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沉降观测方案设计.doc
图书馆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第一章公司简介 (2)第二章编制依据 (3)2.1、编制依据 (3)2.2、编制原则 (3)2.3、编制方案主要引用的标准 (3)第三章工程概况 (5)3.1、总体概况 (5)3.2、建筑概况 (5)3.3、结构概况 (6)3.4、工程特点 (7)第四章工程目标 (9)4.1、质量目标 (9)4.2、工期目标 (9)4.3、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目标 (9)4.4、现场安全管理目标 (9)第五章施工部署 (11)5.1、管理体系 (11)5.2、施工准备 (15)5.3、施工部署 (16)5.3.1、观测时间 (16)5.3.2、遵循“五定”原则 (17)5.3.3、施测要求 (17)5.3.4、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17)5.3.5、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18)第六章施工方法 (19)4.1、沉降观测标点布设 (19)4.2、施测程序及步骤 (19)第七章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23)5.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 (23)5.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 (23)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23)第八章施工资源配置计划 (24)6.1、主要机具及材料使用计划 (24)6.2、劳动力使用计划 (24)第九章管理与控制 (26)7.1、质量保证措施 (26)7.2、安全保证措施 (26)第十章附图 (27)附表一: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7)附表二:工程进度计划网络图 (28)附表三: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29)第一章公司简介第二章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XXXXXX图书信息中心工程施工图纸、合同书等。
2、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3、我公司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计划》等汇编资料。
4、《XXXXXX图书信息中心图书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2、编制原则根据本项目建筑施工的特点和以往积累的经验,我们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时,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沉降观测方案是为了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沉降情况,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也为工程后续修缮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沉降观测目的本沉降观测方案的目的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时监测土壤沉降,掌握沉降的趋势和速率,为工程后续的设计、修缮等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
三、沉降观测范围本次沉降观测的范围为工程建设的周围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和水系等。
具体观测点的位置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沉降观测内容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建设工程的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和建筑结构等因素,选择一定数量的观测点。
2. 观测设备的布置:在每一个观测点选取一个合适的地点,安装沉降仪,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内容的记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观测,记录相关数据,包括时间、沉降量、温度、湿度等。
4.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提供后续工作的参考。
五、沉降观测设备和工具1. 沉降仪:用于测量土壤的沉降量和变形情况。
2. 数据记录器:用于记录沉降仪测得的相关数据。
3. 温湿度计:用于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4. 其他相关工具:如电池、电缆、夹具等。
六、观测频率和时间1. 观测频率:每月进行一次观测,并进行数据记录,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2. 观测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白天或夜间进行,但要保证每次观测的时间相同。
七、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1. 数据处理:从沉降仪和数据记录器中获得数据后,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趋势和速率的变化情况。
2. 报告撰写:根据观测数据撰写沉降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数据、沉降趋势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以上即为沉降观测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监测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变化,为工程建设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改进的措施。
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面将从需求明确、目标确定、方法选择以及方案优化等方面介绍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流程。
一、需求明确在开始制定沉降观测方案之前,必须明确沉降观测的需求是什么。
这一点将直接影响方案的制定、目标的确定,也会对后续数据的处理分析产生影响。
需求明确就是要明确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监测周期等基本信息。
对于监测对象的明确,需要确定监测的是土地还是建筑物,如果是建筑物,又需要考虑具体的建筑类型、基础类型和朝向等因素。
监测范围也是需求明确的重点。
如何选择监测的点位,每个点位的位置和数量,是制定方案前必须仔细考虑的问题。
此外,对于面积较大的监测范围,还需要确定监测分区,减少数据分析的复杂度。
监测周期是指观测时间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周期越长,收集到的数据量越多,但同时也意味着待完成周期较长,成本也相应加大。
因此,周期的长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斟酌,权衡收益和成本。
二、目标确定明确了监测的需求之后,需要确定具体的观测目标。
目标的设置是为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目标的确定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确定监测点位目标,即观测要点的选址和设置;二是确定监测精度目标,即需要达到多少精度。
对于监测点位目标的选址,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不能人为选择代表性较差的点位;第二,需要考虑周围的地貌和建筑物环境;第三,需要考虑统计学的代表性,以及数据分析的便捷性。
对于监测精度目标,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设定。
比如,对于一些高精度的工程建设,精度目标需要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工程,可以适度降低精度要求,减少成本。
三、方法选择沉降观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地面遥感法、测量法、GNSS卫星法等。
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优点与局限需要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工程背景和目的沉降观测是土地沉降现象的监测手段之一,通过对特定地点的沉降进行观测,可以监测土地沉降的情况,为相关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提出沉降观测点布置和观测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沉降观测点布置方案1.选取观测点位置:观测点应选取在需要监测的区域内,且能够代表该区域的沉降状况。
选取时应考虑地质条件、工程活动情况等因素,选择处于地层变化明显的地点,并避免选取近期施工活动频繁的区域。
2.确定观测深度:观测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质条件来确定,通常需要选择相对于地表深度较小的位置进行观测。
观测深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
3.确定观测点间距:观测点的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来确定,通常要求观测点间距均匀、分布合理。
观测点间距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变形规律和沉降的特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4.布置监测设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设备的布置方式。
观测设备应选择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
同时还应充分保护和防护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1.土地调查:根据工程要求,进行土地调查,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地貌特征等情况。
包括地表形态、土层分布、地下水位等。
2.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根据前期的土地调查资料,结合工程要求,确定观测点布置方案。
包括观测点位置、观测深度、观测点间距等。
3.施工准备:根据观测点布置方案,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组织人员、编制工程施工计划等。
4.观测点开挖:按照观测点布置方案,在选定的位置进行观测点的开挖工作。
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地层的完整性,避免破坏或扰动地层。
5.安装监测设备:在开挖好的观测点中,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工作。
包括测量仪器、观测仪器、数据传输设备等的安装。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稳固性和防护措施。
6.数据采集和处理:安装完设备后,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待打印)
在工程监测中,沉降观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工程
地基的沉降情况,从而为工程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包括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点设置、数据处理等内容。
1. 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一般采用水准仪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进行。
水准仪法适用于平面小
面积的场地,全站仪法适用于大面积地域,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
2. 仪器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需要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测量杆等仪器设备。
对于高要求的沉
降观测,应选择精确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设置
在选择观测点时,应根据工程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
观测
点的设置应覆盖整个工程地基区域,保证对工程地基沉降情况的全面监测。
4. 数据处理
在沉降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
通过数
据处理,可以得到工程地基的沉降速率、趋势等关键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结语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是工程监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观测方法和
数据处理,能够有效监测工程地基的沉降情况。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提供保障。
某大学图书馆沉降观测
××大学图书馆沉降观测布点方案
××大学图书馆大楼总建筑面积为46 735 m2,建筑基础面积8 256 m2,主体结构为8层框架结构,高度约38 m,下设1层架空层。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该工程基础设计为乙级,基础类型采用独立柱基和局部筏基。
传统的观测点布设方式是沿建筑物外围布设一圈观测点来进行观测,以封闭线来代表面,用内插法计算整体建筑物的形变量,但实践证明,该法所得的形变量与实测的形变量有很大的出入。
因此,就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来看,应该在建筑物的外围和内部均布设监测点。
由于大楼周围没有己知的水准点,在进行变形观测时,在离建筑物60~90 m的地方埋设了三个基准点,与大楼的监测点构成独立的水准网。
根据建筑物形状、地质条件、建筑结构,此项监测在大楼的四周角点、桩形不同的两侧和大楼的内部布设了测点,测点间距为10~15 m。
观测点布设在桩基的主钢筋上,观测点用直径20 mm、长约25 cm的螺纹钢标志,螺纹钢与桩基的主钢筋焊牢,露出外面3~5 cm,向上弯的标头呈球形,供立尺用。
沉降观测点标高在室外地坪高30 cm左右,测点点位实际布设情况如图所示。
沉降观测点位布置图
说明:虚线为建筑物轮廓,实线为水准路线。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二、水准点及观测点的布置及要求1、水准点本工程共设三个水准点,分别设置在拟建物3#楼北侧两已建家属楼的南侧外墙上,水准点埋设坚固、稳定,位置及埋设方法详见附图;2、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设建筑物的一层剪力墙上,室外地坪向上900mm范围,观测点共计8个,观测点埋设坚固、稳定,观测点埋设位置及埋设方法详见附图;三、沉降观测阶段划分及观测方法1、依据本工程特点,沉降观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开始施工到满负荷载(主体施工阶段)。
此阶段的观测周期视施工进度而定,本工程不少于四次。
第二阶段:从满荷载到沉降速度变化趋向稳定。
此阶段的观测,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视工程进度进行观测,初步定为两次,分别为九层内粉结束及外粉全部结束;但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三阶段:自沉降速度变化稳定到基本停止沉降〈0.01mm/d〉(竣工后),其观测周期:第一年为每一月一次, 第二年为每两个月一次,以后可2~3年一次。
2、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焦作市三维月季公寓2#楼工程施工项目(二标段),位于市建设路与果园路交汇口西北角,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按7度抗震裂度设防;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11490.56m2。
本工程为住宅楼,住宅层高均为3.0m,建筑物总高度55.65m,地下一层,地上17.5层,地下一层为人防工程,一层、二层临街部分为商铺。
二、沉降观测工作的准备1、根据设计平面施工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在一层施工平面埋设观测点,室外地坪向上900mm范围,观测点共计19个。
2、本工程共设二个水准点。
三、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1、水准点分别设置在拟建物2#楼门外侧电线杆以及对面外墙上,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防止某一水准点遭破坏,影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采用红漆标志到建筑物上,位置及样式见后附图。
2、观测点埋设:观测点在一层剪力墙+1.05m标高处,然后用结构胶将观测点植入剪力墙,位置及样式见后附图。
沉降观测方案word精品文档7页
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一期高层区由武汉绿洲房地产公司开发,杭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施工图设计,汕头****建设有限公司武汉工程公司承建。
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抗震等级:建筑物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管桩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本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基础型式采用人工挖孔墩,混凝土承台和联系梁。
二、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共在一期多层区布置17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详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三、测量执行规范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四、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布设和测定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4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
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采用索佳C32Ⅱ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mm(n测站数)。
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
沉降观测设计方案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一、研究目的:沉降观测是为了监测土地基础的沉降变形情况,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并提供保障建筑物安全的依据。
本次沉降观测的目的是针对某建筑物基础的沉降情况进行长期监测,以确定建筑物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具体位置和形状,以及周围的地质环境。
一般来说,应选择位于建筑物四个角落以及底板中心位置的观测点。
三、观测参数和仪器设备:1. 观测参数:(1) 水平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2) 垂直沉降:通过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来评估土地基础的沉降情况。
2. 仪器设备:(1) 水平位移测量仪:使用全站仪或全自动水平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水平位移变化;(2) 垂直位移测量仪:使用自动水准仪或测斜仪测量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垂直位移变化。
四、观测方案:1. 观测频率:(1) 短期观测:每周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3个月,以监测基础沉降的快速变化情况;(2) 长期观测: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连续观测2年,以监测基础沉降的趋势和变化幅度。
2. 观测方法:(1) 水平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水平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水平位移;(2) 垂直位移测量:在观测点和参考点之间设置测量标志点,使用垂直位移测量仪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位移。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观测点各个时期的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并绘制出相应的沉降曲线。
五、责任划分:1. 工程师:负责观测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现场的指导;2. 观测人员:负责实际的观测工作,包括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数据的采集;3. 数据处理人员:负责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沉降曲线。
六、安全措施:在观测过程中,要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并合理安排观测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七、经济效益:通过长期的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土地基础沉降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修复和加固基础,避免因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安全事故,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一、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工程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地基沉降变形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针对沉降观测的施工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施工前准备1. 测点设置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合理设置观测测点,测点的选取应考虑到工程的重要部位、地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沉降的区域。
测点设置应满足工程实际需求,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2. 仪器校准在开始观测前,需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观测方法1. 采用全站仪观测沉降观测常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全站仪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水平、垂直测量,同时具有数据记录和实时监测功能。
2. 定期观测沉降观测应定期进行,通常可以选择每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以监测沉降变形的趋势和速率。
四、数据处理1. 数据录入观测得到的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数学模型等方法,评估地基沉降变形的情况,为工程安全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五、结果展示1. 数据报告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制详细的数据报告,将沉降观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工程人员。
2. 常规汇总定期对观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常规的沉降观测报告,以便于工程管理和决策。
六、总结与建议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施工方案,可以及时监测地基沉降变形情况,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细化施工方案,并不断优化观测方法,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沉降观测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沉降覌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工作基点布设1、在建筑物的前后各设六个基准点。
2、基准点设在建筑物周边,位置应在变形区以外,通视良好,并长期保存,稳定持久。
3、工作基点采用甲方指定的C11、C12、C13号楼基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时引测的起点和终点。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确定。
2、建筑物的四大角应设置观测点,施工缝两侧及中段按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确定,最大间距不超过15m,具体见沉测点、基准点,专用水准点平面布置图。
3、用φ16圆钢制做成L型,安装在每个沉降观测点,安装稳固,不得松动,凸出墙面6—8cm,标出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有明显的突出点。
三、沉降观测前的准备工作1、在进行沉降观测前,技术人员应到现场查看,绘制出沉降观测路线图,以后每次观测都按固定的线路观测。
2、每次观测之前都要对仪器进行校核。
四、沉降观测的方法和要求1、沉降线路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按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测量。
2、观测应使用固定仪器,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资料。
3、观测时使用固定基准点。
4、观测时仪器成像清晰稳定,前后视距基本相等,视距不得大于15m,视距累积差不大于5m。
5、沉降观测时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到工作基点上。
6、项目部在测量时,应请监理工程师监督,观察后及时整理结果,报监理部。
7、如有发现沉降差较大,降量异常应立即向监理部和上级部门申报。
8、项目部对沉降点采取保护措施,不得中途破坏。
五、沉降观测时间和周期1、沉降观点应在基础验收之前布设到位。
2、施工期间每升高1层观测一次,施工期间观测总次数不少于6次。
3、竣工后观测次数视建筑物稳定情况确定。
江苏青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批人:日期:日期:。
沉降观测计划
沉降观测计划沉降观测是指对地面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的工作。
沉降观测通常用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于保障工程安全和预防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介绍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计划编制。
1.确定观测区域,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区域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或环境敏感区域等。
2.制定观测方案,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包括观测点的设置、观测频次、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3.确定观测参数,确定需要观测的参数,包括沉降速率、沉降量、沉降变形等指标,以及观测的时间范围和精度要求。
二、实施方法。
1.观测点设置,根据观测区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设置观测点,保证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2.观测方法,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卫星遥感、地下水位监测等,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三、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定期维护,对观测设备和仪器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数据保存,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完整的保存和备份,以备日后分析和应用。
通过以上沉降观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监测和记录观测区域的沉降情况,为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观测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一、沉降水准点的布设:1、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要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
对水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2、在布设水准点时要考虑下列因素:(1)水准点要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米,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2)水准点要尽量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以防止受到振动的影响。
(3)为防止水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水准点的埋设深度至少要在冰冻线下0.5米。
二、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米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
2、观测点布置合理,就可以全面精确的查明沉降情况,如观测点的布置不便于测量时,测量人员庆与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负责人研究后确定。
3、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求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三、沉降点的形式与埋设: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设置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1、利用直径20mm的钢筋,一端弯成90度角,一端制成燕尾形埋入墙内。
2、还可用长120mm的角钢,在一端焊一铆钉头,另一端埋入墙内,并以1:2水泥砂浆填实。
四、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确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较大荷重增加前后(每建一层楼)均应进行观测。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篆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秒/2mm。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
沉降观测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或地震等原因而发生的沉降和下沉现象。
沉降观测是为了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确保结构安全运行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监测和记录工程结构的沉降情况,为工程设计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确定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2.及时掌握工程结构沉降的趋势和速度,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3.为工程设计和运维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观测内容1.工程结构的沉降变化情况:通过对选定的监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沉降观测,记录并分析沉降变化情况。
2.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同时对监测点周围的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分析地下水位变化对工程结构沉降的影响。
四、观测计划1.设定监测点: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监测点的选择应涵盖工程结构的主要部位和对沉降敏感的位置。
2.确定观测方法:可采用下沉测量仪、GPS等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配备。
3.观测频率: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监测点的特点,确定观测频率。
一般情况下,初期观测频率较高,随着工程稳定,逐渐减少观测频率。
4.数据记录与处理:观测数据的记录应详细、准确。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报告撰写:观测完成后,根据观测结果撰写观测报告,包括观测方法、观测结果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五、观测仪器设备1.下沉测量仪:可通过激光测距等方式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应满足工程要求。
2.GPS:用于确定监测点的坐标,提供空间参考。
3.数据记录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记录仪等,用于记录和存储观测数据。
六、观测安全措施1.观测人员应熟悉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在观测过程中,应注意现场安全,遵守现场安全规定。
3.如有需要,应设置警示标识,确保周围人员了解并遵守观测区域的限制。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doc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第1条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XXXX一年至少观测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此后每年一次,直到最大沉降不超过每六个月3毫米,观测可以停止。
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较快时,应每天或连续观察几天。
5 .2。
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地基变形和沉降稳定标准应由沉降-时间关系曲线确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XXXX每年校准一次,校准状态标志粘贴在仪器上,有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检。
3、仪器必须放在专业仪器柜中。
仪器柜必须干燥、无灰尘。
4、仪器使用后,必须擦拭并填写使用表格。
5、在运输过程中,仪器必须用手携带、等等。
禁止将其放置在振动的车辆上。
6、当仪器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平尺不得躺下,三角架水平尺不得用作工具。
十、测量管理系统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书。
2、上岗前必须学习和掌握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3、在现场放线前,必须熟悉图纸,在图纸技术交底中计算相关尺寸、审核,并在进场前制定具体计划。
4、所有测量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位置,并随时检查控制点的保存情况。
任何损坏应及时报告。
5、测量员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并定期与相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6、爱护仪器,经常擦拭,检查时保持仪器清洁、灵敏,并定期维护,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
7、应及时收集相关运行数据。
8、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员的素质。
9、必须全心全意为建设单位服务,测量点或线必须向建设单位解释清楚。
第二十二条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1 、工程概况2 、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1、本方案所依据的相关技术标准2、建立水准基点3、建立沉降观测点4、沉降观测周期安排5、其他技术要求3 、技术方案的实施1、水准基点高程测量和公差2、沉降观测点观测测量和公差3、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结果分析4 、提交结果五个、仪器、人员组织、三个系统和服务承诺1、输入仪器设备和人员组织2、3系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3、服务承诺 1 、项目概述XXxxx公司开发的“XXXXx时代广场”项目位于天府大道,由三栋新建筑组成,其中1栋综合楼地上21F,2栋办公楼地上25F,3栋综合楼地上15F,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引言沉降观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用于监测土地、建筑物等结构物在运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
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是确保工程安全和运营稳定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沉降观测的意义和应用。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步骤1. 确定观测目的和范围在制定沉降观测方案之前,需要明确观测的目的和范围。
观测目的可能包括评估工程运营安全性、监测土壤稳定性、预防地质灾害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观测的范围,即哪些区域或结构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2. 确定观测方法和仪器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和仪器。
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包括测点法、水准高程法和全站仪法。
不同的观测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或结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合理选择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观测计划和安排根据观测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安排。
观测计划应包括观测时间、观测频率、观测点的选取和布设方案等内容。
观测安排应考虑实际工程进展和运营情况,确保观测过程不会对工程造成干扰。
4. 实施观测按照观测计划和安排,进行沉降观测工作。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观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要求进行,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过程中的安全事项,确保观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筛选、数据平滑、数据插值等。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沉降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后续的工程管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1. 测点法测点法是一种常用的沉降观测方法,通过在土地或建筑物上设置观测点,测量观测点的垂直位移来监测沉降变化。
测点法可根据观测点的设置方式分为固定观测点法和移动观测点法。
2. 水准高程法水准高程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土地或建筑物上参考点的高程变化来监测沉降变化的方法。
沉降观测方案范本
沉降观测方案范本1. 引言1.1 背景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用于监测工程地基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
通过对沉降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地基和结构的沉降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标准的沉降观测方案范本,以供参考和使用。
该方案范本包含了沉降观测的准备工作、测点选取、测量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 沉降观测方案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观测区域、调查地质情况、选取测点等。
具体的准备工作如下:•确定观测区域:根据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确定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区域范围。
•调查地质情况:对观测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地层性质和地下水位等信息。
•选取测点: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观测的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测点,并确定其位置和布设方式。
2.2 测点布设测点的合理布设对于沉降观测的精度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布设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平衡性:测点应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观测区域内,以保证观测结果的代表性。
•稳定性:测点应选取在地质条件稳定的区域内,避免地下水位变化、土壤活动等因素对测点产生干扰。
•多样性:测点应选取不同地形、土质和工程类型的代表性区域,以提高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2.3 测量方法沉降观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和GPS测量等。
具体的测量方法如下:•水准测量:通过测定水平线高差的方法,测量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沉降观测。
•全站仪测量:利用全站仪的高程测量功能,测量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中等范围的沉降观测。
•GPS测量:利用GPS接收机的高程测量功能,测量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范围的沉降观测。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沉降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果并进行评估。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数据清理:清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剔除异常值和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沉降观测方案设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题题目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区综合楼沉降观测方案北区综合楼沉降观测方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测绘工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及重点工程不断出现。
这些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不同、地下水位和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等影响,使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当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时可认为属正常现象,但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影响其正常使用并危及建筑物自身及人身的安全。
因此需要对施工中的重要建筑物和已发现变形的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掌握其变形量、变形发展趋势和规律,以便一旦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变形可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施工安全和使用安全。
本次设计采用三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对我校图书馆的沉降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阐述了北区综合楼沉降观测的等级和所达到的技术指标,研究了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原则,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如何进行基准点的选择与埋设及基准点、观测点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同时,提出了具体的一些预防沉降的措施,用以指导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已有建筑物的健康维护。
主要成果有(1)依据北区综合楼所处位置及周围控制点分布情况,合理地选择了对图书馆沉降及其变形进行观测的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并与已知控制点进行联测,得到了基础数据,建立了沉降观测网,为进一步进行多周期观测做好了准备条件,具有现实意义。
(2)对各沉降观测点进行了周期性的观测,并得出了相应的数据,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北区综合楼在近期的沉降变化情况及其稳定性,验证了有关建筑地基、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参数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运用Microsoft Excel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代替传统手工进行沉降观测数据的整理、计算和汇总。
(4)研究变形规律,预报变形趋势,为安全性诊断提供依据,最后提出了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防治措施。
目录摘要I 目录Ⅱ第一章第一章引引言言.1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 1.2 变形观测研究近期的进展3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7 第二章变形观测的基本理论.8 2.1 引起变形的原因分析8 2.2 类型划分、观测方法及特点8 2.3 监测网参考基准的选取与统一10 2.4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实施过程12 2.5 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13 2.6 反馈调整,确保安全14 第三章北区综合楼降观测方案设计. 15 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区综合楼概况. 15 3.2 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15 3.2.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6 3.2.2 基准点的设置18 3.3 观测周期及频率的确定. 19 3.4 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 19 3.4.1三、四等水准测量相关规范和方法. 20 3.4.2 沉降观测各等级观测的技术指标. 23 3.5 三等水准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24 3.6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25 第四章测量数据处理及成果整理分析. 28 4.1 已知控制点分布图及三维坐标数据28 4.2 基准网的测量及平差计算29 4.2.1 引点联测30 4.2.2 各基准点高程计算31 4.3 基准点的检核34 4.4 沉降观测点各期观测数据整理分析35 第五章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39 5.1 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39 5.2 建筑措施39 5.3 结构措施42 5.4 施工措施45 结论.47 参考文献48 致谢及声明49 第一章引言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一、问题的提出变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间和空间域中的变化。
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
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很普遍,如地震、滑坡、岩崩、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建筑在软土地基上的建(构)筑物,人们对其结构和地质条件等环境因素精心设计、研究,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仍然产生倾斜、裂缝,影响安全使用,更有甚者倒塌或自行实施爆破销毁。
例如苏州虎丘塔,原名云岩寺塔,建于公元961 年(宋朝),距今1040 年有余。
全塔七层,高47.5m,塔底直径13.66m,呈八角形,由外壁、回廊与塔心三部分组成。
1961 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0 年,虎丘塔因向东北方向严重倾斜(塔顶离中心垂线2.31m,倾斜角2°47 02“,倾斜值0.0486 大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0.006 这个允许值的8 倍),塔底座处发生多处裂缝,成为危险建筑而停止开放,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相比之下,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平面呈矩形,长度59.4m,宽度23.47m ,高度31.00m,容积36368m3。
谷仓圆筒仓,每排13 个,5 排,总计65 个圆筒仓组成,1911 年谷仓开始施工)却没有这么幸运,它1913 年秋完工,谷仓自重20000t,相当于装满谷物后总重的42.5。
1913 年9 月起,往此谷仓装谷物,仔细装载,均匀分布。
10 月,当谷仓装了31822 m3 谷物时,发现谷仓下沉,一小时沉降达30.5cm ,结构物向西倾斜,并在24 小时整座谷仓迅速倾倒,倾斜度离垂线达27°,谷仓西端下沉了8.8m,东端上抬1.5m。
人们不禁要问如何保证建筑物的质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监控建筑物的质量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为此,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
本文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进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部分可用于工程实践的成果。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结合我校图书馆沉降观测方案设计,掌握变形监测方案的整个设计及观测、分析过程,对变形分析在工程建设及安全保障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二、课题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建设方面同其他领域一样在改革发展,在搞活经济的带动下,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人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等复杂的建筑物应运而生。
但是在当前,地基不均匀沉降、墙体渗水、屋面渗水、管道漏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质量通病仍然存在,有些已建住宅的上述情况还十分严重。
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对建筑物的质量及安全保证提出了更高及更加严格的要求,如何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有效防治成为建筑施工与竣工后管理中的一个亟待认真采取措施解决好的关键问题,而建筑物变形监测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案,其中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构筑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种建筑物及重点工程不断出现。
这些建筑物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的不同、地下水位和大气温度的变化、建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等影响,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当这种变形在一定限度内时可认为属正常现象,但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就会影响正常使用并危及建筑物及人身的安全,因此需要对施工中的重要建筑物和已发现变形的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掌握其变形量、变形发展趋势和规律,以便一旦发现对建筑物不利的变形可以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建筑物的安全。
同时,通过对变形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验证有关的设计理论和假说,或用以修正理论上的某些假设和采用的参数,为建筑物的安全和损害防护提供指导(见图1-1),目前建筑物的变形预测正向着边缘学科发展(测量、结构、施工、计算机等)。
可见,建筑物变形观测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三方面的作用,是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安全的保证。
为保证工程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运行中的安全,以及为建筑设计积累资料,必须在建筑进行中及竣工后进行变形监测。
建筑工程的变形监测包括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位移观测等。
由于我校图书馆落成时间较晚,需要结合学校现状,对其定期进行包括沉降与倾斜观测,以确保其变形在安全范围之内,确保安全。
图1-1 变形观测与分析预报流程图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重点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地变形预报模型。
1.2 变形观测研究近期的进展一、变形观测工作的研究现状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程,并且对现代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造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更加重要。
众所周知,工程建构筑物在施工和运营期间,由于受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变形,变形如果超出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给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
尽管工程建筑物在设计时采用了一定的安全系数,使其能安全承受所考虑的多种外荷载影响,但是由于设计中不可能对工程的工作条件及承受能力做出完全准确的估计,施工质量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工程在运行中还有可能发生某些不利的变化因素,因此,国内外仍有一些工程出现事故。
以大坝为例,发过67m 高的马尔巴赛(Malpasset)拱坝1959 年垮坝;意大利262m 高的瓦依理论上做一定的参数假设建(构)筑物变形设计各种内外因作用变形观测变形预测公式分析变形与其成因之间的关系异常修正理论技术警报昂(Vajont)拱坝1963 年因库岸大滑坡导致涌浪翻坝且水库淤满失效;美国93m 高的提堂(Teton)土坝1976 年溃决;我国板桥和石漫滩两座土坝1975 年洪水漫坝失事等。
可见,保证工程建筑物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现实的问题。
建筑工程安全监测起步较晚,它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失事为人们提供教训后,不断地寻求监测和监测手段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建筑物破坏性变形危害巨大,变形观测的作用逐步为人们了解和重视,因此在建筑立法方面也赋予其一定的地位,建设部已制定颁布了中华人们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并自1998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己经提出要求和做出决定新建的高层、超高层,重要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变形观测,否则不予验收。
同时要求,把变形观测资料作为工程验收依据和技术档案之一,呈报和归档。
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必须对其变形进行长期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