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
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
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
(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此节内容较为抽象,如能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举几个例子,效果应会更好些。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一节,主要以草履虫为例讲授单细胞生物体,通过这节课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增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材作了进一步处理。以对话的形式设置问题,在课上学生要做的“观察草履虫”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将练习2中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实验设计改为探究实验,并加入了收集资料等要求,尝试着将此课上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能力的一节课,充分实现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在课前,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方法(上网、去图书馆、上书店等),收集了大量有关单细胞生物的资料。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与教师进行讨论,大大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锻炼思维的能力和机会。
在上课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形容草履虫的外形、运动、取食、消化、呼吸等,使课堂显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感到学生尚未被束缚住的丰富想象力。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科书上的教学要求,又能锻炼观察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拥有设计并操作探究实验的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把练习中的第2题稍加改进提到本课中让他们设计实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体现了教改的宗旨。
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学到了有关知识,并建立了多方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这样处理教材、设计本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甚佳。这种教学设计,既教授了新知识,又锻炼了各种能力,体现了教学活动是一个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参与者。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充分享受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受实验材料的限制,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好,有些前松后紧。
2、探究实验的讨论不是很充分。
3、如果收集管和伸缩泡处设计成动态课件会有更好的效果。
《血液成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是有关血液成分的内容。课前,我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私下里认为学生对这节课一定很感兴趣,课堂纪律也不会差。如我所料,课上我和同学们默契配合,进行得很顺利。
“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红细胞的形状?”我问。“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圆饼状。”一位同学口答。我正要予以肯定,教室后面却传来怪怪的一声“饼球”,声音细而尖,一听就是故意的。随后,同学们哄堂大笑,寂静的教室里顿时乱了套。顺着声音看去,又是他,刘X,校足球队队员。上课时经常接老师或同学的话,好象这世界上只有足球才能提起他的兴致。同学们看我生气了,渐渐都不出声了。而刘X呢,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摆弄着铅笔。教室里一时鸦雀无声。怎么办?我是批评他还是继续往下讲?我讲到哪了?“饼球──红细胞”,我脑子里出现了这个“肇事”的词汇,对了,有办法了。“刘X你为什么要说这两个字?”“昨天看球,大连队踢得太臭了,我刚才在想那个球,一不小心就说出来了。”他的态度诚恳,那好,先放他一马。我话题一转:“既然你那么爱踢球,那你说国家队在备战世界杯时,为何选择昆明为集训地呢?”刘X一愣,摇头说不知道。“你们谁能解答这个问题?”我继续问。同学们一下来了兴致,有的说昆明曾举办过世博会,那里树木多,空气含氧量高;有的说那里是春城,风景优美……我提醒他们注意一下昆明的地理位置,再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同学一致认为昆明的高原气候有利于增加运动员身体中血液的供氧能力。我趁热打铁,接着问:“同学们,你们说这次国家队为何能冲进世界杯呢?”在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一大堆理由后,我总结道:还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铁的纪律。没有严明的纪律,队员们在赛场上一边踢球,一边想其他的事情,这样能成功吗?“不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格外响亮,刘X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进行得出奇顺利,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似乎还意犹未尽,用比平时大几倍的声音说:老师再见。这声音里包含了感激、友好、信任……
以后的教学中,我惊奇地发现,刘X变了,上课听得很认真,不时举手发言。我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更融洽了,他们什么话都愿意跟我说,让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或是心理上的困扰,我也很快和他们“打成一片”。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足球竟能把我和同学们联在一起,让我分享他们的内心情感。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与生之间似乎是两个绝缘体,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人。在课堂中,教师总是居高临下的面对学生,不容许学生有半点差错,在教师的心目中,长势不好的“花草”必须及时进行铲除。而新课程则倡导一种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为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接纳的课堂气氛,注意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了教师作用的发挥,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这样,才能使你更容易克服那些妨碍教育的不利因素。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出一种宽容、和谐、理解、接纳的气氛,并在这种气氛下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堂课给我的启示是: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单纯的为教书而教书的旧观念的束缚。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并把它转化为教学材料。
教师把课堂中个别学生意外的“捣乱”事件巧妙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转化为教学材料,避免课堂混乱,这需要教师有相当的教学机智,才能将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意外情况正确而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
只有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才能真正消解矛盾,去做应该做的事。本案例在对事件的处理中,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作出理论依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根源,明辨是非,化解矛盾,达到增智育人的目的。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最高级中枢>>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