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1)》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7节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及发生条件。

2. 了解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观点,掌握其发生条件。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互相转化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如酒精灯、碘晶体、碘蒸气等。

2.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复习熔化、凝固的有关知识引入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提问: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教师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

(二)探究新知1. 升华现象的探究教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固态碘遇热会直接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升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升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干冰的保存、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等。

教师总结升华的应用。

2. 凝华现象的探究教师继续碘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碘蒸气遇冷后又会直接变成固态碘的现象。

学生观察后回答:紫红色的碘蒸气遇冷后会直接变成固态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凝华的观点。

教师提问:你能举出凝华的例子吗?学生举例,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灯泡钨丝变黑等。

教师总结凝华的应用。

3. 探究人工降雨的奥秘教师展示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的视频,并提问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与学生一起探究,分析人工降雨的过程,分析降雨前的天气状况及人工降雨的方法和目标,重点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科学家在人工控制天气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同时安置任务:要求学生回去收集有关人工降雨的科学资料。

(三)教室小结通过教室小结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系统、科学、完备、准确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帮助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观点、特点及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2.学习升华和凝华的常见实例,如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和能量变化,了解潜热的概念。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升华和凝华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
要求:阅读后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设想。
要求:讨论要有深度,观点要有创新,鼓励发表不同见解。
2.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变干、霜的形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新课讲解:系统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能量变化等,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量变化、生活中的实例等。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升华与凝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升华和凝华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过程,但同学们对这种转变的过程的原因并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要掌握好这个节内容,我们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活动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4)知道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课前准备:樟脑丸(或卫生球)、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多媒体课件、新旧日光灯管、固体清香剂。

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实验激趣,引入新课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入课题。

(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气态?(学生猜想)2、学生选择器材,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验证猜想。

(1)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现象。

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碘蒸气。

(2)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冷水中观察碘蒸气的变化。

紫色的碘蒸汽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联系实际,解释现象1、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碘的升华和凝华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雾凇的图片和“烟雾缭绕”的舞台图片。

【过渡】在冬天,大家经常会看到壮观的雾凇景象,我们这里叫树挂,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舞台表演中,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烟雾”来营造表演的氛围,这些烟雾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二、新课学习图 2图 1(一)升华和凝华的认识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复习与导入部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物质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在括号中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 过渡】在前两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学习了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熔化和凝固,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呢?小组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1. 投影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1) 用试管夹夹住碘的升华与凝华管距顶部三分之一处,如图 1 所示。

(2) 如图 2 所示,将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管要稍微倾斜),当看见试管内有颜色的变化时立刻停止加热,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过一会儿,冷却后又会看到什么现象?2. 讨论完成学案:(1) 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 加热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碘变成这种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3)冷却后观察到什么现象?碘变成了什么状态?实验过程中有没有液态物质出现?在碘变成这种状态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条件?【过渡】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放热后碘固体消失不见或明显减少,变为紫色的碘蒸气;而冷却后又重新变为固体,这说明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的。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第4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 分钟)
教师活动: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舞台上的 “烟雾” 是如何形成的、干冰为什么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等,引导学生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进行解释。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先介绍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最后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物态变化,对物质的三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不像其他四种变化那么常见,学生对其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学法
(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2)讨论法:小组讨论,交流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和认识。
(3)实验法:参与实验探究,亲身体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过程。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

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回忆并回答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情况。

提问:物质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吗?物质能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吗?2.猜想二、通过气球膨胀的小实验,让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会膨胀?气体从哪里来?三、进行新课(一)、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

设计并进行实验(1)探究碘的升华。

学生观察玻璃锤,教师指出玻璃锤内的固体颗粒是碘。

提问:怎么做才能让固态碘变成气态碘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加热)提问:用什么方式对碘加热?学生回答:用酒精灯或热水。

提问:同学们愿意选择哪种方式?学生自主选择加热方式后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③有液态碘出现吗?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①观察到什么现象?玻璃锤变红了。

教师接着问:玻璃锤为什么变红了?里面的红色物质是什么?学生:气态的碘。

教师再问:气态的碘哪里来的?学生:是由固态的碘变化来的。

教师问:你认为气态碘是由固态碘先熔化再汽化变成的还是由固态碘直接变成的?为什么?学生:是由固态碘直接变来的,因为没有看到液态碘出现。

(2)探究碘的凝华教师:怎样做才能让气态碘变回固态?学生:可以把玻璃锤从热水里拿出来放到空气中或者放到冷水中。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玻璃锤里的红色消失了,玻璃锤壁上有黑色颗粒。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

(持续.......大概20s)学生思考,多数同学回答:应该用热水给它加热,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所以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熔化。

也要使得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所以要认真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

拔出塞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一起回答:底部还是固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看的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实验现象。

如果不给烧瓶冷却,碘蒸气的凝华相对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提高效率用冷水冷却。

学生可以看见在冷却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越来越少,学生都能看见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二、分析现象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是不是一致?(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态。

学生回答:加热前碘是固态的。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可能漏掉了的某些实验现象细节,获得较完整的信息,同时培养团队意识。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教案)

第4节升华和凝华【2022年版课标要求】1.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难点:认识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教法与学法】教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升华现象,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法:自主学习、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将物理规律与生活联系起来。

【课前准备】酒精灯、碘升华管、烧杯、热水、冷水、有关升华、凝华的视频、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在易拉罐中装入三分之二的冰与三分之一的食盐的混合物后,大约半分钟的时间,其外壁和底部会出现霜。

对于这个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易拉罐外壁和底部的霜从何而来?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从而引出凝华与升华的概念。

二、新知学习(一)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创设情景:教师展示雾凇和舞台仙境的图片,提问:如此美丽的雾凇和舞台烟雾效果是怎么形成的呢?(附:图片)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说明: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固体颗粒,舞台白雾的形成与干冰密切相关,是干冰直接变成气态时,气温迅速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就是说,物质可以直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变化。

展示PPT图片: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了解升华与凝华过程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实验前,你在碘升华管内看到什么状态的碘?2.水的沸点是多少?3.碘的熔点是多少?实验过程:用热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固态碘颗粒加热,提醒学生观察是否有液态碘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用冷水对封闭玻璃管中的紫色的碘蒸气降温,提醒学生观察试管中是否有液态碘出现,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现象分析: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升华和凝华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升华和凝华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升华和凝华——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究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过程,学会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状态的直接变化过程。

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热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碘升华凝华管、酒精灯、火柴、烧杯、冷水、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2、新课讲授升华的概念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将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碘升华凝华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

学生可以看到碘颗粒由固态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升华的概念: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凝华的概念教师将加热后的碘升华凝华管放入冷水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

学生可以看到碘蒸气又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颗粒。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凝华的概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碘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并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引入【展示图片】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夏日炎炎河水干涸,秋意浓浓禾苗露珠,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提问】上述自然情景包含哪些物态变化?【视频、图片展示】生活中还常常会有这样的景象:霜、雾凇、窗花【提问】它们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吗?你的依据是?【引导】这些现象在发生之前并没有直接观察到液态水的存在。

那么水蒸气是否可以直接变成固体?我们可以根据霜产生的环境,通过模拟制霜来研究问题。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涉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以及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获得思考的基础,激发学生在探究升华和凝华与温度的关系、理解升华和凝华跟吸热放热的关系的同时,了
解一些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一节的知识与地理的一些气象现象联系密切,如霜、雾凇、窗花等的形成,也与化学课的有些内容有关,如干冰的升华。

所以学好本节课也是打好基础,建立起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重要纽带。

二、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多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二学生刚开
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及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以及他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五、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酒精灯、碘升华管、火柴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四人一组):酒精灯、碘升华管、火柴
2、PPT 课件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