盐级采用等流速运行,任何两级的电流密 度之比等于该两级淡水对数浓度之比,
柠檬汁减酸阴离子膜电渗析
氨基酸电渗析过程
电渗析中的传递现象
电渗析中的传递
• a.反离子迁移,也即为与膜上固定离子基团电荷相反 的离子的迁移。 b;同名离子的迂移,也即为与膜上固定离子(基团)电 荷相同的离子的迁移。 c.电解质的渗析,这种渗析主要由于膜两侧浓水室与 淡水室的浓度差引起的,使得电解质由浓水室向淡水室扩 散。 d.水的渗透,随着电渗析的进行,淡水室中水含量逐 渐升高,由于渗透压的作用,淡水室中的水会向浓水室渗 透。 e.水的分解,这是由于电渗析过程中产生浓差极化, 或中性水离解成OH-和H+所造成,控制浓差极化可防止这 种现象产生。 f.水的电渗析,由于离子的水合作用,在反离和同名 离子迁移时,会携带一定的水分子迁移。 g.压差渗漏,由于膜两侧的压力差,造成高压侧溶液 向低压侧渗漏。
特殊离子交换膜
• 抗污染的阴离子交换膜 由于膜污染的缘故,阴离子交换膜比阳离子交换膜 允许的电流强度小。 当阴离子很小时,能进入膜内,膜被堵塞, 膜的 电迁移性能很差, 可以通过调节膜的交联度和高分子网络中交联体的 链长来提高阴离子交换膜对大有机酸的渗透性。
特殊离子交换膜
• 抗污染的阴离子交换膜
7
膜对电压计算
U p k ' CmV
• 式中 • UP为单位膜对电压降(V); • k’、 、为与处理水型有关的常数,对碳酸氢 盐水型分别为0.065、0.1589、0.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渗析的工作原理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带电离子选择性地通过 离子交换膜的过程。
主要用于溶液中电解质的分离。
图7-1是电渗析工作原理示意图。
流程说明:在淡化室中通入含盐水,接上电源,溶液中带正电荷的 阳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方向移动到阳膜,受到膜上带负 电荷的基团的异性相吸引的作用而穿过膜,进入右侧的浓缩室。
带 负电荷的阴离子,向阳极方向移动到阴膜,受到膜上带正电荷的基 团的异性相吸引的作用而穿过膜,进入左侧的浓缩室。
淡化室盐水 中的氯化钠被不断除去,得到淡水,氯化钠在浓缩室中浓集。
再加上膜外溶液浓度过高的影响,在阳膜中也会进入个别阴离子, 阴膜中也会进入个别阳离子,从而发生同名离子迁移。
(2) 电解质的浓差扩散也称为渗析,指电解质离子透过膜的现象。
由于膜两侧溶液浓 度不同,受浓度差的推动作用,电解质由浓水室向淡水室扩散,其 扩散速度随两室浓度差的提高而增加。
⑶水的渗透淡水室的水,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向浓缩室渗透,渗透量随浓度 差的提咼而增加。
第七章 离子交换膜与电渗析电渗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的德国。
1952年美国Ionics 公司制 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渗析装置,用于苦咸水淡化。
至今苦咸水淡化 仍是电渗析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在锅炉进水的制备、电镀工业废水 的处理、乳清脱盐和果汁脱酸等领域,电渗析都达到了工业规模。
另外,在上世纪50年代末,由日本开发的海水浓缩制食盐的应用, 虽仅限于日本和科威特等国,但也是电渗析的一大市场。
目前,电 渗析以其能量消耗低,装置设计与系统应用灵活,操作维修方便, 工艺过程洁净、无污染,原水回收率高,装置使用寿命长等明显优 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工业及城市废水处理 等领域。
我国的电渗析技术的研究始于 1958年。
1965年在成昆铁 路上安装了第一台电渗析法苦咸水淡化装置。
1981年我国在西沙永 兴岛建成日产200吨饮用水的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
几十年来,在 离子交换膜、隔板、电极等主要部件方面不断创新,电渗析装置不 断向定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图7-1电渗析工作原理示意图第一节、电渗析基本原理电渗析过程除我们希望的反离子迁移外,还可能发生如图 所示的其它迁移过程: (1) 同名离子迁移同名离子指与膜的固定活性基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
(Donnan)平衡理论,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不可能达到7-2根据唐南100%,水流的中性性质。
这是电渗析装置的非正常运行方式,应尽力避免。
(H|O}crrI/On (讪主Natl T馮口H-oir bLI-1/■TiWf -让 W»a用, 移。
图7-2 电渗析工作时发生的各种过程 水的电渗透 反离子和同名离子,实际上都是水合离子,由于离子的水合作 在反离子和同名离子迁移的同时,将携带一定数量的水分子迁 压差渗漏 溶液透过膜的现象。
当膜的两侧存在压差时,溶液由压力大的 一侧向压力小的一侧渗漏。
因此在操作中,应使膜两侧压力趋向平 衡,以减小压差渗漏损失。
(6)水的解离 也称为极化。
是指在一定电压作用下,溶液中离子未能及时补 充到膜表面时,膜表面的水分子解离成 H +和0H —的现象。
当中性的 水解离成H+和0H —以后,它们会透过膜发生迁移,(5) 从而扰乱浓、淡二、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离子交换膜对离子选择性透过机理和离子在膜中的迁移历程可 以由膜的孔隙作用、静电作用和扩散作用加以说明。
1. 孔隙作用 离子交换膜具有贯穿膜体内部的弯曲孔隙,其孔 径多为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这些孔隙形成的通道可以使被选择吸 附的离子从膜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孔隙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孔 隙度的大小与均匀程度。
而且只有当被选择的离子的水合半径小于 孔隙半径时,才有可能使离子透过膜。
2. 静电作用 离子交换膜上分布着大量带电荷的基团。
因此, 膜内构成强烈的电场:阳膜为负电场;阴膜为正电场。
根据静电效 应的原理,膜与带电离子将发生同电性相斥,异电性相吸的静电作 用。
结果是阳膜只能选择吸附阳离子,阴膜只能选择吸附阴离子。
它们都分另U 排斥与各自电场性质相同的同名离子。
对于两性膜,因 为它们同时存在正、负电场,对阴、阳离子选择透过能力就取决于 正负电场之间强度的大小。
3. 扩散作用膜对溶解离子所具有的传递迁移能力,称为扩散 作用。
它依赖于膜内活性离子交换基和孔隙的存在,而离子的定向 迁移则是外加电场力推动的结果。
离子交换膜的透过现象,可以分 为选择吸附、交换解吸、传递转移三个阶段。
由膜孔穴形成的通道 口和内壁上分布着活性离子交换基,对进入膜相的溶解离子继续进 行着鉴别选择。
这种吸附-解吸-迁移的方式,把离子从膜的一端输 送到另一端,完成了膜对溶解离子定向扩散的全过程。
三、电渗析过程的基本传质方程电渗析的传质过程主要由对流传质、扩散传质和电迁移传质 等部分组成。
离子在隔室主体溶液和扩散边界层之间的传递,主 要靠流体微团的对流传质。
离子在膜两侧的扩散边界层中主要靠扩散传质。
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是靠电迁移传质。
其中扩散传质 是控制电渗析传质速率的主要因素。
1.对流传质 包括因浓度差、 温度差以及重力场作用引起的自然对流和机械搅拌引起的强制对流传质。
若只考虑强制对流, 离子i 在x 方向,即垂直于膜面方向上的对流传质速率为: J i(c) = C i V< (7-1 )CU d dx C U —dx(7-5) (7-6)式中 J i(c)C V x —— 2.扩散传质 存在着化学位梯度。
的扩散速率为: -离子i 在x 方向上的对流传质速率, mol/cm .s 溶液中离子i 的浓度,mol/cm 3; 流体在X 方向上的平均流速,若溶液中某一组分存在着浓度梯度时,必然 在该化学位梯度的作用下离子cm/s 。
i 在x 方向上 d iJ i(d) = - C iU —-dx 式中J i(d)——离子i 在x 方向上的扩散速率, mol/cm 2.s (7-2 ) U ----- 溶液中离子i 的淌度,mol.cm 2/J.s ;d . --- --- 离子i 在X 方向上的化学位梯度, J/ mol.cm 。
dx根据实际溶液离子i 的化学位以及能斯特-爱因斯坦方程, 由式(7-2)可以得到式(7-3)。
dC i J i(d) = - D i ( ----dx d ln f i ) dx (7-3 )式中f i 是离子i 的活度系数,对于理想溶液f i = 1式(7-3)扩散速率则转变为 Fick 第一定律的形式: i(d) = - D i 如dx(7-4)3.电迁移传质 当存在电位梯度时,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 下发生迁移,由于正负离子带相反符号的电荷,其运动方向相 反。
因此,正负离子在 x 方向上的迁移速率分别为:C +、C -――正负离子的浓度, U 、U ――正负离子的化学淌度,——电位,V 。
对于理想溶液,淌度与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能斯特 因斯坦方程来描述:式中(7-7)(7-8) 式中将式(7-7)、 3mol/cm ; cm/V.sD F ——Z RTD F ——Z RTD +、D -——正负离子的扩散系数,z 、z ――正负离子的价数;F ――法拉第常数。
(7-8)代入式(7-5) 、(7-6)cm/s ;,得J +J -C 斗dRTcSRTdx(7-9) dx若以乙表示正负离子的代数价,以上两式可以写成:(7-10)J i(e)二-乙 C i 詈RT dx(7-11)4.Nemst-planek 离子渗透流率方程对于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的传质过程,可以近似认为是垂 直于膜面x 方向上的传质。
描述离子在流体对流、化学位梯度、 电位梯度影响下,离子在电渗析过程中一维的 程,即离子 x 方向上的传质速率为:由阳离子交换材料组成的膜含有酸性活性基团,可解离出阳离 子,它对阳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 称为阳离子交换膜, 简称为阳膜;由阴离子交换材料组成的膜含有碱性活性基团,可解离出阴离子, 它对阴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称为阴离子交换膜,简称为阴膜。
图 7-3是离子交换膜的分类。
Nemst-planck 方J i = J (c) + J i (d) + J (e)(7-12)dC iF d=C iV< - D i( — + 乙 C i ----+dxRT dx式中Ji ——离子i 在膜内的传质速率, Di ――离子i 在膜内的扩散系数, dln f i ) dx2mol/cm .s;C i(7-13)厂强酸型: 磺酸型中酸型: 磷酸型、膦酸型 弱酸型: 羧酸型、酚型 混合型: 苯酚磺酸严强碱型: 季胺型、吡啶季胺型mol/cm 3; mol/cm 3;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J 中、弱碱酸型:伯胺型、仲胺型、叔胺型混合型:混合胺型f i ------ 离子i 在膜相中的活度系数,在离子交换膜微孔中,液体重心的运动速度,△ ?= 0V i电渗析过程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在稳态条件下, 在离子交换膜中,各种离子满足电中性条件,即cm/s 。
表面涂层膜 双极膜(7-14)特殊离子交换膜/两性膜镶嵌膜U 其它膜式中zi ---- 离子i 的代数价; C ---- 离子i 在膜内的浓度,mol/cm 3 ;C ――膜中固定活性基团的浓度, mol/cm3;f ――膜中固定活性基团的电荷数。
图7-3离子交换膜的分类二、离子交换膜的组成在宏观形态上离子交换膜是片状薄膜,而离子交换树脂是颗粒 状的,但微观结构基本相同。
离子交换膜的组成见图7-4。
第二节离子交换膜的分类及组成一、离子交换膜的分类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器的核心部件,是一种膜状的离子交换树 脂。
但必须指出,在电渗析中使用的离子交换膜,实际上并不是起 离子交换作用,而是起离子选择透过作用,更确切地应称为离子选 择性透过膜。
「高分子骨架结构部分固定部分{离子交换基团(固定荷电基团)广膜的主体离子交换膜£「反离子(对立离子)活动部分J 唐纳渗透离子(同名离子)L 溶剂(如水)厂阳离子交换膜V离子交换膜中的主体组分是树脂相,根据需要还可加入粘结剂、增塑剂、着色剂、防老剂、抗氧化剂、脱膜剂等。
按照离子交换膜的主体组分可以将其分为均相膜和异相膜。
在均相膜的主体组分中,各成分以分子状态均匀分布,不存在相界面;而异相膜是通过粘结剂把粉状树脂制成片状膜,树脂与粘结剂等组分间存在相界面。
为保证离子交换膜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一般还需要网布作为增强材料。
一、异相膜的制备异相膜是把粉状树脂与粘结剂混合后制成的片状膜。
粘结剂可以采用热塑性的线性聚烯烃及其衍生物,也可以采用聚氯乙烯、聚过氯乙烯、聚乙烯醇等可溶于溶剂的聚合物,还可以采用天然或合成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