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课程教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感统训练教程》第三章“视觉与听觉训练”,详细内容如下:1. 视觉训练:本章介绍了视觉的基本原理、视觉训练的意义以及多种视觉训练方法。
2. 听觉训练:本章阐述了听觉的基本概念、听觉训练的重要性及具体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视觉与听觉的基本原理,提高对感统训练的认识。
2. 通过视觉与听觉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及反应速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视觉与听觉训练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视觉与听觉的基本原理、训练方法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罩、耳塞、多媒体设备、PPT、训练卡片等。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本、眼罩、耳塞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感统训练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视觉与听觉训练。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视觉基本原理:介绍视觉的形成过程、视觉功能等。
(2)听觉基本原理:介绍听觉的形成过程、听觉功能等。
3. 实践操作(20分钟):(1)视觉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卡片识别、图形分类等训练。
(2)听觉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声音识别、音乐欣赏等训练。
4.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际例题,讲解视觉与听觉训练的方法。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视觉与听觉训练题目,学生现场完成。
6. 团队协作(15分钟):分组进行视觉与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视觉基本原理:(1)视觉形成过程(2)视觉功能2. 听觉基本原理:(1)听觉形成过程(2)听觉功能3. 视觉与听觉训练方法:(1)视觉训练(2)听觉训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视觉训练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列举三种听觉训练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视觉训练方法:卡片识别、图形分类、找不同等,作用:提高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2)听觉训练方法:声音识别、音乐欣赏、节奏训练等,作用: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反应速度。
感统训练教案(20篇)
感统训练教案(20篇)导读1.前庭功能失调:这时候,孩子会表现的非常好动,注意力不集,爱做一些小动作,而且还很难与其他同学相处。
而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统合失调:宝宝能够长时间地看动画片,但是却无法流利地进行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颠倒,甚至不认识字。
3.听觉统合失调: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感统训练教案第1篇:活动名称:钻(趴、站)滚桶活动器材:塑料大滚桶活动目的:直接目的:刺激前庭和本体感,训练身体机能平衡协调本事。
适用班级:小、、大班导入:语言动作音乐:活动过程:钻滚桶:导师将滚桶打倒,让幼儿钻进滚筒,脚和身在内,头和手在外。
转滚桶:导师能够先用力推一下滚桶,在滚筒的旋转后,幼儿可借助自身的重量按必须方向滚动。
反转滚桶:能够向相反方向滚动。
结束:器材归位:将滚桶放回原位立好。
延伸活动:①趴滚桶:让幼儿趴在滚桶,导师抓着幼儿两脚作前后荡的动作,与大龙球同。
②站滚桶:让幼儿站在滚桶之上,导师双手牵着幼儿双手,然后让幼儿双手慢慢在滚桶上走动。
注意事项:①在幼儿没有钻好或站稳前,不要让滚桶滚动;②整个过程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安全。
感统训练教案第2篇: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左右远的大盒子训练目的:手臂运动本事手眼协调本事,学习向着目标抛掷物件。
训练要求:能连续5此把豆袋或类似的玩具扔进1米距离外的大盒子。
难度设置:A.开始时把距离设短一点,如只要求儿童站在距离大盒子一步或两步的距离;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C.逐渐地把大盒子换成小一点的盒子。
帮忙给予:A.手把手地帮忙孩子投掷;B.只是在孩子姿势错误时才给予帮忙。
感统训练教案第3篇:在10厘米宽2米长的地面线条上走坚持身体平衡训练目的:平衡本事的控制。
训练要求:在地板上用不粘胶粘一条2米长10厘米宽的线条让孩子在线条上走。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走一半的距离,允许偶尔走出界外;B.要求孩子走完全程,尽量不要走出界外。
感统训练教案
感统训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发言致辞、自我鉴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self-evaluation,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感统训练教案感统训练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感统课程教案》
《感统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感觉统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感觉统合训练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感统训练活动。
3. 增强对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提高儿童感觉统合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的定义、感觉统合的五大感觉系统。
2. 感觉统合的重要性:感觉统合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感统障碍对儿童的影响。
3.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的训练方法。
4. 感觉统合活动设计:根据儿童年龄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感统活动。
5. 感觉统合问题的识别与干预策略:感统障碍的识别、干预方法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训练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感统障碍案例,讨论干预策略。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设计感统活动,并进行实际操作。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统训练中的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感觉统合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案例分析的PPT。
2. 感统活动材料:准备相应的感统活动材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训练器材。
3. 案例资料:收集典型的感统障碍儿童案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感统活动设计:评估学生设计的感统活动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对感统障碍案例的分析和干预策略的合理性。
4. 课后实践反馈:收集学生课后实施感统训练的反馈和成果。
六、教学实施1. 课时安排: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步骤:a) 第1-2课时: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b) 第3-4课时:介绍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的训练。
c) 第5-6课时:学习感觉统合活动设计,根据儿童年龄和特点设计合适的感统活动。
d) 第7-8课时:分析典型感统障碍案例,讨论干预策略。
e) 第9-10课时: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感统活动设计和实施。
感统课程教案
感统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理解感觉统合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感觉统合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感觉统合理论简介2.感觉统合训练方法3.感觉统合训练实践4.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感觉统合理论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2.教学难点:感觉统合训练实践、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感觉统合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实践。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感觉统合训练的感受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感觉统合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感觉统合理论:讲解感觉统合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3.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介绍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4.感觉统合训练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实践,如平衡木、蹦床等。
5.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运动、学习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感觉统合训练的感受和心得,分享彼此的经验。
7.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感觉统合训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表现和小组讨论情况。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感觉统合训练实践的成果,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
3.学生自评: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感觉统合训练的收获和不足。
4.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孩子感觉统合训练效果的反馈。
七、教学资源1.教材:感觉统合训练相关教材。
2.教学用具:平衡木、蹦床、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等。
3.多媒体资源:感觉统合训练视频、图片等。
八、教学建议1.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调整感觉统合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感统课教案范文
感统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感统课的重要性,了解感统课的内容和作用。
2. 掌握感统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对感统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感统课。
感统课是一种通过感觉来感知和认识事物的课程。
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运动感觉等方面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效果。
2. 感统课的作用。
感统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通过感统课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 感统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利用多种感官进行教学,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游戏和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1. 感统课的介绍。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感统课的内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感统课的重要性。
2. 感统课的训练。
(1)视觉训练,利用图片、图表等教具进行视觉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听觉训练,通过音乐、声音等教具进行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听力和音乐感。
(3)触觉训练,利用触摸、手工等教具进行触觉训练,提高学生的手部灵活性和触觉感知能力。
(4)运动感觉训练,通过运动、游戏等活动进行运动感觉训练,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和运动能力。
3. 感统课的游戏。
设计一些有趣的感统课游戏,如盲人摸象、听音辨物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感统课的乐趣。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感统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也了解到感统课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感统课的开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感统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感统课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事物、听一段音乐并写下感受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统课的训练。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感统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体验到了感统课的乐趣。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感统课,以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感觉统合训练教程》第一章第三节,主要内容有: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及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知道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感统训练的兴趣,提高学生感觉统合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及意义。
难点: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感统训练器材(如平衡木、跳绳、沙包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水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感统训练,如平衡木行走、跳绳等,让学生体验感统训练的乐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及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感统训练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感觉统合训练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有效的感统训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感统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团队协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团队比赛,如接力跳绳、沙包投掷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感觉统合基本概念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意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
2. 列举两种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
3. 说明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
答案:1.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不同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2.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平衡木行走、跳绳、沙包投掷等。
3. 感觉统合训练的意义: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信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让学生体验到了感统训练的乐趣,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感统训练的认知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感统课程教案
感统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感统课程旨在帮助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提升他们对身体感觉的认知与整合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感统活动,儿童可以改善对感觉的过敏或不适应,并提高他们的专注能力、身体控制能力以及情感调节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一节针对感统训练的课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感官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认识不同感觉输入对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影响;3.掌握一些有效的感统活动,并能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4.提高儿童的敏感性和专注力;5.促进儿童身体控制和情感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感官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15分钟)a.感官系统的定义和功能;b.感官信息的传递和加工过程;c.不同感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感官输入对儿童行为和情绪的影响(20分钟)a.不同感官输入对儿童的影响;b.过度或不足的感觉输入对儿童的影响;c.儿童常见的感觉问题和表现。
3.感统活动介绍与示范(30分钟)a.触觉活动:按摩、刷身、拍打等;b.前庭活动:平衡练习、瑜伽姿势等;c.深压活动:搬运重物、束缚活动等;d.听觉活动:听音乐、听音效等。
4.感统活动实践与调整(45分钟)a.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反馈进行感统活动实践;b.分组小活动: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活动,如搬运重物比赛;c.根据儿童表现进行活动内容的调整和适应。
5.总结与反馈(10分钟)a.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b.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意见;c.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感统训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感官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感统课程的重要性和目的。
2.示范法:老师进行感统活动的示范,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感统训练。
3.实践与调整法:让学生亲自参与感统活动,并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和调整。
4.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教具准备1.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和示范活动的演示。
感统课课程教案
感统课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感统课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感官系统,并学会如何利用感官系统来获取信息;3. 提高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4.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感统?2. 感官系统的作用和分类;3. 感官系统的发育和训练;4. 感官系统与学习、运动、行为的关系;5. 感官系统的发展与个体差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官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感官系统与学习、运动、行为的关系。
难点:感官系统的发育和训练,感官系统的发展与个体差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感官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感官系统的重要性;2. 实践法:通过感官训练和感官游戏,提高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3. 互动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官体验和感官训练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感官训练器材或游戏道具,引起学生对感官系统的兴趣;2. 讲解:讲解感官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感官系统的重要性;3. 实践:进行感官训练和感官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官系统的作用;4. 总结:总结感官系统的发育和训练,以及感官系统与学习、运动、行为的关系;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感官系统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感官训练和感官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其感官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提高;2.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价学生对感官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感官训练器材或游戏道具;2. 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3. 相关教学参考书籍和文献。
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提高进行评价;2. 教学方法反思:对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资源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第一课:感官认知与发展(60分钟)目标:通过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和发展,改善亲子感官沟通和协调能力。
- 活动1:认识五种感官(15分钟)- 描述: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进行简单的活动,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感官。
- 资源:各种观察和感知材料,如颜色卡片、音乐播放器、触感球等。
- 活动2:感官对应游戏(15分钟)- 描述: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游戏和互动活动,增强感官对应能力。
- 资源:色彩丰富的游戏道具、恐龙模型等。
- 活动3:感官协调训练(30分钟)- 描述:通过感官协调运动,如跳绳、扔球等,锻炼孩子的感官协调能力。
- 资源:跳绳、球等运动器材。
第二课:平衡感的培养(60分钟)目标:通过平衡感训练,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和自信心。
- 活动1:平衡感训练游戏(20分钟)- 描述:通过不同的平衡感训练游戏,帮助孩子提高身体平衡感。
- 资源:平衡板、绳子、小球等。
- 活动2:平衡感协调操(20分钟)- 描述:进行平衡感协调操,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 资源:音乐、训练操等。
- 活动3:平衡器材活动(20分钟)- 描述:利用平衡器材进行各种平衡训练和挑战,培养孩子的平衡感。
- 资源:平衡器材,如平衡球、平衡梁等。
第三课:手眼协调发展(60分钟)目标:通过手眼协调训练,提高孩子的精确性和反应能力。
- 活动1:手眼协调游戏(20分钟)- 描述:进行各种手眼协调游戏,锻炼孩子的精确性和反应能力。
- 资源:小球、目标板等。
- 活动2:手指灵活性训练(20分钟)- 描述: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 资源:拼图、积木等。
- 活动3:精细动作练(20分钟)- 描述:进行各种需要精细动作的练,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
- 资源:剪纸、绘画等。
... (继续编写剩下的课程安排)请注意,以上安排仅供参考。
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感统游戏课程设计教案
感统游戏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感觉统合游戏,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感觉统合游戏的基本玩法和技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感觉统合游戏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协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自信、自律的良好品质,使其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各种感觉统合游戏的设计与玩法、以及游戏中的观察与评价。
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包括感觉统合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各种感觉统合游戏的设计与玩法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游戏的基本技巧。
游戏中的观察与评价将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如何评价游戏的效果和改进方案。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和反思法进行教学。
讲授法用于讲解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和游戏设计原理。
演示法将通过实际操作游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游戏的玩法。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感觉统合游戏,提升自身的注意力、协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反思法则通过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观察和评价,培养其反思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感觉统合游戏的教材、教学PPT、感觉统合游戏的实物道具、以及相关的视频和文章资料。
教材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和指导。
教学PPT将辅助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游戏玩法。
感觉统合游戏的实物道具将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工具,使其能够亲身体验和掌握游戏的技巧。
相关的视频和文章资料将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和实践报告。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包括感觉统合游戏的设计、观察和评价,以考察学生对游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将涵盖感觉统合的基本理论和游戏玩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感统训练课程教案
感统训练课程教案教案名称:感统训练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感统训练的概念和意义;2. 学习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3. 掌握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4. 培养学生的感觉觉察和协调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感统训练: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感觉系统来培养感觉觉察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
2. 感统训练的意义:感统训练可以帮助儿童或运动员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协调能力、改善注意力和专注力等。
3. 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板或其他平衡器材进行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感。
- 触觉训练:通过触觉刺激,如触摸不同材料、触摸不同温度的物体等,提高触觉感知和控制能力。
- 姿势训练:通过不同姿势的训练,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 眼球运动训练:通过眼球运动训练,提高视觉感知和注意力。
- 听觉训练:通过听觉刺激,如听不同频率的声音,训练听觉感知和定位能力。
4. 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 渐进式训练: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反应,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
- 频繁训练:每周进行多次训练,持续进行,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 多种刺激组合: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进行训练,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刺激的组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感官系统的整合和协调。
- 个性化训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感统训练计划。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感统训练的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常见的感统训练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的目的和适用对象。
3. 示范感统训练的基本技巧,如平衡训练时保持身体的平衡、触觉训练时用手触摸不同材料等。
4. 组织学生进行感统训练实践,分组进行不同训练项目,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5. 结束:学生分享感统训练的体验和效果,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资源:1. 平衡板或其他平衡器材;2. 不同材料、不同温度的物体;3. 视觉、听觉刺激器材。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姿势的准确性、平衡感、触觉感知等方面。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感统训练教程》第三章“视觉与听觉训练”,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视觉追踪、听觉辨识和视听协调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视觉追踪的方法,提高视觉注意力。
2. 培养学生听觉辨识能力,提高听觉注意力。
3. 通过视听协调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感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视听协调训练。
教学重点: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训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视觉追踪卡片、音叉、不同频率的音阶琴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视觉追踪卡片、音叉、音阶琴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视觉和听觉表现。
2. 视觉追踪训练(15分钟)(1)教师展示视觉追踪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视觉追踪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视觉追踪比赛,提高视觉注意力。
3. 听觉辨识训练(15分钟)(1)教师使用音叉和音阶琴片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辨识不同频率的声音。
(2)学生分组进行听觉辨识比赛,提高听觉注意力。
4. 视听协调训练(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学生在视觉追踪卡片的同时,辨识音乐中的特定音符。
(2)学生进行视听协调练习,提高综合感统能力。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视听协调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例题,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感统课——视觉与听觉训练2. 内容:(1)视觉追踪训练方法(2)听觉辨识技巧(3)视听协调训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视觉追踪练习题。
(2)辨识音乐中特定音符的练习题。
2. 答案:(1)视觉追踪练习题答案:略。
(2)音乐中特定音符辨识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视觉追踪、听觉辨识和视听协调训练,使学生掌握了感统训练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注意力。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视觉和听觉现象,将感统训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感统能力。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5篇
小班感统训练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感统训练指导手册》第五章内容,主要围绕小班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进行训练。
详细内容包括:触觉感知、前庭觉训练、本体觉练习、视觉追踪和听觉辨识。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提高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和听觉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协作、分享快乐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触觉感知、前庭觉训练、本体觉练习。
教学重点:视觉追踪、听觉辨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板、平衡木、瑜伽球、彩色球、铃铛、音乐播放器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手工材料、眼罩、耳塞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触觉感知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触摸不同的物品,猜一猜是什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触觉感知训练:使用触觉板,让幼儿在上面行走,感受不同触感,提高触觉敏感度。
3. 前庭觉训练:让幼儿在平衡木上行走,或在瑜伽球上保持平衡,锻炼前庭觉。
4. 本体觉练习:组织幼儿进行徒手操、拍球等游戏,加强本体觉。
5. 视觉追踪:让幼儿观察彩色球在不同方向的运动,提高视觉追踪能力。
6. 听觉辨识: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和声音,让幼儿辨识,锻炼听觉。
7. 例题讲解:以触觉为例,讲解如何通过触觉感知区分不同物品。
8.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和听觉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触觉感知:触觉板、物品触摸游戏。
2. 前庭觉训练:平衡木、瑜伽球。
3. 本体觉练习:徒手操、拍球。
4. 视觉追踪:彩色球。
5. 听觉辨识:音乐、声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触觉感知游戏,记录下感受。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多提供感统训练的机会,如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参与户外活动等。
同时,教师可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感统训练教案(20篇)
感统训练教案(20篇)训练目的:身体协调本事,前庭功能的刺激。
训练要求:能够倒着穿过呼啦圈,左右腿交替进行。
难度设置:A.开始时让孩子正着穿过呼啦圈,逐渐转变为倒着穿过;B.让孩子先用一条腿穿过呼啦圈,再逐渐转变为左右腿交替进行。
帮忙给予:1.训练者可以用手扶持孩子的腰部,帮助孩子保持平衡;2.训练者可以在呼啦圈两侧放置支撑物,帮助孩子保持平衡;3.让孩子自我尝试独自进行训练。
训练目的: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数学能力。
训练要求:使用同样的钮扣或围棋子进行猜数和计数练。
难度设置:1.猜猜手里有多少钮扣,数量逐渐增多;2.在桌子上放置不超过10个钮扣,让孩子分别观察左右手盖住的数量,然后计算总数。
帮忙给予:1.对于猜数游戏,家长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钮扣的数量,以适应孩子的能力;2.对于计数练,家长可以在左右手盖住的钮扣上方放置标记,帮助孩子更好地分辨数量。
注意事项:1.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情绪,适时调整游戏难度;2.对于年龄较小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以适当减少游戏次数。
2.改写每段话。
五、《寻宝贝》(分类练)目的:通过分类练,帮助孩子研究按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并逐步自我分类。
材料:小塑料袋或小篮子。
要点:1)在户外或公园里,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拣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如树叶、花朵或小石头等。
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拣,让孩子感到有趣。
2)展示拣回来的宝贝,指导或提示孩子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说出名称。
3)家长可以讲些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概念。
4)回家后要注意洗手,告诉孩子讲卫生的重要性。
5)家里的物品也可以用来进行分类练。
感统训练教案第8篇:《小小蛋糕师》(比较练)目的:通过比较练,帮助孩子研究区分厚和薄,并进行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1)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
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蛋糕。
感统课程教案
如果孩子的挫折感持续存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可以考虑寻求 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本次课程总结回顾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孩子们的表现与进步
本次感统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活 动帮助孩子们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包 括触觉、前庭觉、本体觉等方面。通 过课程实施,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过 程中积极表现,课程目标基本达成。
包括孩子在各项评估指标中的得分、 综合表现评价、后续训练建议等。
05
常见问题解答与应对策略
孩子不配合怎么办?
01 02
了解原因
首先,要了解孩子不配合的具体原因,可能是身体不适、情绪不佳、注 意力不集中等。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找到合适的 解决方法。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课程更加生动有 趣,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课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通过观察和评估, 发现孩子们在感觉统合能力方面有所 提高,特别是在触觉和前庭觉方面表 现明显。
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
本次课程的亮点在于活动设计生动有 趣,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 教师在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过程中,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孩子的表现 和需求。不足之处在于部分活动难度 较大,对孩子们的体能和协调性要求 较高,未来可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
家长对课程的建议与期望 部分家长希望课程能够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一些亲子互动环节,以便更好地促进亲子关系。此外, 家长们还希望课程能够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下一步发展规划
根据本次课程的反馈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 善感统课程体系,优化活动设计,确保课程更加符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提高他们对自身感觉的认识。
2.通过游戏和活动,锻炼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提高注意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二、教学内容1.感觉统合概念介绍2.感觉统合训练游戏3.感觉统合训练活动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热身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兴奋度。
2.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拉伸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第二环节:感觉统合概念介绍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感觉统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感觉统合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三环节:感觉统合训练游戏1.游戏一:抛接球游戏目的: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规则:学生分为两队,每队成员站成一排,教师将球抛给第一个学生,第一个学生接住球后迅速传给第二个学生,以此类推,一个学生将球传回给教师。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次数最多的队伍获胜。
2.游戏二:穿越障碍游戏目的: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游戏规则:学生分为两队,每队成员轮流穿越障碍物,如跳过绳子、钻过呼啦圈等。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次数最多的队伍获胜。
3.游戏三:盲人摸象游戏目的:锻炼学生的触觉敏感度。
第四环节:感觉统合训练活动1.活动一:平衡木活动目的: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规则:学生在平衡木上行走,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行走次数最多的学生获胜。
2.活动二:抓泡泡活动目的:锻炼学生的触觉敏感度和协调性。
活动规则:教师吹出泡泡,学生用手抓住泡泡。
在规定时间内,抓住泡泡数量最多的学生获胜。
3.活动三:穿越电网活动目的: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规则:学生分组,每组学生需要穿越一张电网,电网上的每个空格只能被一个人占用。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穿越的组别获胜。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课程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
感统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感统训练教程》的第二章“触觉感知训练”,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触觉感知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训练方法。
具体涉及的章节为2.1节“触觉感知的基础知识”和2.2节“触觉感知训练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触觉感知的定义,认识到触觉感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触觉感知训练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
3. 培养学生的触觉敏感度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触觉感知的定义、训练方法。
难点:触觉敏感度的培养和实际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触觉板、触觉球、各种质地的小物品等。
2. 学具:学生用触觉板、触觉球、小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触觉感知的实例,如盲人使用触觉感知过马路,引导学生认识到触觉感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触觉感知的定义、作用以及训练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触觉感知的概念,了解触觉感知训练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触觉板为例,教师演示如何进行触觉感知训练,并讲解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触觉感知训练,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5. 触觉敏感度训练(10分钟)学生用触觉球、小物品等进行触觉敏感度训练,教师观察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触觉感知定义2. 触觉感知作用3. 触觉感知训练方法4.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触觉感知描述身边的一个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需描述物体的质地、形状、大小等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进行触觉感知训练,提高触觉敏感度。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感官的训练,全面提升感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触觉感知的定义、训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感觉统合理论基本概述一、感统起源1970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问题儿童日趋严重,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1972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提出感觉统合失调学说,认为是都市生活中小家庭结构造成婴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
感觉统合失调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完成其方法体系。
通过儿童感兴趣的各种游戏式运动(即感觉统合能力训练)来控制和协调其感觉,引发适当的反应,使之在感觉经验的积累中改善感觉处理和组合机能,提高其学习成绩。
爱瑞斯认为,儿童的学习障碍主要源于他们的感觉统合功能失调问题,即儿童因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不良,无法对从视觉、听觉、触觉、肌肉传来的本体感觉和前庭系统从地心引力及动作感觉等接收到的信息作适当的解释和利用,感觉输入发生困难,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并伴随其他行为问题。
具体训练方法包括爬行,悠荡,旋转和其他特殊的技能训练和活动。
可改善儿童脑体协调性、视听等感觉的反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
感觉统合训练在美国、日本等地已成为儿童(特别是幼儿)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中国也开始被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概述人类感觉学习发展的过程主要有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感觉通路;第二阶段:发展感觉动作;第三阶段:认识身体形象;第四阶段:形成知觉运动;第五阶段:发展认知学习。
这些过程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大肌肉的健全成长,所以平衡感的好坏,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
特别是前庭讯息及平衡感协调而成的前庭平衡能力,会直接干扰运动协调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健全发展。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并非知识,知识只是工具,如何吸收、消化、使用知识才是适应生活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
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一种状态,13岁之前基本形成之后改变十分困难。
三、何为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
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四、感统失调种类和表现感觉统合失调从严重程度上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失调三种。
轻度感觉统合失调表现不明显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对孩子的影响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加重,父母需要警惕;中度感觉统合失调孩子的行为,语言,情绪,运动会有明显体现,家长很容易发现,发现及时训练及时会有很好的体现;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表现很明显,但也很集中,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明显。
感觉统合失调从神经学角度分为,触觉失调,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
孩子主要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看似聪明,却很胆小;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容易跌倒或撞墙;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写字无法在框内,笔画经常颠倒;固执,脾气暴躁;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粘人、爱哭、性情孤僻慢;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静;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
二、感觉统合的功能•(1)组织功能•我们身上的不同感官,把内外世界的众多感觉刺激传递到脑中,这众多的感觉刺激各有各的传入和传出通道,在此情况下,人要根据这些信息顺利进行活动,脑就必须把这些感觉信息组织好。
脑部一方面对各种感觉刺激做出反应,下达指令;另一方面又要对各种感觉信息做综合处理。
如果各种感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通道畅通,整体协调得当,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利用这些纷繁的感觉刺激来形成认知、动作等各种适应性活动。
这便是感觉统合的组织功能。
•(2)检索功能•输入人脑的感觉刺激是非常多的,人脑在意识水平上不可能对此都做出反应。
而感觉统合把各种信息中最有用、最重要的那部分从中检索出来,以供脑使用。
脑对统合过的主息进行反应,就更为准确、及时。
•(3)综合功能•感觉是局部的、分散的,而外部世界常常是以整体的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统合的功能便把各种感觉综合,形成整体。
•人是如何形成对一个苹果的认识的?对苹果的感知是由眼睛、鼻子、嘴巴、皮肤、手指以及关节等各种感觉器官共同来完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形成一个苹果的整体认识,而不是许多人?这是因为人对苹果的各种感觉刺激进行了统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
•(4)保健功能•如果一个人的感觉统合很好,他就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人就会产生胜任、满足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感觉。
三、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 2.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 3.笨手笨脚,容易跌倒或撞墙。
• 4.冲动,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 5.固执,脾气暴躁。
• 6.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7. 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8. 方向感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
•9.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四、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发展需要,引导儿童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一种训练方法。
其目的不在于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而是改善幼儿大脑处理各种感觉信息的方法,提高大脑神经功能。
•(1) 0—3岁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阶段。
•(2) 2—6岁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阶段。
•(3) 6—13 岁是统合失调的矫正阶段。
五、主要感统失调现象1、前庭觉前庭觉的主要功能:头颈支持,将视听嗅味触上行传达到左右脑并作出适当的讯息。
爱旋转游戏,过久而不会晕眩;容易跌倒或撞墙。
前庭觉不良,身体活动回立刻受到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传讯不良,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上的困难,前庭神经不佳,身体行动及左右脑陷入混乱,更会引发语言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成了学习困难的原因。
2.大脑双分化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眼睛容易酸,讨厌阅读写字无法框内,笔画经常颠倒,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大脑分化及左右脑专职化,左脑为语言、听觉、逻辑思考,右脑为空间创造力。
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大脑发育没有专职化,会造成幼儿的语言发展障碍、左右方向混淆、双手或双脚协调不良、常把数字、字体或部首写反等。
3.触觉反应敏感固执、思虑多、害怕学习压力,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到处碰触,破坏力强,对自己的事物很敏感,很容易动情由于脑神经抑制困难,在思维上常表现钻牛角尖、固执、爱虑、注意力不集中,在动作上则动个不停、具破坏力。
4.触觉反应迟钝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挑食、偏食、餐饮习惯不佳,粘人、爱哭、性情孤僻,咬手指或无法戒除奶嘴触觉反应迟钝的儿童表现为:性格孤僻怪异或脾气暴躁,对新环境较难适应,不喜欢陌生人或新东西。
情况严重时,形成自闭症。
若加强户外活动或触觉训练,效果良好。
5.本体感和重力毫无原因惧怕某些学科,心理障碍多,发音不佳,语言发展缓慢,坐立不安、姿态不良、无法安静,喜欢爬高,却不敢走平衡木本体感是大脑与肌肉、关节讯号传达,也是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
本体感的成熟最慢,除非前庭平衡及触觉发展正常,本体感才可能正常。
从简单的吃饭、穿脱衣服、写字、骑车到高难度的体操及体能动作都需要本体感的功能。
本体感不成熟的儿童常常表现为站无站像、坐无坐像、缺乏自信、挫折感很多、没有创造力等等。
6.视觉空间和形态感受搭积木、玩拼图,总比别人差,很容易迷失方向,对模型或图样的异同识别有困难,不喜欢到陌生的地方看、听、说是脑的重要基本功能,只有发展良好的脑内前庭觉,本体感和触觉,才能改善视觉听觉的处理过程。
六、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感觉统合失调的诊断是依据儿童的生长发育史、生活环境、感觉统合核对表、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测、智力筛查及对儿童的观察综合判断的。
感觉统合核对表的应用。
1、指导家长正确填写表格2、核对表格的原始分3、常规的应用第二讲感觉统合训练计划表的制定在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技术中,训练计划表的制定是整个训练技术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训练效果的好坏。
制定它不仅要依据感觉统合能力测查的结果,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问题情况、年龄特征、体质特征,还需要考虑其智力、情绪态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需要注意的重点1、有针对性原则2、循序渐近的基本原则3、由量变到质变的原则4、真正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案一、重要的触觉训练项目触觉体系的感觉统合运动重点,在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以修正前庭核有关触觉的抑制和运动能力,使大脑的处理能力和身体的触觉神经,建立起协调良好的关系。
主要适合于以下儿童:触觉过分敏感或者过分迟钝,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挑食、偏食,不吃蔬菜等,喜欢吃手或咬指甲,害怕陌生环境,不喜欢被搂抱。
怕黑,胆小,粘人,身体协调能力不好。
(一)球池游戏▪适合儿童:触觉敏感或不足,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指导目标:球池不但有触觉强化作,对前庭体系、身体协调、固有前庭平衡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对脑干机能强化的效果最佳。
(二)大龙球游戏(1)大龙球压滚游戏适用儿童:触觉敏感或不足,身体协调不良指导目标;孩子在大龙球滚动的压力下,可以强化各部位触觉和大脑的协调能力,更可以在不断的转动中,建立较好的身体形象。
指导重点;延伸活动: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可以强化孩子身体各部位对重力的协调感。
(2)俯卧大龙球适用儿童: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指导目标;俯卧在大龙球上,强化前庭体系机能及颈部张力调适重力感的讯息,对触觉敏感或迟钝儿、多动症孩子帮助较大,自闭儿如能适应,在训练的中后期也可以加入此游戏。
指导重点;延伸活动: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琺,置于孩子的腹部,让他自己操作前后,左右及快慢的滚动,可以强化孩子身体各部位对重力的协调感。
二、触觉练习与身体协调游戏对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不足,甚至有自闭症或自闭倾向的儿童,前庭—固有感觉的加强,有助于其平衡感与重力感的发展,许多寓教于乐的游戏设计,正符合需要。
(一)仰躺大龙球适用儿童: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指导目标;俯卧强化前庭体系机能、调适重力感的讯息,所以采此姿势对固有感觉和本体感的刺激作用很大,对身体协调不良和多动的孩子,都有特殊的效果。
指导重点;延伸活动: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琺,置于孩子的背部,让他自己去滚动,也可以将气球放在他的屁股下,鼓励他设法坐破气球。
(二)坐上大龙球适用儿童:身体协调不良指导目标; 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协助他自己主控重力感,对前庭感觉机能的建立帮助较大,同时,孩子可以发挥身体的自我保护功能,练习伸展和保持平衡,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帮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