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合成
合成晶体
![合成晶体](https://img.taocdn.com/s3/m/db36c8fc0975f46527d3e1b1.png)
人工晶体的制备
人工晶体的制备实际上就是把组成晶体的基元(原子、 分子或离子)解离后又重新使它们组合的过程。按照晶 体组分解离手段的不同,人工晶体的制备有三大类。
熔融法--使晶体原料完全熔化,包含有提拉法、坩埚相对移动
法、区熔法、基座法、冷坩埚法与焰熔法等。
溶液法--使晶体原料溶解在溶液中,具体地包含有水溶液法、水
原料中加有引燃剂(如生长氧 化锆时用的锆片),在感应线 圈加热下熔融。氧化锆在低温 时不导电,到达一定温度后开 始导热,因此锆片附近的原料 逐渐被熔化。同时最外层的原 料不断被水冷套冷却保持较低 温度,而处于凝固状态形成一 层硬壳,起到坩埚的作用,硬壳 内部的原料被熔化后随着装置 往下降入低温区而冷却结晶
热法与助熔剂法。水溶液法在常压下生长晶体,温度约 为八、九十摄氏度;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下生长;而助 熔剂法则是在常压高温下生长晶体。
气相法--使晶体原料蒸发或挥发,包含有化学气相沉积与射频
溅射两种方法。
水溶液法 水溶液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原料(溶质)溶解在水中, 采取适当的措施造成溶液的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状态,使晶体在 其中生长。
弧熔法
料堆中插入电极,在一定的电压下点火,发出电 弧。电弧放出的热量将周围的原料熔化,熔融的原 料在烧结的料壳中冷却结晶,如云母就是用这种方 法生长的。
弧熔法示意图
分子束外延生长 分子束外延技术是目前生长半导体晶体的主要方法。
Ga、As、Al源加热后可向外发射气态原料,然后在GaAs衬底 上沉积生长出晶体。
升华法
升华法是气相法生长晶体的一种。氩气为输运介质,热端 原料与掺杂剂加热后挥发,在氩气的输运下到达冷端重新结 晶。升华法生长的晶体质量不高,为薄片状。
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bb82b01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5.png)
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人工晶体是人工合成的具有结晶性的物质,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光纤通信、触控屏幕等行业。
人工晶体制造技术也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本文将详细介绍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现状1.1 生长方法生长方法是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重要基础,目前常用的生长方法包括熔融法、气相传输法、溶液法和气-液界面法等。
其中,熔融法是人工晶体制造中最成熟、最常用的生长方法之一,可用于制备高纯度单晶硅等材料。
气相传输法主要用于制备金刚石等材料,溶液法则可用于制备光电材料、生物材料等。
1.2 制备技术制备技术是人工晶体制造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例如,利用激光技术对半导体晶片进行加工可大幅提高人工晶体制造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技术。
1.3 应用领域人工晶体在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突出的是电子领域。
例如,半导体器件、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等,都是利用人工晶体的独特物理和化学特性而制成的。
此外,人工晶体还广泛应用于触控屏幕、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被认为是未来能源材料的重要代表。
二、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1 材料多功能化随着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制备方法不断升级和改进,并充分利用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人工晶体不仅能满足单一用途的要求,还能实现多功能化的应用。
例如,利用人工晶体的独特光学和电学特性,开展光电材料的研究和制备,为光通信、光储存等领域提供优质材料。
2.2 纳米级晶体制备纳米技术在人工晶体制造技术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产生小尺寸的材料,而且可以使它们能够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通过纳米级晶体的制备,可以实现材料表面及其性质的改变,从而提高材料的特殊性。
同时,纳米级晶体的制备也可以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使其适用于更严酷的应用环境。
2.3 新型材料的出现在人工晶体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新型材料的出现也为科学家们开启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
人工晶体制备方法——提拉法
![人工晶体制备方法——提拉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eec6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b.png)
人工晶体制备方法——提拉法提拉法又称丘克拉斯基法,是丘克拉斯基(J.Czochralski)在1917年发明的从熔体中提拉生长高质量单晶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生长无色蓝宝石、红宝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变石和尖晶石等重要的宝石晶体。
20世纪60年代,提拉法进一步发展为一种更为先进的定型晶体生长方法——熔体导模法。
它是控制晶体形状的提拉法,即直接从熔体中拉制出具有各种截面形状晶体的生长技术。
它不仅免除了工业生产中对人造晶体所带来的繁重的机械加工,还有效的节约了原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生长要点(1)温度控制在晶体提拉法生长过程中,熔体的温度控制是关键。
要求熔体中温度的分布在固液界面处保持熔点温度,保证籽晶周围的熔体有一定的过冷度,熔体的其余部分保持过热。
这样,才可保证熔体中不产生其它晶核,在界面上原子或分子按籽晶的结构排列成单晶。
为了保持一定的过冷度,生长界面必须不断地向远离凝固点等温面的低温方向移动,晶体才能不断长大。
另外,熔体的温度通常远远高于室温,为使熔体保持其适当的温度,还必须由加热器不断供应热量。
(2)提拉速率提拉的速率决定晶体生长速度和质量。
适当的转速,可对熔体产生良好的搅拌,达到减少径向温度梯度,阻止组分过冷的目的。
一般提拉速率为每小时6-15mm。
在晶体提拉法生长过程中,常采用“缩颈”技术以减少晶体的位错,即在保证籽晶和熔体充分沾润后,旋转并提拉籽晶,这时界面上原子或分子开始按籽晶的结构排列,然后暂停提拉,当籽晶直径扩大至一定宽度(扩肩)后,再旋转提拉出等径生长的棒状晶体。
这种扩肩前的旋转提拉使籽晶直径缩小,故称为“缩颈”技术。
来源: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编辑:SARS。
人工晶体材料科学进展与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科学进展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3ec80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7.png)
人工晶体材料科学进展与应用一、人工晶体材料概述人工晶体材料是指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备出的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它们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晶体材料的科学进展和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
1.1 人工晶体材料的定义与分类人工晶体材料可以按照其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氧化物晶体、硅酸盐晶体、非氧化物晶体等;按照晶体结构可分为单晶、多晶、非晶等;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光学晶体、电子晶体、激光晶体、压电晶体等。
1.2 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技术是其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法、溶液法、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材料。
1.3 人工晶体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人工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高熔点、高硬度、高热导率、高光学透过率、高电绝缘性等。
这些特性使得人工晶体材料在高科技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工晶体材料科学进展人工晶体材料的科学研究不断深入,新的材料和制备技术不断涌现,推动了人工晶体材料科学的进步。
2.1 新型人工晶体材料的发现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多种新型人工晶体材料,如具有超硬特性的纳米晶、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优异电学性能的半导体晶体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发现为人工晶体材料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2 制备技术的创新制备技术的创新是人工晶体材料科学进展的重要推动力。
例如,通过改进熔融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备出更高质量的单晶材料;通过开发新型溶液法,可以实现多晶材料的快速生长。
2.3 性能优化与应用拓展人工晶体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拓展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通过掺杂、应力工程、表面处理等手段,可以显著提高人工晶体材料的性能。
同时,人工晶体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如在生物医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三、人工晶体材料的应用领域人工晶体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眼科人工晶体制造工艺流程
![眼科人工晶体制造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315a98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6.png)
眼科人工晶体制造工艺流程一、原材料准备。
说到眼科人工晶体的制造呀,原材料那可太重要啦。
就像盖房子得有好的砖头一样。
一般会选用一些高质量的光学材料,这些材料得特别纯净,不能有杂质哦。
比如说,有些材料是特殊的聚合物之类的。
这些材料在被选用之前呀,那可是经过了层层筛选的,就像选美比赛一样严格呢。
只有最优质的材料才能进入到下一步的生产环节。
二、设计阶段。
接下来就是设计啦。
这就像是给人工晶体画一张蓝图。
设计师们得根据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光学需求来设计。
要考虑的东西可多啦,像晶体的屈光度、形状、厚度之类的。
屈光度要是没设计好,那装到眼睛里可就不能很好地矫正视力啦。
形状也很关键呢,要尽可能地符合眼睛内部的空间结构,不能太占地方,不然眼睛会不舒服的。
而且这个设计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定下来的,得经过好多好多的计算和模拟测试。
就像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要反复验算才行。
三、加工制造。
然后就到了加工制造环节啦。
这个过程就像是把设计师的蓝图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
首先呢,会把原材料按照设计好的形状切割。
这切割可讲究了,得用很精密的仪器,一点点地把材料切成想要的样子。
就像雕刻大师在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容不得半点马虎。
切割好之后呢,还得对表面进行打磨。
这打磨啊,要让表面超级光滑,这样光线才能更好地透过晶体。
如果表面不光滑,就像镜子有划痕一样,那看东西肯定会模糊不清的呀。
在这个过程中,还得不断地测量和检查,确保每一个人工晶体都符合设计的标准。
四、质量检测。
制造完了可不能就直接用啦,还得进行质量检测呢。
这个质量检测就像是给人工晶体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
会检查它的光学性能,看看屈光度是不是准确,光线透过率是不是足够高。
还会检查它的物理性能,比如说硬度够不够,能不能在眼睛里稳定地存在。
如果检测出有不合格的产品,那肯定是不能用的,得重新返工或者直接淘汰。
只有通过了严格检测的人工晶体,才能够被放心地使用。
五、包装和储存。
最后呢,就是包装和储存啦。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d8cc94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8.png)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制造出具有规则有序排列的晶体结构的过程。
人工晶体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用途,例如光学材料、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
人工晶体制作的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选择:选择适合制作晶体的原材料,通常是高纯度的化合物或元素。
2. 溶解和熔融:将原材料溶解或熔融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形成均匀的溶液或熔体。
3. 晶体生长:通过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等条件,使溶液或熔体中的晶体生长起来。
常用的生长方法有溶液法、熔融法、气相沉积法等。
4. 晶体取样和加工:将生长好的晶体取出,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例如切割、抛光、清洗等,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晶体样品。
5. 晶体性能测试和分析:对制作好的晶体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例如晶体结构分析、光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测试等,以确定晶体的质量和性能。
6. 应用和开发:将制作好的晶体应用到具体的领域中,例如光学器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条件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而有所差异,但以上步骤是一个一般的制作过程。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工艺,可以制作出更高质量和更复杂的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b88b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1.png)
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产业的不断扩张,人工晶体材料也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
人工晶体是利用化学合成或加热方式,在实验室中制备出来的具有晶体结构的材料,它们的物理性质和晶体结构可以被人们精确地控制和调节。
这些材料以其超强的光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在半导体、光电子、微电子、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目前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类:化学合成法和晶体成镁热法。
化学合成法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离子形成或合成出所需的材料。
晶体成镁热法则是指通过高温加热、熔融以及冷却等过程使材料形成特定的晶体结构。
以氧化铝为例,化学合成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法。
在溶胶-凝胶法中,将铝离子和氧离子含水溶液混合,并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黏稠的胶体。
然后把胶体凝胶并分解,利用高温煅烧,使氧化铝固化成均匀的晶体结构。
在水热法中,则是将铝离子和氧离子含水溶液加入一个密闭的反应器中,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铝材料就会形成。
除了化学合成法,晶体成镁热法也是人工晶体制备的重要手段。
晶体成镁热是指通过高温、高压、熔融、冷却等条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合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对于硅晶体材料而言,晶体成镁热法是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硅材料与其他原料一同加热,使其熔化,并通过自主冷却或用水降温后形成晶体结构。
二、人工晶体材料的应用人工晶体材料由于其晶格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物理性质的优异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半导体、光电子、能源研究等领域。
下面主要讨论人工晶体材料在光电子领域和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
1. 光电子领域人工晶体材料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太阳能电池、LED材料以及激光器材料等。
以太阳能电池为例,通常使用有机光电池来将光能转换为电能,但其转换效率往往不高。
而人工晶体材料可以通过控制其结晶方式和物理性质来改善晶体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以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目的。
人工晶状晶体的制备与应用
![人工晶状晶体的制备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f205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9.png)
人工晶状晶体的制备与应用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制备出来的具有天然晶体结构的人造晶体。
人工晶体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光学性质,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因此,人工晶体在光电子学、通信、生物医学、光学仪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1、溶液法溶液法制备晶体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晶体的原料溶解在一个合适的溶剂中,并加入一些助剂、催化剂等;然后根据晶体的物理、化学特性来选择一种或多种结晶方式,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最后在特定的生长条件下,控制晶体的形态、尺寸、晶面等特征。
2、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基于物质的气态反应来制备晶体的方法,通常会使用不同的气相反应技术,如气相淀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等。
气相法制备出来的晶体结构致密,成品具有高度的纯度和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3、熔体法熔体法是指将具有一定成分的固体原料熔融后,通过降温的过程来促使晶体的形成。
该方法可以得到高温下难以得到的结构,如大分子化合物或是混合物的晶体等等。
该方法制备出来的晶体结构致密,成品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和化学稳定性。
二、人工晶体的应用1、光通信人工晶体的制备技术和光子晶体波导技术的发展使得光通信设备的制造成为可能。
在光通信设备中,人工晶体可以用来制造光纤陀螺、光学开关、调制器和滤波器等等。
同时,人工晶体含有一些特定的结构,如光子晶体等,在光通信设备中也可以用来制造排光器、梳状光子晶体滤波器、光学微环等器件。
2、生物医学人工晶体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制造生物传感器、生物分析装置、荧光探针等等。
人工晶体的特定结构可以在生物医学中发挥出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诊断和治疗。
3、能源技术人工晶体在能源技术方面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是制备太阳能电池和LED。
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支持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材料。
同时,人工晶体还可以用来制造LED,LED的制造需要使用具制定的颜色和谐的荧光材料,而人工晶体恰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
人工合成晶体
![人工合成晶体](https://img.taocdn.com/s3/m/8f120fca6137ee06eff9182c.png)
人造金刚石
• 金刚石以其最大的硬度、半导体性质以及光彩夺 目的光泽,分别应用于钻头切割、电子工业和宝 石工业上。从1955年开始在实验室合成人造钻 石,但颗粒较小只有1克拉左右,这种钻石不够 透明故多用于切割工业。而用于首饰上的金刚石 只有少数是人工合成的,大多数是以其它人工合 成的矿物作为金刚石的代用品。人造立方氧化锆 (ZrO2)、人造金红石(TiO2)、人造尖晶石 (MgAl2O4)等,这些矿物都具有高的折射率 和色散,打削加工后均能出现闪闪发光的色散效 应,可代替金刚石用于首饰工业,镶嵌在戒指 上,。
人造祖母绿
人造刚玉
人பைடு நூலகம்变石
人造绿松石
人造金红石
人造尖晶石
人造宝石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宝石的需求量也不 断增长,但宝石矿的产出不多,且分布局限, 所以人工合成宝石就代替了相应的天然宝石。 人造祖母绿、人造刚玉、人造变石、人造绿松 石等与天然宝石基本一致,都已经生产出来并 在市场上销售。 • 人造矿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在不仅合成相似 于自然界产出的矿物的人造矿物,并且在实验 室还合成许多自然界没有的人工晶体,以满足 工业需要
人工合成晶体
什么是人工合成晶体?
• 英文名称:Man-made mineral,由于有 些矿物在自然界产出较少,不能满足工 业生产的需要,从19世纪四十年代开始 了人造矿物的研究。
人造石英
• 石英具有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 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 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 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 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按晶体一定方向 切割的薄片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上,如雷达上就 需要这种切片,但要想获得这种薄片,必须是透 明、无缺陷的石英晶体,大小还有一定要求(不 小于6×6×6mm)。虽然石英在自然界普遍分 布,但符合要求的石英晶体却很少.自从1947年 实验室培养出人工晶体后,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 量透明可用的晶体,现在光学和电子工业上所用 的石英晶体都是人造石英晶体。20世纪80年代 末全世界人造石英生产能力已近2000吨。
人工晶体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人工晶体的合成和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2439b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d.png)
人工晶体的合成和应用研究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人工晶体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广泛用于电子、光学、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
人工晶体的合成和应用研究成为了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人工晶体的合成人工晶体是通过人工合成过程制备的,能够模拟自然界中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人工晶体的合成有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熔盐法、气相沉积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材料的性质、应用需求和制备条件的限制等方面进行选择和优化。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人工晶体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溶液中的化学物质先通过水解或加热使之形成胶体态的“凝胶”,然后将凝胶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成为固体,最终热处理得到人工晶体。
该方法合成的人工晶体结构均匀、纯度高,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合成。
2. 水热法水热法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人工晶体制备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温高压的环境,将化合物放置于高温水溶液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解度下降,有利于晶体的形成。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控性强等优点,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人工晶体。
3. 熔盐法熔盐法是一种利用无机盐或有机盐组成的熔体为溶剂,在高温状态下,利用盐熔体的溶解度和极性等性质来合成人工晶体的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制备稀土颜色荧光体、电介质、超导体、燃料电池材料、电子等级真空灯丝等。
4.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将一种插入金属或非金属材料的化合物固体样品,经过高温处理后,生成气态原子或离子,通过控制气态物种在不同物理条件下的输运、化学反应和沉积来制备人工晶体。
该方法具有制备高纯度晶体、形成自组装纳米结构等优点。
二、人工晶体的应用研究人工晶体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对人工晶体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电子领域人工晶体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包括场发射器、冷阴极发射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激光和场发射场致发光显示等。
其中发射器是应用最广的一类产品,其制备需要具备优异的电性能和吸收性能,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材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人工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人工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6f622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d.png)
人工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人工晶体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以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成为众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
那么,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性质又有哪些研究成果呢?一、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1. 溶液法溶液法是人工晶体制备的一种基本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化学试剂溶解在溶剂中,控制溶液温度、浓度、pH值等因素,使化学试剂的溶解度超过饱和度,达到过饱和状态,然后诱导化学试剂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
在溶液法中,常用的有气相扩散法、慢蒸发法、热工气相法、水热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溶液法制备人工晶体时,还需要一些化学添加剂来调节晶体生长的速率、晶形、晶体大小等性质,如表面活性剂、缓冲剂、共溶剂等。
2. 熔融法熔融法是一种将固态物质加热至熔点,然后熔融物质,最后冷却结晶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高熔点难以在溶液中合成的物质制备,如高温超导材料YBa2Cu3O7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熔融法中,时常需要向物质中加入一些掺杂元素以调节晶体结构和性质。
3. 气相法气相法是一种通过气体在固体表面反应形成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几种,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热气相法等。
其中,物理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热蒸发的方式将材料转化成气态,然后沉积在表面上形成人工晶体的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利用气相反应将化学物质沉积在固体表面上。
热气相法是通过物质在气相中的输运及沉积来制备人工晶体。
4. 生长法生长法是一种将释放出来的晶体离子或分子经过扩散在结晶环境中自行组装生成人工晶体的方法。
生长法又分为热扩散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生长方法适合不同类型的晶体制备,需要针对性地选择。
二、人工晶体的性质研究1. 光学性质人工晶体在光学领域中具备以下性质:色散、吸收、传播、反射、透射、折射等。
其中,人工晶体的透明度、色散和双折射等性质都受晶体结构和晶体取向的影响。
在制备人工晶体时,选择适合的晶体结构和取向,可以调节其光学性质,在光电子、激光和光学记录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化学反应的人工晶体制备和结构分析
![化学反应的人工晶体制备和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2df85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b.png)
化学反应的人工晶体制备和结构分析一、人工晶体制备1.定义: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得到的晶体,与天然晶体相比,具有可控的成分、结构和性能。
2.制备方法:a)溶剂蒸发法:通过控制溶剂的蒸发速度,使溶质逐渐结晶沉淀,形成所需晶体。
b)溶液冷却法:将高温溶液缓慢冷却,使溶质逐渐结晶沉淀,得到所需晶体。
c)熔融法:将原料物质熔化,然后缓慢冷却或快速冷却,使其结晶形成所需晶体。
d)气相沉积法:通过控制气相中的反应物和沉积条件,使气体在基底表面沉积并结晶,形成所需晶体。
3.制备原理:a)控制结晶过程:通过调整温度、压力、溶剂等因素,控制晶体的生长速度和晶格参数,得到所需晶体。
b)选择合适的原料:选择具有高纯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结晶性的原料,以确保晶体的质量和性能。
二、结构分析1.定义:结构分析是指研究晶体中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规律及其空间结构的方法。
2.分析方法:a)X射线衍射法:通过测定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分析晶体的晶格结构和原子排列。
b)光学显微镜:观察晶体表面的微观结构,分析晶体的生长方式和晶粒大小。
c)电子显微镜:通过高倍率的电子成像,观察晶体内部的微观结构,揭示晶体的生长过程和晶格缺陷。
d)光谱分析法:利用晶体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分析晶体的组成和结构。
3.分析原理:a)衍射原理: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与晶体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有关,通过衍射图案分析晶体的晶格结构。
b)电磁学原理:晶体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与晶体中的电子分布和能级结构有关,通过光谱分析法的数据,推测晶体的组成和结构。
综上所述,化学反应的人工晶体制备和结构分析是研究晶体生长过程、晶体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方法。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晶体的本质特征,为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习题及方法:1.习题: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中,哪种方法适用于制备大尺寸的单晶?解题思路:根据制备方法的原理,分析各种方法在大尺寸单晶制备方面的优缺点,找出适用于大尺寸单晶制备的方法。
人工晶体实验报告
![人工晶体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116d1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d.png)
1. 了解人工晶体的制备原理和过程;2. 掌握人工晶体生长的基本技术和方法;3. 通过实验,观察晶体生长的形态和性质。
二、实验原理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固体材料。
其制备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溶解度、过饱和度、温度和浓度等条件对晶体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滤液瓶、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显微镜等;2. 材料:NaCl、CaCl2、KNO3、HCl、NaOH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按照实验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CaCl2、KNO3等溶液;2. 配制饱和溶液:将一定量的溶液放入烧杯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饱和状态;3. 晶体生长:将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观察晶体生长情况;4. 晶体收集:将生长好的晶体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5. 晶体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晶体形态和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NaCl晶体生长:将饱和NaCl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晶体生长现象,晶体呈立方体形态,表面光滑,质地坚硬;2. CaCl2晶体生长:将饱和CaCl2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晶体生长现象,晶体呈针状,表面有明显的棱角;3. KNO3晶体生长:将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晶体生长现象,晶体呈棱柱状,表面有明显的棱角。
1. 晶体生长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晶体生长与溶液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有关。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溶液浓度、温度等条件,以确保晶体生长质量;2. 晶体形态:不同物质的晶体生长形态不同,这主要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溶液成分和浓度,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的晶体生长;3. 晶体质量:晶体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溶液浓度、温度、搅拌速度等。
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杂质对晶体质量的影响,提高晶体纯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人工晶体的制备原理和过程,掌握了人工晶体生长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物质的晶体生长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人工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人工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cc38dd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7.png)
人工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人工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人工晶体是指由人工手段制备出来的晶体,它可以具有与天然晶体同样的物理、化学、光学、电学等性质,因此在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凝胶法、溶剂热法、水热法、溶液法等。
其中凝胶法是制备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先在溶液中形成凝胶体系,形成的凝胶在高温下烧结得到晶体。
溶剂热法是指通过在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溶剂,使一些盐类在高温下熔融,然后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同速率地降温,最后形成晶体。
水热法是指通过在水中溶解一些盐类和其他化学试剂,然后在特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几个小时或几天,最后得到晶体。
溶液法是指通过将适量的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冷凝浓缩等方法得到晶体。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人工晶体的晶体结构、形貌、性能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二、人工晶体的性能研究人工晶体的性能研究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光学性质等。
其中,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晶体结构、晶格畸变、热性能、电性能等。
化学性质主要涉及晶体的成分、结构、稳定性、亲和性等。
光学性质主要包括吸收、发射、散射、透射等光学特性。
晶体结构研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可以得到具体的晶体结构信息,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人工晶体的性能。
同时研究晶格畸变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晶格畸变可以影响晶体的稳定性和物理性能。
从光学性质的角度来看,人工晶体的光学性质与其晶体结构和成分密切相关。
许多人工晶体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质,如高透过率、低损耗、高非线性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激光器、光通信、激光雷达等领域。
三、人工晶体的应用前景人工晶体在工业、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罗列其中几个应用领域:1. 激光器:人工晶体的高非线性特性、光学特性和储能能力等特点赋予了它很好的激光器应用前景。
人工晶体材料
![人工晶体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4219fe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e.png)
人工晶体材料人工晶体材料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制备的具有规则排列结构的固体材料。
它们通常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可以对光波进行非常精确的控制,因此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溶液法,在适当的条件下,使溶液中的溶质逐渐沉淀结晶形成晶体,另一种是通过熔融法,将材料加热至熔点后冷却结晶。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影响晶体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人工晶体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具有高度规则的晶格结构,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光学性质的晶体,如光学透镜、光纤、光谱仪等。
其中,人工晶体透镜具有优异的成像能力和色散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和光学通信系统中。
光纤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传输的材料,其核心通常采用人工晶体材料制成,具有低损耗、大带宽等优势。
此外,在电子学领域,人工晶体材料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电子结构的材料,如半导体材料和超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的特点是在室温下电导较小,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而超导体材料具有极低的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领域。
此外,人工晶体材料还具有许多其他应用。
例如,在能源领域,人工晶体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高效电池储能能力的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
在医疗领域,人工晶体材料可以用来制备仿生材料,如人工关节和人工血管等。
此外,人工晶体材料还用于催化剂、光催化剂、化妆品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晶体材料的制备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制备高质量晶体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浓度等参数;另一方面,一些优质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人工晶体材料制备和应用的研究,提高制备技术和降低制造成本,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59061a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6.png)
人工晶体制作工艺
人工晶体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技术。
以下是人工晶体制作的一般工艺流程:
1. 材料准备:选择适合制作人工晶体的原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净化,以确保材料质量。
2. 配料和混合:按照特定比例将原材料加入到配料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以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3. 熔融和晶体生长:将混合物放入熔融炉或熔融方式中,通过升温和控制温度梯度,使混合物逐渐熔融并形成晶体。
4. 晶体拉扯:通过拉伸机构或其他拉扯方法,将熔融的混合物慢慢拉伸成所需的晶体形状和尺寸。
5. 退火和处理:对拉扯得到的晶体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应力和改善晶体结构。
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特殊处理,如掺杂、离子注入等。
6. 切割和抛光:将晶体切割成薄片或其他所需形状,并进行抛光和精加工,以获得平整的表面和精细的尺寸。
7. 检测和质量控制:对制作的人工晶体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控制,包括物理
性能测试、化学分析等,以确保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标准。
8. 包装和出厂:将合格的人工晶体进行包装和标识,并进行最后的质量审查,然后发运到客户或市场上使用。
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可能有不同的制作工艺和要求,因此具体的制作工艺会因材料和产品而异。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图解
![人工晶体知识点总结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7a64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c.png)
人工晶体是一种人工制造的晶状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和物理特性,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通信、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从人工晶体的定义、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特性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人工晶体的定义人工晶体是指通过人工合成或人工加工的晶体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物理特性。
人工晶体可以是单晶、多晶或非晶态的,常见的有硅晶体、锗晶体、氧化锌晶体等。
二、人工晶体的制备方法1. 溶剂法:将晶体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溶液的结晶来制备人工晶体。
2. 熔融法:将晶体材料熔化后再冷却结晶成固体,得到人工晶体。
3. 气相沉积法:通过将气态的晶体材料引入反应釜中,通过化学反应沉积出晶体薄膜或块状晶体材料。
4. 气相扩散法:将晶体材料的气体前驱物蒸发并扩散在基底表面上形成晶体。
5. 生长法:通过晶体生长技术,如单晶生长法、多晶生长法等,得到人工晶体。
三、人工晶体的应用领域1. 光学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光学元件,如透镜、棱镜、滤光片等。
2. 电子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3. 通信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光纤、激光器、光通信器件等。
4. 医疗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造人工晶体眼镜、医用激光设备等。
5. 材料科学领域:人工晶体可用于制备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光催化剂等。
四、人工晶体的特性1. 光学性能:人工晶体具有优异的透明度和光学折射率,可用于光学器件的制造。
2. 热学性能:人工晶体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热稳定性,可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3. 电学性能:人工晶体具有较好的电介质性能和电导率,可用于电子器件的制造。
4. 化学稳定性:人工晶体具有抗腐蚀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化工领域的应用。
5. 机械性能:人工晶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强度,可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和结构材料。
1. 多功能化:人工晶体将会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具备光学、电学、热学等多种功能。
2. 纳米化:人工晶体将会朝着纳米级微结构发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特性。
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56707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1.png)
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材料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当今的科技生产中,人工晶体发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本文将介绍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一、人工晶体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工业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使用溶剂将所需单体溶解在其中,然后进行凝胶化反应,形成具有网络结构的人工晶体胶体。
接着,将人工晶体胶体进行高温煅烧,形成发光材料。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不需要高温烧结的制备方法,通常使用水或其他溶液在高温下进行反应,以形成晶体。
通常需要将粉末放入一个特定的反应容器中,与一定混合物反应,最终形成人工晶体发光材料。
3. 真空热处理真空热处理主要是利用真空条件下的高温烧结,将人工晶体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在此温度下安全性较高地形成人工晶体发光材料。
真空热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物理性质,使其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结晶程度和更高的制备效率。
二、人工晶体发光材料的应用1. 生物荧光成像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发光特性,所以在生物荧光成像中应用广泛。
人工晶体发光材料的发光频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诸如细胞学、药物筛选和神经学等重要生物学领域的细节,为科学家研究人体提供细节的展示和调查。
2. 光电子学领域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在光电子学领域中也有深刻的应用。
作为一种高效而稳定的发光材料,人工晶体可以用于光电子学的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领域,或用于大面积显示屏幕制造。
然而,因为人工晶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在此领域的应用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要求。
3. 能源领域人工晶体发光材料也在能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太阳能光伏装置也采用了人工晶体发光材料,这些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可以从光照明下收集可再生能源。
此外,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在电池、LED和其他高效能耗的电子设备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运用。
三、结论人工晶体发光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部分领域已经发展出更加复杂的材料制备方式。
人工晶体合成
![人工晶体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6eb945b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1.png)
人工晶体合成人工晶体合成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了解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2)掌握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原理和方法;(3)了解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分子式为Ca10(PO4)6(OH)2,是自然骨无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引导骨的生长,并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结合。
HAP是生物活性陶瓷的代表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够在材料和组织界面上诱导生物或化学反应,使材料与组织之间形成较强的化学键,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
HAP 在组成上与人体骨的相似性,使HAP与人体硬组织以及皮肤、肌肉组织等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不仅安全、无毒,还能引导骨生长,即新骨可以从HAP植入体与原骨结合处沿着植入的体表面或内部贯通性空隙攀附生长,材料植入体内后能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化学键结合。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两大类。
固相法合成在一定条件下(高温、研磨)让磷酸盐与钙盐充分混合发生固相反应,合成HAP粉末。
液相法合成是在水液中,一磷酸盐和钙盐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HAP晶粒,包括化学沉淀法。
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自然烧法、微乳液法、微波法等。
化学沉淀法因具有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反应容易控制,适合制备纳米材料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得到纳米材料的前驱沉淀物,再将此沉淀物结晶进行干燥或煅烧制得相应的纳米材料。
金属离子在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需要控制溶液中的沉淀剂的浓度,使沉淀过程缓慢发生,才会使溶液中的沉淀处于平衡状态,使沉淀能均匀的出现在整个溶液中。
此法制备纳米HAP大多采用无机钙盐和磷酸盐反应得到。
常采用的钙盐有:CaCl2、Ca(OH)2、Ca(NO)3等,常采用的磷酸盐有:K2HPO4、Na3PO4、(NH4)2HPO4、和H3PO4,发生反应生成HAP 纳米颗粒。
人工合成晶体
![人工合成晶体](https://img.taocdn.com/s3/m/8f120fca6137ee06eff9182c.png)
人造祖母绿
人造刚玉
人造变石
人造绿松石
人造立方氧化锆zro2人造金红石tio2人造尖晶石mgal2o4等这些矿物都具有高的折射率和色散打削加工后均能出现闪闪发光的色散效应可代替金刚石用于首饰工业镶嵌在戒指人造金红石人造尖晶石人造宝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宝石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但宝石矿的产出不多且分布局限所以人工合成宝石就代替了相应的天然宝石
人工合成晶体
什么是人工合成晶体?
• 英文名称:Man-made mineral,由于有 些矿物在自然界产出较少,不能满足工 业生产的需要,从19世纪四十年代开始 了人造矿物的研究。
人造石英
• 石英具有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 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 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 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 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按晶体一定方向 切割的薄片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上,如雷达上就 需要这种切片,但要想获得这种薄片,必须是透 明、无缺陷的石英晶体,大小还有一定要求(不 小于6×6×6mm)。虽然石英在自然界普遍分 布,但符合要求的石英晶体却很少.自从1947年 实验室培养出人工晶体后,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 量透明可用的晶体,现在光学和电子工业上所用 的石英晶体都是人造石英晶体。20世纪80年代 末全世界人造石英生产能力已近2000吨。
人造金红石
人造尖晶石
人造宝石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宝石的需求量也不 断增长,但宝石矿的产出不多,且分布局限, 所以人工合成宝石就代替了相应的天然宝石。 人造祖母绿、人造刚玉、人造变石、人造绿松 石等与天然宝石基本一致,都已经生产出来并 在市场上销售。 • 人造矿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现在不仅合成相似 于自然界产出的矿物的人造矿物,并且在实验 室还合成许多自然界没有的人工晶体,以满足 工半导体性质以及光彩夺 目的光泽,分别应用于钻头切割、电子工业和宝 石工业上。从1955年开始在实验室合成人造钻 石,但颗粒较小只有1克拉左右,这种钻石不够 透明故多用于切割工业。而用于首饰上的金刚石 只有少数是人工合成的,大多数是以其它人工合 成的矿物作为金刚石的代用品。人造立方氧化锆 (ZrO2)、人造金红石(TiO2)、人造尖晶石 (MgAl2O4)等,这些矿物都具有高的折射率 和色散,打削加工后均能出现闪闪发光的色散效 应,可代替金刚石用于首饰工业,镶嵌在戒指 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晶体合成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热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2)掌握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羟基磷灰石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P)分子式为Ca10(PO4)6(OH)2,是自然骨无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引导骨的生长,并与骨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结合。
HAP是生物活性陶瓷的代表性材料,生物活性材料是指能够在材料和组织界面上诱导生物或化学反应,使材料与组织之间形成较强的化学键,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
HAP 在组成上与人体骨的相似性,使HAP与人体硬组织以及皮肤、肌肉组织等都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不仅安全、无毒,还能引导骨生长,即新骨可以从HAP植入体与原骨结合处沿着植入的体表面或内部贯通性空隙攀附生长,材料植入体内后能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化学键结合。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很多,主要分为固相法和液相法两大类。
固相法合成在一定条件下(高温、研磨)让磷酸盐与钙盐充分混合发生固相反应,合成HAP粉末。
液相法合成是在水液中,一磷酸盐和钙盐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解度较小的HAP晶粒,包括化学沉淀法。
水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自然烧法、微乳液法、微波法等。
化学沉淀法因具有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反应容易控制,适合制备纳米材料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应用。
沉淀法通常是在溶液状态下将不同化学成分的物质混合,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得到纳米材料的前驱沉淀物,再将此沉淀物结晶进行干燥或煅烧制得相应的纳米材料。
金属离子在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需要控制溶液中的沉淀剂的浓度,使沉淀过程缓慢发生,才会使溶液中的沉淀处于平衡状态,使沉淀能均匀的出现在整个溶液中。
此法制备纳米HAP大多采用无机钙盐和磷酸盐反应得到。
常采用的钙盐有:CaCl2、Ca(OH)2、Ca(NO)3等,常采用的磷酸盐有:K2HPO4、Na3PO4、(NH4)2HPO4、和H3PO4,发生反应生成HAP 纳米颗粒。
沉淀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pH值、合成温度、反应原料纯度、反应原料浓度、反应物的混合步骤、沉淀剂的选择等。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HAP纳米颗粒,需要的设备简单,相应的生产的经济成本也较低,很容易实现工业上大批量的生产。
但化学沉淀法制备HAP 也存在问题,制备所得的纳米HAP颗粒粒径均匀性差,并且团聚现象严重。
化学沉淀法制备HAP的主要原理是在含有可溶性钙盐和磷酸盐的水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在特定条件,使溶液中两种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水合氧化物从溶液中析出,再进行加入脱水对得到的溶液进行离心干燥,进而得到HAP纳米粉体。
反应方程式如下:
10Ca(OH)2+6H3PO4→Ca10(PO4)6(OH)2+18H2O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
1.设备: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电子天平,电热鼓风干燥箱,水热釜等
2.药品:硝酸钙,磷酸氢二铵,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Ca(NO3)2和(NH4)2HPO4分别配成250 ml 1.0mol/L和0.6mol/L的溶液,取一定量的NaOH配成100ml 2mol/L的溶液;
2.然后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NO3)2溶液中,并用2 mol/L 的氢氧化钠调节体系的pH为10。
3.将以上得到的悬浮体系继续搅拌15 min,然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衬底的反应釜中,放入烘箱中在120条件下℃反应24 h。
4.反应产物过滤沉淀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经离心分离后在100℃烘干。
2.打开操作程序,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
五、[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
1.简述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2.分析测试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思考题:羟基磷灰石的合成方法如沉淀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各有何优缺点?。