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载体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講文獻的載體與形式
甲骨
甲骨指龜甲和獸骨,乃商代占卜是用的工具,上有刻辭,以作貞卜的紀錄。
甲骨文的發現和拓印乃二十世紀初年的事,之後著名學者如羅振玉、王國維等識讀了不少文字,大大推進了古文字、歷史等方面的研究。
甲骨與王國維。
金文
金文主要指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屬商周時期的器物。
殷周金文與甲骨文有同有異,內容多是當時戰爭、盟約、條例、賞賜等政治活動的紀錄。
西周時的金文已有較長篇的記事文,如毛公鼎就是著名的例子。
簡牘
竹簡和木牘是較早的書寫材料,對後世的書籍形式有深遠的影響。
簡牘可以數量較有彈性,可以記錄不同類型的資料,包括律令、史事、思想等。
上世紀陸續有許多簡牘出土,加深了我們對古代的歷史和文化的認識。
中研院《漢代簡牘數位典藏》。
帛書
帛書指書寫在絲綢繒帛上的文字帛書,最遲在公元前六、七世紀已出現。
帛書較竹牘簡便,易於攜帶,後世紙張出現後,縑帛仍是重要的書寫工作。
竹牘與簡帛在上個世紀有許多重大發現,吸引許多學者參與,堪稱顯學。
簡帛研究網
紙卷
紙是四大發明之一,相傳為東漢蔡倫所造,但其實西漢時已有類似的纖維紙。
紙是優良的文字傳播工具,結果很快普及,並且傳至國外,包括朝鮮、越南以至印度。
現存出土文物證實,西漢時已有古紙。
關於紙的考古發現,當以敦煌紙卷最為重要。這批文獻約三萬餘卷,內容廣泛。
文獻的數碼化
中央研究院「瀚典」
.tw/index.html?
臺灣故宮「寒泉」
http://210.69.170.100/s25/index.htm
香港中文大學「漢達文庫」
/
四庫全書電子版
.hk/resources/e-resources/skqs.html
流通的方式
背誦
阮元《文言說》
古人無筆硯紙墨之便,往往鑄金刻石,始傳久遠;其著之簡策者,亦有漆書刀削之勞,非如今人下筆千言,言事甚易也。許氏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左傳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此何也?古人以簡策傳事者少,以口舌傳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為一言,轉相告語,必有愆誤,是必寡其詞,協其
音,以文其言,使人易於記誦,無能增改;且無方言俗語,雜於其間,始能達意,始能行遠。
鐫刻
抄寫
《論語.衛靈公》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朱注:紳,大帶之垂者。書之,欲其不忘也。
傳抄的訛誤
訛誤的主要原因是形近而誤,如漠(漢)、怒(恕)、戒(式)之類。
也有筆劃分合致誤者,如「讋」及《孟子》「忘」之例:
《孟子.公孫丑》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顧炎武謂「正心」乃「忘」之誤,當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忘,勿助長也。」
訛誤的類型
訛誤,指文字的錯誤;
脫文,又名奪文,指文字的脫漏;
衍文,指多餘的文字;
倒文,指文字次序顛倒;
錯亂,指一組文字次序混亂。
印刷
攝影
數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