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合集下载

成就目标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成就目标对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树立榜样的力量,维系学生 高成就 目标 ;实施多元的评价 方式 ,帮助学生形成恰 当的 目标定向。 【 关键词】 成就 目标;中学生;考试焦虑 [ 中图分类号] G6 2 7 4.4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6 4(0 2 404 -3 0 54 3 2 1 )0 -0 00
c g iv a wok ,强 调 个 人对 自我 、工 作 与 o nt e rme r ) i f 工 作 表 现 三 者 互 动 情 形 的 认 知 的 重 要 性 。对 于 学 生 来 说 ,突 出表 现 为 个 体 对 自我 、 学 习 成 绩 和 学 习 态 度 的认 知 ,而 这 些 认 知 又 会 影 响 学 生 的考 试 焦 虑 。 Pnr h 的研 究表 明,若 以能 力效价 为依据 , it c i 成 就 目标应 该具 有 “ 四分法 ”口 的属性 , 即掌握
表 测得 的 内部一 致性 系数 为 09 ;避 免 的表 现 目 . 0
[ 者 简 介 】 伍 有 惠 (9 6) 作 16 一,女 ,贵 州 黔 西 人 。助 教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为职 业 教 育 。
第 4期
伍 有 惠 成 就 目标 对 学生 考 试 焦 虑 的影 响 研 究
表 现 一回避 目标 4类 。
考试 焦 虑 ,又称 为 考试 恐怖 ,指 因考 试 压力
编 ,主要 是 测量 学生 的成就 目标取 向,改编 后 的 量表 可测 量 4种 不 同的 目标 类型 ,每 一类 型有 5
引起 的一 种心 理 障碍 。主 要表现 在 迎考及 考 试期
间 出现 过分担 心、紧 张、不安 、恐惧等 。 由于考 试焦 虑 对于 学 生学业 的表 现 可能 带来 不利 影响 ,本研 究采用 成就 目标 “ 四分 法”理论 , 探讨 成 就 目标 理 论 中影 响学 生考试 焦虑 的主 要 因 素 。 目的是 为 了适 当的干 扰学 生 的考试 焦虑 ,有 助于 学 生在 高利 害考 试 的压力 下发 挥 出 自己真 正

成就目标

成就目标
Page 4
成就目标的概念
成就目标表示个体为了获得或达到有价值 的结果或目的参与成就活动的原因。
在上述各种定义的基础上,我组认为成就目 标就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具有认知(如对于情 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 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特征。
Page
5
成就目标的内容 第一种是针对特定任务 水平的目标,它是指个体 面对一项任务时想达到的 具体结果(result)。
举例
Page 6
成就目标的内容
第二种目标则说明了个体做 出某一行为的原因(reason), 与第一种目标相比,它代表了 一种更普遍水平的目标 (moregeneralgoal)。 举例
Page 7
成就目标的内容 第三种目标是成就目标, 其分析水平介于前两种目 标之间。而且,与前两种 目标相比,成就目标专门 针对成就行为。 举例
Page 12
参考文献
【1】成就目标理论的研究进展 方平 张咏梅 郭春彦 首 都师范大学教育系(北京100037) 1999年《心理学动态》 70-75。 【2】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刘海燕 邓淑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济南 250014 ) 郭德俊(首都师 范大学教科院,北京 100037)《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3):310~314。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28-229。 【4】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成就目标结 构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李源 提交论文时间:2004年5月。
成就目标理论
刘志国 王鹏 李硕 李少武
成就目标理论的渊源
成就目标理论作为一种成就动机理论, 发展至今已具有当的深度和广度。 成就目标理论是众多动机理论中,最 直接用于解释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 并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理论。 我们可以从早期的成就动机论和新近 的社会认知论中探究其发展渊源。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考:成就目标理论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考:成就目标理论

备考2020湛江教师招考:成就目标理论一、考情介绍成就目标理论主要是客观题备考:单选、多选、判断。

既有识记型考点,也有理解型考点。

最常见的是例子反选题,如描述一个人的表现,要求大家判断出种类。

也可以考查代表人物,或者多选题考查分为哪些种类。

二、理论详解成就目标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1.成就目标理论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Dweck等学者提出成就目标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成绩目标,是指学习是为了获得成绩,表现自己的能力;第二种是掌握目标,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两种目标均是趋近成功型目标。

2.到20世纪90年代,Elliot A.J.及其同事提出成就目标不仅有趋近成功型,还有回避失败型。

因此,将成就目标分为三种:掌握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3.到21世纪初,美国密歇根大学的Printrich P. R.教授以及Elliot教授都认为掌握目标也存在趋近和回避型,进而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4.Elliot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了3 (任务定向、自我定向、他人定向) X2 (趋近成功、回避失败)成就目标模型,共存在六种成就目标:①任务趋近型:拥有任务所需能力,正确解决问题;②任务回避型:避免在任务上出错;③自我趋近型:实现自我能力,比自已以前的表现好;④自我回避型:避免比自己之前的表现差:⑤他人趋近型:追求能力比别人高,成绩比别人好;⑥他人回避型:避免能力比别人差,成绩比别人低。

本文主要介绍考频较高的第三个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趋近-回避”维度和“掌握目标-成绩目标”维度。

第一个“趋近回避”维度。

趋近目标即追求成功的目标,该目标推动人们去寻求成就,使人产生成功的倾向或追求成功的动机,如考试中追求好成绩;回避目标为避免失败的目标,该目标推动人们避开成就情境,是担心失败的倾向或动机,如总担心考试不及格、逃避考试。

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10~314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刘海燕邓淑红郭德俊(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济南250014)(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北京 100037)摘要在成就目标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基础上,依据能力划分的两个维度-能力的界定维度和效价维度,Pintrich和 Elliott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成掌握-接近目标,关注于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成绩-接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和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愚蠢4种类型。

实证研究表明,四分法不仅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而且也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成就目标,四分法,掌握-回避目标。

分类号 B842成就目标是目标设置的延伸,是社会认知研究取向在成就动机研究中的具体表现。

关于成就目标的定义,研究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概括而言,成就目标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它具有认知(如对于情境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的特征[1]。

Dweck、Nicholls、Ames、Elliott等人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是不同的,对个体成就的影响也是不同的[3~6]。

为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力图深入地揭示成就目标存在的不同类型及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从而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成就目标主要关注两种目标类型: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近年来,Elliott、Skallvik、Midgley等人提出了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的三分法[7~9]。

最近,Pintrich、Elliott等人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10,11]。

不同学分组学生的成就目标、学业求助的比较研究

不同学分组学生的成就目标、学业求助的比较研究

不同学分组学生的成就目标、学业求助的比较研究摘要:采用问卷法,代写论文对初一至初三年级168名学业高分组和170名学业低分组学生的成就目标、学业求助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1)学业高分组学生的掌握趋近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显著高于学业低分组学生;而学业低分组学生的成绩回避目标显著高于学业高分组学生;(2)学业高分组学生的工具性求助显著高于学业低分组学生,而学业低分组学生的执行性求助、回避求助显著高于学业高分组学生。

关键词:不同学分组学生;成就目标;学业求助一、成就目标和学习求助成就目标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具有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的特征[1]。

近年来成就目标理论的新进展是 Pintrich和Elliot等人在逻辑推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四分目标定向的理论结构,四种目标分别是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2]。

Pintrich等认为,在掌握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任务的掌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来评价自身的表现;在掌握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在成绩趋近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如何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以表明自己最聪明,最棒;在成绩回避目标状态下,个体关注的是如何不让自己显得低能,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

四分法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

大量研究表明,成就目标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学业求助作为一种与学业成就有关的学习策略引起了心理学家的重视。

学业求助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2],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业求助都有利于学业。

为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学业求助分类的研究,力图深入揭示学业求助存在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为提高个体学业成就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诸因素中,成就目标、学业求助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的四分结构框架,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业高分组学生和低分组学生的成就目标、学业求助的比较研究,探讨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有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为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和教师、家长的教育干预提供依据。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发展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发展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发展的研究回顾与展望1 引言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对行为起着使动作用;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而学习动机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

1.1 成就目标成就目标理论是学习动机理论的一种,成就目标根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Ames(1992)认为成就目标指的是成就行为的目的,是能力信念、成败归因和情感三者的整合模式; Urdan(1995)等人认为成就目标是学生对开展学习任务原因的一种知觉; Dweck(1988)等人将成就目标定义为“对认知过程的计划,它具有认知的、情感的和行为的结果”; Pintrich (2000)认为成就目标是“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的的认知表征”。

由此可知研究者对于成就目标的具体定义虽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对所从事某一成就任务的目的或原因的认知。

Midgley(2001)认为成就目标是一种个体感知到的抑或行为的目的,涉及与胜任力有关的情景。

Elliottt(2005)认为成就目标指个体在特定的成就环境和成就任务中希望达到的目的,用于引导和维持起行为的目的(张承芬, 宿淑华, 李丽, 2004)。

我国学者方平(1999)认为成就目标就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具有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特征。

1.2 成就目标定向的分类研究目标设置研究的取向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对目标自身特性的研究,例如目标的明确度、目标的难易程度、个体对目标的接受程度等;其二则集中在对成就情境下个体所采用占有优势的成就目标类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即以社会认知模式为基础的成就目标定向研究,它重视内部动机的维持与增强,强调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对动机的影响。

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

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

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18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为(3.738±0.469)分,成就目标定向的四个量表的得分为:掌握接近(3.58±0.56)分,掌握回避(3.25±0.72)分,成绩接近(3.53±0.68)分,成绩回避(2.48±0.76)分。

掌握接近目标定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呈正相关关系,成绩回避目标与其为负相关关系。

结论:护理本科生的成就目标定向对临床实践行为有重要影响,对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有预测作用。

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应培养学生的掌握接近目标定向,以帮助护生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更好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对从事某一成就相关活动的目的、原因的认知和完成该任务的信念,具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特征。

成就目标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两个方向。

掌握目标侧重于积极的方向,强调能力的培养;成绩目标侧重于彰显个人能力,外部动机性较为明显。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Pintrich和Elliott对成就目标定向提出了四分法原则,从而形成了掌握趋近、掌握回避、成绩趋近和成绩回避四种目标定向[1-2]。

掌握接近和成绩接近目标定向,尤其是掌握接近目标定向能够帮助护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完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改善临床实践行为。

本研究对护理本科生成就目标定向和临床实践行为进行调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改善临床实践行为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在山东省各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5年制护理本科生。

样本纳入标准:实习时间6个月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是众多动机理论中,最直接用于解释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并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

1.成就目标理论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Dweck等学者提出成就目标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成绩目标,是指学习是为了获得成绩,表现自己的能力;第二种是掌握目标,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两种目标均是趋近成功型目标。

2.到20世纪90年代,Elliot A.J.及其同事提出成就目标不仅有趋近成功型,还有回避失败型。

因此,将成就目标分为三种:掌握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3.到21世纪初,美国密歇根大学的Printrich P. R.教授以及Elliot 教授都认为掌握目标也存在趋近和回避型,进而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4.Elliot等人又进一步发展了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了3 (任务定向、自我定向、他人定向) X2 (趋近成功、回避失败)成就目标模型,共存在六种成就目标:①任务趋近型:拥有任务所需能力,正确解决问题;②任务回避型:避免在任务上出错;③自我趋近型:实现自我能力,比自已以前的表现好;④自我回避型:避免比自己之前的表现差:⑤他人趋近型:追求能力比别人高,成绩比别人好;⑥他人回避型:避免能力比别人差,成绩比别人低。

第一个“趋近回避”维度。

趋近目标即追求成功的目标,该目标推动人们去寻求成就,使人产生成功的倾向或追求成功的动机,如考试中追求好成绩;回避目标为避免失败的目标,该目标推动人们避开成就情境,是担心失败的倾向或动机,如总担心考试不及格、逃避考试。

第二个维度为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

持掌握目标的个体追求成长,他们在学习中关注学习本身,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是“我学得好不好”,以学习知识作为增加人的能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手段,强调能力的发展;成绩目标的个体追求表现,他们更关注学习结果,总在意“我考得好不好”,把超过他人作为竞争时展现或提高个人能力地位的手段,关注社会比较,希望获得高的评价并避免低的评价。

目标内容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目标内容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0, 10(3), 334-339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20.103043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Review of Goal ContentNianying Zhang1, Yonggui Yuan21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Zhongd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Received: Feb. 13th, 2020; accepted: Mar. 9th, 2020; published: Mar. 19th, 2020AbstractGoal as an aspect of motiva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With the rise of goal value theory,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research on the target has changed from the initial set-ting of the target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target to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target. The goal content is more and more favored by researchers, especially for its rela-tionship with happiness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there is no systematic discussion on i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tart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goal content, measurement applic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al an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reatment,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goal content.KeywordsGoal, Goal Cont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目标内容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张念莹1,袁勇贵21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南京收稿日期:2020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9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9日摘要目标作为动机的一个方面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目标价值理论的不断兴起,近些年来研究者对于目标的研究也从最初的目标的设置,目标的定向等方面,转变为更多地关注目标的具体内容。

大学生英语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英语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英语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摘要:本研究从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四个维度出发,以7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现状及其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成就目标定向依次为掌握接近、成绩接近、掌握回避、成绩回避,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就呈负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成就1.引言Dweck, Nicholls等研究者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解释动机行为,用成就目标方法来解释与个体能力相关的努力并将成就目标方法引入成就动机。

Pintrich (2000a)将成就目标定向定义为学生完成一项成就任务的目的或原因,以及学生为评价他们在该任务上的能力或成功而建立的标准或准则[1]。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但研究者普遍认为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对任务参与的目的或原因的感知,是个体对成就情境、成就活动、成就目标、成功意义和成功标准的认知的信念体系。

成就目标定向的分类从二分法演变到四分法。

Ames and Archer (1988)提出了二分法,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成绩目标重视能力与高成绩,而掌握目标的重点是发展新的技能,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认为通过努力才能成功的掌握技能[2]。

Elliot和Harackiewicz (1996)提出了三分法,将接近和回避这两个独立的成分纳入成绩目标定向中,形成了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与成绩回避目标的三分法成就目标定向。

其中成绩接近目标旨在展示能力,而成绩回避目标是为了避免表现出无能[3]。

Elliot(1999)提出了一个2*2成就目标定向的概念模型,将掌握目标也划分为接近目标和回避目标,包括掌握回避目标、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掌握-接近目标关注掌握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在执行任务期间力求避免出错,成绩-接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表现得愚蠢[4]。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该文以新疆师范大学82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研究工具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英语学业成绩指标运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疆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现状及其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
OIOSvvSeeNrrss1ee0aa0ss9EE-nn5gg0ll3iiss9hh 海海外外英英语语
2.2.1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
本研究以 2×2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基础,对王蓉(2011)的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进行了微调。根据王蓉(2011)的研究,评估 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问卷分为两部分:一、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学生的专业、 性别、班级和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二:五级量表,由 29 个项目 组成,分为 4 类:成绩接近、成绩回避、掌握接近、掌握回避。 2.2.2 英语学业成绩
成就目标定向经历了从二分法到四分法的发展过程。 Dweck(1988)提出二分法: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Elliot 和 Har⁃ ackiewicz(1996)认为以往成就动机的研究忽略了避免目标的 分析,提出三分法: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根据能力的划分,Andrew (2001)提出了四分法:掌握接近、掌握 回避、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掌握接近目标注重掌握新知识, 提高技能;掌握回避目标注重回避情境,不能完成任务时,避免 现有知识和技能的丧失;成绩接近目标关注如何比其他人表现 得更好;成绩回避目标避免比其他人更差或更愚蠢。
eyxd@ 2019 年 4 月 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田甜
(新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摘要:成就目标定向是激发个体学习动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的学习目标指导不同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 习取向和学业成就。该文将成就目标分为四个维度:掌握接近、掌握回避、成绩接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该文以新疆师 范大学 82 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为研究工具,以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为英语学业 成绩指标,运用 SPSS 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新疆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现状及其与英语学业成绩 的关系。 结果表明:掌握接近目标占主导地位,成绩接近目标次之;掌握接近和成绩接近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掌握回避目标与英语学业成绩呈负相关,而成绩回避目标与英语学业成绩没有直接关系。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研究者旨在引导非英语专业学生正确选择成就目标,以确保外语能力的提高,希望能给教师提出建 议,使英语教学更加积极。 关键词:成就目标定向;英语学业成绩;相关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9)07-0072-02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一接近目标定向的培养,班级心理环境 应该强调任务目标,并且辅以适当的竞争、合作,激发学生使用深层加工策略,促进学生 做工具性求助,防止产生自我妨碍,并主动寻求反馈,注重反馈对学习任务掌握的价值, 促进学生建立适应性目标定向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考试焦虑
实验证明焦虑和工作效率呈倒“U”形的关系,适宜的中等水平焦虑导致最大的作业 率,过低或过高的考试焦虑均会妨碍学生知识的提取和能力的发挥,因此,对待考试焦虑 的影响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就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考试焦 虑超过了适宜水平。
过度的考试焦虑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在认知方面产生一些消极的自我评价,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生理方面具体表现为心率加 快、呼吸加剧,肠胃不适,多汗尿频等。行为表现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的不同而有不同 的表现形式,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常常交织在一起,因此考试焦虑的外在表现是一种非常复 杂的现象。
注使学生也过分关注自已的学习成线,担心考试失误,因而易于产生考试焦虑。同学关系不融洽表 现在同学间在学习成绩上的竞争使他们过于看重考试的成败。学习时间过长使学生疲惫的身心得不 到充足的休息,紧张的神经得不到充分的放松,外界因素的干扰也会滋长对考试的焦虑。
(三)考试焦虑的干预和治疗
1.认知疗法 对于考试焦虑的干预,认知疗法是一种重要的辅助途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影响学生对考试的
不幸的是,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考试屡次失败,无论自己怎么样努力都不能成功,久而 久之,对学习逐渐丧失了信心,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习得性无助”。
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反思其目标设定是否恰当,有些学生习惯把自己入学以来考 得最好的一次年级排名作为参照标准,以后再也没有突破这个排名,每次都感到很失望,

中学生考试焦虑者的成就目标定向分析

中学生考试焦虑者的成就目标定向分析
人 。根 据 Ne ma ( 9 6 [ 对 TAS焦 虑程度 的划分 标 准 , w n 1 9 ) ] 本研 究 中考试 焦虑 罹 患者 的人组 标 准 为 T AS
1 , 中 TA > 2 分 者 为重度 焦虑 。 5分 其 S 0
工具 ()S rsn 1 a o 考试焦虑问卷( A ) a T S 它是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 ] [ 问卷涉及个 5 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及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感受和身体紧张等内容, 3 个条 目, 共 7 为二择一迫选 。分值越 高表明被测的考试焦虑水平越高 。T 中文版 的信度与效度理想。 ] AS [ 6
方法 以班为 单位 , 期 末 考 试 前 一 周 同 时 对 56名 学 生 进 行 施 测 。 回收 有 效 问 卷 58份 , 收率 于 3 0 回
收 稿 日期 :O 2 1 0 2 1 一O - 3
基金项 目: 陕西学前 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 目(7 J 1 ) 0 I 6 <0
作者简介 : 张婉莉 , , 女 陕西大荔人 , 陕西学前师范学 院教育系讲师 。
就目 标特征 , 女生的高掌握 回避取 向可能是其高焦虑的 内在原 因。
关 键词: 试焦 虑 ; 考 成就 目标定 向 ;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 : 4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O 8 5 8 2 1 )2 0 4 4 l 0 - 9 X(0 20 一O 2 一O
成 就 目标定 向是个 体对 成就情 境 、 功意 义和成 功标 准 的认 知 信念 系 统 。它通 过 影 响个 体在 活 动 中 的 成 认知、 情感 与行 为 , 间接地 影响活 动成果 。考 试是评 价学 生 学业 的成 就情 境 , 生对 考试 结 果 以及 成 败意 义 学 的认 知体 验就是 考试 焦虑 。考试焦 虑 的实质 是一种 消极 的认 知 评 价 ,i E 它与 学 生 的成 就 目标 定 向这 一 内在 l 的认 知信 念 系统 直接 相关 。卜 成就 目标 的 四分法 是根 据 能力界定 和 能力效 价这二 个 维度 , [ ] 将其 分 为成 绩趋 近 型 、 绩 回避型 、 成 掌握趋 近型 和掌握 回避型 。] [ 四种 成 就 目标 定 向与考 试焦 虑 的研 究 是 目前 动 机理 论 和应 3 激理论 的前沿 。本研 究将 以罹 患考 试焦 虑 的 中学 生为对 象 , 索考试 焦 虑群体 的成就 目标 特征 , 中学 生考 探 为 试焦 虑 的干预 提供理 论与 应用上 的指 导 。

成教大学生成就目标类型及其教学策略

成教大学生成就目标类型及其教学策略

绩, 自 对 我胜任力 评价不高 , 往往会 采 以帮助教育工作 者掌握不 同的动机 目 足, 社会竞争越 来越激烈 , 感受 到生 活 用表面加工的学 习策略 ,对学 习任务 标类型 , 进行分类干预 和教 学 , 改善教 的压力 以及 职业 上升 空间 的有 限 , 深 有一些焦虑 , 学习较努 力 , 成绩 中等者 学效果 。 切体 会 到知 识 的 重要 性 和 不 可 缺 乏 居 多。 目前不 同的研 究者对成就 目标 的 性。因此他们希望 通过不断地学 习来 3成 绩— — 接 近 目标 型 . 定 义 各 不 相 同 ,如 El t和 D ek 更新和丰富 自己的知识 ,提高 自己的 lo i w c 在成绩趋近 目标状态下 ,成 教学 ( 8)等人认为成就 目标是对认知 过 能力 和综合 素质 , 善职业空 间 , 18 9 改 获得 生个体关 心的是如何超 越他人 ,以证 程 的计 划, 它具有 认知 的 、 情感 的和行 工作 成就 ,这些 目标 和追求很容易转 明 自己最为聪明和最棒 ,他们根据 常 为的结 果 ; m s19) 为成就 目标 指 化为内在 的、 A e( 2认 9 稳定的学习动力 。在现 实 模标 准来评价 自身 ,如在班上成绩最
的就是 成就行为 的 目的 , 是能力 信念 、 成败归 因和情感三者的整合模式 ;i P— n h h 20 ) 为成 就 目标 是关 于个 体 i (0 0 认 c 追 求成就任务的理 由和 目的 的认知 表
的学 习过 程中 ,这些学 生表现 出对学 好等 。 习的高效 能感 ,也就是 对 自我能力 的 成 教大学生 中有 部分是从学校 到 自信 , 相信通过 努力可 以取得好 成绩 , 学 校的 , 没有 经历过社会工 作 , 因为高 他们 在学 习中刻苦努力 ,若在学 习中 考 不理想 而选 择 了成人 高 等教育 , 这 征。我们认为成教大 学生成就 目 中 标 遇到困难 也不轻言放弃 ,使用深加 工 些 学生生理上 已经 成熟 ,心理上 也逐 需 要纳入社会 目标 因素 ,因为接 受成 的学 习策略 , 习焦虑程度低 , 学 他们 的 步走 向独立 、 自主 , 虽然他们还没 有面 人 高等教育的学生一 般都有着社会 工 学 习 目 和动机是希望 通过学 习掌握 临过就 业和生活 的压力 ,还没有 承担 标 作 经历 ,他们对社会 赞许 目标及社 会 和了解所学知识 , 一般学习成绩优 良。 过更 多的责任 ,没 有更多实践工作 的

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首先,介绍了考试的情况。

成就目标理论主要是为客观问题做准备: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判断。

既有记忆考点的,也有理解考点的。

最常见的一种是例子反转,比如描述一个人的表现,让每个人来判断类型。

你也可以检查代表性的数字,或多项选择题的类型。

成就目标理论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成就目标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

德韦克等学者提出成就目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成就目标,即学习是为了取得成就,表达自己的能力;第二类是掌握目标。

学习就是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两个目标已经接近成功。

2.20世纪90年代,Elliot A.J和他的同事们提出成就目标不仅接近成功,而且避免失败。

因此,成就目标有三种:掌握目标、接近目标和回避目标。

3.21世纪初,美国密歇根大学的Print Rich P.R.教授和Elliot教授都认为掌握目标有接近和回避两种类型,并提出成就目标的四种划分: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就接近目标和成就回避目标。

4.艾略特等人进一步发展了成就目标理论,提出了3(任务导向、自我导向、他人导向)×2(接近成功、避免失败)的成就目标模型。

成就目标有6个:1任务接近型:具备任务要求的能力,并正确解决问题;2任务回避型:避免任务中的错误;3自我接近型:实现自我能力,比你之前的表现好;4自我回避型:避免表现比自己差:5他人接近型:追求能力高于他人,成绩优于他人;6他人回避型:回避能力比他人差,成绩低于他人。

本文主要介绍了测试频率较高的第三阶段理论,它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接近-回避”维度,另一个是“掌握目标-成就目标”维度。

“接近回避”的第一个维度。

接近目标是追求成功的目标,它促使人们追求成就,使人们有追求成功的倾向或动机,比如追求考试的好成绩;回避目标是避免失败的目标,它促使人们避免成就情境,是担心失败的倾向或动机,比如总是担心考试不及格和逃避考试。

第二个维度是掌握目标和成就目标。

持有目标的个人追求成长。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24,17(1):78-86通信作者:司继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Emial:*******************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自我调节学习为中介孙文杰1郭凯玥2赵晓萌3张佳佳4雒瑞帆2司继伟2(1海阳市第四中学,烟台265100;2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济南250358;3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青岛266071;4高青县第一中学,淄博256300)摘要为考察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及自我调节学习在其间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389名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测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半年的追踪。

结果发现:(1)掌握接近和掌握回避目标对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预测作用,成绩回避目标对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预测作用;(2)成绩接近、掌握接近和掌握回避目标可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正向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而成绩回避目标可通过自我调节学习间接负向预测即时和延时的学业成绩。

研究表明,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不同,自我调节学习在其间起到了重要的间接作用。

上述研究发现为高中生确立成就目标和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业成绩提供了实证证据支持。

关键词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成绩;自我调节学习;高中生DOI 10.19988/ki.issn.2095-1159.2024.01.0091问题提出学业成绩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指标,且与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学业幸福感等密切相关(Oliveira et al.,2017;Tuomi⁃nen et al.,2020)。

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Dweek,1986;Honicke et al.,2019;Lavrijsen et al.,2021;Meens et al.,2018),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个体自身动机因素对其学业的发展尤为重要(Wirthwein et al.,2013;Zimmerman,1989)。

幼儿园课程目标四分法

幼儿园课程目标四分法

幼儿园课程目标四分法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1、材料纸: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实物:饼干3、数学练习册活动过程:一、集体活动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魔术师,现在请魔术师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魔术师变魔术吗?师:魔术师可以将一根绳子变成四根,你们信吗?(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先将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两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

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3、教师示范圆形的四等分。

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材料纸,请幼儿示范。

师:请小朋友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4、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各种图形的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笔将图形四等分。

二、个别活动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43、44页。

师讲述操作要求:1、下列每组图中的物品是四等分吗?把正确的圈起来。

2、将下列图形四等分,有几种方法?用笔画线。

三、活动评价师:请做好的小朋友和好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幼儿交流)师:真会动脑筋,讲得真不错。

四、延伸活动师:请小朋友课后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玩一玩《卖饼干》的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10~314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刘海燕邓淑红郭德俊(山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济南250014)(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北京 100037)摘要在成就目标二分法和三分法的基础上,依据能力划分的两个维度-能力的界定维度和效价维度,Pintrich和 Elliott等人提出了成就目标的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成掌握-接近目标,关注于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完不成任务或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成绩-接近目标,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优秀和胜过他人和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于避免表现得比他人更差或更愚蠢4种类型。

实证研究表明,四分法不仅完善了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而且也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成就目标,四分法,掌握-回避目标。

分类号 B842成就目标是目标设置的延伸,是社会认知研究取向在成就动机研究中的具体表现。

关于成就目标的定义,研究者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概括而言,成就目标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它具有认知(如对于情境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的特征[1]。

Dweck、Nicholls、Ames、Elliott等人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成就目标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是不同的,对个体成就的影响也是不同的[3~6]。

为此,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力图深入地揭示成就目标存在的不同类型及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特征,从而为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成就目标主要关注两种目标类型: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

近年来,Elliott、Skallvik、Midgley等人提出了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的三分法[7~9]。

最近,Pintrich、Elliott等人又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10,11]。

1成就目标已有的分类研究1.1成就目标的二分法成就目标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两种成就目标类型:掌握目标(mastery goals)和成绩目标(performance goals)。

前者是以学习、掌握为目的的成就目标取向,关注对任务的掌握和理解,关注能力的发展;后者是以追求高成绩、证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成就目标取向,关注与他人的比较,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不利评价。

尽管研究者们提出的成就目标类型术语各不相同,如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s)和成绩目标[3]、掌握目标(task goals)和能力目标(ability goal)[4]、任务卷入目标(task-involved goals)和自我卷入目标(ego-involved goals)[6],但这些类型在本质上与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的划分是一致的。

⋅以往的研究还发现掌握目标引起适应性模型,而成绩目标引起非适应性模型。

不同的模型导致不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表现,前者有利于学习,而后者对学习具有消极影响。

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成绩目标也可能引起积极的结果,如促进学习策略的运用,提高动机水平等[9]。

对此,两分法难以做出解释。

Elliott等人认为,这是因为两分法忽视了成就目标中的接近-回避倾向。

于是,他们把接近-回避倾向结合进以往的分类研究,提出了成就目标的三分法。

1.2 成就目标的三分法收稿日期:2002-09-14* 国家攀登计划资助项目 95-专-09。

第11卷第3期成就目标的一种新分类——四分法 -311-在二分法的基础上,三分法进一步将成绩目标划分为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前者关注于表现得比他人更好或更聪明,指向于得到对能力的积极判断;后者关注于不比别人更差或更蠢笨,指向于回避对能力的消极判断[7]。

这样,成就目标就划分为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3种类型。

Skaalvik也将成绩定向进一步划分为两类:自我提高的自我定向(self-enhancing ego orientation)和自我击败的自我定向(self-defeating ego orientation)。

前者指注重战胜他人和证明自己的高能力;后者指注重避免看起来很笨或避免消极的能力判断[8]。

Midgley等人提出了接近能力目标(approach ability goal)和避免能力目标(avoid ability goal),这两个目标也分别与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具有一致的含义[9]。

Skaalvik 和Midgley等人提出的成就目标分类支持了Elliott等人的观点。

上述研究同时还发现,成绩-接近目标对认知和动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促进学习策略的运用,提高学习兴趣和任务价值等。

但是成绩-接近目标能引发焦虑以及其它消极的情感,不利于一些适应性策略如学业求助的运用,而且这些结果受个体特征(如个体的成就需要、效能水平)和情境特征(如环境的竞争水平)的影响。

比如对高成就动机的个体或对处于高竞争环境中的个体而言,成绩-接近目标引起的消极作用更为显著。

成绩-回避目标引起的是非适应性模型,导致消极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表现。

比如更少地使用策略,降低内部动机,产生焦虑,等等。

三分法虽然把接近-回避倾向结合进掌握-成绩区分之中,发展了成就目标的分类研究,但这种结合还不够彻底,不能全面地概括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成就目标类型,比如那些具有高自我标准的个体,力求完美,从不愿意犯错误,三分法中的类型对此无法解释。

最近,Pintrich和Elliot等人指出,掌握目标也具有接近-回避的区分,从而提出了四分法[10~12]2成就目标的四分法2.1 分类依据根据掌握-成绩区分和接近-回避倾向的完全结合(见表1),四分法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4类。

Elliot等人指出,实际上掌握-成绩区分和接近-回避倾向来源于能力划分的两个维度——能力的界定(definition)和能力的效价(valence)[11,12]。

表1 成就目标分类框架界定绝对/个人内在的(掌握)规范的(成绩)效积极的(导向成功的)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价消极的(避免失败的)掌握-回避目标成绩-回避目标能力的界定即对个体是否具有能力以及能力高低的判断。

能力界定的依据是成绩评价中所运用的3个标准:绝对标准(absolute standard)、个人内在标准(intrapersonal standard)和规范标准(normative standard)。

绝对标准即任务本身的要求,根据是否达到任务要求,可判断个体是否具有能力或能力是高是低;个人内部标准指个体过去的成绩或是凭个体的潜能所能达到的最高成绩,根据个体是否超过以往的成绩或个体的潜能是否得到彻底发挥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规范标准是他人的成绩,判断一个人的能力高低即看他是否超过他人。

绝对标准和个人内在标准具有许多相似性,如掌握新知识既代表完成任务,又代表超越过去和发展潜能。

另外,绝对标准和个人内在标准虽然在理论上是分开的,但还没有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

因此Elliot等人将绝对标准和个人内在标准合并在一起,将能力区分为绝对/个人内在能力和规范能力。

能力的效价即与能力有关的诱力。

勒温认为,凡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就有吸引力,即正效价(positive valence);凡是一个人力图避免的目标,就有排斥力,即负效价(negative valence)。

有关能力的效价主要-312-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来自于成功和失败,成功是个体渴望达到的,成功能体现个体的能力,因此,成功具有正效价。

失败是个体尽力避免的,失败会导致对能力的消极判断,所以失败具有负效价。

有研究发现,个体会自动地立即地处理有关效价的刺激[13],这种自动的、以效价为基础的过程会产生接近和回避的目标倾向,并且这一过程和与其相伴而生的接近-回避倾向,普遍存在于各种情境中[14]。

当然,与能力相关的情境也存在这种情况,当出现正、负效价即面临成功和失败时,个体会本能地趋向于成功,回避失败。

由上述分类依据不难看出,二分法是根据能力的界定维度来划分的,而三分法和四分法则是能力的界定维度和效价维度部分结合和完全结合的结果,三种分类是一脉相承,逐步发展的。

如表1所示。

2.2 掌握-回避目标已有的分类研究已提出了掌握目标、成绩-接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虽没有提出掌握-接近目标这一术语,但其中的掌握目标和掌握-接近目标在实质上是等同的,都是一种接近倾向,都指尽力获得任务的完成和能力的提高。

因此,只有掌握-回避这一目标是新提出的。

掌握-回避目标指尽力避免完不成任务或尽力避免失去已有的知识技能[11,12]。

持有该目标的典型代表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尽力避免做任何错事,力求不出半点错误,比如具有掌握-回避目标的学生会尽力避免不能掌握、理解所学内容。

此外,在个体的生命或职业的后半部分,掌握-回避目标也很常见。

如一些老年人开始担心体力、智力的衰退,害怕知识技能的下降和丧失。

一些人会质疑自己是否已到达了事业的顶点,害怕停滞不前或比以前更糟糕。

掌握-回避目标与成绩-回避目标是不同的,持有掌握-回避目标的个体所关注的不是和他人的比较,而是关注和自己设置的标准相比较。

从理论上分析,掌握-回避目标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掌握-成绩的区分上,与掌握-接近目标相同,在接近-回避的区分上,则与成绩-回避目标相同。

所以,它具有掌握-接近目标的部分积极因素和成绩-回避目标的部分消极因素。

积极面表现为具有高自我标准的学生愿意付出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消极面表现为回避任务或在完成任务中寻求外在帮助,而不是坚持到底,比如完美主义的个体在初学计算机时,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限制自己去使用计算机;年龄较大的运动员为避免达不到以往的优秀标准会回避任务或在完成任务时借助于他人或药物、器械。

2.3有关四分法的实证研究梁国胜对Pintrich和Elliot等人的四分法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掌握-回避目标的存在,并指出成就目标的四分法比三分法和二分法更为合理[2]。

Elliot等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不仅验证了掌握-回避目标的存在,而且探讨了引起4种成就目标的前提条件和4种成就目标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见表2 [11]。

根据这一研究,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变前提条件,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成就目标定向,以提高个体的成就水平。

由表2可以看出,作为前提条件的变量有动机倾向、自我决定(self-determination)、知觉到的课堂吸引(perceived class engagement)、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ies)、父母社会化(parental socialization)、能力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