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

合集下载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定义: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一)临床科室: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医生录入后主班护士确认后方可执行。

(重点确认:床号、患者信*息、开始时间、医嘱内容、频次、用法、首日执行次数、首次执行时间、停止时间等)(2)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对有疑义的医嘱暂不处理,通知医生,并记录于《模糊、可疑、超常规医嘱登记本》,将新开医嘱做相应核查,确认无误后执行。

(4)医生补开抢救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护士通过护士长授权在电脑上补签执行时间、执行者姓名,应与《抢救患者口头医嘱记录本》记录内容保持一致。

每日下班前检查IIH系统中病人当日执行计划完成情况,并对未执行的医嘱进行交班。

(5)每日下班前检查本班医嘱执行情况,并对未执行的医嘱进行书面交班。

(6)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执行时应严格三查八对。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包括服药、各种注射、静脉维持)(1)服药、注射、输液时必须扫码执行,并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备药前检查药品的质量,注意有无变质,瓶身有无裂缝,注意有效期及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的药物,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5)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五.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为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血液储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一)血液储存1、血液入库储存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血袋标签是否合格。

血袋标签核对的内容包括血站的名称,血袋编号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制备日期、失效日期,贮存条件等。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按不同品种的储存要求存放到相应的储血设施中。

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0-24℃,血浆(冷沉淀)储存温度控制在零下20℃以下。

3、储血冰箱内由上到下四层分别设置A、B、O、AB四型标识,按不同血型将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分别存放到相应冰箱的不同层内。

存放时按失效期短长由外到里摆放。

红细胞悬液每天在8时、16时分别翻身一次。

4、血液库存预警:一般A、B型红细胞悬液最低库存不低于1.5U,O型红细胞悬液不低于3 U,AB红细胞悬液不常规备血,血浆最低库存为每种血型1000ml。

低于此库存要及时备血,备血困难时,要及时报告血库主任和医务科。

根据不同阶段的用血情况,可由医务科对血液最低库存进行动态调整。

5、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冰箱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防止冰箱及监控设施故障。

6、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储血冰箱内和储血室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储血环境监测结果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血液发放1、交叉配血合格后,由血库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临床医务人员,由临床医务人员持能够证明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转运要求的容器(如血液转运箱)到血库窗口取血。

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

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

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一、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1、在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实行弹性制度,随时调整护士休息时间,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避免因护士疲劳而发生用药差错。

2、强化慎独精神,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避免用药错误后出现缓报和瞒报的情况3、加强专业知识和药理学知识,组织学习相关的药品商品名、通用名、剂型、用法、不良反应: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按计划对护士进行安全用药规范化培训4、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强调为预防而测量,引导护士每一次都要把事情做对,主动考核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定期进行科内工作讨论会,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二、严格用药查对制度1、用药时,要严格三查七对:三查:备药时查(复诵医嘱)用药时查(与医生二人核对)用药后查(复诵医嘱)七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给药途径、时间、、失效期。

2、查对方法:二人唱名核对;二人都看清算清。

3、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变质或标签不清,瓶口破裂不得使用。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查看有无过敏记录和皮试结果。

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5、用药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清方可执行。

6、体腔内用药,需要稀释浓度的,要按照正确的配置方式、比例、给药方法进行操作.三、药品管理制度1.手术室应设立药物室、药品柜及抢救药车,并指定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药品管理。

2.肌注、静脉用药须与外用药分开放置,统一贴上标签。

标签纸颜色有所区别:肌注,静脉为蓝色,外用药为红色,并注明药品名称、浓度和剂量。

易燃易爆药品、对人体有损害的药品应妥善保管,远离火源或人群,并写有明显警句提示他人。

3.麻醉药、剧毒药和贵重药必须上锁,建立严格的领取制度,由护士和管药护士共同管理、每天清理毒、麻药处方和基数,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是为了保障手术安全而建立的。

该制度包括“六查十二对”和其他细节要求。

六查”指的是在患者进入手术间前和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六次核查,确保手术无误。

而“十二对”则是在手术前后对多个方面进行核对,如科别、床号、手术部位等。

在XXX组织手术中,清点使用物品尤为重要。

所有物品都应清点两遍,特别是一些易遗留体内的物品,如刀片、螺钉等。

手术过程中,四个时间点需要进行清点,并由巡回护士准确登记备查。

增减的器械和敷料也需要及时记录。

在缝合胸、腹腔及深部创口前,需要进行仔细清点,确保器械、敷料、缝针等数目准确无误。

手术完毕后,洗手护士还需将所用纱布、纱垫再次清点收起。

对于病理组织标本的留取,也需要妥善保管、及时登记、按时送检,防止遗失。

在执行口头医嘱时,需要进行复述并进行“三对”核对。

对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等,需要两人核对无误后才能使用。

在术中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核对,确保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量、血液质量等信息无误。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1.若手术患者由于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而事先无备血时,需由床位医生电脑开具输血医嘱,及时通知病房护士协助扫描备血试管送至手术室。

采血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女标签的试管,与麻醉医生两人同时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诊断,确认无误后采集血样。

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一操作.不得与其他工作同时进行。

2.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3.确认输血医嘱后,巡回护士将取血凭证、输血处方与病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血型、诊断等无误后签名并送至血库。

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流程及无菌操作原则。

实习护士不得单独进行操作。

4.取血时由医护人员凭取血凭证及血库发放的号码牌到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查对。

①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的科室、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成分、剂量、有无凝集反应。

②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血型(包括Rh血型)、血的有效期、储血号。

③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核对无误后双方在交叉配血报告单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5.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②血袋有破损,漏血;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⑥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6.血液领回手术室后,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液颜色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签字以示核对无误。

7.输血时,由麻醉医生凭输血单与病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住院号、血袋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有效期、血液成分及剂量等,确认与输血报告相符后,再次核对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在输血单上标注输血人的姓名及输血的时间,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8.血液领出血库后30min内输入,4h内必须输完(200~300ml),不得加热,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动,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医院查对制度(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输血科、检验科、放射科、医技科、供应室、特殊科室)

医院查对制度(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输血科、检验科、放射科、医技科、供应室、特殊科室)

医院查对制度(临床科室、手术室、药房、输血科、检验科、放射科、医技科、供应室、特殊科室)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三、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输血科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放射科。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手术室查对制度一、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患者身份确认(1)手术患者必须佩戴手腕带。

腕带上的姓名与患者陈述一致。

(2)手腕带信息应与入院记录单、手术通知单上完全吻合,方可接入手术间。

(3)无佩戴手腕带或手腕带信息与入院记录单、手术通知单上不吻合的,须与病区进一步沟通。

(4)小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危急重症患者及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的患者,必须由患者家属或陪同人陈述患者身份;无名氏患者必须由陪同医护人员陈述患者身份。

2、查对内容及方法(1)患者入室时,查对患者入院记录单的姓名、住院号、科室与手腕带信息是否一致,查对科室、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房号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

(2)查对医嘱,核实带入物品,如影像资料、药品是否齐全,查看血型单,并由接患者者在手术通知单右上角签患者名。

(3)查对手术时间是否与手术通知单或手术室安排的时间一致(手术台序),如有疑问应及时核实。

3、静脉穿刺前(1)患者静脉穿刺前,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带入的物品、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查对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传染病筛查结果及血型单,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知会主刀医生并做好交接班。

(2)手术开始前执行(time-out)安全核查制度。

4、手术安全核对制度(1)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值入物,影像学资料等;患者自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等内容必须与患者病历和腕带信息一致;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并签字确认。

(2)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同,核对内容包括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预计手术时间,预计失血量,手术关注点,麻醉关注点,物品灭菌仪器设备,围术期特殊备药,是否需要相关影像学资料)等;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巡回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并签字确认。

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

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

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1. 哎呀呀,在手术室里,输血查对制度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像你要出门得先确认带没带钥匙一样,难道不是吗?比如说,医生在准备给病人输血时,要是不仔细查对,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2. 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这就好比搭积木,一块错了可能整个就垮了。

有一次,一位护士因为没认真查对,差点酿成大错,多吓人呀!3. 嘿,你知道吗?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真的要严格执行呀!这就像一场战斗,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我记得有个案例,就是因为查对不严谨,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痛苦,这能不重视吗?4. 哇塞,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绝对不能马虎啊!就像走钢丝,必须小心翼翼。

曾经有个医生没查对清楚就输血,那场面,想想都后怕呀!5. 哎呀,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真的是性命攸关的呀!好比开汽车,每个步骤都得对。

有一回一个小疏忽,差点让病人陷入危险,多悬呐!6. 嘿呀,想想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吧!这简直就是守护生命的防线啊!就像守护城堡,不能有一丝漏洞。

不然,就像那次一样,出了问题可不得了啊!7. 哇哦,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可太关键啦!就像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一步都不能错。

有个例子就是因为查对出了岔子,让大家都紧张得不行!8. 哎呀妈呀,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真的是重中之重啊!好比盖房子打地基,要稳稳当当的。

要是不按制度来,那不是乱套了嘛!9. 嘿,可别小瞧了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啊!这就像一场精密的手术,不能有丝毫差错。

有一次就因为查对的小失误,引发了大麻烦呀!10. 哇,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真的太重要啦!就像钟表里的齿轮,一个都不能坏。

想想如果不严格执行,那后果得有多严重啊!我的观点结论: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关键,必须严格执行,不容有一丝马虎和疏忽。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一、手术患者的安全核查
(一)查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

(二)接患者之前,通过患者腕带识别并与病历、病房护士、患者、家属查对。

(三)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通过患者腕带识别并与病历、患者查对。

(四)麻醉前,麻醉师通过患者腕带识别与病历、患者查对。

(五)切皮前,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共同核对患者及手术部位,婴幼儿患者要由管床医生确认外貌,确认无误后才可开始手术。

二、无菌物品的查对制度
(一)无菌物品使用前首先查看名称、有效期、包装有无松散、破损、潮湿,符合无菌标准后方可使用。

(二)经高压灭菌的物品,开包后首先查看高压灭菌指示卡,达到标准方可使用。

(三)无菌包标识牌、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应妥善保留,待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

三、术中输血输液用药的查对制度
(一)术中输液、输血、用药应遵医嘱执行,口头医嘱应复诵一遍。

(二)输液、用药前首先核对药名,查看有效期、液体及药品包装是否完好,
有无浑浊、沉淀,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

(三)术中输血时,由麻醉师开取血单,巡回护士与麻醉师持取血单、病历、手术通知单共同核对无误后,护士持取血单、手术通知单到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取血单、合血单、血袋等,无误后方可输血,并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四、本制度自2021年xx月xx日起施行。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皮肤准备、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配血报告、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

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3.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4.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

5.在皮肤切开之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及护士共同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体位,核对无误方可进行手术。

6.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清点单记录并签名。

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7.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术者核对。

8.坚持三查七对常规手术在术前开好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需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述一遍,使用药物前须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后应立即补开医嘱。

9.取血、输血前要详细查对姓名、年龄、诊断、血型、交叉配血结果、抽血日期、血液质量等,并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给患者输血。

24。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

手术室输血管理制度篇一: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手术室安全用药、输血制度一、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1、在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实行弹性制度,随时调整护士休息时间,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避免因护士疲劳而发生用药差错。

2、强化慎独精神,加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避免用药错误后出现缓报和瞒报的情况3、加强专业知识和药理学知识,组织学习相关的药品商品名、通用名、剂型、用法、不良反应: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按计划对护士进行安全用药规范化培训4、坚持“零缺陷”的管理理念,强调为预防而测量,引导护士每一次都要把事情做对,主动考核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持久的进步。

定期进行科内工作讨论会,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二、严格用药查对制度1、用药时,要严格三查七对:三查:备药时查(复诵医嘱)用药时查(与医生二人核对)用药后查(复诵医嘱)七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给药途径、时间、、失效期。

2、查对方法:二人唱名核对;二人都看清算清。

3、药品如有沉淀、浑浊、变质或标签不清,瓶口破裂不得使用。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查看有无过敏记录和皮试结果。

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用药时如有疑问,应立即查清方可执行。

6、体腔内用药,需要稀释浓度的,要按照正确的配置方式、比例、给药方法进行操作。

三、药品管理制度1.手术室应设立药物室、药品柜及抢救药车,并指定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药品管理。

2.肌注、静脉用药须与外用药分开放置,统一贴上标签。

标签纸颜色有所区别:肌注,静脉为蓝色,外用药为红色,并注明药品名称、浓度和剂量。

易燃易爆药品、对人体有损害的药品应妥善保管,远离火源或人群,并写有明显警句提示他人。

3.麻醉药、剧毒药和贵重药必须上锁,建立严格的领取制度,由护士和管药护士共同管理、每天清理毒、麻药处方和基数,发现不符及时查明原因。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本页是封面)【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手术室查对制度1、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要做到‘三查七对’,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2、根据手术通知单接患者,应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防止接错患者。

3、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再次查对。

4、手术前检查无菌包内外的高压指示胶带和无菌指示卡变色是否符合无菌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功能完好。

5、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由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及缝合皮肤前,认真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巡回护士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6、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麻醉药品,毒性药品须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口头医嘱执行前后均须复述一遍,用过的空安瓶保留至术后,以便核查。

7、输血时须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8、手术取下的标本,术者填写病理送检单。

手术室人员核对并妥善保管,填写记录本,防止遗失,由患者家属送往上级医院病理科。

9、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病区或复苏室),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10、手术人员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送回,并和病房护士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输血查对制度的内容

输血查对制度的内容

输血查对制度的内容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在进行输血前,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核对,以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输血查对制度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输血查对制度包括供血者的资格审查。

医疗机构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确保其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输血禁忌症等。

这一步骤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输血后受血者的安全,因此必须做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不得有任何马虎。

其次,输血查对制度还包括受血者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在进行输血前,医疗机构需要对受血者进行血型鉴定,以确定其血型类型。

同时,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相容,避免发生输血不相容反应。

这一步骤的严谨性同样非常重要,一旦出现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此外,输血查对制度还包括对供血者血样的检测。

医疗机构需要对供血者的血样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艾滋病病毒抗体(Anti-HIV)等。

只有在供血者的血样检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这一步骤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供血者的血液不带有任何传染性疾病。

最后,输血查对制度还包括输血前的核对工作。

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医疗机构需要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其身份信息和输血信息无误。

只有在核对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输血操作。

这一步骤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输血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避免因信息核对不准确而导致的错误输血。

综上所述,输血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在进行输血操作前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重要制度。

通过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资格审查、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血样检测以及输血前的核对工作,可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有效,避免因输血不当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手术室查对制度为了防止手术操作中的差错事故,必须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在接患者前,必须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法以及麻醉用药等信息,以避免接错患者。

在手术前,术者、麻醉师和巡回护士再次查对,确保手术器械齐全且功能完好。

对于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的患者,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必须共同清点各类敷料、器械,并准确填写手术物品清点单。

在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麻醉药品和毒性药品前须经两人查对无误。

输血时,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必须共同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各项内容、血液质量、患者姓名、性别、床号和血型等信息,确认与配血单报告相符后方可输入,并妥善保存输血袋至少一天,以备核查。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必须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输液和输血情况,确定患者的送往地点,并详细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手术人员和麻醉医师必须一起将患者送回,严格交接,待检查完毕无误后,方可离开。

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为了确保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必须严格执行麻醉科岗位责任制度。

在麻醉前,必须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的体检,并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能否正常运行。

实施麻醉前,必须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和手术名称等信息。

根据病情和麻醉方法,必须实施必要的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在实施麻醉时,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在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并妥善处理。

如病情发生突变,应迅速判断其临床意义,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同时告知术者,共同研究并积极处理。

7、在手术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并及时记录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等情况。

如果需要,还要进行心电图、中心静脉压、尿量、体温、呼末二氧化碳、血气等监测,并每30分钟记录一次。

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反复监测和记录。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5篇)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5篇)

输血三查八对制度一、目的:保证安全用药,防止发生医疗差错。

二、内容:三查。

治疗前查、治疗中查、治疗后查。

八对:床号、姓名(包括性别、年龄)、药名、规格(浓度)、剂量(数量)、用法、时间、有效期(批号)。

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三、要求:(一)、医嘱查对制度1、开具医嘱、处方或者各种申请单、治疗单、手术单等医疗文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加以核实。

2、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3、各班应查对医嘱。

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消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一次)。

4、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后执行。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门诊输液病人必须做到接药、化药、输液三签名;住院部输液必须做到化药、输液双签名;输液、换瓶时认真查对无误后,签上时间和姓名。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失效。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在试验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试验结果应由执行者和复查者双签名。

阴性者方可使用。

5、发药和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核对无误后执行。

(三)、手术查对制度:1、麻醉实施前。

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2、手术开始前。

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手术室查对制度
一、每例手术患者佩戴“腕带”,其上具备有患者查对用的身份信息。

二、严格执行“七查十五对”。

七查:到病房接患者时查:患者入手术室时查;患者入手术间时查;实施麻醉前查:手术开始前查;关闭体腔前、后及手术结束时查;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查。

十五对: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左、右)、切口标识、皮肤准备情况、所带物品(影像学资料及手术同意书)及药品、药物过敏史、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齐全。

三、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五、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六、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输血查对制度
1、凡术中需要输血者,主管医生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
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

2、术中需输血时,手术室护理人员携带该患者的住院病
历及时联系取血,并与血库人员共同查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液有效期、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同时注意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血袋放入专用取血箱。

3、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一名患者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
差错。

4、输血前由手术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再次核对无误后方
可执行。

执行者与核对者均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5、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6、输血毕,保留血袋,及时送化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