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0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难点】1.戊戌变法的具体过程和原因2.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教训【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国内外形势、社会矛盾等。

2.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等。

3.教师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戊戌变法相关案例,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

2.学生分析案例,理解戊戌变法过程中的艰辛和复杂性。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收集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戊戌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戊戌变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内容可能较为抽象,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个朝代吗?它的发生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请大家阅读教材第页,找出戊戌变法的四个主要改革领域,并简要记录。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政治改革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改革鼓励私人企业发展,文化改革则提倡新学,这些改革措施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7课  戊戌变法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序幕发展高潮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内容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

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通过讨论、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

通过学习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爱国、进步的历史意义。

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要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探究、体验交流【板书设计】【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想一想“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它的破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

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新课探究】多媒体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学生齐读目标并根据学案自学本课内容(10分钟)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P33)(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公车上书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图片,播放视频结合自学内容回答: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代表、目的、结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康梁与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精品教案师: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对此,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必将作出反应。

地主阶级的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打出《时局图》,倡导学生从图中找出答案),中国人民、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态度如何?是第七节的内容。

(板书第七节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

结合前面所学的历史,请思考:运动的发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生:(讨论)师:(引导学生从命题中找思路)生:(思考,讨论回答)师:翻开书,看看教材编写者与我们大家的想法一致吗?生:(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为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落实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知识点,分析初步发展的原因)1.政治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师:救国图存的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出现的。

康、梁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张变法,主张救亡图存。

变什么?怎么救亡图存?二、康、梁的维新思想师:什么是维新思想?“新”指什么?生:(随问随答)师: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关以外,还与思想自身的演变继承有关。

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特点)师: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

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

具体内容是什么呢?生:(阅读教材,总结思考回答)师: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

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

5.依靠清政府,通过变法改革的方式实现上述思想主张。

(停顿,可以让学生再补充)我们再深想一个问题,在这些主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生:(思考回答)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停顿)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7、戊戌变法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7、戊戌变法教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学校:科目:历史备课教师:八年级全体历史教师主备人: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资料、编改剧本并排练,培养创造力、整理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责任心。

2、通过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

3、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知识积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与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了解戊戌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3、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顽固派的镇压,从而认识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汗水甚至鲜血浇灌的结果。

【学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学法指导】1.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一些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搜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由教师截取制作的有关戊戌变法的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主要涉及背景、主要人物、重要事件等。

(幻灯片展示课题)二、预习导学(学前预习,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1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1 新人教版

戊戌变法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名称和顺序变法法令内容在政治方面的局限性和经济、文化、板书设计第7课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2.维新派的主要活动二、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三、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还有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甘落后挨打,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

(要求学生阅读29—3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公车上书1、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爱国情感方面分析)2、为什么人们还同时要求变法?(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创办《万国公报》宣传变法,组织政治团体“强国会”,上书光绪帝等)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然后讨论回答:A.怎样改革政府机构?为什么没有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等措施?B.在开办企业和新式学校方面有什么措施?能起多大的作用?C.在思想文化和国防军事方面有什么措施?引起哪些变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对顽固派作了重大让步,说明维新派没有实权,显得十分软弱。

人教版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word教学设计

第7课戊戌变法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戊戌变法,指的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其核心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理解它关键就是要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等史实。

学生已经学过变法,本节课的内容戊戌变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的,由于它还与政治有一定的联系 ,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已有的教材内容、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记住百日维新的变法内容。

2、分析:了解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社会各界的影响,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掌握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知道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就是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二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较差。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其中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先复习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及情况介绍。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我认为首先推翻清朝统治;必须改革;要发展科学技术;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实行革命行动。

总结: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材料、图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能够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教学难点: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复习提问:洋务运动的结果怎样?这说明了什么?导入新课:洋务运动的失败,促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于是,他们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及经济原因。

自学指导:1、公车上书的原因是什么?2、公车上书的时间、要求、带头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后,有哪些主要活动?4、戊戌变法的时间。

5、变法法令的内容。

6、变法期间,遭到了哪些人的反对?7、变法结果如何?新课学习:1、请学生依次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2、解释公车的含义。

3、出示资料:思考:“拒和”指的是什么?变法指的又是什么?结论:“拒和”指拒绝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指改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4、介绍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封建君主专制的区别。

5、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结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维护封建统治。

6、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言书,阐述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有送到皇帝手里,但全文辗转传诵,风行一时。

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次传播了这些言论。

扩大了变法思想的影响。

思考: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论: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人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教案1

人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教案1

人教版历史八上《戊戌变法》教案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②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

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③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教学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与解决方法①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②难点: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

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课前导学①学生分组查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情况资料。

②学生预习本课,编写歌谣、做小报、结构图总结本课。

③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编排历史小短剧。

教学渗透点①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编排历史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②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戊戌变法优秀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育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熟悉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熟悉。

21教育网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置方式: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腕,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度析、理解、归纳等方式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弄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式: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按照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式。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进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搜集,处置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演出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

从戊戌变法失败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挫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

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学习重点
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含教师、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总结复习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中国人民探寻救国之路的行动并没有结束,此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继续展开新的探索,并一度形成波及全国的大规模运动。导入新课
戊 戌 变 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师生的互动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强大)
(3)、讨论: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4)、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失败(出示投影)
(8)、戊戌变法失败了,让我们从当时的现实出发,来探讨失败的原因。(出示投影)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②脱离人民群众。③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
(9)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0)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启示?
课件展示:戊戌政变及戊戌六君子图片。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   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7课戊戌变法活动。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①公车上书;②创办《万国公报》;③组织强学会;④维新派团体形成)二、百日维新.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激烈论战。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33页中间的小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历史剧《康有为舌战顽固派》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论战”的那段小字。

.戊戌变法为什么叫百日维新?它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各是什么?试着完成下列表格: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戊戌变法的法令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触动了谁的利益,结果如何?(资产阶级;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维新派力量小;顽固派势力强大。

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强学会的成立。

指导学生归类总结,理解、记忆。

教师创设情境《康有为舌战顽固派》,引导学生表演。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结合概括能力。

学生表演短剧:旨在让学生了解: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变法受到顽固派的阻扰和破坏,为学习变法的失败做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法令内容,指导学生分组活动:竞赛完成左栏表格。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对变法的内容进行归类、填表。

利用形象、直观的表格加深学生对戊戌变法内容的掌握。

(组内自评---组内互评---联合展示),并指导学生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得出意义。

理解记忆。

学生讨论,指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拓展延伸戊戌变法作为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使相当一部分人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意义是极深远的。

展望今朝,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跨世纪的改革,请你也为改革献计献策。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2.7戊戌变法教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

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伟大尝试。

本课分三目内容:第一目: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主要分析变法运动的背景及变法运动的准备。

第二目:百日维新。

主要讲述戊戌变法内容及意义。

第三目:戊戌六君子。

主要讲解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本课的知识点在历年的中考中都是考点,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善于思考和想像,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观看视频、观察图片、情境模拟、体验交流、引导感悟等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1)识记与理解:①记住公车上书的时间和内容,②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

③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2)能力与方法:①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对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及实践的异同的对比,培养学业生的比较能力。

③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

③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百日维新的意义4、难点:戊戌变法不能实现的原因四、教学方法1、情景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第7课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与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教材,利用新闻快报、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出维新变法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梁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变法失败的理解。

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爱国情操与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的开展、百日维新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要点(一)公车上书——序幕(二)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酝酿和发展(三)百日维新——高潮1.变法的开始 2.变法的内容(四)戊戌政变——失败 1.变法的失败 2.失败的原因 3.变法的意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开始探索救国道路。

在探索的道路上也留下了我们无锡人的足迹。

图片欣赏我们来看看他在无锡的住宅,他是谁呢?薛福城薛福城是谁?他曾任驻英、法、意、比等国公使。

因其外交有功,赐其住宅为“钦使第”。

他同时也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和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薛福城和王韬、郑观应等人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工商业外更提出了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

但他们的思想和政论却给了后人以启迪,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将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付之于行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场试图改变中国落后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讲授新课】一、公车上书我们先看一段短片。

请同学们看完之后告诉我:这段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和戊戌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短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公车上书”。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I)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I)一. 预习与指导(15分钟):1.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2.在认真阅读教材基础上,认真书写预习笔记,并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二. 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三. 预习检测(6分钟):(小考方式,学生独立完成)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3.公车上书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进行变法的宣传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创办的宣传遍布的刊物是();创办的团体是()。

4.支持维新变法,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要发愤图强的清朝皇帝是()。

5.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因它历时103天,故这次变法远动又称为()。

6.戊戌变法触犯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她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的维新派人物是();戊戌政变后,表示不愿逃走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换取国人觉醒的人物是()。

向清朝顽固派直隶总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的人物是()。

8.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事件是();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事件是()。

9.维新变法的领导阶层是(),代表人物有()、()。

10.戊戌变法的性质是();变法的目的(基本主张)是()。

变法的高潮的事件是()。

四.知识梳理(5分钟):五.巩固练习(12分钟):选择题:1.导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 B 《马关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D清朝政府统治腐败2.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组织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 D创办《万国公报》3.在宣传变法过程中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们属于()A 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4.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下令捕杀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法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

◆从戊戌变法失败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挫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讲授新课: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

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

让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康有为为什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在学生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根源、康有为的思想根源、社会现状等方面思考这一问题。

同时,教师应指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是由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形成的。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显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强大的优势。

伴随着侵略势力的深入,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和制度传入中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必然反映到康有为的头脑中。

而其思想的主体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康有为主张的仅是清朝封建统治下的变法,而反对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三、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相关的小字内容,并根据此内容归纳论战中双方的对立观点,制成表格。

对照论战的三个问题,启发学生认识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作用: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四、百日维新。

通过提问、回答、归纳讲述,使学生在明确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时,掌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

重点讲解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强调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

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内容。

指出维新派成立保国会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

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激化。

一则壁垒分明了,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域的付诸实施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

具体分析变法诏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步性:①“提倡官房上书言事”须讲清楚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没有资格上书言事。

二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
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②“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③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

④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

二是废除八股取土,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局限性:①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

②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③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束手待毙,运动失败了。

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这一点可启发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变法的性质、失败原因、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影响等方面思考。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内容,评价变法的意义,制作有关表格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7课戊戌变法
一、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公车上书和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三、百日维新和戊戌政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