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
中考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
![中考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6b028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b.png)
中考满分作文《的味道》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炎炎夏日里,一口清凉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蓝天空下,满野金黄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异地他乡处,一缕淡淡的乡愁,是魂牵梦萦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质朴的味道:静谧柳荫旁,品读那别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味道,无处不在。
请以“_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戏剧、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首先应该先定义“味道”的内容,补完文题,诚如提示语中所写,这里的“味道”可以是某样事物具体的味道,也可以是指抽象的味道,如心灵的一种特别的感受等。
二者在某些点上会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味道”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在构思的时候,思路可以打开,可以写味道的特点,可以写味道的象征意义,可以由味道写到由此相关的人、事等等。
生活中,我们能品味到的味道是很丰富的。
感官会感知世界,感官也能保留记忆,当你调动起对往事的回忆时,注意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叙事上,要真实地调动起所有的感官,还原事情发生时候的种种记忆细节,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全方位地感受“味道”,再细致地描绘出来,读者才能从感官的体验中与你获得共鸣,从而更理解你想表达的感受。
第一,审题。
此题已确定题目为“的味道”,结合材料中“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喜怒哀乐是成长的味道”可以确定题目中应该补充的可以是“食品”“亲人”“生活”或者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等等;再结合最后一句“……人间真味尽在其中”,可以明确此题无论写什么的味道,都要写出一种“真味”,而这种真味不单纯指客观上能品尝的味觉上的“滋味”,更多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某种心理、情感、认识、感悟等,是上升到思想方面的深入的思考和感触。
这也是题干明确要求的重点所在,不仅要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还要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4f20168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3.png)
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技巧指导命题作文,是我们依据所给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文章。
这类作文写作时只能按照要求题目写作,不能另取题目。
所以,为了防止作文写跑题、偏题,就需要我们学会审题,做到中心明确。
审导语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隽永,或含蓄深刻。
它们是作文题目的组成部分,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引导选材范围和角度、凸显写作重心等方面的作用,认真审读导语,可以有效避免跑题。
作文题目有导语时,首先要审清导语,紧抓导语中的关键字词,把握题目内涵。
如:陕西《做个诚实的人》的导语“诚实/这美德/要用行动诠释”,从这一句可知,要写能够体现“用行动诠释” 诚实这一美德的事件;陕西《会玩,才好!》的导语“玩,是人的天性。
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向导。
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从最后一句可知,这里的“会玩”指的不是彻夜打游戏、沉迷网络等消极的“玩”,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是对个人成长有所帮助的“玩”。
审题目关注对题目起到限制性作用的部分:范围、对象、修饰词、人称等。
如:陕西《这,是我的节奏》中“我” 限制了写作的人称,即要写自己的节奏。
“节奏”限制了写作对象,“节奏”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泛指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
“节奏”既在校园,又在社会,写作时注意要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体会感悟。
关注题眼。
题眼是指题目中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
题目是一个句子时,“题眼”往往是动词、形容词或句子的宾语。
如:陕西《做个诚实的人》题眼:诚实;陕西《会玩,才好!》题眼:会玩。
题目是一个短语时,往往其修饰或点明重点的词语是“题眼”;如:陕西《我的老师》题眼:老师。
题目是一个词时,它本身便是题眼。
如:陕西《合唱》题眼:合唱。
审要求以 2021陕西中考作文要求为例:(2021 陕西 23 题 50 分)题目:这,是我的节奏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 字。
中考作文复习《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中考作文复习《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dc71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5.png)
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他在著作《颜氏家训·文章篇》中就曾经提出过,写文章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文章当以理致为心旅,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而为冠冕。
理致为心旅,心中要有格局,要有格调,要有思路,要有思想。
气调为筋骨,气调是字词和音韵背后的一个东西。
就像一个人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气调,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好文章。
事义为皮肤,颜之推要求文章中要有“事义”,要用典合宜,以事实意义为文章的皮肤。
华而为冠冕,意思就是,对于人来说,身上的穿戴要美观好看,而对于文章来说,需要讲究行文的华丽优美。
一、中考作文四大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
比如:微笑面对生活。
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
比如:给自己一些话题作文: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你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
比如: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
取得成绩和荣誉,掌声会给人以褒奖,给人以激励,给人以再创造的活力;面对困难和考验,掌声会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奋进的动力。
应该说,掌声就是一种肯定,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尊重。
因此,我们要学会鼓掌:为别人鼓掌,为自己鼓掌,为丰富多彩的人生而鼓掌。
请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可写你的体验和见闻,也可写你的见解和认识。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比如: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
他自命不凡,一心只想成就大事业。
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上面这则材料至少给了我们以下一些有益的启示: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大业;长者的指导与教诲,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人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能自命不凡。
2021年中考语文之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写法指导及范文
![2021年中考语文之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写法指导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b6b290f33d4b14e842468c4.png)
2021年中考语文之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写法指导及范文2021年中考语文之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写法指导及范文【全面为你解读全国各地近年中考作文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思路点拨+写法指导+范文示例+名家点评强烈建议广大考生下载学习,对你有大有裨益!】一、贵州六盘水中考作文遇见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永恒。
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
还记得吗?那无数次的遇见:曾经见过的那个人、那道景、那本书、那句话……请以“遇见” 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遇见”是动词。
在写作的时候,设置“相遇”的对象很重要。
遇见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世界里的。
再者,“遇见”并不是简单的接触,而是指令“我”心灵受到感染、震动的接触。
也就是说,“相遇”给我带来的影响巨大。
【构思选材】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
通过深情回忆曾经发生过的与某人、某物难忘的“相遇”过程,表达内心的深刻感受。
例如,写自己与某位老师的“遇见”,具体通过老师如何关心我学习和成长的事件的叙述,表现出老师的热心、负责的高尚情怀,表达出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写法指导】注意在叙述过程中,可以使用细节描写,通过具体的动作、心理、对话等描写,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在材料安排上,注意详略得当。
在写法上,学会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会突出文章的主旨,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范文】遇见一曲悠远宁静的《姑苏行》,天籁之响,音音珠玑,我仿佛翻开了那清油灯下泛黄的线装书,来到山谷的江南。
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河洲,河底漂浮着柔软的水草。
嗅着那散发了两千年的蒹葭的晚香,细品那愈加吟诵愈显天真的民风:“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吹笛,恰似吟诗,每每轻按六孔,便如沐浴久旱的甘霖轻松抖去满身的疲惫与倦怠。
十年竹笛生涯,十年辗转流连,多少次在冷漠中重拾温情,只感谢一路有你。
记得幼年那个孱弱的我����那与竹笛不相上下的个头,那气短息弱的断断续续,那细瘦得堵不住笛孔的手指,可就是一个这样的我,却执意地选择了竹笛,不为文人雅士的丝竹之美,只因靠在墙角听老师吹奏时,我曾陶醉过。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https://img.taocdn.com/s3/m/a0b8d56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3.png)
【导语】语文作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关键,很多同学多会发生作文离题的情况,所以作文审题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审题过程中也可以引入热点素材增加分数。
那么,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是分享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提问:高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回答:一、审题1.记叙性材料作文记叙性材料一般是指故事、生活中的事件或寓言。
命题形式一般是:故事材料+故事提示语(或评论语)+作文要求。
2.引语式材料作文引语式材料主要指名言警句、新闻调查、诗歌等,这些材料主题或显或隐,要仔细分辨。
3.漫画式材料作文二、立意高考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有四点:一是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内容正确,其次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二是立意要新颖,就是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
三是立意要深刻。
“深刻”就是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四是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即只能有一个主题。
三、方法技巧1.领悟主旨法理解新材料文段的主旨,并由此处深挖立意。
2.把握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逐句切入法有些材料,结构层次明显,每一句都有具体的含意。
逐句分析各句的含意,然后综合,可找到合适的立意。
5.求同存异法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高考作文写作方法参考一、审题立意审题立意要深刻,简而言之就是辩证分析和以小见大。
我们在看到作文材料时,要仔细阅读,从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实际生活经验来思考和辨明材料,提炼出的中心论点或者说主旨立意,要有高度概括性,也要有思想深度。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6dc3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d.png)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写作文先立意还是先选材
![写作文先立意还是先选材](https://img.taocdn.com/s3/m/8e5bccf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2a.png)
写作文先立意还是先选材审题。
立意,选材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相对于数学、英语这两门文化课来说,语文是比较容易学的课程,但是大多数人在语文考试中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什么原因呢?结合从教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份语文试卷,题型可能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两大项:一是基础知识部分,这包括书本上学的知识和与书本有关的课外知识;二是作文。
很多学生在自学、备考语文时,往往著重的就是基础知识,把老师课堂上大的、写下的全部记下来,那么在考出这部分内容时,就很少在这上面安打;而对于作文却不作注重,指出不就是写下一篇文章吗,东兎西比拼就变成了。
其实,这恰恰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语文试卷中,作文总是单独列为一项,分数在整份试卷中的比重最大。
有的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做得好,但作文不一定写得好;相反,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前面基础知识部分通常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近几年来,试卷中的作文大多数就是话题作文,这往往就是为学生进行M18x、想象提供更多一个既有开放性又存有约束力的“话题”,学生在写下这类作文时,充分发挥的余地很大,但必须写下一篇存有水准的文章,也不是一件易事。
虽然这样,但话题作文并意味著可以随便写下。
出题者依然有一个评判标准,因此考生也不能任意去写。
也就是说,不管出题者还是写作者,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较大的自由性。
乍一看,这两个特点似乎矛盾,其实不然。
出来卷人的限制性是无法胡乱命题,不能不考量社会的因素和学生的情况;而自由性则整体表现在命题方式可以有效率多样:给材料或给题目,托福记叙文或托福议论文,托福一篇或托福多篇。
写作者的限制则相对多一些,话题、考场、时间等都是限定和制约写作的因素。
当然,考生也不是一点自由都没有,写作角度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技巧的运用等,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自己敲定的。
下面就平时作文教学中学生在文学创作时发生的一些情况,谈一谈如何写下不好话题作文。
练或考试中领到作文题时,千万不能不提思索动笔就写下,必须必须存有恰当的步骤。
作文技巧(一至六)观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
![作文技巧(一至六)观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a435ca1770bf78a652954c4.png)
作文技巧(一至六):观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列提纲技巧(一):观察一、观察与积累1、生活积累。
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断。
要写好就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可从以下几方面积累:(1)自然景物;(2)家庭生活;(3)社会生活;(4)校园风采。
2、阅读积累。
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得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因此,要写好就必须借助别人的经验积累来大量补充,这就要靠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渠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情感积累。
世间万物,最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莫过于真情,难怪元好问会发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感叹。
父母的关心,亲人的呵护,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无不是我们感动。
满怀感恩之心,才能写出动情之作。
二、观察与思考人类的高明之处在于思考,观察也一定是伴随着思考的。
要勤于提问、勇于请教、善于分析,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且看一考生对“茶”的一段思考:“用温水泡茶,茶叶漂与水上,平静但无茶香、茶味;用沸水泡茶,茶叶几经沉浮,终于落定,茶香袅袅,茶味宜人。
浮生若茶,你可以厌恶苦难,但换个角度,也得感谢苦难。
不正是若沸水般的苦难让你在人世中翻转沉浮,才使你最终释放出生命的翠绿与人生的清香吗?”这位小作者通过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的观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出来独特而深刻的生命感悟,可见思考于之重要。
三、观察与练笔阅读积累属于无形积累,要形成有形的文字必须通过练笔,只有勤于练笔,才能提高运用语言的技能。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的作。
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
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的练的。
”只有认真观察,用心感受,善于思考,用观察日记、随笔、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将有意义的材料形成有形的文字,才能切切实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作没有秘诀。
技巧(二):审题(原创)1、命题的审题(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广州中考作文《那个教会我xx的人》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素材)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广州中考作文《那个教会我xx的人》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43f807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ed.png)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广州中考作文《那个教会我xx的人》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原题再现请从“说谢谢”“往前走”“看见美”中选择一个,将题目《那个教会我_____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50分)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文题解析难度解析1.题目三选一,给出了具体的选材立意方向,偏题概率不高。
2.审题易错点,题目主体是“那个__的人”注意写出人物精神,部分考生容易忽略。
选材和立意上要有意进行今年的中考作文依然保留了“个人视角”,从2019年《别担心,我可以的》、2020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2021年的《这里有我》、到2022年的《我是如此地热爱_______》、到2023年《一样的,不一样的我》,再到今年的《那个教会我_____的人》,“我”的视角,一脉相承。
今年继续沿用了2022年以来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只不过多了限定词“从‘说谢谢’‘往前走’‘看见美’中选择一个”,充分鼓励了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给予学生写作的自由度,但是同时也不至于茫然没有写作方向。
2024年广州各区模考作文题中,能够比较接近今年中考作文的题目的有以下3套:2024增城区一模《我又想起了您》2024海珠区一模《我渐渐明白xx也很美》2024花都区二模《 xx是那么美好》综合审题立意方向看,同学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关注以下细节:1.“那个”:与“这个”相对,表明需要使用过去时。
2.“教会”:具有指导、教导的意思,意味着之前是“不会”“不清楚”“不明白”“不掌握”等,后面“明白”“清楚”“掌握”了,这里在行文中需要有所铺垫,切忌生硬转换。
3.“我”:“我”是这个故事的主体,成长的主体,由“不会”到“被教会”的主体,切忌换成其他人称,导致写作跑题偏题。
4.“的人”:重点写这个人带我给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这个人可以是身边的亲人、同学、老师,也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是历史书本人物……5.如果考生选择“说谢谢”,《那个教会我说谢谢的人》,揭示的是表达感恩的主题。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14426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1.png)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四攻略”以及作文案例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写作之新材料作文审题新材料作文审题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然后从对材料的审读中,提炼出题意。
从材料的数目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单一材料作文,多则材料作文;从材料的内容上看,新材料作文可以分为名言材料、事例材料(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当今时代故事等)、图形材料等。
对新材料作文审题,主要是要求从每则材料的关键词中提取观点,从多则材料的关系中求同寻异提取观点。
易错原因——1.不会从单一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中确定立意2.不会从多则材料的求同寻异之比较中确定立意易错题例析(2023新课标1卷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上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属单一型材料,材料的关键词句主要有三个层面:1.关键词句一:好的故事。
什么是“好的故事”?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真人真事;富有正义性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
字典中“故事”意义是死呆的,生活中的故事是灵动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自古以来的故事,只要富有教育意义,皆可以纳入此次写作。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可读性,而且需要对听众、读者产生积极影响、共鸣震撼。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之弦,让我们心情澎湃,有情感渲泄后的释然;好的故事,能够开启智慧的灵光,让我们豁然开朗,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好的故事,让我们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有凤凰涅槃的重生!是的,好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以情的感染,智的启发,和美的享受!作文中到底讲什么样的好故事,这个就由考生自主选取。
2.关键词句二:四个“可以……”。
四个“可以”分别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好故事的作用,“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命题人在拟题时材料够简,但解读连用四个“可以”,可谓用情颇深,给考生以足够的提示。
(完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完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https://img.taocdn.com/s3/m/0c881bbe2b160b4e777fcfce.png)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2.何谓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
(学生齐读)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一道风景线》 (“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送你一轮明月》(学生思考)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
最好虚实结合(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
《下雨天,真好》(3)审清限制要求. (文体、人称、范围等)《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内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小组讨论)例:《这也是一种美》“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也”(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美”(给人享受、教益)题眼:也三、立意(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审题只是明确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1.什么是立意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
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正确明确深刻新颖3.立意的技巧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珍惜每一天……顺向立意: 珍惜友谊;珍惜生活;珍惜事业;珍惜文物;珍惜文明;珍惜文化遗产……逆向立意:珍惜失败、珍惜挫折、珍惜磨难……(逆向立意,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要言之成理)b联想想像《绿色》自然的绿色:主观色彩:心灵的绿色、绿色食品、青春、希望、绿色军营、生机……c 展现个性(张扬个性、写出独特体验)d 聚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折射的时代风貌)四、练兵场1.《我想握住你的手》2.《翅膀》要求: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体裁不限.解析《我想握住你的手》“我”、“你的手":要求写的是“我”和“你”的关系。
中考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多篇
![中考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多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cd8c0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9.png)
中考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多篇作文要求: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本次作文也是命题作文简单分析如下。
审题·选材·行文1、审题。
《总有属于我的季节》这个题目重体验,较感性。
题目的中心词是“季节”,既可以是真实的季节,也可以是象征性的,并非拘泥于春、夏、秋、冬,它只是一个比喻,可以幻化开来,启示我们思考人生。
根据提示语挖掘象征意义进行行文更有深刻想和新颖性。
但本题的重点更在一个“总有”上。
一个总有,意思是有一个坚定信念,在千寻百觅之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侧重要写相信自己,坚强面对花季中的雨季,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同学们写这篇作文时可以“朝花夕拾”写往事经历,也可以放眼未来,写出期待和向往,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
2、选材:看到题目同学们多首先想到的就是:“写一个我喜欢的季节,然后写写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其实这个题目设了个“陷阱”,表面上看是要写季节,实际上这个题目可以理解为“总有属于我的空间”、“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等意思。
如果写“春夏秋冬”,很容易“上当”其实“属于我的”一词已经提示真正要同学们写的是成长中的故事。
这个题目有着自信、阳光和青春的气息。
激起内心的真情实感,写自己的事。
若是仅仅提到某个季节的美丽景色,而忽略了“总有”的修饰限定,就还没有把握到题目的侧重和隐含意义,属于审题不准确。
3、构思。
此文题同学们可采用前后照应的总分总结构、转折式、对比式结构进行布局行文。
动笔之前,先理清思路,安排好材料顺序,突出中心,处理好详略。
四、佳作借鉴2、中考满分作文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初三的一年,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春去冬来,充实而紧张的时光匆匆而过。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https://img.taocdn.com/s3/m/0da6c5a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前······现在” 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学校、家里或街头写上好几幕。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刹那间,我发现了 自我”,也是如此。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那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我依然——”。
明确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门其实开着” “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 ”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如:触动我心灵的那一幕 如:学海拾贝
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注意两方面的联系,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从有意思出发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素材)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从有意思出发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1a7489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e.png)
2025初三作文备考:2024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从有意思出发审题立意指导及范文原题再现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大国工匠”李万君,焊工出身,是吉林省第一个获得教授级荣誉的工人。
有记者采访他,他的回答耐人寻味:“我第一次看到焊花,就感觉像过年放烟花一样有意思。
这一焊,没想到就焊了这么多年,还焊出一个教授来。
”题目:从“有意思”出发要求:(1)文体不限。
(2)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4)不少于600字。
(5)书写工整认真。
文题解析简析:“从有意思出发”就是从兴趣出发,从问题出发,从想象力出发。
写出“有意思”的内容,你为什么关注这个问题,怎么发现和解决问题,就能打开写作的思路。
立意可以围绕要善于发现工作、生活中的趣味,保持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去追求和探索,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也可以从“有意思”延伸到兴趣爱好对人生的重要性,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领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成就。
从李万君的“有意思”出发,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对职业的热爱与坚守,对创新的追求与探索,对责任的担当与坚守。
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大国工匠”精神。
让我们从“有意思”出发,用匠心独运的精神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去铸就更多的辉煌!《从“有意思”出发》这一题目,充满了启发性和开放性。
它鼓励考生从自己的兴趣和感受出发,去发掘生活中的美好、新奇与趣味,进而展开文章的构思与创作。
这样的命题方式,既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也能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有意思”是本题的核心词汇,它指向的是那些能引发兴趣、好奇或者让人感到愉悦的事物或经历。
考生需要围绕这一核心概念,去探寻和表达那些他们认为“有意思”的内容。
题目并未限定具体的写作内容,给予了考生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考生可以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经历、兴趣爱好等多个角度切入,选择那些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片段或故事进行叙述。
2024年上海崇明区中考一模作文:“这是苦,也是甜”审题立意及范文(讲义)
![2024年上海崇明区中考一模作文:“这是苦,也是甜”审题立意及范文(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e3859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4.png)
2024上海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作文“这是苦,也是甜”审题立意及范文【真题回放】一、深度解读素材本质【核心主题】“这是苦,也是甜”这一全命题作文,要求学生以个人经历或观察为素材,阐述生活中一种具有双重属性的现象、经历或情感,既要表现出其艰辛困苦的一面,也要揭示其中蕴含的甜美、收获或价值,体现出生活中的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解析】“这是”:指向具体的某一件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或一种现象。
“苦”:代表艰辛、困苦、挫折、磨砺、付出等负面或挑战性的体验。
“也是”:表明所描述的事物具有两面性,强调苦与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甜”:象征快乐、满足、成功、收获、成长、领悟等积极、正面的结果或感受。
【深层含义】题目旨在引导学生从辩证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收获,理解苦与甜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苦中蕴藏着的甜、甜中可能伴随着的苦,从而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度理解、乐观态度与积极的人生观。
二、审题的具体步骤与实用方法【审题三步法】读题:理解“这是苦,也是甜”的主题,思考生活中有哪些既充满挑战又带来收获的经历、情感或现象。
析题:提炼主题——如何体现“苦”与“甜”的交织与转化,设想具体的事例、情感变化、价值发现等内容。
扣题:确保文章内容始终围绕“这是苦,也是甜”这一主题,详细叙述“这是”如何兼具“苦”与“甜”,以及苦与甜之间的关联与转化。
【审题注意事项】•主题集中:文章应聚焦于“这是苦,也是甜”,通过具体事例、情感抒发、价值提炼等,展现苦与甜的辩证关系。
•尊重要求:遵守字数限制(约600字),不透露个人信息,确保原创,坚决抵制抄袭。
•文体选择:未明确规定文体,可根据主题内容选择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但要确保内容贴合主题,展现苦与甜的交织与转化。
三、行文构思艺术【文章架构】开头:以引人入胜的开篇、生动的场景描绘、独特的视角切换或悬念设置引入主题,揭示“这是苦,也是甜”的生活现象。
主体:o呈现“苦”:详细描述“这是”的艰难、困苦、挫折等负面体验,强调其挑战性与付出。
中考作文《我也出了一份力》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
![中考作文《我也出了一份力》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367a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4.png)
中考作文《我也出了一份力》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2022贵州贵阳卷中考作文真题请以“我也出了一份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50分)要求:①将标题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字;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着意引导学生勇敢面对生活,正确看待生活,勇于探索,敢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发现,从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能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作文主题是“参与”,“我也出了一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富有责任心,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思路一:在家中,“我”也出了一份力。
家中的事务很多,需要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做......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我”培养一些好的习惯,更让“我”具有参与的意识,有责任心。
可以选取个具体的活动加以描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如:看到家中整洁美观,“我”非常高兴,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啊!有画龙点睛之效。
思路二:在学校,“我" 也出了一份力。
出墙报,打扫卫生,体育.....体现参与的自豪,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次活动,“我”也出了一份力,看到大家一张张的笑脸,“我”的心里如蜜甜。
思路三:在社会,“我”也出了一份力。
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抗疫募捐、参加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我”可以积极参与,写出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本文以写记叙文为佳,要交代清楚过程,要写出真切的感悟。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也”字,对“出力”写的不足,不够。
1.审题立意。
以“我也出了一份力”为题,写一篇文章。
根据写作提示,可知“一份力”是个人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中与团队其他成员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如,你在初中生活阶段新的班级、新的小组、新的俱乐部、舞蹈团队等各种集体中,和同学们一起生活、学习,参加各种活动,活动上你的付出、奋斗、拼搏、努力表现及感情等,烘托出一个特别友爱的班集体形象,最后写出自己对班集体的感情或自己的感悟:为集体出一份力,我骄傲、我自豪等。
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2aae63e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0.png)
命题、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和立意王美文阳谷县侨润中学一、专题解析审题,就是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立意就是文章的写作角度,是作者的习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文章主旨。
)近几年,各类考试中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而命题作文似乎更呈现出强势,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通过本专题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在写作前重视审题和立意,指导学生学会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二、知识结构图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一)知识点解读(一)半命题作文审题和立意知识点一解读: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人限定题目一部分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半命题作文的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对学生来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
半命题形式既有利于考生个性的张扬,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知识点二解读:(1)、仔细审题,辨清题意。
片段一:《我迷上了看书》在一个阴森森,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做完作业正靠在床上看沈石溪的小说《狼王梦》。
讲述了一只母狼想四只雄狼登上王位而失败的故事。
当我津津有味地看到精彩段落时,突然,一个严厉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九点多钟了,睡觉吧!"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站在房门口,正催我睡觉呢。
我不理她,皱起眉头心想:我还没有看够呢!古人看书都是废寝忘,挑灯夜读,我怎么不可以?因此,我继续看我喜欢的书。
光阴似箭,已经十点多钟了,我的眼前忽然一黑,老妈又催我道:“关灯!睡觉!”我还是不肯放下,说道:“再看一会儿。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不能再看了,不然明天起不了床的哦。
”听了妈妈的话,我转念一想:读得太晚,早上起不来,上课也会无精打采。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c38b82cbb90d6c85ed3ac690.png)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抓住题眼,确定重点。
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必须找准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称“题眼”。
抓住“题眼”,是确立文章写作中心和采用文体的关键。
词语式命题如“他们”、“尝试”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时,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要切入题意的深层。
短语式标题往往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在自然中生活”、“举手投足之间”。
这类命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
如“心灵的选择”,抓住题眼“心灵”,才会理解不能写一般的选择,而是要写“心灵”深处产生的触动、挣扎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切合题意。
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不要轻易说不”,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但要抓住关键词“轻易”,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重点,突出中心。
(二)由表及里,揭示寓意。
标题的含义往往是多方位的,有浅表的,也有深层的;有明言的,也有隐含的。
有些命题采用比喻、象征手法,命题者拟出一个作文题,常常不只是要求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还要求我们写出包含在题目中的深层含义。
审题时不能照字面意思去理解,而应该透过表面意义去挖掘内在的含义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寓意。
如2009年高考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翅膀”是比喻帮助人腾飞的要件,“隐形”是指别人看不见,“隐形的翅膀”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亲人朋友的关怀和鼓励等。
2007年高考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无形的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悦的东西。
又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泓清泉”指语文带给我的心灵的润泽。
(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提高和深化;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还有些命题虚实兼备,考生写作时需要虚实结合。
如2009年高考湖南卷《踮起脚尖》,实指是人为了提高自身高度,脚尖着地;虚指是寄寓人们要脚踏实地,全力拼搏,努力争取达到更高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其实开着”
“ 其实很快乐” “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
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 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 ” “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 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 “ ,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 “ ,最美 的数字” “我最好的朋友”···
五、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
目的内在关系。 如:触动我心灵的那一幕 如:学海拾贝
《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参与,我快乐》
如:“我参与,我快乐”
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
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 “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 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注意两方面的 联系,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 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 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写作对象——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
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刹那 间,我发现了自我”“我依然——”。 再如:“多想告诉你”“我最想依靠的人是 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 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 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 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 ,突出群体。
“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
不得由衷的抒情; 表明曾经没有想 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 · · · · · 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 “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 突出“这一个”。
“也”
“最”
三、明确写作对象和范围。
经历了,我才懂得
找准对象——我 明确范围——写我所经历的有意 义的事
以《当我面对“1”(哆)、“2”(来)、 “3”(咪)的时候》为题,抒写自己对 音乐的感悟。 此外,《我好想得到一个“A+” 》、 《感悟8—1 > 8 》、 《明天,我飞向β行星》等, 这类题目形象生动,醒人耳目。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
字,会被扣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 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 一般是“不 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 从写 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 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丰富, 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审情感
近几年,中考命题老师都非常重视考生自身的
命题作文的基本原则
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
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 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 义。标题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 的。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在含义或隐含义。 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 题目内在的含义。
写什么 初想一大片,写在纸上边, 再想一条线,不忘挑、比、看, 三想定一点,过好选材关。
写 作 的 基 本 程 序 审题 → 布局 → 立意 → 表达 → 选材 修改
一、学 会 审 题
作文阅卷第二眼看的是文章内容是否与题 目要求相符。阅卷老师看一篇文章,先看文章 的审题是否准确、立意是否准确鲜明、角度的 切入是否得当。若审题错误、立意不明、角度 失当等,即平时所说的“离题”,即使语言再 有文采,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着知识或获得的经验与能力 (2)注意文题中“海”和“贝”的内在关系 (3)文题重点是“拾”,要弄清三个问题: ①谁拾到了贝?——我 ②拾到了哪些贝?——如耐心、信心、智慧、 坚韧等等 ③怎样拾到贝的?——自己的探索或他人的引 导 “拾”是一个过程,要写出“如何拾贝”这样 一个过程。
半命题作文的“填题”
一、“填题”的意义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 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 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 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 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 文章品位的高低。
二、常见的“填题”问题
1、填题雷同,千“空”一词 如:难忘的____ (一天、假期生活) 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 (成功、失败) 2、填题宽泛,难以下笔 如:感悟____ (大自然、生活、青春)
面对一道作文题,首先要思考题目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命题者在题干中做了哪些限制、 提出哪些要求,题干中关键词、句是什么, 我的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
接着可以围绕关键词和文章中心层层展开,
构思如何开头扣题,结尾点题。重点思考主 体部分如何切题,运用简易的写作提纲,分 列几条写出每一层的关键句:可以是需要列 举的事例,可以是每一层要表达的中心意思, 也可以是每一层的开头一句。这样能使自己 的思维更加清晰,思路更加开阔。切记:文 中要不少于三次点题。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
可以写,圈外的就不能写。命题者 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我们不能 不细察。有的要明确时间范围 如《夏天的晚上》 《放学的路上》 《记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记学作 文中的二三事》 《他留在我的记忆 里》 《毕业前夕的他》
四、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例:学海拾贝 (1)揭示题目中“贝”的比喻义───象征
明确范围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
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 理解?(既‚我‛的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 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 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 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 中的“我”就可以是作者以外的人。比 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 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 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 · · · · · 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 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 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 下。
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作文命题最常见的形式,
就是题目已经确定,不必再自行拟题。 如:《在放学路上》、《送别》、《窗 外》、《铭记这一天》、《美丽的瞬 间》、《我想对你说》、《记一件令人 愉快的事》《童年趣事》《波折》《我 最崇拜的一个人》《街头见闻》等。这 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 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 切记:不可改动题目里的任何一个字!
«善意的谎言»
紧扣题眼法
«最珍贵的记忆» «读书真好»
扣住题眼,简略说说你的立意, 体裁,选择的材料以及详略安排
二、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
多的副词有“其 实”“然”“真”“也”“最”。 ______其实很简单 门其实开着 _______ 其实很快乐 我依然 “下雨天,真好” “ _____,真有趣” “有时,我也想 ” “我最,还是叙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写 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 两件事或叙几件事;写景,是写静景, 还是写动景;状物,是状动物,还是状 植物,审题时都要弄清楚。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 例2《老师终于笑了》
例1《这就是未来的我》,题干是“这是 我”,明确本文以写人为主,并且要用第 一人称。写作重点应该放在“未来”二字。 文章应该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人物形 象特点要通过事情来表现。 例2《老师终于笑了》,题干是“老师 笑”,明确本文以记事为主。文章应以 “让老师笑”这个事件为中心,围绕事件, 交代在何时、何地、老师为什么笑了。
六、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的要求。 如:学海拾贝 详:拾贝的过程
七、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 一般作文试题都有具体的写作 要求,如字数要求,不得在文中出 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的要求 及表达、书写要求等等,这些都要 一一审清,不可麻痹大意。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 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 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 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 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 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 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 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 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 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 记叙文”。
三、特殊符号填题法。
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 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 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 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 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 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如以《当我面对“?”的时候》为题, 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上种种时弊的质疑; 以《当我面对“A”、“B”、“C”的时候》 为题,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感受
考场作文审题总原则 中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 让阅卷老师一时难以把握,最明智的做 法是能让阅卷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比 较清晰地了解作文的主题,也就是说, 要在文章醒目的位置出现点题的句子, 而且,就中考而言,最好让点题的句子 在文中多次出现,给阅卷老师留下较为 深刻的印象。
作文审题步骤
一、审习作内容
具体的填题方法
1、具体事物填题法。 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 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难忘的___” 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 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 《当我面对___ 时候》,可填上“那 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 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
2、特定情景填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 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 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如《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 《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 《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
重点分析“题眼”
题眼:就是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 表现感情色彩的词语。 1、词语文题,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味道。这类词语文题我们可以采取补充法, 什么的味道?成长的路上,我们品尝过人生百 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方手帕, 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等等 2、短语文题,短语中的修饰语一般来说是“题 眼”。 如:默默地注视。 3、句子文题 ,句子的动词往往是“题眼”。 如:经历了,我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