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本课程的分类及其基本开发模式

合集下载

校本课程有哪些具体的开发形式

校本课程有哪些具体的开发形式

校本课程有哪些具体的开发形式校木课程开发的分类有许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开发主体、开发范围与开发程序这三个维度。

如果按开发主体来划分,则有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全体以及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现阶段我们主要倡导教师小组、与校外合作这两种。

如果按开发范围来划分,则有单门课程、一类课程和所有课程的开发,现在我们主要倡导一类课程的开发。

如果按开发程序来划分,则因程度不同又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在这几种方式中,课程开发主体的参与程度由低到高,开发的范围从小到大,开发的程度也由易到难。

课程选择是参与程度最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只是行使了课程选择权,是从几种备择的课程中选择一种。

课程改编、整合是在备择的课程中通过增减和重组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加工。

课程补充、拓展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补充性、拓展性的加工。

课程新编是参与程度最高的校木课程开发类型,意味着按照一定的规范或技术创生一门崭新的课程。

综上所述,开发程序是决定校木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维度,因此,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校木课程开发的各种具体形式。

课程选择。

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木课程。

在校木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乏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经常采用这种适宜的方式。

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合适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有没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就可以移植或选用,以后再逐步建设。

当然,课程选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程改编。

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己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修改,以形成一门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课程。

它也包折某些学校引进国外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课程改编一般涉及五个方而的某一方而或几个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评价方式与课程资源的修订。

课程整合。

(2)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2)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2)校本课程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开发的课程,它根据学校的一般情
况及学生的需求而编写。

为了适应这种课程需求,校本课程通常采用多重开发形式。

一种常见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是保守开发。

采用这种方式,课程内容和大纲不会变化,只会根据特定的环境和情况发挥它们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典型的有绘画、音乐、生物、地理等课程。

另一种校本课程开发类型是实验开发。

在实验开发模式中,课程会不定期地进行改革和更新,比如改变教材,加入或删除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的新主题兴趣等。

这种方式能够更快的掌握当前课程发展的时代特点,让学生接受教育变得更加有效。

此外,还有一种新型的开发方式——跨界开发。

跨界开
发的本质是将校园内外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将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活力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学习机会。

总之,不同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在有助于满足学校特定
环境和学生需求的情况下被灵活运用,为学生提供更性价比的课程内容,开发出更有价值的课程教学方案和资源。

校本课程的科学开发不仅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促进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讲解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讲解
“目标即有意识的选择的目的,也就是学 校教职员所向往的结果。”
三个来源: 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3.学科专家的建议
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目的:确认教育机构力图产生的、学生行 为模式中所需要的变化。
为什么:因为教育目标是使学生的行为模 式产生所需要的变化,所以研究学生自然 是确认这种变化的前提。
确定组织原则的要基于两个正确认识
逻辑组织
心理组织
学习经验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具体科目、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课程 中间层次:按序列组织的学程、以一学年或学期为单位 的学程 最低层次:课、课题、单元
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基本保证
本质:确定课程和教学计划实际实现教育 目标的程度问题。
内涵:评价意味着必须评估学生的行为; 评价必须包含一次以上的评估。
特点:把评价和目标结合起来,评价是手 段不是目的; 用评价观代替传统的测验观
评价程序
界说教育目标 确认评价情景 编制评价工具 确定用来总结或评估得到的行为记录的名 称或单位 确定所编制的评价工具的客观性、信度和 效度
对泰勒原理的评价
选择学习经验既要确定学习经验的种 类,又要安排学生学习的情境。
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
必须既能使学生有机会实践该目标所隐含 的行为,又能使学生有机会处理该目标所 隐含的内容 必须使学生在从事教育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应该适合学生目前的水平及其心理倾向 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够用来达到同样的教 育目的(不同的经验等到相同的目的) 同样的学习经验通常会产生几种结果。
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必备的四个特征
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 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方案概述本文是关于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详细说明,旨在为教育机构提供一种课程开发的完整思路,以满足校内各类课程需求。

二、方案介绍2.1 课程开发的目的教育机构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一般是为了满足教学需求。

这种需求有时来自标准课程无法涵盖的一些专业知识,有时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针对特定爱好、兴趣的课程。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对编程非常感兴趣,此时教育机构可以运用校本课程的思路来设计自己的培训课程,以满足这些学生的需求。

2.2 课程开发的方法在教育机构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2.2.1 并行式开发并行式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育机构同时设计多个具有一定关联、互相独立的课程。

这种开发方法常用于解决复杂主题的教学需求,可以分配多个教师分别负责各自的课程,以提高开发效率。

2.2.2 线性式开发线性式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育机构依次完成一门课程的所有工作,然后再开始下一门课程的开发工作。

这种开发方法适用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教学主题比较单一的情况。

2.2.3 混合式开发混合式开发则是并行式开发和线性式开发的混合,这种开发方法利用并行式开发的高效性,又能充分评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调整需要,从而更有效地完成课程开发。

2.3 课程开发的步骤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包括:2.3.1 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开发这门课程的目的和理念,其中包含所开发课程的知识点、课程性质和对学生的要求等内容。

教学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其包括在整个课程中的某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2.3.2 设计课程大纲和课表大纲和课表是校本课程中最关键的两个元素。

大纲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的各个阶段、学生的作业、考试、教学资源等内容,课表则规定了课程开设的计划和时间,具体包括每门课程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活动时间、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料等。

2.3.3 编写课程材料课程材料是校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教师用于讲解课程的学习资料和学生用于学习的资料。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类型、特点与开发长阳渔峡口镇中心学校覃章成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为农村中小学兴办特色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一个超越性发展的机遇。

我们知道,课程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成功与否。

而在我们县,校本课程资源就其总量而言是充足的,且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具有独特的优势。

我在分析了本县校本课程资源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其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类型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形成校本课程的要素来源,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校本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校本课程资源仅指校本课程的直接来源。

本文所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校本课程资源概念,是指形成校本课程的因素来源与相关的实施条件。

根据农村学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分布与存在状况,我将其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上资源三类。

1.校内资源校内资源是校本课程内在的物质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开发、利用校外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媒介作用。

包括:(1)学校教育哲学。

学校的办学方向、理念和所追求的特色化目标构成学校教育哲学,发挥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的作用。

(2)教师。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

”教师的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自主权、个性特长等综合体现教师资源的价值。

(3)学生。

作为校本课程的消费者,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需求、个性特征等因素,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4)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实力。

学校的图书馆(室)、网络设备、体育设施、音乐器材、实践实习基地……,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校本课程的经济投入能力, 对校本课程开发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5)校长。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办学理念、对课程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对教育科研的熟悉程度、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水平等因素,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6)学校管理文化。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一、课程开发的含义与层次(一)课程开发的含义课程开发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想和理论,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规划课程实施,以及制定课程评价原则等一系列活动与过程的整体。

不同的课程开发模式有不同的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代表不同的课程组织结构和教学过程,反映课程与相关领域的不同关系。

课程开发由“课程编制”或“课程编订”(curriculum making)和“课程建设” (curriculum building or construction)等词汇发展、演进而来。

1923年和1924年,课程科学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查特斯和博比特分别出版了《课程编制》(Curriculum Construction)和《怎样编制课程》(How to Make A Curriculum)两部论著之后,“课程编制”一词开始广泛流行。

1935年,美国学者卡斯威尔和坎贝尔合著的《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问世后,“课程开发”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

20世纪50年代后,欧美用curriculum development一词逐渐代替了以前常用的curriculum making和curriculum construction。

1974年3月,日本文部省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辖机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CERI)合作,在东京召开了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明确地提出了“课程开发”的概念及其基本方向,认为“‘课程开发’是表示课程的编订、实验、检验———改进———再编订、实验、检验……这一连串作业过程的整体”。

“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在教育界流行,应该说是始于这个时候。

我国教育界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常用“课程编制”和“课程编订”这两个术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一些课程研究的书刊中才逐渐开始使用“课程开发”这一术语。

目前,用法有些不一致,有的仍然使用“课程编制”、“课程编订”等术语,如施良方著《课程理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有的转向使用“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如钟启泉、李雁冰主编的《课程设计基础》(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有的将curriculum development译为“课程研究”,而主张使用“课程研制”这一术语,如郝德永著《课程研制方法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二讲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第二讲 校本课程及其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 是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 遵从“实践—— 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模式。
需求主导模式:学生喜欢什么? 条件主导模式:学校能做什么? 目标主导模式:学 项目申请或发包 (2)研究小组 —— 自行研发 (3)教师个体 —— 自行或组团开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
外部影响(法律要求、科学研 究、专业人员等)
环境分析
课程目标设置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基础 (知识、学生、社会等)
(一)环境分析
1. 学生需求 (1)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特点等; (2)学生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更高层次的引导; (3)学生所携带的教育资源。
发现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潜在可能
(2)活动课程类:艺、体及其他活动社团 (3)竞赛指导类课程:奥数、作文、艺术、制作等 (4)乡土课程:地方话、童谣、当地名人、礼仪、
学校历史、校友访谈等
(三)形成课程方案 1. 学校层面
(1)基本依据与学校背景 (2)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3)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4)课程安排(课表) (5)校本课程的管理细则
(二)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 增强课程对于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发展需求
➢ 发掘、利用学校教育资源 ➢ 反映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 ➢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三)与校本课程相关的几组概念
➢ 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自主开发自己的独特课程(狭义) ➢ 校本的课程开发 :学校自主开发自己的独特课程
1.内容领域 2.学生自由度:
必选、限选、任选 3.课时 4.学分 5.实施与评价
2. 教师层面
(1)课程目标陈述 (2)专题、内容要点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A、工具学科(不是补习班,竞赛辅导,不能重复,考虑到系统性)
B、生活实用学科:指社会、坏境与科技类课程。通过编制教材,参 观访问,实地考察与操作来增加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如生活中的英 语、生活中的数学等) 1、特色 C、才艺鉴赏类:即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通过音乐、舞蹈、戏剧和 视觉艺术,引导学生感觉美,欣赏美、创造美
1、必修课
地方课程
2、选修课
校本课程
1、学生群体教育活动(如校会、班会、团队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 2、学生个体学习活动(如自习等)
B、活动课程
3、学科课外活动(如科技、文艺、体育、保健活动等) 4、学校传统教育活动(文艺节、科技节、运动会等) 5、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 1、物质方面(如校园环境、布局、设备等)
D、道德修养课:良好的品质是人才的首要前提,在校本课程编制过 程中,以德育为主要内容,通过讲授、观摩、演讲、讨论、模拟等 多种形式,建立学校的良好校风
A、作为课程编制主体的教师,由于对学生兴趣、知识结构的了解, 并具有实际的教学经验,因此有资格参与课程开发,使课程决策与课 程实施更好结合 B、校本课程编制不仅是开发国家课程尚未开发的领域,也是“一纲 多本”的具体体现。教材选择、课程实施的权力在于教师。教师从地 区、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吸收优秀的科研成果,进行 课程的选择、改编或补充 C、校本课程的弹性体现在国家的课程标准规范下,课程编制因地、 因校、因人、因时而宜。选修课与必修课、综合课与活动课,群体教 育与个体辅导等等都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形式
学校课程体系示意图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形态
1、“校本课程”的开发
2、“校本的”课程开 发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
1、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的前提 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 2、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 程的机会 3、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4、吸收学生家长或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兼顾当地社 区的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刘电芝阳泽校本课程开发是45世纪65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

我国当前已开始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

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亟需对我国新增设的校本课程进行研究。

首先,明确概念是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

目前,国内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尚无一致的界定。

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由学校实行的课程开发。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过于笼统,涉及的范围太宽,未能充分揭示出“校本”的内涵和特点。

还有一种观点将校本课程定义为由学校依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

这种观点较好地揭示出“校本”的学校主体,但也存在没有挖掘出“校本”的深层含义即“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思想的局限。

为此,我们将校本课程开发概括为:以学校为基地,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为目的,由学校采取民主原则和开放手段,由教师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的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地和主体。

这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

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

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

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流程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流程 - 常州市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

如何确定是否正在达到这些目的(评价)?
这四个问题的先后排列体现了课程开发的逻辑顺序。
这样,课程开发过程就可分解为4个主要阶段
确 定 目 标
选 择 经 验
组 织 经 验
评 价
上述4个阶段可简略为8个字: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通俗地说,就是:
为什么教(期望实现什么目标)? 教什么(选择什么内容)? 如何教(如何组织教材、采用什么方法)? 教得怎样(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三种类型
• 课程选用
– 课程选择是校本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是教 师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
• 课程改编
– 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或自 身的现实条件针对原有的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 进行的调整。
• 课程新编
– 课程新编是指根据需要开发全新的课程。例如, 突出学校特点的“特色课程”、地方性专题即我 们所说的“乡土教材”以及时事专题,就可以归 为这一类型。
• 资源调查
– 要弄清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限制,比如教师的 数量、知识经验和能力,教辅人员的情况,各种 课程材料和设备及相应的资金情况,办公设备和 用品,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 校教师、教育督导、学生和家长的可能反应等 。
• 问题反思
– 要澄清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提出改进的措施 。
②目标制定: 在分析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目标;
③计划制定: 包括确定学习内容、组织教学 材料、选择教学手段等;
④实施; ⑤评价、反馈与改进。
这种模式随学校环境的不同而采取 不同对策,把课程开发与当地的社会 、经济、文化因素联系在一起,全面 而动态地开发课程。因此,它认为以 上5个部分并非直线式的操作过程,而 是一个有机整体。操作可从任何一部 分开始。

校本课程开发及模式建构

校本课程开发及模式建构

校本课程开发及模式建构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背景下,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逐渐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强调个性化、自主性和合作性,为我国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指在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学校自行开发、实施和评价课程的方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条件和资源,针对学生需求和特点,自主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注重个性化,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

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这种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强调自主性,学校有较大的课程开发自主权。

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自主制定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这种自主性有利于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凸显合作性,注重学校与社区、企业、高校等各方面的合作。

通过合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这种合作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提醒我们,要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比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学校还应积极更新课程内容,使其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强调对学生的和尊重,启示我们要重视学生的需求。

学校应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培训、交流等机会,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课程开发工作,为学校的特色发展贡献力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自主研发的教育课程。

其开发过程通常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编写、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多个环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求分析:学校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学生特点、教师素质等因素,确定所需开发的课程。

2.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确保课程设计符合教学要求。

3.教学材料开发:根据课程设计,编写教材、课件、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材料,为教学提供支持。

4.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施,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效果。

6.教学评估: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步骤,学校可以自主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 1 -。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思路与类型高中历史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规范的学科学习,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思想、道德和社会制度有深入和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建立和发展学生们的正确民族观念和国家情怀。

为此,开发合适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高中历史教育发展的重要桥梁。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查漏补缺为基础,深入研究、把握历史典籍,考古文物、史料资料、文献材料,选择性地从中提取和汲取有价值的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构建一套更加全面系统、更加丰富多彩的高中历史教材。

二是以传承历史精神为重点,尊重传统文化,挖掘历史的深层蕴含,借助历史文献的研究,深耕沉淀古今中外文明材料,不拘一格,以时代特征和社会现实为基础,探索历史的深度与广度,教育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文精神价值,以及人类文明智慧的积累。

三是以教育为导向,打造体系科学的教学设计,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性,增强学习动机,重视校本课程的本地特色与创新性,探索发展独具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历史的海洋中学习游刃有余、融会贯通,实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发展可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校本历史概述课。

这是最基本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历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历史知识以及历史观念等。

本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二类是特色历史课,它是根据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本地历史教学需求,将历史学习的认识、分析等方法与本地历史知识和文化结合起来,注重本地历史学习的思考力和分析力的能力的开发。

该课程的开发可将历史学习的价值赋予学生,从而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有更加深入深刻的认识。

三类是实践历史课。

实践历史课是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而成,它以学生参与相关活动为主,将历史知识、观念、思维方式和技术相结合,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结合,以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探究。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

隶属于国家课程 框架范围。
超出国家课 程框架范围
从涉及开发主体看,可 分为
教师个人 教师小组 教师全体 校外机构和个人合作
从涉及开发范围看,可 分为
全部课程 部分课程 单门课程 一门课程
四层次 四规模
从涉及开发特性看,可 分为
选用 改进 整合 补充 拓展 创新
六特性
这样,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具有一种三维度 与多层次交叉的立体网络结构,可以根据不 同的特点分为不同的形式。
课程整合模式
是以超越不同学科 识体系而关注共同 要素的方式来安排 学习的课程开发活 动。
主要以学科作为整合的 基本切入点,依据学科 知识的相关程度,可分 为“学科内整合”与“学科 间整合”
学科本位课程整合
主要以儿童现实的直接 经验、儿童的需要和动 机,儿童的兴趣以及心 理发展为核心,其目的 在于促进儿童的经验生 长和人格发展。
儿童本位论例子
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中,低、中、高年级依据儿童与自然、 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己三个维度,分别以珍重生命、热爱家乡、关爱自己为主题,确定 各年级的学习主题。一年级的学习主题是“生命探秘”,二年级的学习主题是“自然探险”,三 年级的学习主题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智慧的摇篮”,四年级的学习主题是“长春的 小博士”,五年级的学习主题是“我的志向”,六年级的学习主题是“12岁的我”。
社会本位论例子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学 习对象,从自然体验、社会体验、文化体验三 个角度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体系,课程整体设 计为自然资源的学习和文化资源的学习两大领 域,各年级根据各领域中的具体内容确定学习 单元的主题。比如,四年级重点研究自然中的 动物和植物。学生成立了研究小组,制订了详 细的计划,并邀请学校的科学教师和东北师范 大学生物系的教师参与指导研究过程。语文教 师对如何观察动物和植物进行指导,教学生如 何记录观察笔记,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学生 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秋天和冬天南湖公园的 植物的差别。学校召开研究成果交流会,鼓励 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优质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优质内容]

高级培训
7
2、选择模式的操作程序 课程教材的分析与评估
教材文本的本土化改造
课程实施的校本化处理
在实践反思中不断丰富完善
高级培训
8
(1)课程教材的分析与评估 课程教材的选择要立足国际视野选择优质教材,具有开放的视野和胸
怀。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课程咨询委员会,聘请和咨询有关教育专家、课程 专家,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在对国内课程教材做比较全面分 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选择优质教材。A校在实践中,在对中国传统的思想 品德教材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与国外道德教材的分析比较,从 而选定了一套国外教材。这套教材以《充实的心灵》为主题,体现了“走 进儿童的心灵、丰富儿童的心灵、充实儿童的心灵”的价值取向,按照 “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的维度编写教材。这套教 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打动孩子的内心世界。教材以解决道德问题 为前提,为学生提供道德判断的机会,不仅注重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而 且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成效。可见, 适当地选择引进国外比较好的教材进行本土化、校本化处理,对于促进我 国道德课程教材建设是非常有益的。
高级培训
9
(2)教材文本的本土化改造 对所选择的国外道德课程教材,A校按照普适性、本土化、民族化
相结合的原则,从文本上对教材进行初次的本土化处理和改造。如A校 所选择的这套道德课程教材学生用书(共6册)共有218课,我们做出重大 修改的有3课,一般程度的本土化处理有187课,删去28课,占原教材总 量的12.84%。可以说,第一次本土化改造在保持了国外教材原有特色 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删减。
课程创编;
高级培训
3
校本课程开发的不同类型
1、学生需求意识 2、适应性改造 3、超越原有课程框架 4、创造性实施

老卫-校本课程及其研发

老卫-校本课程及其研发
校本课程及其研发
涟源市教研师训中心 朱卫文
引 言
教育部在《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要改变 “课程管理过 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的适应 性”, 新课程也明确规定中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占课时总量的 10%至 1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逐步深入,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建设已越来越引 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校本课程 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和认同。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开发, 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校本课 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它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 特色和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 结合,同时又能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个性 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是一种具有多样性、灵 活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是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 需求充分调查研究
确定研发项目
制定研发计划 可行性论证
实施研发计划 申报研发成果
校 本 课 程 研 发
五、校本课程研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是主体。 2、广泛参与和自愿参与。 3、校本教材。 4、真抓实干。
三、校本课程的分类
• 第一类:定向拓展课程
如:诗词吟诵、杂文阅读、数学思想 与生活智慧、生活中的数学、英文歌 曲赏析等。 • 第二类:自由拓展课程 如:剪纸、健美操、小制作、科技发 明、走近名人、球类、和谐家庭的构 建、中小学节假日休闲等。
四、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步骤
1、建立领导机构 2、制定研发方案 3、组织教师培训 4、实施课程研发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目标)
3、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充分挖掘并整合学校 周边的教育资源,形成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 围,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4、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 意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 冶情操,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热爱家乡、热爱 祖国的美好 情感。另一方面,可以从一定程 度上服务于社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5、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智力、磨练学生意志,从而促进学生学业 成绩的提高。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杨发寿同志们:从2003年秋,我区从小学、初中初始年级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近3年来,我们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按照我区制定的课改方案和“抓住重点,专题突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课改工作思路,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对照课改《纲要》提出的要求,我们的课改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根据我们确定的“专题突破”的思路,本次“论坛”,我们专门学习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校本课程”是学校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

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热点。

但是,一直以来,课程都是由国家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和借鉴。

因此,有些学校提出了“校本课程非要开发吗?,校本课程怎样开发?”等问题。

有些学校目前已经在着手开发,但是由于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导致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面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和失误。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初始阶段出现一些偏差和失误在所难免。

为了使我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能使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一)按课程管理层次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按内容分1、必修课A、学科课程地方课程2、选修课校本课程学1、学生群体教育活动(如校会、班会、团队活动、校三学生社团活动等)课2、学生个体学习活动(如自习等)程大B、活动课程 3、学科课外活动(如科技、文艺、体育、保健活动等)的4、学校传统教育活动(文艺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基模5、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等)本1、物质方面(如校园环境、布局、设备等)结块2、精神方面,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校风构教风、学风,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C、潜在课程间的人际成关系对学生产生的文化影响3、管理方面,包括校纪及各种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校本课程是课程研究领域探讨颇多的一个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校本课程的分类及其基本开发模式
谈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校本课程的分类。

台湾学者林本先生将校
本课程分为六类:1.学科课程:就是语文、外语、数学、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
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课程的拓展;2.融合课程:就是以社会、自然为大类,融
合以上学科而编制的校本课程,它更加强调各科之间的联系;3.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大致
相同,就是取消多数的教学科目,代以少数的广域,而使之彼此联系;4.核心课程:在关于
课程的基础上,为使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同一性起见,把比较有价值的最为重要之一域作为
中心,其他广域则为周边,而与中心相联系;5.经验本位课程:这类课程特别重视学生的直
接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择和组织知识与经验,来解决其接近生活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将校本课程主要分为四类:1.学科课程:按照学科组织内容,各学
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2.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而不是掌
握知识,分成学科,教师可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作出调整;3.综合课程: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合并相关学科,减少教学科目的课程,体
验人类知识的综合性;4.核心课程:不以学科为基础,而以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热点为基础,
横跨学科领域,涉及广泛的学科内容。

我在思考、借鉴专家、学者的分类基础上,认为可以把本课程分为五类:1.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结合学科进行内容拓展和学习方法研究;2.主题活动课程,主要是指在校内的以
学生为主体的系列活动;3.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是指学生在校外所进行的社区服务、走进高校、企业、军营、农村等社会实践;4.研究性学习课程:从学科拓展、主题活动、社会热点、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经济问题等方面入手,涉及人类、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经济、
文化、军事、历史、体育、艺术等各个方面,以组织学生个人或团队的方式进行类似科学研
究的方法,进行学习,组合课程;5.德育课程:涉及家校互动、社区合作、品德提升、思想
教育等内容,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精神成长。

另外还有环境课程、潜在课程、短期课程等几种
分类。

说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从开发的对象角度上将,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几种:
一、以教师为主导的开发模式
这类模式主要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业余爱好,面向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需要,而组
织进行开发校本课程。

因为即使学生有需求,但教师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开发能力,再
好的设想也很难落到实处。

所以说,以教师为主导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是学校课程开发的
一种最重要的开发模式。

这一模式开发的基本流程分七步:一是学校拿出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
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并公之于众;二是校方公布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和类型;三
是教师个人或团队认领课程开发模块,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一切准备工作;四是教师自己或
由学校为校本课程开发者聘请专业指导顾问、教师自己或者团队进行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模块;五是在校本课程模块开发结束后,组织教师集体展示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组成评委会,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点评,对其有针对性地提
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六是由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师根据评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
自己或团体合作修改,然后定稿;七是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给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经
评委会认定通过的教师颁发证书,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表彰奖励。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模式
根据全体、部分或某几个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兴趣爱好的需要,组织教师、教师团队、以
及学生、家长、专业团体、学者专家等个人或团体进行开发。

这一模式开发的基本流程也分七步:一是学校根据学生学习成长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办
学条件设计校本课程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详细地填写调查问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二是
学校组织教师统计学生调查问卷,然后,学校根据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组织教师、教师团
队、以及学生、家长、专业团体、学者专家等个人或团体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认领校本课程开发模块;三是由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准备工作;四是开发小组自己或由学校为其聘请专业指导顾问,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合作开发校本课程模块;五是在校本课程模块开发结束后,组织教师集体展示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聘请有关专家、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组成评委会,对开发小组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点评,对其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六是由参与校本课程的教师根据评委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开发小组进行深入细致地修改,然后定稿;七是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给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并经评委会认定通过的教师个人或开发小组颁发证书,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表彰奖励。

三、以学生、社会、专业机构为补充的开发模式
这种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无非是换了开发人,但基本步骤与以上两种没有大的区别。

以上三种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模式,其中以学生、社会、专业机构等组织和人员所进行的开发模式,可以作为补充形式。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等尚不具备独立开发校本课程的条件,组织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比较现实的。

聘请专业组织和专家学者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是比较好的,因为专业组织和专家学者专业水平高、开发能力强,但是开发成本较高、时间较长,有可能脱离学校的实际,且经济成本较高,长期开发可能学校承担不起。

另外,组织教师、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从中还能锻炼教师,培养学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