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说课稿-精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四节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说课稿
Page
1
1 2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说 课 目 录
3 4 5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Page 2
6
7 8
一、教材分析
地位
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的 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
作用
1、承前启后 2、对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3.概念剖析,扫清盲点 4.巩固练习,突出重点
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Page 16
环节四 设计冲突 突破难点 (6min)
1.将机械效率公式进行推导:
2.设计认知冲突:
W有 W有 W总 W有 W额
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而额外功又是不得不做的功,从上 面的推导公式不难发现机械效率会是一个定值,而实际生产中机 械效率是可以提高的,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如果能够提高机 械效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Page
5
二、学情分析
心理分析 八年级学 生正处于逻辑思 维初级发展阶段, 教学设计主要从 学生已学知识出 发,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进行 研究。
Page
6
二、学情分析
非智力因素
划片招生后学生 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有 着较大差别,从而导致他 们对学习的需要、兴趣、 动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Page
Page 8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有用功、额 外功和总功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 概念,会进行简单 机械效率计算。
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 大小的因素
Page
9
五、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
观察比较法 理解记忆法 交流合作法 任务驱动法
教法 学法
讨论法
实验演示法 讲授法
六、教法手段
以板书和多媒体展示为主,以实验演示为辅
Page
12
环节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min)
情景:准备一个水桶,装满沙子,上面放上物理课本,课前将 其放在教室门口,上课时请两位学生抬进来,取出课本后告诉 这两位学生沙子用不上了再请他们抬出去 设计意图:通过 创设这个情景, 能够迅速将学生 的注意力转移到 课堂上,同时学 生的思维将很快 转移到机械效率 概念上。
Page 15
环节三 问题讨论 突出重点(13min)
1.问题讨论 问题1:有用功相同的时,选择总功小 的做工方式,那么总功相同时,选择哪 种做工方式呢? 问题2:有用功和总功都不相同的时候 应该选择哪种做工方式呢? 2.引出概念 (引导学生用比值定义法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后,分别派一名组员去小黑板上写出那种 方式运沙子,并写出理由。 3.设计演示实验帮助并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演示实验:用单个动滑轮和动滑轮组分别提起50mL的水(水装 在相同的瓶子里),随机抽取一名中线生分析有用功和额外功 4.概念补救措施:如果检测发现其仍然对概念掌握不清,可以 通过以下生活实例来帮助其分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例: 水桶打水时以及打捞水桶时水桶中含有少量水的有用功 5.及时巩固,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可以更好的反应和暴露学 生的问题,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 的分析去检测,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救,这样能更好 的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吸收。
Page
18
环节六 课堂总结 及时巩固 (4min)
1.学生闭上眼睛回想本节课所学内容 (30秒),然后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总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组加分奖励) 2.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把 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1m,所用的拉力 是250N,在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 总功为 J,额外功为 J,动滑 轮的机械效率为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法能够迅速整理和 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7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 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讨论法,体验引入机械效率的完整过程、理 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中,学会利用机械效率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 逐步养成用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
Page 19
八、板书设计
§11-4-1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概念: (1)有用功:不得不做的功 二、机械效率 1.公式:
W有用 100% W总
组 + 1 2 3 4 5 6
-
2.物理方法:比值定义法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额外功: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动力所做的功 2.关系:W总=W有用+W额外
Page
3
内容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机械效率; 3、实验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
处理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 念→机械效率概念→实验探 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Page
4
二、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 为本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初二上学期学习速度概念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比 值的思维去解决两个相关变量的关系为本节引入 机械效率概念做了铺垫。
Page 13
环节二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念 (12min)
1.讨论: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讨论一下:哪种办 法最好,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由这个问题牵扯出有用 功、额外功、总功及其他们之间关系。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前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种和第三种运沙子的不同点,即 一个用桶,另一个用袋子,这样为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 一个桥梁,同时由运沙的问题转移到学习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能够让学 生更主动的去学习这个陌生的概念。 Page 14
3.分析总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设计意图:认知冲突能够打破学生内在的一种思维平衡,当 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就迫使学生主动通过外界寻求新的平衡,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的认知 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Page 17
环节五 思维拓展 升华情感 (2min)
概念拓展:除了机械做工有效率 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效率吗?比 喻说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能不能把 每粒米都吃到肚子?用铅笔写字, 能保证笔芯全部被利用完吗?一节 课40分钟,能否都用到学习上呢? 设计意图:概念的迁移,有助于学 生思维的横向拓展,同时也有助于 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
Page
21
Page 10பைடு நூலகம்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知识主线
三功的概念及关系
自主合作学习
机械效率概念 机械效率的计算
问题讨论 练习巩固 讨论交流
Page 11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课前准备环节:完成导学案学习准备
课前完成
(1)个体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小组长负责检查和订正,发现问题汇总到老师处; (4)课前2min课代表带领全班同学读1至4题;(2min) (5)老师针对问题反馈矫正。
设计理念:左侧和中间板书主体内容,右侧作为副 板演示习题计算,最右侧设计一个小组加分和扣分 的表格。这样的布局能更好的突出知识结构,另一 方面能够让一时走神的学生快速回归课堂。
7
Page
20
感 谢
• • • • 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感谢刘光明老师的悉心指导 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 感谢物理组全体老师的支持与帮助
《机械效率》第一课时
说课稿
Page
1
1 2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说 课 目 录
3 4 5
重点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Page 2
6
7 8
一、教材分析
地位
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的 综合分析和实际运用
作用
1、承前启后 2、对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3.概念剖析,扫清盲点 4.巩固练习,突出重点
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
Page 16
环节四 设计冲突 突破难点 (6min)
1.将机械效率公式进行推导:
2.设计认知冲突:
W有 W有 W总 W有 W额
有用功是必须要做的功,而额外功又是不得不做的功,从上 面的推导公式不难发现机械效率会是一个定值,而实际生产中机 械效率是可以提高的,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如果能够提高机 械效率,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Page
5
二、学情分析
心理分析 八年级学 生正处于逻辑思 维初级发展阶段, 教学设计主要从 学生已学知识出 发,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的进行 研究。
Page
6
二、学情分析
非智力因素
划片招生后学生 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有 着较大差别,从而导致他 们对学习的需要、兴趣、 动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Page
Page 8
四、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有用功、额 外功和总功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 概念,会进行简单 机械效率计算。
难点
分析影响机械效率 大小的因素
Page
9
五、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
观察比较法 理解记忆法 交流合作法 任务驱动法
教法 学法
讨论法
实验演示法 讲授法
六、教法手段
以板书和多媒体展示为主,以实验演示为辅
Page
12
环节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3min)
情景:准备一个水桶,装满沙子,上面放上物理课本,课前将 其放在教室门口,上课时请两位学生抬进来,取出课本后告诉 这两位学生沙子用不上了再请他们抬出去 设计意图:通过 创设这个情景, 能够迅速将学生 的注意力转移到 课堂上,同时学 生的思维将很快 转移到机械效率 概念上。
Page 15
环节三 问题讨论 突出重点(13min)
1.问题讨论 问题1:有用功相同的时,选择总功小 的做工方式,那么总功相同时,选择哪 种做工方式呢? 问题2:有用功和总功都不相同的时候 应该选择哪种做工方式呢? 2.引出概念 (引导学生用比值定义法得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后,分别派一名组员去小黑板上写出那种 方式运沙子,并写出理由。 3.设计演示实验帮助并检测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演示实验:用单个动滑轮和动滑轮组分别提起50mL的水(水装 在相同的瓶子里),随机抽取一名中线生分析有用功和额外功 4.概念补救措施:如果检测发现其仍然对概念掌握不清,可以 通过以下生活实例来帮助其分析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 实例: 水桶打水时以及打捞水桶时水桶中含有少量水的有用功 5.及时巩固,完成导学案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可以更好的反应和暴露学 生的问题,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一方面通过演示实验 的分析去检测,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救,这样能更好 的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吸收。
Page
18
环节六 课堂总结 及时巩固 (4min)
1.学生闭上眼睛回想本节课所学内容 (30秒),然后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总结 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组加分奖励) 2.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把 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1m,所用的拉力 是250N,在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J, 总功为 J,额外功为 J,动滑 轮的机械效率为 。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法能够迅速整理和 构建知识框架,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7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过程,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 总功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讨论法,体验引入机械效率的完整过程、理 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在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中,学会利用机械效率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并 逐步养成用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
Page 19
八、板书设计
§11-4-1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1.概念: (1)有用功:不得不做的功 二、机械效率 1.公式:
W有用 100% W总
组 + 1 2 3 4 5 6
-
2.物理方法:比值定义法 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额外功:并非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动力所做的功 2.关系:W总=W有用+W额外
Page
3
内容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机械效率; 3、实验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
处理
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 念→机械效率概念→实验探 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Page
4
二、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学生在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 为本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初二上学期学习速度概念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比 值的思维去解决两个相关变量的关系为本节引入 机械效率概念做了铺垫。
Page 13
环节二 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念 (12min)
1.讨论:要把重100N的沙子运上三楼。讨论一下:哪种办 法最好,哪种办法最好,为什么?由这个问题牵扯出有用 功、额外功、总功及其他们之间关系。
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前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种和第三种运沙子的不同点,即 一个用桶,另一个用袋子,这样为大多数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了 一个桥梁,同时由运沙的问题转移到学习有用功、额外功的概念,能够让学 生更主动的去学习这个陌生的概念。 Page 14
3.分析总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设计意图:认知冲突能够打破学生内在的一种思维平衡,当 这种平衡被打破后,就迫使学生主动通过外界寻求新的平衡,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的认知 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Page 17
环节五 思维拓展 升华情感 (2min)
概念拓展:除了机械做工有效率 问题外,干别的事情有效率吗?比 喻说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能不能把 每粒米都吃到肚子?用铅笔写字, 能保证笔芯全部被利用完吗?一节 课40分钟,能否都用到学习上呢? 设计意图:概念的迁移,有助于学 生思维的横向拓展,同时也有助于 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
Page
21
Page 10பைடு நூலகம்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知识主线
三功的概念及关系
自主合作学习
机械效率概念 机械效率的计算
问题讨论 练习巩固 讨论交流
Page 11
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课前准备环节:完成导学案学习准备
课前完成
(1)个体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小组长负责检查和订正,发现问题汇总到老师处; (4)课前2min课代表带领全班同学读1至4题;(2min) (5)老师针对问题反馈矫正。
设计理念:左侧和中间板书主体内容,右侧作为副 板演示习题计算,最右侧设计一个小组加分和扣分 的表格。这样的布局能更好的突出知识结构,另一 方面能够让一时走神的学生快速回归课堂。
7
Page
20
感 谢
• • • • 感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感谢刘光明老师的悉心指导 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 感谢物理组全体老师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