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磁兼容与结构设计
GB 9706.236-2021检验报告内容模板
——在24h内累积曝露1h为105dBA,在24h内将累积曝露量的时间减半,将增加3dBA的偏移量(例如24h内1/2h为108dBA)。
在符合性声明之前增补:
如果加权声压等级超过80dBA,则应考虑噪声保护措施。
201.9.8.4.1概述
增补:
与其他的绳索,链条或皮带平行运行的绳索,链条或皮带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卸载状态,则可视为防坠落安全装置。钢丝绳如果有定期检查时可以用作防坠落装置。
201.11.8 ME设备的供电电源/供电网中断
增补:
当供电电源恢复时,要求一个审慎的动作,比如再按按钮,启动压力脉冲释放。
6
控制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危险输出的防护
201.12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第12章适用。
201.12.1 控制器和仪表的准确性
增补:
201.12.1.101 目标标记和目标位置的精度
c)压缩和膨胀声压峰值在最小的,典型的和最大的输出能量的设置;
d)能流密度最小的,典型的和最大的输出能量的设置,包括时间积分限的技术参数;
e)单一脉冲能量最小的,典型的和最大的输出能量的设置包括时间积分限以及所选半径为R的圆形横截面积的规格参数。
3
ME设备对电击危险的防护
201.8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第8章适用。
201.9
除下述内容外,通用标准的第9章适用。
201.9.2.2.5连续开动
增补:
具有动力运动的系统应设计成避免施加过多的力给患者。应防止ME设备在挤压过程中可能危及患者的动作。
在操作运动定位过程中应防止附件脱落。
续4
ME设备对机械危险的保护
201.9
201.9.4.2.4.3越过门槛的运动
集中器I型通用技术规范2021
集中器I型通用技术规范2021国家电网公司二〇二一年一月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序号名称1 集中器I型专用技术规范目录1 总则----------------------------------------------------------------------------- 1 2技术要求------------------------------------------------------------------------- 1 2.1 环境条件 ---------------------------------------------------------------------- 1 2.2 机械影响----------------------------------------------------------------------- 2 2.3 工作电源----------------------------------------------------------------------- 2 2.4 结构--------------------------------------------------------------------------- 3 2.5 绝缘性能要求------------------------------------------------------------------- 3 2.6 温升--------------------------------------------------------------------------- 4 2.7 数据传输信道------------------------------------------------------------------- 4 2.8 功能要求----------------------------------------------------------------------- 4 2.9 采集数据可靠性---------------------------------------------------------------- 14 2.10 电磁兼容性要求--------------------------------------------------------------- 14 2.11 连续通电稳定性--------------------------------------------------------------- 15 2.12 可靠性指标------------------------------------------------------------------- 15 2.13 包装要求--------------------------------------------------------------------- 15 2.14 互换性要求------------------------------------------------------------------- 15 3检验规则------------------------------------------------------------------------ 15 3.1 检验分类---------------------------------------------------------------------- 15 3.2 验收检验---------------------------------------------------------------------- 15 3.3 型式试验---------------------------------------------------------------------- 16 3.4 全性能检验-------------------------------------------------------------------- 16 3.5 项目和顺序-------------------------------------------------------------------- 16 4运行管理要求-------------------------------------------------------------------- 17 4.1 监督抽检---------------------------------------------------------------------- 17 4.2 周期检测---------------------------------------------------------------------- 174.3 故障统计分析------------------------------------------------------------------ 175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18 5.1 技术服务----------------------------------------------------------------------- 18 5.2 现场安装调试相关要求----------------------------------------------------------- 18 5.3 出厂测试数据------------------------------------------------------------------- 18 5.4 设计联络会--------------------------------------------------------------------- 19 5.5 工厂检验和监造----------------------------------------------------------------- 191 总则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以下简称“公司系统”)集中器I型的招标采购,它包括技术指标、机械性能、适应环境、功能要求、电气性能、抗干扰及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验收要求以及供货、质保、售后服务等要求。
GJB289A总线在直升机上的适应性设计
◎航空航天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第6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Mar.2021 link appraisement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industry丿弋影响力DOI:10.3969/j.issn.1001-8972.2021.06.010 6刘仰前GJB289A总线在直升机上的适应性设计GJB289A数据总线即我国的GJB289A-97标准,是一种数字式分时制指令/响应型多路传输数据总线。
其具有可靠性高、简单灵活的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坦克、航空、舰船等领域,特别适合于计算模块与传感器'控制器之间的互连。
直升机航电系统包括通信、导航、雷达等众多子系统,可使用GJB289A总线作为直升机航电系统的网络通信介质,为各子系统之间的GJB289A数据通信提供传输途径,使这些系统能够相互交联,实现整个航电系统的综合数据处理和传输、信息共享以及综合显示控制。
随着航电系统综合化要求的加强,GJB289A数据总线的关键作用也日益突出。
但直升机的飞行环境包括海洋、高原、高寒和高温等极端环境,并且直升机平台具有振动大,电磁环境复杂等特点。
应用在直升机上的GJB289A数据总线需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设计。
简介GJB289A数据总线一般由耦合器、连接器、主干线、短截线组成,如图1所示。
耦合器实现短截线与主干线之间信号的耦合和隔离,连接器实现短截线与设备的连接和分离。
—个设备端口的GJB289A数据信息经设备端口连接器、短截线电缆,在耦合器处耦合发送到数据总线主干线上,然后经过主干线电缆传输,达到另一设备端口对应的耦合器处,再经耦合器耦合发送到短截线上,经短截线电缆、设备端口连接器传输,到达接收设备。
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一般进行双余度设计,由两套总线对相应的系统进行连接,即主总线和余度总线。
当一个余度发生故障时,切换到另外一个余度,来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适应性设计耐湿度设计直升机的飞行、贮存环境包含海洋等高湿度环境,总线材料可能会吸潮,导致信号通道之间电性能下降,故数据总线可能会受湿度的影响,需对数据总线进行耐湿度设计。
电磁兼容分析报告
电磁兼容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且不对其它设备和环境造成不可接受的干扰。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进行电磁兼容性的分析和测试。
2. 问题描述在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电磁兼容性问题的来源。
电磁兼容性问题主要包括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两方面。
2.1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
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辐射电磁场。
这些辐射电磁场可能会对附近设备和环境产生干扰。
2.2 电磁干扰电磁干扰是指外界电磁场对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
外界电磁场可能来自其它设备的辐射,也可能来自电力线、雷电等。
这些外界电磁场如果强度足够大,就会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干扰。
3. 分析方法为了准确评估电磁兼容性,我们采用了以下分析方法:3.1 电磁辐射分析通过对设备进行电磁辐射测试,可以获取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辐射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分布。
我们使用电磁场测试仪器来测量设备周围的电磁辐射水平。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判断辐射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值,从而评估设备的辐射兼容性。
3.2 电磁干扰分析通过对设备进行电磁干扰测试,可以评估设备对外界电磁场的抗干扰能力。
我们使用电磁兼容性测试仪器来模拟外界电磁场对设备的干扰,并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
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判断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从而评估设备的干扰兼容性。
4. 结果分析4.1 电磁辐射分析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得到设备产生的辐射电磁场强度和频率分布情况。
根据相关标准,我们将测试结果与规定的限值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设备的辐射水平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因此设备在辐射兼容性方面符合要求。
4.2 电磁干扰分析结果经过测试,我们模拟了外界电磁场对设备的干扰情况,并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
结果显示,设备在受到一定强度的干扰时,仍能够正常工作。
因此,设备在干扰兼容性方面也符合要求。
电磁干扰的机理与研究现状介绍
电磁干扰的机理与研究现状介绍发布时间:2021-02-01T07:43:24.181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5期作者:陈晨[导读] 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但不是所有的电子系统都喜欢在这个海洋遨游。
微波耦合是电磁波侵入电子系统并对其产生损伤的主要方式。
本文介绍了电磁干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一种用于描述有孔腔体内电磁波的模型-随机耦合模型。
摘要: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但不是所有的电子系统都喜欢在这个海洋遨游。
微波耦合是电磁波侵入电子系统并对其产生损伤的主要方式。
本文介绍了电磁干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一种用于描述有孔腔体内电磁波的模型-随机耦合模型。
关键词:电磁干扰;微波耦合;随机耦合模型1、引言目前,随着以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的电子技术系统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设备不仅在继续迅速地向航空航天、医疗、工业甚至军工等领域传播,同时也在以各种形态深入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另一方面,根据摩尔定律的预测,电子元件的密度也将继续越来越高。
高密度、微观尺度的电子元器件不仅容易受到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而且自身也是干扰源。
这些电子系统在工作时,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周边电子设备甚至自我影响,导致周边设备甚至自身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设备时必须考虑电磁干扰[1]。
在军工领域,电子系统还有着被主动攻击的可能性存在,对抗干扰能力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
对电子系统抗电磁波能力的研究产生了电磁兼容这一概念,电磁兼容的确切含义为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波环境中,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它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
一般包含以下两种含义:(1)设备或系统应具有抵抗给定电磁波干扰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安全余量;(2)设备或系统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波干扰[2]。
由于电磁兼容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子设备的运行能力、安全特性以及使用寿命;可以说只要是有电子技术存在的领域电磁兼容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军事等尖端行业。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
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电气工程中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性是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设备无干扰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介绍了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讨论了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然后,我们探讨了电磁干扰的来源和传播机制,以及分析方法和工具。
接下来,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常见方法,包括屏蔽技术、滤波器设计和地线布局优化。
最后,我们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对于电气工程领域中电磁兼容性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屏蔽技术、滤波器设计、地线布局引言:电磁兼容性是电气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它涉及到确保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运行且不受其他设备干扰的能力。
在今天高度互联的世界中,电磁干扰问题日益突出,给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带来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干扰源、分析方法和常见解决方法。
我们还探讨了屏蔽技术、滤波器设计和地线布局等关键策略。
通过深入理解和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我们可以为电气工程领域提供更可靠和稳定的解决方案,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一电磁兼容性概述:理解与应用电磁兼容性是电气工程中一个关键且不可忽视的问题,它确保了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同时避免了对其他设备的干扰。
在如今高度互联的社会中,电磁干扰的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因此,对电磁兼容性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1 电磁兼容性的理解是基础。
它涉及了电磁辐射、传导和耦合等现象的分析与解决。
了解电磁辐射的产生机制以及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对于识别潜在干扰源和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
此外,电磁传导是指电磁波通过物质传递的过程,了解它的传播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干扰如何传递到其他设备中。
耦合则是指电磁能量在设备之间相互作用的现象,因此了解耦合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减少干扰。
2 电磁兼容性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的电气工程中。
IEC 61967-42021发布
NEW AND NOW 22SAFETY & EMC No.2 20212021年4月11日,由《安全与电磁兼容》编辑部主办的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唯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
陆军工程大学刘尚合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东林院士、密苏里科技大学范峻教授、浙江大学李尔平教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孙文龙副院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郑军奇副院长,以及来自高校、军民标准化科研院所、计量检测机构、知名企业的专家和学者等3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苏东林院士和《安全与电磁兼容》主编王淑华共同主持。
会上,刘尚合院士从装备需求、产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强调了电磁兼容学科的重要性,对《安全与电磁兼容》办刊理念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期望;苏东林院士建议借鉴产业联盟的形式,聚合各方力量,提升刊物水平,促进安全、电磁兼容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
李尔平、范峻、郑军奇、褚庆昕等专家,分别从期刊定位、版块设置、审稿要求、沟通交流的平台建设、优秀作者激励、国际化期刊的经营模式等方面,为期刊的发展出谋划策。
《安全与电磁兼容》是专门介绍电子产品安全与电磁兼容技术的专业期刊,内容涉及标准解读、设计、测试、预测与仿真、材料研发及应用等多个方面。
《安全与电磁兼容》编辑委员会将为期刊的定位、发展方向、专业导向、技术内容及水平把关。
我们将在各位专家的支持下,共同为产、学、研、用各方搭建一个公平、开放的技术交流平台,为推动安全、电磁兼容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尽力。
编委会架构及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序)编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刘尚合 编委会主任委员:苏东林 编委会副主任委员:范峻 李尔平 毛军发 孙文龙 郑军奇编委会委员:褚庆昕 崔强 邓龙江 胡景森 黄攀 何鹏林 胡小锋 胡妍飞 胡志强 季启政 雷虹雷剑梅 刘焱 刘志刚 孟东林 齐万泉 邱扬 石立华 汤仕平 吴建飞 王群 闻映红 王文俭 谢彦召 杨红波 俞毅敏 阎照文 张华 朱文立 赵晓凡 张兴海 周镒 周忠元2021年3月16日,IEC 发布了IEC 61967-4:2021《集成电路 电磁发射测量 第4部分:传导发射测量 1 Ω/150 Ω 直接耦合法》(第2.0版),该版本代替IEC 61967-4:2006(第1.1版)。
YY9706.102-2021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测试
YY9706.102-2021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测试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测试最新标准,代替现行的YY0505-2012标准,在近几年将逐步实施。
国内采用YY9706.102-2021《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的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要求和试验》标准,国际采用标准IEC60601-1-2:2007。
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建立具体的专门电磁兼容性标准已经形成普遍共识。
尤其是电磁发射标准,对保护安全业务、其他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非医用电气设备和无线电通信是非常重要的考核指标。
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用于医疗实践是因为他们能提供所需要的功能。
若医用电气设备或医用电气修通对在正常使用环境中的预期干扰因为缺乏抗扰度不能提供相应的功能,那么这种对医疗实践的干扰不能视为可接受的情况。
为了确保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按预期设计和运行,制造商、责任方和操作方都有承担共同的责任。
医用电气设备或医用电气系统制造商的职责是以符合本部分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并对责任方和操作方公开信息,来维持一个可兼容的电磁兼容使医用电气设备或医用电气系统能按期运行。
YY9706.102同YY0505标准相比较增加了医用电气设备ME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ME系统的基本安全和基本电磁兼容性要求。
YY9706.102规定了ME设备和ME系统电磁兼容性的通用要求和试验,这些通用要求和试验除了是通用的标准要求,还作为专用标准的基础。
ME系统或ME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符合要求运行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能力(电磁兼容性EMC)。
YY9706.102-2021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要求的检测项目有:静电放电试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浪涌试验、电源输入线上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试验、工频磁场试验、谐波发射试验、电压波动/闪烁发射试验、射频传导试验、射频辐射试验、辐射发射试验、传导发射试验。
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等级在3级上下,测试等级不算太高,根据产品的种类选择标准的附表测试要求进行检测。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目录(2021)
通用基础类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采标情况单价1GB/T 4365-2003电工术语 电磁兼容¥27.002GB/T 6113.101-2016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测量设备¥60.003GB/T 6113.102-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传导骚扰CISPR 16-1-2:2006¥42.004GB/T 6113.103-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骚扰功率CISPR 16-1-3:2004¥27.005GB/T 6113.104-2016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辅助设备 辐射骚扰CISPR 16-1-4:2005¥78.006GB/T 6113.105-201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5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 5 MHz~18 GHz天线校准场地和参考试验场地CISPR 16-1-5:2003¥69.007GB/T 6113.201-2017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2-1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传导骚扰测量CISPR 16-2-1:2003¥84.008GB/T 6113.202-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2-2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骚扰功率测量CISPR 16-2-2:2004¥39.009GB/T 6113.203-2016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2-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辐射骚扰测量CISPR 16-2-3:2003¥63.0010GB/T 6113.204-200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2-4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 抗扰度过测量CISPR 16-2-4:2003¥21.0011GB/Z 6113.205-2013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2-5部分:大型设备骚扰发射现场测量IEC/CISPR/TR 16-2-5:2008¥18.0012GB/Z 6113.3 -2019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方法规范 第3部分: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技术报告CISPR 16-3:2003¥132.0013GB/Z 6113.401-201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1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标准化的EMC试验不确定度CISPR 16-4-1/TR:2005¥84.0014GB/T 6113.402-2018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2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测量设备和设施的不确定度CISPR 16-4-2:2003¥48.0015GB/Z 6113.403-2007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3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批量产品的EMC符合性确定的统计考虑CISPR 16-4-3/TR:2004¥27.0016GB/Z 6113.404-2007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4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 抱怨的统计和限值的计算模型CISPR 16-4-4/TR:2003¥30.0017GB/Z 6113.405-2010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不确定度、统计学和限值建模替换试验方法的使用条件CISPR TR 16-4-5:2006¥39.0018GB 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13.00 19GB/T 12190-20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30.00 20GB/T 15658-2012无线电噪声测量方法¥18.00 21GB/T 17624.1-1998电磁兼容 综述 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IEC 61000-1-1:1992¥24.0022GB/Z 17624.2-2013电磁兼容 综述 与电磁现象相关设备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实现功能安全的方法IEC/TS 61000-1-2:2008¥57.0023GB/Z 17624.4-2019电磁兼容 综述 2 kHz内限制设备工频谐波电流传导发射的历史依据IEC 61000-3-12:2004¥33.0024GB/T 15540-2006陆地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ETSI EN 301489-1 V1.4.1-2002 NEQ¥27.0025GB/T 38659.1-2020电磁兼容 风险评估 电子电气设备¥48.00 26GB 17625.1-2012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IEC 61000-3-2:2009¥30.0027GB 17625.2-2007电磁兼容 限值 对每相额定电流≤16 A 且无条件接入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限制IEC 61000-3-3:2005¥24.00电磁兼容国家标准目录(2021)28GB/Z 17625.3-2000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值IEC 61000-3-5:1994¥18.0029GB/T 14598.26-2015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26部分:电磁兼容要求IEC 60255-26:2013¥36.0030GB/Z 17625.14-2017电磁兼容 限值 骚扰装置接入低压电力系统的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和不平衡的发射限值评估¥69.0031GB/Z 17625.15-2017电磁兼容 限值 低压电网中分布式发电系统低频电磁抗扰度和发射要求的评估¥36.0032GB/Z 17625.4-2000电磁兼容 限值 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畸变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IEC 61000-3-6:1996¥51.00 33GB/Z 17625.5-2000电磁兼容 限值 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IEC 61000-3-7:1996¥30.0034GB/Z 17625.6-2003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值IEC TR 61000-3-4:1998¥16.0035GB/Z 17625.7-2013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75 A且有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值¥16.0036GB/T 17625.8-2015电磁兼容 限值 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 A小于等于75 A连接到公用低压系统的设备产生的谐波电流限值¥24.0037GB/T 17625.9-2016电磁兼容 限值 低压电气设施上的信号传输 发射电平、频段和电磁骚扰电平¥18.0038GB/Z 17625.13-2020电磁兼容 限值 接入中压、高压、超高压电力系统的不平衡设施发射限值的评估¥30.0039GB/T 17626.1-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IEC 61000-4-1:2000¥16.00 40GB/T 17626.2-201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2001¥48.00 41GB/T 17626.3-201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3:2002¥54.00 42GB/T 17626.4-201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4:2004¥33.00 43GB/T 17626.5-201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5:2001¥57.00 44GB/T 17626.6-201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EC 61000-4-6:2006¥63.0045GB/T 17626.7-201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IEC 61000-4-7:2002¥33.0046GB/T 17626.8-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8:2001¥27.00 47GB/T 17626.9-201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9:2001¥27.00 48GB/T 17626.10-201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0:1993¥27.00 49GB/T 17626.11-200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1:2004¥24.00 50GB/T 17626.12-2013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2:2006¥24.0051GB/T 17626.13-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3:2002¥24.0052GB/T 17626.14-200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4:2002¥18.00 53GB/T 17626.15-2011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闪烁仪 功能和设计规范IEC 61000-4-15:2003¥24.00 54GB/T 17626.16-200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0 Hz~150 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6:2002¥21.00 55GB/T 17626.17-2005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17:2002¥16.00 56GB/T 17626.18-201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30.00 57GB/T 17626.20-201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横电磁波(TEM)波导中的发射和抗扰度测试¥54.00 58GB/T 17626.21-2014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混波室试验方法¥72.00 59GB/T 17626.22-201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全电波暗室中的辐射发射和抗扰度测量¥39.00通用基础类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采标情况单价60GB/T 17626.24-20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HEMP传导骚扰保护装置的试验方法IEC 61000-4-24:1997¥16.00 61GB/T 17626.27-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7:2000¥18.00 62GB/T 17626.28-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8:2001¥16.0063GB/T 17626.29-200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29:2006¥18.0064GB/T 17626.30-20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能质量测量方法IEC 61000-4-30:2008¥45.0065GB/T 17626.34-2012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 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IEC 61000-4-34:2009¥27.0066GB/T 17799.1-2017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IEC 61000-6-1:1997¥16.00 67GB/T 17799.2-2003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IEC 61000-6-2:1999¥16.00 68GB 17799.3-2012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IEC 61000-6-3:2011¥18.00 69GB 17799.4-2012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工业环境中的发射IEC 61000-6-4:2011¥18.00 70GB/T 17799.5-2012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室内设备高空电磁脉冲(HEMP)抗扰度IEC 61000-6-6:2003¥21.00 71GB/Z 17799.6-2017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发电厂和变电站环境中的抗扰度¥24.00 72GB/Z 18039.1-2019电磁兼容 环境 电磁环境的描述分类IEC 61000-2-5:1996¥98.00 73GB/Z 18039.2-2000电磁兼容 环境 工业设备电源低频传导骚扰发射水平的评估IEC 61000-2-6:1996¥45.00 74GB/T 18039.3-2017电磁兼容 环境 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及信号传输的兼容水平IEC 61000-2-2:1990¥24.00 75GB/T 18039.4-2017电磁兼容 环境 工厂低频传导骚扰的兼容水平IEC 61000-2-4:1994¥30.00 76GB/Z 18039.5-2003电磁兼容 环境 公用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及信号传输的电磁环境IEC 61000-2-1:1990¥21.00 77GB/Z 18039.6-2005电磁兼容 环境 各种环境中的低频磁场IEC 61000-2-7:1998¥27.00 78GB/Z 18039.7-2011电磁兼容 环境 公用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及其测量统计结果IEC/TR 61000-2-8:2002¥33.00 79GB/T 18039.8-2012电磁兼容 环境 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环境描述 传导骚扰IEC 61000-2-10:1998¥30.00 80GB/T 18039.9-2013电磁兼容 环境 公用中压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既信号线传输的兼容水平¥24.00 81GB/Z 18509-2016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标准起草导则¥24.00 82GB 31251.2-2014电阻焊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IEC 62135-2:2007¥24.00 83GB/Z 30556.1-2017电磁兼容 安装和减缓导则 一般要求¥30.00 84GB/Z 30556.2-2017电磁兼容 安装和减缓导则 接地和布线¥48.00 85GB/Z 30556.3-2017电磁兼容 安装和减缓导则 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的防护概念¥33.00 86GB/T 30556.7-2014电磁兼容 安装和减缓导则 外壳的电磁骚扰防护等级(EM编码)IEC 61000-5-7:2001¥24.00 87GB 31251.2-2014 电阻焊设备 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IEC 62135-2:2007 IDT¥24.00车船类EMC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采标情况单价1GB/T 7349-2002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16.00 2GB 7495-1987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14.00 3GB/T 10250-2007船舶电气与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IEC 60533:1999¥36.00 4GB 14023-2011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外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IEC/CISPR 12:2009¥39.00 5GB 15707-2017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16.00 6GB/T 15708-1995交流电气化铁道电力机车运行产生的无线电辐射干扰的测量方法¥14.00 7GB/T 15709-1995交流电气化铁道接触网无线电辐射干扰测量方法¥14.00 8GB/T 17619-1998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21.00 9GB/T 18387-2017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18.00 10GB/T 18655-2018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100.00车船类EMC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采标情况单价11GB/T 19951-2019道路车辆 电气/电子部件对静电放电抗扰性的试验方法¥36.00 12GB/T 21437.1-2008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描述ISO 7637-1:2002¥14.00 13GB/T 21437.2-2008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ISO 7637-2:2004¥33.0014GB/T 21437.3-2012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3部分:除电源线外的导线通过容性和感性耦合的电瞬态发射ISO 7637-3:2007¥27.0015GB/T 24338.1-2018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1部分:总则IEC 62236-1:2003¥16.00 16GB/T 24338.2-2018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2部分:整个轨道 系统对外界的发射IEC 62236-2:2003¥27.00 17GB/T 24338.3-2018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3-1部分:机车车辆 列车和整车IEC 62236-3-1:2003¥21.00 18GB/T 24338.4-2018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3-2部分:机车车辆 设备IEC 62236-3-2:2003¥21.00 19GB/T 24338.5-2018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4部分:信号和通信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IEC 62236-4:2003¥16.00 20GB/T 24338.6-2018轨道交通 电磁兼容 第5部分:地面供电装置和设备的发射与抗扰度IEC 62236-5:2003¥18.0021GB/Z 21713-2008低压交流电源(不高于1 000 V)中的浪涌特性¥21.00 22GB/T 25119-2010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电子装置IEC 60571:2006¥33.00 23GB/T 30116-2013半导体生产设施电磁兼容性要求¥16.00 24GB/T 29259-2012道路车辆 电磁兼容术语¥21.00 25GB 34660-2017道路车辆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24.00电工电子类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采标情况单价45GB/T 18663.3-2007电子设备机械结构 公制系列和英制系列试验 第3部分:机柜、机架和插箱的电磁屏蔽性能试验IEC 61857-3:2006¥18.0046GB/Z 18732-2002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限值的确定方法CISPR 23:1987¥18.00 47GB/T 18595-2014一般照明用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IEC 61547:2009¥18.00 48GB/Z 19397-2003工业机器人 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和性能评估准则指南ISO/TR 11062:1994¥24.00 49GB/T 39004-2020工业机器人电磁兼容设计规范¥27.00 50GB/T 38336-2019工业、科学和医疗机器人 电磁兼容 发射测试方法和限值¥30.00 51GB/T 38326-2019工业、科学和医疗机器人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24.0052GB/Z 19511-2004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ISM)—国际电信联盟(ITU)指定频段内的辐射电平指南CISPR 28:1997¥14.0053GB/T 21067-2007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 通用抗扰度要求¥16.00 54GB/T 21398-2008 农林机械 电磁兼容性 试验方法和验收规则 ISO 14982:1998¥30.00 55GB/T 21419-2013变压器、电抗器、电源装置及其组合的安全 电磁兼容(EMC)要求IEC 62041:2010¥21.00 56GB/T 22359-2008土方机械 电磁兼容性ISO 13766:2006¥33.00 57GB/T 22663-2008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 机床抗扰度要求¥21.00 58GB 23313-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 发射限值¥14.00 59GB/T 37414.2-2020工业机器人电气设备及系统 第2部分:交流伺服驱动装置技术条件¥51.00 60GB 23712-2009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 机床发射限值¥18.00 61GB/T 24807-2009电磁兼容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 发射EN 12015:2004¥18.00 62GB/T 24808-2009电磁兼容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 抗扰度EN 12016:2004¥21.00 63GB/T 25633-2010电火花加工机床 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16.00 64GB/T 28554-2012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内带供电单元的建设机械电磁兼容要求¥39.0065GB/T 18268.25-2010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25部分:特殊要求 接口符合IEC 61784-1,CP3/2的现场装置的试验配置、工作条件和性能判据IEC 61326-2-5:2006¥16.0066GB/T 16895.10-2010低压电气装置 第4-44部分:安全防护 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ICS 91.140.50¥39.00 67GB/T 19286-2015电信网络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及测量方法¥42.00 68GB/T 30148-2013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电磁兼容 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21.00 69GB/T 30556.7-2014电磁兼容 安装和减缓导则 外壳的电磁骚扰防护等级(EM编码)IEC 61000-5-7:2001 ¥24.00 70GB/T 31723.405-2015金属通信电缆试验方法 第4-5部分:电磁兼容 耦合或屏蔽衰减 吸收钳法¥21.00 71GB/T 30148-2013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21.00 72GB/T 34940.2-2017静态切换系统(STS) 第2部分:电磁兼容性(EMC)要求¥30.00 73GB 51204-2016建筑电气工程电磁兼容技术规范¥25.00 74GB/T 38909-2020民用轻小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与试验方法¥21.00书款另加:15%邮费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咨询服务部 :函授电话 :***********联系人 :吴敏email:***********门市电话:64102612 联系人:张雯email:****************网址:地址:北京1101信箱 发行部:100007收款人全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北新桥支行部门收款账号:9558850200000758651行号:102100000431。
无线通信中的电磁兼容研究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8期—91—无线通信中的电磁兼容研究任志琪(江苏曙光光电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前言无线通信的迅速发展,让社会实现了非常大的变革,开始有诸多的通信技术,进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直接的改变,将无线通讯运用到诸多领域的基础上,也开始出现诸多的困扰,比如各类的设备以及系统要解决电磁兼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十分突出的。
1无线电通信中的电磁兼容概述电磁兼容就是借助合理以及科学的集散以及分析手段,在无线电配置以及通信资源运用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基础,让无线电系统以及设备实现彼此兼容。
电磁兼容对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是有直接影响的,为了避免系统以及设备相互干扰,要加强对电磁兼容的有效分析应用,在电磁兼容的设计分析中,要对各个无线通信的环节进行把握,有助于对系统展开合理的规范。
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借助电磁兼容的有效分析,对设备的配置以及性能有更好地把控,这样可以对通信设备的技术指标实现合理规划。
另外是通信接收设备,可以在性能以及应用方面保证质量。
2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为了隔断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在电磁兼容设计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离、隔离、屏蔽、滤波以及保护。
(1)分离常用的方法是:几何位置分开,即将工作电压不同(有时是不同能量水平)的电路应在几何位置上分开布置,几何位置分开是用来削弱电路之间噪声耦合的有效措施。
(2)隔离就是电气隔离,是将各种不同功能的电路之间进行电气的绝缘,以阻断噪声信号的传导。
光耦隔离以及变压器隔离电气隔离是隔离的主要方法。
(3)屏蔽包括利用空间及遮挡隔离、电缆及接插件屏蔽等。
(4)滤波主要是通过滤波器和电路滤波等消除干扰。
(5)保护就是使用铁氧体吸收器件来削弱电磁噪声的幅度。
3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干扰因素探究3.1 无线电通信系统干扰因素的分类和探究根据具体干扰因素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影响进行类别的划分,可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这两类。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目录(2021)
IEC 60974-10:2007
36 GB/T 16607-1996 微波炉在 1GHz 以上的辐射干扰测量方法
37 GB 17743-2017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CISPR 15:2005
轮椅车 第 21 部分:电动轮椅车、电动代步车和电池充电器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 38 GB/T 18029.21-2012
GB/T 14598.15129
2012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151 部分:过 / 欠电流保护功能要求
GB/T 14598.30030
2017
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GB/T 14598.30231
2016
弧光保护装置技术要求
GB/T 14598.30332
2011
数字式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测试方法
39 GB/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IEC 61326-1:2005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 21 部分:特殊要求 无
40 GB/T 18268.21-2010
IEC 61326-2-1:2005
度试验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 第 11 部分:辅助电源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电压 17 GB/T 14598.11-2011
变化和纹波
电气继电器 第 22-1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1 MHz 脉冲
18 GB/T 14598.13-2008
IEC 60255-22-1:2007
¥16.00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
采标情况
基于无人机的电磁兼容设计
基于无人机的电磁兼容设计发布时间:2022-01-14T07:34:44.745Z 来源:《福光技术》2021年24期作者:肖猛秦萌[导读] 随着无人机用途的不断增加,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问题日益突出。
哈尔滨市高新检测技术研究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6摘要:随着无人机用途的不断增加,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提出了无人机电子战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措施和关键要点。
该措施在工程中得到了大量使用,工程易实现,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电磁兼容;电子战;无人机1无人机电子战电磁兼容设计方法1.1内部特性分析①如何抑制干扰源的产生是解决系统电磁兼容的首要设计手段。
在设计过程中,需采用多种方式降低噪声源的电磁能量、抑制干扰源的产生;进行合理的PCB分区域布局、线缆与走线设计,控制电磁噪声的传播途径并提高敏感源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如图1所示。
②设备间互连线缆和I/O接口处的合理设计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关键。
系统设备之间的互连线缆线束多、连接复杂,很容易成为噪声的辐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成为共模噪声传导、耦合的路径,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之一。
设计中可通过在线缆上使用防波套作为屏蔽层和设计合理的屏蔽层接地方式或接地阻抗。
另外,设计中通过使用屏蔽双绞线、接口滤波处理、设计净地等综合措施减少互连线缆产生的电磁噪声串扰;③结构设计是解决EMC问题的重要途径。
结构不会单独成为EMC问题的来源,但通过合理的空间隔离、孔缝屏蔽、搭接处理、缝隙长度控制,旨在减少电磁噪声的传播路径,提升系统电磁兼容性能。
图1 电路板最佳布局示意图1.2外部特性分析系统外电磁环境对无人机产生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外界电磁环境的强弱,而且与无人机的结构、系统布局以及工作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而言,对于机体外蒙皮全部采用金属(或导电)材料的飞机设计,因金属机身所具有的屏蔽特性,使得机载设备可以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影响,并且机身表面也可避免静电的积累。
卫星用电磁屏蔽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2024年第08期DOI:10.15913/ki.kjycx.2024.08.018卫星用电磁屏蔽材料的结构设计研究蒋文良,程明,韦芳,刘莎,王峡(航天科工武汉磁电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74)摘要: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在现代通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卫星在有限空间中装载了大量电子元件,面临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为了保证正常工作,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将抗电磁干扰纳入考虑范畴。
从电磁屏蔽理论出发,介绍了卫星用电磁屏蔽材料的结构设计,分析了影响电磁屏蔽效能的各种因素,如电导率、厚度、周期单元尺寸。
通过对蜂窝结构屏蔽材料的仿真模拟,发现蜂窝截止波导表现出优越的电磁屏蔽效果,在卫星电磁屏蔽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卫星;电磁屏蔽;结构设计;蜂窝结构中图分类号:TN9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24)08-0070-03随着电子信息及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的用途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在实时通信、资源勘探、气象观测、侦查监测、导航定位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出巨大的商业及军事应用价值[1-5]。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当前卫星的发展呈小型化、高集成、轻质化趋势,这一方面是受运载火箭的载荷所限,另一方面更是基于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综合成本的现实需求。
这就决定了卫星有限的空间中会装载大量的天线、电缆及各种电子器件与设备,内部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各分系统设备间面临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6-7]。
同时,外部的电磁环境,如地球磁场、运行轨道静电等,也会对卫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8-9]。
此外,还存在敌方蓄意制造的强电磁冲击。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技术,避免由电磁干扰引发的卫星性能下降、功能损失甚至系统失灵问题,保障卫星在发射及在轨阶段长时间正常运行[10-12]。
电磁屏蔽设计作为卫星系统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力保证内部电子元件之间的电磁隔离,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电磁干扰。
EMC标准体系
IEC/CISPR出版物
IEC/TC77出版物
ITU-T
与CISPR测量有关的基础标准 (CISPR16系列)
总则
电信网络的共址,非绑 扎和协同工作
高频(9kHz以上)发射通用标 准,IEC61000-6-3/4
环境
宽带接入网的电磁兼容
针对6类骚扰源的发射和抗扰度 产品类标准
限值
大量等同采用了IEC/TC77(国际电工委员会/第77技术委员会)和CIPSR(国
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制定的标准,对六类骚扰源制定了发射和抗扰度产
品类标准。
✓ 工;
✓ 声音和广播电视接收机; √信息技术设备;
✓ 家用电器;
√供电系统。
2021/10/10
15
6.1 欧盟认证
欧盟指令2——车辆无线电干扰(电磁兼容)指令
对车辆、零件和独立技术单元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规定。 与其它指令不同之处在于,指令未采用通过Official Journal发布协调标准的 方式,而是直接引用了CISPR和ISO的EMC标准。
主要测试项目包括: ✓车辆宽带电磁辐射发射; ✓车辆窄带电磁辐射发射; ✓ESA宽带电磁辐射发射; ✓ESA窄带电磁辐射发射; ✓ESA辐射抗扰度; ✓ESA传导发射和传导抗扰度。
VCCI (干扰自愿控制委员会):民间机构,其标准与CISPR和IEC一致。
中国标准化组织:
SAC/TC79(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修订和审查国家标准,开展 与IEC/CISPR相对应的工作,目前下设6个分委员会与CISPR的各分会相对应。
SAC/TC246(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协调IEC/TC77的国内归口工 作;推进对应IEC61000系列有关EMC标准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
(2021年整理)《电力系统接地技术》试题集
《电力系统接地技术》试题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电力系统接地技术》试题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电力系统接地技术》试题集的全部内容。
1、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分类(1)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的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两种形式。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又称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包括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大电阻接地三种形式。
(2)大接地短路电路系统与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额定电压1KV及以上,单相接地电流或同点两相接地时入地电流大于500A的系统,统称为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上述电流小于500A的,统称为小接地短路电路系统。
2、人体对于电流反应的四个等级(1)感知电流。
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2)反应电流.能引起人体产生预料不到的不自主反应的最小电流。
(3)摆脱电流。
人触电后,在不需要任何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又称安全电流。
(4)致命电流。
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3、人体触电的原因(1)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导致触电。
其中又分为单相触电、两相间触电和相线与中性线间触电。
单相触电时,触电者所承受的为相电压,电流为电容电流.两相间触电时触电者所承受电压为线电压,触电电流一般很大。
相线与中性线间,触电电流与负载电流同质,电流较大,比较危险.(2)与带电体过分接近造成弧光放点.由人体接近裸露的高压设备引起,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频发事故.(3)接触电压触电。
人体由于接触带电设备的外壳等原因而承受接触电压触电,一般由与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接触和与接地的相线接触引起。
产品设计的电磁兼容故障排除技术
产品设计的电磁兼容故障排除技术如何优化产品设计的电磁兼容性及故障排除技术导言电磁兼容性是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现代电子设备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辐射和敏感性问题愈发突出,给产品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确保产品的正常运行和增强用户满意度,我们需要在产品设计阶段注重电磁兼容性,采取适当的故障排除技术。
本文将讨论产品设计的电磁兼容问题,并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排除技术。
一、电磁兼容性评估要优化产品设计的电磁兼容性,首先需要对其电磁辐射和敏感性进行全面评估。
这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 建立电磁兼容性测试计划:在产品设计之初,制定一份详尽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的范围、目标和方法。
这有助于提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 设计天线布局和地线规划:电磁辐射常常是由于天线和地线不当布局引起的。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合理布置天线和地线,避免它们之间的干扰。
3. 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通过在不同频率、功率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可以评估产品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并找出潜在的问题。
4. 优化设计和布局:根据测试结果,对产品的布局和设计进行优化。
可以通过增加滤波器、屏蔽和隔离等手段来减少电磁辐射和提高抗干扰能力。
二、故障排除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电磁兼容性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当出现故障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排除技术来解决问题。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故障排除技术:1. 信号屏蔽和隔离:信号屏蔽和隔离是减少电磁干扰的有效方法。
通过设计优良的屏蔽结构,可以阻止来自外部的电磁干扰进入设备内部,从而保护设备免受干扰。
2. 地线和电源线滤波:地线和电源线是电子设备中最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部分。
通过在这些线路上增加滤波器,可以有效减少传导和辐射电磁干扰。
3. 合理布局和接线:合理的布局和接线可以减少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线路的交叉和并行,减少共模和差模干扰的可能性。
4. 引入电磁兼容性测试:在产品制造完成后,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GB 17675-2021电磁兼容试验解析
GB 17675-2021电磁兼容试验解析
卜梦龙;李腾飞;彭俊;白云;王文杰
【期刊名称】《安全与电磁兼容》
【年(卷),期】2022()4
【摘要】GB 34660-2017中未对汽车转向系统正常工作模式进行要求,为提升车辆安全方面的电磁兼容性能,GB 17675-2021新增了汽车转向系统正常工作模式的电磁抗扰度试验,但未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
文章阐释了GB 17675-2021中汽车转向系统的电磁兼容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并结合测试案例,详细介绍了汽车转向电气控制系统电磁辐射抗扰试验、挂车转向电气控制系统电磁辐射抗扰试验(电波暗室法和大电流注入(BCI)法)、挂车转向电气控制系统沿电源线瞬态传导抗扰度试验的具体要求及操作要点,为相关人员理解和运用此标准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85-89)
【作者】卜梦龙;李腾飞;彭俊;白云;王文杰
【作者单位】河南凯瑞车辆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
【相关文献】
1.ITE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抗扰度测试标准GB/T 17618-2015解析及新旧标准差异
2.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在GB4706.1-2005中的应用(上)
3.电磁兼容抗扰度试
验在GB 4706.1-2005中的应用(下)4.气导助听器的电磁兼容试验方法解析5.GB 34660-2017《道路车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试验方法》即将实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大学硕士生课程论文欧阳光明(2021.03.07)电磁兼容与结构设计电磁兼容概述(2014—2015学年上学期)姓名:学号:所在单位:专业:摘要随着用电设备的增加,空间电磁能量逐年增加,人类生存环境具有浓厚的电磁环境内涵。
在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如何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扰,使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恶略的电磁环境还会对人类及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电磁兼容正是为解决这类问题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
可以说电磁兼容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产生的无法避免的“副产品”。
电磁兼容一般指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电磁兼容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其理论基础涉及数学、电磁场理论、电路基础、信号分析等学科与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所有用电领域。
关键字:电磁兼容、电磁发射、传导耦合、辐射耦合、静电放电1 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而信息时代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将电磁作为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人们对于电磁的利用无处不在。
电磁日益渗入到金融、通信、电力、广播电视等事关国家安全的各个重要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电磁已经成为了信息时代中将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各部门联成一体的纽带,它与每个人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电磁空间对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军队建设和作战对电磁空间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1]。
当前人类的生存环境已具有浓厚的电磁环境内涵。
一方面,电力网络、用电设备及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越来越严重,设备所处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先进的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弱,同时电气及电子系统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如何减少相互间的电磁干扰,使各种设备正常运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恶略的电磁环境还会对人类及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只有出场设备具有一定的电磁兼容性并且适应目前这一复杂的电磁环境,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而对于国家安全而言,构筑电磁空间安全防御体系,已成为各国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磁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谱资源条件下,各种用电设备(分系统、系统、广义的还包括生物体)可以共同存在不致引起降级的一门学科。
电磁兼容涉及的频率范围宽达0~400GHz,研究对象除传统设施外,涉及芯片级,直到各型舰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甚至整个地球的电磁环境。
电磁兼容研究涉及许多方面,如计算机安全、典型设备、无线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移动通信设备、航空航天飞机、舰船、武器系统及测量设备的电磁干扰问题,各种线缆的辐射和控制,高压输电线路及交流电气铁道的电磁影响,电磁场生物效应,地震电磁现象等。
许多工业发达国家自1996年1月1日其规定所有电子设备都要经过电磁兼容性认证,否则将禁止在市场销售。
我国电磁兼容性认证管理办法已于1999年10月颁布,从2003年8月起对电子设备实行电磁兼容强制性认证,简称3C认证。
3C认证是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简称实际上将CCEE(中国电子电工产品安全认证)、CCIB(中国进口电子产品安全认证)、EMC(电磁兼容性认证)三证合一。
电磁兼容测试已成为电子设备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2]。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电磁兼容的三要素以及电磁兼容的常见防护措施进行讨论。
2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EMC (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的发展经历了从“路”到“场”,从低频到高频,从狭义的电磁干扰到广义的电磁兼容的过程。
电磁兼容可以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他古老,是因为对于电磁干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无线电波作为通信媒质开始就存在,当时发现火花间隙能产生电磁波,能在无线电、电报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上产生干扰或噪声。
说他年轻,是指电磁兼容只是在近30年,随着数值计算的发展,该学科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科学家及工程师们不仅可以提出模型揭示干扰隐含的物理现象,同时也可以采用计算模型更好的理解干扰现象,使干扰现象可视化,同时可以减轻干扰的作用。
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1823年安培发现了电流产生磁力的基本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电磁感应定律,揭示了变化的磁场在导线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规律。
1840年美国人亨利成功地获得了高频电磁振荡。
1864年麦克斯韦综合了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全电流定律,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提出了位移电流的理论,全面地论述了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为认识和研究电磁干扰现象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1年英国科学家希维赛德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端。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Hertz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从此开始了人类对电磁干扰问题的实验研究。
18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对干扰技术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业化和产业化[3]。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各种电磁干扰进行控制的重要性。
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格外重视干扰控制,它们成立了国家级以及国际间的组织,如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C(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CISPR(International SpecialCommitteeOn Radio Interference,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等。
为了解决干扰问题,保证设备和系统运行的电磁兼容性,四十年代初有人提出了电磁兼容性的概念。
1944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电磁兼容性规范VDE0878。
接着美国在1945年颁布了美国最早的军用规范JAN-I225。
从四十年代提出电磁兼容性概念起,电磁兼容学科在认识、研究和控制电磁干扰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它深入阐述了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分清了干扰的性质,研究了干扰传输以及耦合的机理,系统地提出了抑制干扰的技术措施,促进了电磁兼容的系列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建立了电磁兼容设计、分析和预测等一系列理论体系。
放眼未来,电磁兼容还将在信息安全和生物电磁学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展。
电磁兼容技术的频率范围宽达400GHz,研究对象除传统设施外,还涉及从芯片直到各型舰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甚至整个地球的电磁环境。
各种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一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例如,VDE、FTZ、FCC、BS、MIL-STD、VG、PTB、NAC-SIM、IEC、CISPR和ITU-T等标准逐年更新版本,并趋向于全球公认化。
各种规模的电磁兼容论证、设计、测试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各国都注重电磁兼容教育和培训及学术交流。
近1994年,就举办了25次国际性的一流学术交流和培训班。
研究的热点以涉及许多方面,如计算机安全,电信设备电磁兼容,无线设备、工业控制设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移动通信设备、航空航天、舰船、武器系统及测量设备等的电磁兼容问题,各种线缆的辐射和控制,超高压输电线及交流电气轨道的电磁影响,电磁场生物效应,地震现象,接地系统和屏蔽系统等。
我国对电磁兼容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标准化工作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直到80年代初才有组织系统地研究并制订电磁兼容性标准和规范。
1981年颁布了第一个航空工业部较为完整的标准HB5662-81《飞机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
从那时起,国内的电磁兼容学术组织也纷纷成立,学术活动开始频繁起来。
而1990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第一次国际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标志着我国电磁兼容学科的迅速发展并开始参与世界交流。
此后,我国在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与制订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到目前已制定了近百个国家标准和家军用标准。
研制一个复杂设备或系统之前,对系统、分系统、各部件和元器件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预测,合理分配各项指标要求,并且在系统的整个设计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补充,摄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即进行电磁兼容预测。
但电磁兼容问题作为一个极为复杂的电磁边值问题是很难用一般的方法求解的。
近10年内,电磁兼容分析、仿真和预测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的改进把电磁兼容预测计算速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国内外出现了一批专业的电磁兼容预测软件。
随着计算机、计算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相信电磁兼容预测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一技术作为直到电磁兼容技术的关键技术,它的发展必将会带动电磁兼容测试以及防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可以使电磁兼容设计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数量化、直观化,从而可以更好的去指导人们进行电磁兼容性方面的研究。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可以预言,今后电磁兼容技术将得到全人类的高度重视,电磁兼容学科将获得更加迅速的发展。
3 电磁兼容三要素电磁兼容主要研究电磁能量的产生、传输、接受和抑制。
如图3-1所示。
骚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或接收机、接收设备)构成了电磁兼容的三要素。
图3-1 EMC基本组成部分3.1电磁骚扰源电磁骚扰源分散性很大,按传播形式分,骚扰源可分为传到骚扰和辐射骚扰。
传导骚扰是指通过骚扰源和敏感设备之间的电路传导及低频场耦合而对敏感设备产生危害,而辐射骚扰是指通过空间辐射对敏感设备产生作用。
传导骚扰包括电压暂变、雷电效应在电源线和信号线上引起的过电压、谐波、开关投切操作及变压器分接头调整产生的操作过电压等。
辐射骚扰包括雷电电磁脉冲和核致电磁脉冲效应,无线辐射、带电物体、线路以及印刷电路板产生的辐射骚扰[4]。
另外,通常采用的一种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就是根据骚扰源的起因,将环境中的电磁骚扰分为自然骚扰源和认为骚扰源两种,人为骚扰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功能性发射骚扰源和非功能性发射骚扰源。
如图3-2所示。
图3-2 电磁骚扰源分类电磁骚扰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导体中有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较大的dv/dt或di/dt。
dv/dt或di/dt能够使导体产生电磁波辐射。
一方面,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和其他功能;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导体中的dv/dt、di/dt或产生电磁辐射。
数字脉冲电路就是一种典型的骚扰源。
根据骚扰源波形的连续性将骚扰源分为连续波和暂态波,连续电磁骚扰源具有固定频率,如广播站、高功率雷达、电机噪声、固定及移动通信、计算机、可视化显示设备、打印机、高重复率的点火噪声、交流多相整流器、太阳及宇宙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