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三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三 班级管理
1
第一章 小学班级管理概述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一)班级及其特点
班级是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 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班级结构是一个开 放的系统,具有多元性,而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
2
文艺复兴时期,埃拉斯莫斯最早使用“班级”这一词汇; 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次提出班级授课制,并在19世纪 得到应用; 19世纪,英国导生制; 19世纪之后,赫尔巴特和凯洛夫完善了班级授课制; 1862年,中国京师同文馆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
13
补充:富勒的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1、关注生存阶段:关注自己的生存问题,基于一种生存忧虑,想要 控制好学生,而不是设法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时更希望成为 一个管理者。 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学习的成绩,更好的考虑与教学情境有 关的问题。 3、关注学生阶段:认识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想要因材施教,但非 常困难,也会成为优秀的教师或教育专家。
41
材料分析
一小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赛常影响学习, 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 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 自我控制能力。 上述材料中, 班主任是如何对 “小捣蛋”们进行教育的。
3、值勤活动
4、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
(二)阶段性班级活动
1、工作性活动
2、竞赛性活动
29
(三)班级活动的方法
1、根据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特点安排活动 2、与班级风气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开展活动 3、与教学有机结合开展活动 4、与纪念日、节日相结合安排活动
30
(四)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1、课堂教学 2、班会 3、学校活动 4、课外科学技术文娱体育文化艺术活动 5、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12
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阶段
1、规范化阶段:是从新手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班主任的过程,能够 很好的担任角色,但还缺少经验,希望向老教师学习,有时会有自我 的怀疑; 2、个性化阶段: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特色的过程,但容易停留在班主 任工作的高原期,不容易前进,需要突破职业倦怠和困惑; 3、特色化阶段:成为具有辐射影响力的班主任的过程,能够成为优 秀的班主任或者教育专家。
C、放任型
D、专断型
16
思考题
下列不属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调查访问
D、个案研究法

17
第二章 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和作用 是班集体管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内使得班集体达到一种所期望的状态,制 定目标的依据在于:社会性质、班级管理活动的规律、学校的教育目标和班级的现实状态 •作用:导向、激励、凝聚、调节、评价
42
参考答案
(1)该案例中班主任运用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43
(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 行德育,要注重摆亊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 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 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趣引导到正确 方向上来 ;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 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扱性 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 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44
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 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 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习、家长和社会的桥 梁。 ➢ 角色:实施者、管理者、协调者、普通一员
9
(二)班主任的职责
➢教育引导 ➢班级管理 ➢组织班集体活动 ➢关注学生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资源
35
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活动(群众性活动)
1、报告和讲座 2、各种集会 3、各种比赛
4、参观、访问、调查、旅行
5、社会公益活动 6、墙报、黑板报
(二)小组活动
1、学科小组
2、技术小组
3、艺术小组
4、体育小组
(三)个人活动
36
思考题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游览的活动属于( )
A、文艺活动
√ C、群众性活动
一、教育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1、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平行管理的来源) 2、苏霍姆林斯基的自我教育理论 3、陶行知的解放儿童创造力与学生自知理论
25
二、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1、从众与逆反 2、群体影响 3、冲突与和解
26
三、管理学理论与班级管理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梅奥“霍桑实验”,非正式群体 3、群体发展阶段与高效团队理论 4、情境领导理论:赫塞和布兰查提出 5、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费根鲍姆提出 6、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圣吉提出
14
思考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管理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管理间接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方式 称为( )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15
思考题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 式引导学生,属于班主任领导方式的( )
A、权威型
B、民主型
33
二、班队活动的来源和组织
(一)班队活动的来源
1、学生的常规学习和生活
2、重大节日
3、地域特点
(二)各种班队活动
1、主题教育
2、班队例会
3、班队科技、文艺、体育活动
4、班队劳动
5、班队游戏活动
34
第三节 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外活动的含义、作用、特点和内容
• 含义: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 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参与、自主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开放 • 课外活动内容: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课外阅读活动、游戏活动、社会活动、主题 活动
23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做好班级常规管理 2、对于学生不正确、不文明的言行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制止 3、树立典型,平等对待学生 4、因材施教,以鼓励为主 5、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 • 调查研究法、目标管理法、榜样示范法、情景感染法、规范制约法、舆论影响法、心理疏导法
24
第三节 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理论
7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和班主任
一、学生
(一)班级管理中的学生 1、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2、学生的双重角色:既是班级管理的客体,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及管理 1、低年级入学适应指导;2、中年级自我管理指导;3、高年级青 春前期教育
8
二、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
(一)班主任的概念和角色
22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一)方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 (二)全面管理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自主参与原则:创造一种民主氛围,采纳学生的意见,接受学 生的监督; (四)教管结合原则 (五)全员激励原则:公正无私,一视同仁 (六)平行管理原则:集体与个人互相影响
27
第三章 小学班级活动的指导
第一节 班级活动的含义 一、班级活动的含义
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完成学 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办集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 ➢特点:自愿性、差异性、广泛性、自主性、灵活性
28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日常性班级活动
1、班队会活动
2、班级晨会活动
3
(二)班级的教育意义
• 培养集体意识、思想品德 • 培养交往能力 • 满足学生多种需要 •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4
二、班级管理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是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 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班级管理是班级工 作的重要一环,不仅与教育教学息息相关,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 化和个性化的健康发展。
18
(二)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
1、维持班级秩序 2、营造学习氛围 3、形成班级合力 4、学会自主活动 5、提升生命质量
19
(三)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首要任务) 2、班级日常管理:思想、纪律、学习常规管理 3、班级活动管理 4、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学校、家庭和社会
20
二、班集体的形成
10
(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前提/首要环节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核心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优、中、后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校内校外 5、做好学生素质的评定:操行评语 7、做好班主任计划与总结
11
三、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责任意识和探究能力 2、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3、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 组建、初步形成、发展、成熟四个阶段 1、明确的共同目标: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有形与无形并存。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培养班集体成员的荣誉感、 集体感、归属感、依恋感等。
21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既需要采纳学生的意见,又要采取各种 有效的措施;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发现并培养积极分子;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和一定的活 动纪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日常性和阶段性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B、体育活动 D、小组活动
37
第四章 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与学生教育
第一节 班级常规管理
一、班规的制订与执行 二、生活管理与指导 三、学习的管理与指导
38
第二节 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文化的构成 (一)显性班级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行为文化 (二)隐性班级文化:观念文化与心理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培育与发展
31
三、班级活动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2、对班集体建设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3、是落实学校教育宗旨的重要途径 ➢ 在设计活动时,要有教育性、时代性、多样性、整体性和易操作性 ➢ 班级活动实施的阶段:准备、展开、总结
32
第二节 小学班队活动的组织
一、班队活动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基本原则 (二)针对性原则:针对班级与学生 (三)自主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四)多样性原则 (五)计划性原则 (六)生活化原则
39
第三节 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置
一、小学班级突发事件的类型
人际分歧、财物丢失、家庭变故、暴力冲突、顶撞教师、恶作剧、意外伤害
二、班级突发事件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的本身因素 (二)教师的教育失策 (三)环境因素
40
三、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一)沉着冷静面对 (二)机智果断应对 (三)公平民主处理 (四)善于总结引导 四、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一)善于观察,注重预感 (二)搜集事实,分析隐藏因素 (三)采取行动,保持弹性
5
(二)常见的班级管理内容和模式
➢ 内容: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德育管理、体卫管理、制度管理、 文化管理、情感管理、财物管理、信息管理 ➢ 模式 1、常规管理: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 2、平行管理:集体与个人互相影响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6
(三)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
1、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度; 2、教师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度; 3、教师管理由专制型向民主型过度; ➢ 常见管理方式: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4、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加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